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新

心理学新
心理学新

在我们的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我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这种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古洛维奇等人(2000年)演习了这种焦点效应。他们让康奈尔大学的学生被试穿上Barry Manilow的T恤,然后进入一个还有其他学生的房间,穿T恤的学生猜测大约一半的同学会注意到他的T恤,而实际上注意到的人只有23%。

在我们另类的服装、糟糕的发型和助听器上出现的现象同样也会发生在我们的情绪上::焦虑、愤怒、厌恶、谎言和吸引力(Gilovitch&others,1998)。实际注意到我们的人要比我们认为的少。我们总能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常常出现透明度错觉(illusion of transparency)。我们假设,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很快乐,我们的面容就会清楚地表现出这种快乐并且使别人注意到。事实上,我们可能比自己意识到的还要模糊不清。我们同样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public mental slips)的明显度。如果我们触按了图书馆的警铃,或者自己是宴会上惟一一个没有为主人准备礼物的客人,我们可能非常苦恼(“大家都以为我是一个怪人”)。但是研究发现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就会忘记(Savitsky,2001)。其实别人并没有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

观察者偏见(observer bias)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通常,人们看见的,听到的,只是他们所预期的,而并不是事实的本来面目。

举例:半杯水你怎么看?半空的?半满的?

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八大主题

1、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这一主题由心身关系问题演变而来。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个体生命起源与遗传机制、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等,从而了解心理与行为和生理功能的关系。

2、感觉、知觉与意识

这一主题是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借由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工具,研究个体如何经感官获得感觉,继而经大脑组织选择选择形成知觉后,进而对其周围环境有所了解与认识。

3、学习、记忆与思维

有知识来源问题演变而来,探讨动物如何学习坚定动作,进而研究人类对外在讯息如何学习、记忆、思维,从而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4、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

由天性——教养问题演变而来;其目的在探讨自生命开始,个体在身体、行为、心理三方面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历程,并研究在发展历程中的一切身心变化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5、动机与情绪

由自由意志对决定论问题演变而来;目的在研究个体行为发生的原因,并探讨个体行为的自主性与选择性,从而解答个体在决定其行为表现时,究竟处于被动,抑或出于自主的问题。

6、个别差异

由天性——教养问题演变而来;目的在探讨个体在团体共性之外个别差异的问题。心理学研究个别差异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为能力差异,另一为人格差异。研究个别差异的目的,除探讨形成差异原因与其理论之外,兼有便于学校因材施教与社会适才适用的目的。

7、社会心理

根据人类个别行为之外的团体性特征,探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团体间如何彼此影响,借以发现维护社会互动的原则与规范,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形成团体力量裨使有益于社会进步。

8、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

由人类个别差异中演变出来的心理异常现象。主要探讨心理异常的症状与原因,进而针对原因实施心理治疗,借以维护心理健康。

课程名称:人际关系心理学,使用班级:2010、2011级各专业各班级

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睡眠时间以外,其余时间的70%将花在人际间的各种直接、间接的沟通上。亚里士多德:“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某理工学院分析了10000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90%是因为不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

某博士在一项研究“探索你的心理”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4000名失业的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科学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

2、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偏差。

嫉妒:对他人的某些素质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甘心或憎恨,甚至打击别人以抬高自己的心理反应。

自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感到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过度的自卑感使人脱离实际,造成生活困难,阻碍人格的发展。

自我中心:只关心自我的需要、兴趣、利益得失,很少关心他人,不考虑他人感受。自吹自擂,固执己见,盛气凌人,自尊心过强

多疑:主观猜测产生的不信任的心理。

人际敏感:过分警觉、谨小慎微,患得患失、极度关注他人的评价,自我评价却过低。内心冲突、心理防御过度、伤感、焦虑。

3、简述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

包容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同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的关系。

控制的需求:以权力为基础和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

情谊的需求: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感情关系的愿望。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及其启示。

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指观察者第一次与对方接触时,根据对方的身体相貌及外显行为所得的综合性与评鉴性的判断。

首因效应的启示 1、建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第一次和陌生人见面时,应穿着打扮整齐、干净、谈吐自然,有礼有节。 2、懂得通过现象看本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尤其是见网友更要注意首因效应带来错误印象。

二、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随着人际的交往深入,最近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对深刻,最后的印象就会冲淡或盖过以往的印象,对行为发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产生于熟人之间,也称为“新颖效应”。

近因效应的启示:1、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否则再好的“第一印象”也没有用,功亏一篑。2、与他人之间因一时之气而发生冲突或是训责别人时,开诚布公,积极沟通。要记得安慰和道歉,知错马上改,亡羊要补牢。3、说话的语序也会影响沟通。4、我们在看待人或事物时,要历史地、全面地看,而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这样才可避免因近因效应导致的认知偏差。

