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一、概述

制药工艺学是药物制造工程中的核心课程,是研制和生产药品的基础。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制药工艺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掌握制药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

二、设计内容

1. 药品选择和药品特性分析

在药品制造中,药品的选择和特性对设计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环节需要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药品,通过对其药物学、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对药品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制药工艺设计方案。

2. 制剂类型及配方设计

本环节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制剂类型,例如片剂、胶囊、注射液等,结合药品特性,进行配方设计,并对不同配方组分的选用进行讨论和分析。

3. 工艺流程设计

工艺流程是指药品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全过程,本环节需要学生根据所选药品和制剂类型,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置、批量加工、完成制剂等流程,并对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效率性作出评估。

4. 工艺条件的优化

制药过程中的工艺条件是指温度、压力、pH等因素,以及工艺参数的选择。本环节需要学生针对所选的药品和制剂类型,对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药品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设计要求

1. 设计内容分析

学生应该对选题的药品的性质、制剂类型、选配方的选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

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2.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学生需要细致地制定生产工艺流程,并描述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3. 工艺条件分析和改进

学生需要根据所选药品和所设计的工艺流程分析和优化工艺条件,以提高药品

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4. 课程报告撰写

学生根据所完成的课程设计内容,撰写课程报告,内容包括调研过程、制药工

艺分析和设计、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

四、结论

制药工艺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药品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非常重要

的意义。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制药工艺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研究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药品制造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制药工艺设计理论和技术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为药品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 (2)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 1. 理论部分 1.1 课程简介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学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生物制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日后从事生物制品制造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1.2 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熟悉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3.熟练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3 课程大纲 序号内容学时 1 微生物学基础8 2 生物化学基础8 3 分子生物学8 4 细胞培养技术8 5 发酵工程学8

序号内容学时 6 生产工艺优化8 7 质量控制体系8 8 新药研发流程8 9 现代生产技术8 1.4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课件、PPT等方式进行知识点讲解; 2.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掌握生产技术、仪器设备操 作等技能; 3.独立思考: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献、科研项目等形式培养 独立思考能力; 4.讨论研究:老师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进行思路碰撞,为创 新思考打下基础。 2. 实践部分 2.1 实验设计 1.基本实验:培养微生物、生产生物制品、分离提纯、质量 检测; 2.综合实验:结合多个生产环节,完成一次完整的生产过程, 并进行质量控制。

2.2 实验器材 1.常规实验器材:超净台、平板培养箱、恒温水浴、高速离 心机等; 2.特殊实验器材: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柱层析设备等。 2.3 实验流程 1.实验前准备:培养菌种、准备介质、消毒仪器设备等; 2.实验操作流程:发酵过程、生产工艺、离心分离、柱层析 等; 3.实验数据处理: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检测分析等。 3. 课程评估 3.1 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期末笔试、实验操作评估、课程设计等; 2.考核比重:笔试占50%、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各占25%。 3.2 课程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填写问卷形式进行; 2.班主任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优秀者给予表彰。 4. 参考文献 1.庞卫国.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20. 2.Barry L. 透析和超滤[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定义: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药物。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 1、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 2、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生物制药的重点研究方向:应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各类新型药物;应 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业。 生物药物的特点与要求—特点: 在化学构成上十分接近于体内的正常生理物质,容易为机体吸收利用; 在药理上具有更高的生化机制合理性和特异治疗有效性; 在医疗上具有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毒性低、副作用小、疗效可靠; 化学与生物学性质不稳定,对各种理化因素敏感,生物活性易受影响。 必须有严格的制造管理要求(GMP)质量管理要求; 对制品的有效期、贮存条件、使用方法必须做出明确规定; 对有效成分应拟定其生物活性检测方法; 对制品的均一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都有严格要求。 生物药物制备的不同阶段: 第一代:利用生物材料加工制成的含有某些天然活性物质与混合成分的粗制剂。 第二代:根据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原理,应用近代生化分离纯化技术从生物体制取的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特异生化成分。 第三代: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通过蛋白质工程原理设计制造的具有比天然物质更高活性的类似物或与天然品结构不同的全新的药理活性成分。 二、现代生物药物分5大类:天然生化药物(氨基酸类药物、多肽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核酸类药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微生物药物(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生物制品(详见书本) 细胞生长因子与组织制剂: 细胞生长因子,是在体内对动物细胞的生长有调节作用,并在靶细胞上具有特异受体的一类物质,为多肽或蛋白质,如神经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等。 组织制剂,指将动植物组织经过加工处理、制成符合药品标准并具有一定疗效的制剂。这类制剂未经纯化,有效成分不完全清楚。如缩宫素制剂、骨肽注射液、脑活素等。 2、抗生素:详见第三章 3、生物制品:详见11章 预防用制品 (1)疫苗:由病毒、立克次氏体或螺旋体制成的,如乙肝疫苗。 (2)菌苗:由细菌制成的,如卡介苗。 (3)类毒素:由细菌外毒素经甲醛脱毒而保留其抗原性的,如白喉类毒素。 治疗用制品 (1)特异性治疗用制品,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2)非特异性治疗用制品,如白蛋白。 诊断用制品,主要指免疫诊断用品,如结核菌素及多种诊断用单克隆抗体。 4、基因工程药物: 细胞因子干扰素类,如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 细胞因子白介素类(白介素-2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TNF- α受体)。

