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IP协议常见问题总结(一)

TCP/IP FAQ系列,以古老经典的4.4BSD-Lite实现为准,参考《TCP/IP协议详解》3卷,加入个人的思考理解,理清主干,不深究细枝末节,皆在总结基本原理和实现。

本篇涵盖了数据链路层、ARP、RARP、IP、ICMP、TCP、UDP方面的问题与解答。

【Data Link】

1. 环回接口地址必须是127.0.0.1吗?

形如127.x.x.x的A类IP都可作为环回接口的地址,但常用的是127.0.0.1。

2. 环回接口为什么没有输入处理?

发送到环回接口的数据报实质上被送到网络层的输入队列中,因此数据报没有离开网络,也就不可能从链路上接收到目标地址为环回接口地址的数据帧,所以不存在输入处理。

3. SLIP、环回和以太网接口,三者有何不同?

SLIP和环回接口没有链路层首部和硬件地址,环回接口没有输入处理,而以太网接口都有。

4. SLIP和以太网接口如何分用输入帧,环回接口如何分用输出分组?

SLIP将帧直接放进IP输入队列中,以太网接口则根据帧类型字段放到对应的协议输入队列中,环回接口则按目的地址族放到对应的输入队列中。

5. 接口和地址有什么关联?

一个接口的编址信息包括主机地址、广播地址和网络掩码,当内核初始化时,每个接口分配一个链路层地址,可以配置有多个相同或不同的网络层地址,例如2个IP地址,或者1个IP地址、1个OSI 地址。

【ARP & RARP】1. 何时发送ARP请求,何时应答ARP请求?

当单播发送IP数据并且查询ARP高速缓存失败时,就会广播一个询问目的主机硬件地址的ARP请求;当接收到ARP请求的主机就是该请求所要查找的目的主机或目的主机的ARP代理服务器时,就会单播一个ARP应答。

2. 为什么两者的以太网帧类型不同?

ARP值为0x0806,RARP为0x8035,其实对于发送方来说,利用ARP的op字段可以区分RARP,但对于接收方,由于ARP实现在内核中,而RARP一般实现为服务器,所以为了更易区分,就单独用另一个值标识。

3. 设计RARP服务器有哪些问题?

一是怎么发送以太网帧以响应请求,这与系统相关。二是当存在多个服务器时,同时发送响应帧会造成以太网冲突,这可以通过分主从服务器和随机延时来优化避免。

4. ARP在等待应答时,它会如何处理发往给定目的的多个报文?

在大多数的实现中,在等待一个ARP应答时,只将最后一个报文发给特定目的主机。Host Requirements RFC要求实现中必须防止这种类型的ARP洪泛,建议最高速率是每秒一次。

5. 免费ARP有什么作用?

一般的ARP请求用于查询目标硬件地址,并等待应答。而免费的ARP发出请求并不一定期望应答,这可以有两方面的作用:

1)一个主机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相同IP地址的另一主机

2)当本机硬件地址改变时,通知其它主机更新ARP高速缓存。

6. ARP如何映射一个IP多播地址?

先获取IP多播地址的低23位,再与常量0x01005e7f0000按位或,结果就是对应的多播硬件地址。

【IP】

1. 何时何地分片?

当数据报长度大于链路接口MTU且DF=0时,开始分片,分片可发生在源主机,也可发生在中途路由器。若需要分片但DF=1,则向源主机发送ICMP不可达差错。

2. 如何分片?

1)计算每个分片的数据长度(不含IP首部),除后一个分片外,其它分片数据长度为8字节的倍数。2)除复制对应数据外,还复制原始分组的首部及(部分)选项到新的每个分片中,更新新分片首部的头部长度、总长度、MF标志和偏移量。如果原始分组已经是分片,那么MF=1,否则最后一个分片MF=0,其余MF=1。

3. 何时何地重装?

由于分片可以有不同的路由,而且中途路由器可能再次分片,因此只有目标主机才能重装所有分片。当接收端第一次收到一个MF或偏移量非零的分组时,则该分组就是一个必须被重装的分片,于是开始重装。

4. 如何重装?

