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算法案例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算法案例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算法案例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算法案例

【学习目标】

1.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

2.基本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

3.了解秦九韶算法的计算过程,并理解利用秦九韶算法可以减少计算次数提高计算效率的实质;

4.了解各种进位制与十进制之间转换的规律,会利用各种进位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联系进行各种进位制之间的转换.

【要点梳理】

要点一、辗转相除法

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q0和一个余数r0;

第二步:若r0=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0≠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r0得到一个商q1和一个余数r1;

第三步:若r1=0,则r0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1≠0,则用除数r0除以余数r1得到一个商q2和一个余数r2;

……

依次计算直至r n=0,此时所得到的r n-1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程序框图为:

程序:

INPUT “m=”;m

INPUT “n=”;n

IF m

x=m

m=n

n=x

END IF

r=m MOD n

WHILE r<>0

r=m MOD n

m=n

n=r

WEND

PRINT n

END

要点诠释:

辗转相除法的基本步骤是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考虑到算法中的赋值语句可以对同一变量多次赋值,我们可以把较大的数用变量m 表示,把较小的数用变量n 表示,这样式子)0(n r r q n m <≤+?=就

是一个反复执行的步骤,因此可以用循环结构实现算法.

要点二、更相减损术

我国早期也有解决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

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出来为:

第一步:任意给出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理论依据:

由r b a r b a +=→=-,得b a ,与r b ,有相同的公约数

更相减损术一般算法:

第一步,输入两个正整数)(,b a b a >;

第二步,如果b a ≠,则执行3S ,否则转到5S ;

第三步,将b a -的值赋予r ;

第四步,若r b >,则把b 赋予a ,把r 赋予b ,否则把r 赋予a ,重新执行2S ;

第五步,输出最大公约数b .

程序:

INPUT “a=”,a

INPUT “b=”,b

WHILE a<>b

IF a>=b

a=a-b;

ELSE

b=b-a

WEND

END

PRINT b

或者

INPUT “请输入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a ,b

i=0

WHILE a MOD 2=0 AND b MOD 2=0

a=a/2

b=b/2

i=i+1

WEND

DO

IF b

t=a

a=b

b=t

END IF

c=a -b

a=b

b=c

LOOP UNTIL a=b

PRINT a^i

END

要点诠释:

用辗转相除法步骤较少,而更相减损术虽然有些步骤较长,但运算简单.

要点三、秦九韶计算多项式的方法

12121012312102312101210()()(())((()))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x a a x a x a x a x a a x a x a x a x a a x a x a x a x a --------------=+++

++=+++

++=++

+++=

=+++

+

+ 令12(1)((()))k n n n n k n k v a x a x a x a x a -----=+++++,则有01n k k n k

v a v v x a --=??=+?,其中

n k ,2,1=.这样,我们便可由0v 依次求出n v v v ,,21;

1323212101,,

,

a x v v a x v v a x v v a x v v n n n n n +=+=+=+=----

要点诠释:

显然,用秦九韶算法求n 次多项式的值时只需要做n 次乘法和n 次加法运算

要点四、进位制

进位制是一种记数方式,用有限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可使用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基数,基数为n ,即可称n 进位制,简称n 进制.现在最常用的是十进制,通常使用10个阿拉伯数字0-9进行记数.

对于任何一个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进位制来表示.比如:十进数57,可以用二进制表示为111001,也可以用八进制表示为71、用十六进制表示为39,它们所代表的数值都是一样的.

表示各种进位制数一般在数字右下角加注来表示,如111001(2)表示二进制数,34(5)表示5进制数.

1.k 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012211)(0121a k a k a k a k a a a a a a a n n n n k n n +?+?++?+?=--- ,

把k 进制数a 转化为十进制数b 的算法程序为:

INPUT “ a,k,n=”;a,k,n

i=1

b=0

WHILE i<=n

t=GET a[i]

b=b+t*k^(i-1)

i=i+1

WEND

PRINT b

END

2.十进制转化为k进制数b的步骤为:

第一步,将给定的十进制整数除以基数k,余数便是等值的k进制的最低位;

第二步,将上一步的商再除以基数k,余数便是等值的k进制数的次低位;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直到最后所得的商等于0为止,各次所得的余数,便是k进制各位的数,最后一次余数是最高位,即除k取余法.

