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临床医学 血细胞形态检查

【参考值】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细胞大小较一致,直径范围6~9μm,平均直径为μm,中央1/3为生理性中央淡染区,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大小及染色异常

(1)低色素性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提示血

红蛋白合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及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2)大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高色素性的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变小

或消失,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见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和急性失血性贫血。当红细胞直径大于15μm者称为巨红细胞,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大小不均:同一患者的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常见于

增生性贫血,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尤为明显。

(4)嗜多色性红细胞:是一种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胞质中残存有少

量嗜碱性物质,故被染为灰蓝色或灰红色,胞体较大。常见于增生性贫血,尤其

是急性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形态异常

(1)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大于2μm,红细胞中央淡染

区消失,且细胞中心着色更深。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呈椭圆或卵圆形。主要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

胞增多症(超过25%),也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正常人小于1%。

(3)口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状,似张开的口形。主要

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乙醇中毒及肝病患者,正常人可偶见(小于4%)。

(4)靶形红细胞: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呈靶形,即中心部位着色深,外

周为苍白区,而细胞边缘又深染。常见于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及异常血红蛋白病,也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脾切除术后。

(5)镰形红细胞:红细胞呈镰刀状,主要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即HBS病,尤其是在缺氧时可大量出现。

(6)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如泪滴状或梨状,多见于骨髓纤维化。

(7)裂细胞:为不规则形、棘形、盔形、三角形、哑铃形等红细胞碎片或

不完整红细胞。多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恶性高血压、严重烧伤、

心血管创伤等。

(8)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红细胞聚集成串如缗钱状。见于各种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红细胞常见的结构异常

(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简称为点彩红细胞。红细胞胞质内出现细小的形

态不一的嗜碱性蓝色点状物质。常见于铅中毒,也见于其他贫血。

(2)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红细胞胞质内出现1个或数个暗紫

红色圆形小体。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及红白血病等。

(3)卡波环(Cabot ring):红细胞胞质内出现环形或“8”字形紫红色细线

状结构,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白血病及铅中毒等。

(4)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除新生儿外,正常成人外周血中无有核

红细胞,一旦出现均为病理现象。主要见于增生性贫血、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白血病、髓外造血及骨髓转移性肿瘤等。

1.正常形态白细胞

(1)中性粒细胞:圆形、直径10~15μm,约为红细胞的~2倍。核染色质粗糙不均,排列成小块状,呈深紫红色,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可分为杆状核和分叶核。胞质丰富,有许多细小均匀、散在分布的紫红色嗜中性颗粒。

(2)嗜酸粒细胞:圆形,直径13~15μm,略大于中性粒细胞。核常呈分叶状,两叶居多,染色质粗,呈紫红色。胞质充满粗大均匀、紧密排列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有立体感。

(3)嗜碱粒细胞:圆形、直径10~12μm。核常被颗粒遮盖使核结构不清。胞质较少,呈淡红色,含粗大、大小不均、紫黑色嗜碱性颗粒,常盖于核上。

(4)淋巴细胞:圆形,直径6~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深紫红色,染色质粗糙,排列均匀,成粗块状。小淋巴细胞胞质量少,大淋巴细胞胞质丰富,成透明淡蓝色,常有少量大小不等的深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5)单核细胞:呈不规则圆或椭圆形,直径15~25μm,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核较大,核形不规则,可见肾形、马蹄形,或呈扭曲折叠状,染色质细致呈疏松网状,有折叠感,呈淡紫红色。胞质量多,染淡蓝或淡红色,呈毛玻璃样半透明,含较多细小灰尘样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2.白细胞异常形态

(1)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正常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分3叶的居多,有少量的杆状核,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比值为1∶13。若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比值增大,杆状核增多或出现更幼稚的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shift to the right)。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常伴有白细胞总数的改变,且对疾病及其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良好,能释放大量粒细胞进入外周血液。轻度核左移提示机体抵抗力强,感染轻或感染较局限,或者处于感染早期;明显核左移提示有严重感染;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粒细胞生成和成熟受阻,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提示病情严重,机体反应性低下,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功能受抑制,如败血症、伤寒等。

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可由造血原料缺乏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可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应用抗代谢性药物如阿糖胞苷等之后。感染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属正常现象;但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则提示预后不良。