1)使用4元组{源地址,目标地址,协议,16位标识}为唯一标识查找当前分片所属的数据报(分片表),如果没有找到,则创建分片表,按偏移量将当前分片插入到分片表,并启动重装定时器。

2)如果重装定时器超时后,还没有组装好一个完整的IP数据报,此时如果已经收到第一个分片,则向源主机返回ICMP超时差错,最后丢弃收到的所有分片;否则,提交数据给适当的传输层处理。5. 哪些分组能被转发,何时转发?

到达非最终目的地系统的分组,且当系统配置为可转发或分组包含源路由时,才能被转发,但下列类型的分组除外:1)链路层广播2)环回分组3)网络0和E类目标地址4)D类目标地址。

【ICMP】

1. ICMP报文有哪些类型,何时何地生成这些报文?

包括请求、应答、差错和重定向4种,其中前两者可统一为查询类。请求当需要查询的时候由进程生成,应答由当内核收到请求报文时生成,当主机发出的数据报无法成功地提交给目的主机时,目的主机或中间路由器的IP或传输协议生成差错报文,并返回给原来的系统。

2. 内核怎么处理收到的ICMP报文?

ICMP是一种传输层协议,其协议号为1,当IP层收到一个ICMP报文时,分用交给ICMP协议输入处理,ICMP协议输入根据其类型分别处理:1)请求---生成适当的应答报文2)差错---提交给适当的传输层协议处理3)应答---提交给等待ICMP报文的进程4)重定向---更新路由表,并提交给等待的进程。

3. 怎么发送ICMP报文?

构造ICMP报文-->计算ICMP检验和-->封装到IP数据报中-->提交给IP协议输出处理,对于用户进程,须使用原始IP机制才能发送。

4. 哪些情况不会产生ICMP差错报文,为什么?

1)ICMP差错报文:违反此条可能导致差错引起差错,无休止循环下去。

2)源地址不是单播地址的IP数据报:违反此条导致差错可能同时发到多个主机。

3)目的地址是广播或多播地址的IP数据报:违反此条导致多个主机可能同时响应。

4)作为链路层广播的数据报:违反此条导致多个主机可能同时响应。

5)不是IP分片的第一片:违反此条可能导致产生多个ICMP差错,每个分片一个。

由此可见,违反以上几条都会引起网络风暴。

【TCP & UDP】

1. 为什么TCP首部存在首部长度字段,而UDP却没有?

TCP首部存在选项,如mss,timestame,nop和wscale等。

2. 为什么这两种协议首部前面都是源和目的端口?

当TCP收到一个ICMP差错时,必须检查两个端口号以决定差错对应于哪个连接;只有当UDP套接口连接到对端时,用户进程才会收到ICMP差错,例如当服务器未运行时,返回的ICMP端口不可达消息。

3. 当收到TCP或UDP数据包时,怎么提交给应用层?

插口由进程调用socket或accept创建,关联到对应的PCB(协议控制块)上,通配匹配数由本地和外部IP地址确定,有3种取值:0--本地和外部IP都不为*、1--本地或外部IP有一个为*和2--本地和外部IP都为*。与UDP不同的是,TCP还有自己的PCB。

1)TCP:先扫描Internet PCB,查找最小通配匹配数的插口,如果没找到,那么响应RST包;再查看对应的TCP PCB,若不存在则响应RST包,否则若TCP 状态为关闭,则丢弃;最后交付给找到的对应插口。

2)UDP:这里要分2种情况,对于目的地为广播或多播地址的IP数据报,交付给所有匹配的插口;对于目的地为单播的IP数据报,扫描Internet PCB,查找具有最小通配匹配数的插口,如果没有找到,则向源主机发送ICMP端口不可达差错。如果有多个插口有相同的最小通配匹配数,那么具体由哪个插口接收依赖于不同的实现。

4. 计算首部检验和时,为什么要引入伪首部?

