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陆地环境

4陆地环境

4陆地环境

最新整理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复习提纲.docx

最新整理体育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复习提纲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复习提纲 一、填空: 1.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 2.1、动物、植物在一年四季会有所不同,我们长期观察,肯定还会发现新的生物。 3.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3.2、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或者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或者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 3.3、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如,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3.4、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40万种之多,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3.5、在不开花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菌类却是一个特殊的类别,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靠吸收其他生物或土壤里的养料而生存。 4.1、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4.2、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 4.3、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

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 4.4、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4.5、在动物王国里,发现的种类已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4.6、脊椎动物是动物身体中长有脊柱,构造比较复杂的一类,它又可分为鱼类、鸟类、哺乳类…… 6.1、我们知道许多生物都有特殊形态结构,骆驼的驼峰、鸟类的翅膀、仙人掌退化成刺的叶子……这些特殊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丰富多彩。 6.2、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也有明显不同的形态结构。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7.1、生物学家发现,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7.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7.3、从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的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8.1、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8.2、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从保护家乡生物多样性做起。 8.3、就像人类生活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一样,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测试卷

六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 1、小红把她家里的垃圾分为铁、纸、塑料等几类,她是按( )分类的。 A.材料 B.使用时的用途 C.处理方式 2、垃圾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 )。 A.修建公园 B.建筑房屋 C.种植庄稼 3、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 A.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依然严重影响周围的环境 C.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的影响 4、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C.把废纸送到回收站 5、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要包装一下,从环保角度看,不合适的是( )。 A.印花绸布 B.塑料包装纸 C.纸质包装纸 6、以下可以减少污染的行为有( )。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购买包装气派的商品 C.延长物品使用寿命7、如下图所示,小明用废弃光盘和铁丝做成了一件 精美的工艺品,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属于( )。 A.减少丢弃 B.重新使用 C.回收利用 8、全世界有( )的大陆淡水资源不足。 A.6% B.60% C.三分之一 9、下列不属于导致世界人均供水量减少的原因的是( )。 A.环境污染逐渐严重 B.海洋面积增大 C.人口迅速增长 10、关于下图中小金的做法,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用水,最好不要经常洗手 B.洗手后要及时关闭水龙头 C.公共洗手池,自然有人管,水龙头关不关无所谓 11、下列方法最不会污染水源的是( )。 A.洗碗时用洗洁精洗 B.洗碗时用淘米水洗 C.洗衣服时用肥皂洗 12、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这种污水处理的方法叫做( )。 A.物理方法 B.生物方法 C.化学方法 13、( )一般是指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湿地等水聚集的地方。A.自然河流 B.自然水域 C.自然区域 14、自然污染指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水污染,下列属于自然污染的是( )。A.一场大雨过后,化工厂的垃圾被冲进附近河流

地理教案 陆地环境的组成

地理教案-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岩石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成因,并通过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从而明确地壳物质循环关系。通过学习岩石、矿物和矿产等概念,使学生了解岩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通过阅读地层和化石等资料,使学生认识岩石在科学研究上的意义,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观念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整个单元的知识基础,关于这一点教材在引言部分叙述的较清楚,引言部分说明岩石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环境和整个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要素,是陆地上生命及人类生存的基地。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这在第二节教材中可以看到二者的密切关系,岩石是土壤的发育及其物质组成的基础,这可从第四节教材中得知,另外引言中特别提到岩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对人类也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引言部分叙述较为概括、简练,并且与后面章节的联系较为紧密,也为后面章节的学习进行了较好的铺垫。 除引言外,本节教材还包括三部分内容:岩石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的成因、三大类岩石的相互关系及地壳物质循环。这三部分知识环环相扣,由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成因→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换关系→地壳物质循环,教材以递进的方式呈现,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组成岩石的矿物”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首先介绍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的含量,并以圆内扇形百分比图的形式呈现,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了解了地壳中化学元素的组成,教材进而说明矿物和矿产的概念,这部分内容突出的特点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特别是所举实例都是与学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生最为熟悉的,拉近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同时所列举的矿物实例又兼顾了学生对于岩石概念的理解,并突出了矿物与岩石的关系,而且配以图片增强对矿物的感性认识。 在学生对矿物已理解,初步了解矿物与岩石关系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岩石及其成因”的内容,这部分教材首先以花岗岩为例介绍岩石的概念,其次介绍了三大类岩石分类依据、简单的成因以及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其特点以及岩石与矿产、矿石的关系,介绍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实质上是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研读教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

