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沙来袭——1935年美国沙尘暴事件

狂沙来袭——1935年美国沙尘暴事件
狂沙来袭——1935年美国沙尘暴事件

1927年6月,美国中部堪萨斯州,天空湛蓝,草原青翠。一只草地鹩从过膝高的草丛中窜出,擦过几朵淡粉浅紫的白头翁和野马鞭草花,越过大片金黄色的麦地,掠过一幢当地石灰石垒砌的三层房屋的烟囱,飞向高远处的几缕游云。一阵嘹亮的新生儿啼哭声,让院子里水井边打水的父亲猛地扔下水桶,飞跨过门廊,掀开白色木门后的白门帘,抢步进入室内,余下一桶清凉的水晃荡着金色的阳光。

1935年3月15日上午,同样的地点,一场沙尘暴遮天蔽日,席卷而来。当年的小婴儿,没有迎来他的八岁生日。他在黑色尘暴中迷了路,被打着手电的搜索队找到时,他已在狂泻而下的尘土里窒息而死。他没像后来《绿野仙踪》里堪萨斯大草原上的桃乐丝小姑娘那样幸运地劫后余生。他死的时候绿野无仙踪,他最后一眼没见到天使,见到的是恶魔。而这还只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灾难高潮的前奏。此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和他一样,被沙尘暴恶魔疯狂袭击。

白天比夜晚要黑

1935年4月14日上午,堪萨斯州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感受阳光,庆幸肆虐数周的沙尘暴终于停止,可以大口呼吸下早春的气息。他们没想到,就在几小时后,气温骤降,狂风大起,美国30年代最可怕的一次沙尘暴降临在他们身上。

高达几千米的黑色尘暴,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快速吞噬蓝天白云(数据来自《气候的历史》一书)。真实的蒙太奇快切,超过了《木乃伊归来》中沙尘暴的电影特技。几秒之内,昼夜颠倒,刚刚还明亮清新的世界瞬间变得比夜晚还黑暗窒息。

风中的沙尘劈头盖脸地倾泻而下,就像用铁锹直接往脸上扬沙一样。户外的人们,脸被沙砾打得直疼,眼睛根本不敢睁开,鼻腔很快被尘土塞满,胸腔中也好似涌入大量沙土,呼吸成为一种巨痛。人们深恐窒息而亡,急匆匆地寻找藏身之处。在自家庭院的人们,漆黑之中,找不到几米之外的自己的家,得匍匐爬行摸着台阶进门。

一篇文章中写道:“行进中的汽车必须停下,世界上没有一只车灯可以照亮那漆黑的沙尘漩涡……”

这场巨大的“黑风暴”,在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内布拉斯加、堪萨斯、俄克拉荷马及德克萨斯六个州的部分地区,形成一个9700多万英亩大、3千多米高的移动尘土带,宛如恶魔撒旦大施魔法,在高空用一个巨大的“灰碗”,扣住美国中南部的广阔地区(灰碗,Dust Bowl,记者罗伯特·盖格,在报道中为沙尘暴重灾区赋予的名字)。灰碗之下,万物如刍狗,命运飘零。

被沙尘毁掉的生活

美国人用“黑色星期日”(Dimanche nior)来特指这一天。实际上,自1930年9月14日得克萨斯州大斯普林沙尘暴起,此后十年间,很多美国人很多次经历这种“黑色的日子”。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沙尘暴风潮波及范围非常广。南部平原1934年5月12日的沙尘暴甚至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尘土最远落到了距离美国东海岸800公里、航行在大西

洋中的船只上。每次的沙尘暴持续时间也很长,沙尘量巨大。1934年5月12日这场沙尘暴,就持续了整整3天,刮走3亿多吨沙土,沙尘暴过后仅芝加哥一地的积尘就达1200万吨。“灰碗”地区沙尘暴更为肆虐,发生频次和强度更为显著。据统计,1934年这里出现22次沙尘暴;1935年40次;1936年68次;1937年72次;

各17次(数据来自美国唐纳德·沃斯特《生态开拓者》一书)。就在“黑色星期天”的前一个月,持续27天的尘暴,直接把“灰碗”地区3000多万亩麦田变为沙地。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说有个农夫在沙尘暴时,用手指在空中捅了一个洞,这个洞居然第二年还在,隐刺的便是沙尘暴的厚重密实。

沙尘暴肆虐时,人们即便带着护目镜出门,眼睛往往也很快被尘土塞满;孩子们上下学都得戴着简易防毒面具;主妇们把被单浸湿挂在窗户上,仍无法拒绝沙尘入室。沙尘暴停歇后,积尘给大地罩上一层厚重沙被,残杀了一切绿色生机。在持续十余年的沙尘暴风潮中,整个美国有数百万公顷的农田被毁,大批牲畜被渴死或呛死或饿死,不少老幼病弱在沙尘暴中丧生,许多健康强壮的人也因沙尘暴引发的风疹、咽炎、粉尘肺炎等疾病蔓延而离开人世。

暂时存活下来的人们,生活也已经完全被沙尘暴毁了。他们整天与沙尘生活在一起,吸着灰气,吃着尘埃,看着过好日子的希望被彻底击碎。堪萨斯州的劳伦斯·斯伏比达发现种下去的小麦再也不可能长出来了,死去的牲畜再也不能活过来了,赔尽了的钱再也不可能在农场赚回来了,得了尘肺病的身体再也不可能好转时,最终无奈加入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态移民潮中。到1940年,美国南部沙尘重灾区大约有25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出现大量空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在1939年出版的《愤怒的葡萄》中,形象描述了这些难民的惨状:“数以万计的逃难者,或坐汽车或乘马车,翻山越岭日夜兼程。他们像慌张的蚁群,东奔西跑,走街穿巷,到处寻找工作;东挖西采,左锄右刨,寻找任何可以果腹的食物;孩子们在饥饿中挣扎,找不到栖身之地。”

