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二

一、单选题

1、房室压力梯度是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动力,但它的形成主要是()。

A.心室收缩

B.心房收缩

C.心室舒张

D.心房舒张

正确答案:C

2、耐力训练可导致安静时心率减慢, 其机制是()。

A.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B.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

C.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

D.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均增强

正确答案:A

3、长期耐力性运动促使心脏容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耐力性运动()。

A.使心输出量长时间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B.心脏工作时间长,心肌耗氧多

C.运动时间长,心肌增厚明显

D.回心血流加快,血量增多

正确答案:A

4、胃蛋白酶原主要依赖于()。

A.乙酰胆碱激活

B.促胰岛素的激活

C.盐酸的激活

D.胃泌素的激活

正确答案:C

5、三种物质的在胃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糖类、蛋白质、脂肪

C.脂肪、糖类、蛋白质

D.蛋白质、脂肪、糖类

正确答案:B

6、低血糖时,首先受影响的器官是()。

A.肝脏

B.肾脏

C.脑组织

D.心脏

正确答案:C

7、肾单位是指()。

A.肾小体、肾小管

B.肾小球与肾小管

C.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

D.肾小体和髓袢

正确答案:A

8、关于肾脏的主要功能错误叙述的是()。

A.排除大部分代谢尾产物

B.维持水和酸碱平衡

C.排泄尿胆素

D.分泌激素

正确答案:C

9、脂肪的呼吸商为:

A.1

B.0.85

C.0.8

D.0.7

正确答案:D

10、甲状腺主要分泌()。

A.四碘甲腺原氨酸

B.三碘甲腺原氨酸

C.一碘酪氨酸

D.二碘酪氨酸

正确答案:A

12、胰岛素缺乏将导致()。

A.血糖浓度下降

B.肝糖原贮备增加

C.血脂上升

D.血浆氨基酸浓度下降

正确答案:C

13、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血中主要增高的激素是()。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雄性激素

D.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A

14、下列被称为第一信使的物质是()。

A.Ca2+

B.cAMP

C.cGMP

D.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D

二、多选题

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

A.兴奋性

B.收缩性

C.传导性

D.自律性

正确答案:A、B、C、D

2、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有()。

A.足够量的血液充盈血管

B.大动脉弹性

C.外周阻力

D.心室收缩射血

正确答案:A、B、C、D

3、人体消耗的总能量包括:

A.运动后能量

B.运动的生热效应

C.食物的生热效应

D.基础代谢率

正确答案:B、C、D

三、判断题

1、剧烈运动时缺氧引起糖酵解加强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可导致呼吸商变大。

正确答案:√

2、在氧供应充足时,CP合成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糖类和脂肪的有氧分解。

正确答案:×

3、测定单位时间机体消耗的氧量与排出的CO2的量,可间接地推算机体的热量。

正确答案:√

2020年自考《运动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运动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一、判断题: 1、身体素质水平决定于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而与神经调节、肌肉工作时的供能以及和内脏器官的配合无关。() 2、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叫力量素质。() 3、发展力量,必须不断地增加运动负荷。() 4、不论男女,在25岁以前,力量是随年龄的增长持续自然增长的。() 5、最大摄氧量的大小与有氧耐力的能力大小无关。() 6、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够提高肌肉耐力。() 7、低乳酸数值的间歇训练可提高速度素质,高乳数值的间歇训练提高速度耐力。() 8、等动练习是指速度相等的练习。() 9、超负荷原则就是超过自己的最大力量。() 10、从接受刺激时起,到完成动作时止,这一段时间叫做运动时或动作时。() 11、运动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快肌纤维组成的百分比及面积,肌肉大小肌组织兴奋性高低以及条件反射巩固的程度。() 12、速度素质的自然增长高峰期出现迟于力量素质迟。() 13、进行等动练习时,器械所产生的阻力与用力的大小相适应。() 14、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出的最大摄氧量,更能反映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15、低乳酸的间歇训练,是提高无氧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 16、跳跃或投掷运动在动作发力时,肌肉做超等长练习。() 17、安排儿童少年的耐力训练负荷时,首先根据其耐力运动成绩来加以考虑。() 二、选择题: 1、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很快(),重复次数多而阻力中等或小的练习,可以()。 A、增大肌肉体积 B、增加肌肉运动的耐力 C、增加力量 2、用等动练习器进行练习,肌肉在各个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是()的,器械所产生的阻力大小和用力大小()。 A、恒定 B、不恒定 C、相适应 D、不相适应 3、通常人们认为()是其它素质的基础 A、速度 B、耐力 C、灵敏 D、柔韧 E、力量 4、有氧耐力的生理指标是() A、摄氧量 B、最大摄氧量 C、无氧阈 5、训练初期,最大摄氧量的增大主要依靠();后期则主要依靠()。 A、动静脉氧差的增加 B、心输出量的增大 6、投掷运动员的器械出手速度属于()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速度耐力 7、无氧阈是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时,由()代谢供能开始大量运用()代谢供能的临界点。

