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胃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胃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胃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一.内镜的发展 内镜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硬式内镜: 1795年—1932年;2半屈式内镜:1932年—1957年 光纤维问世

3纤维内镜: 1957年—1983年;4电子内镜: 1983年—至今

二.内镜基本结构: 一套完整的内镜设备由内镜、光源和附件组成。

内镜基本结构:前端、可屈部、镜身、操作部和导光五个部分。前端包括观察窗、照明窗、送气、送水出口、抽吸、活检孔,有的还设有活检钳抬举器,用来控制器械的伸出角度。

三.胃镜检查适应症 胃镜检查并发症 胃镜检查禁忌症

四.胃镜基本手法

第一个老师教我就是双手操作胃镜操作部来调节旋钮,右手不时的调一下旋钮,插一下镜,我现在叫这是“双剑合并”可惜并不能举世无双,哈哈!还自我感觉良好,可见一位好的老师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在你启蒙阶段。 这又证明广泛交流见识他人的操作并吸收其优点及长处多么重要!

在做胃镜的过程中,手法,姿势是相当重要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

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取巧,以后将很难把内镜操作的漂亮潇洒。

在操作中一般左手持内镜操作部,右手始终持镜身插入部,不要将右手抬起辅助调节左右旋钮。左手拇指和无名指调大钮控制上下,这样的好处是能自如的控制内镜的出入,特别是微细操作即使在患者呕吐时,仍可良好的控制内镜前端在自己想其所处位置,不会因为呕吐关系使镜身前端退后。

姿势也是相当重要的,好的操作姿势你做的轻松,而看者也觉的有美感,持内镜操作部应自然,大约在剑突偏左水平,不要太高象红灯记中的李玉河举灯一样,也不要把镜子放的太低影响操作旋转。

两足分开略狭于肩的宽度,做镜子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过于扭动身体,通过左右手联动完全可以达到你想到达的位置。左右方向的观察是通过通过旋转(严格讲应该是摆动)镜身来调节左右,实际上单纯右手旋转镜身的方法来控制左右旋转或单纯通过左手旋转镜身来调节左右是不可能完全轻松自如的达到你想观察的位置,只有通过左右手同方向的旋转(严格讲应该是摆动)才能做到,应该注意的摆动是手持操作部的左手与以手持镜身的右手之间的胃镜弯曲部为支点(故操作时不要过于靠近操作台面)来摆动镜身,同时结合右手的同方向旋转!

好的漂亮的操作手法是建立在良好的操作习惯基础上的,再加上勤学多练,总有一天,你身边的医生和护士也会说你做的特漂亮!!!

持镜手法:

胃镜的持镜手法因人而异,我个人使食指和中指同时控制吸引阀和注气、注水阀(图1),用大拇指和无名指控制大旋钮,当向上调节镜头时用拇指下压大旋钮,当向下调节镜头时用无名指下压大旋钮。

也有人喜欢单用食指控制吸引阀和注气、注水阀(图2),个人习惯不同而已!

图1

图2

胃镜咽喉与食管入口插入:

初学内镜者感觉困难的可能就是咽喉与食管入口插入,通过胃底至体部,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降部。其中咽喉与食管入口插入有时候即使是内镜熟手也有头痛的时候,我们先了解一下咽喉与食管入口的解剖学特点;

我们再结合解剖与内镜共同观察:

我们再仔细分析内镜下咽喉与食管入口特点:

1;下图为胃镜进入咽喉所见;上面英文所标为会厌,下面英文所标为咽喉后壁

2;下图为气管入口清晰的图片:glottis为声门,vocal cords为声带,arytenoid cartilage为杓状软骨

3;下图为进到喉部看到气管入口与梨状窝图像:在第2所见气管入口清晰的图片在进镜时是将大旋钮下压使镜头略上翘所见(在退镜时易观察),实际上在常规进镜时应该是看到如下图,略

上调大旋钮使镜头靠咽后壁以利于进入食管(蓝色箭头所指为进入食管方位),

一般多是通过两侧梨状窝进入食管(箭头所指),由左侧梨状窝进入先左旋镜身至梨状窝后右旋镜身同时结合上调大旋钮使镜头靠咽后壁顺势即可进入食管;由右侧梨状窝进入先右旋镜身至梨状窝后左旋镜身结合上调大旋钮使镜头靠咽后壁顺势即可进入。很少情况下是从两侧梨状窝中间进入食管,这是由于该处常紧贴咽后壁,强行通过易插入气管。

胃镜咽喉与食管入口插入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

提倡明视下进镜。进入口腔时垂直进镜,在明视下调节镜头顺腔进镜,右手持镜处距门齿约15-20cm左右。不提倡将镜子头端弯曲好再进镜。 有不少人还喜欢在镜子到咽喉要求患者做吞咽动作,其目的是使会厌下降,食管上括约肌松弛,入口开放以利于镜子顺势进入。理论上是这么讲,实际上不少患者由于害怕紧张越吞咽上括约肌越不易松弛,反而难于进镜,而手上加大送镜力度又有黏膜损伤甚至穿孔的危险。实际上现在由于内镜器件越来越好,插入部越做越细,在过咽喉插入食管只要手法正确,完全可以不必再要求患者做吞咽动作。现代电子胃镜完全可以

在明视下以旋钮调节经梨状窝轻松插入。明视下进镜其优点在于;减少盲目进镜单纯依靠手感而可能的对咽喉部黏膜的损伤,而且在食管入口有一种叫Zenker憩室的病(如下图),盲目进镜极易插入憩室腔内而导致穿孔的危险,虽然讲Zenker憩室很少见,但碰上了那就罗嗦了,已经有文献报道由于进镜导致Zenker憩室穿孔的报道

胃镜食管与贲门插入:

胃镜过了咽喉与食管入口进入食管并通过贲门到胃插入较为轻松,寻腔进镜均可通过,极少数由于食管本身走形的原因在贲门会耽误一会儿。

下面我们先了解食管的解剖学特点;

食管长度:

成人食管全长25cm,左右径约3cm,前后径约2cm。食管上端与位于第6颈椎水平的环

状软骨下缘的咽部相连接,向下经过后纵隔,穿过隔肌食管裂孔到达位于第10或11胸椎水平的食管—胃连接处。

食管的生理弯曲与狭窄;

食管自上而下颈段先位于颈椎正前方,然后略偏左,入胸后在第4胸椎处又渐恢复正前位置,至气管分叉处又逐渐向左,最后穿过横膈的食管裂孔取偏左的方向而入胃。

食管除沿脊柱的颈、胸曲作前后弯曲外,在左右方向亦有轻度弯曲。食管全长有三个狭窄区;第一个狭窄区在咽与食管连接处,正对第6颈椎水平,距门齿15cm;第二个狭窄区在主动脉弓水平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前左方,约在第4—5胸椎之间,距门齿约25cm;第三个狭窄区在食管穿过食管裂孔处,在第10胸椎水平,距门齿约40cm。这些狭窄区是异物容易滞留的部位,也是肿瘤的好发部位。

