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子集、全集、补集知识点及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一子集、全集、补集知识点及练习

高一数学必修1-子集、全集、补集-课件

高一数学集合 子集、全集、补集 要点一子集、真子集[重点] 在上一节中,我们用约定的字母标记了一些特殊的集合,在这些特殊的集合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正整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自然数集中; 自然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整数集中; 整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有理数集中; 有利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实数集中. 其实,上述各集合之间是一种集合见得包含关系;可以用子集的概念来表示这种关系. 1.子集 (1)定义: 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若a∈A则a∈B),那么集合A成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于集合A” . (2)举例: 例如,{4,5}?Z,{4,5}?Q,Z?Q,Q?R.A?B可以用图1-2-1来表示. (3)理解子集的定义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A是B的子集”的含义是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既由x∈A,能推出x ∈B,例如{-1,1}?{-1,0,1,2}. ②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对于任何一个集合A,它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属 于集合A本身,记作A?A. ③我们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于任何一个集合A,有??A. ④在子集的定义中,不能理解为子集A是B中的“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因为若A=?,则A中不含任何元素;若A=B,则A中含有B中的所有元素,但此时都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以上②③点告诉我们,在邱某一个集合时,不要漏掉空集和它的本身两种特殊情况. (4)例题: 例1设集合A={1,3,a },B={1,a 2-a +1},且A?B,求a的值. 解:∵A?B,∴a 2-a +1=3或a 2-a +1=a, 由a 2-a +1=3,得a =2或a =-1;由a 2-a +1=a,得a =1. 经检验,当a =1时,集合A、B中元素有重复,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所以符合题意的a的值为-1,2. 2.真子集 (1)定义: 如果A?B,并且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 “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数学必修三全册试卷及答案

第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60分) 1.某班级有名学生,其中有名男生和名女生,随机询问了该班五名男生和五名503020女生在某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五名男生的成绩分别为, , , , 116124118122,五名女生的成绩分别为, , , ,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120118123123118123是(B ) A . 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 B . 这五名男生成绩的方差大于这五名女生成绩的方差 C .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系统抽样 D . 该班级男生成绩的平均数小于该班女生成绩的平均数 2.掷两枚均匀的骰子,已知点数不同,则至少有一个是3点的概率为( C ) A .103 B .185 C .31 D .4 1 3.如图,矩形中点位边的中点,若在矩形内部随机取一个点,ABCD E CD ABCD Q 则点取自内部的概率等于( D ) Q ABE A . B . C . D . 4131322 14.某杂志社对一个月内每天收到的稿件数量进行了统计,得到样本的茎叶图(如图所示),

则该样本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D ) A . 47,45 B . 45,47 C . 46,46 D . 46,45 5. 在一个袋子中装有分别标注数字1,2,3,4,5的五个小球,这些小球除标注数字外完全相同,现从中随机取2个小球,则取出的小球标注的数字之和为3或6的概率是( B )A. B. C. D.11231015110 6.高三毕业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站成一排照相留念,则甲丙相邻的概率为( A )A . 12 B .13 C .23 D .14 7.将2005x =输入如下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得结果( A ) A .2006 B .2005 C .0 D .2005 - 8.98和63的最大公约数为( B )A.6 B.7 C.8 D.9 9.某工厂生产A 、B 、C 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品数量之比依次为k:5:3,现用分层抽样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1)(1)

子集、全集、补集 教学目标: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讲、议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研究数的时候,通常都要考虑数与数之间的相等与不相等(大于或小于)关系,而对于集合而言,类似的关系就是“包含”与“相等”关系 二、活动尝试 1.回答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32{|220}x x x x --+= {-1,1,2} ②数字和为5的两位数} {14,23,32,41,50} 3.用描述法表示集合:1111{1,,,,}2345 *1{|,5}x x n N n n =∈≤且 4.用列举法表示:“与2相差3的所有整数所组成的集合”{||2|3}x Z x ∈-=={-1,5} 5.问题:观察下列两组集合,说出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共性) (1)A={-1,1},B={-1,0,1,2} (2)A=N ,B=R (3)A={x x 为北京人},B= {x x 为中国人} (4)A =?,B ={0} (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 三、师生探究 通过观察上述集合间具有如下特殊性 (1)集合A 的元素-1,1同时是集合B 的元素. (2)集合A 中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 (3)集合A 中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 (4)A 中没有元素,而B 中含有一个元素0,自然A 中“元素”也是B 中元素. 由上述特殊性可得其一般性,即集合A 都是集合B 的一部分.从而有下述结论. 四、数学理论 1.子集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 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 合A.记作A ?B (或B ?A ),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请同学们各自举两个例子,互相交换看法,验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定义. 2.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B A ?,并且B A ≠,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