沙尘暴是怎样酿成的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年“尘土飞扬”,表面上看,是因为美国西南大草原地区在整整十年间,一直遭受大旱。加之大平原地区受山风、海风和极地强冷空气影响,常常遭遇大风天气。大风起兮土飞扬,造成这些尘暴的深层原因,却主要是大规模开垦造成的植被破坏、表土沙化。

1870年以前,美国西南部大平原地区草茂鸟集。扎根极深的野草覆盖着整个大平原,成群结队的野牛悠然其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1870年后,受联邦政府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间陆续颁布《宅地法》、

法》、

部居民西进开发大平原,打破了这片高草草原和谐的生态系统。

西南部大平原以黑钙土和褐土为主,表土呈絮状结构,含沙较多,极易翻耕。早期的西部开拓者很快发现这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垦荒收种太容易了。挖开土地,撒下种子,雨

水降下,等到夏季就可以收割小麦了。拖拉机的大规模生产更是加快了开垦的速度,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药商、银行家、教师,各种各样的人更多地涌进西部,来此建造梦想中的家园,甚至出现了大量的“箱包农场主”,每年仅仅提着箱包来此几次,花几周时间,利用机器耕种或收获。尤其是一战后国际小麦价格暴涨,响应威尔逊政府“小麦赢得战争”的口号,大平原地区进入了“大垦荒”时期,农场主纷纷毁掉草原,种上小麦。到1931年夏天,金色的麦浪覆盖了整个大平原。曾一度占到美国疆土40%的高草草原彻底变成了“小麦王国”、“美国粮仓”。

但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地区进入气候干旱期,粉碎了盛行多年的“雨随犁杖来”的错误观念。整个大平原地区的自然植被已被严重破坏,表层翻耕的播种方式危害立显。每到春季,翻耕裸露的表层沙土,在干旱和大风的合力之下,酿成被后人称为“历史上三大人为生态灾难”之一的十年沙尘暴灾害。

服从大自然

雨果曾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大平原地区从母亲到屠夫的态度转换,干旱不是致命的,机器也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对草原人为的生态破坏。

其实,早在1878年,美国洛基山地理和地质调查所的负责人约翰·鲍威尔就在《关于美国干旱地区土地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东部推行的《宅地法》并不适合推行到只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大平原地区,否则会带来严重的生态危害。被誉为美国“土壤保护之父”的休·哈蒙德·贝纳特,在1932年罗斯福政府之前,就领导了“保持土壤,改善农作”的运动。然而,先知的声音往往被世俗的利益湮灭,直到沙尘暴频频侵袭,美国政府和民众才向自然服输,竭尽所能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保卫战。

1933年3月31日,罗斯福总统敦促国会颁布了《民间护林保土队救济法》。先后有超过300万美国单身男子参加了民间护林保土队,进行了植树造林、开沟挖渠、修建水库等各种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有偿劳动。这个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萧条时期庞大人群失业问题,又迅速形成了纵贯全美的防护林带,大大改善了大平原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1933年5月12日美国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后又陆续颁布《农场信贷法》《农场救济法》《棉花控制法》《烟草控制法》《农场租佃法》等其他农业调整和扶持法规政策,控制农场的发展和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烟草、猪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以保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1933年,政府同各州农场主签订减少耕地的合同,拒绝执行签约的农场不得享受贷款和援助。就此一项措施,1934年,美国小麦、棉田、玉米种植面积就各减少近千万英亩。

1935年4月27日,国会通过《土壤保护法》,建立土壤保护署,实行紧急“起垄”计划,即政府拨付资金鼓励农场主起垄形成与风向垂直交叉的田垄来缓解风蚀。1936年2月29日,又颁布《土壤保持和国内分配法》,改变大平原地区原有的不合理耕作方式,提倡土壤保护和科学耕作新技术。根据这些法规,不同作物轮作套种、免耕法和高耕做法、秸秆还田和作物留茬等方法得到应用推广,行之有效。

美国政府1933年5月颁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1936年6月颁布《洪水控制法》、1939

年8月颁布《哈奇农田灌溉法》,这些农田灌溉水利工程法规,既有效预防了洪水泛滥,又确保了重新造林和农田灌溉的水源合理使用,特别是将天气预报和地面治理结合起来,对强风方向的裸露耕地提前进行喷灌,有效地切断了风沙源。

“黑色星期天”后,美国国会还于当年就通过了《水土保持法》,以立法的形式推动农场主退耕还草,同时兴建国家自然保护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政府结合相关的农场法案,采取政府补偿的方式,鼓励人们弃耕休牧,返林还草,恢复天然草原,建立自然保护区。到1940年,短短5年时间,返林返草面积就达到15万平方公里,约占美国耕地总数的10%,在此基础上建立起144个自然保护区。

多年惨痛摸索,美国政府逐渐形成了一套退耕还草、高耕起垄、禁耕休耕、秸秆还田、沙源喷溉、建立防护林带和自然保护区等全方位作业的防沙经验。数种措施,多管齐下,到1938年,南部大平原地区65%的土壤重新披上绿装。1939年,大草原迎来了久盼的大雨,进入新的一轮湿润气候。人退草进,天公作美,美国人在与沙尘暴的战争中终于获得初步胜利,结束了十年沙尘暴噩梦。