食管分段:

内镜下测量,从门齿到食管上端长约15cm,从门齿到贲门长约40cm。从内镜角度出发.将良管分为上、,中,下三段较为实用:上段距门齿15—23cm,自食管入口至左支气管压迹处,包括颈段与胸上段食管;中段距门齿23—32cm,相当于原胸中段食管,下段距门齿32—40cm,

相当于腹部食管与胸下段食管。

食管组织学:

食管壁由4层结构组成,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整个食管壁较薄,成人厚约3~4 mm,故较易穿孔。

(1)粘膜层:包括鳞状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层。固有膜中有血管、淋巴管。食管—胃连接处的粘膜上皮由鳞状上皮突然转变成柱状上皮,呈形状不规则的锯齿状,称z线或齿状线

(2)粘膜下层:内含血管网、淋巴管网、神经、食管腺等。

(3)肌层:由内环肌和外纵肌构成。通常认为食管上l/3为横纹肌,下1/3为平滑肌,中1/3由横纹肌和平滑肌混合而成。食管壁的环肌形成特殊的螺旋状结构与胃的内斜肌融合。这种螺旋状排列纤维的收缩可起到关闭食管下端的作用。

(4)外膜:食管无浆膜,只有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外膜。有利于恶性肿瘤扩散。

食管内镜下特点:

内镜下正常食管呈粉红色,表面光滑,有数条纵行皱殷。整个食管粘膜薄,接近透明。在食管充气扩张时可见到粘膜血管网。上段呈纵行,中段呈树枝状,下段呈纵行,在食管—胃连接处正常时此粘膜分界就在隔肌裂孔处或其水平下。

正常食管内镜下改变

正常食管由于领近组织压迹内镜下可表现为隆起改变:

正常食管由于食管壁的环肌形成特殊的螺旋状结构,在部分患者内镜下可出现环状皱襞

贲门齿状线内镜下形态

胃镜胃与十二指肠插入:

下面我们先了解胃的解剖学特点:

1.位置;胃中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下缘右侧,此即所谓的“幽门平面”。活体胃的位置常因体位、呼吸以及胃内容物的多少而变化。

2.毗邻;胃前壁右侧份邻接左半肝,左侧份上部紧邻膈,下部接触腹前壁,此部移动性大,通常称为胃前壁的游离区。游离区也是做内镜下胃造瘘的部位。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胃床的概念十分重要,是内镜下胃生理性外压的基础。

胃的分部:

胃可分为胃底.胃体.胃窦三部分。从贲门口向胃大弯做一平面,该平面上方称胃底部,从解剖位置看胃底偏向腹后壁,平卧时位置最低。胃角部至幽门之间称为胃窦部,它与胃底之间的区域称胃体部,胃体部和胃窦部分界是角切迹及其向大弯的延长线,胃体部又分为胃体上部,胃体中部(垂直部),胃体下部,在近幽门前约2-3cm的区域称为幽门管,但在胃镜下并不呈管状,因而又称为幽门前区。

胃的组织学结构:

胃壁由四层构成: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粘膜层又可分上皮层.粘膜肌层。 1:胃的粘膜较厚,约0.3-1.5mm,正常呈橘红色,胃粘膜表面有许多小沟交织成网状,将胃粘膜分隔为直径约1-6mm的小丘,称为胃小区,每个胃小区表面有许多小窝称为胃小凹,每个小

凹有约3-5条胃腺开口于其基底部。胃的粘膜被覆一层单层柱状上皮,此类上皮下陷入固有膜内形成腺体,按分布位置与构造不同分为贲门腺,胃底腺,幽门腺。粘膜肌层由薄层平滑肌构成。2:粘膜下层;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丛等,如腺体萎缩,则内镜检查时可透见粘膜下层的血管.这是内镜下诊断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依据。

3:固有肌层;由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组成,胃癌是否累及固有肌层是判断早期与中晚期癌的唯一标准。

4:浆膜层;又疏松结缔组织组织,表面被覆腹膜的间皮组织。

十二指肠的解剖;:

1:幽门以下为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是约25—30cm长的小肠起始段,呈马蹄形,环抱胰头。 2:十二指肠分4段: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球部为十二指肠起始部呈园球形;从球至降部呈近似直角的方向改变,其弯曲称上曲,与弯曲相对的肠壁成角,称上角,降部和水平部又呈近似直角方向改变,弯曲部称下曲,与下曲相对的成角处称下角,

3:球与降部交界以下统称球后部。在降部内侧壁可见到十二指肠乳头,并可见副乳头。

4:十二指肠除球部外,大部分位于腹膜后,位置较固定。

根据胃和十二指肠的解剖毗邻特点,其发生消化道穿孔可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或胃前壁溃疡穿孔,其胃肠内容物进入腹腔而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属急性穿孔或游离穿孔。

(2)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后壁溃疡穿孔,溃穿受阻于其后实质性脏(肝、胰、脾),胃肠内容物不流入腹腔而被包裹,属慢性穿孔或穿透性溃疡。

(3)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穿入胆总管或横结肠等空腔脏器形成瘘管。

胃镜胃与十二指肠的插入:

插入内镜是“观察”的基础,是判断内镜医生技术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而胃与十二指肠的通过亦是胃镜技术的核心所在!

胃底的通过:

进入胃底后继续充气,使胃底张开,在视野的右侧为胃底穹窿部,左侧为胃体部,中部为胃底体交界前凸部(见图A),在充气的影响下许多患者中部的前凸部可以不明显(见图B)。应注意的是在不少患者,特别是在过度充气时,胃体部入口可位于左下部。

操作时,左手持操作部逆旋也就是左旋60--90度,并调节大旋钮向下使镜头向上弯,轻柔推进

通过胃底体交界前凸部,过此后左手持操作部复位,并调节大旋钮循腔过体部至窦部。 有时候胃体部入口位于左下部时胃镜不好寻找越充气胃底穹窿部越张大,把胃体部“开口”压扁,盲目插镜使镜身在胃底打弯,这时应果断的退镜至贲门部并略吸取少许气体,再插入。有不少时候可通过胃底粘液湖来定位,循“水”而走即可通过

胃体的通过:

通过胃底至胃体后,左手持操作部复位,并调节大旋钮循腔过体部至窦部幽门前区。

在过体部至窦部过程中一般往往将左手调节大旋钮向下使镜头前端向上,有不少时候,如对于鱼钩形胃,胃体与胃窦几乎垂直,这时候就需要调节大旋钮向下到最大角度使镜头前端大幅度向上,送镜至胃窦,由于需借助胃体大弯作为“支点”着力以插入而至胃窦,这也就是在此时我们通过时右手要略用力而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的原因,见下图;