制药工艺学课设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复方川芎缓释片的制备工艺 姓名:许朝萍

目录 一、目的意义 (2) 二、该药物该剂型的基本情况 (3) 1、川芎 2、川芎挥发油 3、剂型介绍 三、工艺路线 (8) 1、川芎缓释片的制备工艺路线图 2、川芎缓释片的制备工艺详细描述 四、讨论 (13) 1、提取挥发油方法的选择 2、萃取条件的选择 3、缓释制剂的选择 4、包合物制备方法的选择 五、展望 (15) 六、参考文献 (16)

一、目的意义 《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综合运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合成、制药工艺等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具有对化学药物和中药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目的: 1.以理论课堂上讲解的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方法、药物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设计川芎缓释片的制备工艺路线(以挥发油入药)。 2.通过实现设计川芎缓释片的制备工艺路线,掌握考察和选择工艺路线的基本技术。 3. 通过设计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意义: 1.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了解了中药川芎、川芎挥发油的相关内容以及中药的工艺流程。 2.对川芎缓释片的制备工艺路线的设计,我了解了缓释片剂的制备过程,还了解了缓释片的分类,以及缓释片所用的辅料。 3.学会了解决路线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以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该药物该剂型的基本情况 1、川芎 1.1 川芎的简介 川芎(英)Szechwan Lovage Rhizome 别名芎穷、小叶川芎。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70cm。茎直立中空, 表面有纵沟。2~3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对,卵状 三角形,羽状全裂;叶柄基部呈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顶 生,总苞片3~6,伞幅7~20;小苞片线形;花梗10~24, 花白色。双悬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9月。 栽培主产四川,江西、湖北、陕西、甘肃、贵州、 云南已引种成功。 采制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膨大,并略带紫色时采 挖,除去茎苗及泥沙,晾干或炕干,撞去须根。 性状根茎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l.5~7cm。表面深黄棕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上端有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瘤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类黄色,散有淡黄色油点,形成层呈波状环纹。香气浓,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药理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等功效。中医药理论认为川芎“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以止血,上行头目而祛风,下入血海以调经。并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故常用于内服,主治头痛眩晕、风湿痹痛、胸肋刺痛、跌打肿痛、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寒痹痉挛、痈疽疮疡以及产后瘀阻腹痛等病症。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发现,川芎提取液对抑制白血病细胞有一定作用;药理学研究证实,川芎制剂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川芎中所含有的川芎嗪、阿魏酸纳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扩张冠状动脉,增进冠脉流量,缓解心绞痛,并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川芎中所含的川芎内酯有平滑肌解痉和抑制肠肌、子宫收缩等作用;川芎制剂还具有抗放射线作用。 1.2 川芎的化学成分 随着现代分析手段的进步以及波谱学的发展,对川芎的化学成分有了较为完善的了解。川芎中主要含有内酯、酚(酸)性成分及含氮化合物。 1.2.1 内酯类 主要有藁本内酯、3-丁酜内酯、丁烯酜内酯、川芎内酯、新蛇床内酯、4-羟基- 3-丁酜内酯、洋川芎内酯A~Q、双藁本内酯、环氧藁本内酯、川芎酚、3-丁烯基-4, 5-二羟基苯酞、川芎酞、3-丁基-3,6,7-三羟基-4,5,6,7-四氢苯酞、丁基苯酞、丁烯基苯酞、川芎三萜等。 1.2.2 酚(酸)性成分 主要有阿魏酸、瑟丹酸、香草醛、香草酸、咖啡酸、原儿茶酸、棕榈酸、亚油酸、对羟基苯甲酸、3-甲氧酸基-4-羟基苯乙烯、1-(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醇、大黄酚、2-甲氧基-4-(3- 甲氧基-1-丙基)-苯酚、4,7-二羟基丁基苯酞等。阿魏酸

