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阅读材料

高三阅读材料
高三阅读材料

乡土哲学

那时的山村,一有时间,妇人们就纳鞋底。纳了一双又一双,且一双比一双针脚细密,一双比一双式样精美。当时只认为,山路费鞋,而过日子又没有余钱,她们必须勤于针线。可是,她们在纳鞋底的同时,还不停地纳鞋垫,而且鞋垫上全是艳丽繁复的图案。她们全不顾鞋垫纳成就会被踩于脚下,美丽顿消。问母亲缘由,母亲说,山里妇人没有别的,有的只是闲——闲来无事该如何?于是纳鞋;纳来不精又如何?于是就纳得精。现在看来,她们是被乡村伦理所驱动——因为在山里,好女人的标准是勤快,而懒女人被视为好逸恶劳、为人不淑。这种乡村伦理从何而来?是大地的昭示。

譬如,在故乡深山的阴处有一种植物,叫山海棠。即便是生在僻处,无人观赏,可它依旧是一丝不苟地向上挺拔枝叶,开出鲜艳欲滴的花朵。我当时很是不解,曾对祖父说,它真是不懂人间世故,既然开在深山无人识,便大可以养养精神、偷偷懒,没必要下多余的功夫。祖父瞪了我一眼,说,你究竟是太年幼,不知生命的真相。在山海棠那里,它只按自己的心性而活,生为花朵,就要往好里开,尽开的本分,至于能不能被人看见、被人夸奖,它是从来都不会去想的。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村里已经有了粉碎机、面粉机,也就是山里人俗称的电磨。但是,每到年节,母亲还是不舍昼夜地转动着她那台手动石磨。黄豆压在石磨里,缓慢地转动,缓慢地流出浆液。母亲气定神闲,面带微笑。还有,每到新玉米、新黍子下来,妇人们也总是拿到村东那盘石碾上去碾。这种传统的碾米方式,耗时费力,让人怜惜。但是,她们坚持不懈,没有怨烦,只是不管不顾地做。石磨磨出的豆浆,因为缓慢,所以黏稠——调成的豆汁醇厚香郁,点出的豆腐瓷实筋道。而山里的玉米和黍子,生长周期长,吸足了阳光,蕴足了营养,都是充盈的货色,这就需要慢慢地碾压,以缓慢地释放出热量不使其皮,有层次地破解不使其散,这样碾出的米有黏性,熬粥粥香,做糕糕腴,均有地道的口味。这种舌尖上的感受,化成她们的生活逻辑,不轻易妥协于外力。

回望旧物、旧事、旧时,不禁感到,乡土上遍地是哲学,不仅长万物,也长道理。大地道德有自然的教化之功,让人唯真而动、唯善而行、唯美而崇。人们只要一亲近土地,人性的病症,就不治而愈。

(旧迹摘自《羊城晚报》2014年6月24日)

平凡的日子与伟大的人生

作者:俞敏洪来源:读者杂志

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的地方,是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时,我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我们的班长站起来对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依然讲得不好。

我记得自己在北大的时候很苦闷。一是普通话不好,二是英语一塌糊涂,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我们班分班的时候,五十个同学分成三个班,因为我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但是一个月后,我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作“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以前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书一本书地读,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用了五年时间,读了差不多八百多本书,但是依然没有赶超我那些同学。我记得我的班长王强是一个书痴,现在他也在新东方,是新东方教育研究院的院长。他每次买书我就跟着他去,当时北大给我们每个月发二十多块钱生活费,王强有个癖好就是把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他绝不动用买书的钱来买饭票,

如果他没有饭菜票了就到处借,借不到就到处偷。后来我发现他这个习惯很好,我也把我的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饭票用完了我就偷他的。

我记得我奋斗了整整两年,希望能在成绩上赶上我的同学。尽管有些人高考考得很好,是第一名,但是北大精英人才太多了,你的前后左右可能都是智商极高的同学,也是各个省的状元或者第二名。所以,在北大追赶同学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尽管我每天几乎都要比别的同学多学一两个小时,但是到了大学二年级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依然排在班内最后几名。我非常勤奋又非常郁闷,也没有女生来爱我、安慰我。这导致的结果是,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这个病叫作传染性侵润肺结核。当时我就晕了,因为当时我正在读《红楼梦》,正好读到林黛玉因为肺结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我还以为我的生命将从此结束。后来北大医院的医生告诉我,现在这种病能够治好,但是需要在医院里住一年。我在医院里住了一年,苦闷了一年,读了很多书,也写了六百多首诗歌,可惜一首诗歌都没有发表过。从此以后我就跟写诗结了缘,虽然我这个人有丰富的情感,却没有优美的文笔,所以最终没能成为诗人。

我知道我的智商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我的班长王强,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个地方,听任何一句话,听一遍模仿出来的绝对不会两样。所以他在北大广播站当了整整四年播音员。我每天听着他的声音咬牙切齿,心中充满仇恨。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同学们所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这儿有从富裕家庭来的,也有从贫困家庭来的,生命的起点由不得自己选择,但是生命的终点是由自己选择的。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过去都走得很好,已经在十八岁的年龄走到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前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路也能走好。就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样叫作理想。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作“穿越地平线的渴望”。正是这种强烈的渴望,使我有勇气不断地参加高考。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因为崇拜徐霞客,我在高考的时候地理成绩考了九十七分。也是徐霞客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渴望,所以我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

第二样东西叫作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是不是有良心的人,会从你生活中做的具体的事情上体现出来,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对你未来的生命产生影响。我来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企业家和我讲起他大学时候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境比较富有,每个星期都会带六个苹果到学校来。宿舍里的同学以为是一人一个,结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个。尽管苹果是他的,他不给,你也不能抢,但是从此给同学们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这个人太自私。后来这个企业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还没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这个企业家的队伍里来。但大家一商量,说不能让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学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体现过分享精神。所以,对同学们来说,在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

你得跟同学们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因为你要知道,这样做你将来能得到更多,你永远不会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来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打扫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同学们一定认为我这件事情白做了。又过了十年,到了1995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我的榜样,包括刚才讲到的王强老师。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一种精神——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我们一起回中国,和你共同干新东方。”这样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美好和丑陋作者:李银河来源:读者杂志

世间存在大量的丑陋:欺骗、利用、算计、幸灾乐祸、落井下石、钩心斗角。人们在丑陋的人际关系中挣扎,就像在一池黏稠的液体中游泳,感觉很糟。

世间也存在少量的美好:友情、亲情、爱情、文学、美术、音乐。人们在美好的人际关系中徜徉,就像在一池碧蓝的清水中畅游,感觉惬意。

在世间美好的事物当中,还有一些被人们误读为丑陋。比如,艺术家创作了一幅美好的画作,可是在一些人眼中它是丑陋的。再如,两个人建立了单纯的友情,人们却认为他们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尤其在单恋中,人们不会相信没有得到回应的爱情也可以是美的。

然而,无论人们如何误读,美好的事物仍是美好的。画作之美丑,自有客观、公认的标准;友情之真伪,当事人心知肚明;单恋者内心经历的激情,是人的一生很少能够遇见的美。

不是珍贵作者:古龙来源:读者杂志有一天,一个朋友问我:“世界上有两种最珍贵的液体,一种如果是酒,另一种是什么?”