对于牛角型胃,胃体与胃窦几乎呈一直线,则进镜十分容易,见下图;

胃窦及幽门的通过:

至胃窦后继续送镜,在幽门前可以对准其后待其开放后顺势进入,也可在其闭合未开对准插入,一般在镜头到幽门时充气的影响下可开放而顺势进入。对于初学者,感觉过幽门是一道槛,实际上是在通过胃底体没有处理顺畅,除非是由于幽门本身或球部溃疡牵拉变形,对于正常的幽门,在前面处理好了,通过应该并不是一个难题。

通过球部至十二指肠降部:

进球部分清降部方向后,左手持操作部顺旋(配合右手同方向旋转),也就是右旋90度左右并同时调节大旋钮向下使镜头向上,略推镜既可达降部。见下图;

应该注意的是,如下图,应先送镜使镜子头端过如图箭头标注皱襞,至大约图中园点位置后,先右旋镜身后再调节大旋钮使镜头向上,略推镜可达降部,如仍未见降腔可将右旋的镜身稍左转即可找到降腔

这时,一般你略送镜可进入降腔少许,但你再想再多进入一些时往往会诱发患者恶心呕吐,甚至出现“不进还退”现象,这是由于进镜时是沿大弯走向,你越送镜,镜身越推压大弯,送入的镜身在胃内盘曲的缘故(如下图A)。这时如你想多进入一些降腔或观察十二指乳头,就必须在右旋镜身的基础上(有时需再右旋少许)往外拉镜,实际上就是使用了ERCP中的“拉镜法”,这样才能“不退还进”,进一步深入降腔,应注意的是,这时候镜身是沿小弯走向(如下图B)

胃镜室各项操作流程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 1.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应分开设置,通风良好。 (1)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清洗消毒设备。 1)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髙压气枪(硬镜必备)、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相应的消毒、灭菌器械,50 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2)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与储镜柜应分开。 (2)诊疗室应设置合理,配备基本设施。 1)应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3)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4)诊疗室的净使用面积≥20㎡。 3.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清洗、消毒或灭菌应符合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原则。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抗湿罩袍或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等。 5.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包括消毒和冲洗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6.浸泡消毒或灭菌内镜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 7.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活检钳及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预处理 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S。 2.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送清洗消毒室。 二、测漏 清洗消毒前应进行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 三、水洗 1.将内镜放人水洗槽,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洗镜身及操作部。纱布一用一换。 2.取下活检人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刷洗时应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取下的各类阀门、按钮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人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6.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轴节处,清洗后擦干。 四、酶洗 1.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含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人活检孔道,浸泡2?5 min,操作部用含酶洗液擦拭。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2.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含酶洗液浸泡,附件应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min。 五、请洗 含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冲洗各管道,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再用气枪向各管道冲气干燥,用干净布类擦干内镜的外表面。 六、消毒或灭菌 1.采用消毒剂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

胃镜标准化操作规范

奥林巴斯电子胃镜标准操作规程 ■适应症 1 ) 有上消化道症状,需做检查以确诊者; 2 ) 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者; 3 ) 疑似上消化道肿瘤患者; 4 ) 需随诊的病变,如溃疡、萎缩性胃炎、息肉病等; 5 ) 需内镜治疗者; ■禁忌症 1 ) 严重心脏病者; 2 ) 上消化道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者; 3 ) 严重肺部疾病者; 4 ) 精神不正常不能配合检查者; 5.) 咽部急性炎症者; 6 ) 明显主动脉瘤; 7 ) 腐蚀性食管炎急性期; 8 ) 疑有胃肠穿孔者; 9 ) 传染性疾病属相对禁忌症,必须检查者,可用专用胃镜,并严格消毒。 ■使用前准备 1 ) 仪器设备准备 (1) 用拭镜纸沾少许硅蜡将物镜擦拭干净。检查插入端表面是否光滑,弯曲部外皮是否有破损,管道系统是否通通畅,胃镜角度控制旋钮是否正常,光源、监视器工作是否正常; (2) 把电子胃镜与光源、吸引器、注水瓶连接好,注水瓶应装有1/2~2/3的蒸馏水或冷开水 (3) 对电子胃镜进行白平衡调节。打开光源开关,见到光从胃镜头端传出后,将胃镜头端对准内镜台车上附带的白色塑料帽2~3分钟,电子胃镜会自动进行白色平衡; (4) 检查胃镜注气、注水、吸引等功能是否正常,将内镜角度旋钮置于自由位; (5) 将胃镜消毒一遍,弯曲部涂上润滑霜,镜子就可以使用了; (6) 治疗台车上备好几只20ml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备用,注射器应配钝针头,以备检查术中冲洗,清洁视野。 2 ) 病人准备

(1) 操作前首先要了解病史、检查目的、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禁忌症,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急慢性传染病; (2) 向患者讲清检查目的、必要性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签写《内窥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3) 检查前至少6~8小时,已作钡餐检查者,最好3天后再做该项检查,幽门梗阻者则应禁食2~3天,必要时需洗胃,术前排空大小便; (4) 镇静剂及解痉剂不必常规应用,对个别紧张者或胃肠蠕动特别强烈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注安定5~10mg或山莨菪碱10mg; (5) 咽部麻醉:于检查前10分钟进行,方法有两种:(a)咽部喷雾法:用2%利多卡因或0.5%丁卡因,嘱病人张嘴,对准咽部喷射1~2下,间隔3~5分钟,再喷一次;(b)麻醉霜(含丁卡因)吞服法:予麻醉霜一勺,约5~10ml,嘱病人自己多次一点点吞服。 ■使用操作要求 1 ) 患者取左侧卧位躺于诊疗床上,在病人头下放一次性垫子一个,病人头微曲,两腿屈曲; 2 ) 取下患者活动性假牙,松解领口和裤带;嘱病人张口咬住牙垫。 3 ) 插镜方法 (1) 单手法:操作者面向患者,左手持操纵部,右手在距镜端20cm处持镜,将镜面对准患者舌跟部,将镜端自口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边调节角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后部,嘱患者作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入食管。切忌暴力硬插。 (2) 插入后,在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食管-贲门-胃体-胃窦-经幽门-十二指肠。在退镜时依反方向全面观察,观察内容包括黏膜色泽、光滑度、黏液、蠕动情况及内腔的形状等。发现病变应确定其性状、范围、及部位,并详细记录。必要时可进行摄影、活检及细胞学取材。 (3) 当腔内充气不足而黏膜贴近镜面时,可少量注气,切忌注气过多。需抽气或吸引液体时,应远离黏膜,间断吸引。当接物镜被沾污时,可少量注水,清洗镜面。 (4) 摄影:摄影应在观察完毕、活检前进行。拍摄时应视野清楚,注意要表现目标的特征及有可显示部位的背景做衬托。 (5)活体组织检查(a)由助手按操作者吩咐协助操纵活检钳瓣的开启;(b)操作者右手将钳头自活检阀门孔缓慢送入。当钳头进入视野后,嘱张开钳瓣,操纵内镜,使活检钳命中选定的活检点,稍加压,令关闭活检钳,抽出钳子,即完成一次取材。将取得的标本粘贴于小滤纸片上,置入10%福尔马林溶液内固定,送病理学检查取活检的组织原则,应在病变四周于