要点诠释:

1、在k进制中,具有k个数字符号.如二进制有0,1两个数字.

2、在k进制中,由低位向高位是按“逢k进一”的规则进行计数.

3、非k进制数之间的转化一般应先转化成十进制,再将这个十进制数转化为另一种进制的数,有的也可以相互转化.

【典型例题】

类型一: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例1.用辗转相除法求下列两数的最大公约数,并且用更相减损术检验你的结果:

(1)80,36;(2)294,84.

【答案】(1)4(2)42

【解析】(1)80=36×2+8,

36=8×4+4.

8=4×2+0.

即80与36的最大公约数是4.

验证:80-36=44,

44-36=8.

36-8=28.

28-8=20.

20-8=12.

12-8=4.

8-4=4.

∴80与36的最大公约数为4.

(2)294=84×3+42,

84=42×2.

即294与84的最大公约数是42.

验证:∵294与84都是偶数可同时除以2,

即取147与42的最大公约数后再乘2.

147-42=105.

105-42=63.

63-42=21.

42-21=21.

∴294与84的最大公约数为21×2=42.

【总结升华】比较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

(1)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

(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

由该题可以看出,辗转相除法得最大公约数的步骤较少.

对比两种方法控制好算法的结束,辗转相除法是到达余数为0,更相减损术是到达减数和差相等.

举一反三:

【变式1】(1)用辗转相除法求123和48的最大公约数.

(2)分别用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求105与357的最大公约数.

【答案】21

【解析】(1)123=2×48+27

48=1×27+21

27=1×21+6

21=3×6+3

6=2×3+0

最后6能被3整除,得123和48的最大公约数为3.

(2)辗转相除法:357=105×3+42,105=42×2+21,42=21×2.

故105与357的最大公约数为21.

更相减损术:357-105=252,252-105=147,147-105=42,105-42=63,63-42=21,42-21=21.故105与357的最大公约数为21.

例2.求三个数:168,54,264的最大公约数.

【思路点拨】运用更相减损术或辗转相除法,先求168与54的最大公约数a,再求a与264的最大公约数.

【答案】6

【解析】

采用更相减损术先求168与54的最大公约数.

(168,54)→(114,54)→(60,54)→(6,54)→(6,48)→(6,42)→(6,36)→(6,30)→(6,24)→(6,18)→(6,12)→(6,6)

故168与54的最大公约数为6.

采用辗转相除法求6和264的最大公约数.

因为264=44×6+0,所以6为264与6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总结升华】求最大公约数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辗转相除法;二是更相减损术,对于3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求法,则是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m,再求m与第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同样可推广到求3个数以上的数的最大公约数.

举一反三:

【变式1】求三个数324,243,135的最大公约数.

【解析】∵324=243×1+81,

243=81×3+0,

∴324与243的最大公约数为81.

又135=81×1+54,

81=54×1+27,

54=27×2+0,

∴81与135的最大公约数为27.

∴三个数324,243,135的最大公约数为27.

更相减损术:

∵324-243=81,

243-81=162,

162-81=81,

∴81是324和243的最大公约数.

又135-81=54,

81-54=27,

54-27=27,

∴27是81与135的最大公约数.

∴三个数324,243,135的最大公约数为27.

类型二:秦九韶算法

例3.(2015秋 福建月考)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5432

()23456f x x x x x x =+++++在x =5时的值.

【思路点拨】据秦九韶算法,把多项式改写为f (x )=((((x +2)x +3)x +4)x +5)x +6.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依次计算x =5时的值,即可得出.

【答案】4881.

【解析】依据秦九韶算法,把多项式改写为f (x )=((((x +2)x +3)x +4)x +5)x +6.

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依次计算x =5的值: 01v =,

11527v =?+=;

275338v =?+=;

33854194v =?+=;

419455975v =?+=;

5975564881v =?+=,

故f (5)=4881.

【总结升华】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的值的关键是能正确地将所给多项式改写,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由于下一次计算需用到上一次的结果,故应认真、细心,确保中间结果的准确性. 举一反三:

【变式1】(2016秋 河北张家口月考)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

23456()1235879653f x x x x x x x =+-++++在x =―4时的V 4值.