我答:“是水。”朋友赞道:“对。我问过数人,只有你答对了。”

其实我大错。

水是必需的,不可缺少的,没有水,人就会死,但不能用“珍贵”来形容水,正如有人如此问:“世上有两种最珍贵的物质,一种是钻石,另外一种是什么?”我绝不可以回答:“是米。”

我也不能告诉他:“最珍贵的不是钻石,而是铀。”

因为我们是人,普通的人,普通的观念,普通的情感,在我们心目中,“珍贵”和“必需”是完全不同的,甚至于“价值”都不同。

所以我说,我答错了这个问题,并不是我错,而是因为朋友问错了。

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珍贵的液体,这种液体就是酒。

因为只有酒才能使人忘记一些不该去想的事,而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总要去想一些他们不该去想的事。

除了“死”之外,只有酒才能让人忘记这些事。

死,多么珍贵,只有一次,绝无两次。

(木又寸摘自香港玉郎出版社《不是集》一书)

爸爸的花儿落了

作者:林海音来源:读者杂志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中间的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行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爸,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要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辞。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欢送毕业同学的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并致辞。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中来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呢?”

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英子,不要怕,无论多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好自己,并且管好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是。”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使我很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之后,我何曾再迟到过?

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校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道道向我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却也知道害羞呀!所以我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的。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了。我听着雨声,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了不得。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要这么不舒服地去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做不了主,她转身出去时,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脚,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号哭,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我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因为这是下雨天。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过头,是爸爸那瘦高的身影!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后来怎么样,我已经不记得了,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我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着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吃。夏天的早晨,我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了。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今早妈妈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今年爸爸都没有给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上麻渣。如果秋天来了,爸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

爸爸是多么喜欢花啊!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我有四个妹妹,只有两个弟弟。我才12岁……

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地看到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学弟学妹们唱给我们:“长亭外,古道边……”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希望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证书——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我催着自己,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根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有几个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就数你大了!”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这样镇定,这样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证书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最近人们都在热议家风家训,我突然想起了他——大卫·科波菲尔,想起了他的姨婆谆谆告诫他的一段话: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不知这段话能否算作大卫·科波菲尔的“家训”。

这段话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教材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次跟一个女生交流写作体会,我提到了这段话。她瞪大眼睛肯定地说:“老师,我们的书上没有这段话!”我说有的。她坚持说没有。后来,还是教材站出来说话,证明我是对的。我不是那个女生的语文老师,但我可以想见,她的语文老师没有注意到这段话;而那个女生也不大可能去注意到这段话,因为既然老师不讲,就不会考,不考的东西,学它干吗?

但这是多么好的一段话呀!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读到它、思考它、践行它。

永不卑贱

奴性十足的人,一律打着鲜明的“卑贱”戳记。以自我的卑琐,培植他人的下贱,这几乎是所有卑贱者的拿手好戏。鲁迅在他的《孤独者》中塑造了一个名叫魏连殳的形象,他的人生际遇颇像坐“过山车”,忽而低到尘埃里,忽而高到云头上。在他低到尘埃里时,那些世故的小孩子都嫌弃他,连他的花生米都不肯吃;当他高到云头上时,他给小孩子送礼物,前提竟然是要小孩子“装一声狗叫,或者磕一个响头”。这样的故事居然还有“现实版”,在饥饿的年代里,莫言就曾被粮食管理员用一块豆饼诱着,被迫学狗叫。你可能觉得学狗叫的人卑贱,其实,迫人学狗叫者的卑贱程度比学狗叫者更甚一万倍。越是卑贱,越是嚣张,一个人的嚣张指数与其卑贱指数成正比。

永不虚伪

有谁能清醒地意识到,其实,“虚伪”天天都跟我们腻在一起,“皇帝的新装”在我们身边长演不衰?我们见惯了虚伪,渐渐丧失了说出真相的勇气与热忱。我想,这样的道理不会有人不明白——我们可以叫醒一个深睡的人,但是,我们休想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装睡的人,以刻意营造睡的假象为使命,呼唤、撼动、鞭打都不足以让他醒过来。网友说:“虚伪的最高境界乃是把虚伪读作真诚。”骗天、骗地、骗人、骗鬼,这虚伪的“道行”还不够深,那称得上“虚伪九段”的,是连自己都可以骗过。侯宝林有个著名的相声段子《买佛龛》,有人问老太太:“您这个佛龛是新买的?”老太太一听不乐意了:“去,哪有这么说话的?!”那人赶紧改口:“那您这个佛龛是花多少钱‘请’来的?”老太太愤然答道:“哼,就这么个玩意儿,八毛!”——老太太充其量是个“虚伪三段”。

永不残忍

看到狮子追捕、撕食羚羊,有人大叫“残忍”。嘻嘻,这哪叫残忍!上帝没有把狮子设定成食草动物,为了活命,它必须这么干。真正的残忍,是来自人类的“精致的残忍”——在熊身上打开一个永远脓血交流的伤口,令其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珍贵的胆汁;当街“活杀驴”“活杀猴”,边杀边亢奋地叫卖鲜嫩的红肉或雪白的脑浆;麻利地割下鲨鱼的背鳍、胸鳍、尾鳍,然后再将鲨鱼抛入大海,让它慢慢地痛苦地死去……你以为这些残忍就登峰造极了吗?没有。我最近又见识了一种“极品残忍”,那是一个叫林森浩的研究生提供给我的。他那么淡定地向董倩讲述毒死室友的过程,就像讲述怎么毒死一只小白鼠一样;在二审的庭审现场,他自始至终没有看过父亲一眼,甚至当法庭宣布判处他“死刑”后,失态的老父亲飞身扑向法官时,他都冷眼相对……选择用化学物质杀人的林森浩,生命中确乎少了一张不该少的“人性元素表”。

卑贱,虚伪,残忍,我们来向这个世界报到时都不曾携带这些东西,但是走着走着,这些东西就像尘埃一样扑向我们。怎样拂去这些恼人的尘埃?怎样守住人性的底线?怎样让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成为我们乃至我们家族成员鲜明的戳记?让我们想想,让我们好好想想。

只需一个小小的行动

作者:马云来源:读者校园版

从小到大,没有人夸过我能干、聪明。也没有人说过:“马云,你有一天会做成大事。”

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

记得大概在1995年,一天晚上我骑车去上班,看到几个人在偷窨井盖。我想,自己这么瘦,也没有什么武功,要是冲上去估计打不过人家。我就骑着自行车到处去找人。可找了大概五分钟,也没找到能帮忙的人。忽然我想到,前几天有个孩子因为掉进没有盖子的窨井里淹死了,所以我回到窨井附近,人还跨在自行车上。我说:“你们把它给抬回去。”

他们几个人看了我一眼。我想,这时候他们若是冲过来,我就跑,当时我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个人问:“你说什么?”我看到有人帮忙了,就说他们在偷窨井盖……我越说越激动,突然,我看见边上有一台摄像机,原来他们是电视台的,在搞一个测试。那天晚上,据说我是杭州唯一通过了这个测试的人。

我后来想,这还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有的时候世界上发生变化,如果你不采取一点小小的行动,这个变化就跟你没关系;如果你参加了行动,你就可能是这个变化的受益者。

人生意义

从小,我所认识的所谓深刻的人,都让我感到阴森,我并不觉得这很愉快。我自己觉得,人生是深度和浅薄各半,你不能假装一直都在追求深度和文明,拆穿了一些事情之后,人大部分时间做的事情跟动物的选择是一样的。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谈及已经播出10年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的时候,提及其中的人生意义

我们总是把目光放在自己的前进速度有多快上,盯着时间不放。其实比时间更为重要的是指南针,相比你人生跑得多快,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寻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比指南针更重要的是镜子,你要时刻通过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正在拼凑的是怎样一幅图画。

——金兰都《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分数只代表了一部分,不能代表一切。因为出考题的老师,无法像班主任或是家人一样,对你有足够的认识,所以,他们不知道你或许会弹奏乐器,或许很乐意帮助他人,或许很擅长带弟弟妹妹……你可以接受自己的分数,但是要记住,分数不能够展现每个人的独特性。

——英国贝勒福特小学在每个学生的成绩单内,附上了一封校长的信

过分为己,是自私自利。完全舍我,也是亏待了一个生灵——自己。

——三毛《自己》

人越是怕丢人,就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就越是会忽略自己的感受。越是忽略自己的感受,就越是像木偶一样拼命活给别人看。最后,一步一步将真实的自我囚禁在了深深的黑暗里。丢失自我,是我们找不到快乐和幸福的根源,也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

——《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

不要总是埋怨别人对你不好。之所以总有人欺负你,其实是因为你好欺负,是你自己的软弱无能送给了别人欺负你的无限可能。有技能、有个性、有爱心、有真诚、有经验、有自信,你才有行走江湖的盔甲,谁也奈何你不得!