电子胆道镜的使用流程

电子胆道镜的使用流程 1. 将视频接头和光导分别接于摄像主机接口和光导束插口 2. 打开电源开关 3. 用左手持握内镜操作部。用左手拇指操作上、下角度控制旋钮。右手或用持镜钳操作插如部。 4. 灌流:通过灌流管送入灌洗液(送入灌洗液时请勿按下吸引按钮,否则会导致流入灌洗管的液体被吸出。内镜诊疗附件穿过管道时,如由于灌洗液量过低而无法清晰观察,应停止检查)。插入内镜:请勿弯折插入部距保护套接点10CM 以内的部分。 5. 先端部弯曲角度:根据需要操作上、下角度控制旋钮,引导先端部的插入和观察。(如果角度控制功能或系统的任何其他部件功能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检查,将上、下角度卡锁置于“F ▼” 解锁位置。然后在观察内镜图像的同时,小心地抽出内镜) 6. 插入内镜:内镜上、下角度卡锁用于保持先端部角度不变(如角度锁定时通过管道插入内镜诊疗附件,应握住角度控制旋钮以保持先端部的角度不变。

7.吸引液体:避免吸引固体脓液或高粘度液体,以防管道或按 钮堵塞,关闭钳子、灌流插头的旋阀,完全停止灌流,并按 下吸引按钮,吸引胆道内的灌流液。 8.使用后用清水进行擦拭,并使用测漏器进行漏水测试:①在 盆(深度足以浸泡整个内镜)中倒入脱离子水,②将侧漏器 接头插入保养装置插口,打开保养装置,③确认轻按侧漏器接头帽内侧的插脚时侧漏器有空气排出,④将侧漏器接头的逢与内镜的通风接头的插头的插脚对齐,按压侧漏器接 头入位,在将其顺时针旋转到头,⑤将连接有侧漏器的内镜浸泡在水中,在弯曲部成角度时观察约30秒,确认内镜上没有气泡连续冒出,⑥将内镜从盆中取出,⑦关闭保养装置,⑧等待30秒或直到弯曲部表皮收缩到膨胀前的状态,将 侧漏器的接头帽从通风接头上取下,⑩将ETO帽取下,彻底干燥侧漏器(如果⑨与⑩的顺序颠倒一下会导致气体停留在内境中,损坏内镜) 9.将仪器归位,并进行登记。 注:电子胆道镜必须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前必须将ETO 帽安装到内镜接头上,否则会使内镜中的空气膨胀,导致弯曲部表皮破损或弯曲功能损坏。

消化内科实习重点知识总结

1、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程序如何?(1)是否消化道出血?(2)观察生命征,判断出血量;(3)确定出血部位;(4)判断出血是否停止?(5)明确病因,并对因治疗。 2、上、下消化道的分界部位是?Treitz 韧带。 3、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1)消化性溃疡;(2)食道静脉破裂出血;(3)应激性病变;(4)肿瘤;(5)其他。 4、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有哪些?(1)肿瘤和息肉;(2)炎症性疾病;(3)血管病变;(4)肠壁结构性病变;(5)肛门病变。 5、所有消化道出血均会出现黑便,对吗?不对。因为临床发现便潜血阳性的出血量一般在5-10ml/天;黑便50-100ml/天;呕血胃 内积血量大于250-300ml;全身症状超过1000ml。出血量400-500ml;周围循环衰竭短期内出血量 6、所有消化道出血均会出现呕血,对吗?错。通常在幽门以上部位出血,或其以下部位出血但量大、速度快时才会呕血。 7、消化道出血可导致贫血,因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和观察的依据,对吗?为什么?错。出血后,组织液进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后才会出现贫血,一般需经过3-4 小时以上。 8、如何临床判断出血是否继续或再出血?(1)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且变稀或转为红色,肠鸣音亢进;(2)补液后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不改善或再恶化;(3)HB、RBC、HCT 进行性下降;(4)保证肾灌注的情况下,BUN 升高。 9、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应在多长时间内进行?24-48 小时。10、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出血量为多少?短期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超过循环血容量的20%。 11、为何呕血时出现咖啡样液体?血液经胃酸作用后形成正铁血红素。12、消化道出血时为何大便呈柏油样?系血红蛋白的铁经肠道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而致。13、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主要的止血药物及作用机理和特点?(1)血管加压素: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门脉压力。不良反应大;(2)生长抑素:减少内脏血流。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小。14、消化道出血时血管加压素如何使用,及使用过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通常0.2U/min 静脉滴注,可逐渐加至0.4U/min。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同时使用硝酸甘油可以减少不良反应。15、消化性溃疡出血时使用抑酸药物的理论基础? 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作用在PH>6.0 时才能有效发挥16、活动性出血是钡餐还是胃镜的禁忌证?钡餐。17、腹腔穿刺的适应证是什么?(1)协助诊断;(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3)诊断性穿刺,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4)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5)腹腔内注射药物。18、腹腔穿刺的禁忌证是什么?(1)严重肠胀气;(2)妊娠;(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广泛粘连者;(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昏迷先兆者。19、如何判断诊断性腹穿所穿出的血性液体是腹腔内出血还是穿刺损伤?腹腔内出血因腹膜的脱纤维作用而使血液不凝。若该液体凝固为穿刺损伤,否则为腹腔内出血。20、腹穿有什么注意事项?(1)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出现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输入白蛋白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3)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4)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5)有肝性脑病先兆、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包块、包虫病及卵巢囊肿者禁忌穿刺。21、腹水的性质可分为哪两种,主要通过哪些指标判断?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从外观、比重、凝固性、粘蛋白定性(李氏反应)、总蛋白量、腹水/ 血清蛋白比值、LD、腹水/血清LD 比值、有核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菌学检查等来判断。22、