你也是舵手

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长冈半太郎语)。目前全球有近四分之一的陆地面积正遭到沙漠化危害。北美、澳大利亚、中亚以及中东地区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多发区。中国西北地区位列其中,近些年的春季,沙尘暴大多席卷大半华夏,甚至远渡到扶桑。西北向东南的生态移民潮已朗然成势,逐渐诱发系列社会问题。各国地理气候情况各异,发生尘暴的原因却是同一个:人为的生态破坏。各国政治经济体制相异,遏制尘暴的办法却也是同一个:敬畏自然,向大自然服输,重建自然生态平衡,才能重获自然母亲的恩典。

罗斯福在1937年2月26日致各州州长的信中说:“毁坏自己土地的国家就是在毁坏着自身”。西进运动中,每个在大草原垦荒的人某种意义上都是美国十年尘暴的一个诱因。但在大草原地区生态难民潮中,那些响应《得克萨斯人报》编辑约翰·迈卡蒂“永不离开大草原”的呼吁,加入“最后一个人”俱乐部的人,却也是重整灾区、防治尘暴的功臣。

1987年联合国环境奖得主、全球著名的非营利性环境研究组织EPI创始人莱斯特·布朗,早在2001年,就曾撰文对中国大陆的沙尘暴恶化提出警讯。对中国的沙尘暴治理,他始终认为不是“是否有资金”的问题,而是个“如何选择”的问题。对政府如此,对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不是能做多做少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语),至少在我们每个人的个人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尽量少地破坏自然,尽量多地敬畏自然。记住,你也是社会生活的舵手。世界不会因你而不同,但世界也会因你而不同。

沙尘暴的作文

沙尘暴的作文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quot;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现氐奈鞑抗纹鹄矗 芸炀头⒄钩梢惶醭?400公里⒖?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元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沙尘暴来袭:保护眼睛 肺部防尘(新编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沙尘暴来袭:保护眼睛肺部防 尘(新编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沙尘暴来袭:保护眼睛肺部防尘(新编版) 沙尘暴来袭的警示空气质量不容忽视 我们向往自然地呼吸。在山间,水畔、田野、草原,当新鲜甜美的空气,和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身体弥漫一种自鼻孔而清润全身的感觉。身处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中,我们很难呼吸到那股自然的味道。而三月下旬,一场沙尘暴突然来袭,漫天的黄尘更让我们措手不及。沙尘暴中含有尘埃颗粒、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呼吸进入人体后可能诱发多种疾病。此外,除了沙尘暴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健康,室内的空气质量问题对我们的健康影响也不容小视。 室外沙尘暴保护眼睛、肺部防尘 沙尘暴天气,空气中混有大量的尘埃颗粒、花粉、细菌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因此,沙尘暴就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而且因为波及的范围较广,会容易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沙

尘暴可以把过敏原从遥远的地方传到本地,有些在本地不曾有过敏史的人,当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发生时,也可能有许多过敏反应症状。 眼睛最容易受到沙尘暴伤害。沙尘会引发眼病,引起眼睛疼痛、流泪,如不能及时清除进入眼部的沙尘,或者用手揉了眼睛,还可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眼病。防范沙尘暴伤害眼睛戴上眼镜即可。在沙尘天气中不戴眼镜的人往往眼睛更容易受伤。如果在沙尘暴侵袭期间外出,回家后用清水及时冲洗眼部,可有效防止浮尘中病毒感染的发生。一旦沙尘等异物侵入眼部,应该用清水及时冲洗眼睛,必要时可滴入眼药水。 相对于其他人体器官,肺部也是沙尘暴侵袭的重点区域。人在呼吸的时候,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当空气中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时,极有可能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即使是呼吸系统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沙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沙尘等异物,可导致支气管的通气功能

《沙尘暴》阅读练习及答案

《沙尘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现氐奈鞑抗纹鹄矗?芸炀

头⒄钩梢惶醭?400公里⒖?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元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根据2001·4《知识窗》有关资料改编)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的含义。 罪魁祸首:

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期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总归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总则 1.1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突发沙尘暴灾害的监测、预报、预防和灾后救援的组织管理和紧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和防范突发重大沙尘暴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1.3工作原则 1.3.1以人为本,积极预防。以保障沙尘暴高发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积极做好监测、预报和预防工作。 1.3.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本预案,领导和指导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沙尘暴灾害的应对和防范要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主要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1.3.3加强协调,整合资源。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1.3.4平战结合,快速反应。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重大灾害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常抓不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重大沙尘暴灾害、需要国家林业局协助地方政府指导救灾的应急响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一)发生特大沙尘暴灾害(I级)时; (二)发生重大沙尘暴灾害(II级),且根据国务院指示,需要国家林业局协助指导救灾时;

校园大型活动策划书[详细]

校园大型活动策划书 校园大型活动策划书(一) 一、活动背景 在迎接了植树节之后,我们的环保意识被唤醒,美丽的校园,干净的环境,不能只靠环卫工人的辛苦工作,更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地球是全人类休养生息的地方,但是随着植被破坏,臭氧层空洞的变大,气候变暖,沙尘暴来袭.自愿的环保意识变得更加关键.如果我们能把握这次的时机,能够积极推动环保型校园建设,使学生的环保节约意识更加提高,将有助于全面建设清洁环保型校园. 二、活动目的 目前社会好多人已经注意到环保的必要性,但还有好多人并不看重环保.自从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理念的提出,掀起了全国上下一股环保节约之风,环境大有改善,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后奥运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这次的活动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改善学校风气,提高全校同学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宣言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志愿者,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每一个人; 让节约与环保成为一种时尚 四、活动简介