(2)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1)大小不均(anisocytosis):见于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或慢性感染。

2)中毒颗粒(toic granulation):比原中性颗粒粗大,且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紫黑色。见于各种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严重传染病、大面积烧伤等。

3)空泡(vacuolation)形成:细胞质、胞核内出现1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空泡。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时,可能是由于细胞受损后胞质发生脂肪变性所致。

4)杜勒小体:呈圆形或梨形天蓝色小体,直径约1~2μm,显示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也可见于单核细胞中。为感染严重的标志,可伴随中毒颗粒出现。

5)退行性变(degeneration):中性粒细胞核溶解或核固缩,胞质破裂,颗粒消失,为死亡细胞或制备血涂片时人为因素破坏所致。见于严重感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也见于正常衰老细胞。

(3)Auer小体:在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一种红色细杆状物,长约1~6μm,1条或数条,如棒状,故也称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即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最多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也可出现,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无此小体。

2021临床医学 血细胞形态检查

【参考值】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细胞大小较一致,直径范围6~9μm,平均直径为μm,中央1/3为生理性中央淡染区,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大小及染色异常 (1)低色素性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提示血 红蛋白合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及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2)大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高色素性的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变小 或消失,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见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和急性失血性贫血。当红细胞直径大于15μm者称为巨红细胞,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大小不均:同一患者的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常见于 增生性贫血,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尤为明显。 (4)嗜多色性红细胞:是一种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胞质中残存有少 量嗜碱性物质,故被染为灰蓝色或灰红色,胞体较大。常见于增生性贫血,尤其 是急性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形态异常 (1)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大于2μm,红细胞中央淡染 区消失,且细胞中心着色更深。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呈椭圆或卵圆形。主要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 胞增多症(超过25%),也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正常人小于1%。 (3)口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状,似张开的口形。主要 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乙醇中毒及肝病患者,正常人可偶见(小于4%)。 (4)靶形红细胞: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呈靶形,即中心部位着色深,外 周为苍白区,而细胞边缘又深染。常见于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及异常血红蛋白病,也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脾切除术后。 (5)镰形红细胞:红细胞呈镰刀状,主要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即HBS病,尤其是在缺氧时可大量出现。 (6)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如泪滴状或梨状,多见于骨髓纤维化。 (7)裂细胞:为不规则形、棘形、盔形、三角形、哑铃形等红细胞碎片或 不完整红细胞。多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恶性高血压、严重烧伤、 心血管创伤等。 (8)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红细胞聚集成串如缗钱状。见于各种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红细胞常见的结构异常 (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简称为点彩红细胞。红细胞胞质内出现细小的形 态不一的嗜碱性蓝色点状物质。常见于铅中毒,也见于其他贫血。 (2)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红细胞胞质内出现1个或数个暗紫 红色圆形小体。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及红白血病等。 (3)卡波环(Cabot ring):红细胞胞质内出现环形或“8”字形紫红色细线 状结构,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白血病及铅中毒等。 (4)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除新生儿外,正常成人外周血中无有核 红细胞,一旦出现均为病理现象。主要见于增生性贫血、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白血病、髓外造血及骨髓转移性肿瘤等。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测定方法及参考范围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测定方法及参考范围 白细胞形态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白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血液疾病。本文将介绍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的方法和参考范围。 一、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方法 1. 血涂片检查:采用血涂片染色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Wright 染色和Giemsa 染色。通过观察细胞核、细胞质和颗粒的形态变化,可以判断白细胞的异常形态。 2.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血细胞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白细胞的形态特征。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测定白细胞的大小、形状、核质比、核分裂和颗粒的形态等参数。 3. 骨髓涂片检查: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医生可能会进行骨髓涂片检查,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骨髓涂片检查可以观察到更多的白细胞形态特征,帮助确定病因。 二、异常白细胞形态的参考范围 白细胞形态的正常范围是相对宽泛的,具体的参考范围可能会因不同实验室的方法和仪器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以下是常见的异常