2021-2022年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

2021-2022年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理解掌握子集的概念;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两个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能准确地判定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教学重点: 子集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子集关系的判定.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用列举法表示: A={x|x2≤0},B={ x|x=(-1)n+(-1)n+1,n?Z}; C={ x|x2-x-2=0},D={ x|-1≤x≤2,x?Z}

2.问题. 集合A 与B 有什么关系? 集合C 与D 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列举出与C 与D 之间具有相类似关系的两个集合; 2.总结出子集的定义; 3.分析、概括两集合相等和真包含的关系的判定. 三、数学建构 1.子集的含义:一般地,如果集合A 的任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即 若a ∈A 则a ∈B ),则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AB 或BA .读作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若a ∈A 都有a ∈B ,则有A B 或B A . (1)注意子集的符号与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符号的区别: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属于∈,不属于;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包含于. (2)注意关于子集的一个规定:规定空集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理解规定 的合理性. (3)思考:AB 和BA 能否同时成立? 元素与集合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群体是

(4)集合A与A之间是否有子集关系? 2.真子集的定义: (1)A B包含两层含义:即A=B或A是B的真子集. (2)真子集的wenn图表示 (3)A=B的判定 (4)A是B的真子集的判定 四、数学运用 例1 (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 (2)写出集合{1,2,3}的所有子集; {1,3}{1,2,3},{3}{1,2,3}, 小结:对于一个有限集而言,写出它的子集时,每一个元素都有且只有两种可能:取到或没取到.故当集合的元素为n个时,子集的个数为2n.例2 写出N,Z,Q,R的包含关系,并用Venn图表示. 例3 设集合A={-1,1},集合B={x|x2-2ax+b=0},若B≠,B A,求a,b的值. 小结:集合中的分类讨论. 练习: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a_{a};(2)d_{a,b,c};

苏教版数学高一-【苏州第五中学】数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1.2子集、全集、补集2

第四课时子集、全集、补集(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渗透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 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补集的有关运算.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1.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如何寻求?其个数分别是多少? 2.两个集合相等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Ⅱ.讲授新课 [师]事物都是相对的,集合中的部分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就是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请同学们由下面的例子回答问题: 幻灯片(A): 看下面例子 A={班上所有参加足球队同学} B={班上没有参加足球队同学} S={全班同学} 那么S、A、B三集合关系如何? [生]集合B就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 即为如图阴影部分 由此借助上图总结规律如下: 幻灯片(B): 1.补集 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A?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集合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C S A,即C S A={x|x∈3且x?a} 上图中阴影部分即表示A在S中补集C S A 2.全集 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记作U. [师]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就可以把实数集看作全集U,那么有理数集Q的补集C U Q 就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 举例如下:请同学们思考其结果. 幻灯片(C): 举例,请填充 (1)若S={2,3,4},A={4,3},则C S A=____________. (2)若S={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则C S B=___________.