三、晕轮效应:印象形成中产生偏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即判断者常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性地得出或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晕轮一样,是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称为“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的启示:1、理性。不仅要听从心的声音,也要听从大脑的声音。2、在交往中应避免以貌取人,要实事求是。3、要尽量消除“偏见”,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分析取舍。4、正确利用晕轮效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所谓的类化作用,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的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

刻板印象的启示:1、不要从交往对象的性格、地位、背景出发交往。2、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穿着“印象外套”交往。

五、投射效应:以己度人:射效应是指在交往中一个人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实质在于“强加于人”。

投射效应的启示: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2、在交往中要顾及他人的感受。3、在交往中遇到问题要理性分析,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的对待别人和自己。“已所不欲”时“勿施于人”,“己所欲之”也要学会“慎施于人”。

2、结合自身实际论述如何调控情绪。

根据学生具体答题情况给分。

三、分析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分析你对人际关系心理学选修课的主线“人际关系并非只是沟通应对的技巧,而是在自己与群体的互动之间建立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的认识。

根据学生具体答题情况给分。

课程名称:人际关系心理学,使用班级:2010、2011级各专业各班级

试卷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睡眠时间以外,其余时间的70%将花在人际间的各种直接、间接的沟通上。亚里士多德:“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某理工学院分析了10000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90%是因为不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

某博士在一项研究“探索你的心理”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4000名失业的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科学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

2、简述社交恐惧者的“自疗方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断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5.暴露疗法。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时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是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真正接触害怕的情景。

6.写下自己惧怕的一些场景,鼓励自己去面对,并奖励自己。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3、简述埃利斯情绪ABC理论。

A:发生的事件,B:对事件的信念,C:情绪及行为后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 引起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由于所持的信念不同,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两个人身上会导致截然不同两种情绪反应。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心理学的五大误解。

误解一:心理学家是算命先生?

人们误以为心理学家能猜透别人的内心世界。事实上,心理学家只能通过观察人的外在而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而心理活动并不仅仅是人的所思所想,它具有丰富的内涵。

误解二: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虽然是心理学最广泛的应用,但也只是心理学的一部分。

误解三:心理学家都会催眠术?

催眠术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一种方法而已。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学家都会使用催眠术,更多的心理学家关注科学和实验以及观察得出的结果。

误解四;心理学就是解梦?

很多人接触心理学就是从弗洛伊德的梦的分析开始的。但梦的分析只是精神分析领域的一个部分,并不代表整个心理活动,因为梦的神秘性,导致人们对梦的分析印象深刻。

误解五:心理学只研究变态的人?

很多人认为心理有问题是不正常的,近乎变态的人才要去看心理医生。其实,大部分心理学家的研究是针对正常人。精神病学家研究的才是所谓的变态,即心理失常的人。

2、结合自身实际论述如何调控情绪。

根据学生具体答题情况给分。

三、分析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分析你对人际关系心理学选修课的主线“人际关系并非只是沟通应对的技巧,而是在自己与群体的互动之间建立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的认识。

根据学生具体答题情况给分。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新版)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感知规律、动机激励及个性差异理论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指导意义。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在评价事故发生的原因时,应做多方面的考虑,不仅要从设备、工艺、培训、管理等方面找原因,还要分析矿工们的心理、生理或精神状态方面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事故的发生。煤矿发生的事故,多数情况下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也必须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矿工们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感知规律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人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安全生产是石油化工企业头顶一把永远悬着的利剑,它以其人命关天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但百有一疏,事故总是在“只怕万一”的担心中发生。究其根本,还是人的因素。笔者以为,除了建立健全制度和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外,企业还应在“亚制度”建设上做文章。比如安全生产的亲情文化建设。 传化集团所属的传化华洋公司的经验值得借鉴。该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塑料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生产的化工企业,为解除“百有一疏”的安全隐忧,除了建立完备的安全生产制度之外,他们还从安全生产的主体——操作者出发,以营造亲情文化为切入点,把每个员工的全家福照片和亲人情真意切的嘱咐语制成板报,每周面对板报进行至少一次安全宣誓。这一创新型的做法实施近两年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当地安全主管部门的高度称赞,其经验被当地企业广泛借鉴采纳。 与制度比起来,文化是“软”的,但它更具有亲近性、渗透性、绵密性和恒久性。它克服了“硬”制度的冷面孔,具有把“硬”制度转化成行动的功效,使得制度的落实化被动为主动。其次是,文化的营造要有良好的切入点。我们通常也会在许多企业看到常年悬挂在醒目位置的安全标语口号,比如“安全生产关系千家万户”,但却没有具体的活动支撑,看多了也就麻木了。从这个角度说,营造一个深入人心的安全文