“建设绿色校园”主题活动旨在让广大同学提高环保节约意识,尽力让每个人把环保作为一种时尚,真正做到主动去保护自己身边的环境.这次活动将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和学校各个部门在全校开展.具体的活动有: ㈠以身作则 青协所有成员以及一切参加活动的人员必须以身作则,自身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活动开展之前将会对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开展一个关于环保和活动的培训,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㈡宣传 1、制作宣传展板 展板具有内容广泛、艺术表现丰富的特点,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力,能够让人们对节约环保的知识一目了然,在大学校园里是最忠言的消息通道之一.通过与学校组织宣传大队的合作在校园中摆放关于倡导建设“绿色校园”与环境破坏内容的展板 2、组织“建设绿色校园”宣讲团 通过与生活大队、纪检大队、DV社的合作,组织“建设绿色校园”宣讲团进到各班宣传节约环保知识.这样离同学们更近一步,面对面跟大家讲讲环保的必要性,可以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3、通过媒体方式宣传 通过与学校的广播站、校报以及学校网站的负责方合作,在学校大力宣传环保理念.作为学校最主要的三个宣传部门,辐射面广,影响力大.当同学们在看报纸、听广播以及上网的时候都会看到关于提倡

狂沙来袭——1935年美国沙尘暴事件

1927年6月,美国中部堪萨斯州,天空湛蓝,草原青翠。一只草地鹩从过膝高的草丛中窜出,擦过几朵淡粉浅紫的白头翁和野马鞭草花,越过大片金黄色的麦地,掠过一幢当地石灰石垒砌的三层房屋的烟囱,飞向高远处的几缕游云。一阵嘹亮的新生儿啼哭声,让院子里水井边打水的父亲猛地扔下水桶,飞跨过门廊,掀开白色木门后的白门帘,抢步进入室内,余下一桶清凉的水晃荡着金色的阳光。 1935年3月15日上午,同样的地点,一场沙尘暴遮天蔽日,席卷而来。当年的小婴儿,没有迎来他的八岁生日。他在黑色尘暴中迷了路,被打着手电的搜索队找到时,他已在狂泻而下的尘土里窒息而死。他没像后来《绿野仙踪》里堪萨斯大草原上的桃乐丝小姑娘那样幸运地劫后余生。他死的时候绿野无仙踪,他最后一眼没见到天使,见到的是恶魔。而这还只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灾难高潮的前奏。此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和他一样,被沙尘暴恶魔疯狂袭击。 白天比夜晚要黑 1935年4月14日上午,堪萨斯州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感受阳光,庆幸肆虐数周的沙尘暴终于停止,可以大口呼吸下早春的气息。他们没想到,就在几小时后,气温骤降,狂风大起,美国30年代最可怕的一次沙尘暴降临在他们身上。 高达几千米的黑色尘暴,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快速吞噬蓝天白云(数据来自《气候的历史》一书)。真实的蒙太奇快切,超过了《木乃伊归来》中沙尘暴的电影特技。几秒之内,昼夜颠倒,刚刚还明亮清新的世界瞬间变得比夜晚还黑暗窒息。 风中的沙尘劈头盖脸地倾泻而下,就像用铁锹直接往脸上扬沙一样。户外的人们,脸被沙砾打得直疼,眼睛根本不敢睁开,鼻腔很快被尘土塞满,胸腔中也好似涌入大量沙土,呼吸成为一种巨痛。人们深恐窒息而亡,急匆匆地寻找藏身之处。在自家庭院的人们,漆黑之中,找不到几米之外的自己的家,得匍匐爬行摸着台阶进门。 一篇文章中写道:“行进中的汽车必须停下,世界上没有一只车灯可以照亮那漆黑的沙尘漩涡……” 这场巨大的“黑风暴”,在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内布拉斯加、堪萨斯、俄克拉荷马及德克萨斯六个州的部分地区,形成一个9700多万英亩大、3千多米高的移动尘土带,宛如恶魔撒旦大施魔法,在高空用一个巨大的“灰碗”,扣住美国中南部的广阔地区(灰碗,Dust Bowl,记者罗伯特·盖格,在报道中为沙尘暴重灾区赋予的名字)。灰碗之下,万物如刍狗,命运飘零。 被沙尘毁掉的生活 美国人用“黑色星期日”(Dimanche nior)来特指这一天。实际上,自1930年9月14日得克萨斯州大斯普林沙尘暴起,此后十年间,很多美国人很多次经历这种“黑色的日子”。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沙尘暴风潮波及范围非常广。南部平原1934年5月12日的沙尘暴甚至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尘土最远落到了距离美国东海岸800公里、航行在大西