【答案】-220.

【解析】f (x )=(((((3x +5)x +6)x +79)x ―8)x +35)x +12,

v 0=3,

v 1=3×(―4)+5=―7,

v 2=(-7)×(―4)+6=34,

v 3=34×(―4)+79=―57,

v 4=―57×(―4)―8=-220.

【变式2】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65432()654327f x x x x x x x =++++++在x=0.4时的值时,需做加法和乘法的次数和是( )

A .10

B .9

C .12

D .8

【答案】 C

【解析】 ()(((((65)4)3)2)1f x x x x x x x =++++++.

∴加法6次,乘法6次,

∴6+6=12(次),故选C .

类型三:进位制

例4.把87化为二进制数.

【答案】1010111(2)

【解析】 因为87=2×43+1,43=2×21+1,21=2×10+1,10=2×5+0,5=2×2+1,2=2×1+0.1=2×0+1.

所以87=2×(2×(2×(2×(2×2+1)+0)+1)+1)+1

=2×(2×(2×(2×(22+1)+0)+1)+1)+1

=…

=1×26+0×25+1×24+0×23+1×22+1×2+1

=1010111(2).

【总结升华】(1)本题的算法叫除2取余法.上述解法可以推广到把十进制数化为k 进制数的算法,称为除k 取余法.

(2)本题还可以用下面的除法算式表示如图:

把上式各步所得的余数从下到上排列,得87=1010111

(2).

举一反三:

【变式】(1)将十进制数2l 转化为五进制数.

(2)把十进制数48转化为二进制数.

【解析】(1)用除5取余法,可得

∴21=41(5).

(2) 将十进制数48转化为二进制数的除法算式如图所示.

把上式中各步所得的余数从下到上排列,得到48=110000(2).

【总结升华】在解答过程中常会出现把上图中各步所得的余数从上到下排列的错误,应注意避免. 例5.把下列各数化为十进制数.

(1)20121(3);(2)20121(4).

【答案】(1)178 (2)537

【解析】 (1)20121(3)=2×34+0×33+1×32+2×3+1=178.

(2)20121(4)=2×44+0×43+1×42+2×4+1=537.

【总结升华】k 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把k 进制数表示为各位上的数字与k 的幂的乘积之和,从右边起,第i 位数字对应k 的幂为1i k -.

举一反三:

【变式1】在十进制中,0123

2004410010010210=?+?+?+?,那么在五进制中数码2 004折合成十进制为( )

A .29

B .254

C .602

D .2 004

【答案】B

【解析】0123200445050525254=?+?+?+?=,故选B .

【变式2】将十进制数34换算成二进制数,即(34)10=________.

【答案】100010(2).

【解析】34÷2=17 0

17÷2=8 (1)

8÷2=4 0

4÷2=2 0

2÷2=1 0

1÷2=0 (1)

故34(10)=100010(2)

故答案为:100010(2).

【总结升华】在解答过程中常会出现把图中各步所得的余数从上到下排列的错误,应注意避免.