化学制药工艺学教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教案 前言 化学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专业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各种化学药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制药工艺、药品质量控制、操作流程、设备使用等多个方面。由于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因此其教学十分重要。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 1.了解药品生产过程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点; 2.掌握各种药品制备操作的技能; 3.熟练掌握药品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方法; 4.学会使用现代化学药品生产设备和工具。 二、课程内容 2.1 药品生产工艺学基础 1.药品生产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点; 2.药品生产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机理; 3.药品生产中的控制参数及其调节方法。 2.2 药品制备操作技能 1.各种药品制备操作的基本要求和技能; 2.各种药品制备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 3.药品生产中设备使用和维护技巧。

2.3 药品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1.药品质量控制和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药品质量控制实验中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 3.药品质量评价中常见的方法和指标。 2.4 现代化学药品生产设备和工具 1.化学药品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及其特点; 2.化学药品生产中使用的现代化工具; 3.化学药品生产中的现代化技术。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授课将采用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计算机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讲授环节主要讲解理论知识,实验环节将在实验室展开,学生将学习到不少实际操作技能。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将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模拟环节,则突出了本课程的现代化特点。 四、参考教材 1.《药物制剂学》第4版,赵春生主编,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2.《制药学》第2版,马志华、冯福建等主编,人民 卫生出版社; 3.《药物制剂工艺学》第4版,赵一琪主编,化学工 业出版社。 五、教学评估 化学制药工艺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但对学生实践操作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以下几点:

《制药工艺设计》教学大纲

《制药工艺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制药工艺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Process Design for pharmaceutical Plants 课程编号:06133070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 总学时:36 学分:2 适合专业:制药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制药反应工程,化工仪表及自动控制、化工制图、药物化学、化学制药工艺学,化工设备基础、药事管理(或化工企业管理)等课程 开设院系:化工与制药学院制药工程学科部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强调工程观和技术经济观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实习和设计环节的实践,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知识,解决工厂(车间)工艺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三算(工艺、物料、能量)和制图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制药厂(车间)工艺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工艺流程、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设备设计和选择、车间和工艺管路布置设计、非工艺条件设计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工厂(车间)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工厂(车间)工艺设计各个环节。流程、物料和能量、设备、车间和管路布置,非工艺条件等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掌握三算方法和工艺图纸(流程、布置)内容和绘制。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的重要性 2.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的特点 3.医药工程项目设计的分类 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基本要求: (1)了解药厂设计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2)了解工艺专业的技术人员在药厂设计中的作用; (3)理解工厂设计是一门政治、技术、经济紧密结合、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学科; (4)了解药厂(车间)工艺设计的分类; (5)掌握药厂(车间)工艺设计的阶段及内容; (6)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第二章制药工程项目设计的基本程序(3学时) 1.设计前期工作阶段 2.设计中期工作阶段

制药工艺课设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6,7-亚甲二氧基-1-(4-甲氧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的合成 专业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年学期