——饶雪漫

过了18岁,谁还会为了一朵云、一阵风、一枝玫瑰、一阵絮语而笑。

——亦舒

如果一个人早年被教成乖孩子,很老实,他其实是会有情绪的。他没有机会跟人家“拳脚相向”,他没有那种甩开膀子干一仗、摔一跤的感觉,他的愤怒从身体上表达不出来,然后全回到心里了,他就会积攒仇恨。小时候适度地像游戏一样打打闹闹,其实还是必要的。

——犯罪心理学者李玫瑾

阅读长篇小说就像是一次深度旅行,而短篇小说更像一扇窗户,虽然这里视野有限,但很可能让人过目难忘甚至深有感触。一本短篇小说集就像作者为读者打开的几扇或几十扇窗户,如果窗子里的风景变化多端,读者自然会看得更加兴致盎然。

——比目鱼

17岁的想望

作者:宇文正来源:读者校园版

17岁那年,我念高二,学习成绩一团糟。更糟的是,我跟最要好的同学不知为了什么事不说话了。我回到家对什么事情都生气,跟母亲也处不好。我觉得自己把人生整个活“坏”了!像数学的二次曲线,你如果一开始没听课,后面就会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我想要另外一个自己,重新来过,她会把书念好,不再游游荡荡,她会潇洒得多。我相信一个人如果潇洒、满不在乎,人际关系就会好起来,她也不会再与母亲闹别扭了!

每一次遇到挫折,我就会假想有另外一个自己,她活得比我好,能够避开所有我犯过的错误,她快乐、成功,对未来充满信心,我没机会走的路,她有!她会坐在钢琴前面,如痴如醉弹出贝多芬的《月光》,那是我不会的;她像鱼一样游于水中,那是我不能的;她很酷,整天埋首在花圃、丛林里,与人见面时,伸出还沾着泥巴的手,说:“嗨,你好,我是学植物的!”

我在脑海里不断演绎“她”的美好生命,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假想自己是另外一个人,过着另外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

那是多莉羊还没有诞生的年代,生命只有一次机会!1997年2月,多莉羊在遥远的苏格兰诞生,我像所有好奇的读者一样读着报纸,看科学家怎样把一头母羊的未受精卵取出,把细胞核吸出来,如何接合上另外一头母羊的乳腺细胞核,再如何把成功融合的卵子移植到另一只“代理孕母”的母羊子宫内,孕育、诞生,震惊世界,然后,可不可以复制人?世界吵成一团。

17岁以来的想望,以一只羊的姿态,在高原上,“咩咩”地对我喊叫——你忘了吗?你曾经想要另外一个自己,完成你没做好的一切。你总以为真实的自己比表现出来的拥有更大的潜力,只要有一个新的“机会”,你将全力以赴活出全然不同的人生!你看!你的幻想与真实只在一线之间,甚至搞不好许多科学家已经偷偷在做了。你极有可能在有生之年,实现17岁的愿望,从你身上取出一个细胞核,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你,拥有完全相同的基因,而你可以给她不一样的环境,照着你希望的那样前行。她是你的孩子,你的姐妹,她是你!

她是我的孩子吗?如果经由我的子宫来孕育她的诞生,我的感受可能会接近些,然而在受孕的初始,没有爱情的催化,将是怎样的遗憾!而我会爱她吗?像爱我的孩子一样?我的孩子带给我人生最大的神秘悸动!人类的遗传因子有50万到100万个,当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染色体组合的可能性在70兆种以上,我的孩子在这70兆分之一中选择了属于她的因子,进入我的子宫、着床、细胞分裂,独自运作,统筹一个繁复的生命工程,诞生为她现在的模样、性情、才智。她每一天的成长,都带给我惊奇,激发我的母爱……我不确知,那一个“复制”的孩子,是不是也能同样启动我的母性之泉?而她身上不负载任何的几率值,无须猜测,我可以清楚地预见她未来的长相、身材、兴趣。是的,可以更适情适性地栽培她,但我从她身上还会不会有发掘的惊奇感?她的所有短处都在我的掌握范围,我会不会更贴近地看到自己的劣根性,恍悟原来一切无可更改,换一个自己,也不会有根本上的分别?如果不能激发我的母爱,我是否能视她为我的妹妹?像从母亲的子宫里一同出生的孪生姐妹?我

们的基因不是来自同一对父母吗?只不过比起一般的双胞胎,我们的基因百分之百相同。而我走了一段人生路,知道自己哪里会跌跤、会犯错,可以给她指引和保护,让她真正如我所想,过得比我好。可是,私心里会不会暗中较劲,会不会嫉妒她得天独厚,如同许多姐妹之间的嫉妒?

因为我到底不能当她是我自己啊!她是我吗?灵魂也能复制吗?

我看着一个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拥有同样禀赋、同样缺憾的女子,在一片全新的环境里,逐渐离我远去。她是我的孩子、我的姐妹,拥有一个独立的灵魂,她势必与我渐行渐远,以摆脱我的影响,因为我们是那样百分之百的相像啊!而她会不会真的比较快乐呢?一个急于摆脱另一个影子的灵魂……

功夫

作者:星云大师来源:读者校园版

在世上做人,总要有一些“功夫”。所谓功夫者,是体力、脑力、精神力与心力的结晶,不只是表现在外的技术。所以,“功夫”有四种类别和意蕴,分述如下:

一、体力上的“功夫”:世上,有的人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虽然仍需具备一些技术上的专业能力,但只要熟练就能生巧,并不需要动脑思考,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例如驾驶、水泥工、木匠、焊接师等,凡是需要用体力才能完成的,都属体力上的“功夫”。有人说他双手万能,也有人可用双脚走遍天下,只要身体能动,就能用体力上的“功夫”贡献人间。

二、脑力上的“功夫”:凡一切需要用脑力去构思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写作、翻译、电脑、烹饪、插花、艺术等,都是脑力上的“功夫”。由于需要动脑思考,所以比起体力上的“功夫”,难度要大一点,甚至虽然同样用脑,但是思想细腻、脑力好的人,总是事半功倍,成就也会比较大。

三、精神上的“功夫”:是由内而发的力量,例如慈悲、忍耐、柔软、谦虚、包容、负责、担当等,都是精神上的“功夫”。这种“功夫”其实就是一种修养上的成就。

四、心力上的“功夫”:心力上的“功夫”是内在的,比精神力又更深入一层,诸如发心、发愿、立志、慧解等。

世上的一切事都要靠我们的“功夫”能力去成就,任何一种“功夫”都是无法替代、无法交换的。有道是“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自己的生死大事要由自己负责,谁也代替不了。功夫者,不亦如是乎?