高中数学基础题型练习—《三角函数》

《数学》必会基础题型——《三角函数》 题型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公式:180180 x x x x π π =? =? o o ; 1.把下列角化为弧度制: (1)210o ,(2)252-o ,(3)155o ,(4)235-o ,(5)315o ,(6)500o 2.把下列角化为角度制:315π(),3(2)8π,53π(3),3(4)10π - ,(5)1.5,(6) 2.3- 特殊角对应关系:180π=o 圆心角l r α=,弧长l r α=?,1 2 S lr =扇形 【注意:公式中的角必须是弧度制】 3.已知弧度数为2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也是3,求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4.已知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120o ,半径为8,求它的弦长、周长和面积。 5.已知扇形的周长为8,圆心角为2,求该扇形的半径、弧长和面积。 题型3:三角函数的定义 (,)P x y 是角α的终边上的点,r =sin y r α=,cos x r α=,tan y x α= 6.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2,4)-,求sin ,cos ,tan ααα。 7.已知角β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4)x ,且3 cos 5 β=-,求cos ,tan ββ。 8.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3,4)-,求sin ,cos ,tan ααα。 9.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4,)x ,且3 sin 5 α=-,求cos ,tan αα。 题型4:判断三角函数的正负 10.(1)已知sin 0cos 0θθ<>且,则θ是第 象限角。 (2)已知sin cos 0θθ>,则θ是第 象限角。 (3)已知cos 0tan 0θθ<>且,则θ是第 象限角。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案例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案例知识点 算法案例: 主要有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k进制化十进制的算法。 辗转相除的定义: 所谓辗转相除法,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数,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若余数不为零,则将余数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则这时较 小的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更相减损术的定义: 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数,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然后将差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 对数,再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反复执行此步骤直到差数和较小的数相等,此时相等 的两数便为原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比较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 1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 别较明显。 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 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 辗转相除法的一个程序算法的步骤: 第一步:输入两个正整数m,nm>n. 第二步:计算m除以n所得的余数r. 第三步:m=n,n=r. 第四步:若r=0,则m,n的最大公约数等于m;否则转到第二步.第五步:输出最大公约 数m. 更相减勋术的一个程序算法步骤: 第一步:输入两个正整数a,ba>b; 第二步:若a不等于b,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转到第五步; 第三步:把a-b的差赋予r;

第四步:如果b>r,那么把b赋给a,把r赋给b;否则把r赋给a,执行第二步; 第五步:输出最大公约数b.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2、算法的特征 ①有限性:算法中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③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续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⑤普通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其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的人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 或 ,整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实数集合: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 .

2、如果集合 ,但存在元素 ,且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 个子集,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 3、全集、补集? §1.2.1、函数的概念

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题型(精编)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题型(精编) 变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若a b >,则ac bc > B .若a b >,则22a b > C .若a c b c +<+,0c <,则a b > D >a b > 3. 若m =(2a -1)(a +2),n =(a +2)(a -3),则m ,n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例2、解下列不等式 (1)2230x x --≥ (2)2280x x -++> (3) 405x x ->- (4)405 x x -≥- (5)112x ≥ (6)已知R a ∈,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x x a .

变、若不等式02<--b ax x 的解集为{} 32<

例5、 1. 积为定值 (1)函数1y x x =+ (x >0)的最小值是 . (2)设2a >,12 p a a =+-的最大值是 . (3)函数1y x x =+ (x <0)的最小值是 . (4) 变、 (1 )2y = 的最小值是 . (2) . 2. 和为定值 (1) ,y=x(4-x) 的最大值是 . (2), 的最大值是 . 例6、“1”的妙用 1. 2.已知正数,x y 满足21x y +=,则 y x 11+的最小值为______

高中数学知识点题库 125数列

1.对于数列{a n},“a n+1>|a n|(n=1,2,…)”是“{a n}为递增数列”的()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由a n+1>|a n|(n=1,2,)知{a n}所有项均为正项, 且a1<a2<…<a n<a n+1, 即{a n}为递增数列 反之,{a n}为递增数列, 不一定有a n+1>|a n|(n=1,2,), 如-2,-1,0,1,2 题干评注:数列 问题评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已知数列{a n}对任意的p,q∈N*满足a p+q=a p+a q,且a2=-6,那么a10等于()A、-165 B、-33 C、-30 D、-21 答案:C 解析:a4=a2+a2=-12, ∴a8=a4+a4=-24, ∴a10=a8+a2=-30 题干评注:数列 问题评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3.若数列{a n}前8项的值各异,且a n+8=a n对任意的n∈N*都成立,则下列数列中,能取遍数列{a n}前8项值的数列是() A、{a2k+1} B、{a3k+1} C、{a4k+1} D、{a6k+1} 答案:B 解析:由已知得数列以8为周期, 当k分别取1,2,3,4,5,6,7,8时, a3k+1分别与数列中的第4项,第7项,第2项,第5项,第8项,第3项,第6项,第1项相等, 故{a3k+1}能取遍前8项 题干评注:数列 问题评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4.对于数列{a n}(n∈N+,a n∈N+),若b k为a1,a2,a3…a k中的最大值,则称数列{b n}为数列{a n}的“凸值数列”.如数列2,1,3,7,5的“凸值数列”为2,2,3,7,7.由此定义可知,“凸值数列”为1,3,3,9,9的所有数列{a n}个数为() A、3 B、9 C、12 D、27 答案:D 解析:数列{a n}(n∈N+,a n∈N+),若b k为a1,a2,a3…a k中的最大值,则称数列{b n}为数列{a n}的“凸值数列” 数列{a n}的,“凸值数列”为1,3,3,9,9 ∴知数列{a n}中的a3和a5分别可取的值为1,2,3;1,2,3,4,5,6,7,8,9, 根据乘法原理得知满足条件的个数为:27 题干评注:数列 问题评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5.在数列a1,a2,…,a n…的每相邻两项中插入3个数,使它们与原数构成一个新数列,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中数学集合基础知识及题型归纳复习