白细胞形态及其参考范围: 1.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的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双叶核和颗粒状的细胞质,参考范围为0-5%。 2. 嗜碱性粒细胞:正常的嗜碱性粒细胞具有多叶核和颗粒状的细胞质,参考范围为0-1%。 3. 中性粒细胞:正常的中性粒细胞具有多叶核和细微的颗粒状细胞质,参考范围为40-75%。 4. 淋巴细胞:正常的淋巴细胞具有圆形核和少量细胞质,参考范围为20-45%。 5. 单核细胞:正常的单核细胞具有单个肾形核和丰富的细胞质,参考范围为2-10%。 6. 异常细胞:异常细胞包括原始细胞、形态异常的细胞和异形淋巴细胞等。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应该很少或者不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异常白细胞形态并不一定意味着疾病存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是正常的变异。因此,对于异常白细胞形态的评估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病史等因素。 总结起来,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血液疾病。通过血涂片检查、自动血细胞分析

临床检验基础学知识点

临床检验医学 clinicallaboratorymedicine 血液三大 尿液常 粪便规 体液 脱落细胞学 血型与血库 临床检验医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的目的 学好临床检验基础的要求 临床检验基础的发展史 ①古代最早是检测尿液开始的。 ②17世纪的显微镜的发明推动了临床检验的发展。AntonyvanLeeuwenhoek ③上世纪50年代,库尔特(Coulter)电阻抗原理的提出,使临床检验从手工步入自动化、电脑化,使得检验变得简便、快速、精密度高更。 ⑤目前,试剂更加批量化、配套化、专业化和多样化 ⑥检验液更加重视检验方法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⑦试剂和仪器的更新使得检验更便捷:如床边检测(pointofcaretest,POCT),使检测标本更新鲜、交叉污染率低、更接近病人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临床检验基础的现状(二): 实施与保证全面质量管理 1.分析前:生理变化、饮食因素、药物因素、标本采集与保存等。 2.分析中: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性能与质量、试剂质量等。 3.分析后:发报告的把关。复核其信息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与疾病符合度等。临床检验的特点: 1.操作的自动化 2.方法的标准化 3.技术的现代化 4.试剂的商品化 5.计量单位的国际化 6.质量管理的全程化 7.生物安全的严格化 8.检验人员的合格化 绪论 临床检验医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的目的 学好临床检验基础的要求 临检的基础教学目的: 1.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2.疾病疗效监测和预后观察 3.疾病预防 4.科学研究 教学目标: 掌握:皮肤采血方法,Hb成分、种类及测 定临床意义。 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性质和功能,Hb 的结构,参考范围。 第一章chapter1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bloodcollection and bloodsmearpreparation 血液组成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测定方法及参考范围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测定方法及参考范围 引言: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对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异常白细胞形态是指白细胞形态学特征在某些方面发生异常变化,通常在临床上可作为疾病的指标之一来进行检测。本文将介绍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的方法及参考范围。 一、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方法 1. 鲁斯特血涂片法 鲁斯特血涂片法是一种常用的白细胞形态检查方法,适用于观察白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一块干净的玻片和一滴血液。 (2) 将一滴血液放在玻片上,用另一块玻片将其涂开。 (3) 等待片子干燥后,用染色剂染色。 (4) 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血液样本,细致地观察白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2.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方法。它通过光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能够自动地对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进行计数、分类和形态学分析。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的步骤如下:

(1) 将血液样本放入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 (2) 等待仪器自动完成检测过程。 (3) 查看仪器生成的报告,观察白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二、异常白细胞形态参考范围 异常白细胞形态的参考范围是根据正常人群的白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的。正常人群的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嗜酸性粒细胞:染色质细薄,核仁明显,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嗜酸性颗粒。 2. 嗜碱性粒细胞:染色质粗厚,核仁不明显,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嗜碱性颗粒。 3. 中性粒细胞:染色质细薄,核仁中等大小。 4. 单核细胞:染色质细薄,核仁明显,呈环状或半环状。 5. 淋巴细胞:染色质细薄,核仁小而不明显,细胞内无颗粒。 根据以上特点,异常白细胞形态的参考范围可以总结如下: 1.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在0-5%之间。 2.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在0-1%之间。 3.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40-75%之间。 4. 单核细胞:百分比在2-10%之间。 5. 淋巴细胞:百分比在20-40%之间。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基础性临床检验技术,它主要通过对血液成分和性质的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血液检验的意义、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结果解读等方面,详细介绍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一、血液检验的意义 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之一,它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及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形态学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血液病变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二、血液检验的项目 血液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型鉴定和免疫血清学检查。其中,血常规检查是最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它可以反映出血液成分和性质的变化。凝血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血液凝固机制的异常,血型鉴定可以确定患者的血型,免疫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与免疫系统相关的指标。 三、血液检验的方法 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