爸爸不是什么都懂

作者:[美]罗杰·迪恩·基塞庞启帆译来源:读者校园版“可是我想去看圣诞老人!”小男孩哭喊道。

“我说了,上车!准备回家。要下雨了。”小男孩的父亲大声说道,然后伸手去推小男孩的背。小男孩几乎撞到车门上。

“可是,我想去看圣诞老人!”小男孩又哭喊道。

“没有圣诞老人。那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

我坐在我的车里,看见男孩的母亲站在丈夫和儿子之间,回头看看丈夫,又看看靠在车门边的儿子,然后一言不发地把几个袋子放进车的后备箱里。

把儿子拉上车之后,男人启动了他的车。可能是由于地面有水,导致车轮打滑,汽车开始摇摆,然后失去了控制,一头撞向停车场中一根巨大的灯杆,“砰”的一声,车停了下来。

“上帝!”我惊呼一声,然后跳下车,冲了过去。

驾驶位那边的门打不开。我立即跑到副驾驶位这边的门,猛力一拉,小男孩的母亲几乎跌出车外。

“请你帮帮我们!”小男孩的母亲紧紧抓住我的手说。我扶她坐好,然后检查小男孩的父亲。他的头压在方向盘上,脸上流着血。我往后座看去,小男孩呆呆地坐着,惊恐地看着眼

前的一切。

“发生了什么事?”一个声音突然在我身后响起。我转过身,惊讶地看到一个圣诞老人站在我面前。

“他们撞上了灯杆。”我告诉他。

“我是艾塞姆医生。”

“是吗?”我困惑地看着他。

“我为我的孙子扮成了圣诞老人,正准备去给他一个惊喜!”说着,他像小孩般调皮地摆了摆他的头。

小男孩的父亲开始呻吟。

“孩子的爸爸受伤了,需要叫救护车吗?”我问医生。

“等我检查他的伤势后再说。”他说。

这时,小男孩已爬出车外。我把他抱到了他母亲身边。

“你是谁?”当医生俯身检查小男孩父亲的伤势时,小男孩的父亲问。

“我是圣诞老人,你看不出来吗?”医生笑着说道。

小男孩的父亲摇摇头,然后举手去擦脸上的血。

“需要叫救护车吗?”我又问。

“我想没有必要,只是流了点鼻血。”医生说,“不过我建议你到急诊室检查一下你的头部。”他告诉小男孩的父亲。

我松了一口气。

医生直起身,整理好他的圣诞服。“啊,啊,啊。”他一边大声叫着,一边拍着他的大肚皮,然后向小男孩挥挥手。我看着他坐上他的车,驶离了停车场。

小男孩的父亲抱着头下了车。

“如果你想给谁打电话,我这里有手机。”我诚恳地对他说。

“不用了,谢谢。我稍后就去急诊室。”说完,他牵着儿子的手,一家三口向商场的方向走去。

“你不打算去急诊室了吗?”我喊道。

“我们看过圣诞老人之后就去。”他大声回应道。

“可是,爸爸,你不是说没有圣诞老人吗?”

“儿子,你以为我什么都懂,但事实上并非这样,比如就在此时此地。”

我笑了,然后我看见他的妻子踮起脚尖,在丈夫的脸上热烈地亲了一口。

很快,一家三口消失在购物中心的入口。

语丝

作者:未知来源:读者校园版

△路,不通时,选择拐弯;心,不快时,选择看淡;情,渐远时,选择随意。有些事,挺一挺,就过去了。有些人,狠一狠,就忘记了。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释了。一颗心,伤一伤,就坚强了。坎坎坷坷人生路,坦坦然然随缘行。

△人生需要做到这几点:总是有输有赢,得势顺境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放纵自己;失势逆境时,千万不可消极颓唐,放弃自己;成功的定义,要自己去找,别迷失在别人的看法中。

乞丐与汤

作者:夏殷棕来源:《意林》杂志

日暮时分,四个乞丐像往常一样聚集到路边的破棚子里,今天,他们的运气都不怎么好。

第一个乞丐说:“我只讨到这一块肉。”第二个乞丐说:“我什么也没有讨到,只好在蔬果店外捡了些烂菜叶。”第三个乞丐叹着气说他只讨得了一点儿草药,这东西怎么能当饭吃?

第四个乞丐说:“我只讨了一些干豆子,看上去还不是太好。”

四个人围着火堆坐着,都陷入了沉默,这时,不知谁说:“不如把我们手里的东西放到锅里煮汤,好歹能喝饱,熬过这一夜。”其他人听了都说好。

不过,第一个乞丐想:“我才不愿意把肉与他们分享呢。我假装把肉扔进锅里,他们不会发现的,然后我一个人偷偷把肉吃掉。”因此,他假装把肉扔到锅里。

另外三个乞丐也是这么想的。破棚子里比较黑暗,他们都看不见其他人做的事情。

最终,汤煮好了,他们每人都盛了一碗。他们喝着白开水,没有一个人说话。

“借”是一种智慧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陕西农村有个一字不识的农夫,在清理自家的祖传宅基地时,挖到了200多个“破旧碗盘”。他听人说这些破旧碗盘很值钱,但到底值多少钱,他心中一点底也没有。怎么办呢?农夫自有他的办法。

农夫到市场上放出消息说,家里有刚刚挖到的一些碗盘,故意让那些专门到乡下去搜旧货的商人听见。一个古董商听后就去农夫家看货,农夫把所有的破烂碗盘铺在草席上,说:“你先挑。挑好了,我们再来谈价钱。”

古董商精挑细选,挑了五个小盘子出来,问他:“你要多少钱才出手?”农夫反问:“你出多少钱?”对方说:“这五个盘子,我愿意每个出价200元。”农夫听后说:“每个1000元我才卖。”古董商觉得太贵,没有交易成功。于是,农夫知道这五个盘子应该是其中比较值钱的。

后来,又不断有人上门来挑,他又以同样方法对待,由此他知道了哪些碗盘有人要,哪些是最值钱的,哪些是垃圾。后来,农夫把留下的碗盘都卖出了最好的价钱。

这个故事颇值得我们咀嚼,对古董一窍不通的农夫,是凭什么将手中的碗盘卖出最好价格的呢?很显然他的做法是:借内行人的头脑和眼光,作出成功的定价策略。

农夫的这种“巧借智慧”的做法启示我们:“借”是一种生活智慧,是一种人生谋略,是一种成功艺术。我们要学会巧借别人的智慧,化为自己的智慧。我们要善于借助一些可以借助的力量,将“借”的智慧发扬光大,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

低端的人爱输入,高端的人爱输出

作者:蓑依来源:《意林》杂志有数据显示,玩微博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月工资3000元以下的普通白领和身无分文的学生。倒不是说微博不好,而是倘若一个人花费很多时间刷新微博、沉浸于微博的各种段子时,也就意味着很可能这部分时间没有得到高效率利用。

我有一个理论——“低端的人”都偏爱输入(输入: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去吸收各种信息),而“高端的人”更偏爱输出(输出:把自己的思想和所收获的传递出去),因为输出比输入要累很多,它多了一个咀嚼、反刍和表达的过程。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懒散惯了的朋友,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的目标:每天在“知乎”上回答三个问题,周遭的朋友都恨不得给他点32个赞。不管目标大小,只要我们不荒废时间在长时间的睡觉、整夜的打游戏和数个小时的聊天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善用时间和努力的力量。