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红细胞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减小,表示()。 A.膜通透性减小 B.脆性减小 C.脆性增加 D.膜通透性增加 正确答案:C 2、一次性运动引起的血凝系统和纤溶系统()。 A.均抑制 B.前者抑制,后者亢进 C.前者亢进,后者抑制 D.均亢进 正确答案:D 3、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骨髓 B.扁桃体 C.淋巴结 D.脾脏 正确答案:D 4、()在免疫反应中起核心作用。 A.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正确答案:C 5、()细胞被认为是体内最有效的吞噬细胞。 A.嗜酸性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碱性细胞 D.单核细胞 正确答案:B 6、抗体一般由()细胞产生。 A.K B.T C.NK D.B 正确答案:D 7、蛋白质的呼吸商为()。 A.1 B.0.8 C.0.7 D.0.85 正确答案:B 8、运动后因血糖下降导致的疲劳是哪种疲劳学说的主要观点()。

A.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 B.代谢产物堵塞学说 C.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D.能量衰竭学说 正确答案:D 9、运动性疲劳主要是乳酸造成的是哪种疲劳学说的主要观点()。 A.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 B.能量衰竭学说 C.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D.代谢产物堵塞学说 正确答案:D 10、运动性疲劳是由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是哪种疲劳学说的主要观点()。 A.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 B.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C.能量衰竭学说 D.代谢产物堵塞学说 正确答案:B 11、疲劳时皮层中r-氨基丁酸浓度升高是是哪种疲劳学说的主要观点()。 A.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B.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

运动生理学本科第2学期作业题答案

第九章运动训练的若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C,D,D,B,A, B,B,A,B,B, (BD),B,B,D,B, 三、填空题 1.超负荷和渐增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可逆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 2.45%VO2max,100~120次.min-1,10~30min 3.15min,2~3min 4.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 5.强度,时间,密度,数量 6.潜力大,动员快,恢复快 7.适应 8. 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 1答:超负荷原则是运动训练中采用的生理负荷量应超过已适应的负荷进行训练的原则。渐增负荷原则:指运动训练中负荷的增加必须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 应用意义与方法:在运动训练中,随着训练的进行,机体产生相应的良好适应,运动水平得到提高,这时机体对原来的训练负荷已逐渐适应,如果不增加负荷,就不能引起新的适应性变化。所以训练中应在适应原负荷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使机体经常在超负荷的条件下训练,不断产生新的生理适应,不断提高功能能力。如Fox提出负荷到“8”训练到“12”。 2答:准备活动是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地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正式比赛做好机能上的准备。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①适度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内分泌活动。 ②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从而有效地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使机体在正式运动开始时能尽快发挥最佳工作能力。 ③使体温升高,提高酶活性,加快生化反应进行。实验证明体温每升高1℃,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增加13%。肌肉温度升高2℃时,肌肉收缩速度约增加20%。可降低肌肉粘滞性,增强弹性,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并预防运动损伤。 ④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 ⑤调节不良赛前状态。 影响准备活动效应的因素: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内容、形式以及与正式练习的间隔等因素。①强度为最大吸氧量45%或心率为100-120次.min-1; ②时间10-30 min为宜; ③内容、形式:根据项目的特点、季节气候、运动员训练水平及个性特点等。 ④与正式练习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5min,体育教学课中以2~3min为宜。 3答: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是运用生理学方法与指标,对训练计划、训练质量、训练效果及运动员的功能与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的动态监测与评价的过程。分为实验室监控和现场监控两种常用的方法。 实验室监控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理学测量系统对训练方法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能力进行定量监控的方法。现场监控法是指在训练场馆对实际训练计划、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实施控制的方法。以期优化训练方案与方法,提高运动能力、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有科学依据地辅助教练员实施训练控制,达到预期训练目标。 4答:运动训练生理评定的原则有①量化原则:是指选择生理学中的定量指标,客观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②定性原则:是对对运动员某些主观感觉很难准确量化的指标,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疲劳程度和自感用力量度等。 ③综合评定原则:指综合、整体地选择评价指标,全面地反映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状态与功能水平。 训练实践中运动心率的测评:运动心率是运动训练中应用最普遍、最简单的生理监控与评定指标之一,常采用遥测心率法进行运动心率的测量与评价。 在训练实践中通过测定运动员相对安静、定量负荷、极量负荷状态下及恢复过程的心率及其变化,与优秀运动员或一般人进行对比来进行评价。 运动员的心率变化具有显著特征,安静时的心率低,可动员的潜力大;进行定量负荷训练时,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心率反应小;运动后恢复快。 所以心率指标在运动实践中常用作:①运动强度指标;②评价训练水平;③评价恢复水平;④评价功能状态。 第十章肌肉力量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略)