集合基础知识及题型归纳总结 1、集合概念与特征: 例: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的正数 B .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 D .不等于0的偶数 例: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1)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2)集合{}1|2-=x y y 与集合(){} 1|,2-=x y y x 是同一个集合; (3)36 11,,,,0.5242 -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4)集合(){}R y x xy y x ∈≤,,0|,是指第二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 元素集合的关系:∈?或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或 例: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R R ∈+ B .{}Z x x x Z ∈≤?-,0| C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D .{}φφ∈ 3、集合的子集:(必须会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 例:若集合}8,7,6{=A ,则满足A B A =?的集合B 的个数是 4、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例1:已知全集}{5,4,3,2,1,0=U ,集合}{5,3,0=M ,}{5,4,1=N ,则=N C M U I 例2:已知 {}{}=|3217,|2A x x B x x -<-≤=< (1)求A ∩B ; (2)求(C U A )∪B 例3:已知{25}A x x =-≤≤,{121}B x m x m =+≤≤-,B A ?,求m 的取值范围 例4: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体育爱好者43人,音乐爱好者34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该班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 人 例5:方程组? ??=-=+9122y x y x 的解集是( ) A .()5,4 B .()4,5- C .(){}4,5- D .(){}4,5-

高中数学知识点题库 058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如图9-7-21,三校柱O AB —O 1A 1B I ,平面O B 1⊥平面O AB ,∠O 1O B =60°,∠A O B=90°,且 O B=OO 1=2,O A=3,求异面直线A 1B 与A O 1所成角的大小. 答案:建立如图9-7-2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0,0,0),O 1(0,1,3),A(3,0,0),A 1(3,13),B (0,2,0). ∴B A 1=OB -1OA =(-3,1,-3),1OA =OA -1OO =(3,-1,3). 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α,则cos α= A O B A A O B A 1111 ?=71 .故异面直线A 1B 与A O 1所成的角的大小 为arccos 71 . 解析:用平移A 1B 或A O 1的方法求解,是很困难的,于是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向量法求解.充分 利用∠A O B=90°,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有关点及向量的坐标,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计算. 题干评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问题评注: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2.如图9-7-23,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求直线AC 1与侧面AB 1所成的角的大小. 答案:建立如图9-7-23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0,a ,0),A 1(0,0,2a),C 1(- 23a ,2a ,2a),取A 1B 1中点M ,则M(0,2a ,2a),连结AM ,MC 1,有1MC =(-23 a ,0, 0),AB =(0,a , 0),1AA =(0,0,2a).由于1MC ·AB =0,1MC ·1AA =0,∴MC 1⊥面AB 1.∴∠C 1AM 是AC 1与侧面AB 1所成的角θ. ∵1AC =(-23 a ,2a ,2a),AM =(0,2a ,2a), ∴1AC ·AM =0+42a +2a 2 =492 a . 而|1AC |=2 2 22443a a a ++=3a ,