收集黑暗的人

作者:石兵来源:《意林》杂志穿过窄窄的街巷,他又开始了新一天的买卖。

与其他的生意人不同,他的买卖从夜晚开始。每当夜晚来临,他就会离开家,沿着城市的缝隙一点点前行——他把那些高楼大厦与平坦街道间的九十度夹角处叫作城市的缝隙。在他看来,只有在这条缝隙中讨生活的人,才有他要寻找的事物。

那天,他在一处缝隙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那年轻人皮肤焦黄,神情委顿。他走

上前去,询问了几句话,没有得到任何回答。于是,他在年轻人旁边坐了下来,整整一个晚上,他都陪着年轻人一同仰望星空。他一共发现了七颗流星,而年轻人在他的指引下同样看到了这七颗流星。伴随着流星一颗颗划过苍穹,年轻人眼中的生机也开始变得蓬勃起来。年轻人告诉他,自己家乡的星空更加干净,那里的星星像在村口的潭水中洗过一样,闪闪发亮晶莹欲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向往城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他是不会抛开它们来到这儿的。可是,这座城市太坚硬了,击碎了自己所有的勇气,只留下这一道黑暗的狭窄缝隙。

清晨,他离开时,年轻人已经睡着了。他用力凝视着年轻人睫毛间凝结的细小露珠,发现那些露珠闪烁着微弱而坚定的光,他禁不住微笑起来。这个夜晚,他知道了年轻人所有的经历,也告诉了年轻人自己的经历,两个人从不言不语到无话不谈,最后还掰手腕比了力气,又击掌为誓订下了关于未来的计划。年轻人告诉他,这将是自己在这个缝隙中的最后一夜。那一刻,他又成功地收集了一片黑暗。

还有一次,他在一个散发着恶臭的垃圾箱旁边,发现了一位衣着光鲜的中年人。那个人满面油光宿醉未醒,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他在中年人身边坐下,耐心地等着他醒来。午夜,中年人醒了,他并没有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嘴里开始喃喃不休,他痛骂了那个背叛朋友与亲人的家伙,控诉着他的伪善与卑劣,并立誓要在他罪恶的脸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刀疤。中年人一边说,一边抚摸着自己的脸,痛哭不已。

他在一旁认真聆听着中年人含糊不清的话语,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最后,他摸索着将手探上了中年人脸上的伤疤,轻轻地对中年人说:这个刀疤一定是用一柄黑色的刀制造出来的,因为它身上有黑夜的味道,有些冷,也有些寂静。中年人这才发现黑暗中还有一个人,他惊恐地看着那个人,却发现在无边的黑暗中,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感觉到一只手传递过来的温暖。

中年人是偎在他怀中睡去的,醒来时,那个拥有温暖怀抱的人已不知所终。一切仿佛一场梦,但中年人依然清晰记得那人所说的话。那人说:我用一夜的时光买去了你内心的黑暗,这笔买卖希望你能满意。

每一个黑夜,他的脚步周而复始,遇到的人各不相同,但他们都陷在缝隙中,心里都有一片黑暗值得他去赎买。

他也对所有在缝隙中被黑暗包裹的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是个收集黑暗的人,几年前因为一场眼疾,他的双眼只能感知微弱的光,而那时的他刚刚实现了一生中最大的抱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的馆长。后来,经过长长的煎熬与思虑,他发现,相对于阳光下的空无一物,自己在黑暗中反而更能看清一些事物,而这些黑暗的事物经由他的收集与过滤,会生发出一种深邃隽永的光。于是,他决定做一个收集黑暗的人。

从此,白天,他在图书馆听人读书,在黑暗中感受光明;夜晚,他在缝隙处给人讲故事,用光明救赎黑暗。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对那些被买走黑暗的人提及自己的名字:博尔赫斯。

只有他自己明白,收集黑暗的人,是因为内心有光明。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作者:季羡林来源:《意林》杂志德国人爱花。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高三英语课外阅读love is the best legacy

As a young man, A1 was a skilled artist, a potter. He had a wife and two fine sons. One night, his older son developed a severe stomachache. Thinking it was only some common intestinal disorder, neither A1 nor his wife took the condition very seriously. But the malady was actually acute appendicitis and the boy died suddenly that night. Knowing the death could have been prevented if he had only realized the seriousness of the situation, A1‘s emotional health deteriorated under the enormous burden of his guilt. To make matters worse his wife left him a short time later, leaving him alone with his 6-year-old younger son. The hurt and pain of the two situations were more than A1 could handle, and he turned to alcohol to help him cope. In time A1 became an alcoholic. As the alcoholism progressed, A1 began to lose everything he possessed – his home, his land, his art objects, everything. Eventually A1 died alone in a San Francisco motel room. When I heart of A1‘s death, I reacted with the same disdain the world sh ows for one who ends his life with nothing material to show for it. ―What a complete failure!‖ I thought. ―what a totally wasted life!‖ As time went by, I began to re-evaluate my earlier harsh judgment. You see, I knew A1‘s now adult son, Ernie. He is one of the kindest, most caring, most loving men I have ever known. I watched Ernie with his children and saw the free flow of love between them. I knew that kindness and caring had to come from somewhere. I hadn‘t heard Ernie talk much about his father. It is so hard to defend an alcoholic. One day I worked up my courage to ask him. ―I‘m really puzzled by soothing‖, I said. ―I know your father was basically the only one to raise you. What on earth did he do that you became such a special person?‖ Ernie sat qu ietly and reflected for a few moments. Then he said, ―From my earliest memories as a child until I left home at 18, A1 came into my room every night, gave me a kiss and said, ?I love you, son.‘‖ Tears came to my eyes as I realized what a fool I had been to judge A1 as a failure. He had not left any material possession behind. But he had been a kind loving father, and he left one of the finest, most giving men I have ever known. 1. Al's elder son probably died of acute appendicitis due to ________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A. lack of care and nutrition B. the couple's carelessness C. serious stomachache D. too much alcohol 2. 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A. Given more attention, the boy could be saved. B. Al eventually became an alcoholic without any reason. C. Al's wife was also dead because of her elder son's death. D. The boy's death couldn't be avoided even if he was given more attention. 3. How did the writer evaluate Al's son, Ernie in this passage? A. Kind. B. Caring. C. Loving. D. All above. 4.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for the writer is to show ________. A. we should reevaluate Al's meaning of life B. love is the best heritage in our life C. Ernie is a kind, caring and loving son D. Al's death is a totally wasted life as well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精选材料】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3 一、阅读《耐磨的人生》后回答问题。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给下列的词语写上近义词。 笨拙()不幸()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 文言文阅读 作者:beanfield 一、“古代诗文阅读”考试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古代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段和名篇(见“古诗文背诵篇目”) 二、真题感悟 1. (2004 )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 —26 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按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之曰:“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 wū 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 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年荒劝赈,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 公则民不敢谩,廉则吏 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于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日:“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 ',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 2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父欣然从.之从:听从 B .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屏:除 去 C.毁淫.祠百余淫:淫乱D.童子皆流涕.涕:眼泪 2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B )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材料(有答案)

