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探索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探索

作者:陈新

来源:《职业》2011年第13期

摘要:《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是机电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这门课程逻辑分析性强,实践性强。本课程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机电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分析和操作技能,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一体化教学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分析能力实践能力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由常用低压电器、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及电动机的自动调速系统等几部分组成,除理论教学外还有技能训练内容。但从总体上看,所有教材的内容滞后性依然严重,部分地方使用的教材是20世纪末修订的,知识体系的安排不合理,缺少与不同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缺乏对学生技能培养的系统性。为此,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进。

一、常用低压电器的教学方法

老师示范,学生亲自动手对接触器进行拆装,并利用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把拆下的零件与图片进行对照,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这样就可以快速掌握接触器。多次拆装,强化记忆。

理解电器的工作原理,把接触器的线圈两端加上电压,此时立刻听到“啪”的一声响,接触器衔铁被吸合,带动触点动作;一断开电源,又听到“啪”的一声响,接触器触点很快复位。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刚才接触器的动作顺序,然后用贴切的话描述出接触器的动作过程,工作原理就很自然地写出来了。

掌握图形符号文字代号,了解电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根据要求选择参数合适的低压电器,这是本章的重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而掌握程度如何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反映。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并且做到快速默画出控制线路。另一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复杂电路的设计方法。

1.掌握控制线路的分析

掌握控制线路要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关键在于没有给接触器线圈以持续通电的机会。解决的办法是在按钮两端并联辅助触点克服点动控制,但控制线路又出现了不能停车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加入停止按钮。控制功能满足了要求,再让学生去思考电路是否已经好了,稍后提示从加强保护功能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欠压、失压保护是否齐全

了,连续运转的电动机需要过载保护,所以控制线路还要加入热继电器,问题到此全解决了。这样的讲法,一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启发学生开发设计的思路,挖掘学生的潜能,把“设计”这个学生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难题融入到了平时的教学之中。

2.分析工作原理

掌握正确分析方法很重要。例如,对正转控制线路原理的分析,其方法是按图装接线路,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按钮,观察到接触器的动作及电动机的真正转动,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很快掌握工作原理。因为启动时,首先是按下启动按钮,接触器得电吸合,带动触点动作,主触头与自锁触头同时闭合,最后使电动机转动。松开按钮,接触器仍然吸合电动机持续运转。此时断开自锁触点一端引线,就可以看到点动,让学生体会点动与自锁的区别根本所在。按下停止按钮,接触器线圈断电,主触头断开,自锁触点断开,电动机停止转动。让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现象或结合电原理图用同样分析方法说出工作原理,用少量的文字和箭头把它描述出来,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很快就可写出来了。

3.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设计步骤如下。第一,画出一个正转控制线路。第二,再画一个正转控制线路。第三,利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反转控制原理,只要改变三相电源中的任意两相相序,电动机即可实现反转。在电路接线时,只要对U相与W相的连线做小小的变动,就可成功地完成正反转控制线路。第四,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反问学生为什么用常闭触点,并讲出道理来,以便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

三、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教学方法

1.掌握电原理图分析方法

首先分析主电路,弄清电动机控制形式,如怎样启动,单速还是双速,有何保护功能。其次分析控制线路,主要具有何种控制功能,如连续、正反转、两地等,以及明确接触器线路的供电回路。最后分析照明电路、指示电路。

2.常见故障的分析

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模拟机床控制线路或已经安装好的相关控制线路。教师提出几个常见故障问题,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如断开电路中的熔断器,断开自锁触头,断开接触器线圈的电源等。首先让学生根据电原理图进行分析,写出可能导致的故障现象,再动手实际操作。若分析正确,故障即可排除。在分析及操作过程中,学生们锻炼了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轻松地掌握了故障分析方法,维修技能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