沙尘暴资料查询方法

一、如何采集该类数据,这类数据是随时间改变的吗? 沙尘暴(sand duststorm) 是沙暴(sandstorm) 和尘暴(duststorm) 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1)沙尘暴监测网络 中国是一个沙尘暴多发的国家。每年春季,长江以北地区都会遭受沙尘暴的袭击。中国近年来大大加强了防治沙尘暴的努力。不仅遍及全国各地的3000多个气象站被用来协助监测沙尘,而且通过卫星和雷达系统来搜集数据资料。 通过几年的监测研究,中国已基本摸清了沙尘暴分布地域、影响范围和时间,以及主要影响路径、危害形式等。目前,随着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中国的沙尘暴监测水平逐步增强。即将出台的“国家沙尘暴技术规范”,将进一步统一规范各地对沙尘天气的监测技术要求及数据统计处理,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质量。 沙尘暴监测网络运行是通过网络内各监测站不间断地采集沙尘天气各时段的相关监测数据,然后在最短时间内汇总到国家沙尘暴监视网络中心,由网络中心分析沙尘的粒度、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发生强度和规律、传输途径等基本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沙尘暴的形成、传输机制、辐射强迫特征及演化规律,揭示沙尘来源和长距离输送过程中具有的特点和规律,为沙尘天气的预防及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已建成的沙尘暴监测网络,能够实时获取沙尘暴形成、移动、分布及有关环境变化的数据,从而有效监测、准确预警、客观地定量分析评估沙尘暴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它还可为全国土地荒漠化、土地沙化以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三北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作为一个深受沙尘暴之害的国家,中国最近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沙尘暴监测站。这个监测站位于中国西部省份宁夏,占地2平方公里。据称,这个监测站将在沙尘和沙漠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沙尘暴问题越来越严峻,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众已经意识到了沙尘暴所带来的危害。本文主要讲述了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我国沙尘暴的现状、危害以及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沙尘暴原因现状危害防治措施 前言: 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形成需具备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大风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条件。沙尘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并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近几年,春季频繁发生的沙尘暴给我国工农业生产、航空、运输、公路交通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事沙尘暴的远距离传输现象尽达东亚的韩国、日本远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和加拿大,已发展成为区域性环境问题和全球性环境问题。 正文: 1、沙尘暴天气行程的原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 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总之,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过度放牧、开荒破坏草场、破坏绿化,无法有效的阻挡风沙,也是沙尘能够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之一。 2、我国的沙尘暴现状 根据沙尘暴发生频率、强度、沙尘物质组成与分布、生态现状、土壤水分含量、水土利用方式和强度,结合区域环境背景将中国北方划分出4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1)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2)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3)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4)蒙陕宁长城沿线。上述沙尘暴多发地区的沙尘也常随西风和西北气流输送到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形成沙尘天气。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的 3—5 月, 以午后为多,其伸展高度一般为 1 000—2 500 米, 严重时可达2 500— 3 200米。 3、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

世界地球日警世-1934年持续长达3天美国的“黑风暴”事件

世界地球日警世-1934年持续长达3天美国的“黑风暴”事件 世界地球日警世-1934年持续长达3天美国的“黑风暴”事件 世界地球日 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与加拿大西部的辽阔土地。风暴从美国西部土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文秘 114,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移动尘土带,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O吨/立方千米。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刮走,风过之处,水井、 溪流干涸,牛羊死亡,人们背井离乡,一片凄凉。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黑风暴”也称沙尘暴或沙暴,在美国发生过若干起,主要是由于美国拓荒时期开垦土地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 可悲的是人类的拓荒并没有因为沙尘暴的发生而偃旗息鼓,沙尘暴也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前苏联以及南美的一些国家都因毁林垦荒、植被破坏而屡次受到过风蚀的侵袭。 近年来,沙尘暴又在中国肆行无忌,屡有发生。1993年5月,一场罕见的沙尘暴袭击了中国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沙尘暴经过时最高风速为34米/秒,最大风力达12级,能见度最低时为零。这场风暴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踪,264人受伤;12万头(只)牲畜死亡、丢失,73万头(只)牲畜受伤;3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4330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7.25亿人民币。此后几年,沙尘暴就像看上这里了一样,不断地骚扰中国西北部和内蒙一带。1994年4月,河西走廊上空发生强沙尘暴;1995年3月甘肃敦煌市出现沙尘暴;1995年5月16日,沙尘暴袭击了银川市;1995年5月30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了敦煌、金昌等10多个县市;1998年4月,沙尘暴席卷了新疆阿尔泰、塔城、昌吉、吐鲁番、哈密等地,农作物损失惨重。此外,2000年春,沙尘暴竟又12次袭击了北京。 沙尘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更与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密不可分,它是按漠化加剧的象征。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不合理的农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单一耕种,这些现象必然导致植被和地表结构的破坏,使草原萎轨土地沙化、生态系统失衡。由于这种造沙的速度远快于人们治沙的速度,无疑为沙尘暴形成提供条件。 沙风暴的发生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沙尘暴的肆虐在向人类挑战,也在向人类报警;如果人类不能控制发展,如果人类的无边欲望和地球的有限资源互为抵牾,如果人类不能与大自然相濡以沫的话,最终要败在自己手下。

大风/沙尘暴应急处理预案

B-0 大风/沙尘暴应急处理预案 1.0 目的 通过建立本应急预案,确保春、秋季风沙天气来临之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并在大风、沙尘暴来临之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以保证物业设施安全和环境卫生整洁。 2.0 范围 适用于春、秋季风沙天气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理。 3.0 职责 3.1 保洁主管负责风沙天气应急准备工作的计划和落实情况检查; 3.2 设备主管负责安排工程人员进行室外设施、装置的检查和加固; 3.3 保洁领班负责应急人员的组织和监督应急措施落实; 3.4 保洁员负责按照本预案进行应急措施的具体实施。 4.0 处理预案 4.1 应急准备 4.1.1 风沙季(每年10 月至第二年5 月)来临之前,管理处应准备挡风布袋 (长条状,内装木屑),并保证可随时取用; 4.1.2 设备主管应安排人员检查楼宇公共区域外门窗的完好状况,对关闭不严 或破损门窗进行维修;检查室外灯箱、标识牌及其它设施并进行必要的 加固; 4.1.3 保洁主管注意每日收集北京市气象台36 小时天气预报,一旦接收到4 级以上大风预报,应于第一时间通报管理处经理,以便做好防风沙各项 准备工作; 4.1.4 管理处可将大风预报提前张贴于公告栏,提醒业户注意关闭门窗,防止 风沙侵袭造成损失。 4.2 大风、沙尘暴来临应急措施 4.2.1 大风、沙尘暴来临之前,区域保洁员和巡楼安保员提前检查楼层公共通 道的门窗并及时关闭,防止大风刮进楼内,使楼层积尘或打碎玻璃;