目录 第一章制药工艺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1) 第二章合成药物的基本介绍 (2) 2.1.来源 (2) 2.2.具有镇痛麻醉作用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3) 2.3.具有降血压作用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3) 2.4.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4) 2.5.具有抗癌作用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4) 第三章主要原料的介绍 (5) 3.1.邻苯二酚 (5) 3.2 甲醛 (5) 3.3 二氯甲烷 (6) 3.4 苯酚 (6) 第四章工艺路线的设计与讨论 (7) 4.1.合成6,7-亚甲二氧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 (7) 4.1.1. 以邻苯二酚为起始原料 (7) 4.1.2. 以胡椒胺为原料 (9) 4.2.合成6,7-亚甲二氧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 (11) 4.3.合成苯甲醚的 (13) 4.4.合成6,7-亚甲二氧基-1-(4-甲氧基苯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 (14) 4.5.合成胡椒乙胺 (14) 4.6.合成对甲氧基苯乙酰氯的 (14) 4.7.合成6,7-亚甲二氧基-1-(4-甲氧基苯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 (16) 第五章归纳总结 (18) 5.1.合成路线评价 (18) 5.2.注意事项 (18) 参考文献 (20)

第一章制药工艺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该门课程是在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等相关专业基础课基础上,结合单元操作和药物生产条件,设计、研究符合大规模药物生产的工艺条件,从而优选出最安全、最经济、最切实可行的工艺路线来完成其药物制备的一门学科,即学习各类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工艺要点及有关的设备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等。它不仅与其它基础课、专业课联系密切,而且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制药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它能使学生切实体察到工程实际问题的复杂性[1]。 进行制药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即是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制药工艺学来解决制药工程车间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刻领会洁净厂房GMP 车间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工艺计算与工艺流程设计除了在理论课堂上掌握有关制药工艺的基本过程之后,另一个主要环节就是能够通过设计一种药物的制备工艺,达到以下目的: (1).以理论课堂上讲解的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方法、药物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学会设计某一药物制备工艺。 (2).通过实现设计某一药物制备工艺,掌握考察和选择工艺路线的基本技术。 (3).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标 该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制药工程的工艺设计,掌握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熟悉GMP规范,并能够结合药品的性质、用途和市场需求,设计符合规范的制药工艺方案。 二、课程设计内容 •制药工艺设计基础知识 –制药工艺设计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则 –药品生产中的物质转移方式、反应动力学和传热传质基本理论 –GMP规范概述 •制药工艺设计流程 –预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工艺流程设计及设备选型 –质量控制点及检测方法设计 –工艺参数设置及优化 –工艺流程验证及放大 •实例分析 –根据具体药品的性质和用途,设计制药工艺流程 –分析不同工艺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最优工艺流程 –评估工艺流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 –课程设计报告结构与要求 –实例分析报告撰写 三、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本课程设计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阶段,时间安排如下:阶段时间内容 理论学习3周学习制药工艺设计基础知识和流程 实践操作4周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案例分析 四、课程设计评价标准 •课程设计报告:20分 •实例分析报告:40分 •实践操作表现:40分 总分100分。 五、课程设计教学方式 •理论学习阶段:教师讲授课件和案例分析,学生独立阅读附带读物。 •实践操作阶段:学生自行分组完成课程设计,教师对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和点评。 六、课程设计教学资源 •课件:PowerPoint或PDF格式

•读物:制药工程学、GMP规范等相关教材和论文 •设备: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实验设备 七、课程设计注意事项 •学生需要熟悉GMP规范,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遵循规范。 •学生需要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实践操作。 •学生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八、课程设计结论 制药工艺设计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了解药 品生产的全过程,掌握制药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GMP规范的认识和遵守意识,从而为未来从事制药行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化学制药工艺学教案文档