这是因为考虑到IP层的可能差错,TCP和UDP需要验证数据包是否被递送到正确的协议和目的主机。

5. UDP何时会计算检验和,如何区分是否使用了检验和?

UDP的检验和是可选的,当系统没有禁止(udpcksum非零)时,发送方会计算检验和,接收方还须输入分组检验和非零时才会计算检验和。如果检验和字段非零,那么就使用了,反之没有。

6. 在TCP状态迁移中,哪些状态在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到CLOSED状态?

SYN_SENT在连接定时器超时后,FIN_WAIT_2在FIN_WAIT_2定时器超时后。

7. 为什么TCP需要持续(persist)定时器、FIN_WAIT_2定时器和2MSL定时器?

1)因为连接对端发送的窗口通告为ACK报文,而ACK是不会确认的,允许TCP继续发送数据的窗口更新可能会丢失,所以需要设定persist定时器,在超时后发送1字节的数据,判定对端接收窗口是否已打开。

2)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当连接主动关闭时,会由FIN_WAIT_1状态进入FIN_WAIT_2状态等待接收对端的FIN报文,但对方可能一直不发送FIN,所以需要FIN_WAIT_2定时器避免连接永远滞留在FIN_WAI_2状态。

3)因为当连接主动关闭进入TIME_WAIT状态后,将等待2个MSL时间,在这段时间内,TCP可以重发丢失的ACK,丢弃来自新连接替身的迟到的报文段以防止被曲解,所以需要2MSL定时器,超时后关闭连接。

8. 当TCP发送数据,调用ip_output返回ENOBUFS差错时,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当提交给网络层因为内存不足发送失败时,数据包被丢弃。如果丢弃的是数据报文,重传定时器超时后数据将被重传;如果丢弃的是纯ACK报文,对端收不到ACK时会重传对应的数据报文;如果丢弃的是RST报文,当对端重传导致发送RST报文的数据报文时,将再次生成RST报文。

9. TCP何时发送ACK报文?

对于数据、SYN和FIN报文,发送ACK,但对于纯ACK和RST报文,不会发送;另外当遇以下情况时,则立即发送。

1)200ms延时ACK定时器超时;2)收到失序的报文段;3)三次握手收到了SYN;4)收到了FIN。

10. TCP何时发送RST报文?

1)当收到报文段,但没有找到对应的internet pcb或tcp pcb。

2)当连接处于LISTEN状态时,收到了ACK报文段。

3)当连接处于SYS_SENT状态时,收到了错误的ACK报文段(ack小于等于iss或大于snd_max)。

4)当连接被动关闭时(状态大于CLOSE_WAIT),收到了数据。

5)当连接处于SYN_RCVD状态时,收到了错误的ACK报文段(ack小于snd_una或大于snd_max)。

元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元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相对原子质量: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 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相对原子质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 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 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 子。

电子知识总结

电子知识总结 电子知识总结 1、电路的各输入端不能直接与高于5.5V或低于-0.5V的低内阻 电源连接。因为低内阻电源能提供较大电流,会由于过流而烧坏电路。 2、加入上拉或下拉电阻后,可以大大减少总线受噪声的干扰, 使总线工作在所有三态总线驱动器全部处在三态时,也不会被悬浮 起来的状态。 3、低阻终端有利于减少噪声、减少瞬时扰动、减少过冲和串扰,低阻终端还可以更快地将信号传至接收终端,然而却加大了功耗。 4、ECL电路一般用于驱动传输线,因此通常设计成射极开路输 出的形式。此时,传输线的终端匹配电阻RL即为输出负载。 5、ECL电路的功耗基本上不随频率而变化,关于这一点在高频 领域是非常重要的。 6、ECL电路的主要缺点是直流功耗大,可以说,ECL电路开关速度的提高是以牺牲功耗换取的。 7、要知道在系统上复用模块节省的面积远比在代码上小打小闹 来的实惠得多。 8、由于CMOS电路通常驱动能力较弱,所以必须先进行TTL转换后再驱动ECL转换芯片。 9、锗材料的温度敏感性很好,其稳定性远远不如硅材料。 10、为了提高信噪比,RS-232C总线标准不得不采用比较大的电 压摆幅。 11、由于电荷泵转换器不使用电感器,因此其辐射EMI可以忽略。