最新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一、基本要求 1、胃镜室应当制定和完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2、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 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3、胃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胃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 洗消毒室和胃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4、胃镜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5、灭菌胃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 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6、工作人员清洗消毒胃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 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7、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胃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1)、胃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有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胃镜的消毒剂、75%乙醇。 8、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凡穿破粘膜的胃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2)、所用胃镜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3)、胃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4)、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5)、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6)、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胃镜进行清洗。 9、胃镜室应当做好胃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胃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的姓名等事项。 二、胃镜的清洗与消毒 (一)、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水洗 (1)、将胃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水送气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 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 ) 、安装全管道管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 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 ) 、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 ) 、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胃镜附件如活检钳、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方式,清洗刷应医用一消毒。 2、酶洗

最新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doc

胃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一、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清洗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水衣、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等。 二、预处理 1、内镜使用后立即用酶液纱布擦拭内镜外表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擦拭巾一用一更换。 2、取下内镜盖上防水盖,送至清洗消毒室。 3、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盖有无盖紧,连接侧漏器进行内镜侧漏,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三、清洗 1、在清洗槽内根据多酶比例正确配置清洗液。将内镜、按钮、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重点擦拭镜身和操作部,擦拭布一用一更换。 2、用清洗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3、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向管道内注射清洗液,刷洗按钮和阀门。 4、酶洗液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2分钟。 5、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漂洗 1、用压力气枪,用流动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2分钟,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及各种附件、按钮和阀门,去除残留的多酶。 2、用干净纱布擦干镜身及附件。 四、消毒 1、将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

2、管腔内充分注入消毒液,确保管腔内无残留空气。 3、消毒时间:浸泡消毒≥10分钟。 五、冲洗、干燥 1、更换手套; 2、流动水充分冲洗内镜及各管道、按钮。 3、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有无菌巾的内镜干燥台上。用75%酒精冲洗所有管道,气枪吹干管道水分,用灭菌纱布擦干镜身,安装好各按钮。 六、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1次。 七、登记 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者签名。 八、其他 1、每天诊治工作结束后,地面和台面应用500mg/L有效氯擦洗。 2、操作人员应做好自我保护,操作时应穿防水围裙,口罩,帽子,手套,手套每人更换。 3、每天工作结束后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4、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5、每月一次空气细菌培养;每月对活检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双手进行细菌培养并有记录。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消化神经中心

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黏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与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证】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 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 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2、技术准备: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她检查情况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

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术前禁食6-8小时,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天,必要时术前洗胃。最好排空大小便。咽部麻醉检查前15分钟用2%-4%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也可含服麻醉祛泡糊剂,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或丁溴东莨菪碱10mg或行清醒镇静麻醉。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就是否齐备。 3、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体位: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与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2)插镜:①单手法: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内镜操纵部,右手在距离镜端处持镜使镜面对准患者舌根部,将镜端自牙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调节旋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喉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入食管。切忌用暴力硬插。②双手法:少数患者不能有效做吞咽动作或单手法插镜困难时,可用双手法插镜。先将牙垫套于镜身,用左手示指试探患者咽喉部右手持镜端送入口腔,务必使镜面方向或先端部弯曲弧度与舌根部相平行,在左手示中二指中间将镜插至咽喉部,如有阻力应调整插镜方向。切忌强行通过。 (3)胃镜检查次序:插镜后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观察食管贲门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在退镜时依次从十二指肠、胃窦、胃角(低位翻转)、胃体、胃底贲门(高位翻转)、食管退出,依次顺序全面观察。应用旋转镜身、屈曲镜端等方法观察上消化道全

胃镜操作技巧要点

胃镜操作技巧 1 持镜:左手置于胸前,左手持内镜的操作部,保持操作部直立状态,以虎口及腕部的力量撑住内镜,仅以左手握内镜操作部,不要抓持过紧,抓持过紧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以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及无名指调节大小旋钮,两的稳定性,以防止图像晃动而影响观察(调整小旋钮时视野的晃动幅度很大,可以用旋转镜身替代);左手中指给气,左手食指控制吸引按钮,同时控制冻结图像以及解除冻结;为了防止过度送气,可以仅仅用食指控制两个在吸引按钮上。 右手持软管部,控制内镜的进退,同时可以辅助旋转镜身,当左手旋转操作部时,右手不可握持过紧,否旋转;当右旋镜身时左手无法再向右旋转时,可以用右手向左推镜身在体外的软管部或者右旋镜身的软管部,在辅助右旋;同样手柄放平或者无法左旋时,可以用右手向右上拉镜身在体外的软管部或者左旋镜身的软管部,可辅助左旋;如果要向左右方向旋转,也可暂时用右手旋转。 右手抓持镜身应不小于15cm,以20~30cm为宜;其优点有二:首先,胃镜插入食管前,握持胃镜软管换位置;抓持过短会导致内镜刚刚进入食道时,右手已经抵住口垫,不得不倒手换镜,这样会使刚刚进入食道的来;握持较长的软管部的另一个优点是,即使在口腔或咽部存在未能预料的抵抗,因为内镜自身具有弯曲度和弹被检者带来痛苦和危险的发生。 我们在动旋钮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的镜身的位置:是否发生过旋转以及旋转了多少度,旋钮的上下左右常状态没有发生任何旋转或者翻转时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旋转或者翻转后的情况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当然up的时候都由上方向下移动,镜身先端部上弯曲;Left时候图像由左向右移动。镜身先端部向左弯曲。 循腔进镜有2个技巧:A、尽可能沿小弯侧前进,痛苦小,到达幽门镜身短;B、前进时右手把镜身轻微减少镜身与咽后壁的会厌和悬雍垂的接触,患者不适反应小。 咽部到食管入口的操作:胃镜通过舌根后即可看到会厌软骨,偶尔可见声带,食管入口通常处于关闭状态杓状会厌襞中的两个小角软骨之间的后方,参见下图),因为患者一般取左侧卧位,内镜先端部多数自然从应以左侧梨状隐窝为目标推动内镜前进,从左侧楔状结节的背侧间隙开始向中央(顺时针方向)边旋转边轻轻插入管入口。插入食管入口的过程中,手下会感知到轻微阻力,通过食管入口的时候,可以看到直行的毛细血管,这向就是我们的进镜方向,内镜先端部通过食管入口后术者会有“落空感”。 以下四幅图片就是内镜从口腔到咽部所看到的示意图,c图箭头所指为会厌,d图线条所指由上至下依次梨状窝、楔结节。

胃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胃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一.内镜的发展 内镜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硬式内镜: 1795年—1932年;2半屈式内镜:1932年—1957年 光纤维问世 3纤维内镜: 1957年—1983年;4电子内镜: 1983年—至今 二.内镜基本结构: 一套完整的内镜设备由内镜、光源和附件组成。 内镜基本结构:前端、可屈部、镜身、操作部和导光五个部分。前端包括观察窗、照明窗、送气、送水出口、抽吸、活检孔,有的还设有活检钳抬举器,用来控制器械的伸出角度。