运动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二

一、单选题 1、房室压力梯度是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动力,但它的形成主要是()。 A.心室收缩 B.心房收缩 C.心室舒张 D.心房舒张 正确答案:C 2、耐力训练可导致安静时心率减慢, 其机制是()。 A.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B.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 C.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 D.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均增强 正确答案:A 3、长期耐力性运动促使心脏容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耐力性运动()。 A.使心输出量长时间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B.心脏工作时间长,心肌耗氧多 C.运动时间长,心肌增厚明显 D.回心血流加快,血量增多 正确答案:A 4、胃蛋白酶原主要依赖于()。

A.乙酰胆碱激活 B.促胰岛素的激活 C.盐酸的激活 D.胃泌素的激活 正确答案:C 5、三种物质的在胃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糖类、蛋白质、脂肪 C.脂肪、糖类、蛋白质 D.蛋白质、脂肪、糖类 正确答案:B 6、低血糖时,首先受影响的器官是()。 A.肝脏 B.肾脏 C.脑组织 D.心脏 正确答案:C 7、肾单位是指()。 A.肾小体、肾小管 B.肾小球与肾小管 C.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 D.肾小体和髓袢

正确答案:A 8、关于肾脏的主要功能错误叙述的是()。 A.排除大部分代谢尾产物 B.维持水和酸碱平衡 C.排泄尿胆素 D.分泌激素 正确答案:C 9、脂肪的呼吸商为: A.1 B.0.85 C.0.8 D.0.7 正确答案:D 10、甲状腺主要分泌()。 A.四碘甲腺原氨酸 B.三碘甲腺原氨酸 C.一碘酪氨酸 D.二碘酪氨酸 正确答案:A 12、胰岛素缺乏将导致()。 A.血糖浓度下降 B.肝糖原贮备增加

运动生理学习题02

第二章肌肉收缩 (一)单选题 1.在完整机体内各种形式的躯体运动得以实现,都依赖于()。 A.骨骼肌的紧张性收缩; B.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C.中枢神经系统的精细调节; D.神经系统控制下的骨骼肌活动。 2.细胞具有兴奋性,表现为在有效刺激作用下产生()。 A.局部反应; B.局部兴奋; C.电位变化; D.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3.评价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简易指标是()。 A.刺激强度; B.阈强度; C.时值; D.时间阈值。 4.评价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常用指标是()。 A.基强度; B.利用时; C.时值; D.阈强度。 5.与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股四头肌的时值()。 A.较长; B.较短; C.无区别; D.先短后长。 6.细胞兴奋性维持是因为()。 A.安静时膜对K+有通透性; B.兴奋时膜对Na+通透性增加; C.Na+和K+的易化扩散; D.膜的Na+-K+泵作用。 7.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8.若减少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导致()。 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B.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C.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少。 9.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错误叙述是()。 A.局部兴奋由阈下剌激引起; B.局部兴奋可实现时间或空间的总和; C.局部兴奋可向周围传播,且幅度不变; D.局部兴奋向邻近部位呈电紧张性扩布。 10.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传与钾平衡电传之差。 11.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D.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 12.实现相邻细胞间直接电联系的结构基础是()。 A.缝隙连接; B.紧密连接; C.突触连接; D.专属通道。 13.运动终板是指()。 A.运动神经末梢装置; B.神经肌肉接点装置的总称; C.神经肌肉接点区的肌细胞膜增厚部分; D.分布于肌细胞膜上的突触装置。 14.乙酰胆碱与终膜受体结合,可触发终膜的()。 A.对Ca2+通透性增大; B.对Na+通透性增大和对K+通透性减小; C.对Na+和K+通透性都增大; D.对Na+通透性减小和对K+通透性增大。 15.静息时,运动神经末梢囊泡内物质()。 A.大量释放; B.少量轮流释放; C.少量随机释放; D.呈量子释放。 16.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 A.电传递; B.单向性; C.时间延搁; D.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17.表面电极所记录的肌电图是()。 A.单个运动单位的电变化; B.多个运动单位电变化的综合; C.单个或多个运动单位肌纤维收缩的张力变化; D.肌肉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变化。 18.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 A.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运动单位。 19.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A.明带缩短,H带不变; B.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