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形态学检查,包括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 2.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常规检查项目包括PT、APTT、FIB等指标。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凝血因子检测、纤溶酶原检测等。 3. 血型鉴定:血型鉴定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常规检查项目包括ABO血型、Rh血型等指标。 4. 免疫血清学检查:免疫血清学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血型抗体等指标。 四、血液检验的结果解读 血液检验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如果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表明患者有感染或炎症等疾病。如果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表明患者有贫血等疾病。如果凝血功能检查发现PT和APTT延长,可能表明患者有凝血机制异常等疾病。如果血型鉴定发现患者为Rh阴性,可能表明患者需要避免输Rh阳性血液等。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的措施

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的措施 细胞形态学检验是血液病防治、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关键,笔者通过总结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 标签:血细胞;形态学;措施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血液病基础诊断与常规血液学检验的重要项目,是最基本的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1]。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包括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两部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的高低是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液病的防治、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关键[2]。现在血液分析仪越来越普及,检验人员忽视了涂片镜检,同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观性较强,工作人员要积累一定工作经验,作为基层单位的检验人员应如何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笔者体会应作好下面几点工作: 1 载玻片的清洁 新购置的玻片用1%的稀盐酸浸泡24 h,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干净。必要时用95%乙醇浸泡1 h,然后擦干或烘干备用。复用玻片, 若有血膜,置于1%的十二烷基磺酸溶液中浸泡过夜,去除血膜,再用自来水清洗干净,烘干备用。 2 染液及染色方法 瑞氏色素质量要纯,甲醇必须用AR(无丙酮)。贮存的染液倒出后不能放置过久,因为甲醇挥发,或氧化成甲酸,使着色不良,导致染色失败。染色用混合(瑞-姬氏)法较好。染色时间要根据环境温度灵活掌握,可将带染液的波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当有核细胞着色良好时(核浆清晰可辨)再染1~2 min,用中性流水冲洗干净。 3 高素质检验人员的培养 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是多学科联合的、要求较高的技术,形态学检验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基层医院建立单独的形态学检查科室有一定困难,可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培训专业人员。检验科要有一人专修形态学检验,科内采用每月的业务学习时间轮训,不断提高形态学诊断水平。 4骨髓取材与涂片 由于血液及骨髓中有核细胞形态大小、比重等生物活性物质和制片技术个体间的差异,使其分布不均,影响制片的质量,所以采集标本、制片及染色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骨髓抽取要顺利、适量,可见较多的骨髓小粒,油滴,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细胞,中性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的比值大于外周血。涂片要迅速,以免凝固。涂片时可在放骨髓液的玻片下面一头垫两张玻片,使稀骨髓液流开,取黏稠部分推片。涂片厚薄均匀,头体尾分明。手持涂片,迅速摇动使其风干,

血液细胞(血常规)检验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血液细胞(血常规)检验中的几点注意事 项 血液细胞检验是指提供关于血浆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的信息的测定,也称为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查不仅 是判断所有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依据,而且为其他系统疾病的检查和鉴定提供了 大量关键信息,是目前临床医学检查中最流行和最关键的基础项目之一[1]。最原 始的血常规检测手段是手动显微技术检测,但由于现代基础医疗蓬勃发展和高科 技的广泛应用,人体血细胞分析仪长期以来一直是取代显微镜的最主要技术手段。血常规分析,特别是分类。无论是显微镜检测还是血液分析仪的使用,为获得稳 定准确的血常规检查数据,为临床提供正确可靠的检查依据,因此实验室检查应 全面分析血常规检查中的各种干扰因素[2]。本次研究探讨血液细胞(血常规)检验 中的几点注意事项,具体报道如下。 一、标本的采集 1、标本的制备 优质的标本,是高质量检测的第一步。保持血浆样品中所有细胞的完好形态,成为血液常规检查的高质量标本最基础的条件。全血细胞标本的制作主要包括两 个过程:采集和抗凝。 2、标本的采集 针对采血区域,获得大量血常规标本,最常见的途径为血液切开法和末梢毛 细血管内采血。各种类型的资料都证明,静脉血样是最准确的标本,是指与静脉 血差异最小且在末端毛细血管血样中更稳定的血样。手指血仍然不如静脉血准确 和可重复;白细胞计数显著高(+8%),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9%)。所以,绝大多 数专家建议:静脉血应用于血液的常规检测,特别是在应用血液分析仪时。