化氛围需要我们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在上岗前,让你在洋溢着笑脸的全家福前宣誓,并默读亲人的最真切的提醒与嘱托,心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自然不言而喻。这就把安全教育做到心坎上了。 无论是“硬”制度建设,还是“软”制度创新,安全生产要解决最深层的问题就是人的意识问题,解决人的问题,光靠冰冷的制度和说教是难以产生持久心理效应的。所以,包括安全亲情文化建设在内的“亚制度”建设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同时,笔者还建议,各个企业的安全主管部门,还应学习一点心理学,从心理学入手寻找安全事故发生的心理动因,从而创新安全教育方式与方法,对于防患于未然是大有裨益的。

创造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 《创造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以事物的图样或语言描述在头脑中产生关于这一事物的新形象,并不带有创造性成分。 2. 动机 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3. 思维定势效应 思维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思维定势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思维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4)灵感性:即思维在时间上以一种突然降临的情景标志是某个突破的到来,表现一个非逻辑性的品质。 (5)变化性:无论新意还是差异都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变来实现,旧的东西需要通过改变来变成新的。不能一直停留在旧思维的约束下,客服传统思维定式。 (6)联动性:思维结构灵活多变,思路及时转换变通的品质。 2.政府的创新教育观念对创新教学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教育行政部门对创新教育的影响,包括政府对人才的要求,政府对推进学校改革的支持。 (2)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创新教学的影响。

咨询心理学_咨询技术

咨询技术 (一)咨询态度贯穿在咨询始终 1、尊重 2、真诚 3、共情(通情达理) (1)含义:共情指设身处地地体会、感受对方,是一种体验别人心世界的能力 “通情达理”的三方面含义: ①咨询师借助于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②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 ③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伊根二层次划分法: ①伊根把“通情达理”分为初级和高级 ②初级通情达理是指咨询师回应求助者、明白求助者表达的感觉想法 ③高级通情达理是表达求助者叙述中隐含的甚至自己都不清楚的感觉和想法,帮助求助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未知或想 逃避的部分。 (2)意义: ①促进咨询师更准确的把握材料②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更深入的交流,从而促进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 ③促进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表达、自我认识④本身具有咨询效果 (三)注意事项 ①咨询师应从求助者的角度看待问题,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②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不能一视 ③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适度共情④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咨询师—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⑤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⑥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 ⑦咨询师应不断验证自己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4、积极关注 (1)含义: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长处和潜力予以有选择性的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更客观的自我形象、正向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作用:①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潜能开发,看到自身长处、消除自卑感、拥有更积极的价值观,从而促进自我成长,是心理咨询的最高目标。 ②咨询师立足于求助者的潜力和价值,有利于建立对求助者信心和对咨询工作乐观的态度 ③促进双方沟通,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④本身具有咨询效果 (3)适用围:咨询师应该多鼓励求助者积极面,特别是对不自信、不踏实、情绪低落的求助者 (4)注意事项: ①态度真诚②实事,不过分夸大、不盲目乐观③要有针对性(对方需要的、符合咨询目标的) ④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⑤避免对方的故意迎合或逃避 ⑥启发求助者学会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自己鼓励自己 (二)参与性技术 1、倾听 (1)含义:倾听是指咨询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求助者传达一个信息,我正在很有兴趣地听着你的叙述,我表示理解和接纳。倾听包括咨询师通过身体传达的专注,以及心的专注。 (2)意义 倾听不仅是为了明了情况,也是为了建立咨访关系,鼓励求助者更加开放自己,同时,还具有助人效果。倾听是每个咨询师的基本功,不会倾听的咨询师就不能称为咨询师。 (3)如何倾听 ①用心去听,设身处地的感受,既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语言行为表达的容,又要听出其省略的和没有表达的容 ②要有参与,有适当的言语性的或非言语性的反应 ③理解求助者,不排斥、不歧视,设身处地的思考,鼓励其宣泄