(3)若S={1,2,4,8},A=?,则C S A=_______. (4)若U={1,3,a2+2a+1},A={1,3},C U A={5},则a=_______ (5)已知A={0,2,4},C U A={-1,1},C U B={-1,0,2},求B=_______ (6)设全集U={2,3,m2+2m-3},a={|m+1|,2},C U A={5},求m. (7)设全集U={1,2,3,4},A={x|x2-5x+m=0,x∈U},求C U A、m. 师生共同完成上述题目,解题的依据是定义 例(1)解:C S A={2} 评述:主要是比较A及S的区别. 例(2)解:C S B={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评述:注意三角形分类. 例(3)解:C S A=3 评述:空集的定义运用. 例(4)解:a2+2a+1=5,a=-1± 5 评述: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 例(5)解:利用文恩图由A及C U A先求U={-1,0,1,2,4},再求B={1,4}. 例(6)解:由题m2+2m-3=5且|m+1|=3解之m=-4或m=2 例(7)解:将x=1、2、3、4代入x2-5x+m=0中,m=4或m=6 当m=4时,x2-5x+4=0,即A={1,4} 又当m=6时,x2-5x+6=0,即A={2,3} 故满足题条件:C U A={1,4},m=4;C U B={2,3},m=6. 评述:此题解决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Ⅲ.课堂练习 课本P10练习1,2,3,4 Ⅳ.课时小结 1.能熟练求解一个给定集合的补集. 2.注意一些特殊结论在以后解题中的应用.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10习题1.2 3,4 3.解:因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故S集合是由梯形、平行四边形构成,而A ={x|x是平行四边形},那么C S A={x|x是梯形}. 补充: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在题后括号内填“”或“”: (1)若S={1,2,3},A={2,1},则C S A={2,3} () (2)若S={三角形},A={直角三角形},则C S A={锐角或钝角三角形} () (3)若U={四边形},A={梯形},则C U A={平行四边形} () (4)若U={1,2,3},A=?,则C U A=A () (5)若U={1,2,3},A=5,则C U A=?() (6)若U={1,2,3},A={2,3},则C U A={1} () (7)若U是全集且A?B,则C U A?C U B () 解:紧扣定义,利用性质求解相关题目.(2)(5)(6)正确,其余错误. 在(1)中,因S={1,2,3},A={2,1},则C S A={3}. (2)若S={三角形},则由A={直角三角形}得C S A={锐角或钝角三角形}. (3)由梯形及平行四边形构成的图形集合不一定是四边形的全部.如既不是梯形,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新部编本 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3)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 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n =2 ) 1(+n n 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n =5; 第二步:计算 2 ) 1(+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a ,b ,r 或D ,E ,F ,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 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

高一数学集合与子集、全集、补集人教版 知识精讲

高一数学集合与子集、全集、补集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集合与子集、全集、补集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 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 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4. 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5. 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的概念以及全集的意义。 三. 重点和难点 本讲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子集与补集的概念。难点是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即列举法与描述法的运用以及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题讲解】 [例1] 下列条件能够确定一个集合的是( ) A. 比较小的正数的全体 B. 由太阳、风、水、火组成的整体 C. 充分接近2的实数全体 D. 高一年级中身材较高的同学组成的整体 解:此题正确选项应为B 。集合是由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而构成的。它是一个原始的数学概念,我们只能给出它的一个描述性的定义。集合具有三个重要性质,即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这三个性质也称为集合的三要性。根据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的形式是没有限制的,即使元素之间没有关联,也可以形成一个集合,如选项B 。集合的要点是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任何一对象要么是某给定集合的元素,要么不是其元素,二者必居其一。选项A 、C 、D 不能构成集合的原因是整体中的对象不明确,不满足集合中的元素的确定性原则。 [例2] 已知集合{ } y x y x x A -?=, ,与集合{}y x B ,,0=表示同一集合, 求x 、y 的值。 解:(1)若0=x ,则{ } y A -=,0,0,这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故0≠x 。 (2)若0=?y x ,由0≠x ,则0=y ,此时,{} 0,,0x B =,与互异性矛盾, 故0≠y 。 (3)若0=-y x ,则y x =,此时{} 0,,2 x x A =,{} x x B ,,0=故x x =2 , 解得1±=x 。若1=x ,则{ }0,1,1=A B =,与互异性矛盾。 若1-=x ,则{}0,1,1-=A B =适合。 综上,1-==y x [例3] 设{ }042 =+=x x x A ,{ } 01)1(22 2=-+++=a x a x x B (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 (2)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 解:解方程042 =+x x ,则0=x 或4-=x ,故{}4,0-=A (1)若A B ? ① 当φ=B 时,由0)1(4)1(42 2 <--+=?a a ,则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册教案

教育精品资料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n= 2)1 (+ n n 直接计算第一步:取n=5; 第二步:计算 2)1 (+ 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b,r或D,E,F的方程组;