12、只有相同发光电压的发光二极管才可以并联使用,且不同颜色的发光电压一般不同。 13、平衡放大器有2个优点: (1)如果两个放大器中有一个坏了,另一个仍然可以工作,但是 性能将有所降低。经常用于要求高可靠性和具有容错能力的环境中。 (2)平衡放大器能比普通的放大器提供更好的匹配。因为它们的 泄露很少,这就意味着有更好的性能。 14、如果阻带不允许射频能量通过,这些能量将发生什么情况呢?它转化为热量。 15、所有的振荡器都会是有源器件。 16、无线系统的带宽越宽(即频率范围越大),在一定时间内所承载的数据就越多,所以数据速率就越高。 17、如今有两种阻抗匹配标准:射频用50欧姆和视频用75欧姆。 18、阻抗匹配电路有很多种,但是它们的目的相同:将某些射频器件的阻抗变为50欧姆。 19、“去耦”是指去掉联系,一般去耦电容多用一个容量大的和一个容量小的电容并联在电源正、负极。去耦电容的作用是为了消 除各电路因使用同一个电源相互之间产生的影响。 20、与满幅值的输出电压相比,地弹电压VGND通常很小。虽然 它不会严重地削弱发送信号,却严重干扰了接收。 21、大多数示波器采用的探头都是10pF的`输入电容和3~6in长的接地引线。这是由综合了信号完整性的多种因素而设计的。 22、对于PCB设计而言,最重要的数据是线宽与对地高度的比值。 23、对于任何电路,减小电阻阻值将消耗更多的功率,同时也减少了下降时间。

TCP和UDP协议简介

TCP和UDP协议简介 从专业的角度说,TCP的可靠保证,是它的三次握手机制,这一机制保证校验了数据,保证了他的可靠性。而UDP就没有了,所以不可靠。不过UDP的速度是TCP比不了的,而且UDP的反应速度更快,QQ就是用UDP协议传输的,HTTP是用TCP协议传输的,不用我说什么,自己体验一下就能发现区别了。再有就是UDP和TCP的目的端口不一样(这句话好象是多余的),而且两个协议不在同一层,TCP在三层,UDP不是在四层就是七层。TCP/IP协议介绍 TCP/IP的通讯协议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 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 等)来传送数据。 TCP/IP中的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

几种常见元素的知识点

常温: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 : 4Na +O 2=2Na 2O 加热: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 2Na + O 2 Na 2O 2 Na 与水离子方程式:2Na + 2H 2O = 2Na - + 2OH - + H 2 ↑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生成盐和水,无其他产物生成。氧化钠是,过氧化钠不是。 Na 2O 2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之比为2:1 过氧化钠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 2O 2+2H 2O=4NaOH+O 2 碳酸钠的溶解性、碱性、热稳定性都大于碳酸氢钠的 Al 1、铝与碱的反应:2Al +2NaOH +2H 2O = 2NaAlO 2 +3H 2↑ 2、在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浓硫酸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从而组织内部金属的进一步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铝制容器盛放和运输浓硫酸,浓硝酸 3、氧化铝熔点很高,可做耐火材料 4、Al 2O 3既能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 ① 与酸反应:Al 2O 3 + 6HCl 2AlCl 3+3H 2O