化学制药工艺学教案文档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理解化学制药工艺学在药物研发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3.能够运用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和改进药物生产工艺。 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操作和控制化学制药的生产流程。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药物研发和制造的工艺流程和步骤。 3.各种药物制剂的工艺特点和工艺要求。 4.化学制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问题解决方法。 5.药物生产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三、教学方法: 1.讲授:通过讲解教学内容,传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实验: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实践过程。 3.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习和思考如何应用化学制药工艺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讨论和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活动,加强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工具: 1.讲台和黑板:用于讲解教学内容和进行知识点总结。 2.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用于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3.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课件和相关视频资料。 4.案例分析和讨论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 1.引入:介绍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其在新药研发和生 产中的重要性。 2.理论讲解:讲解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药物研发和 制造的流程和步骤,各种药物制剂的工艺特点和要求,以及化学制药生产 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问题解决方法。 3.实验操作: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化学 制药工艺学的应用过程。例如,制备其中一种药物制剂的实验操作,包括 原料准备、配方设计、反应和纯化过程等。 4.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学习如何应用 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其中一种药物制剂生产过程 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学生需要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5.讨论和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享彼此的学习和思考。通过总结和讨论,加深对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四川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书 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题目:年产400吨栀子金花丸中药提取 车间工艺设计 姓名: 学号:0指导 老师: 学期:七 日期:2012年9月

四川理工学院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专业制药工程班级:生药09.1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签名) 设计时间: 2012年8月30日至2012年10月20日 一、设计任务 1.题目:年产400吨栀子金花丸中药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2. 条件: 年产量为400吨,一年按320个工作日算,一个工作日按16个小时计算。 二、设计内容 (一)、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 1、目录 2、题目及条件(任务书) 3、药物概述 4.物料衡算及工艺设计 5.结束语 6、参考文献 (二)、绘图 绘制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或车间平面布置图或主体设备图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意义---------------------------------------- 第三章概述-------------------------------------------------3.1 剂型简介----------------------------------------------------3.2 栀子金花丸--------------------------------------------------3.3 栀子--------------------------------------------------------3.4 黄连--------------------------------------------------------3.5 黄芩------------------------------------------------------3.6 黄柏-------------------------------------------------------3.7 大黄--------------------------------------------------------3.8 金银花------------------------------------------------------3.9 知母-------------------------------------------------------3.10 天花粉------------------------------------------------------第四章年处理400吨栀子金花丸中药提取车间工艺设计--------------第五章结束语--------------------------------------------------参考文献-------------------------------------------------------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

四川理工学院 年产3000万支益气养血口服液生产车间 工艺设计说明书 学生:熊璐 学号:10131040227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2010级2班 四川理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二0一三年九月

年产3000万支益气养血口服液生产车间工艺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工艺概述 1.1口服液概述 (1) 1.2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的重要性 (1) 1.3工艺流程设计的成果及任务 (1) 二、工艺论证 2.1益气补血口服液处方 (1) 2.2工艺流程设计 2.2.1工艺过程简述 (2) 2.2.2口服液生产工艺流程具体步骤 (2) 三、物料衡算 3.1计算条件 (4) 3.2计算过程 (4) 四、主要设备选型说明 4.1口服液制剂生产工艺各工段要求 (7) 4.2设备选型 4.2.1配液灌的选型 (7) 4.2.2过滤器的选型 (8) 4.2.3洗瓶设备选型 (8) 4.2.4干燥灭菌设备选型 (8) 4.2.5灌装设备的选型 (9) 4.2.6灭菌设备的选型 (9) 4.2.7灯检设备的选型 (9) 4.2.8贴签机的选型 (9) 4.2.9包装设备的选型 (10) 4.3设备一览表 (10) 五、制药用水设计 5.1纯化水制备工艺 (11) 5.2每天饮用水的总耗量计算 (11) 六、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 6.1布置说明 (12) 6.2布置原则 (12) 6.3辅助设施 (12) 6.4车间布置 6.4.1周围环境 (12) 6.4.2厂房 (12) 6.4.3人员要求 (13)

七、车间技术要求 7.1限额领料 (13) 7.2根据处方正确计量称量 (13) 7.3置与过滤 (13) 7.4洗瓶和干燥灭菌 (14) 7.5灌封于封口 (14) 7.6灭菌消毒 (14) 7.7灯检和印包 (14) 参考文献 (15)