运动生理学第二章能量代谢测试题及答案

总计:6大题,32小题,共100分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必须取得的数据是:?A.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 ?B.食物的氧热价 ?C.呼吸商 ?D.食物的热价 2.测定基础代谢率时不要求: ?A.室温保持20~25℃ ?B.熟睡 ?C.清醒、无精神紧张 ?D.至少禁食12h 3.进食后,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最多的物质是:?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混合食物 4.下列关于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哪一项不正确:?A.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强度呈正比关系?B.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 ?C.能量代谢在环境温度20~30℃时最为稳定?D.安静状态下思考问题会对能量代谢产生较大影响5.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最终分解为: ?A.丙酮酸 ?B.ATP ?C.乳酸 ?D.二氧化碳和水 6.以下哪一项不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的特点: ?A.能量输出功率高 ?B.无氧代谢 C.ATP生成量少 ?D.由糖在缺氧条件下生成ATP 7.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A.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C.1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D.氧化1g食物,消耗1升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8.磷酸原供能系统和乳酸供能系统的共同特点是:?A.不需要氧 ?B.生成乳酸 ?C.供能时间长 ?D.ATP生成量多 9.蛋白质生物热价小于物理热价的原因是:

?A.人体无法完全吸收蛋白质 ?B.部分蛋白质要转化为糖 ?C.蛋白质的主要功能不是供应能量 ?D.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完全氧化分解 10.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 ?A.食物的卡价 ?B.氧热价 ?C.呼吸商 ?D.能量代谢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2.能源物质中糖、和都可参与有氧氧化 3.g食物氧化时产生的热量称为食物的;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食物的。 4.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及精神和情绪活动等。 5.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力除取决于能源物质储备外,能量代谢及能力也是重要因素。 6.ATP和CP均含,因此将组成的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 7.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和两个供能系统都不需要氧的参与 8.急性运动刚开始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和的分解。 9.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可生成分子ATP,经有氧氧化可生成分子ATP。10.一定时间内机体的和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氧热价 2.ATP稳态 3.呼吸商 4.基础代谢 5.基础代谢率 四、简答题 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各能量供应系统的ATP生成量和生成效率的特点。 2.简述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特点。 3.简述间接测热法的原理是什么? 4.机体为什么要将ATP含量保持在稳定状态?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人体运动时能量供应过程。 2.试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几个因素。 六、案例分析题共1小题每题20分共20分 1.能源物质的摄入能够满足能量代谢的需求是运动员表现运动能力的前提。由于能量需求直接测定的限定因素较多、测定方法复杂,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使用

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的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便于学习者巩固运动生理学的知识。题目难易程度不一,涵盖了运动生理学的各个方面,适合初学者和掌握一定基础的学生使用。下面是题目及答案: 一、多选题 1.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运动中的肌肉疲劳?(ABCD) A. 运动中肌肉产 生大量的乳酸 B. 体内糖原储备不足 C. 运动中氧气供应不足 D. 运动中出现气体交换异常 答案:ABCD 2.运动训练会对身体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ABCD) A. 肌肉耐力 B. 心 肺功能 C. 代谢水平 D. 神经系统 答案:ABCD 3.下列哪个因素对运动表现具有重要影响?(ACD) A. 遗传基因 B. 性 别 C. 年龄 D. 训练水平 答案:ACD 4.下列哪种饮料适合在运动后补充能量?(ABC) A. 纯水 B. 天然果汁 C. 含糖运动饮料 D. 含咖啡因的饮料 答案:ABC 5.下面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体氧耗量的因素?(D) A. 运动强度 B. 运 动频率 C. 运动方式 D. 睡眠时间 答案:D 二、判断题 6.肌肉是由单个肌纤维构成的,而不是由多个肌纤维。答案:错误。 7.长时间不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答案:正确。 8.运动时身体的能量主要来源是蛋白质。答案:错误。 9.足球属于耐力型运动。答案:错误。 10.运动中心主要影响心率和呼吸频率。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 11.什么是肌肉疲劳?有哪些常见的肌肉疲劳原因? 答:肌肉疲劳是指肌肉在运动中无法维持最初的性能状态,产生一定程度的力 量下降,并伴随着相应的生理反应。常见的肌肉疲劳原因有:乳酸堆积、糖原储备不足、神经可塑性和肌肉损伤等。 12.身体适应运动的过程有哪些?为什么需要适应? 答:身体适应运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适应、中级适应和高级适应。身体需要适应运动,因为适应运动可以使身体在生理和机能上更加强大,提高身体对运动的承受能力,有益于身体的健康和长寿。 13.为什么需要在运动后进行拉伸运动? 答:运动后进行拉伸运动可以预防和减轻肌肉酸痛和肌肉僵硬等问题。拉伸运 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压力,减轻肌肉疲劳,防止肌肉受伤。此外,拉伸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有助于提高运动表现。 14.什么是心率最大值?如何计算? 答:心率最大值是指人体能够在运动中实现的最高心率水平。可以采用220减去年龄的方法计算,即心率最大值=220-年龄。 15.运动中心是什么?它对运动有什么影响? 答:运动中心是指大脑中负责控制身体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中心对运动 有很大影响,它可以控制心率、呼吸频率、肌肉张力等生理指标,同时可以调节情绪、态度等心理因素,从而影响运动表现。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来说,运动中心的训练和调节非常重要。