4.2.2 各出入口玻璃门、卷帘门下铺放挡风布袋; 4.2.3 外围摆放的交通指示牌示及其它可移动标牌统一收放到避风处,或放倒 于适当位置,避免损坏或大风吹倒砸伤行人、车辆; 4.2.4 外围设施如大堂外门禁设施、停车场计费机等进行适当遮盖以防沙尘侵 入; 4.2.5 室外摆放绿植尽可能移入室内; 4.2.6 提示业户检查、关闭外门和外窗,搬走外窗附近置放于高处的物品等。 4.2.7 大风来临之际,大堂玻璃门向内开启,避免风大刮碎玻璃; 4.2.8 随时检查外围灯箱、标识牌及高大绿植,必要时进行临时加固; 4.2.9 大堂及室内公共区域随时保洁,清除积尘; 4.2.10 在楼宇周边作业注意高空坠物。 4.3 大风、沙尘暴后清理措施 4.3.1 全面清除室内外积尘; 4.3.2 外围保洁员注意清扫窝风地段落叶、杂物等; 4.3.3 已转移或放倒的标牌等重新竖立或恢复原位; 4.3.4 撤除室外设施遮盖物; 4.3.5 室外摆放绿植恢复原位; 4.3.6 固定标识、标牌及其他室外设施要进行擦洗除尘。 5.0 相关文件 6.0 工作记录

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北美、澳洲、中亚、中东

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北美、澳洲、中亚、中东 目前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遭到沙漠化的危害,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它们分别是:北美、澳洲、中亚以及中东地区。北美洲的沙漠主要分布于美国西部和墨西哥的北部。在与沙漠接壤的荒漠干旱区,沙尘暴时有发生,甚至在大平原上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黑风暴。北美洲沙尘暴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土地利用不当、持续干旱等。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西部大平原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沙尘暴,被称为黑风暴,在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沙尘暴中,大平原损失了3亿吨的肥沃土壤。浩劫之后,几百万公顷的农田废弃,几十万人流离失所,众多城镇成为了荒无人烟的空城。许多人被迫向加利福尼亚迁移,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澳大利亚是个干旱国家,陆地面积的75%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海岸地区沙尘暴最为频繁,每年平均有五次之多。由于许多地方气候干燥,加上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导致了土地的逐渐沙化,一旦刮起大风,沙尘暴就会发生。亚洲中部的荒漠区也在不断扩大,中亚五国是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总面积有近400万平方公里。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人为过量灌溉用水,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草场退化,沙漠化十分严重。中亚地区盐土面积非常辽阔,达到15万平方公里,所以造成了沙尘暴和盐尘暴的混合发生。中东地区的沙尘暴主要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由于连年旱灾以及过量放牧和开垦,造成草场退化,田地荒芜,沙漠化土地蔓延,

沙尘暴加剧,人们的生活环境急剧恶化。频繁的沙尘暴还殃及其他地区,有的沙尘被风带过大西洋到达了南美洲亚马逊地区,还有的沙尘被吹到了欧洲。

沙尘暴来了

大班综合活动:沙尘暴来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沙尘暴袭来时的恶劣景象。 2.大胆想象、创作沙尘暴形象,并添画沙尘暴袭来的景物。 3.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对美好家园的热爱。 活动准备: 新闻视频,PPT; 幼儿已画好“美丽的事物”,展览板。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美丽家园”,萌发热爱地球妈妈的情感。 上一次我们一起画了地球上的美丽景物,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画了些什么? 总结:我们给地球妈妈身上画出了蓝蓝的天、绿绿的草、五颜六色的花、可爱的小动物、幸福的小朋友,真美丽。 二、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欣赏、了解沙尘暴来临时的现象及危害。 1.观看视频,引出沙尘暴事件 你喜欢我们的地球妈妈吗? 可是我们喜欢的地球妈妈最近遇到了一些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看到了什么?(好危险、好恐怖,丰富幼儿关于沙尘暴经验)2.图片欣赏,了解沙尘暴来临时的现象。 沙尘暴来临时好危险、好恐怖,那人们在沙尘暴中和平时的有什

么不一样呢? (总结:人们没有心情逛街了,只能很困难地捂着口鼻行走,天空、街道都是灰蒙蒙,沙尘暴想摧毁一切美丽的东西) 三、启发幼儿表现沙尘暴恶魔的形象。 你喜欢沙尘暴吗? 老师也很不喜欢沙尘暴,所以我还把它画出来了。 1.猜猜我把沙尘暴变成什么了? 2.看了我画的沙尘暴你有什么感觉?(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齿、凶狠的眼睛,又大又恐怖) 3.讨论:你会把沙尘暴变成什么? 沙尘暴袭来后美丽的地球上会发生变化,人们、动物、植物又会怎么办呢?(有的逃跑、有的躲藏,都会想方设法保护自己。) 四、介绍作画步骤: 沙尘暴袭来时会带来很多沙尘,我们可以用哪些颜色可以表现沙尘?(褐色、土黄、黑色、灰色) 示范平涂:到处都是沙,我们可以油画棒躺着,轻轻涂上一层。 作画:老师发现我们很多小朋友很会动脑筋,都已经想好了想把沙尘暴什么样子,待会我们先把它画出来;然后再画出在沙尘暴中人们、动物、植物逃跑、躲藏、遮盖等姿态行为或者他们害怕难过的样子。沙尘暴会摧毁地球上所有美丽的物体,最后我们再用平涂的方式把美丽的物体都蒙上了一层沙。 六、展出幼儿作品沙尘暴的危害。