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

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 制药工程学是一门涵盖了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药物的制造和流程优化。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制药工程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只有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药物。因此,制药工程学课程的设计,对于培养具备高水平制药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药工程学课程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需要注重实践。通常情况下,制药工程学课程的设计需要囊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制程药物制程是制药工程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课程 设计的重点。药物制程涉及到原料选择、制备工艺、设备选型、生产标准等多个方面。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让学生了解药物制程的基本知识,并且引导其关注临床、质量和效益等多个方面的细节。 2.药物包装药物包装也是制药工程学不可忽略的环节。药 物包装的标准对药品的保证质量至关重要。在课程设计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药物包装的影响因素,引导其设计出合理的包装方案,以及进行适当的包装测试和验证。 3.药物质量控制药物的质量控制直接决定了药品的具体品质。在课程设计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药品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包括质量检验、品质排序和可溶性检测等。同时,还需要让学

生了解如何利用仪器设备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掌握标准化操作和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药品质量问题的解决。 4.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对于制药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节省成本,就能够保证药品的价格更加合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让学生了解药品生产的成本计算方法,了解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且引导其通过一些实践案例掌握成本控制策略的方法。 以上是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视听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课程中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让学生扩展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制药工程学是一个面向实践的交叉学科,其课程设计也应该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药物生产的各项细节,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高水平制药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 教材: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 (齐香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学时:36学时 任课教师:陈俊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含义、主要研究内容 2.掌握生物制药相关定义 3.熟悉生物药物的特点、分类 4.了解生物药物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前景 【教学重点】 1.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含义、主要研究内容 2.生物制药相关定义(抗生素、生化药物、生物制品等)【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 1.教学方法:讲授 2.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制药工艺学及生物制药工艺学: 定义、相互关系、任务 二、生物制药相关定义 1.生物药物 2.抗生素 3.生化药物 4.生物制品 5.生物制药 6.基因工程药物 三、生物药物原料来源 四、生物药物的特点 1.生物药物药理学特性 2.原料的生物学特性 3.生产制备的特殊性 4.检验的特殊性 5.生物药物剂型要求的特殊性 五、生物药物的分类

(一)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分类 1.氨基酸类药物及基衍生物 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 3.酶类药物 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 5.多糖类药物 6.脂类药物 7.维生素类药物 (二)按原料来源分类 (三)按功能用途分类 六、生物药物发展过程 七、生物药物研究新进展 八、生物制药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目的要求】 1.掌握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 2.掌握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3.熟悉生物药物质量检定程序 4.熟悉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过程 5.了解生物药物质量各级标准的制定 【教学重点】 1.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 2.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 1.教学方法:讲授 2.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药物质量的评价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旨在掌握制药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 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制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制药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2.学习制药企业生产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常用软件工具的使 用。 3.培养学生的制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课程重点和难点 3.1 课程重点 1.制药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制药工艺流程设计; 3.制药生产设备选型; 4.常用制药工程软件的使用。 3.2 课程难点 1.制药原理的深入理解; 2.在制药工艺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平衡质量、成本、效率等方面的要求; 3.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如软件等。

四、课程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取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形式。通过理论课程的 讲解和实验练习的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制药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以及常用制药工程软件的使用。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课程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掌握制药工艺设计的基本 步骤和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体要求如下: 5.1 选题要求 课程设计的选题应紧密结合实际,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与制药工艺设计相 关的课题。 5.2 内容要求 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设计方案和建议、设计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5.3 要求范围 在撰写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全面阐述 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说明。 5.4 结构要求 课程设计应包括以下结构要素: 1.封面; 2.目录; 3.总体设计;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制药工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班级班学号姓名 设计题目2:年产2.5亿粒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设计内容和要求: 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物料衡算、设备选型(按单班考虑、片重按0.5g计;要求有湿法制粒、卧式沸腾干燥、铝塑包装); 3、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车间技术要求; 2、工艺流程图; 3、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套(1:100)。