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废电池是一种需要的垃圾。 2、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但是不能用来修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3、将食品废料、杂草、落叶等掺入污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一层土壤。腐熟时间一般需要个月。腐熟后的垃圾可以用来做底肥。 4、一粒纽扣电池可使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5、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或河流。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6、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7、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面积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 8、1909年美国化学家发明合成塑料。 9、给北极地带的植物带来极大的影响。 10、建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二、选择(每空4分,共32分) 1、我国珍稀动物有()A朱鹮B大熊猫C金丝猴 2、科学家证实()和哈龙是造成南级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 A氟利昂B酸雨C碳氧化合物 3、()是一种天蓝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A氧气B二氧化碳C臭氧 4、我国珍稀植物有()A鹅掌楸B秤锤树C香果树

5、塑料从发明至今已经100多年了,在它的百年“诞辰”纪念的时候,它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的发明。 A精彩B伟大C糟糕 6、“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A金属B纸质C塑料 7、一般来说,城市每人每天的垃圾量为() ①A00克B1千克C1千克-2千克 8、据有关部门统计,1吨废料可生产0.37-0.73吨油,每回收1吨饮料瓶塑料可获利润()元。 A5000B3000C8000 三、说一说两种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每项5分,共20分)填埋的方法焚烧的方法 优点 问题 四、连线(每线4分,共28分) 电池 可回收玻璃 塑料 日光灯管 有毒垃圾过期药品 金属 纸类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第一课一天的垃圾 教学目标: 1、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2、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3、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把垃圾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并把垃圾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一天的垃圾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课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课型:新课 高一地理 主备人:李海初审人:先中乾复审人:龙学军执行时间:2016 年12 月1 日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标准解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本条“标 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关于地理环 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 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 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 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 两方面的内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 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 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另一 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 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 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 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班级姓名 1、垃圾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以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类;按(原 来的用途)可以分为食物、包装、用品、一次性用品、衣物、家具和电器等;按(危害状况)分,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按(来源和处理方法)分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 2、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填埋)是现阶段我国 采用的主要方法。 3、简单的垃圾添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散发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 病;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科学的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5、(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6、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7、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 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8、(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 要方法。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9、 可回收垃圾: 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布类等 生活垃圾有毒垃圾: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 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果皮、剩余饭菜、蔬菜茎叶等 其他垃圾: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10、(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1、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 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1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 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13、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 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4、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 用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饮用水源)不能洗澡。 15、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 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全国版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_含解析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 考点1 水循环 [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10—11]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所以,大棚设计要尽量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读图完成1—2题。 1.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 A.下渗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2.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露水量的因素还有 ( ) A.大棚内外温差 B.棚内昼夜温差 C.棚外风力大小 D.棚顶倾斜角度 读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4.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的是( ) [2018河北保定模拟,21—22]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 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 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地表径流量 C.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年径流量 D.地下径流量、地表径流量、年径流量 6.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 A.增加地表径流量 B.增加径流总量 C.减少地下径流量 D.控制土壤侵蚀 [2013安徽文综卷,26,4分]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题。