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内环境稳态兴奋与兴奋性动作电位静息电位阈强度正反馈负反馈 二、选择题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血浆, D.细胞外液。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 B.分泌, C.反射活动, D.动作电位。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自身调节。 4、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5、在运动生理学中常用衡量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指标是()。 A.基强度, B.阈强度, C.时值, D.强度-时间曲线。 6、与耐力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的时值()。 A.较长, B.较短, C.先短后长, D.无区别。 7、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 A.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 B.使生理活动不断增强, C.可逆过程, D.不可逆过程。 8、相对不应期是指()。 A.出现在超常期之后, B.兴奋性下降到零, C.测试刺激的阈值为无限大, D.兴奋性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9、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K+外流增大,膜电位出现()。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 反极化。 10、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内流,内流,+内流,+外流。 11、听到枪声起跑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反馈调节。 12、下列有关反应错误的叙述是()。 A.反应与适应都是通过体内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B.反应是当内外环境改变时,机体生理功能所产生的相应的暂时性改变, C.适应是在某一环境变化的长期影响下,人体功能与形态发生相应的持久性变化, D.反应和适应都是病理过程。 三、填空题 1、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_____,它由_____构成,是_____与_____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2、静息时,膜对_____有很大的通透性,对_____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_____所____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3、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____。 4、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可提高机体维持_____的能力和对_____的耐受力。 5、刺激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 6、当人体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时,既要调节_____以完成一定的动作,又要调节_____以保持稳定。 四、判断题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但相互独立存在的两个生理过程。() 2、人体中所有的组织均能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兴奋和应激反应。() 3、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通常其理化性质总是稳定不变的,故称为稳态。() 4、将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其表现称为反应。() 5、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显著活动转为相对静止,或从活动较强转为活动较弱,称为抑制。() 6、与兴奋在同一细胞内传导相比,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都具有单向性特征。() 7、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

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内环境稳态兴奋与兴奋性动作电位静息电位阈强度正反馈负反馈 二、选择题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血浆, D.细胞外液。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 B.分泌, C.反射活动, D.动作电位。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自身调节。 4、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5、在运动生理学中常用衡量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指标是()。 A.基强度, B.阈强度, C.时值, D.强度-时间曲线。 6、与耐力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的时值()。 A.较长, B.较短, C.先短后长, D.无区别。 7、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 A.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 B.使生理活动不断增强, C.可逆过程, D.不可逆过程。 8、相对不应期是指()。 A.出现在超常期之后, B.兴奋性下降到零, C.测试刺激的阈值为无限大, D.兴奋性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9、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K+外流增大,膜电位出现()。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 反极化。 10、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K+内流, B.Cl-内流, C.Na+内流, D.K+外流。 11、听到枪声起跑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反馈调节。 12、下列有关反应错误的叙述是()。 A.反应与适应都是通过体内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B.反应是当内外环境改变时,机体生理功能所产生的相应的暂时性改变, C.适应是在某一环境变化的长期影响下,人体功能与形态发生相应的持久性变化, D.反应和适应都是病理过程。 三、填空题 1、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_____,它由_____构成,是_____与_____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2、静息时,膜对_____有很大的通透性,对_____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_____所____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3、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____。 4、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可提高机体维持_____的能力和对_____的耐受力。 5、刺激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 6、当人体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时,既要调节_____以完成一定的动作,又要调节_____以保持稳定。 四、判断题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但相互独立存在的两个生理过程。() 2、人体中所有的组织均能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兴奋和应激反应。() 3、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通常其理化性质总是稳定不变的,故称为稳态。() 4、将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其表现称为反应。() 5、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显著活动转为相对静止,或从活动较强转为活动较弱,称为抑制。()

运动生理学第二章(试题)

第二章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 [ 试题部分 ]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 2、阈强度 3、阈刺激 4、强度—时间曲 5、基强度 6、时值 7、神经冲动 8、神经肌肉接头 9、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10、单收缩 11、强直收缩 二、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 A.电传递 B.单向性 C.有时间延搁 D.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2、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A.明带缩短,H带不变 B.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 C.暗带缩短,H带消失 D.暗带长度不变,H带不变 3、环绕肌原纤维的横管系统是。 A.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B.营养物质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交换的通道; D.将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 4、位于肌浆网两端的终末池是。 A 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 B Ca2+的库; C Ca2+的和Mg2+的库; D Ca2+的释放库 5、目前认为实现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 A 兴奋沿横管系统传至细胞内部; B 兴奋沿肌浆网传播融发Ca2+的释放; C 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末池释放Ca2+;D终末池对Ca2+通透性增大 6、一般认为肌肉作等张收缩时。 A 负荷恒定,速度恒定; B负荷恒定,速度改变; C负荷改变,速度改变; 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 7、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 A 只做等长收缩; B只做等动收缩; C 先做拉长收缩再做等张收缩; 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拉长收缩 8、与慢肌纤维相比,属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 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 B肌纤维直径粗,线立体数目多; 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 D肌纤维直径细,毛细血管少 9、与快纤维相比,属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 肌纤维直径较大,受胞体大的α运动神经元支配; B 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 C肌纤维直径较大,线立体数量多; 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 10、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二)-答案