3、标本的抗凝 进行血常规检查的血浆样本都需要使用抗凝剂进行抗凝,在目前的抗凝剂中,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主要是抗凝剂,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的影响相对较小,最适合血常规检查。但除了对血液采样原因(生理因素,采血部位等)的作用外,一般情况下血浆样本的质量还取决于血浆中抗凝剂的比例。当血浆质量不成比例 地高时,由于抗凝剂的相对减少,血浆中具有微凝块的可能性增加,并且当进行 血液分析仪时,也容易阻塞传感器。此外,一些测试项目受到干扰。血浆比重过低,抗凝剂相对过量,严重干扰检查项目。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抗凝血液的 使用改变了白细胞的形态,并且这种变化是由时间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浓 度依赖性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的最佳浓度(血液比率)为1.5。使用自 动血细胞分析仪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静脉血与外周血中都可以使用的抗凝血药抗凝全血标本(标本中不存在稀释 液或对标本造成的稀释度很小),明显很难获得合适的血液和外周血抗凝标本的 比例,因此,大多数专家建议,在制备全血比例时非常困难。所以,根据大多数 专家的意见,在研究人类全血比例上相当艰难。所以,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在提 取全血标本时,可采用定量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的真空采血管收集静脉血。而不管在显微镜检验上或血液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怎样,由于样本的绝大多数稀 释液都含有抗凝剂,因此可以将人体微量静脉血或外周血直接添加到给定体积的 稀释液中(10至40μl)准备好常述的稀释标本制备。稀释样本的制备大部分适 用于来自外周血的血液样品。 4、标本的稀释 血浆,是由二阶段血细胞和血浆构成的红色粘性悬浮液。在显微镜下或用血 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测定计数时,则难以进行用血计量,并且在进行血细胞检 测计数之前需要适当和准确地稀释血液。根据全血细胞分析仪的工程设计基础, 在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稀释因子和计量是最关键的工程设计技术指标 之中。

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 施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医院检验过程中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方 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21年2—8月该院接受血液细胞检查的患者血液样 本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全部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研 究使检验结果受影响的关键原因。结果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愈长,检验结果准 确性就愈低,不同时间下血液样本检验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在低温的 环境中放置血液样本,会导致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发生变化,和室温条件相比,有 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比例的抗凝剂下,血小板含量、红细胞、血红蛋白 与白细胞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由于患者血液细胞的检验结果会受 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患者血液细胞的检验准确性,需要检验人员严格 控制与管理各个检验细节,控制每个阶段的质量,防止发生失误,以免出现错误 诊断结果。 关键词:医院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临床中血液细胞的检验一般是针对检验对象血液样本之中的血 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与白细胞进行检验。目前,血液细胞的检验已经广泛用 于临床中,大多数检验项目都包含血液细胞的检验,也称之为血常规的检验,主 要检验目的就是诊断患者血液疾病,是一种重要检验方法。此外,为获取高精度 结果,需要全面分析检验结果受到影响的相关因素,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性与真 实性。为分析了医院检验过程中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现分析2021年2—8月来该院接受血液细胞检查的患者血液样本150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该院接受血液细胞检查的患者血液样本150例,其中,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在15~70岁,平均年龄为(36±2.98)岁。