安全心理学

第三章事故不安全行为因素心理机制分析 第一节人失误及其心理因素分析 1.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 2.人失误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3.斯文认为人失误有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工作条件设计不当,即规定的可接受的界限不恰当造成人的失误;二是由于人的不恰当的行为引起的人的失误。皮特认为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或希望的标准,导致不希望的时间的拖延、困难、问题、麻烦、误动作、意外事件或事故。里格比认为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即在操作过程中,实际实现的功能与被要求的功能之间出现偏差,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影响。 4.人失误的概念:人失误即指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偏离了既定的目标、没有完成所分配的功能或任务并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人的行为。 5.对人失误的理解有六点论述:1、人失误是进行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可以测定失误率。2、工作条件可以诱发人失误,能过改善工作条件来防止人失误比对人员说服教育、训练更有效。3、关于人失误的许多定义是不明确的,甚至是有争议的。4、某一级别人员的失误,反映了较高级别人员的职责方面的缺陷。5、人们的行为反映其上级的态度,如果凭直感来解决安全管理问题,或靠侥幸来维持无事故的记录,则不会取得长期的成功。6、按惯例编制操作程序的方法有可能促使人失误发生。 6.人失误、不安全行为与违章操作概念的相互比较:1、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可能导致事故的人失误。2、违章操作就是生产操作过程中的人失误。3、由于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会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因此不安全行为与违章操作本质是相同的。(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体是在(或曾经在)事故现场的人员,一般是生产操作者(3) 防止不安全行为采用3E 原则中的教育和强制比较有效。(4)人的不安全行为本身往往是错误的;换言之,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故意的)错误行为。(1)人失误不一定直接导致事故。(2)人失误的主体可以是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如设计者、制造者、维修者、管理者等各类人员。(3)防止人失误采用3E原则中的工程技术和教育比较有效。(4)人失误时行为本身往往不错,而是进行过程中偏离了预定的目标。人失误的发生往往是无意识的。 7.按照人失误的原因将人失误分为随机失误、系统失误和偶发失误。随机失误是指由于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不能重复的。系统失误指由于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起的人失误。系统失误主要与工作条件有关,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及职业训练能有效地克服此类失误。偶发失误是指一些偶然的过失行为。 8.按照人失误的表现形式,可以把人失误分为三类:1、遗漏或遗忘2、操作错误3、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 9.人失误的产生机制:人的生理学模式可以表达为:感知(信息输入)-判断(信息加工处理)-行为(反应)。按照人的生理学行为模式,人失误就是由于感知过程或判断过程失误或行为过程失误造成的误操作。 10.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是信息输入的心理过程,产生感知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1、信号缺乏诱引效应。2、认知的滞后效应。3、判别失误。4、知觉能力缺陷。5、信息歪曲和遗漏。6、错觉。 11.确定某一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叫判断。产生判断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1、遗忘和记忆错误。2、联络、确认不充分。3、分析推理失误。4、决策失误。 12.行为是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反应。产生行为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1、习惯动作与作业方法要求不符;2、由于反射行为而忘记了危险;3、操作方向和调整失误;4、工具或作业对象选择错误;5、疲劳状态;6、异常状态。 13.导致人失误的因素有多种,包括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因素。人的因素包括个性特征、