防沙尘暴应急处置预案

目录 一、编制目的 (2) 二、编制依据 (2) 三、适用围及组织领导 (2) 四、预警和监测机制 (3) 五、保障措施 (4) 六、应急处理程序 (5)

沙尘暴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突发沙尘暴灾害的预测、预报、预防和灾后救援的组织管理和紧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和防突发重大沙尘暴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国防沙治沙法》 《中华人民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国气象法》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家林业局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三、适用围及组织领导 (一)本预案适用于发生重、特大沙尘暴灾害,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1、发生特大沙尘暴灾害(I级)时 2、发生重大沙尘暴灾害(II级)时 3、发生较大沙尘暴灾害(III级),需要上级协助指导救灾时。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 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人员(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如

下: 组长: 工区经理 副组长: 安全总监、副经理、总工 成员: 各部室负责人、架子队队长、专职安全员 2、职责: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局指挥部和甘青公司有关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完善重大沙尘暴灾害的应急机制,组织制定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负责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指挥和协调,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等。 四、预警和监测机制 1、预警预报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的原则,应急小组应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沙尘暴灾害的预报信息的收集,掌握沙尘暴发生源地、强度、路径、影响围等,及时提供沙尘暴情况及其相关资料,为应急决策服务。 2、险情响应措施 当气象部门做出重、特大沙尘暴预警后,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作出响应,抓紧做好防灾工作,以确保员工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3、灾害应急措施 灾害发生后,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现场监理组,事故发生时不能有隐报瞒报事故现象存在,然后立即组织做好救援指挥、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并立即将沙尘暴情况及灾害情况报上级部门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同时向沙尘暴移动前进方向的兄弟单位通报情况。现场处置应按照统一领导、处置果断,依

沙尘暴的危害及其防治

沙尘暴的危害及其防治 摘要:沙尘暴是指强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恶劣天气现象。在气象学中规定,凡水平方向有效能见度小于1km的风沙现象,称为沙尘暴。沙尘暴是风力侵蚀的一种极端现象,不同于浮尘和扬沙天气。它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也波及到半湿润乃至湿润地区。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天气出现时间之早,频率之高,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为国内外所罕见。沙尘暴既是一种气象灾害,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征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二是大风;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此外还有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沙尘暴的危害: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资源减少;人民生产生活受影响;影响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运行;影响农业生产;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沙尘暴治理对策:大力搞好植树造林和种草,加大植被覆盖率;增强防治意识,加强对沙尘暴天气的预警能力;遏制沙漠化的进展;减少人为破坏因素。 关键字:沙尘暴恶劣天气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沙尘暴是指强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恶劣天气现象。在气象学中规定,凡水平方向有效能见度小于1km的风沙现象,称为沙尘暴[1,2]。沙尘暴是风力侵蚀的一种极端现象,不同于浮尘和扬沙天气。它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也波及到半湿润乃至湿润地区。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天气出现时间之早,频率之高,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为国内外所罕见。沙尘暴既是一种气象灾害,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征兆。 世界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3]。我国的沙尘暴区属于中亚沙尘暴的一部分,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总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地区,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边缘多于其它地区。且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一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另一个是从巴丹吉林沙漠东部,南至甘肃河西走廊,经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至库布齐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另外在北疆克拉玛依地区、南疆的和田地区和青海的西北部地区是三个局地性沙尘暴区。 我国沙尘暴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点是:春季最多,一方面由于春季冷暖交替频繁、大风日数多、风速大;另一方面北方冬春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土壤表层含水量低、疏松;而且多分布于沙土地、植被少、大风多的半干旱干旱气候区域,所以春季沙尘暴约占全年总数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新疆地区为冬季)最少;按月份来看,4月发生频率最高,3月和5月次之,9月(新疆为12月或1月)最低,另外沙尘暴也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发生在午后和傍晚,因为这是一天中空气最不稳定的时段。 沙尘暴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北方地区,每年沙尘都会侵占大量人类可使用的土地。因此,认识沙尘暴的危害,对其进行防治和利用已成为现今人类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1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中国的沙尘暴主要来自西部,那里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的中亚沙尘区,为全球现代沙尘的高活动区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破坏,环境日益的恶化,造成沙尘暴灾害频繁发生。沙尘暴形成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沙尘暴形成的条件和物理机制 沙尘暴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5-7]。

全球沙尘暴警世录

全球沙尘暴警世录卢琦杨有林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北京

特别鸣谢 ACKNOWLEDGE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 提供研究和出版资助 T HIS R ESEARCH AND P UBLICATION IS FUNDED BY M INISTR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UNESCO B EIJING O FFICE, AND T HE S ECRETARIAT OF UNCCD

《全球沙尘暴警世录》编写人员 主编:卢琦杨有林 编写(译)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F ADHIL A. H. A L-F ARAJII L EAH O RLOVSKAYA N IKOLAI O RLOVSKY V ICTOR R.S QUIRES 王森王式功卢琦田裕钊 任国玉吴波杨有林杨根生 肖洪浪陈惠忠尚可政拓万全 林光辉赵爱云贾晓霞董光荣 慈龙骏鞠洪波