② 与碱反应:Al 2O 3 + 2NaOH 2NaAlO 2 +H 2O 5、“Al 三角”:根据电荷守恒写 ① Al 3+ →AlO 2— : Al 3+ + 4OH - = AlO 2- + 2H 2O ②AlO 2— →Al 3+ : AlO 2-+ 4H + = Al 3+ + 2H 2O ③Al 3+ →Al(OH)3: Al 3+ + 3OH - = Al(OH)3 ↓ ④Al(OH)3→AlO 2— : Al(OH)3 + OH - = AlO 2- + 2H 2O ⑤Al(OH)3→Al 3+ : Al(OH)3 + 3H + = Al 3+ + 3H 2O ⑥AlO 2— →Al(OH)3: AlO 2- + H + + H 2O = Al(OH)3↓ CO2不足时: 2AlO 2- + CO 2 +3H 2O =2Al(OH)3↓ + CO 3 2- CO2过量时:AlO 2-+ CO2 + 2H2O =Al(OH)3↓+ HCO 3 - ⑦ 3AlO 2-+Al 3+ + 6H2O =4Al(OH)3↓ 6、Al 图像: 1、向AlCl 3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 溶液至过量 有关反应:Al 3+ + 3OH — = Al(OH)3↓ Al(OH)3 + OH — = AlO 2— + 2H 2O 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消失 2、向AlCl 3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至过量 有关反应:Al 3+ + 3NH 3·H 2O = Al(OH)3↓ +3NH 4+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沉淀不消失。 3、向NaAlO 2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 有关反应: AlO 2—+ H + + H 2O = Al(OH)3↓ Al(OH)3 + 3H + = Al 3+ +3 H 2O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及其化合物 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 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 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原子半径、核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知识点总结

电子技术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路处理模拟信号,数字电路处理数字信号 第14 章半导体器件 1.本征半导体概念 2.N 型和P 型半导体的元素、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复合”运动 3.PN 结的单向导电性,扩散运动,漂移运动 4.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等效电阻 5.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区 6.三极管的放大电流特性(非放大电压)、输出特性曲线(放大区、截止 区、饱和区),判断硅管和锗管、PNP 型和NPN 型 第15 章基本放大电路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计算电压放大倍数(远 大于1,输入输出电压反相)、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2.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 3.非线性失真:饱和失真(静态工作点高)、截止失真(静态工作点低) 4.射极输出器的组成、静态分析(估算法、图解法)、动态分析(微变等效 电路法、图解法),计算电压放大倍数(接近1,但小于1,输入输出电压同相)、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5.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耦合方式三种:变压器耦合、阻容耦合(静态 工作点相对独立)、直接耦合(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零点漂移)

6.差分(差动)放大电路:针对缓慢变化的信号,采用直接耦合,共模信 号,差模信号,抑制零点漂移,电路对称性要好 7.功率放大电路状态:甲类、甲乙类、乙类,为避免交越失真,需工作在甲 乙类状态下 第16 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1.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条件:开环电压放大倍数乂,差模输入电阻乂, 开 环输出电阻0,共模抑制比乂,工作区:线性区和饱和区 2.虚短、虚断 3.运算放大器的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 4.电压比较器 第17章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1.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降低放大倍数、提高放大倍数的稳 定性、改善波形失真 2.深度负反馈的条件(AF>>1 ) 第18章直流稳压电源 1.整流电路的作用 2.滤波器的作用 3.稳压环节的作用 第20 章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1.二进制、十六进制和十进制的转化 2.基本逻辑门电路概念:与、或、非

TCPIP协议分析

TCP/IP协议分析及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TCP/IP网络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影响最重要的一种网络。TCP和IP是两种网络通信协议,以这两种协议为核心协议的网络总称为TCP/IP网络。人们常说的国际互联网或因特网就是一种TCP/IP网络,大多数企业的内部网也是TCP/IP网络。 作为一名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对TCP/IP协议进行深刻的解析。通过对协议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网络上数据的传送方式和网络上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本实验就是对文件传输协议进行分析来确定FTP协议工作方式。 目的:通过访问FTP:202.207.112.32,向FTP服务器上传和下载文件。用抓包工作来捕捉数据在网络上的传送过程。为的方便数据包的分析,通过上传一个内容为全A的TXT文件,来更直观的分析文件传输的过程。 过程: 1.在本机上安装科莱抓包软件 2.对科莱进行进滤器的设置(arp、ftp、ftp ctrl、ftp data) 3.通过运行CMD窗口进行FTP的访问 4.用PUT和GET进行文件的上传与下载 5.对抓到的包进行详细的分析 CMD中的工作过程: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ftp 202.207.112.32 Connected to 202.207.112.32. 220 Serv-U FTP Server v5.1 for WinSock ready... User (202.207.112.32:(none)): anonymous //通过匿名方式访问 331 User name okay, please send complete E-mail address as password. Password: 230 User logged in, proceed. ftp> cd 学生作业上传区/暂存文件夹 250 Directory changed to /学生作业上传区/暂存文件夹 ftp> put d:\aaa123.txt //上传aaa123.txt文件 200 PORT Command successful. 150 Opening ASCII mode data connection for aaa123.txt.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2) 等效电路法 直流等效电路法 *总的解题手段----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tcp,ip详解卷1,协议,下载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tcp,ip详解卷1,协议,下载 篇一:tcp_ip协议详解 tcp/ip协议详解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 (userdatagramprotocol)协议、icmp (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

