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案例

月光曲教学案例
月光曲教学案例

敢于“天公”试比高?

——《月光曲》、《临死前的严监生》读写结合案例

[学军小学周伟平]

一、我“邂逅”的“悲惨遭遇”

《月光曲》这是一篇主体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美丽的传说,即表现了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的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适宜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尤其是第九自然段。更能呼应“读写结合”的新亮点——听音乐想象写片段。

为准备学校的希望杯青年教师课堂比赛,我选择了《月光曲》,当时师傅周萍老师就提醒我《月光曲》这篇课文余杭区的蒋军晶老师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我迟疑了许久,但我翻遍整册,就是最喜欢这篇课文,我毫无顾虑地笑着对师傅说:“我与蔣老师不期而遇”。师傅做事向来比较民主,于是她欣然接受了我这毛丫头的“童言无忌”。我自然打定决心不看蔣老师的东西,开始了独立备课。第二周,我在师傅与年级组其他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地上了两节试教课,并在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认真修改了我的教学设计。谁知,第三节试教课,师傅请了学校德高望重的袁老师莅临指导。课结束,袁老师就微笑着对我说:“明天就要比赛了,时间很紧。可我觉得你的教学设计与蔣军晶老师同出一辙,明天你们组姚老师是组长,她对新近的教学动态很了解……我建议,你推翻这种模式,从后面的月光曲画面开始着手。”我当时觉得很委屈,要知道,这几天每天都弄到凌晨,人都要垮了。回到办公室我把袁老师的建议告诉了师傅,师傅拍着我的肩膀要我自己决定。于是乎,我坐在电脑前下载了蒋军晶老师的课堂实录细细观摩,我目瞪口呆。此时的我如要披荆斩棘,杀出重围,非得卷土重来了。当时我紧紧抓住了还在办公室的四位老师——我的救命稻草。尤其陈跃老师,他帮我抠第九自然段的朗读,在一遍又一遍抠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商讨着新的教学设计,直到19点。晚上回到家,我顾不上吃晚饭,打开电脑凭着记忆,想象着学生的各种

反映,时钟敲响21点的那霎那,我在键盘上也敲完新的教学设计。接下来是制作课件,幸亏陈老师帮我录制了他的朗读和月光曲的调试,让我在清晰的设计下练习朗读,模拟着课堂演绎。凌晨三点,我满意地合上了语文书,倒头睡在了床上,脸和脚已洗了多遍的情况下。

二、我的“初生牛犊”得厚爱

正式上课前,师傅他们在隔壁做评委,可心贴着墙呼吸着我这边的空气。陈老师趁课前准备还跑到我这边帮我拉下比赛场地的窗帘,营造深幽的意境。

截取教学实录片段(三)以文想象聆听曲子

过渡语:通过同学们的初读课文,我们了解了月光曲的谱写过程。那么,课文哪一段描写了这首乐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

1.学生找到交流(第9自然段)

2.想象画面理解文字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用一两个词在句子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画图,并取名)

图①月亮出升微波粼粼

图②明月高升穿梭微云

图③皓月当空波涛汹涌

3.用情朗读感悟画面

再读读这一段文字,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读一读,一会儿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教师巡视)

①画面想象朗读——月亮出升微波粼粼

出示图画:你看见了什么?还仿佛感受到什么?

(多么平静的大海呀,水天一色,月光如水水如天)

生:非常柔美、柔和。(学生用柔美的声音再读了一遍)

生:当时很安静。(读出那份幽静,认真的又读了一遍)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波光粼粼的海面,突然间洒满了银光。海面上似乎跳跃着贝多芬先生的音符。

[学生齐读,微波粼粼的海面景象通过学生的朗读呈现给了大家!]

师:此时你在站海边,你听到了什么?

(微风迎面拂来。)

②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图②明月高升穿梭微云

师:多么平静的大海呀,同学们,你们看,月亮在天水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了————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让学生先谈自己的理解。

师:是呀!你们瞧!教师眼神投向高处,手缓缓抬起,“月亮从蝉翼般透明的微云里钻出来,闪着银色的清辉。”(起)

③.听音乐(对比)朗读——图③皓月当空波涛汹涌

师:你喜欢第三幅,为什么?

生:突然间,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巨浪,打破了刚才那份宁静。此时非常壮观。

师:你听——播放海浪音乐

从贝多芬先生的指尖流泻下这一串串激越的音符,周老师也很想读读。(随乐范读)

[本设计突出一个“精”字:一是直奔课文重点段(即第9自然段)引领学生体会乐曲的意境美,预设在第二课时通过追溯作品根源,体会人物的品质美,加深对乐曲的感悟。在进行第一版块时我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理解文字----用情朗读

感悟画面----体验意境感悟音乐”的程序体验乐曲的意境美,最后通过朗读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对文本的感悟表现出来,使朗读指导和音乐的旋律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积极为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会感悟和思考]

运用连读方式

风吹越猛了,读(随机走到一个小组旁)

海浪月来越大,月来越高,读(随机走道一个小组)

浪花猛烈地拍打着礁石,读(随机走道一个小组)

贝多芬弹奏得节奏月来越快,越来越有劲了,(喜欢读的同学)读

贝多芬先生的音乐在我们的课堂上涌动。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又向我们追过来。(全班起立读)

师:范读盲姑娘段。

月亮出海了。在腾空的一瞬间,它仿佛猛地一跳,浑身披满水花,让激动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照耀着海面。