高中数学知识点题库 096通项

1.数列1,3,7,15,…的通项公式a n等于 答案:2n-1 解析:a2-a1=21,a3-a2=22,a4-a3=23,…依次类推可得a n-a n-1=2n-1 ∴a2-a1+a3-a2+a4-a3…+a n-a n-1=a n-a1=21+22+23+…+2n-1=2n-2 ∴a n-a1=2n-2,a n=2n-1 题干评注:通项 问题评注: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前4项为4,6,8,10,则其一个通项公式为 答案:a n=2(n+1) 解析:该数列的前4项分别可写成:2×(1+1),2×(2+1),2×(3+1),2×(4+1),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2(n+1) 题干评注:通项 问题评注: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 n:5,8,11,…;b n:3,7,11,…,各100 项,则由他们共同项所构成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答案:12k-1(k=1,2…25) 解析:设共同项构成的数列为C n,依题意可知a n=2+3n b m =-1+4m m=1,2,..75 a n= b m=2+3n=-1+4m ∴4m=3(n+1) ∵(3,4)=1,∴3|m ∴m=3k (k=1,2, (25) 4m=4?3k=3(n+1) ∴n=4k-1 (k=1,2, (25) C n=2+3?(4k-1)=12k-1 (k=1,2, (25) 题干评注:通项 问题评注: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4.已知{a n}是首项为19,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S n为{a n}的前n项和. (Ⅰ)求通项a n及S n; (Ⅱ)设{b n-a n}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数列{b n}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T n.答案:(Ⅰ)-2n2+21n(Ⅱ)-2n2+21n+2n-1 解析:(Ⅰ)先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求得a n和S n. (Ⅱ)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得{b n-a n}的通项公式,根据(1)中的a n求得b n,可知数列{b n}是由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构成,进而根据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得T n. 题干评注:通项 问题评注: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5.已知等差数列{a n}的通项为a n=90-2n,则这个数列共有正数项() A、44项 B、45项 C、90项 D、无穷多项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等差数列{a n}的通项为a n=90-2n大于零,可以得到数列的正项个数,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3算法案例练习

一、选择题 1.用辗转相除法求35与134的最大公约数,第一步是( ) A .134-35=99 B .134=3×35+29 C .先除以2,得到18 与67 D .35=25×1+10 2.用更相减损术求60与75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的减法次数是( ) A. 2 B. 3 C. 4 D. 5 3.用辗转相除法求60与48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的除法次数是( ) A. 1 B. 2 C. 3 D. 4 4.运行下面的程序,当输入 84,36 时,输出的结果是( ) A .168 B .3 C .24 D .12 5.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2357)(2 345+++++=x x x x x x f 在 x = 2 时的值时,令2,,5,450150+=+==x v v x v v a v Λ ,则3v 的值为( ) A .82 B .83 C .166 D .167 6.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1876543)(2 3456++++++=x x x x x x x f 在 x = 0.4 时的值时,需要做乘法和加法的次数分别是( ) A. 6,6 B. 5,6 C. 5,5 D. 6,5 7.下列各数中不可能是六进制数的为( ) A .123 B .234 C .345 D .456 8.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是( ) A. 111111 (2) B. 1000(4) C. 85(9) D. 210 (6) 9.若十进制数 26 等于k 进制数 32,则k 等于( ) A .4 B .5 C .6 D .8 二、填空题 10.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若输入160,72,则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简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x-3>2}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B? A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练习题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练习 题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一讲集合与逻辑用语 第1节集合及其运算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且仅有两种:属于(用符号“∈”表示)和不属于(用符号“?”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A=B 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A?B 真子集 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且B中至少 有一个元素不是A中的元素 A B 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 符号表示A∪B A∩B 若全集为U,则 集 合A的补集为?U A 图形表示 意义 {x|x∈A,或 x∈B}{x|x∈A,且 x∈B} {x|x∈U,且x?A}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