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line等)来传送数据。 tcp/ip中的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

元素知识点总结范文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相对原子质量=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 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 :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课题3 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结构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 质子数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 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 穴的数量相等的。 2、 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 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 ( 射极跟随器 )。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0,其共模抑制比为乂。 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 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 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 4、 5、 上限幅、 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 主从 JK 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 0、置 1 。 7、 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 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 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 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 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 当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 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 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 特性。 12、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 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 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 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 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倍。 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 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 UC>UB>UE 而PNP 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 UE>UE>UC 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 结正偏。 16、 在 P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而 N 型半导体中,多 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晶体管放大器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放大信号时, 三极管应始终工作在放大区。 般来说,硅晶体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大于锗管的死区电压。 14、 17、 二极管在反向截止区的反向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18、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将增大。 19、 20、

tcp-ip协议详细讲解

TCP/IP协议详解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TCP/IP中的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穴的数量相等的。 2、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射极跟随 器)。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其共模抑制比为 4、一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5、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上限幅、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主从JK 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0、置 1 。 7、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 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 特性。 12、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14、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 1 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 1.2 倍。 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UC>UB>UE而PNP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 UE>UE>UC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16、在P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而N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17、二极管在反向截止区的反向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18、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将增大。 19、晶体管放大器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放大信号时,三极管应始终工作在放大区。 20、一般来说,硅晶体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大于锗管的死区电压。