7.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2013大纲全国卷,4,4分]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下题。 8.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2018辽宁沈阳市郊联体联考,7—8]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而进行着相互作用;理解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具体表现;认识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表现和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厄尔尼诺现象及其成因、影响,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大气、水、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深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联系第二单元所介绍的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明确相伴进行的能量交换;以圈层作用和地球上的碳循环为案例,分析具体过程,明确实际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尝试运用联系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维护自然界中的碳平衡,防御全球变暖。【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具体表现;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表现和方法。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结构整体感知】 【学法指导】 1、从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入手认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回忆前面已学过的大气环流、水循环以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而实现的,最后通过分析厄尔尼诺和青藏高原的隆起所引起的环境效应来印证这一基本 结论。 2、联系海洋与大气、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和传输来理解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尤其是生物循环过程中的能量交换。 3、结合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迁移和运动理解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过程和结果,明确碳循环、氮循环等都超越了圈层界线,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纽带和体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几大要素,那么它们之间存在着哪些内在的联系呢?这也是我们这一节的开头就给出的问题,呈现读图3-2-1,说明先不讨论答案,而请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最后再作回答。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山脉的变化”、“沙洲的形成”、“溶洞里的钟乳石”、“人类改变地表”四课。探究影响地表形状改变的诸多因素。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对山脉、沙洲的形成与变化,对鹅卵石、钟乳石的形成等进行分析、想象,认识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实验,启发归纳。直观演示,质疑引导。 教学准备:酒精灯、玻璃、试管夹、喷壶、苏打、烧杯、曲别针。课时安排:7课时 13、山脉的变化 备课时间:3月24日 授课时间:4月11日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风化作用及地表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从而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3、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表岩石的变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教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实验,启发归纳。 学法:讨论交流。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教学准备:酒精灯、试管夹、玻璃、一杯冷水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看视频资料,感受“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小组讨论后回答: (1)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想象“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2、推测:山脉的变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 3、交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设。 4、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模拟实验研究一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2、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认识风化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讲解)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复习建议 了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了解世界某些区域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清单 一、自然地理要素及其作用 1.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____、土壤、____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____共同构成的一个____。 2.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____等过程。 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1)改变____成分;(2)制约____的化学成分及状态;(3)参与____岩的形成、风化,促进____的形成。 4.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___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___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____和____的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____的能力。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的演化过程:(1)各地理要素每时每刻都在____;(2)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的,一个要素的演化____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的____会导致其他____及整个____状态的改变。 三、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是____,形成基础是____。 (2)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____变化的方向,由____到____作有规律的更替。 (3)表现:a.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____带、____带、____带.b.中纬度地区受____影响,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自然带不同。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是____,形成基础是____。 (2)分异规律:平行于____方向延伸,垂直于____方向更替。 (3)表现:____地区表现极为明显,从沿海向内陆植被呈现出森林带、____、____的有规律变化。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是____,形成基础是____。 (2)分异规律:自然景观随____的变化呈现出____分布规律。 (3)表现:山麓与____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____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 4.非地带性规律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复习题(含答案)

蓟县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环境和我们》 一、填空题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 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散发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造 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焚烧垃圾的优点:(占地小,使垃圾减量)(避免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 缺点:(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造成二次污染) 5.(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8.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使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垃圾)。 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1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分类)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1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1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5.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我国的(淡水)资源很紧缺。 16.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 17.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1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 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19.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 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20.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 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21.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 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23.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 2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 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25.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 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26. 被称为“白色污染”的是塑料制品。 7.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8.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二、判断题 (对)1.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资料