2019-2020年高一数学子集 全集 补集

2019-2020年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 一.课题:子集、全集、补集(1) 二.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理解“”、“”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1.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2.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 (二)新课讲解: 我们共同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与集合B具有什么关系? (1) A={1,2,3},B={1,2,3,4,5}. (2) A={x|x>3},B={x|3x-6>0}. (3)A={正方形},B={四边形}. (4)A=?,B={0}. 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这四组集合中,集合A都是集合B的一部分,从而给出: 1.子集 (1)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 是集合B的子集. 请学生各自举两个例子,互相交换看法,验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定义. 注意:若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则记作AB(或BA). 例如:A={2,4},B={3,5,7},则AB. 依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子集.请填空? A,A为任何集合.(A.) 例如:由A={正四棱柱},B={正棱柱},C={棱柱},则从中可看出什么规律. 答:由上可知应有:AB,BC,即可得出AC. 这就是说,包含关系具有“传递性”,对AB,BC同样有AC. (2)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如A={9,11,13},B={20,30,40},有AA,BB.

《集合的全集与补集》教学设计(精品)

集合的全集与补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集的意义. (2)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例认识全集,类比实数的减法运算认识补集,加深对补集概念的理解,完善集合运算体系,提高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补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理解与掌握,感知事物具有相对性,渗透相对的辨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补集概念的理解;难点:有关补集的综合运算. (三)教学方法 通过示例,尝试发现式学习法;通过示例的分析、探究,培养发现探索一般性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

. = {1, 2, 7, 8}.

= . = . = . .师生合作分析例题. 例2(1):主要是比较A及的区别,从而求eS A.

备选例题 例1 已知A = {0,2,4,6},eS A = {–1,–3,1,3},eS B = {–1,0,2},用列举

法写出集合B. 【解析】∵A = {0,2,4,6},eS A = {–1,–3,1,3}, ∴S = {–3,–1,0,1,2,3,4,6} 而eS B = {–1,0,2},∴B =eS (eS B) = {–3,1,3,4,6}. 例2 已知全集S = {1,3,x3 + 3x2 + 2x},A = {1,|2x– 1|},如果eS A = {0},则这样的实数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eS A = {0},∴0∈S,但0?A,∴x3 + 3x2 + 2x = 0,x(x + 1) (x + 2) = 0,即x1 = 0,x2 = –1,x3 = –2. 当x = 0时,|2x– 1| = 1,A中已有元素1,不满足集合的性质; 当x= –1时,|2x– 1| = 3,3∈S;当x = –2时,|2x– 1| = 5,但5?S. ∴实数x的值存在,它只能是–1. 例3 已知集合S = {x | 1<x≤7},A = {x | 2≤x<5},B = {x | 3≤x<7}. 求:(1)(eS A)∩(eS B);(2)eS (A∪B);(3)(eS A)∪(eS B);(4)eS (A∩B). 【解析】如图所示,可得 A∩B = {x | 3≤x<5},A∪B = {x | 2≤x<7}, eS A = {x | 1<x<2,或5≤x≤7},eS B = {x | 1<x<3}∪{7}. 由此可得:(1)(eS A)∩(eS B) = {x | 1<x<2}∪{7}; (2)eS (A∪B) = {x | 1<x<2}∪{7}; (3)(eS A)∪(eS B) = {x | 1<x<3}∪{x |5≤x≤7} = {x | 1<x<3,或5≤x≤7}; (4)eS (A∩B) = {x | 1<x<3}∪{x | 5≤x≤7} = {x | 1<x<3,或5≤x≤7}. 例4 若集合S= {小于10的正整数},A S ?,且(eS A)∩B= {1,9},A∩B= {2}, ?,B S (eS A)∩(eS B) = {4,6,8},求A和B. 【解析】由(eS A)∩B = {1,9}可知1,9?A,但1,9∈B, 由A∩B = {2}知,2∈A,2∈B. 由(eS A)∩(eS B) = {4,6,8}知4,6,8?A,且4,6,8?B 下列考虑3,5,7是否在A,B中: 若3∈B,则因3?A∩B,得3?A. 于是3∈eS A,所以3∈(eS A)∩B,