三.胃镜检查适应症 胃镜检查并发症 胃镜检查禁忌症

四.胃镜基本手法 第一个老师教我就是双手操作胃镜操作部来调节旋钮,右手不时的调一下旋钮,插一下镜,我现在叫这是“双剑合并”可惜并不能举世无双,哈哈!还自我感觉良好,可见一位好的老师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在你启蒙阶段。 这又证明广泛交流见识他人的操作并吸收其优点及长处多么重要! 在做胃镜的过程中,手法,姿势是相当重要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

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取巧,以后将很难把内镜操作的漂亮潇洒。 在操作中一般左手持内镜操作部,右手始终持镜身插入部,不要将右手抬起辅助调节左右旋钮。左手拇指和无名指调大钮控制上下,这样的好处是能自如的控制内镜的出入,特别是微细操作即使在患者呕吐时,仍可良好的控制内镜前端在自己想其所处位置,不会因为呕吐关系使镜身前端退后。 姿势也是相当重要的,好的操作姿势你做的轻松,而看者也觉的有美感,持内镜操作部应自然,大约在剑突偏左水平,不要太高象红灯记中的李玉河举灯一样,也不要把镜子放的太低影响操作旋转。 两足分开略狭于肩的宽度,做镜子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过于扭动身体,通过左右手联动完全可以达到你想到达的位置。左右方向的观察是通过通过旋转(严格讲应该是摆动)镜身来调节左右,实际上单纯右手旋转镜身的方法来控制左右旋转或单纯通过左手旋转镜身来调节左右是不可能完全轻松自如的达到你想观察的位置,只有通过左右手同方向的旋转(严格讲应该是摆动)才能做到,应该注意的摆动是手持操作部的左手与以手持镜身的右手之间的胃镜弯曲部为支点(故操作时不要过于靠近操作台面)来摆动镜身,同时结合右手的同方向旋转! 好的漂亮的操作手法是建立在良好的操作习惯基础上的,再加上勤学多练,总有一天,你身边的医生和护士也会说你做的特漂亮!!! 持镜手法: 胃镜的持镜手法因人而异,我个人使食指和中指同时控制吸引阀和注气、注水阀(图1),用大拇指和无名指控制大旋钮,当向上调节镜头时用拇指下压大旋钮,当向下调节镜头时用无名指下压大旋钮。 也有人喜欢单用食指控制吸引阀和注气、注水阀(图2),个人习惯不同而已! 图1

消化内镜基础知识

常用消化内镜诊治技术 胃镜 1、适应症 上腹不适,疑为上消化道病变,临床又不能确诊者 急性及原因不明的慢性上消化道出血 X线检查发现胃部病变不能明确性质者 需要随诊的病变如溃疡、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术后胃等 需要通过内镜进行治疗者 2、禁忌症 严重的心脏病如严重心律紊乱、心肌梗死活动期、重度心力衰竭 严重肺部疾病哮喘、呼吸衰竭不能平卧者 精神失常不能合作者 急性重症咽喉部疾患、腐蚀性食管炎、胃炎急性期 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急性期 3、并发症 一般比较安全 严重并发症:心、肺意外,严重出血、穿孔 一般并发症:下颌关节脱臼、喉臼、喉头痉挛、癔症等 对老年及急重症患者应进行监护操作 诱发癫痫 4、术前准备 所有内镜操作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当天禁食水,术后2小时禁食 利多卡因凝胶1支带胃镜室 结肠镜 1、适应证 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持续便潜血阳性者。 慢性腹泻原因未明者。 钡剂检查疑有回肠末端及结肠病变需明确诊断者。 低位肠梗阻及腹块不能排除肠道疾病者。 为结肠息肉切除、止血,乙状结肠扭转或肠套叠复位者。 结肠癌手术后,息肉切除术后需定期内镜随访者。 肠道疾病手术中需内镜协助探查与治疗者。 大肠肿瘤普查。 2、禁忌证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腹主动脉瘤、急性腹膜炎、肠穿孔等均属禁忌。 下列各项为相对禁忌证。 妊娠、腹腔内粘连、慢性盆腔炎等如必须检查时,有经验的术者可以小心进行。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结肠憩室患者应瞧清肠腔进镜,勿用滑进方式推进结肠镜。 曾做腹腔尤其盆腔手术或曾患腹膜炎者,有腹部放疗史者进镜时宜缓慢、轻柔,发生剧痛则应终止检查,以防肠壁撕裂、穿孔。 3、并发症 结肠镜检查的并发症主要就是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术前准备不充分,术者缺乏经验、操作不熟练与(或)术者在进镜困难时急躁、缺乏耐心而粗暴进镜等所致。

胃镜标准化操作规范

胃镜标准化操作规范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奥林巴斯电子胃镜标准操作规程 ■适应症 1 ) 有上消化道症状,需做检查以确诊者; 2 ) 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者; 3 ) 疑似上消化道肿瘤患者; 4 ) 需随诊的病变,如溃疡、萎缩性胃炎、息肉病等; 5 ) 需内镜治疗者; ■禁忌症 1 ) 严重心脏病者; 2 ) 上消化道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者; 3 ) 严重肺部疾病者; 4 ) 精神不正常不能配合检查者; 5.) 咽部急性炎症者; 6 ) 明显主动脉瘤; 7 ) 腐蚀性食管炎急性期; 8 ) 疑有胃肠穿孔者; 9 ) 传染性疾病属相对禁忌症,必须检查者,可用专用胃镜,并严格消毒。 ■使用前准备 1 ) 仪器设备准备 (1) 用拭镜纸沾少许硅蜡将物镜擦拭干净。检查插入端表面是否光滑,弯曲部外皮是否有破损,管道系统是否通通畅,胃镜角度控制旋钮是否正常,光源、监视器工作是否正常;

(2) 把电子胃镜与光源、吸引器、注水瓶连接好,注水瓶应装有1/2~2/3的蒸馏水或冷开水 (3) 对电子胃镜进行白平衡调节。打开光源开关,见到光从胃镜头端传出后,将胃镜头端对准内镜台车上附带的白色塑料帽2~3分钟,电子胃镜会自动进行白色平衡; (4) 检查胃镜注气、注水、吸引等功能是否正常,将内镜角度旋钮置于自由位; (5) 将胃镜消毒一遍,弯曲部涂上润滑霜,镜子就可以使用了; (6) 治疗台车上备好几只20ml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备用,注射器应配钝针头,以备检查术中冲洗,清洁视野。 2 ) 病人准备 (1) 操作前首先要了解病史、检查目的、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禁忌症,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急慢性传染病; (2) 向患者讲清检查目的、必要性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签写《内窥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3) 检查前至少6~8小时,已作钡餐检查者,最好3天后再做该项检查,幽门梗阻者则应禁食2~3天,必要时需洗胃,术前排空大小便; (4) 镇静剂及解痉剂不必常规应用,对个别紧张者或胃肠蠕动特别强烈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注安定5~10mg或山莨菪碱10mg; (5) 咽部麻醉:于检查前10分钟进行,方法有两种:(a)咽部喷雾法:用2%利多卡因或%丁卡因,嘱病人张嘴,对准咽部喷射1~2下,间隔3~5分钟,再喷一次;(b)麻醉霜(含丁卡因)吞服法:予麻醉霜一勺,约5~10ml,嘱病人自己多次一点点吞服。 ■使用操作要求

