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经济模式有何缺陷

自由经济模式有何缺陷
自由经济模式有何缺陷

自由经济模式有何缺陷?

自由经济模式其实也就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市场经济,他的缺陷也就是西方经济学中微观部分介绍的

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局限性性等

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与我们所执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有限的市场经

济那一个更适合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

后者,市场的完全自由模式有很大局限,就包括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完全的自由,政府也有干预,只是幅度较小。比如,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就是加强了政府的干预作用,对经济起到很大帮助。

在我们现在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双重作用,灵活运用政府的服务作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什么是自由市场经济

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市场完全自由的国家存在。不过,这一词并非经常用于如此绝对的形容上,比如很少人会支持一个生化武器能够自由交易的“自由市场”。更确切地说,自由市场是一个政府干预仅限于保护财产权利及和平环境的体制,好让市场机制能顺利运行(又称为自由放任)。许多被称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并不一定会符合自由市场的层次,即使是最能代表资本主义的美国,也对市场施加一定的限制。依据经济自由度指数,世界上也有一些比美国市场管制更少的国家,例如香港。完全的自由市场也与无政府状态结合,因为一些人认为自由市场便意味著政府的不存在。只有少数自由市场的学者会支持废除政府,亚当·斯密和米尔顿·佛利民都认为政府应该扮演一定的角色—不过必须限制其权力。即使是无政府资本主义者也相信法治(无论是自然的或透过契约的)应该由自愿组成的私营机构所维护。

大多数自由市场学者认为政府应该尽可能的被限制:运作一个司法体制以解决争议、维持货币的稳定(对抗通货膨胀)、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并维持一支常备军以保护国家。一些学者认为政府支援的道路、学校、邮局、图书馆、警察局、和消防局是必要的机构,但一些学者则认为市场能够自行解决这些外部性问题。

一个经济体制若要被定义为真正的自由市场,就必须拥有一定的特色,例如劳工、产品、服务、和资本都必须免于政府施加的限制和贸易壁垒,以使它们能够自由的进出国界。

什么是自由市场经济

自由市场是经济学术语,指金钱、货物的流动完全是根据所有者个人自我意愿而进行的。自由市场经济就是以此为原则的经济体系。

自由市场的原则是小政府大市场。

自由市场是一个不受到政府干预和调控的市场,政府对其只行使最低限度的职能,如维护法律制度和保护财产权。在自由市场中,财产权在一个买卖双方都满意的价格进行自由交换。根据定义,买卖双方都没有强迫对方,也就是既没有使用暴力,暴力威胁,或欺诈手段,

也没有被第三方强制执行交易(如政府的转移支付)。此外,在自由市场中,没有外力干涉买方之间或买方之间的竞争称为自由竞争。因此,价格是买卖行为根据供求关系决定的,而非强迫。与自由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控制或者管制的市场,在其中政府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着价格和供给,从而扭曲了市场的信号。在交易场所中,一个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将消费者的需求反映给生产者,并且促使市场形成可以满足消费者(以及投资者)的资源配置。在自由市场中,价格是由生产剩余的自愿交易,而不是管制市场中的政策法令决定的。通过供应商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自由竞争,价格会趋于下降,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会趋于上升。需要注意的是,自由市场并不等同于信息对称的“完全竞争市场”。

自由市场经济与自由放任主义经济学理论紧密相关,后者提倡在现实生活中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干预(如制止暴力和欺诈)来近似地实施放任主义。因此,随着政府被限制到一个防御性的角色,除了征收税收以维持自由市场,它并不主动实施干预。有些自由市场的支持者甚至反对税收,他们宣称市场能更好的提供所有有价值的服务,国防和法律制度也不列外,而且在没有直接税收的情况下也能被提供。例如,无政府资本主义可以代替仲裁机构和私人防卫机构。

当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自由市场是一个在经济发展政策中简单且实用的模型,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自由市场是一个规范的而非空泛的概念,并声称有悖于理想自由市场解决方案的政策是错误的,哪怕这些政策能给社会带来一时的好处。保罗·萨缪尔森将市场失灵视为高效率市场一般规则的例外。

在政治经济学中,与自由市场经济极端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中,有关于生产、分配以及价格的决策是基于整体国情而定的。其他与自由市场相对应的有馈赠型经济以及其他仅能维持生存的经济。而混合经济是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一种经济形式。

在社会学上来说,自由市场经济是一个在社会中分配商品的系统:生产什么和购买什么,是由被供求关系调节的购买力决定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国家决定的。 18世纪的自由市场的早期支持者将其与中世纪经济,早期近代经济和重商主义经济这些较早出现的经济政策相比较。