TCPIP协议详解-配置选项

附录E 配置选项 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冠以“依赖于具体配置”的T C P/I P特征。典型的例子包括是否使能U D P的检验和(11 .3节),具有同样的网络号但不同的子网号的目的I P地址是本地的还是非本地的(1 8.4节)以及是否转发直接的广播(1 2.3节)。实际上,一个特定的T C P/I P实现的许多操作特征都可以被系统管理员修改。 这个附录列举了本书中用到的一些不同的T C P/I P实现可以配置的选项。就像你可能想到的,每个厂商都提供了与其他实现不同的方案。不过,这个附录给出的是不同的实现可以修改的参数类型。一些与实现联系紧密的选项,如内存缓存池的低水平线,没有描述。 这些描述的变量只用于报告的目的。在不同的实现版本中,它们的名字、默认值、或含义都可以改变。所以你必须检查你的厂商的文档(或向他们要更充分的文档)来 了解这些变量实际使用的单词。 这个附录没有覆盖每次系统引导时发生的初始化工作:对每个网络接口使用i f c o n f i g 进行初始化(设置I P地址、子网掩码等等)、往路由表中输入静态路由等等。这个附录集中描述了影响T C P/I P操作的那些配置选项。 E.1 BSD/386 版本1.0 这个系统是自从4 .2B S D以来使用的“经典”B S D配置的一个例子。因为源代码是和系统一起发布的,所以管理员可以指明配置选项,内核也可重编译。存在两种类型的选项:在内核配置文件中定义的常量(参见c o n f i g( 8)手册)和在不同的C源文件中的变量初始化。大胆而又经验丰富的管理员也可以使用排错工具修改正在运行的内核或者内核的磁盘映像中这些变量的值,以避免重新构造内核。 下面列出的是在内核配置文件中可以修改的常量。 IPFORWARDING 这个常量的值初始化内核变量i p f o r w a r d i n g。如果值为0(默认),就不转发I P数据报。如果是1,就总是使能转发功能。 GATEWAY 如果定义了这个常量,就使得I P F O R WA R D I N G的值被置为1。另外,定义这个常量还使得特定的系统表格(A R P快速缓存表和路由表)更大。 SUBNETSARELOCAL 这个常量的值初始化内核变量s u b n e t s a r e l o c a l。如果值为1(默认),一个和发送主 I P地址被认为是本地的。如果是0,只有在同一个子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中子N (核素) 原子核 质子Z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1.微粒间数目关系 质子数(Z )= 核电荷数 = 原子数序 原子序数:按质子数由小大到的顺序给元素排序,所得序号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中性原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阳 离 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 阴 离 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 2.原子表达式及其含义 A 表示X 原子的质量数;Z 表示元素X 的质子数; d 表示微粒中X 原子的个数;c± 表示微粒所带的电荷数;±b 表示微粒中X 元素的化合价。 3.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18号元素) 1.原子核中没有中子的原子:1 1H 。 2.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倍数关系。①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4Be 、18Ar ; ②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6C ;③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8O ;④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10Ne ;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1/2倍:3Li 、14Si 。 3.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1H 、4Be 、13Al 。 4.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4Be 。 5.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3Li 、14Si 6.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3Li 、15P 。 4.1~20号元素组成的微粒的结构特点 (1).常见的等电子体 ①2个电子的微粒。分子:He 、H 2;离子:Li +、H -、Be 2+。 决定 X)(A Z 原子(A Z X) 原子核 核外电子(Z 个) 质子(Z 个) 中子(A-Z)个 ——决定元素种类 ——决定同位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X A Z c ± d ±b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知识|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穴的数量相等的。 2、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射极跟随器)。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其共模抑制比为∞。 4、一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5、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上限幅、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主从JK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0、置1 。 7、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特性。 12、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14、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1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1.2倍。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UC>UB>UE,而PNP 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UE>UE>UC。 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元素推断题知识归纳及其应用

一.解元素推断题必备知识归纳 1.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关知识归纳 ⑴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Be、A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有O;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有Ne。 ⑵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Si;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有Mg。 ⑶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P;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Be。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元素是11H。 ⑷常见等电子微粒: 电子数分子阳离子阴离子 2 H2、He Li+、Be2+ H- 10 Ne、HF、H2O、NH3、CH4 Na+、Mg2+、Al3+、H3O+、NH4+ O2-、F-、O H-、NH2- 18 Ar、HCl、H2S、PH3、SiH4、F2、H2O2、N2H4、C2H6、CH3OH K+、Ca2+ S2-、HS-、Cl-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关知识归纳 ⑴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有H、Be、Al;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C、S;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3倍的元素有O。 ⑵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2倍的元素有Li、Ca;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3倍的元素有Na。 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的元素有C、Si;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的绝对值3倍的元素有S。 ⑷上一周期元素所形成的阴离子和下一周期元素最高价态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上一周期零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3.与元素性质相关知识归纳 ⑴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特性 ①颜色:常温下,单质为有色气体的元素是F、Cl;单质为淡黄色固体的元素是S;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元素是Na,呈紫色的元素是K(通过兰色钴玻璃)。②状态: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单质为白色蜡状固体的元素是P。③气味:有臭鸡蛋气味的非金属元素是S。④熔点:单质熔点最低的金属元素是Hg;熔点最高的金属元素是W。单质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C。氢化物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氧化物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Si。⑤硬度:单质为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是C。⑥密度:单质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单质最轻的非金属元素是H。⑦溶解性: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⑧导电性:单质能导电的非金属元素是C;单质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Si。 ⑵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化学特性 ①无正价、无含氧酸的元素是F;单质氧化性最强、其氢化物水溶液可雕刻玻璃的元素是F;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元素是F;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②其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都非常重要的元素是O(O3层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气态氢化物与最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单质的是S。③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N;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元素是N;其中一种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是P。 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规律 I.依据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中,由上到下,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总结讲解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总结 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超导体)知识 二、电阻、电容、电感相关知识及应用 三、电路分析方法 四、二极管、可控硅整流原理 第一部分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超导体知识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器件是构成各种电气设备、电工电子器件的基础,在电力生产上,更是普遍存在,作为一名电力生产人员,应熟悉掌握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应用。 一、导体 定义: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就称为导体。大家知道,金属、石墨和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他们。是导体都集肤效应:又叫趋肤效应。直流通过导线时电流密度均匀分布于导线截面,不存在集肤