?U (A ∪B )=(?U A )∩(?U B );?U (A ∩B )=(?U A )∪(?U B ). ★练习 1.已知集合A ={x |3≤x <7},B ={x |2<x <10},则(?R A )∩B =________. 2.(2015·全国Ⅰ卷)已知集合A ={x |x =3n +2,n ∈N },B ={6,8,10,12,14},则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4 3.(2015·全国Ⅱ卷)已知集合A ={x |-1<x <2},B ={x |0<x <3},则A ∪B 等于( ) A.(-1,3) B.(-1,0) C.(0,2) D.(2,3) 4.(2015·浙江卷)已知集合P ={x |x 2-2x ≥3},Q ={x |2<x <4},则P ∩Q 等于( ) A.[3,4) B.(2,3] C.(-1,2) D.(-1,3] 一、选择题 1.(2015·安徽卷)设全集U ={1,2,3,4,5,6},A ={1,2},B ={2,3,4},则A ∩(?U B )等于( ) A.{1,2,5,6} B.{1}C.{2} D.{1,2,3,4} 2. (2015·南昌监测)已知集合A ={(x ,y )|x ,y ∈R ,且x 2+y 2=1},B ={(x ,y )|x ,y ∈R ,且y =x },则A ∩B 的元素个数为( ) B.1 3.(2015·长春监测)已知集合P ={x |x ≥0},Q =??????x ???x +1x -2≥0,则P ∩Q 等于 ( ) A.(-∞,2) B.(-∞,-1] C.[0,+∞) D.(2,+∞) 4.(2015·江西师大附中模拟)设集合A ={x |-1<x ≤2,x ∈N },集合B ={2,3},则A ∪B 等于( ) A.{2} B.{1,2,3} C.{-1,0,1,2,3} D.{0,1,2,3} 5.已知集合M ={0,1,2,3,4},N ={1,3,5},P =M ∩N ,则P 的子集共有( )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章 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2r rl S ππ+=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D C B A α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高中数学秘籍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A 表示函数y=lgx 的定义域, B 表示的是值域,而 C 表示的却是函数上的点的轨迹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1|032|2===--=ax x B x x x A ,如:集合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显然,这里很容易解出A={-1,3}.而B 最多只有一个元素。故B 只能是-1或者3。根据条件,可以得到a=-1,a=1/3. 但是, 这里千万小心,还有一个B 为空集的情况,也就是a=0,不要把它搞忘记了。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2n

种选择, 即集合A 有2n 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 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何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若,;2A B A B A A B B ??==I Y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有些版本可能是这种写法,遇到后要能够看懂 ,A B A B A B A B ==U I I U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 1539252 2∈--0)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就应该马上知道函数对称轴是x=1.或者,我说在上 ,也应该马上可以想到m ,n 实际上就是方程 的2个根 5、熟悉命题的几种形式、 ()()().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题型总结

专题 基本不等式 【一】基础知识 基本不等式:)0,0a b a b +≥>>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1)()24a b ab +≤(),a b R ∈;(2))+0,0a b a b ≥>>; 【二】例题分析 【模块1】“1”的巧妙替换 【例1】已知0,0x y >>,且34x y +=,则41x y +的最小值为 . 【变式1】已知0,0x y >>,且34x y +=,则4x x y +的最小值为 . 【变式2】(2013年天津)设2,0a b b +=>, 则 1||2||a a b +的最小值为 . 【例2】(2012河西)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 211a b +=,则2a b +的最小值为 . 【变式】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 211a b +=,则2a b ab ++的最小值为 .

【例3】已知0,0x y >>,且280x y xy +-=,则x y +的最小值为 . 【例4】已知正数,x y 满足21x y +=,则 8x y xy +的最小值为 . 【例5】已知0,0a b >>,若不等式 212m a b a b +≥+总能成立,则实数m 的最大值为 . 【例6】(2013年天津市第二次六校联考)()1,0by a b +=≠与圆221x y +=相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且△AOB 为直角三角形,则 2212a b +的最小值为 .

【例7】(2012年南开二模)若直线()2200,0ax by a b -+=>>始终平分圆222410x y x y ++-+=的周长,则 11a b +的最小值为 . 【例8】设12,e e 分别为具有公共焦点12,F F 的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P 为两曲线的一个公共点,且满足 120PF PF ?=,则2 2214e e +的最小值为 【例9】已知0,0,lg 2lg 4lg 2x y x y >>+=,则11x y +的最小值是( ) A .6 B .5 C .3+ D . 【例10】已知函数()4141 x x f x -=+,若120,0x x >>,且()()121f x f x +=,则()12f x x +的最小值为 .