自由市场经济的利与弊

从本质上讲,资本主义是一个进行贸易活动的自由市场体系,它只受供求关系的支配,并且通过竞争保持正常运转。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形成的关系将最终决定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和市场的健康程度。如果需求旺盛,而且供给充足,那么市场就是健康的。当大多数消费者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商品,而且商家也能生产、销售更多商品时,财富就被创造出来,并在整个社会进行分配,最终社会各阶层都会受益。在经济繁荣的时代,企业往往需要更多劳动力,从而会带动就业率上升;而由于财富的增长,政府也可以通过各种税收来筹集资金,开展各项有利于穷人的公益计划。

如果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市场遭受冲击,比如股市崩盘或者房市衰退,需求就会减少。需求的减少会使财富随之减少,就业率降低,而最终受影响最严重的还是贫困阶层。在本质上,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非常类似,是资本主义制度最为残酷的一面。经

营不善的公司(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负担的公司)将在经济衰退的过程中自生自灭。而那些能在经济衰退中生存下来的公司,将最终证明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价值。

这就是市场的自我调节。经济衰退会剥离不良资产(如设计有缺陷的证券或者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而最终存活下来的精英则完全有能力重建市场。当经济衰退结束后,市场又会开始新一轮的自我调节。

因此,资本主义鼓励市场竞争也在情理之中。在《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中,被称为资本主义理论之父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阐述了资本主义是如何从根本上保护社会成员的。当供过于求时,企业就会争相向消费者开出最低价格,而后者则会从这场竞争中获利[资料来源:斯密(Smith)]。

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会促使企业不择手段地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会试图实现垄断——独自控制某种商品或服务——这么一来,决定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就不再是市场需求而是那些垄断企业;把工资确定在劳动力所能接受的最低水平;仅在需要吸引客户群时才会采取安全监管和品质管理等保护消费者的措施。资本主义经常被指责为一种缺乏道德准则的制度,就是因为它提倡的是个人至上的利己主义[资料来源:格雷德(Greider)]。

斯密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就有防止弊端的制衡机制。比如,较高的工资意味着劳动者可以更好地养活自己。用斯密的话说就是“足够的生存资料可以增强劳动者的体力”[资料来源:斯密]。因此,如果一个公司的工资水平高于平均工资水平,那么它的劳动者就有更强的劳动能力,从而提高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当斯密的资本主义理论在美国建国初期付诸实践时,这些内在制衡机制的作用有时并不明显。于是,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强制的制衡措施,以抵消无限制的自由竞争产生的消极影响。这样就出现了强制制衡措施与自由竞争共存的自由市场经济。

市场无形之手,即价格,价格决定了资源分配,供需决定了价格,市场参与者决定了供需,参与者是大多数人,因此自由市场由多数人做决策;市场有形之手,即政府或垄断企业,是少数人做决策。市场经济就是左右手互博。谁拥有话语权和定价权,谁就掌控了市场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制造了公平的不平等,垄断企业制造了不公平的不平等,政府要制造公平的平等。因此市场经济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打压垄断,保护市场无形之手,并弥补它的缺陷。价格政策、利率政策、税收政策以及补贴政策是政府的通常手段。

优点

香港这种高度自由和高度开放的市场体系,培育了良好的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在香港可以相对较好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自动调节经济的功能。在香港,贸易商进

出口货物的品种、数量完全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支配;厂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都由国际市场及本地市场情况决定。6 0 年代香港塑胶花业的兴衰,极好地反映了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在香港的威力。5 0 年代由于国际市场强劲需求,香港塑胶花生产异军突起,风行一时,成为塑胶业的主流。到6 0 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塑胶花已逐渐过时,香港厂家便明智地将生产转向塑胶玩具,在整个过程中,政府持“不干预”政策,很少引导和扶持。时至今日,香港9 8 %的企业仍都是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无情现实磨练下,这些企业都培育起高度的灵活性及适应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每年,香港都会有一批企业在竞争的压力下关门停业或是转营其他业务,但同时又会有数万家企业顺应市场需求注册成立,在市场竞争中去开创新的发展优势。香港的整体经济也是如此,每当面临国际政经风暴冲击或是本地周期性危机的压力,香港的市场机制亦都较好地发挥了自动调节作用,表现出一种强大的恢复功能。香港的工资、物价,在含有较多自由放任因素的经济体制下具有很大的弹性,遇到危机时较易作出相应的反应和调整,从而使经济较快复兴,再现繁荣。