序言 本书研究的对象——旱地,约占地球表面的43%左右。其特征可用降雨稀少且变异明显,人类活动影响巨大来概括。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应运而生并有120多个国家、地区和区域性组织签署了该《公约》。《公约》的任务就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尽力遏制荒漠化的扩展。 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城镇所遭受沙尘暴袭击的普通经历已成为荒漠化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并由此成为政府和公众采取治理行动的动因。 沙尘暴是广泛发生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自然事件;在中纬度的旱地区域更是家常便饭。但更多情况下沙尘暴发生在受人类干扰严重的干旱地区。一旦长期干旱导致表土干化,大风一刮沙尘暴必起无疑。 土地管理与沙尘暴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覆盖的减少同样可以通过植被重建和其它补救措施得以逆转。该书记述的许多事例就证明了这一点: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通过良好的土地管理实践降到了可以忽略不计地最低限度,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事例。 这本重要著作中记录的许多事实源自中国科学家,这是由中国的沙情所决定的:中国作为受荒漠化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58%的土地归属于干旱、半干旱类型,几乎1/3的国土遭受荒漠化影响;其影响形式包括耕地或草场遭到沙埋和侵蚀、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华北和西北地区大面积遭受沙尘暴侵袭等。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65亿美元以上,占全球经济损失的16%。 50年代以来,中国沙化面积扩展已经吞噬掉70万公顷农田、235万公顷草牧场、640万公顷林地。现有荒漠化土地超过260万平方公里,且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同70年代的1560平方公里和80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相比,扩展速率明显加快。由于沙漠蔓延和风沙尘暴的威胁,为数不少的村庄(估计达24000个)受到流沙埋没,1400公里的铁路线、3万公里的公路、5万公里的灌渠、引水渠等时常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风沙尘暴埋没了众多村社,袭击了城市,广大公民受害非浅。荒漠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生态环境破坏。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可持续的人类活动,诸如过度改变土地利用方向、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加剧了荒漠化发生和扩展的速度。 令人欣慰的是,在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地区所做的一些实例研究表明,人类在防治荒漠化领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协助各国政府扭转荒漠化扩展的趋势正是《公约》的职责。本书的编辑出版恰恰适逢了秘书处希翼交流全球各地防治荒漠化经验的契机。 希望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惠及全球的旱地居民,而且对旱地管理者和决策者也有所裨益。 哈玛·阿巴·迪亚洛(Hama Arba Diallo)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常设秘书处执行秘书 2001年5月于波恩

最新五年级公共安全教育生命生态安全主题班会《沙尘暴来袭》教学设计教案可编辑

《沙尘暴来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沙尘暴的成因及危害。 2、知道沙尘暴到来时的一些基本自我保护的常识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加大绿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对沙尘暴具备基本的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学习怎样预防沙尘暴。 教学准备 沙尘暴的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揭示课题 1、你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过沙尘暴吗?(播放沙尘暴视频)沙尘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师结合回答小结:沙尘暴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有关沙尘暴的问题。 3、揭题板书:沙尘暴来袭 二、新授 知识屋:什么是沙尘暴? 1、播放沙尘暴到来时的录像(大屏幕):看完录像后你有什么感受? 2、沙尘暴发生时有什么现象?(风将地面尘沙吹起;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沙子,空气相当混浊;车上、建筑物上、人的身上到处落是的沙子;天气灰暗,看不见阳光,影响人的行走和交通,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3、师讲解:沙尘暴是指强风扬起地面的尘沙,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风沙现象。沙尘暴是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课件) 知识屋:沙化,土地的悲伤 1、沙尘暴现象形成的原因 (1)沙尘暴形成的原因。(课件展示) (2)全班汇报: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沙尘暴形成有两个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有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人为因素有: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都会破坏地面植被,使土壤失去了植物的保护,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课件)近年来,我国沙化面积增加、林地面积不断缩小、草场的不断退化,都向人们敲响了土地沙漠化的警钟。(课件) 沙尘暴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播放沙尘暴危害视频)(1)结合视频资料,学生分小组查阅自己准备的资料,在小组内归纳整理沙尘暴带来的危害。 (2)全班汇报:沙尘暴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污染大气环境◆影响交通运输安全◆破坏作物生长◆引起火灾 (3)识别沙尘暴预警信号(课件展示) 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技能站:沙尘天气防护

风卷沙尘来袭快学这些知识应对(通用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风卷沙尘来袭快学这些知识应对 (通用版)

风卷沙尘来袭快学这些知识应对(通用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自5月3日起,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了今年以来最大范围的沙尘天气,北京、内蒙古、甘肃、河北等地出现了扬沙或浮尘,部分地区出现了沙尘暴和局地强沙尘暴。 随着沙尘南下,本轮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已扩大到近20个省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们该如何防御沙尘天气带来的危害?遭遇沙尘暴时,如何保护自己? 【什么是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是由大风将地面沙尘吹(卷)起或被高空气流带到下游地区而造成的一种大气混浊现象。 沙尘天气的形成取决于风力、气温、降水及与其相关的土壤表层状况。气温高、降雨少、大风多是形成沙尘天气的主要因素。根据能见度和风速,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5个等级。 ☆浮尘:尘土、细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

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至10千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非常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特强沙尘暴:狂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气象灾害,会给交通、电力、通讯、农林业等造成不利影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危害人体健康 沙尘暴过境,会使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大幅提高,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呼吸道、眼睛、皮肤等类型疾病多发。 2.带来大风袭击 伴随着沙尘暴而来的大风,威力很大,所到之处可以刮倒围墙、把大树连根拔起,造成人员伤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