高中数学知识归纳典型试题

数学必修4知识归纳 一、任意角(逆时针旋转→正角,顺时针旋转→负角) 1、与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2,}k k Z ββαπ=+∈ 2、弧度制 (1) α= l r ,l =r α? (2)180 =o π rad 1=o ()180 π rad 1rad =180()π o 57.3≈o (3)扇形面积S =211 22 lr r α=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定义 2、三角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2 2sin cos 1αα+=; sin tan cos α αα = ; tan cot 1αα?=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四、诱导公式(口诀:纵变横不变,符号看象限) 五、三角恒等变换 思想方法:①切化弦、平方降幂的思想; ②化为同角、同名的思想; ③拆角的思想:如()()β αβαααβ=+-=--,2()()ααβαβ=++-等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倍角、降幂公式: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 =??? →令sin 22sin cos ααα=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m αβ =??? →令22cos 2cos sin ααα=- 2cos 22cos 1αα=- ?降幂公式:21+cos2cos 2 αα= , 2cos 212sin αα=- 21cos2sin 2 α α-=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m αβ =???→令22tan tan 21tan ααα =-  2、辅助角公式(合一思想):关键是“提斜边” sin cos )a x b x x ?+=+ (? 是斜边) 3、正余弦“三兄妹”: sin cos x x +、sin cos x x -、sin cos x x —— 知一求二 内在联系:2 (sin cos )12sin cos 1sin 2x x x x x ±=±=± 六、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比较(见书) 1、会用“五点法”画出函数 sin()y A x B ω?=++的图象:步骤:设X x ω?=+,令X =30, ,, ,22 2 π π ππ→求相应的x 值及对应的y 值→描点作图 试一试:请用“五点法”画出函数2sin(2) y x π =-在一个周期内闭区间的图象 列表:

高中数学算法案例备课资料

算法案例备课资料 例题解析 【例1】输入两个正整数a和b(a>b),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解析:求两个正整数a、b(a>b)的最大公约数,可以归结为求一数列: a,b,r1,r2,…,r n-1,r n,r n+1,0 此数列的首项与第二项是a和b,从第三项开始的各项,分别是前两项相除所得的余数,如果余数为0,它的前项r n+1即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这种方法叫做欧几里得辗转相除法,其算法如下: S1输入a,b(a>b); S2求a/b的余数r; S3如果r≠0,则将b→a,r→b,再次求a/b的余数r,转至S2; S4输出最大公约数b. 伪代码如下: 10Read a,b 20r←mod(a,b) 30If r=0then Goto 80 40Else 50a←b 60b←r 70Goto 20 80Print b 流程图如下: 点评:算法的多样性: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例如求1+2+3+...+100的和,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先求1+2,再加3,再加4,一直加到100,最后得到结果5050.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1+2+3+ (100) (1+100)+(2+99)+(3+98)+…+(50+51)=50×101=5050.显然,对于算法来说,后一种方法更简便,而循环累加更适用于计算机解题.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解题,不仅要保证算法正确,还要选择好的算法,即方法简单、运算步骤少,能迅速得出正确结果的算法. 【例2】求1734,816,1343的最大公约数. 分析: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分别是每个数的约数,因此也是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也就是说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其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第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解:用“辗转相除法”. 先求1734和816的最大公约数, 1734=816×2+102; 816=102×8; 所以1734与816的最大公约数为102. 再求102与1343的最大公约数, 1343=102×13+17;

最新最全高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

高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必修 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2.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 HAPPY 的字母组成的集合 {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 如:{a,b,c} 和{a,c,b} 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 集合的表示: { } 如: { 我校的篮球队员 } ,{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 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 N 正整数集 N* 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1)列举法: {a,b,c }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表示集合的方法。 {x 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 {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 4)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 (2) 无限集 (3) 空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2 例:{x|x =-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A B 有两种可能( 1) A 是 B 的一部分,;(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反之 : B, 或集合 B 不包含集合 A, 记作 AB 或 BA 2.“相等”关系: A=B (5 ≥ 5,且 5≤5,则 5=5) 2 实例: 设 A={x|x -1=0} B={-1,1} 等”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②真子集 : 如果 A B, 且 A B 那就说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 集, 记作 A B( 或 B ③如果 A B, B A) C , 那么 A C ④ 如果 A B 同时 B A 那么 A=B Φ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规定 : 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 n n-1 有 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 2 个子集, 2 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 、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