胃镜标准操作规程

电子胃镜标准操作规程 1适应症 1.1 有上消化道症状,需做检查以确诊者; 1.2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者; 1.3 疑上消化道肿瘤者; 1.4 需随诊的病变,如溃疡、萎缩性胃炎、息肉病等 1.5 需内镜治疗者。 2禁忌症 2.1 严重心脏病者; 2.2 上消化道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者; 2.3 严重肺部疾病者; 2.4精神不正常不能配合检查者; 2.5 咽部急性炎症者; 2.6明显主动脉瘤; 2.7 腐蚀性食管炎急性期; 2.8疑有胃肠穿孔者; 2.9 传染性疾病属相对禁忌症,必须检查者,可用专用胃镜,并严格消毒。 3术前准备 3.1 仪器设备准备 3.1.1 拭镜纸沾少许硅蜡将物镜擦拭干净。检查插入表面是否光滑,弯曲部的外皮是否有破损,管道系统是否通通畅,胃镜角度控制旋钮是否正常,光源、监视器工作是否正常;3.1.2 把电子胃镜与光源、吸引器、注水瓶连接好,注水瓶内应装有1/2~2/3的蒸馏水或冷开水; 3.1.3 对电子胃镜进行白平衡调节。打开光源开关,见到光从胃镜头端传出后,将胃镜头端对准内镜台车上附带的白色塑料帽2~3分钟,电子胃镜会自动进行白色平衡; 3.1.4 检查胃镜注气、注水、吸引等功能是否正常,将内镜角度旋钮置于自由位; 3.1.5 将胃镜消毒一遍,弯曲部涂上润滑霜,镜子就可以使用了; 3.1.6 治疗台车上备好几只20ml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备用,注射器应配钝针头,以备检查术中冲洗,清洁视野。 3.2 病人准备 3.2.1 术前首先要了解病史、检查目的、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禁忌症,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急慢性传染病。

3.2.2 向患者讲清检查目的、必要性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签写《内窥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3.2.3 检查前至少6~8小时,已作钡餐检查者,最好3天后再做该项检查,幽门梗阻者则应禁食2~3天,必要是需洗胃,术前排空大小便; 3.2.4镇静剂及解痉剂不必常规应用,对个别紧张者或胃肠蠕动特别强烈者可在术前15分钟肌注安定5~10mg或山莨菪碱10mg 。 3.2.5 咽部麻醉:于检查前10分钟进行,方法有两种:(1)咽部喷雾法:用2%利多卡因或0.5%丁卡因,嘱病人张嘴,对准咽部喷射1~2下,间隔3~5分钟,再喷一次;(2)麻醉霜(含丁卡因)吞服法:予麻醉霜一勺,约5~10ml,嘱病人自己多次一点点吞服。 4 操作要点 4.1 患者取左侧卧位躺于诊疗床上,在病人头下放一次性垫子一个,病人头微曲,两腿屈曲。 4.2 取下患者活动性假牙,松解领口和裤带;嘱病人张口咬住牙垫。 4.3 插镜方法 4.3.1 单手法: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操纵部,右手在距镜端20cm处持镜,将镜面对准患者舌跟部,将镜端自口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边调节角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后部,嘱患者作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入食管。切忌暴力硬插。 4.3.2 插入后,在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食管-贲门-胃体-胃窦-经幽门-十二指肠。在退镜时依反方向全面观察,观察内容包括黏膜色泽、光滑度、黏液、蠕动情况及内腔的形状等。发现病变应确定其性状、范围、及部位,并详细记录。必要时可进行摄影、活检及细胞学取材。 4.3.3 当腔内充气不足而黏膜贴近镜面时,可少量注气,切忌注气过多。需抽气或吸引液体时,应远离黏膜,间断吸引。当接物镜被沾污时,可少量注水,清洗镜面。 4.3.4 摄影:摄影应在观察完毕、活检前进行。拍摄时应视野清楚,注意要表现目标的特征及有可显示部位的背景做衬托。 4.3.5 活体组织检查(1)由助手按术者吩咐协助操纵活检钳瓣的开启;(2)术者右手将钳头自活检阀门孔缓慢送入。当钳头进入视野后,嘱张开钳瓣,操纵内镜,使活检钳命中选定的活检点,稍加压,令关闭活检钳,抽出钳子,即完成一次取材。将取得的标本粘贴于小滤纸片上,置入10%福尔马林溶液内固定,送病理学检查取活检的组织原则,应在病变四周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不同部位取材4~6块,隆起性病变,还应在中央取材。取材的次序,应先在低点逐步向高处。活检部位要描记清楚,最好绘图作出标记。 4.3.6 细胞学取材:应用于活检后,检查结束前进行。移取活检钳阀门,换上刷子阀门。经刷子阀门插细胞刷,通过活检管道将刷子头部插入试管或胃肠腔内,在病变及其周围轻

胃镜室各项操作流程

镜室医院感染管理 1.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应分开设置,通风良好。 (1)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清洗消毒设备。 1)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髙压气枪(硬镜必备)、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相应的消毒、灭菌器械,50 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2)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镜的消毒剂、75%乙醇。 3)不同部位镜的清洗消毒设备与储镜柜应分开。 (2)诊疗室应设置合理,配备基本设施。 1)应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2)不同部位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3)灭菌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4)诊疗室的净使用面积≥20㎡。 3.镜及附件的数量应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清洗、消毒或灭菌应符合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原则。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抗湿罩袍或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等。 5.镜室应当做好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容应当包括就诊患者、使用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包括消毒和冲洗时间)以及操作人员等。 6.浸泡消毒或灭菌镜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 7.消毒后的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活检钳及灭菌后的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