皮鞋匠看看她妹妹-----

最后一句: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师似乎目视前方,眼中含着泪水)[教师百分百的投入范读来源于备课过程中不少于20遍的入情入境练读,我的范读打动了学生、打动了老师,还记得当时隔壁许多评委都跑到我们教室来观看。查赟老师下课后告诉我她被我的范读打动了,当时她的眼眶里也有了晶莹的泪珠。]

④整段朗读

师点拨:美妙的琴声,平静中带着曲折,柔和中又有着壮阔,高昂激越又不失温柔细腻,多么美妙!请大家再美美读一读这段文字。

A.自己读

B.音乐响起,听,皮鞋匠静静的听着---齐读

[连读方式地运用是向王菘舟老师地教学风格学习,在比赛课堂上起到了“高潮”的效果,让在场的老师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意境。学生更是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三.我的“读写结合”有乐感

听音乐想象写作

《月光曲》让我们也陶醉在其中了,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随着音乐旋律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听——播放音乐

[《月光曲》的旋律“舒缓柔和----渐强顺快----高昂激情”,我的感悟是反映了贝多芬当时的情感变化。这一片断写作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想象揣测曲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而编写故事片断,“音乐是人类第二种语言”,我尝试让学生用文字解说这第二种语言所表达的空间。”

四、我的“读写探究”有发展

1.敢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挑战权威

在“悲惨遭遇”的逼迫下挑战蒋军晶老师的全国一等奖,我认真地拜读了他的教学实录,让我意识到了功底深厚的重要性,同时也汲取了他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如“‘蜡烛’区别于烛,是虫字旁,动植物所产生的油性物质。”在我的课堂里也运用了。当时我也由此启发,智慧地解释了学生提出的难题——“粼”的最后一笔为什么是撇点,我当时听了学生的提问后在黑板上板书“粼”字,用红笔写最后两个撇点,解释为这最后的撇点、撇点,仿佛就是那海面泛起的层层涟漪,得到了学生的掌声,也为下文画面朗读打下基础。因此虽说是挑战,更多的是学习“精益求精”。

2、披文以入情的朗读“后遗症”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的朗读,不管是学生分组读、男女对读、还是齐读等

纷繁复杂的朗读形式,其最根本的是朗读者披文以入情的朗读,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的朗读方可带给听者以陶醉。也正因为我这位初出茅庐的牛犊挑战蒋老师,才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课堂朗读的真谛,对我来说这节课的朗读,是我这两年来上的最好的朗读课,甚至赛过我大学所有的演讲比赛。学生对这堂课也是记忆犹新,今年2009我在班里举行美文朗诵PK,学生便自主地在运用“批文以入情”的方式朗诵《陋室铭》和《满江红》,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不停地找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处境,并也用想象画面的方法在尝试朗诵,当时我听到他们的PK经验介绍我惊呆了。音乐叶青老师也曾向我提起我班学生在音乐课上听完一首歌曲,总要问许多怎么样。诸如这首歌是谁创作的,他当时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原来一堂语文课竟有如此严重的“后遗症”。

3、对比教学,催化“读写结合”

希望杯结束后,我向5班要了两节语文课,我想在两个不同的班级尝试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上《月光曲》。我在五班用蔣军晶老师的教学设计,在我自己班用希望杯的教学设计。结果令我大吃一惊,作业中反映不出这两种不同教学设计的显著差异。但在课堂学生主动性参与性和感情投入这两点有了显著差异,用我的教学设计施教,学生先是通过不同韵律想象画面来入情入境朗读,达到能不看文本诵读时,学生情不自禁就会问,贝多芬当时即兴演奏究竟是因为什么才使得他把月光曲谱得如此感人,节奏不一呢,就这样我在第二课时顺势把蒋军晶老师设计的主打问题“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与学生展开探究。最后《月光曲》的旋律“舒缓柔和----渐强顺快----高昂激情”,学生与我探讨得出此曲的旋律反映了贝多芬当时的情感变化。原先贝多芬在幽静的菜茵河边散步,他的心情平静的,继而听到穷兄妹俩的谈话,听到盲姑娘那么爱音乐,又那么体谅哥哥,贝多芬的心情因同情而激动,最后当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声音:“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他为遇到了能够凭借音乐进行情感交流的知音而心潮澎湃。因此《月光曲》的旋律也是从舒缓到明快再到激情。第二课时再次朗读第一课时的主打朗读段落时,学生似乎体会到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也在感悟贝多芬曾说过的话:“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我发现了批文入情的朗读是“读写结合”的催化剂。

4、又读写结合,激发阅读原著兴趣

又是希望杯比赛,只是这次不能有名师指点,只能在四节课的时间里独立备课。《临死前的严监生》课堂的难点我运用课作本的表格,请学生找到文章中描写诸亲六眷猜度严监生两指头的含义,在填表的过程中梳理文本信息,也关注作者吴敬梓描写的手法。更为感悟严监生当时越来越生气、懊恼的心理活动铺垫。

为了更深入理解半文言文,引入原著描写严监生有钱的一段“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学生能深刻感悟信息框“有钱”两字。

读写结合环节,我本预计写15分钟,因学生事先都没有预习,因此课堂进展较预设慢,当时随机应变,把读写结合难度降低,给学生了一个引子:

“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会怎么做呢?请你运用动作、神态继续往下写。

等交流完学生片段后,出示原著——“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

学生的读写结合仅仅围绕动作、神态描写,利用原著文本,让学生品析“听而不言”、“踢”字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使得严监生的“守财奴”形象呼之欲出。提高了读写结合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我的发展也就在这瞬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