缺点

自7 0 年代起,香港经济出现重大变化,经济结构因多元化而日趋复杂,除英资外,美、日大财团纷纷来香港发展,本地华资大财团也相继崛起,在竞争中出现一些垄断。此外,香港经济活动也日益国际化,更易受外部经济状况的影响。因此,自由市场机制内在的缺乏协调和规划这一弊端日益显露,当其无法有效运作时便需要政府伸出“有形之手”进行适当干预、调控、帮助或补救。

关于西方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模式的一些比较

关于西方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模式的一些比较 财科所2013会计博士孙明成 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反映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出现了不少醒目的标题,如:"金融危机重创英美模式"、"美国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转折"、"中国模式给世界带来启迪";还有的从社会制度层面论述市场经济模式问题,如:"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走上末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观察是正确的",等等。在这些标题下,我认为只有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其本质才能有效得出结论。从根本上说金融危机仍然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引发的。也就是说,只要有资本主义这种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一定会不定期的发生。只是在在新的形式下又有其新的表现而已。 一、金融垄断必然导致金融危机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本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从而出现了银行、保险、金融市场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扩张等,从而保证资本的流动性。在当代资本全球化的有力推动下,资本主义企业实现了空前规模的积聚。全球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最后,信息技术深入到所有生产部门,其中包括服务部门,推动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连续化,IT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加速了金融垄断的形成。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潜在危害性。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金融经

济具有虚拟化、泡沫化的弊端。虚拟经济本身具有脆弱性。一但金融资本出现问题会很快席卷到实体经济领域对各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伤害。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提到的更多的词是次贷、金融衍生品等与金融、资本相关的词。充分凸显了金融资本在当前社会中的巨大的作用。同以往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最深刻变化是在金融领域。金融垄断资本无所不在的事实使得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新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想看清资本主义就必须懂得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在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无所不在,并随全球化的扩展迅速向全世界蔓延。作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资本通过金融全球化打通金融资本在全球流动的障碍,一方面控制全球经济,另一方面利用其资金优势在各个国家进行投机,赚取超额投机收益。在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国际垄断资本有了一个控制全球经济的最重要的杠杆,从而通过控制金融,把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牢固地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2008年金融危机向全球的扩展表明,资本主义已进入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高度虚拟化、泡沫化的经济王国,全球化的世界已经日益置身于金融垄断资本的掌控之中。 二、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的矛盾是经济及金融危机的根源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表面上看是美国经济中虚拟经济比重过大,银行违背了从业的最基本法则,将资金贷给了许多没有能力还贷的人,投放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的大量资金无法及时回流,造成了银行资金周转的困难。但是从本质上看,金融危机

市场经济的利弊问题

市场经济”是通过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运动形态 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市场主体不管是人还是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产权,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交换只能在等价的基础上进行。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都力图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必然存在竞争。 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服务经济。商品只有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为他人和社会更好地服务才能获得更大的盈利。 市场经济是网络经济。为使生产要素有来路,产品有销路,必须发展横向联系;为求得自上而下的指导、协调、规划和监督,必须发展纵向经济。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市场经济是没有边界的,它反对任何形式的边界封锁、部门分割和非关税壁垒。市场要对国内开放,也对国外开放。 市场经济的好那是自不必说,老百姓尝到甜头,那是喜在心里,