子集全集补集·典型例题

例1 判定以下关系是否正确 (1){a}{a}? (2){1,2,3}={3,2,1} (3){0}??≠ (4)0∈{0} (5){0}(6){0} ??∈= 分析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解 根据子集、真子集以及集合相等的概念知①②③④是正确的,后两个都是错误的. 说明:含元素0的集合非空. 例2 列举集合{1,2,3}的所有子集. 分析 子集中分别含1,2,3三个元素中的0个,1个,2个或者3个. 解含有个元素的子集有:; 0? 含有1个元素的子集有{1},{2},{3}; 含有2个元素的子集有{1,2},{1,3},{2,3}; 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有{1,2,3}.共有子集8个. 说明:对于集合,我们把和叫做它的平凡子集.A A ? 例已知,,,,,则满足条件集合的个数为≠3 {a b}A {a b c d}A ?? ________. 分析 A 中必含有元素a ,b ,又A 是{a ,b ,c ,d}真子集,所以满足条件的A 有:{a ,b},{a ,b ,c}{a ,b ,d}. 答 共3个. 说明:必须考虑A 中元素受到的所有约束. 例设为全集,集合、,且,则≠ 4 U M N U N M ?? [ ] 分析 作出4图形. 答 选C . 说明:考虑集合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解决比较方便.

点击思维 例5 设集合A ={x|x =5-4a +a 2,a ∈R},B ={y|y =4b 2+4b +2,b ∈R},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 ??? 分析 问题转化为求两个二次函数的值域问题,事实上 x =5-4a +a 2=(2-a)2+1≥1, y =4b 2+4b +2=(2b +1)2+1≥1,所以它们的值域是相同的,因此A =B . 答 选A . 说明:要注意集合中谁是元素. M 与P 的关系是 [ ] A .M = U P B .M =P C M P D M P ..≠?? 分析 可以有多种方法来思考,一是利用逐个验证(排除 )的方法;二是利 用补集的性质:M = U N = U ( U P)=P ;三是利用画图的方法.

集合的运算:全集和补集

1、3、3 全集与补集 第一部分 走进预习 【 预 习 】阅读教材第 页,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全集(universal set )的概念 2、补集的概念: ①自然语言 ②符号语言 ③图形语言 第二部分 走进课堂 【复习检测】 交集、并集的定义 ①自然语言 ②符号语言 ③图形语言 指出:这一节课我们研究集合间的另一种运算。 【探索新知】 全集的概念 阅读下列一段材料: 在研究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时,我们所研究的集合常常是某一特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特定的集合叫做全集,记作U. 例如:1、研究{}1|≥=x x A , {}31|<≤-=x x B 等集合时,A 、B 都是R 的子集 , R 就是全集。 2、在研究

①{}Z n n x x A ∈==,2| , {}Z n n x x B ∈-==,12| ②{}Z n n x n A ∈==,3|,{}Z n n x x B ∈+==,13|,{}Z n n x x C ∈+==,23| 等集合时,A 、B 、C 都是Z 的子集,Z 就叫做全集。 3、在研究质数集A 与合数集B 时,质数集合A 与合数集合B 都是{}2|≥∈=n Z n U 的子集,U 就是全集。 4、在研究有理数集Q 合无理数集时,有理数集Q 和无理数集都是实数集R 的子集,U=R 就是全集。 5、在研究{} 是斜三角形x x A |= , {}是直角三角形x |x B =等集合时,A 、B 都是 {}是三角形 x U |x =的子集,U 就是全集。 补集的定义 指出:有时全集也可以规定: 例如:{ }5,4,3,2,1=U ,{}3,2,1=A 问题:集合{}5,4与U 、A 有什么关系? 结论:{}5,4是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5,4=A C U ,A C U 叫做A 在U 中的补集。 {}A x |?∈=且U x x A C U 在上面五个例子中,求集合A 、B 的补集。 指出:我们也可以用Venn 图表示补集 显然:A A C C U U =)(,U C U =φ, φ=U C U φ=A A C U )(, U A A C U = )( 【例题剖析】