软式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预处理 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S。 2.取下镜装好防水盖,送清洗消毒室。 二、测漏 清洗消毒前应进行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 三、水洗 1.将镜放人水洗槽,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洗镜身及操作部。纱布一用一换。 2.取下活检人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刷洗时应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取下的各类阀门、按钮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人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6.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面和轴节处,清洗后擦干。 四、酶洗 1.将擦干后的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含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人活检孔道,浸泡2?5 min,操作部用含酶洗液擦拭。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2.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含酶洗液浸泡,附件应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min。 五、请洗 含酶洗液浸泡后的镜,用高压水枪冲洗各管道,同时冲洗镜的外表面,再用气枪向各管道冲气干燥,用干净布类擦干镜的外表面。 六、消毒或灭菌 1.采用消毒剂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镜置于消毒槽并全

胃镜基本操作

胃镜基本操作 胃镜插入前准备:检查送气送水,病人体位,头适度后仰,太仰容易进气管。镜身涂或喷洒润滑剂,使进镜通畅。此时可固定左右旋钮。 1.胃镜的插入:送镜,左手水平位,左手先慢慢up,看到梨状窝后(多取左侧),左手轻轻down,并有略微内旋的动作,右手轻轻送镜子。如未顺利进入,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左手抬高,略内旋,在吞咽完成的瞬时轻轻顺势将镜子送入。或尝试从右侧梨状窝送镜,通过舌根后,左手轻微外旋,右手送镜。通过咽部后,左手竖起并略向内旋,即可看到食道在视野正中。 2.食道胃接合部:进入食道入口后,左右旋纽仍保持固定,送气,一边观察憩室、狭窄、肿瘤和静脉曲张等病变是否存在,一边慢慢送镜。 3.胃窦部:进入胃内后,尽量减少送气,通过胃体到达胃窦。通过胃体时,左手为水平位,到达胃角附近时,左手竖起变为垂直位,同时略,继续进镜。4.十二指肠球部前壁~上壁:面对幽门,左手仍垂直位,不要调左右旋钮,只要调上下和左手腕轻轻内旋外旋调节即可,看到幽门开放后进入。进入十二指肠后,将固定的旋钮调至free,进入球部稍微送点气使其伸展,观察从前壁到上壁。 5.十二指肠球部下壁~后壁:镜身略向后退,似乎要从球部退出的感觉时停止,观察后壁下壁。(略内旋)。 6.十二指肠降部:左手用力up大旋钮和向右小旋钮,同时左手内旋,甚至上身也顺时针方向转动,右手送镜至降部。此时多数是按以上手法盲插,所以在球部有溃疡或变形时,要十分注意。 7.胃窦的前壁~小弯侧:慢慢退镜到幽门前庭部时,用力up,稍稍往前送镜,左手外旋,观察胃窦从小弯到前壁。 8.胃窦的后壁~小弯侧:镜身略后退,左手内旋,观察胃窦从小弯到后壁。9.胃角:维持用力up,镜身继续后退,看到胃角。左手外旋观察胃角前壁侧,内旋观察胃角后壁侧。也有可能无论怎样up,都没有看到胃角,也可先放弃,最后检查时再次尝试。 10.从胃角直上到胃体下部小弯侧,继续后退,越过胃角看到胃体下部小弯侧,此时视野中也能看到胃体下部前壁后壁(左手外旋或内旋),观察。继续后退,观察胃体中部小弯侧;继续后退,观察胃体上部小弯侧。 11.贲门部正面(反转):仍保持up,左手180度内旋,看到贲门部正面,此时可在画面1/3看到镜身。此时前壁与后壁的关系同观察胃体小弯侧时相反。 12.胃底(反转),略(原为用力up),充足送气,观察胃底。如果黏液池有黏液,可吸引或使患者右侧卧位。为了不吸引到粘膜,胃镜前端应与液面平行的没入液面下吸引。 13.贲门部小弯侧,再次用力up,左手略外旋,镜身位置亦发生变化,观察贲门小弯侧。 14.胃角对侧大弯:用力up,左手180度外旋,回复到原来位置,然后松开大小左右螺旋,送镜至胃角对侧,开始检查。首先观察胃角对侧大弯,然后向后退镜,观察胃体下部中部上部的大弯,左手外旋或内旋观察前壁或后壁。 到达胃体上部时,将胃内空气吸引。 15.最后退镜时再次检查食道,有无遗漏病变。 Note:

胃镜检查操作规程

胃镜检查操作技术规范 一、适应症 1、有上消化道症状,需做检查以确诊者; 2、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者; 3、疑上消化道肿瘤者; 4、需随诊得病变,如溃疡、萎缩性胃炎、息肉病等 5、需内镜治疗者。 二、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者; 2、上消化道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者; 3 、严重肺部疾病者; 4、精神不正常不能配合检查者; 5、咽部急性炎症者; 6、明显主动脉瘤; 7、腐蚀性食管炎急性期; 8、疑有胃肠穿孔者; 9、传染性疾病属相对禁忌症,必须检查者,可用专用胃镜,并严格消毒。 三、术前准备

(一)仪器设备准备 1、拭镜纸沾少许硅蜡将物镜擦拭干净。检查插入表面就是否光滑,弯曲部得外皮就是否有破损,管道系统就是否通通畅,胃镜角度控制旋钮就是否正常,光源、监视器工作就是否正常; 2、把电子胃镜与光源、吸引器、注水瓶连接好,注水瓶内应装有1/2-2/3得蒸馏水或冷开水; 3、检查胃镜注气、注水、吸引等功能就是否正常,将内镜角度旋钮置于自由位; 4、治疗台车上备好几只20ml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备用,注射器应配钝针头,以备检查术中冲洗,清洁视野。 (二) 病人准备 1、术前首先要了解病史、检查目得、其她检查情况,有无内镜禁忌症,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急慢性传染病。 2、向患者讲清检查目得、必要性及配合检查须注意得事项,签写《内窥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3、检查前至少空腹6小时,已作钡餐检查者,最好3天后再做该项检查,幽门梗阻者则应禁食2-3天,必要时需洗胃,术前排空大小便; 4、咽部麻醉:于检查前10分钟进行,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支。

5、高血压药物照常服用 6、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物服用病人处理: 术前处理术后处理 抗凝药(华法林) 停药3-4天停药3-4天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停药7-10天停药4-5天 7、无痛胃镜术前静脉注射芬太尼0、1毫克与咪达唑仑5毫克。 8、无痛胃镜需由家人陪同,大于70岁以上一般不做无痛胃镜。 9、无痛胃镜结束后不可开车及高空作业等。 四、术中操作 1、患者取左侧卧位躺于诊疗床上,在病人头下放一次性垫子一个,病人头微曲,两腿屈曲。 2、取下患者活动性假牙,松解领口与裤带;嘱病人张口咬住牙垫。 3、插镜方法 3、1 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操纵部,右手在距镜端20cm处持镜,将镜面对准患者舌跟部,将镜端自口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边调节角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后部,嘱患者作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入食管。切忌暴力硬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