《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二)-答案 2019年《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二) (100分) 注意:考生须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心输出量 【参考答案】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2.阈强度 【参考答案】固定刺激作用时间和时间-强度变化率,可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碱储备 【参考答案】由于血浆中的NaHCO 3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物质,习惯上将血浆中的NaHCO 3 称为碱储备,通常以每100mL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 4.肺活量 【参考答案】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其值相当于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5.速度素质 【参考答案】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位移速度。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运动心脏泵血功能的改善? 【参考答案】长期运动训练后,运动员的心脏功能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三种不同的状态。 ①在安静状态下,长期运动训练的人和普通人由于机体的代谢水

平相同,心输出量并无太大差异。但普通人的心率快,搏出量较小,而运动员则表现为心动徐缓,搏出量大。 ②在定量负荷运动时,有训练者心率的增幅小,而心搏量的增幅大,心输出量的增幅亦较普通人小,表现出心泵功能的节省化现象。这是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心肌工作的机械效率提高,在与普通人完成相同的运动量时,能耗少,更加轻松省力,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减小。 ③在完成极限负荷运动时,运动员的心泵功能表现出较高的机能储备量。虽然,有训练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与无训练者差别不大,但心搏量和心输出量却明显大于无训练者。一般人心搏量最大可达120mL,心输出量约为20—25L·mn-1,而有训练者心搏量可高达160mL 左右(优秀运动甚至高达180-200mL),心输出量最大可达40L·min-,表现出很高的心脏机能储备量。 2.简述兴奋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 【参考答案】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乙酰胆碱(Ach)和终板膜电位变化来实现的,具体过程如下: (1)当运动神经元兴奋时,神经冲动沿运动神经纤维传至轴突末梢,并刺激突触前膜。突触前膜去极化使膜上的钙通道开放,使得细胞外液中的Ca2进入突触前膜,触发轴浆中的囊泡向突触前膜的内侧面靠近; (2)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其中所含的Ach被释放进入突触间隙,随后立即与突触后膜的Ach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Na’和K等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膜除极化,形成终板电位。终板电位通过局部电流作用,使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而产生动作电位,实现了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3)由于突触间隙和终板膜上有大量胆碱酯酶,在它的作用下每次冲动从轴突末梢释放的Ach,能在约2ms的时间内被全部水解而失活,从而维持神经-肌肉接头下次正常的传递功能。 3.恢复过程的阶段性特点及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在运动过程中,人体能源物质的恢复依据其恢复的

运动生理学试题二

运动生理学试题二 苏州大学运动生理学课程试卷(B) 一、选择题(每题1分×10) 1、下述关于运动生理学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 B:属应用生理学 C:研究对象主要是人 D:其研究限于实验室内 2、下列哪一因素不是慢肌纤维的特征() A:肌红蛋白多B:其支配运动神经发放冲动的频率快C:有氧氧化强 D:肌纤维直径细而长 3、机体摄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过程为() A.气体交换 B.组织呼吸 C.外呼吸 D.呼吸4、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意义的是() A.血浆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5、心力贮备包括() A.心率贮备、心舒期贮备 B.心率贮备、收缩期贮备 C.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 D.收缩期贮备、心舒期贮备 6、肌肉收缩过程中其直接能量来源是() A.葡萄糖 B.脂肪 C.蛋白质 D.ATP 7、用于任何高功率、短时间活动的供能系统是() A.磷酸原系统 B.乳酸能系统 C.有氧氧化系统 D.B+C 8、运动员听枪声起跑是() A.负反馈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前馈反射 9、当体育课的教学强调纠正学生动作细节时,说明运动技能已发展到()A:泛化过程B:分化过程C:巩固过程D:自动化过程 10、“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 A:开始B:进行C:结束D:以上均不是 二、填空题(每格1分×23) 1、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下列三种、和自身调节。