挂上眉梢。社会进步,生活提高,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 先说说它的利: 1,“穷则思变”。经过几十年的“计划”,其呆板、单一、贫穷和一成不变的模式让人们不得不另辟蹊径。这思想变必然带来行为变,变,就是人类世界的原动力和本质。人们的纳新意识永远都左右着行为去为之奋斗。 2,本性发挥。无论如何,能把人们的本性发挥出来,是市场经济的最大贡献。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致自己的富,何乐而不为。 3,许多人的潜力得到了正常和超长的发挥。社会资源在变革中得以重新排列组合和发展,微富小富中富大富暴富奇富层出不穷。总之,国力得到了长足增强,人们或多或少或喜或忧或累或闲或急或缓地都富了。 4,自由度大了。自由是个好东西,无论大人小人富人穷人贵人贱人达官平民,谁都乐意自由崇尚自由实现自由享受自由。 5,百花齐放百花怒放千花精彩万花齐香。潮流和竞争使人和社会加速了运转,优胜劣汰、优化进化程度向纵深发展,思想体系相应形成并得以发扬光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关于自由主义的阐述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过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著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德国政府直接通过财政、货币、税收、规划等诸多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间接通过投资、保险、科技、信息、计划等经济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并以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扩大全球市场贸易范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创新与革新,努力给社会创造一个低税负、低通胀、低利率、保护竞争、增强发展活力、宽松有序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在战后很短时间内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保持了经济的长期繁荣。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概况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1990年10月东西德统一后,共设立15个州,1个直辖市,国土总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55万。2001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3万亿美元。综观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过程,德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关键在于定国之初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德国《基本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保护私有制,但也并不排斥其它形式的所有制。《基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私有土地、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转为公有。在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存在着八种形式的所有制:即私人垄断所有制、非垄断性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小私有制、国际私人垄断所有制、国家垄断所有制、合作化所有制、工会所有制和国际国家垄断所有制,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私人垄断所有制和国家垄断所有制。 在国家垄断所有制结构中,以经济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行政办公大楼等)、社会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博物馆、艺术厅等)和军事工业及设施为主体,汽车、造船、采矿、钢铁、有色金属、交通、供电、供水、煤气及污水处理等行业采取国家参股、控股等“公”“私”混合经营,其主要目的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创造必要的宏观条件和保证国家与经济安全。 (二)确立以自由竞争为基本原则、竞争秩序由政府负责规范的市场管理体制。 在经济活动中,德国一直信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主张并实行有序的市场竞争,尽可能地让市场力量来自行调节经济活动;同时,在需要时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必要的干预。这个“尽可能+需要时”,可以说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其实质是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德国在市场经济实践过程中,既反对国家操纵主义,也摒弃自由放任主义,力图走出一条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其主要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由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按照供需状况,通过竞争来自由地进行决策,尽可能地在政府规定的游戏规则下,让市场力量来自行调节一切经济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鼓励和规范竞争秩序,先后制订和颁布了《反对不正当竞争法》、《折扣法》、《商标法》、《专利法》、《关于附加赠送物品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另外,还成立了联邦卡特尔局及其分支机构专门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这种在规范的游戏规则下,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既经济又民主的高效率的经济制度。 (三)确立独立的金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负责实施的金融管理体制。 德国中央银行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得到法律制度和体制机构上的保证。在法律方面,中央银行应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负责货币发行;中央银行有责任向政府提供货币政策问题的咨询和信息;政府必须邀请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讨论有关货币政策;政府有权参加中央银行委员会会议,只有建议权,但没有表决权;中央银行有权参加政府的财政计划委员会和行情委员会会议,但也没有表决权;在挑选中央银行领导成员时,政府有建议权,从而可以施加一定的影响。此外,政府和中央银行共同通过“联邦信贷业监督局”,对整个银行体系进行监督、控制,保证储户存款安全和银行正常业务,并监督银行活动不损害国民经济利益。在机构方面,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中央银行委员会,中央银行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是联邦银行管理委员会,它负责同政府、信贷机构、外汇和公开市场有关的业务。联邦银行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由政府提名,经过中央银行委员会范围内的听证,最后由政府总统委任,任期八年。中央银行委员会所有成员任期均为八年,大大超过政府总理和各部部长的一届任期,其目的是使中央银行不受政府更迭和党派关系的干扰,保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经济体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制度、形式、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广义地说,经济体制还包括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一定的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同一个经济制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而不同的经济制度可以采取相似的经济体制。当经济制度建立以后,经济体制选择得是否正确,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这种经济体制,一部分是参照原苏联的做法,一部分是在总结解放区管理经济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但是,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联系的日益广泛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就日益显露出来,主要有: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比较单一等,这就造成了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和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严重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活力。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客观上必然要求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是指社会如何把有限的经济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领域、部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中去,产生最佳的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其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可以发现它们还是有许多共性,其中,市场经济就是至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经济体制,不同的是,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国家却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1.“野生植物”——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此种市场经济又称“个人资本主义”经济。它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按市场规律开展相对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优胜劣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法律,保证竞争秩序和市场活动的运行。这一模式的特点是:①国有经济的比重较低,一般在10%以下,美国国有经济仅占国家经济比重的2%,国家所有制企业在全国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仅为10%;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突出显现为间接管理,主要通过调解市场参数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局次要地位。美国没有专门从事综合经济规划的机构,也从不制定任何产业政策,其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分散进行,经济活动中,有75~85%的行业依赖市场竞争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对其他国家是弱的。因为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实现的:一是充当市场活动的“裁判员”,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转,保证竞争的公

平和秩序。二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解经济活动。财政政策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内在稳定器”。三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科技人才,注入巨额科研经费。 2.“人工培育的植物”——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亦称“莱茵模式”的互助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从50年代以来被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当作社会保障网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其特点是:①认为市场的灵魂是竞争,但竞争不能采取自由的形式,而要公平竞争;②坚持社会的整体性原则,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③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但干预和引导的倾向点在于维护社会平衡。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模式,其基本原则是竞争和秩序,社会发展与公平。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个是带来经济效益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它是“市场效率和活动与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之间的结合。” 3.”政府主导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干预的力度和作用的范围都很大,并且与法国的经济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都是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经济。因此,一些研究日本经济的西方学者将日本的经济归结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无论在精神上还