高一数学 子集、全集、补集 练习二

第 1 页 共 1 页 子集、全集、补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空集没有子集 ②空集为任一集合的真子集 ③?={0} ④任一集合必有两个以上子集 A .0 B .1 C .2 D .3 2.满足关系式{1,2}?A {1,2,3,4,5}的集合A 的个数为 A .4 B .6 C .7 D .8 3.下列各式中,错误的个数为 ①1∈{0,1,2} ②{1}∈{0,1,2} ③{0,1,2}{0,1,2} ④?{0,1,2} ⑤{0,1,2}={2,0,1} A .1 B .2 C .3 D .4 4.设I 为全集,P 、Q 为非空集合,且P Q I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为 A .I P ∪Q=I B .I P ∩Q=? C .P ∪Q=Q D .P ∩I Q=? 5.集合M={x|x=2n+1,n ∈Z }与集合N={x|x=4k ±1,k ∈Z }之间的关系为 A .M N B .M N C .M=N D .M ∈N 6.设全集S={2,3,a 2 +2a -3},A={|a+1|,2},S A={5},则a 的值为 A .2 B .-3或1 C .-4 D .-4或2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8分) 7.设全集U={x|1≤x ≤5},A={x|2≤x <5},则U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集合M={0,1,2},则M 的真子集有____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设集合A={x ∈R |x 2+x -1=0},B={x ∈R |x 2-x+1=0},则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 10.已知集合A={x|1≤x <4},B={x|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范围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0分) 11.(8分)求满足{x|x 2 +1=0,x ∈R }M {a|42+a ≤3,a ∈Z }的集合M 的个数. 12.(11分)设集合U={(x ,y )|y=3x -1},A={(x ,y )| 12--x y =3},求U A . 13.(11分)设U={- 31,5,-3},-31是A={x|3x 2+px -5=0}与B={x|3x 2+10x+q=0}的公共元素,求U A ,U B .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B 5.C 6.D 二、7.{x|1≤x <2或x=5} 8.7 ?,{0},{1},{2},{0,1},{0,2},{1,2} 9.B A 10.a ≥4 三、11.31个 12.{(1,2)} 13.U A={-3},U B={5}

子集、全集、补集

第二课时子集、全集、补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 2.理解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与意义,知道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了解全集的含义,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4.学会利用Venn图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子集、全集、补集概念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 全集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两个数a、b之间有大、小、相等三种关系,那么两个集合A、B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活动 让我们先从具体事例研究开始。 (1)A={-1,1}B={-1,0,1,2}; (2)A=N,B=R; (3)A={x|x为江苏人},B={x|x为中国人} (4)A={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B={x|是等腰三角形} (5)A={x|x为方程x2-1=0的解},B={x|x为方程x2+2x+1=0的解} (6)A={x|x为方程x2-x+1=0的实数解},B={x|为方程x2-x=0的解} 试说出集合A、B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图形来刻画其关系? 3。意义建构 1.如何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这种联系? 2.如何刻画与解决事例(6)? 3.在实数中有“若a≧b,且b≧a”,那么在集合中A?B与B?A能否同时成立? 4.在集合A,B中(1)、(2)、(3)、(5)与(4)有什么不同? 4.数学理论 (1)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若a∈A,则a∈B),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A?B或B?A。 (2)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若A?B且A?B,则有A=B. (4)如果A?B且A≠B,这时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 (5)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数学运用 (1)例题1 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 解: 集合{a,b}的所有子集是?,{a},{b},{a,b} 其中真子集是?,{a},{b} 例题2 下列各组的三个集合中,哪两个集合之间具有包含关系? (1)S={-2,-1,1,2},A={-1,1},B={-2,2};

数学教案-子集、全集、补集

数学教案-子集、全集、补集 数学教案-子集、全集、补集 教学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掌握有关子集、全集、补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及图形(文氏图)准确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 (6)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知识. 【提出问题】(投影打出)

已知??,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将集M、集从集P用图示法表示. 4.分别说出各集合中的元素. 5.将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该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将集N中元素3与集M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6.集M中元素与集N有何关系.集M中元素与集P有何关系.【找学生回答】 1.集合M和集合N;(口答) 2.集合P;(口答) 3.(笔练结合板演) ? 4.集M中元素有-1,1;集N中元素有-1,1,3;集P中元素有-1,1.(口答) 5.,,,,,,,(笔练结合板演) 6.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的元素.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的元素.(口答) 【引入】在上面见到的.集M与集N;集M与集P通过元素建立了某种关系,而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集合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出现,本节将研究有关两个集合间关系的问题. (二)新授知识