2、反射活动可分为和。 3、外呼吸包括和。 4、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数为女子为。 5、血液中运输氧的物质是。 6、心输出量等于乘以。 7、需氧量和吸氧量之差为。 8、运动时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是、和有氧氧化。 9、形成运动技能泛化阶段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的尚未建立,兴奋和抑制都趋于状态。 10、“极点”是某些运动项目在阶段中产生的,而“第二次呼吸”的出现,则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的。、 11、发展磷酸原系统能力,重复跑的距离宜,一般在时间内完成。 12、儿童时期,神经活动中第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对具体的信号容易建 立。 13、“乳酸阈”强度的训练,能最有效地发展。 三、判断题(每题1分×10) 1、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通常其理化性质总是不变的,故称稳态。() 2、肌梭的适宜刺激是梭外肌受到被动拉长。() 3、动脉血中PO2的变化,比血液中H+浓度的变化更能显著地影响呼吸。() 4、在三中主要营养物质中,糖类的氧热价最高。() 5、激素可加速或减慢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不能发动一个新的代谢过程。() 6、上体育课时,学生的兴奋性越高,则建立和形成新的运动技能就越快。() 7、性激素时由性腺细胞所分泌的。() 8、超负荷原则是指超过本人负荷的能力。() 9、全面身体训练的内容、手段要全面,不应受到专项特点的限制。

运动生理学习题答案2-5

第二章能量代谢 一、单选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磷酸原系统供能系统的特点( D ) A 能量输出功率高 B 无氧代谢 C ATP生成量少 D由糖在缺氧条件下生成ATP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特点( D ) A提供的能量有限 B可快速供能 C产生乳酸 D由乳酸提供能量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特点( D ) A、供能效率底 B有氧条件下进行 C ATP生成量多 D可生成大量乳酸 4、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A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5、每克脂肪在体内氧化适当的能量约为每克糖的( D ) A 0.5倍 B 1倍 C 1.5倍 D 2倍 6、食物特殊动力特效最大的食物是( B )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混合食物 7、有关基础代谢,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C ) A在基础状态下测定 B儿童高于成人 C反映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D男性高于女性 二、判断题 1、人体在缺氧条件下可以生成ATP。(√) 2、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在代谢过程中都不需要氧的参与。(√) 3、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生成ATP。(√) 4、磷酸原供能系统ATP供应总量多,但合成效率较差。(×) 5、有氧氧化途径虽然提供的总量最多,但合成效率最低。(√) 6、糖酵解系统ATP供应总量多,合成效率也较高。(×) 7、氧热价量指1g食物氧化消耗1L痒所产生的热量。(×) 8、一定时间内机体的二氧化碳生成量的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9、基础代谢是指人体空腹、熟睡、室温在20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10、运动持续时间在2min左右的剧烈运动项目,主要由糖酵解系统供能。(√) 三、填空题 1、三个能量供应系统中,磷酸原系统ATP供应总量最低,但ATP合成效率最大,有氧氧化系统虽然提供的ATP总量最多,但ATP合成效率最低,糖酵解系统的能量供应总量和供能效率则介于前二者之间。

2022年运动生理学重点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旳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旳科 学。 1.新陈代谢:机体与外界环境不停进行旳物质互换和能量转移。 运动单位:一种α—运动神经元及受其支配旳肌肉纤维所构成旳最基 本旳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2.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旳运动强度。兴奋:是指活组织在刺激作用下所产生旳一种可传播旳,同步有电活动变化旳生理过程。 3.膜电位(跨膜电位):细胞膜内外旳电位差称膜电位,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能产生可传播旳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5.体液:是体内所有液体旳总称,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约占体重旳60~70%。 6.人体内环境:人体旳细胞是浸泡在细胞外液之中旳,细胞外液就是细胞生活旳环境,为了区他人体生存旳外界环境,因此把细胞外液叫做人体旳内环境。 10.红细胞旳比容:人体内血细胞与血浆旳容积比例称为比容,由于 血细胞中红细胞占绝大多数故称红细胞比容。11.渗透压: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旳溶液向浓度高旳溶液一方扩散,这种扩散旳压力称渗透压,即渗透吸水力。

12.碱储备:血浆中重要旳缓冲物质是碳酸氢钠,它能缓冲酸性物质,因此用碳酸氢钠来表达体内缓冲酸旳碱性物质储备量叫碱储备。13.运动性贫血:由于剧烈旳运动训练,引起体内血液中红细胞数值和血红蛋白含量临时性明显下降,出现贫血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14.自动节律性:心肌具有自动地,按一定节律产生兴奋旳能力。15.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种心动周期。16.心输出量:心室在每分钟内泵出旳血量称为心输出量,重要指左心室每分输出量。 17.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旳能力。 18.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旳侧压力。血压一 般指体循环中肱动脉血压而言。 19. 动脉脉搏:每一种心动周期时,由于大动脉内旳压力和容积变化, 导致管壁旳搏动,这种搏动沿着动脉管壁向末梢传播, 引起动脉管壁旳波动称为动脉脉搏。在浅表旳动脉上都 可摸到。 20.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人体内部进行旳气体互换旳全过程称为呼吸。 21.外呼吸:血液通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互换称为外呼吸,也称肺呼吸。 22.内呼吸: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旳气体互换,称为内呼吸,也称组织呼吸。 23.呼吸运动:在进行呼吸旳过程中,胸腔扩大和缩小旳动作称为呼