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共性与区别

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共性与区别 在西方数百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有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理论思潮或学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们象天平两端的法码一样左右摇摆、此起彼伏、明争暗斗、相互角逐,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封建专制政府或资产阶级政府选择和制定经济政策产生了举足轻重的重大影响,这就是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 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 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那样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国家干预主义最初集中表现为欧洲封建社会晚期的重商主义,在当代则集中表现为凯恩斯主义。 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 相同之处: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均发端于欧洲中世纪末期以反对神权、反对封建割据、反对蒙昧、倡导个性解放、复兴古希腊、罗马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15_16世纪),都以表达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维护其阶级利益为己任,但在具体阐述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及其国家作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上,二者却遵循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和路径,表达出截然不同的理论倾向和政策主张。 不同 侧重点(政策主张)不同: 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历来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中两大相互矛盾的思想倾向。自由主义从微观经济入手,认为市场能够依靠自身的运作机制实现经济的协调与平衡,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国家的介入;干预主义则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性,认为市场机制因其固有缺陷而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如公共产品、外部性、收入分配不公等经济问题,只有依靠国家之手对经济进行调节才能解决。 产生不同: 国家干预的思想由来已久,自国家诞生之日,国家就被赋予了管理经济的职能。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一开始并没有受到质疑。在经济学还没有脱离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时代,先哲们贡献了许多旨在富国强民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但这些思想还没有系统化,因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干预主义。在西方,国家干预主义最早的萌芽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诞生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经济要求。它源于欧洲各国的政治家、商人、牧师和哲学家各自对商业实践的观察与思考,大多是一些基于经验主义的政策主张。尽管这些政策主张建立在重商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但是,这些理论体系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 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带来冲突,这主要表现在宏观和社会领域)。三个层次是指微观的不经济性、宏观的不稳定性和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市场的局限性,市场的非普遍性,市场的不稳定性,与社会的不协调性。 (二)市场失灵的成因 关于市场失灵的成因,众多学者的意见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综合而言,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 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自身的成本或者受益上,却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坏处。现实生活中,外部效应存在非常广泛,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的效率就难以实现,市场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市场机制下,每一个体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会主动参与追求公共利益的行动,因此不利于增加正外部性、减少负外部性,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配置水平。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政府采取税收、补贴及法律规制等各种手段,增加正外部性行为的受益和负外部性行为的成本,解决外在效应问题。 2、垄断。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自由的、充分的竞争,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竞争是不完全的,存在垄断问题。它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3、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应失灵。公共物品时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公共物品不能

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

明确定位“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有利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王天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 【摘要】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逐渐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并始终以市场机制指导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然而,就在这令国人欢欣鼓舞的时刻,道德困境在不知不觉中愈发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道德的经济价值被遮蔽,市场之手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导致社会乱想时有发生。明确“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的定位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的发展实现健康可持续。 【关键词】市场经济市场社会道德困境 一、引言 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的概念,其最为本质的含义即是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而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销售只能完全由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来引导。经过商品经济长时间的充分发展,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商品经济逐步完成了华丽变身与升级,蜕变为它的高级形态,即如今经济舞台上具有无限生产力的“市场经济”。同时,因“市场经济”具有与生俱来的,如:各商品所有者之间在自由平等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等价交换;经济主体由股份制企业代替独资或合伙企业,克服企业资本的狭隘性;一切生产要素与产品都通过市场进行分配,形成万千企业与个人对稀缺性社会资源广泛而激烈的竞争等等诸多“优秀品质”,使得它一踏入人类社会,就被穿戴着凤冠霞帔,以示尊崇。市场经济给这个蔚蓝的曾经寂静的美丽星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与人类发展的跃进。 然而,就在我们面对喜人的各种经济指标报告而洋洋得意之时,又是否会发出“这是以能源和环境换来的GDP”的感叹;是否会发现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社会矛盾在不知不觉中潜藏酝酿的危险;是否会感觉自己的心境不再容易平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如往日的踏实简单。为什么在解决温饱,有着如此之多物质品类的今天,却时常让我们的选择无所适从、困顿茫然?又为什么商品的质量危机,企业的信用危机以人及与人之间交往的信任危机频频被推向媒体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是时候让我们适当地放慢前行的脚步,回望曾经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同时倾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叩问尘封多年还未泯灭的良知。我们的“市场经济”不仅要追求资金的快速运转,资本的大规模集聚,物质财富的竭力创造,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具有“道德”支撑的“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市场”在经济领域里的地位在短时间内的确无法撼动,但“市场”不要一时“好奇”而进入了“社会”这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市场”的思维逻辑只适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而对于和谐的社会建设往往不那么有效。它会使人们产生“拜金主义”成为金钱的奴隶,一切仅以金钱的多少来考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忽视了“良心”、“社会责任”以及“道德”这维系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因素。正如法国前总理若斯潘的观点: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不能渗透和支配全部的社会生活,否则那将是经济的“灾难”,人类社会的“灾难”。 二、市场经济对传统道德及价值观的冲击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承认市场经济的地位以来,实践证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确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使生产力出现了指数级的快速增长,人们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调动。因此,面对着市场经济诸多的“丰功伟绩”,社会普遍笼罩在崇拜甚至是盲目迷恋“市场”的氛围中。认为“市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为伟大的发现,如万能的救世主一般神圣。当前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市场”的调节操纵下得到解决,取得令人满意的和谐与完善。“市场”也就在这备受宠爱与赞扬的环境中“成长”,市场规则与逻辑渐渐突破了经济领域,不断向社会的各个方面延伸,就连传统道德与价值观念也被牵涉其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言:“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生产关系中,汲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所有商业都是罪恶的”。在公元前5世纪,一位希腊哲人曾经用“黄金,蛀虫和铁锈都无法侵蚀,但人类的灵魂,却被这至高无上的财富所侵蚀”来描述供商业文明发展的交换媒介——黄金。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而商业与商人无疑也被列为了社会的最底层,不被世人所看好。类似的诸多历史记载不胜枚举。引