目录 第一章工艺概述 (3) 1.1硬胶囊概述 (3) 1.2设计目的 (4) 1.3设计原则 (4) 1.4设计要求 (5) 1.5设计依据 (6) 第二章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7) 2.1产品类型与生产规模 (7) 2.2包装形式 (7) 2.3生产工艺 (7) 第三章物料衡算 (9) 第四章工艺设备选型说明 (10) 4.1生产设备选型说明 (10) 4.2选型原则 (10) 4.3设备的主要参数选择 (11) 4.4 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11) 4.4 制药企业设备选型 (12) 4.5设备选择 (12) 第五章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 (16) 第六章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 (17) 6.1在厂区中的位置 (17) 6.2正确处理工艺布局中的人流物流关系 (17) 6.3 生产线安排 (18) 6.4备料室的设置 (18) 6.5中间站的布局 (18) 6.6硬胶囊车间产尘、散热、散湿、臭味的处理 (19) 6.7容器具的清洗 (19) 6.8参观走廊的设置 (19) 6.9洁净工作服的处理 (20) 6.10安全门的设置 (20) 6.11其他设计说明 (20) 第七章车间技术要求 (21) 结束语 (22) 主要参考书 (23)

中药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

中药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背景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全球药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中药已经成为全球药品市 场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中药的制药工艺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了适应这一市场趋势,本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们了解中药制药的基本工程学原理和技术要求,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 1.了解中药制药工程学基本概念; 2.掌握中药加工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及技术要求; 3.掌握中药制剂及检测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设计内容 1.中药制药加工工艺流程设计: –了解传统中药制药及现代中药制药的工艺流程; –讨论中药制药中的工艺控制参数及其重要性; –设计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并比较其效果。 2.中药制剂配方设计: –了解中药制剂的基本分类及其制备方法; –基于中药成分的特性和功效,设计中药配方;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中药配方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3.中药制剂检测方法: –了解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实验中药制剂制备和检测方法; –学习中药制剂检测数据的分析及应用,进行中药制剂质量评价。

4.实验报告撰写: –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强调报告要明确实验方案、数据处理方法和结论,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四、教学方法 1.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为原则; 2.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3.指导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数据处理、报告撰写等方式锻炼 科研和综合素质。 五、实验设备 1.中药制剂配方设备:包括中药粉碎机、提取罐、浓缩罐等; 2.中药制剂检测设备: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3.中药制药加工工艺设备:包括中药萃取设备、过滤器、干燥炉等。 六、实验安排 1.提前两周提醒学生调整好自己的时间安排,做好准备; 2.每个学生分组完成一项中药制剂制备和质量评价实验,共计四项实验; 3.实验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验内容的讲解和指导,鼓励学生之间 相互交流、学习和探讨; 4.每个小组完成实验后,要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 分析。 七、评分标准 1.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80%; 2.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

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doc 54页)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诺氟沙星甲基化过程工艺设计 二工艺条件 原料参数一览表 设产品的年产量为393吨,终产品诺氟沙星甲基化物的纯度为95%,诺氟沙星投料富余系数为1.05,反应转化率均为100%,甲基化收率99%,总收率为86%,用活性炭抽滤时,活性炭损失为20%(重量比),假设其它中间体及最终产品均无损失。 每年工作日为330天(具体见设计题目分配方案),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并选择较为合理的工艺路线、完成反应原理; 2..进行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工艺条件的确定; 3.写出较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少于2000字)。 四、设计要求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内容 五、时间 14周) 4周(11 ~ 六、参考书 《制药工程学》主编:王志祥出版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第二版 《化工原理》主编:谭天恩窦梅周明华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 《化工机械基础》主编:刁玉玮,王立业,喻健良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六版