第四单元:探索与发现 12、夜晚的实验 1、《夜晚的实验》本文通过记叙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秘密的经过,以及这一实验结果促使人们对超声波进行研究,并给人类带来巨大恩惠的事实,表现了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精神。 2、《夜晚的实验》一文中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弄清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从而促使人们对“超声波”研究。你还知道入们受到蝙蝠启发,发明了雷达,我们要学习斯帕拉捷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3、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4、斯帕拉捷是(国家),他主要贡献是: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促使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我们还知道的科学家有英国(国家)牛顿,他主要贡献发现了万有引力。我们还知道的科学家有美国(国家)爱迪生,他主要贡献发明了灯泡,在留声机、电报、电影等众多发明。 5、仿生学举例。蜻蜓——直升机;青蛙——蛙眼雷达;蚊子——蚊式战斗机; 苍蝇——蝇眼照相机;蝴蝶——迷彩服;海豚——潜艇 6、(书66页)课后习题2: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 答:引号表示引用,此处是斯帕拉捷的想法。 (2)原来,蝙蝠考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 答:引号表示特定称谓,起强调作用。 (3)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答: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视线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体;通常只有耳朵才会听到声音,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物体。 (4)因为那几只普遍副,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答: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指蒙上眼睛的蝙蝠。 习题3: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因为斯帕拉捷对周围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以及他善于思考,不断探索,坚持不懈,反复实验,才解开了蝙蝠夜行的秘密。我们我们要学习斯帕拉捷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正是因为科学家拥有一颗好奇心,才会在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新增) 1、《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之所以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是因为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可以从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的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_。文中“望洋兴叹”的原因是:由于以前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还不能开发和利用海洋,对它的喜怒无常无可奈何。海洋是个聚宝盆,“聚宝盆”比喻资源丰富的地方。说海洋是聚宝盆,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矿产资源,请为保护海洋设计一条宣传标语:①海洋存亡,匹夫有责②蓝色的海洋,生命的摇篮。 2、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海洋给人提供航行便利,给予人类食盐;人们敬畏海洋是因为:海洋掀毁船只,冲垮堤岸,毁灭城镇,给人类带来灾灾难。文章中是从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这5个方面来说明未来海洋的开发。 3、蔚蓝色的海洋,______,_______。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重点练习题合成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环境和我们》 A科学概念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2.处理垃圾的方式有填埋、焚烧等。 3.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会影响环境。 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5.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6.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7.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8.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 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B目标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1)。丢弃的垃圾(2)。 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1)、(2)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 (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 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 5.(1)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1)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2)和(3)。 7.(1)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8.过度包装会造成(1)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1),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2)、(3)。 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1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1)和对一些(2)的处理。 1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1)、(2)、(3)。 13.(1)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1)、(2)和(3)。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 一、填空题(22%) 1.分类是辨认植物和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例如: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3.不开花植物中的蕨类、藻类和苔藓类植物,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这和开花植物是一样的。 4.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成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5.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6.从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 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 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7.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8.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9.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的生物圈中所有生物,即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0.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有200万—450万种。其中已发现的植物种类有30多万种。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 二、判断题(20 %) 1、鲸的四肢变成鳍状,是对海洋环境的一种适应。………………………(√) 2、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没有明显不同的形态结构。………………(╳) 3、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也会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 4、人类生活离不开生物多样性,其他生物不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5、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角色。(√) 6、北极狐圆而大的体形有利于保温。-----------------------------------------(√) 7、生物生存权是人类所赋予的权利。------------------------------------------(╳) 8、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9、大自然就是运用“适者生存”的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10、地上长出的蘑菇和小草都属于植物。----------------------------------------(╳) 三、选择题(22 %) 1、对生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小明将蝙蝠、猫、鱼归为一类,而将蝴蝶、河蚌、蚯蚓归为一类,他分类的标准是( B )。 A.生活环境(陆生或水生)B.有无脊椎C.会不会飞 2、中国稀有动物扬子鳄主要分布在以(C)地形为主的地方。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3、下列植物中属于草本植物的是(D)。 A、香樟树 B、银杏树 C、松树 D、水仙 4、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这里指的是生物具有(C)现象。 A、繁殖后代 B、变异 C、遗传 5、基因使子女和父母在体态、相貌、气质、音色等方面( A )。 A、具有相似性 B、关系不大 C、毫无关系 6、对同一物种来说,生活在越热的环境中,它的个体就(B)。 A、不变 B、越小 C、越大 7、为了更好地(B),北极熊的鼻子、耳朵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长得很小。 A、跳跃 B、抵御寒冷 C、游泳 8、长颈鹿的演变是( B )选择的结果。A、人B、大自然C、外星人 9.下列植物中属于不开花植物的是…………………………………(C) A、桑树 B、水葫芦 C、凤尾蕨 10、提出生物进化理论并发表《物种起源》一书的英国科学家是( C ) A、伽利略 B、奥斯特 C、达尔文 11、蚕蛾是昆虫,蚕的幼虫蚕宝宝是( C ) A、爬行动物 B、脊椎动物 C、昆虫 四、填一填(10%) 1.这是一幅表示人与植物关系的网状图,请把它补充完整。(5%)

