鸽巢原理评课稿

鸽巢原理评课稿
鸽巢原理评课稿

鸽巢原理评课稿

鸽巢原理评课稿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

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支铅笔。让学生猜测“至少会是”几支?

2、验证结论:

不管学生猜测的结论是什么,都要求学生借助实物进行操作,来验证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操作情况,找出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

(1)先请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进行汇报,一说明列举的不同情况,二结合操作说明自己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所有的情况)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再利用枚举法的示意图,指出每种情况中都有几支铅笔被放进了同一个

文具盒。

【设计意图:

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的理解。所以通过具体的操作,列举所有的情况后,引导学生直接关注到每种分法中数量最多的文具盒,理解“总有一个文具盒”以及“至少2支”。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出问题:

不用一一列举,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

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围绕假设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每个文具盒里都要放1支铅笔呢?请相互之间讨论一下。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假如每个文具盒放入一支铅笔,剩下的一支还要放进一个文具盒,无论放在哪个文具盒里,一定能找到一个文具里至少有2支铅笔。只有平均分才能将铅笔尽可能的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在枚举法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了要考虑最少的情况,从而引出假设法渗透平均分的思想。】

(3)初步观察规律。

教师继续提问:

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呢?你还用一一列举所有的摆法吗?7支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方法的优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

出示第70页做一做,让学生运用简单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2只鸽子”如何分配?

【设计意图:

从余数1到余数

2,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平均分。】

4、发现规律,初步建模。

我们将铅笔、鸽子看做物体,文具盒、鸽舍看做抽屉,观察物体数和抽屉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小结:

只要物体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叫做抽屉原理。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老师肯定前两排的同学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是同一个月份吗?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不同具体情况的判断,初步建立“物体”“抽屉”的模型,发现简单的抽屉原理。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所以请学生对课前的游戏的解释,也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抽屉”不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

5、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假设法的思维过程。

(1)教学例

2,可以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说理,然后问:

这个思考过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做一做: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支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

【设计意图:

在例1和做一做的基础上,相信学生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至少”的问题,将证明过程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为下一步,学生发现结论与商和余数的关系做好铺垫。】

6、再次发现规律。

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吗?让学生通过对除法算式的观察,得出“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的结论。

【设计意图:

对规律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在初次发现规律的基础上,从“至少2个”德到“至少商+1个的结论。】

7、介绍课外知识。

介绍抽屉原理的发现者——数学家狄里克雷。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平常事中也有数学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发对数学的热情。】

三、巩固练习。

将练习的第1题用游戏的形式呈现。第2题直接说理。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一道关于颜色的思考题,给学生课下思考。篇五:

抽屉原理评课稿

《抽屉原理》评课稿

东兴镇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组

廖老师上的《抽屉原理》一课结构完整,过程清晰,学生参与性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

“抽屉原理”,并学会了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廖老师课前采用抽扑克牌魔术的游戏导入,为学生学习新的教

学内容埋下了伏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中提出有关抽屉原

理的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总有两张扑克是同一种花色?接着老师问“知道老师为什

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吗?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

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不但使学生带着兴

趣去学习,而且给予学生思维的导向,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好

抽屉原理作好了铺垫,。”

2、借助直观操作经历探究过程。

本节课教师组织的教学结构紧凑,实施过程层层推进,上得扎实有

效。先用枚举举法,让学生把自己动手摆铅笔,并把所有情况记录下

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体

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接着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即

“平均分”的方法。在大量的举例后使学生感知理解“铅笔比文具盒

数多1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抽屉原理的学习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动手摆,然后口头汇报自己摆出来的种类,然后让学生自

己发现至少是“商+余数”,还是“商+1”个物体放进同一个抽屉,让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互相争辩,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抽屉原理。

4、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注重实效

在学习《抽屉原理》时,把4枝我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再小组动手摆放进行学习和验证。因为有了前边的猜测,学生心中有了疑问再加上老师对合作学习要求明确,使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很好,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去。

5、注意渗透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教学中教师注重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中老师设置的教学例子如:在文具盒中摆放铅笔、鸽子回舍等,都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并反复强调“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事例中都是数学与生活的有效关联。

6、注重向学生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枚举法、假设法之间的比较,让学生甄别。

7、廖老师的教学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运用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正是体现了我国古代道学派《老子》所说的“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的思想。

本节课稍有不足的是教师的儿童语言相对少了一些,若能再给学生一些鼓励,我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些。

附送:

鸽巢问题评课稿

鸽巢问题评课稿

了铺垫

二、注重自主合作培养探究意识

本节课中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教与学中经历了命题、验证、推理的应用过程。

1、采用列举法。把3支铅笔放到2个笔筒,怎样摆放?学生的摆放、说理、到老师的演示初步感知了鸽巢原理。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再到4支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的操作,熟练列举,恰到好处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鸽巢原理。