对市场经济的再认识

对市场经济的再认识 ——谈谈市场经济的优势与弊端 摘要: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是一种自发的、能生成一种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进而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本文阐述了市场经济的优势与弊端,进而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关键字:市场经济;优势;弊端;社会主义 1 前言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理论上,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公平的经济、产权明晰的文明经济,但是在理论上这一切是通过市场交换规则根据市场需求状态作出强制性调整的经济形态,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陷非常大。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等价交换、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市场经济的特征:自主性、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开放性。 2市场经济的优势 2.1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市场效率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就需要对有限的资源进行资源配置,把社会如何把这些有限的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上去,产生最佳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那就是通过市场经济。从宏观方面看,通过市场决定合理的价格体系,引导投资活动的资源流动,进行公平交易,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和供求之间的不断均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比如现在所说的经济全球一体化,就需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配置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从微观方面看,就是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看不见的手”(即指市

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根本区别 李炳炎 所谓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相对于老自由主义即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讲的,它是当代右翼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适应当代国家垄断资本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要求而形成的一种理论思潮,一种思想体系和一套政策主张。 尽管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但就其主流学派的观点而言,可以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归纳为三个“化”。即:一是“市场化”;二是“自由化”或“非调控化”;三是“私有化”。也可以说,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内涵具有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这样三层涵义。 所谓“市场化”,是指市场是万能的,市场经济是一部能自动运转的配置社会资源的万能的机器。市场“化”,就是生产要素、产品、劳务都商品化,全部经济运行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 所谓“自由化”,就是反对一切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让市场放任自由发展,认为充分的经济自由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在认为市场机制作用能形成一种“自然秩序”的同时,还认为个人自由是市场制度的保证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只有保证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才能使经济效率达到最高。新自由主义将市场规律的作用和个人自由主义奉为至高无上的信条。因此,新自由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反对任何形式的计划,推行无政府主义经济模式。 所谓“私有化”,就是极力主张全面的私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制视为唯一合理的永恒的经济制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全都是极力主张和推销彻底的私有化的。他们认为,只要实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就不能对私人的经济行为加以限制,从而可以使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率。而且实行私有制能够自动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他们认为私有制比公有制有太多的优越性,因而总是竭力反对公有制,视公有制为万恶之源。他们的目标,总要使全世界的国家都实行私有制,使资本主义制度全球化、永恒化。 由于一些人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本质另有看法,因而主张采用新自由主义的一套来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产权改革的观点一时很时尚。他们无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存在,不了解其核心观点的科学内涵。我们的回答非常明确: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决不能用来指导我国的改革。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才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石和理论指导。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崭新的命题或范畴,包括以下三层涵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是现代市场经济;二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或计划市场经济;三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是这样三层涵义的综合。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性。1[1] 从第一层涵义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选择现代市场经济这一类型,而不能选择古代市场经济或近代市场经济类型。这是时代的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现代市场经济是二战后至当代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市场经济类型,它是一个中性范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属于现代市场经济这一类型。通常把我国的经济改革称为“市场化改革”,就是指要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一意义上说,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化”对我们的改革有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例如,关于强化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放开市场,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由市场来决定价格,由价格引导要素流动,提高经济效率,等等。 从第二层涵义看,在处理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作用,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我们的观点是与新自由主义直接对立的。新自由主义主张的是“自由化”和“非调控化”,不要任何政府的调控,

