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医

《佛医》有三大理论基础:

1、阴阳学说

2、附体学说

3、魂魄学说

理解了以上三种理论就能理介《佛医》所以能治疗中西医所不能治愈的奇症怪症,疑难杂症。

尤其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在中西医认为终身难愈,之症在《佛医》特殊治疗中往往发生奇效。所谓“因果病”“宿业病”皆非中西医之所能奏效,《佛医》之兴起,将为无数神经精神疾病介除烦恼,创世界医药之新篇章。

戴氏《佛医》的理论基础

(一)阴阳学说:

世界一切物质,有阴有阳,有阳有阴。

不可偏废。不可执其一而不认其另一。

周易:“一阴一阳谓之道”

黄帝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转归以及摄生,无不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所以治病和保健的机理亦必然要寓于阴阳变化之中。戴医师在四十年临床治疗中发现某些疑难杂症和严重病症往往有“阴性物质”寓寄于病灶之内,如能调和阴阳,以平为期,则疾病得以治愈,否则单靠吃药打针甚至手术也无济于事。

(二)附体学说:

“寄生现象”存在于整个生物界。无论动物,植物包括人类都存在寄生现象,寄生是客观存生的现实,是无可置疑的客观现实,不容否认。

寄生于病人体内的附体同样也是无可置疑的客观现实。如果怀疑、否认这个事实往往会耽误病机,殆误生命。戴亚杰学贯中西,运用中西医药结合,再结合西藏密宗陀罗尼妙法,从四十多年临床诊治经验中发现附体,谴废附体。往往获得事半功倍之奇效。

(三)魂魄学说:

每个人都有三魂六魄,这也是真正的事实,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哲学文明都证明魂魄的存在。中国道家学说和修持尤其证明魂魄的真实性。

戴医师以中国古典哲学与长期临床相结合,总结出魂魄的得失与人体生命机体的关系,魂魄所致心理和精神系统疾病可分为四期:

1、心神不定:小儿多动症,神经衰弱

2、魂不守舍:老年痴呆症初期,严重神经官能症

3、失魂落魄:精神分裂症

4、魂飞魄散:惊恐死亡或植物人

首先要用平等心、慈悲心来对待附体。附体来害人,是因为病人以前伤害过附体,附体前来报复的。就像有人把钱借出去了,别人不还,只好自己亲自上门去讨,这也在情理之中。而我们凡夫,凡被人欺负陷害,都有强烈的复仇心理,做不到默默忍受,毫无怨言,何况在恶道中本来嗔心就很大的附体。所以要将心比心,站在附体的角度来想。它们实际上比我们人要痛苦凄惨得多,因为它们已经失去人身,正在恶道受苦,无法修行。而我们依靠佛法,马上就可以解脱了。那我们还有什么好跟它们计较的呢?

第二要布施功德回向给附体,既然曾经伤害过附体,就应该忏悔,向它们认错,请求原谅。光口头上说还没有用,要真心忏悔,就要拿出实际的行动,多做功德。比如念佛持咒,印经布施,宣扬正法,然后回向给这些曾经受到伤害的附体,把对附体的伤害补偿回来。心里想着自己的功德能够使附体得到解脱。这里一定要讲真心忏悔。真心忏悔,则自然而然表现出精进修行。如果某人念佛持咒不精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他就不是真心忏悔,是不会得到附体原谅的,附体就很难离开。

禅一谈佛医学---佛教的医疗法

疾病的产生,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整个社会的生活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疾病的治疗必须先找出其病因,防范于未然,甚至每个人都必须要有维护健康的观念,所谓“上医治未病”,就是这个意思。如何预防、治疗疾病呢?佛教有各种方法提供参考:良好的饮食习惯: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对于食物无论在清洁或习惯上,乃至质与量的摄取,都必

须谨慎。《佛遗教经》云:“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行事钞》说,维护生命的食物摄取,须配合四季的变化,利用不同的饮食,来调和四大之身。《禅苑清规》记载的食存五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故受此食。”就是一种不离修行的健康饮食法。均衡的饮食,知量知足,让肠胃正常蠕动,减轻身体机能的负荷,使身体器官发挥正常功效,维持体态平衡,加强新陈代谢,可避免因饮食不当,造成肠胃肝肾的负担而引发疾病。静心打坐:我们的心经常是向外攀缘的,妄想纷飞,念头生灭,永无停止,让人心神不宁,影响身体的作息。就生理上来说,妄想会使神经系统受到刺激,造成不协调的现象,例如:遇到意外惊吓时,会有颜面发青,手脚发冷,精神恍惚等现象,这是因为心神不宁导致。将心调到平和,呼吸顺畅,对整个身体器官,必能减少无谓的伤害。例如:透过静坐,将身心调和,使情绪稳定,有益血液循环,调畅五脏六腑。天台智者大师对于禅定治病的功效,非常的肯定,他说:“夫禅坐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除。”坐禅不只是精神上的健康法,更能达到生理上的健康。如