综合与阅读训练(二) 1.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yùn yù( )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xún l ǐ( ),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大洪山的溶洞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 ....,令人赞叹不已。 B.一时间,满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 C.联欢会上,他绘声绘色 ....的歌喉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D.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 ....,而且一反既往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通过大家群策群力的讨论,使101班逐步走向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C、宁波的春天简直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D、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4、阅读下面两段资料,从中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至少写出两点。(2分)(1)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2)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⑴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⑵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⑶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⑷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⑸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6)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⑺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嗫()嚅()1、段①中“盯”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2分) 2、文中刻画母亲的形象,段①主要使用___描写和___描写。 段⑦主要使用___描写和___描写。(2分) 3、为什么当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时,她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 4、母亲在烈日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只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这说明了什么?(2分) 5、你怎样理解段③那一句话?(3分) 6、为什么说“这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3分) 7、当母亲昏迷不醒的时候,医生为什么还在“微笑”呢?(3分) 8、面对如此令人感动的母爱,你可曾想到过给母亲怎样的回报?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3分 落花的夜 那时我小学快毕业,正是小屁孩儿的年纪,成天横冲直撞。我昏天黑地看金庸的小说,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小学毕业了,要上中学。 春天的一个周末,我和好友一起去桃园玩。桃园很美,开满了红艳艳的桃花和雪白的梨花。当天晚上,有月亮。小青说,我们赏月吧。于是,我们坐在了月亮底下的桃园里,好静,好香。我刚好看了《射雕英雄传》,我说,这里真像桃花岛。我讲起蓉儿,小青讲起她的漂亮裙子,雷雷则说,你们女生真臭美。 春天的晚上,十来岁少年的心,有的是闲情,有的是快乐。我们吃着饼干,喝着可乐,笑声与花香融合。 夜渐渐深了,有一层薄薄的淡雾,是蓝的,开始笼罩着桃园。那雾竟似可以流动的,在我们身边,丝丝缕缕,层层叠叠。我们的笑声更大了,我们说,真高兴啊,真快乐啊。 很突然地,起了风,风吹过那一树树的桃花、梨花,那纤细的花瓣顿时如雨飘落——红红白白的花瓣好似漫天的花雨。我们的头上,身上,全是花瓣。那漫天的花瓣啊,还带着漫天的甜香,那时的天和地,仿佛只有这些。 我们呆住了,谁都说不出话。像是有什么被触动,少年的心,在那一瞬间觉得了忧伤。那么美的花,在一瞬间就全部飘落,好短暂啊。虽然那飘落是那么美,美得让人不能相信,不能呼吸,不能说话。 那样地散了吧,散了吧。 好久好久,一向粗心的雷雷说,不知道我们毕业了,上中学还能在一起吗? 我们没再说话,在漫天的花雨中,学会了沉默。 后来我们上中学,后来我们上大学,后来我们有了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有天我讲起了那漫天花雨的震撼,我对朋友说,那时的心,好像一下子变得那么柔软、敏感,第一次看见大自然带着忧伤的美,那么傻傻地呆住,而且想到了毕业,想到了分离,想到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不可把握的命运。 朋友说,你知道吗,那个落花的夜其实只是想告诉你们两个字:成长。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注音。

高三课外阅读材料

边城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课外阅读材料(3) 高三语文备课组时间:2017年10月7日 ?第一部分-----高考作文审题及范文赏析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行囊已准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指导】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这里的“旅程”可指具体的出行计划,更可指人生中的前行。路途漫漫,指代“漫漫人生路”。接下来谈及的“很快用到的” “暂时用不上的”“想用而未曾准备的”“一直陪伴我们走向远方的“均 可指代陪伴着我们的人,如“父母”“老师”甚至“陌生人”。也可以指人所具备的素质,如“坚持”“勤奋”“目标” “把握细节” “创新”等。 立意举例: 1、“用到了”和“用不上”----轻装上阵,勇往直前。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要及时清点行囊,正如一场旅程,并不是每一件物品都是必需,有些直到最后都很难用到,清点无用的物品,必将为人生之旅助力。行囊之中装的应该是前行的信心,是面对一切的勇气,是解决困难的思想,新的旅程不在肩上的行囊里,而在脚下的路途中。也可以谈无用与有用的行囊,共同为旅程奠定基础,抓住有用与无用的行囊来辩证分析。 2、“准备了没用”和“要用却没准备准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材料中提到行囊里有很多东西,无论用与不用,我们无法估计,但都要准备好。凡事预则立,无论前路如何,都需准备好行囊。货真价实的知识,是武装自己的最好“行囊”,“书到用时方恨少”。 3、“使用的”与“陪伴的”----始终伴随着我们前行的,也许我们不曾在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带着感动出发,我们的旅程,始终有父母亲人的殷殷期盼。 【原文】 行囊 ①有人说:人生是自己拥有的,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好好利用,这实在是可惜,人生就像是一年四季,稍纵即逝。 ②漫漫人生路,翻检行囊,吃喝物品便很快就到,除了这些,巨大的行囊里还装着什么?可能是远行前打点的家当,也可能是归家时带上的纪念品,无论出行还是归家,行囊中都装满了人们对家的思念,和一路远行的人们难以卸下的负担。 ③当我们用第一声清亮啼哭来宣告我们出生时,人这一生负担便衣已装入了 我们人生的行囊,生命无时无刻不负担着什么,如果人本身就离不开奔跑一样。由此人们有了行囊,用来盛装人们需要或值得纪念的东西。 ④饱读诗书的人随身带着书籍,行侠仗义之士也总是骑马佩剑,不同的人所佩的行囊不同,他们所负担的责任也不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完全摆脱自己身上的负担,抛弃人生的行囊即时挣脱尘世的佛家,也会终生投入到苦思冥禅的境界。

课外阅读材料

送红包 端午节这天,村里来了一个招工指标。 老李头合计了半天,决定采取行动。晚霞将尽,他拿了一个红包——200元钱,去拜访姚书记。路上,他在心里骂起了自己:你个老东西瞎了眼,去年为啥怀疑姚书记挪用公款,带头告人家状?最后水落石出,人家没有那回事,这仇,人家能不记? 姚书记开门迎进了他:“李大哥,我刚要出门去找你,可巧,你来了,明天让你儿子去卫生院体检,咱支部决定让他到化工厂上班。” “我儿子?” “对。今年春天你住医院花了一万多块钱,全村数你日子紧。” 老李头眼圈一红,手一松,红包落在了地上。 (1)各用一句话准确概括这个故事的情节。 ①开端: ②发展: ③高潮: ④结局; (2)这篇短文中衬托人物思想性格的事物是:() (3)这篇短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和()。 (4)这篇短文的写作意图是( ) A.批判当前行贿受贿的坏风气。 B.告诉人们一些社会不正之风正在扭转。 (5)给这篇短文加个恰当的标题。 《怪老师》答案: 1. pò piān