市场经济的三大弊端

市场经济的三大弊端 市场经济与现代化是难兄难弟,市场经济的功过就是现代化的功过的表现之一。 市场经济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市场的调节机制来合理地、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我们应该要看到,市场本身不能创造财富,社会财富是在生产领域里创造出来的。今天的经济形态之所以叫做市场经济,是因为在这种经济形态中,市场占据了统治地位,生产倒成了次要的领域。传统的自然经济之所以不叫市场经济,不是因为它没有市场,而是因为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以生产为主,市场为辅。如果说传统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那么,现代的市场经济则是非自然的经济,甚至是反自然的经济。 这种非自然、反自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经济把货币变成万能的,而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它只是财富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代表财富。一旦这个条件被破坏了,不存在了,它就成了一堆废纸。所以,在市场经济中,才有泡沫经济,才有金融危机。在传统的自然经济里,哪里会有这些反自然的现象? 2)在市场经济中,倡导消费主义,把消费变成了手段,而生产倒成了目的。以消费促生产,鼓励高消费、信用消费,导致过度消费,畸形消费。而消费主义的实质是浪费主义。在传统的自然经济中,人们所崇尚的格言是:“量入为出”,坚决反对“寅吃卯粮”。这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而且也是持家之道。现在大力提倡的信用消费就是“寅吃卯粮”。前几年我们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开始大力提倡消费主义的经济政策,拚命倡导信用消费。当时社会上流传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一个中国老太太死后在天堂相遇,美国的老太太如释重负地对中国的老太太说:我在死之前终于把最后一笔房子的贷款还掉了;而中国的老太太也同样松了一口气地对美国的老太太说:我在死之前终于为我的儿孙们盖了一间新房子。你说哪一种生活方式好呢?两个老太太都活得很累。但是,美国的老太太在生前住到了好房子,而中国的老太太却一辈子住的是茅草房子。现代社会流行享乐主义,那当然要去贷款买房子了,当然要信用消费了。但是,在死后,大概不会有人再想起这位美国老太太,而这位中国的老太太,至少她的儿孙会怀念她,会时时想起她来。 3)“经济”(economy)无论在中文里,还是在西文里,其本义都是“节约”的意思。但今天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奢侈的经济,浪费的经济。这是“经济”的异化,已经走向了反面。从前,宣传“南京路上好八连”:“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军装要穿九年!现在呢?大概穿一季再多一年。还有一次性的呢! 在当今世界,消费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市场经济制造出光怪陆离的商品,从而使整个社会成了一个人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市场经济把每个人都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成了印钞票的机器,钱袋子。整个社会是拚命地生产,拚命地消费;而个人呢?是拚命地挣钱,拚命地花钱,这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还被人们普遍地认为这才是最潇洒的人生。太可怕了!从前的花花公子在今天当然也是明日黄花了,因为所谓“花花公子”,就是只会花钱,不会挣钱的纨绔子弟。那是饭桶、酒坛子!也不再被人欣赏了。

自由主义贸易 从历史的角度看贸易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从历史的角度看贸易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摘要通过对贸易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发展历程的描述,得出两者在历史发展中适应时代交替出现的结论。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直观的表现两者的利弊。最后得出结论,从世界史的角度看,贸易保护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联系的日益紧密,贸易自由主义势必引领主流思想。关键词贸易自由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历程利弊 一、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间的经济往来和经济的融合日益深化。促进经济的开放、融合、交往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伴随历史的发展,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无论从表面的规模、种类等方面来讲,还是从其内在的性质来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整个世界史来看,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在国际贸易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两者交错出现共同发展,基本适应了经济发展的每一个不同阶段的需求。在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作为国家富强的伟大旗帜,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商业鼓舞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各种经济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光荣革命推动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变革,为经济的进一步变革提供了保障。同时,重商主义强调积累财富,藏富于国,这对于商人扩展和促进自由贸易积聚财富起到了限制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由主义应运而生。主张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另一方面,从本国国