日本的医学博士长谷川卯三郎的《医学禅》中,归纳坐禅产生的健康效果有:促进新陈代谢,使体力增进,使壮年期延长;革新全身的血液循环;内分泌器官的复活。藉由禅坐来调身、调息、调心,置心于一处,不散乱惛沉,在行住坐卧间,就能将粗犷的身心调柔,稳定情绪,自然不易引发疾病。静坐参禅,就是使妄想纷飞的杂念去除,获得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更是身体力行,以实践的功夫,体验生活的圆融无碍,从而使身心获益无穷。

礼佛拜忏:就“礼佛”的效果而言,从外观看,为屈伸肢体的全身运动,实是达到体操健身,舒筋活血,治病健身的效用。“礼佛”,尤重心意,心志专一虔诚,动作徐缓安详,意作观想,观一身化无量身,遍往十方无量世界,礼拜供养无量诸佛,利益无量众生;观“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从内心言,信仰者礼拜时的虔诚恭敬,不只表达对诸佛菩萨最深的感恩,也是消除我慢、我执的有效法门,更是消除身体业障的修行妙法。忏悔心,如同清水一般,可以洗涤衣服上的垢秽,洗净内心的尘垢。例如唐朝的悟达国师忏悔昔日的恶业,以慈悲三昧净水治愈群医束手的人面疮,而得到清凉。因此,我们对于己身的病痛和业缘,应该要常行忏悔,面对诸佛菩萨,恳切发露恶业,痛

心忏悔,立誓洗心革面,不造新业;不仅自忏恶业,更代一切众生忏悔,观业性本空,彻底放下一切罣碍。从心理疗法的角度来看,这种忏悔是释放潜意识中的不良积淀,消解精神负担的妙法,达到治疗身心疾病的效用。

持咒念佛:佛经中也有咒术治病的记载,如《佛说咒时气病经》、《佛说咒齿经》、《佛说咒目经》、《佛说咒小儿经》等。又如大悲咒、药师咒等,本身就是一个治疗疾病的有效法门,无一不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功德力。“念佛一声,罪灭河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末法时代的众生根性浅薄,在修行上难以见到工夫,这都是因为我们纷乱的妄想与障道的烦恼所致。称念佛号,能将妄想止息,能把烦恼抛开,使心志清醒,不但有益修行,对事业也有很大的助力。所以妄想烦恼多的人,可以用念佛来对治;专注称名念佛,可止息散乱之心,使心安住于一处;又念佛的功德能使贪瞋痴不起。

以法为药:众生的病,除了身体的疾病外,更有:国土病(污染、噪音、公害);时代病(功利、速成、暴力);社会病(虚荣、绑票、恐吓);教育病(体罚、放纵、冒犯);感情病(外遇、重婚、施暴);经济病(投机、贪取、背信);信仰病(迷信、邪信、乱信);心理病(虚伪、嫉

妒、多疑)。

人的身体生病要找医师,心理生病则要靠自己,靠佛法。以佛法为良药,能杜绝种种恶疾。像六度就是要度众生的六种毛病:布施对治悭贪,持戒对治毁犯,忍辱对治瞋恨,精进对治懈怠,禅定对治散乱,般若对治愚痴。

佛法是心法,医治众生的病;而一切法门的目的,无非在消融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使人身心健康,人格高尚。

人心理的毛病要治好,石头无际禅师有一剂心药方,是治心的妙药:“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我仿无际禅师的心药方,也开一帖药方:

慈悲心肠一条。

道德本性一片。

惜福一点。

感恩三分。

言行实在。

守戒守法一块。

惭愧一个。

勤劳节俭十分。

因果全用。

方便不拘多少。

结缘多多益善。

信愿行通通用上。

此药用包容锅来炒,用宽心炉来炖,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柔和一点),于整体的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作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用药时切忌言清行浊、损人利己、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两舌语、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戒之;而以不妒不疑、不放纵、自我约束、心性有道来对治。

果能如此,则百病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