运动生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1、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单选题] * A、富有伸展性 B、具有像心脏一样规则的自律性(正确答案) C、具有紧张性收缩 D、兴奋性低 E、对机械牵张刺激敏感 2、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说,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兴奋性比骨骼肌高 B、收缩速度较慢(正确答案) C、伸张性小 D、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E、有稳定的自发节律性 3、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哪种刺激反应不敏感() [单选题] * A、机械牵张 B、电和切割(正确答案) C、温度变化 D、酸碱等化学物质 E、缺血和平滑肌痉挛

4、消化器官不具备下列哪种功能() [单选题] * A、消化食物 B、内分泌 C、免疫 D、吸收营养 E、维持酸碱平衡(正确答案) 5、消化管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单选题] * A、紧张性收缩 B、容受性舒张 C、蠕动(正确答案) D、分节运动 E、集团蠕动 6、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叙说,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胃肠各段的频率相同 B、起步点是纵肌与环肌之间的Cajal细胞(正确答案) C、依赖于支配神经的存在 D、不受体液因素的影响 E、可促发肌肉收缩 7、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单选题] * A、K+内流 B、Na+内流 C、Ca2+内流(正确答案)

D、Cl—外流 E、K+外流 8、迷走神经兴奋时将引起() [单选题] *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多 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多(正确答案)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E、胃肠平滑肌活动变化不明显,消化腺分泌增多 9、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单选题] * A、胃肠运动加强(正确答案) B、胃排空减慢 C、胆囊舒张 D、消化腺分泌减少 E、括约肌收缩 10、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单选题] * A、水多,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 B、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正确答案) C、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 D、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 E、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少 11、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单选题] *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呼吸应该分为三个过程。( +) 2、平静呼气时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 3、肋间外肌促进呼气过程。( -) 4、憋气时胸内压等于或大于气压。( +) 5、吸气时肺内压下降。( +) 6、肺泡通气量在量上等于肺通气量。(- ) 7、解剖无效腔是因为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 8、当呼吸频率加快肺泡通气量则随之增加。(-) 9、气体的交换动力来源于肺呼吸运动。( -) 10、胸内压正常呼吸时永远等于负压。( +) 11、氧的运输主要依赖于氧的物理溶解在血液中(- ) 12、气体运输以化学结合形式比例较小。( - 13、hb对氧的结合与氧分压呈线性关系。( -) 14、氧分压在组织处越低hb对氧的亲合越小。(+ ) 15、心率增加氧脉搏则随之增加。( -) 16、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nahco3。(+ ) 17、呼吸运动由植物性神经支配。( -) 18、支配呼吸运动的肌肉是平滑肌。( -) 19、h+浓度增加可抑制呼吸。( -) 20、无氧阈是评定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 21、atp.cp是运动中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 22、运动中首先消耗的是肌糖元。(- ) 二、选择题: 1、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引起的呼吸运动是( a)的原动力。 a、肺通气 b、组织通气 c、气体运输 2、平静呼吸时吸气过程是(a ),而呼气过程是() a、主动的,被动的 b、被动的,主动的 c、主动的,主动的 3、呼气时肺内压(),而吸气时肺内压(b )。 a、减小,增加 b、增加,减少 c、增加,不变 4、胸内压一般正常情况下都处于(c )状态。 a、等于大气压 b、大于大气压 c、小于大气压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就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得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得适应性变化就是运动训练得生理学基础、( ) 4、新陈代谢就是生命得本质,它就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移得过程、 ( ) 5、神经调节就是机体最主要得调节方式,这就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得。(?)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就是()得一个分支。 A、生物学B、生理学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对运动得()。 A、反应B、适应C、反应与适应 3、运动生理学得研究方法,主要就是通过( )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得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得最基本反应就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得特点就是( )而( ),体液调节得特点就是( )而( )。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 ),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 A、加强B、减弱C、不变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得表现形式就是( ) A、兴奋B、抑制C、兴奋与抑制 8、人体机体得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得基本生理特征就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就是非题: ( )1、肌肉收缩需要有ATP得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得参与。 ( )2、肌肉舒张也需要ATP,就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 )3、等速收缩得特点就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 )4、ATP不仅就是肌肉活动得直接能源,也就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得直接能源。 (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得长度完全不变、 (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就是利用弹性贮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