苏教版数学高一-苏教版必修1习题 1.2子集、全集、补集

第1章集合 1.2 子集、全集、补集 A级基础巩固 1.下列集合中,不是集合{0,1}的真子集的是() A.?B.{0} C.{1} D.{0,1} 解析: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但不是它本身的真子集.答案:D 2.(2014·浙江卷)设全集U={x∈N|x≥2},集合A={x∈N|x2≥5},则?U A=() A.?B.{2} C.{5} D.{2,5} 解析:因为A={x∈N|x≤-5或x≥5}, 所以?U A={x∈N|2≤x<5},故?U A={2}. 答案:B 3.若集合A={a,b,c},则满足B?A的集合B的个数是() A.1 B.2 C.7 D.8 解析:把集合A的子集依次列出,可知共有8个. 答案:D 4.(2014·湖北卷)已知全集U={1,2,3,4,5,6,7},集合A ={1,3,5,6},则?U A=() A.{1,3,5,6} B.{2,3,7} C.{2,4,7} D.{2,5,7} 解析:因为U={1,2,3,4,5,6,7},A={1,3,5,6},

所以?U A={2,4,7}. 答案:C 5.已知M={-1,0,1},N={x|x2+x=0},则能表示M,N 之间关系的Venn图是() 解析:M={-1,0,1},N={0,-1},所以N M. 答案:C 6.已知集合A={x|-1<x<4},B={x|x<a},若A B,则实数a满足() A.a<4 B.a≤4 C.a>4 D.a≥4 解析:由A B,结合数轴,得a≥4. 答案:D 7.已知集合A={x|0≤x≤5},B={x|2≤x<5},则?A B=________________. 解析:集合A和B的数轴表示如图所示. 由数轴可知:?A B={x|0≤x<2或x=5}. 答案:{x|0≤x<2或x=5} 8.设集合A={1,3,a},B={1,a2-a+1},且A?B,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解析:由A?B,得a2-a+1=3或a2-a+1=a,解得a=2或a=-1或a=1,结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确定a=-1或a=2. 答案:-1或2

子集全集补集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1.2 子集全集补集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是否具有包含关系; 2.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重点难点:能通过分析元素的特点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授课内容: 一、知识要点 1.子集、真子集 (1)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那么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子集. 即:对任意的x ∈A ,都有x ∈B ,则A ____B (或B ?A ). (2)真子集:若A ?B ,且A ≠B ,那么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___B (或B _____A ).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______,是任何非空集合的____.即??A ,?____B (B ≠?). (4)若A 含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 个,A 的非空子集有 个. (5)集合相等:若A ?B ,且B ?A ,则A =B . 2.全集与补集: 全集: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 . 补集:若S 是一个集合,A ?S ,则,S C =}|{A x S x x ?∈且称S 中子集A 的补集. 简单性质:(1)S C (S C )=A ;(2)S C S=Φ,ΦS C =S . 二、典型例题 子集、真子集 1.(1)写出集合{a ,b }的所有子集及其真子集; (2)写出集合{a ,b ,c }的所有子集及其真子集.

2.设M 满足{1,2,3}?M ≠ ?{1,2,3,4,5,6},则集合M 的个数为 . 3.设{|12}A x x =<<,{|}B x x a =<,若A 是B 的真子集,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4.若集合A ={1,3,x },B ={x 2,1},且B ?A ,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个数为 . 5.设集合M ={(x,y )|x+y <0,xy >0}和N ={(x,y )|x <0,y <0},那么M 与N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6.集合A ={x |x =a 2-4a +5,a ∈R },B ={y |y =4b 2+4b +3,b ∈R } 则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是________. 7.设x ,y ∈R ,B ={(x,y )|y -3=x -2},A ={(x,y )|32 y x --=1},则集合A 与B 的关系是_______ ____. 8.已知集合{}{}|21,,|41,,A x x n n Z B x x n n Z ==+∈==±∈则,A B 的关系是 . 9.设集合{}{} 21,3,,1,,1,A a B a a a ==-+,A B =若则________=a . 10.已知非空集合P 满足:(){}11,2,3,4;P ?()2,5a P a P ∈-∈若则,符合上述要求的集合P 有 个. 11.已知A={2,4,x 2-5x+9},B={3,x 2+ax+a },C={x 2+(a+1)x-3,1}.求: (1)当A ={2,3,4}时,求x 的值; (2)使2∈B ,B A ,求x a ,的值; (3)使B=C 的x a ,的值. 【拓展提高】 12.已知集合{}{},121|,52|-≤≤+=≤≤-=m x m x B x x A 满足,A B ?求实数m 的取 值范围.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