2. 周老师 3. 让我们自己出题考自己,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我们和历届毕业生通信,让我们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让我们完成一个怪作业——一物一文,培养我们美的观点、美的愿望、美的个性。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芬香四溢,美不胜收。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苦。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体阅读训练题(多则材料)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体阅读训练题(多则材料)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材料一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蔺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于2014年11月13日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4)》,这是该中心连续第六年发布此类研究报告。 报告对2013~2014年中国企业300强、国有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外资企业100强及重点行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信息披露水平进行了整体评价。总体上看,指数均比去年有所提高,表现出中国社会先行企业日益重视社会责任管理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工作的态势。 报告显示,中国企业300强的社会责任发展呈现出“起步低、发展快、水平仍较低”的阶段性特点;国企100强,尤其是央企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持续领先于民企100强、外企100强;在华外资企业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亚地区(韩国、日本等)的企业表现相对较好;从责任议题表现看,国企和民企倾向于披露财务类数据和合规性信息,而对供应链管理类、环境类信息披露不足,相反,外资企业更注重披露社区关系维护和供应商管理方面的信息,而对股东权益和依法经营信息的披露相对不足;从重点行业看,电力和通信行业表现较好,而日化、医药和零售行业表现相对较差。 研究报告显示,外资企业100强覆盖24个行业。韩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最高,欧美在华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整体偏低,落后于亚洲国家。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26.4分,社会责任管理及信息披露情况仍不乐观。 材料二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丁栋)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22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的公众认为国企的社会责任履行得比外企、民企更好。 此次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调查报告(2015)》指出,在社会责任方面,公众对国企的要求高于民企和外企。调查中,57%的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更应该履行社会责任”,高于民营企业(22.9%)、外资企业(15.1%)。 这一调查的结果与此前相比有了较大变化,2008年的社会责任公众调查结果显示,47.2%的受访者认为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得最好。此次调查中,41.7%的公众认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得最好,高于外企和民企。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公众认为企业应该为水污染、食品安全、雾霾等社会环境问题负责。本次调查列出了6类社会问题,分别是水质污染、食品安全、雾霾、就业难、商业腐败、房价过高,过半数的公众认为,企业应该为“水质污染”(65.40%),“食品安全”(62.85%)、“雾霾”(51.15%)负责。 调查显示,当企业出现重大环境污染事件,67.3%的公众会抵制该企业的产品,是所有选项中排名最高的。紧跟其后的是企业有“杀害稀有动物或虐待动物”的行为及企业“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此三个选项都指向了环境问题。 对此,报告指出,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保护环境意识的上升,公众对企业的环境治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公众也正在使用自己手中的“货币选票”,抵制不负环境责任的企业,从而引导生产者与销售者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材料三 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侯洁15日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社会责任也进入了新常态,将日渐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国务院国资委将和社会各界一道继续努力,继续加强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导和引导,促进国有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适应社会责任的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2019高考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一):光明顶上

2019高考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一):光明顶上 作者:明前茶《扬子晚报》2018年7月9日 凌晨四点,我们打着手电登上光明顶,网上攻略称,黄山的日出是从黎明时分悄然铺开的一幕大戏,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越早登顶的人,越有可能占领拍摄的有利位置。但显然还有不少旅友比我们起得更早,拍摄用的三角架都已经架好,山顶上劲风呼啸,寒气袭人,虽是六月天气,很多人穿着抓绒外套仍瑟瑟发抖。 这时,喝杯热水都成了奢望。 忽而,我们听到了山道上粗重的喘气声。一位身材矮小的中年农妇,穿着洗变了形的短袖T恤,光脚穿着一双上世纪的解放球鞋爬了上来,她驮着一个巨大的背包,汗水浸透了头发,顺着眉毛流下来辣红了眼睛,上到山顶,她一言不发,找一块山石一坐,将背包拉开,所有的人都循香而去。 原来这农妇煮了一巨包的新鲜玉米棒来卖,负重走了几千级台阶来卖玉米,累得她整个人都似矮了一截。 背包做了保温的棉夹层,玉米棒都是温热的,插着竹签散发着软糯的清香,十块钱一根,收钱时农妇不厌其烦地叮嘱每个人:“玉米芯子别乱丢,等会儿丢到我这个袋子里,我退你一块钱。” 天边的一线鱼肚白还没有变成橙黄色,趁此机会,我和旅伴安安心心把早饭吃了。玉米棒品种极好,可以把人的嘴唇粘起来,见大家吃得香,农妇得意地笑,说,她买了最好的玉米种子,为预防与邻居家的玉米授粉串种,十年前她在两家的玉米田间种了两排桑树做间隔,“我的玉米从此再也没有退化过。” 那她在黄山上卖了多少年煮玉米?25年!头天晚上看天气预报,只要第二天不阴不雨,晚上12点半她就起床煮玉米,凌晨一点半将滚烫的玉米背到山顶上来卖。靠着春天卖茶卖笋干,夏秋卖煮玉米的收入,农妇把两个儿子供到大学毕业,现在大儿子去了上海工作,小儿子在合肥念研究生,农妇仍和丈夫在山里,伺弄他们的茶园、竹园,十几只跑山鸡,和那一坡沙沙作响的玉米。 问她为何不跟去上海享清福,农妇说:“上海房子那样贵,我儿还不知啥时有窝,我和他爸哪能再去给他添乱。再讲了,黄山有啥不好,山好水好空气好,你们上海人南京人,花好几百的门票只能看两天景,我们一年到头在看山看景,赛神仙呢。” 说话间已经有人来送还玉米芯子,农妇果不食言,打开被汗水浸透的腰包,掏出硬币逐一退给人。这场景,久违了,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倚着杂货铺的柜台,喝三毛钱的汽水,把完好的玻璃汽水瓶退回去,还能得一毛钱一样。有人好奇这玉米芯子能有什么用,农妇说早先晒干了还能引火做饭,现在家家都用沼气了,背回去也没有用。旅伴就嗔她自找麻烦,农妇正色说:“我是少挣点钱多费点事,但这样一来,光明顶就干净了。” 不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山的人,难以理解土生土长的人对黄山的热爱。收完所有的玉米芯子,日出的大幕刚巧拉开,山顶上一片快门的咔嚓声,东方的天际瞬息万变,光影与云海,与每一分钟都在变化的色彩在游戏,在躲猫猫,而将出未出的太阳似一个赖床的小孩,陷在云絮里,不想离开它的窝,约20分钟后,太阳终于臣服于推动它的力量,向上跳了一跳,离开了云霞的包围。山顶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我这时才发现,背玉米来卖的农妇竟没有忙着下山,她立于人群中,面朝东方,脸上的欣喜与在此第一次看到日出的人一模一样。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集锦

2012高考英语课外阅读材料 【每两天一篇—阅读+单词学习】 Unit One: 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 TEXT Want to know how to improve your grades without having to spend more time studying? 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 Well, read on... 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 Perhaps you are an average student with average intelligence. You do well enough in school, but you probably think you will never be a top student.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he case, however. You can receive better grades if you want to. Yes, even students of average intelligence can be top students without additional work. Here's how: 1. Plan your time carefully. Make a list of your weekly tasks. Then make a schedule or chart of your time. Fill in committed time such as eating, sleeping, meetings, classes, etc. Then decide on good, regular times for studying. Be sure to set aside enough time to complete your normal reading and work assignments. Of course, studying shouldn't occupy all of the free time on the schedule. It's important to set aside time for relaxation,

课外阅读资料

一、中国四大名著(三部)的作者、主要内容、精彩场面、妙语佳句: 1、《三国演义》 ⑴作者:(明)罗贯中 ⑵主要内容:全书描写东汉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国从时局动乱、军阀纷争中崛起,一直到最后被西晋所灭的历史故事。 ⑶精彩场面: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曹操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 ⑷妙语佳句:A、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B、三军易得,一将难求。C、强宾不压主。 ⑸主要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黄盖、吕蒙、关羽、张飞、赵云等。 2、《水浒传》 ⑴作者:(明)施耐庵 ⑵主要内容: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⑶精彩场面:武松景阳冈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 ⑷妙语佳句:A、恩仇不辩非豪杰,黑白分明是丈夫。B、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C、有力使力,无力斗智。 ⑸主要人物:宋江、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等 3、《西游记》 ⑴作者:(明)吴承恩 ⑵主要内容:全书记叙了三藏法师一行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 ⑶精彩场面: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怒打假国丈