实验四-血涂片形态检查

实验四血涂片形态检查 Examination of Blood Smear 实验原理 血细胞经涂片、固定和染色后,可表达出不同发育阶段及病理生理改变的白细胞,在细胞体积、细胞质成分及酸碱性、细胞核染色质含量及空间排列状态的差异,借助显微镜对上述差异进行总体分析而将各种白细胞区别开来。 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略呈碱性。制成血涂片经瑞-吉染色后,血红蛋白与染液中呈酸性的伊红结合而显桔红色或淡粉红色。同时也展现出红细胞的各种形态学特点。 试剂器材 1.试剂香柏油、二甲苯或乙醇—乙醚清洁液 2.器材经瑞氏染色的血涂片、拭镜纸、目镜测微尺。 操作步骤 1.肉眼观察血涂片的外观和染色情况,正面向上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2.镜检 〔1〕调试好显微镜。 〔2〕低倍镜观察:采用10×目镜观察血涂片的质量,选择细胞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细胞排列不拥挤〔即红细胞单个分散不重叠〕的区域〔一般在血涂片的体尾交界处〕,准备进一步检测。 〔3〕高倍镜观察:转换40×目镜,整体观察血涂片细胞着色,有无特殊细胞。 〔4〕油镜观察:在选定的观察区域,滴加香柏油1滴,转换油镜,仔细观察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是否正常,细胞内有无内容物,以及血红蛋白的充盈度和着色是否正常。同时作好记录。 2.结果统计与报告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比报,对异常形态白细胞描述;对所见大小、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按百分比报告;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及血红蛋白充盈度异常和着色异常者按有或无报告。 注意事项 应用低倍镜浏览全片,特别是血膜的两侧和尾部,以防异常成分漏检。 参考范围 一、镜下所见正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成熟的中性粒细胞胞体呈圆形,直径10µm ~15µm,细胞核呈分叶和单个杆状两种形态。核染色质疏密不匀,部分聚集成块状,DNA和组蛋白分别被美蓝和伊红着色染成深紫红色。细胞质内因充满大量细腻均匀的紫红色中性颗粒,染色后呈均一的呈粉红色。一般以核径最窄处小于最宽处1/3者,视为分叶核;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即为杆状核。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核形多样,胞核细长,弯曲,可呈C形、S形、V形或不规则形。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细胞核分2叶~5叶,甚至5叶以上,叶间以核丝或核桥相连。 2.嗜酸性粒细胞细胞体呈圆形,直径约13µm ~15µm,略大于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多分为两叶,中间以细丝相连呈“眼镜”状,偶见分为3叶~4叶者。细胞核染色质粗糙,染成紫红色。胞质中充满粗大、均匀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颗粒富有立体感,排列整齐、紧密。 3.嗜碱性粒细胞细胞体呈圆形,直径约10µm ~12µm,略小于中性粒细

2022-2022年卫生部临检中心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及答案

2022-2022年卫生部临检中心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室间质 量评价(及答案 本人整理的2007-2022年卫生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及答案,方便血液形态学检验的学习 2007年第1次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 序号图片说明 患者,女性,76岁,查体发现脾大,伴上腹痛,以往有骨髓增生性 疾病,血常规检查结果如下:WBC11.7某109/L;10.1g/dL;Hct46.0%;Plt400某109/L。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中幼粒细胞 2007101 2007102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毛细胞 2007103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假性—佩耳格氏核异常中性分叶粒细胞 本人整理的2007-2022年卫生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及答案,方便血液形态学检验的学习 2007104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浆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 2007105 请报告细胞内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杜勒小体 2007106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异型淋巴细胞 2007107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缗钱状排列的红细胞 本人整理的2007-2022年卫生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及答案,方便血液形态学检验的学习 2007108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嗜多色性红细胞 2007109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大血小板巨血小板 2007110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细菌 本人整理的2007-2022年卫生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及答案,方便血液形态学检验的学习 2007年第2次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 序号图片说明 2007201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单核细胞 2007202 请报告箭头所指结构的名称 蓝状细胞 2007203 患者,男性,43岁,血常规检查结果如下:WBC108.3某109/L;RBC3.25某1012/L;Hb10.1g/dL;Hct30.2%;Plt55某109/L。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Auer小体 本人整理的2007-2022年卫生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及答案,方便血液形态学检验的学习 2007204

医学检验常识

医学检验常识 一三大常规检验 1 血常规 2 尿常规 A 尿常规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尿常规的检查意义:对泌尿道感染、结石、胆道阻塞、急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变症状群等疾病有预报性作用。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7)比重:尿液的比重约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8)尿糖定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B 尿常规与尿检 尿检包括了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三杯检验、阿迪氏计数、尿蛋白定量等等项目.