第二单元 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复习题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第一课小河的“哭诉” 一、填空 1、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二、简答题 1、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答:①、看:颜色、透明度、漂浮物、动植物等。②、闻:是否有怪味、臭味。③、查:周围环境哪些会影响水质(如工厂、医院、垃圾堆)。④、访:该水域发源何处;十年間该水域水质和周围环境可有变化;如果该水域水质受到污染 2、考察污染水的方法? 答:①、看:颜色、透明度、漂浮物、动植物等。②、闻:是否有怪味、臭味。③、采:采集水样等证据。④、记:记录考察情况、拍下照片。 第二课污染来自哪里 一、判断 1、地球上的水污染主要是人类在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向水体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资引起的。(√) 2、水没有发臭就说明没有受到污染。(×) 3、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水资源特别丰富,不必珍惜。(×) 4、水有自净功能,弄脏后过一段时间自然会好的,所以即使水被污染了也不用太紧张。(×) 5、防治污染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现在还小,不用操心这些事。(×) 6、自来水烧开沉淀后饮用更卫生。(√) 7、地下水永远不会受到污染。(×) 8、无色透明的水就是好水质。(×) 二、简答题 1、工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答:①、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②、矿山污水。③、把固体工业垃圾堆放在水边。 2、农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答:①、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②、养殖场排放的畜禽污水。③、水土流失。 3、生活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答:①、把生活垃圾倒在水边。②、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③、把餐饮泔水直接或间接排放水体中。④、车油泄漏和在河边洗车。 第三课清洁剂的“威力” 一、判断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单元检测卷(II )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单元检测卷 (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8题;共14分) 1. (2分)臭氧是一种________、有特殊臭味的气体,被称之为________。 2. (1分)为了限制各国碳氢化合物排放量。1997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防止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通过了________。 3. (4分)当前世界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1分)被称为“白色污染”的是________制品。 5. (2分)画出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________和不可回收标志:________。 6. (1分)为了限制各国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1997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防止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通过了《________》。 7. (1分)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浸入土壤,直接污染________威胁人类健康。 8. (2分)________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________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二、判断题。 (共9题;共18分) 9. (2分)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哪怕只有零点几摄氏度,也是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

10. (2分)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作玻璃便宜。因为玻璃熔化的温度比用生料熔炼的温度低很多。 11. (2分)和人们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直接有关的是人们的生活习惯。 12. (2分)私家车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和交通的不利。 13. (2分)人类消耗化石燃料,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形成温室效应。 14. (2分)垃圾分类、分装,是为了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和对垃圾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 15. (2分)焚烧是垃圾处理的另一种方法,也是解决垃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16. (2分)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和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17. (2分)垃圾问题处理得不好,垃圾就是危害;垃圾问题处理好了,垃圾就是资源、就是财富。 三、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8. (2分)下列垃圾中,()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 A . 碎菜叶、蛋壳 B . 玻璃瓶、塑料瓶 C . 电池、空罐头 19. (2分)酸雨是指雨、雪、雾、露、霜下降时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其他酸性物质,形成酸性降水。酸性物质主要有: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氯化物等。目前大气中的硫和氮的化合物大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酸雨在国外被称为“空中死神”。测定是否为酸雨的指标之一是pH。请问:pH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指标时就是酸雨?()。 A . pH低于5.6 B . pH高于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