2、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学生6只鸽子飞进5个鸽笼、8个苹果放到7个鸽巢等推理验证。教师关注了“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鸽巢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

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采用比较教学。通过例1例2的比较,实质就是物体比鸽巢多1和物体比鸽巢多几倍或更多的比较。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例

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鸽巢里,看每个鸽巢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鸽巢里,总有一个鸽巢里比平均

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鸽巢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鸽巢原理”。

4、注重深化知识。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新课前,用“鸽巢原理”来解释,课前抢凳子,扑克魔术。有一种前后呼应的的整体性。学了“鸽巢原理” 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抽扑克牌游戏、班级有多少个同年同月生的人数等等,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

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三、注重说理训练培养逻辑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与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并能用精确的语言表示自己的思考和推理的过程”的问题。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鸽巢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

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四、注重电教应用感受数学魅力

整节课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形象、直观、动感的课件制作,彰显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五、值得商榷的地方

1、实验操作举例应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不要局限于余数是

1,这样学生容易误解是余数加1。

2、注重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即为什么均分是至少,这里实际是渗透“反证法”,不容易理解,只有多次尝试,才能体会找到至少是几。

3、由于鸽巢原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老师担心学生学不懂,说的较多,放得不够。

以上是我对鸽巢原理教学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对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加指正。

点评:。

闻娟:

练习形式多样训练密度大。

陈永华:

注重展示学生思维过程,解题思路。

许芳莉:

注重实验探究、启发点拨到位。

王强:

学生积极参与,展示。

黄丽:

注意前后知识衔接、过度更自然些。

陈刚:

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有前紧后松的现象。

201X.4 !

篇三:

鸽巢问题说课稿

《鸽巢问题》说课稿

市十小教师:

朱丽娜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一课时,教材68-69页的例1和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个过程是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能从纷繁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已达到能够掌握本章内容的程度。教材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将具体实际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抽屉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在具体分的过程中,我想学生都

会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但我想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

“知其然,不知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

解。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

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抽屉”,要用几个“抽屉”。因

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

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

以然

4、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知

识与技能: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

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

法:

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

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

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

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5、教学重点:

使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让学生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借助学

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说理”的方式理

解“鸽巢原理”的过程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

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

备。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个过程是学生经历将具

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

学模型,是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鸽巢原理”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它

的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

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学时,不必过于要求学生“说理”的严

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鼓励学生

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

4、本节课的学法以自主探究为主,以合作学习为辅,用具体的操

作,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5、学生学具准备:

4个纸杯,三支铅笔,直尺

三.说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

一、旧知复习,导入新课

就复习共设计了两道题

4 4 4 教师提问:

1、给2个人发4本书有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1 3 2

4 2 0 4 老师接着问,如果要做到公平,用什么方法分?怎样分?

请你表示出来。

“平均分”,

224 ÷ 2 = 2 复习题

2、那么给2个人发5本书,能平均分吗?有几种可能?其中有一

个人至少拿了几本?

5 ÷ 2 = 2 (1)

设计意图:

1.通过复习将六年级学生从

目前比例的内容中脱离出来,为这节课

学生用分解法,假设法的学习方法给与

引导和启示作用,为学好新知识的学习

准备

所复习的内容和新课的学习息息相

,为学习新课做充分准备。

二、利用情境,探索新知

设计理念:

这两张图片都是教材例1的内容,第一张幻灯片的内容和教材上

的完全相同,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教材的同时能够图文并茂的理解题目

意思,第二张幻灯片我用具体的情景展示了书上的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题目意思的同时,明白小组合作讨论的目的和要求。

其次分组合作讨论:

展示结果

设计理念

1. 5÷4=1÷n=1

1,证明这一猜想的科学性。

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此时我会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学生可能会提:

当铅笔数比数不止多1时又怎么解决?当余数不是1时,至少还是2吗?等等,我会通过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而后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

此环节,我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得出规律,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生热情和探索欲望,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环节

四、实践应用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下述练习:

1.牛刀小

试。

. 把5鸽子放进3个鸽舍中,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2鸽子。为什

么。

.13个同学中至少有2个同学在同一个月出生。为什么?

大显身手。

把7只鸽子放进5个鸽舍中,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重点讲解当余数是2时怎么处理?)

3.终极挑战。挑战世界数学名题。

(这样设计练习一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二是为了让有需要的学生在

拓展中得到挑战,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环节

五、全课总结

在这个环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知识

点,若学生总结不够完善,我再加以补充,强化对知识得认知。

四、板书设计

板书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的板书设计以

简单明了为根本宗旨,重在突出重点,清晰易记。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