家利益出发,重商主义是最早有系统的并有具体政策及政策目标的保护主义,李斯特对重商主义又有所继承和发展。在经济萧条时期,保护主义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文献综述 自由主义贸易理论发展历程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在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机和大机器工业的时代,生产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确立。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有更广阔 的国际市场,以推销其工业品。而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形成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障碍。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中,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便要求实行在世界市场上进行无限制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政策。这样自由主义逐渐的产生,它主要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主张恢复古典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这三个阶段 第一,古典自由主义的贸易理论。自由贸易最初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古典自由主义学说。

(完整版)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案例运用

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案例运用——房地产 1干预原因: (1)从公共产品层次上:商品房本身不是公共产品,而是私人产品。 (2)住房权方面,隶属于生存权,属于人的基本权利,是公共产品;但保证居住权不一定意味着对房屋的所有权。(3)市场势力的垄断性层面上 A商品房本身的供给并不垄断;B土地资源的垄断性 在市场势力上,政府干预房地产应该仅仅从使用权的出让上进行干预,而不应该直接干预地产行业的 商品房供给。 外部性层面:住房市场的外部性——民生问题 宏观经济失调层面:房地产业的经济联动性 (4)分配公平问题上 市场分配强调效率,按照要素进行分配,但是要素禀赋本身就不是公平的,市场分配必然使得财富 多的人拥有更多的住房,而财富不足的人难以实现住房权利 2、干预目的 公共品层次——满足居住权 垄断性层次——保护土地资源、限制土地开发和使用,维持土地交易市场均衡发展,管制土地交易行为 外部性层次——解决居民住房权利的民生问题 宏观经济层面——利用房地产市场的联动作用,调节经济运行 3、干预范围: (1)保证住房权利而不是住房所有权,因此保障失去住房权利的社会群体 (2)干预土地交易市场、规范土地交易行为,限制土地交易规模 (3)干预住房财富的分配不公,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水平 4、干预手段: (1)财政收入上的手段: 税收调节财富的分配不公、缓解公平问题(房产税、契税、印花税);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管制—规费收入 (2)财政支出上的手段: 住房保障政策实施与落实—政策制定落实; 普及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社保强制干预; 银行利率调整(货币手段) 总结: 1、房地产市场失灵的方面并不在于商品房供给需求上,而在于土地使用权出让上、在于住房权利保障上、 在于财富分配的公平问题上。 2、政府干预房地产,不应该是干预商品房的供给需求,更不应该参与到商品房的提供上来,而应通过保障 性住房满足弱势群体的住房权;税收形式的公平分配财富,社会保障措施引导住房权实现。 3、政府应该整体通过税收、利率等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正常正确稳态发展,提升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运 行的联动性。 4、反观我国实际情况,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存在渔利行为,政府干预商品房供给、土地出让市场的功能弱 化与渔利行为明显、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等。 5、该干预,但是干预应该在相应的范围内,有所为有所不为! 住房权应该如何保障?政府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措施保护? 对于有能力购房阶层、住房权利自己可以实现,政府可以引导; 对于能力有限的工薪阶层、通过住房公积金引导其实现住房权; 对于无能力,通过政策性房保证这部分人的居住权,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源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几种思潮。一是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二是道德的本质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设会干扰市场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把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对立起来。我以为这几种观点都是不够全面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有双重影响。其积极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其消极影响是: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

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伦理观的盛行,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现。这些元疑增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难度。 对上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有些人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但多数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与道德并不冲突。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因此,市场经济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而是纵跨了几种社会形态的经济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

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进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云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进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姓名:刘旭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经济思想史 指导教师:蒋智华 2011-05

摘要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在意识形态上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是从学术层面上讲它是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理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来的近300年的时间里,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包含科学的成份,值得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国家借鉴。因此,这一经济思想深受世界各国的欢迎,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典经济学以前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第二个阶段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自由经济思想;第三个阶段是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第四阶段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新自由主义自兴起以来,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这是本文以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作为选题的依据。 本文通过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西方国家和我国发展脉络的梳理,及该经济思想对发达国家(美国)、发展中国家(拉美国家、中国)和经济转型国家(俄罗斯)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自由主义最初是一种经济思想,后来逐渐嬗变为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理论范式。发展中国家,尤其我国在借鉴其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的同时,要防范其意识形态对我国经济的侵害。通过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新自由主义影响的研究分析,新自由主义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影响是深刻的。新自由主义本身具有理论缺陷,加上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金融市场很容易产生危机。我们应该从其他国家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行金融政策的调整。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最后分析指出我国理论界应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态度。综上所述,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结构大概为: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论述该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别对国内外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脉络进行梳理,阐述其演变的历程,研究各个阶段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第三章论述述新自由主义蓬勃兴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