初级(师)卫生资格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模拟题2021年(42)_真题-无答案

初级(师)卫生资格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模拟题2021年 (42) (总分89.9,考试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骨髓中粒细胞核仁完全消失的阶段是 A. 原始粒细胞 B. 早幼粒细胞 C. 中幼粒细胞 D. 晚幼粒细胞 E. 成熟粒细胞 2. 活化PC的主要作用是 A. 激活纤溶系统 B. 抑制FⅩ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 C. 灭活FⅤa和FⅧa D. 增强AT-Ⅲ与凝血酶的结合 E. 灭活凝血酶和纤溶酶 3. 有关乳糜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离心可使上层液体变清 B. 是由于淋巴管破裂致乳糜流入尿中引起 C. 加入乙醚充分振荡后,混浊程度明显减轻 D. 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橘色球形小体 E. 常见于丝虫病 4. 以酶为工具检测血浆成分,利用了酶的 A. 高度的专一性 B. 不易受到干扰 C. 反应的可逆性 D. 高度的不稳定性 E. 极高的催化效率 5. Y蛋白和Z蛋白是哪种细胞内的色素受体蛋白 A. 肝细胞 B. 胰腺细胞 C. 肾细胞 D. 心肌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6. 同种动物不同个体间,一个个体细胞进入另一个个体时引起免疫应答,此类抗原称为

A. 异种抗原 B. 同种异型抗原 C. 自身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外源性抗原 7. 心肌肌钙蛋白的英文缩写是 A. CK B. MLC C. LD D. cTn E. AST 8. WHO推荐确诊淋球菌感染的方法为 A. 涂片法 B. 培养法 C. 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 D. 基因探针法 E. PCR法 9. 下列搭配中正确的是 A. 新鲜尿-常呈碱性 B. 服用苏打-尿液呈酸性 C. 摄入大量蔬菜-尿液呈酸性 D. 尿液被细菌分解-常呈酸性 E. 尿液混入脓血-常呈碱性 10. 能够促进红系、粒系、单核系、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因子是 A. SCF B. FL C. GM-CSF D. G-CSF E. M-CSF 11. 不属于免疫分子的是 A. IgG B. C3 C. M蛋白 D. IL-1 E. 细胞黏附因子 12. 胎儿皮肤成熟度检查可测定 A. 卵磷脂/鞘磷脂比值 B. 羊水肌酐 C. 羊水胆红素 D. 羊水脂肪细胞百分率 E. 羊水淀粉酶 13. 确诊淋巴瘤的诊断为 A. 骨髓活检 B. 淋巴结活检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常见血液病的检验(A1-A2型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常见血液病的检验(A1/A2 型题) 1、缺铁性贫血与铁粒幼细胞贫血鉴别主要选择以下哪项检查 A.血清铁饱和度 B.MCV、MCH、MCHC测定 C.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 D.骨髓铁染色 E.血清总铁结合力 2、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的是 A.缺铁性贫血 B.感染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肝脏疾病 E.恶性肿瘤 3、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不包括 A.珠蛋白变性检查 B.红细胞形态检查 C.网织红细胞数量 D.骨髓细胞形态检查

E.血常规 4、正常细胞性贫血首选的检查指标是 A.网织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血细胞比容 D.红细胞计数 E.骨髓细胞形态 5、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 C.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降低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 E.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增高 6、以下哪一项骨髓增生不是明显活跃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D.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7、以下疾病中,哪一种不属于增生性贫血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 8、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发病的原因是 A.红细胞破坏过多 B.铁缺乏和铁利用障碍 C.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 D.红细胞酶异常 E.血红蛋白异常 9、贫血患者血片示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血清铁饱和度16%。最可能的诊断是 A.铁幼粒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细胞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0、以下哪项是造血不需要的因素 A.铁 B.维生素B12 C.锌 D.叶酸 E.促红细胞生成素 11、以下选项中不符合缺铁性贫血的是 A.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14% B.铁蛋白<12μg/L C.血清铁减低 D.血清总铁结合力减低 E.红细胞苍白区扩大 12、红细胞形态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受色浅淡,骨髓铁染色发现细胞内、外铁消失,为进一步确定贫血的病因,宜首选以下何项检查 A.血清叶酸、维生素B测定 B.Ham试验 C.Coomb试验 D.铁代谢检查 E.红细胞寿命测定