前言 甲磺酸培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属、伤寒、沙门菌属以及流杆感菌、奈瑟菌属等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本品对肺炎球菌、各组链球菌和肠球菌仅有轻度作用。本品为杀菌剂,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DNA螺旋酶。主要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绿脓杆菌等格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肾盂及复杂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细菌性痢疾或其他肠道感染、伤寒及沙门菌属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葡萄球菌感染病例。 本次设计内容中所采用的工艺是以诺氟沙星为原料,与甲醛、甲酸甲基化生成培氟沙星,再与甲烷磺酸成盐,的甲磺酸培氟沙星,后精制得到产品。本路线工序较短,对反应条件,反应设备的要求也不高,而且生产成本呢较低,最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总收率达86%。再经过回收,精制等工序,可以制得。 这次课程实际是对甲磺酸培氟沙星甲基化工段的车间工艺设计 由此工艺可知,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合成工艺还是比较复杂,甲基化工段涉及到反应阶段、加氨中和阶段、离心甩料阶段,各个阶段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都要核算,加上设备选型、车间和管道设计等等,因此设计的任务相当庞大。这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灵敏的理解感悟的实验能力,同时要学会自己掌握时间与节奏来完成设计任务。其成果包括了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计算、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在设计中,我们刚开始无从下手,对于任务书上的含量、纯度、水分含量、湿度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但是经过查阅很多文献,静下心来仔细研究、摸索,和同学、老师的不断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课程设计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课程设计 简介 制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化学、生物、物理等多个学科内容。该课程旨在介绍制药工程的基本原理与常用设备,以及制药工程技术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课程大纲 第一章制药工程概述 介绍制药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第二章制药工程基础 讲解制药工程常用的基础知识,包括物料平衡、能量平衡、流程设计和工艺流程图等。 第三章制药工艺学 主要讲述制药工程的工艺学基础,包括反应动力学、传质、热传递等内容。 第四章制剂工艺学 介绍制剂工艺学的基本概念、配方设计、药物质量控制等内容。 第五章制药设备 介绍常用的制药设备,如反应釜、干燥机、分离设备、填充包装机等,并讲解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第六章药品注射剂的生产制造 介绍药品注射剂的生产制造流程和关键技术,重点讲解药品的填充灌装和无菌 灭菌技术。 第七章药品固体制剂生产制造 介绍药品固体制剂的生产制造流程和关键技术,重点讲解颗粒制备、压片、包衣、制粒等技术。 第八章药品液体制剂生产制造 介绍药品液体制剂的生产制造流程和关键技术,重点讲解配方设计、原料购进、生产自动化技术等。 课程设计 本设计选取一种固体制剂生产工艺进行具体实验,重点讲解颗粒制备、压片、 包衣、制粒等技术及其原理等。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药品固体制剂的生产制造流程和关键技术,理解制药工程的原 理和应用。 实验原理 选取一种药物从原材料开始,依次进行颗粒制备、压片、包衣、制粒等工艺流程,最终制成固体制剂。 实验步骤 1.原材料准备:选取需要的原材料并进行称量。 2.颗粒制备:将原材料根据一定配方和工艺流程进行颗粒制备。 3.压片:将制备好的颗粒进行压片成型。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制药工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班级:2009级 姓名:陈霞 学号:200974050104 指导教师:梁俊玉 二○一三年4月28日

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年产100万瓶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工厂设计课程: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 系(部):制药工程系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2009级 学生姓名:陈霞 学号:200974050104 指导教师:梁俊玉 完成日期:2013年4月28日

课程设计简介 由中药制剂制成的藿香正气口服液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且由于藿香正气类药物的主要成分是藿香、陈皮、茯苓、甘草等,大都是平时可以吃的野草、野菜,因此是比较安全的,老人、孩子都可以服用。藿香正气类药物,比较方便的剂型是水剂和口服液,由于藿香正气水是采用酒精提取的,味道比较刺激,高血压患者、酒精过敏者以及儿童不太适合服用该剂型,藿香正气口服液经过改进不含酒精,口感也比较好,适用范围广泛。临床试验证明,该口服液的功效是可信的,因其投用经济简便,给药途径为口服,无创伤性,且无明显副作用,及早使用该口服液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情变化,所以,该口服液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的良药,同时也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中药复方制剂口服液。 据以上所述,决定。在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建立年产100万瓶藿香正气水口服液的工厂。

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 一、设计资料 1. 设计产品简介 (7) 2.建设规模与处理目标 (7) 二、工艺设计和说明 1.工艺流程图 (7) 2.生产原料 (8) 3.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8) 4.工艺流程概述 (8) 5.工艺方案的分析 (8) 三、物料衡算 1.总物料衡算 (9) 四、设备的选型 1.设备的选型 (11) 五、工厂总体设计及选图 1.厂址的选择 (14) 2.厂房总体布置 (14) 3.工厂的总体平面设计 (15) 4.生产车间设计及布置原则 (16) 六、废液的处理及其防治 1.废液的处理方法 (17) 七、参考文献 (1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