效应。而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效集肤应过,这种现象叫 中时,电流将集在导体表面流二、绝缘体定义:不导电的物质,称为绝缘体。如包在电线外面的橡 胶、塑料。常用的绝缘体材料还有陶瓷、云母、 胶木、硅胶、绝缘纸和绝缘油(变压器。质物 缘绝的好良是也气空,等)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决定于物体内部是否存在大量自由电? 子,导体和绝缘体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半导体有一些物质,如硅、锗、硒等,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既不象金属那样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也不象绝缘体那样受到原子核的紧紧束缚,这类物质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且随着外界条件及掺入微量杂质而显著改变,这类物质称为半导体。 1.半导体有以下独特性能:通过掺入杂质可明显地改变半导体的? 电导率。温度可明显地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即热敏效应?光照不仅可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还可以产生电动势,这就?是半导 体的光电效应。 与金属和绝缘体相比,半导体材料的发现是最晚的,直到20 世纪30 年代,当材料的提纯技术改进以后,半导体的存在才真正被学术界认可。半导体技 术的发现应用,使电子技术取得飞速发展,2.本征半导体与杂质半导体、PN 结(1)本征半导体:天然的硅和锗提纯后形成单晶体就是一个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很小,导电能力较弱,且受温度影响很大,不稳定,用途有限。

详解TCPIP协议的含义和参数

详解TCP/IP协议的含义和参数最重要的概念是IP地址,它是32位地址,采用如下的形式: nnn.nnn.nnn.nnn 其中每个nnn为8位,范围为0~255。通常互连网上的每台机器的地址都是唯一的。这相当于身份证号码,但这号码不易记忆,后来就出现了域名的概念,它与IP地址唯一对应,实际就是网络世界的门牌号码。如网事网络:域名:https://www.360docs.net/doc/242228703.html, IP地址:210.77.43.3 域名的申请是有专门的管理机关负责的。常用的定级域名有行业与地区两种,以下为常见的域名: 地区: .cn中国; .hk香港; .uk英国; .tw台湾; .au澳大利亚; .jp日本; .ru俄罗斯; .fr法国 行业: .com公司;

.gov政府; .net网络; .edu教育; .mil军事; .org非赢利组织 TCP/IP协议中的三个参数 TCP/IP(Transmite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Protocol网际协议)已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套工业标准协议。Internet网之所以能将广阔范围内各种各样网络系统的计算机互联起来,主要是因为应用了“统一天下”的TCP/IP协议。在应用TCP/IP协议的网络环境中,为了唯一地确定一台主机的位置,必须为TCP/IP协议指定三个参数,即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地址。 IP地址 IP地址实际上是采用IP网间网层通过上层软件完成“统一”网络物理地址的技巧,这种技巧使用统一的地址格式,在统一管理下分配给主机。Internet 网上不同的主机有不同的IP地址,每个主机的IP地址都是由32比特,即4个字节组成的。为了便于用户阅读和理解,通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技巧”表示,每个字节为一部分,中间用点号分隔开来。如210.77.43.3就是网事网络WEB服务器的IP地址。每个IP地址又可分为两部分。网络号表示网络规模的大小,主机号表示网络中主机的地址编号。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IP地址可以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类是三种主要的类型地址,D类专供多目传送用的多目地址,E类用于扩展备用地址。A、B、C三类IP地址有效范围如下表: 类别 网络号 主机号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