2021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单选题与答案解析89

2021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单选题与答案解析89 一、单选题(共60题) 1.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可采用 A:抗酸染色 B:墨汁染色 C:煌焦油蓝染色 D:巴氏染色 E:瑞氏染色 【答案】:A 【解析】:抗酸染色通常用于结核杆菌染色,墨汁染色用于对新型隐球菌的染色,煌焦油蓝染色通常对网织红细胞进行活体染色,巴氏染色常用于上皮细胞染色或阴道涂片中观察女性激素水平对上皮细胞的影响,瑞氏染色通常对血细胞进行染色。 2.下列关联组合错误的是 A:大红细胞见于维生素B或叶酸缺乏
B:靶形红细胞见于地中海性贫血

C:红细胞苍白区扩大见于缺铁性贫血
D:Cabot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E:Howell-Jolly小体见于溶血性贫血 【答案】:D 【解析】:Cabot环常见于铅中毒、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的原理是因为SRBC可与 A:B细胞的BCR结合
B:Th细胞结合
C:Tc细胞结合
D:所有T细胞结合
E:人外周血表达CD2的T细胞非特异性结合 【答案】:E 【解析】:T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受体CD2可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环。 4.下列关于肺炎衣原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然宿主是鸟类
B:天然宿主是人
C:传播方式是人-人
D:其代表株是TW-138与AR-39
E:主要引起肺炎 【答案】:A 【解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报告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郑天林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谷小林陆红 一.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临床应用: ●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 ●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简捷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造血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应用,推动了血液的临床与实验室的新知识迅猛发展。 ●当前血液病不能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将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进入90 年代以来,国内外采用多学科联合技术综合诊断技术与方案: ○FAB-AL (1976 )、NCL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FAB-AL 分型的补充(1995 )、AL-MIC 分(类)型,MIC 及MICM 分型(1985-1990 ); ○FAB-CL 分型(1989 )、中国CL 分型(1997 ); ○FAB-MDS 分型(1982 )、MIC 协作组对FAB-MDS 分型提出补充建议(1987 ); ○WHO 对造血系统及髓系恶性疾病和淋巴系恶性肿瘤WHO 分类(2000 );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正在进入显微图象软件时期: ○创造出许多多功能软件,如血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CL 诊断与治疗及教学系统多媒体软件等。 ○将显微镜与微机相连,应用储存、分类、检索软件,编辑、打印诊断报告,并可附多幅细胞图象。 二.血细胞形态学基本概念 血细胞形态学作为临床血液病基础诊断:

2021年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 临床血液学检验 全册讲义 图文版共316页

2021年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前导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第三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四章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 第六章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 第七章贫血概述 第八章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第九章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第十章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第十一章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第十二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第十三章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第十四章脱氧核苷酸合成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第十五章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第十六章白血病概述 第十七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十八章急性髓性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十九章慢性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二十章特殊类型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二十一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实验诊断第二十二章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 第二十三章浆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二十四章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二十五章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二十六章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二十七章类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二十八章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理论 第二十九章血栓与止血检查的基本方法 第三十章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第三十一章血栓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 第三十二章抗栓与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 第三十三章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 <考情分析> 考试各科目所占分值图 约50%为病例分析题

<授课模式> <学习目标> <学习方法>听课+做题温故知新查漏补缺专注坚毅

第一章绪论 <大纲要点>(掌握) 一、概念 1.血液学 2.临床血液学 3.临床血液学检验 二、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 1.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2.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一、概念 1.血液学 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 ◆血细胞形态学(有形成分形态) ◆血细胞生理学(细胞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 ◆血液生化学(细胞组成、结构、代谢) ◆血液免疫学(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遗传血液学(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 ◆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 ◆实验血液学(实验技术和建立实验方法) 2.临床血液学 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主要包括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检验 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