⑷妙语佳句:A、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B、会家不忙,忙家不会。C、见鞍思骏马,滴水思亲人。 ⑸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观音菩萨、如来佛祖 二、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 1、奥运会:全称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运会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曲棍球、体操、举重、自行车、摔跤、柔道、射击、射箭、击剑、赛艇、划艇、帆船、马术、拳击、手球、现代五项、网球、乒乓球等。 2、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1年7月13日北京赢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开幕式定于2008年8月8 日晚8时。奥运会比赛计划使用场馆37个,其中北京地区32个,京外地区5个。在北京32个比赛场馆中,新建19个(含6个临时赛场),改扩建13个。呈"一个主中心加三个区域"的分布格局。"奥林匹克公园"是举办奥运会的"主中心区",内有1 3个场馆;"西部社区"有9个场馆。奥林匹克公园内具有代表性的新建场馆有:国家体育场:可容纳8万人,是举行开(闭)幕式、田径比赛、足球决赛等活动和赛事的场地。国家体育馆:可容纳1.8万人,是体操比赛、手球和排球决赛的场地,可设计为多功能公共场所。国家游泳中心:可容纳1.7万人,是游泳项目的主赛场,奥运会后可成为公共运动场所。奥运村:运动员公寓36万平方米。奥运会期间供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随队体育官员居住,村内配套设施齐全。 三、词语分类 1、带寓言的成语:愚公移山、朝三暮四、揠苗助长、庖丁解牛、东施效颦、望洋兴叹、一鸣惊人、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南辕北辙、鹬蚌相争、掩耳盗铃、塞翁失马、叶公好龙、邯郸学步、截竿入城、望梅止渴、道边李苦、郑人买履 2、带故事的成语:手不释卷、画龙点睛、亡羊补牢、自相矛盾、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唇亡齿寒、惊弓之鸟、三顾茅庐、毛遂自荐、程门立雪、鹏程万里、坐井观天、胸有成竹、对牛弹琴、卧薪尝胆、黔驴技穷、破釜沉舟、图穷匕见、门庭若市、四面楚歌、点石成金、按图索骥、名落孙山、夜郎自大、杞人忧天、约法三章、指鹿为 3、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济公活佛 4、神话成语:

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语文课外阅读材料(三)

没有人愿意贫穷,但出路在哪里(作者:李嘉诚) 人生的过程中尽管不无遗憾,但我学到最价值连城的一课——逆境和挑战只要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像的。 我成长的年代,香港社会艰苦,是残酷而悲凉的。那时候没有什么社会安全网,饥饿与疾病的恐惧是强烈迫人。求学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贫穷常常像一种无期徒刑。今天社会前行,新的富足为大部分人带来相对的缓冲保障,贫穷不一定是缺乏金钱,而是对希望及机遇憧憬破灭的挫败感。很多人害怕可上升的空间越来越窄,一辈子也无法冲破匮乏与弱势的局限。我理解这些恐惧,因我曾经一一身受。没有人愿意贫穷,但出路在哪里? 七十年前这问题每一个晚上都在我心头,当年十四岁时已需要照顾一家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可以依靠的人脉网路,我很怀疑只凭刻苦耐劳,和一股毅力,是否足以让我渡过难关?我们一家人的命运是否早已注定?纵使我能餬口存活,但我有否出人头地的一天? 我迅速发现没有什么必然的成功方程式,首要专注的是,把能掌控的因素区分出来。若果成功是我的目标,驾驭一些我能力内可控制的事情是扭转逆境十分重要的关键。我要认清楚什么是贫穷的枷锁—我一定要有摆脱疾病、愚昧、依赖和惰性的方法。 比方说,当我发觉染上肺结核病,在全无医疗照顾之下,我便下定决心,对饮食只求营养不求喜恶、适当地运动及注重整洁卫生,扞卫健康和活力。此外,我要拒绝愚昧,要持恒地终身追求知识,经常保持好奇心和紧贴时势增长智慧,避免不学无术。在过去七十多年,虽然我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下班后我必定学习,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在过去一年,我费很大的力气,努力理解进化论演算法里错综复杂的道理,因为我希望了解人工智慧的发展,以及它对未来的意义。 无论在言谈、许诺及设定目标各方面,我都慎思和严守纪律,一定不能给人嚣惰脆弱和倚赖的印象。这个思维模式不但是对成就的投资,更可建立诚信;你的魅力,表现在你的自律、克己和谦逊中。 所有这些元素连接在一起功效非凡:它能渐渐凝聚与塑造一个成功基础,帮助你应付控制范畴以外的环境。当机遇一现,你已整装待发,有本领和勇气踏上前路。纵使没有人能告诉你前路是什么一道风景,生命长河将流往何方,然而,在这过程中,你会领悟到邱吉尔多年的名言:“只要克服困难就是赢得机会。一点点的态度,但却能造成大大的改变。” 生命抛来一颗柠檬,你是可以把它转榨为柠檬汁的人。要描绘自己独特的心灵地图,你才可发现热爱生命的你、有思维、有能力、有承担,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则、有理想,追求无我的你。 为谁(作者:龙应台) 我不懂得做菜,而且我把我之不懂得做菜归罪于我的出身——我是一个外省女孩。在台湾,“外省”其实就是“难民”的意思。外省难民家庭,在流离中失去了一切附着于土地的

高三课外阅读 choices in life

Take Risks When There’s No Danger Wallace wilkins Many of us have grown up with warnings to be careful. When people leave one another, for example, they often say,”Take care.” Taking these words seriously could inhibit your development. Imagine how differently you might have developed if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said to you, ”Take risks.” Pause to consider how different you might be. Do you imagine that if you take more risks in the future you will be extremely successful? Or does the thought cross your mind that you might become physically injured or harmed? When dealing with risks, many people often believe that risk brings danger. This is because our language confuses dangers with the possibilities of discomfort or disapproval that risk brings. When considering taking a risk, some people will imagine: “if I’m not careful, he’ll kill me!” “I would just die!” “I’d fall to pieces!” Can you think of similar expressions? If you color your thoughts about the future with alarming thoughts, you will inhibit your action. However, those alarms. Those mistaken expressions do not describe what actually happens when you try to change something. You are not likely to be killed or fall to pieces. If the outcome isn’t what you had hoped, you may experience some mild discomfort, and that’s all. Mild discomfort is part of the risk for achieving final success. When those strong expressions bother you, you won’t take a risk. The only things that will be “killed” are your initiative, your confi dence, and your advancement. You can advance your career by know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isk and danger. Here’s the difference: Risk is when an outcome is uncertain. Danger is when your flesh will be torn. Some new ideas succeed. Some don’t. Th e risk of failure does not make the future dangerous. Your flesh will not get torn during most changes. For many people, public speaking is a great example of confusing risk with danger. I know a manager who used to be frightened by the thought of speaking in front of an audience. Of course, he did not know what the outcome would be before his first speech. Instead of thinking that it was only a risk, he created excessive anxiety as if it was dangerous. Even though he knew it was not likely, he imagined that the audience might throw objects at him, or attack him like an angry crowd. While anxious, he took the risk and gave his first speech. He found that the audience was casually supportive. With his new skill, he has developed into a more positive, successful leader. He still makes a few mistakes during his speeches. But no audience has ever torn his flesh! Each time you do something new or different, you are faced with a risk. The next time you face uncertainty about the future, separate risk from danger. If you know that danger is likely. I suggest that you avoid the dangerous situation unless you know that you can manage the danger. If you determine that danger is not likely, then think about possible results that may occur in the future. I f it seems the future is safe, put your plans into practice. You don’t have to be certain about what will happen before you take action. You can use these danger-free, risk-taking strategies immediately. The next time you leave someone, notice if the o ther person says, “Take care.” Surprise your friend by saying“Take risk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