咨询心理学讲课稿

咨询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咨询的概念 1、心理咨询定义:指经过严格培训的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专业的咨访关系,帮助合适的来访者依靠个人自我探索来解决其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以及潜能的发挥。 2、心理咨询的对象:来访者,主要是适应和发展方面发生障碍的正常人。 3、心理咨询的任务:建立和体验新的人际关系;认识内部冲突;纠正不合理观念;付诸有效行动(多选题) 4、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点: 相似点—(1)工作性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整个过程都注重建立和维持施助者与来访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都认为是帮助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2)工作目的,二者都希望通过施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目的。 (3)工作对象,相似。 (4)指导理论和采用的方法技术常是同源的。 (5)实施过程,需遵循共同原则,经历大致相同的若干阶段。 不同之处—(1)工作的对象不同;(2)处理的问题不同;(3)所需的时间不同;(4)涉及意识的深度不同;(5)目标不同;(6)工作场所不同;(7)专业训练及所属专业组织不同;(8)起源不同; (9)称谓不同。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 1、现代心理咨询的发展趋势: (1).心理咨询模式逐步从单一的心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发展。咨询心理学者改变过去把心理问题仅仅归结为心理因素影响的倾向,重视生物因素与社会环境的作用,注意改善个体与群体、社会的相互关系 (2).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更加强调来访者的自我成长,突出认知因素的作用。 (3).心理咨询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产生,各种方法的整合将成为总体趋势。 (4).在心理咨询内容上,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心理咨询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发人的潜能,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完善,成为心理咨询的宗旨。 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一、保密原则 二、助人自助性原则 三、价值观中立原则 四、综合性原则:(一)心身的综合(二)原因的综合(三)方法的综合 五、灵活性原则 (一)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二)不同的阶段可实施不同的方法 (三)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中的应用知识讲解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管理中的应用 肖大江 摘要:煤矿事故的发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安全管理在整个煤炭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位置愈显重要,保护人的生命及健康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煤矿实际工作中运用安全心理学,将会给企业现代化管理带来极大的益处,减少事故发生,应用安全心理学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真正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心理活动;减少事故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因此,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机理,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工作者和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对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说明,约有70—80%的事故都跟人有直接关系。所以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身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者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及安全防护技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要求,这就是“以人为本”。而人是“万物之灵”,是生产过程的执行者,人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哪怕是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千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企及的。但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将主导人的行动,一旦发生不安全行为,就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但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在管理过程中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掌握管理手段的管理者,人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安全心理学出于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了,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管理中已经起到了很大作用。 1 安全心理学 1.1 什么是安全心理学 它是研究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为目的和任务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安全科学技术的下属学科。安全心理学在学科分类中,横跨两个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在“安全技术”(属于一级学科)这一学科中,是和“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经济学”等呈并列关系的三级学科。如果我们借用电脑的目录表示法,那就是:安全科学技术/安全学/安全心理学。 1.2 研究安全心理学的意义 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通过研究分析广大生产人员的心理,了解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行为及动向,有利于制定出切合实际、保护广大员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 1.3 研究安全心理学的作用 可以为工程技术设计、制造部门提供设计、制造施工机械、施工器具及防护用品的依据;为生产环境的改善提供指导;能够为安全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法规、条例、制度、办法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以为安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来进行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可以在分析事故时提供深层次的解释,进而找到预防事故的措施和方法。 2 心理活动对安全的影响 人在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为提高安全效果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那么,我们的安全就会在很长一段内呈现稳定的势头。在安全管理中,通过研究这种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加强班组、车间生产人员的安全预测、

安全心理学与应用

安全心理学与应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心理学与应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 研究目的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目的包括: 第一,揭示人的心理特征,正确把握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分析事故发生前后及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矫正工作,使各类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三,研究人的性格特征和怎样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核心理念 人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种复杂精神需求和具有不同性格与气质特征的,而且人的思想和心理活动又是非常复杂的,会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必然对他从事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当人的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环境相“匹配”时,表现为“正确”的行为;当人的内在心理因素的某些要素与外部环境的某些要素发生冲突时,其行为表现为“失误”。在安全生产中,这种“失误”就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不符合安全规程,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的行为。 安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对安全生产有积极的作用。而不良心理会对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引发事故。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员工的心理产生了冲击,使员工容易产生紧张、焦躁等不良心理反应,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企业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学习安全心理学,及时掌握员工心理变化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疏导,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并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如何运用

东师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感觉后像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 2. 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 3. 相关 指事物或信号之间的共享关系或因果关系。 4.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大脑两半球的区别与联系? 答:大脑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它比世界上最高级的电脑还要复杂和充满奥秘。人脑重约3磅,它由两部分构成:左半脑和右半脑。这两个部分通过胼胝体相连接。胼胝体实际上是一束神经组织,负责协调左、右半脑的工作。它使两个半脑发生联系,使记忆和学习的传输活动得以实现。看上去大脑的两个部分——左半脑和右半脑长得很对称,就像互相在照镜子。然而,它们实际上是非对称组织,换句话说,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着诸多不同。运动原皮层分布在左、右半脑的顶部,在结构上呈两边对称。运动原皮层下面是感觉区,同样有两边对称的结构,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来自皮肤、骨骼、关节、肌肉以及肢体的运动。这一区域有时也被称为触觉区。大脑的运动区和感觉区的分工,是很专门化的:每一个特定区域都负责控制身体某一特定部位,左半脑控制右手和右脚,而右半脑则控制身体的左侧。 2.表象及其特征? 答: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表象有三个基本特征: 1、直观形象性。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表象的材料均来自过去知觉过的内容 2、概括性和片段不稳定。一般来说,表象是多次知觉概括的结果,它有感知的原型,却不限于某个原型。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是对某一类对象的表面感性形象的概括性反映,这种概括常常表征为对象的轮廓而不是细节。 3、可以被操作性。表象在多种感觉道上发生.可以是各种感觉的映象,有视觉的、听觉的以及嗅、味觉和触、动觉的表象等等

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 第一章 1.安全心理学是以生产劳动中的人为对象,从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减少人身伤害的角度研究人的心里活动的规律的一门科学。 2安全心理学研究内容(1)各类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对事故发生的影响。(2)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征研究,如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3)防止各类事故的心理学对策,如从业人员的选拔,机器的设计要符合工程心理学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以及培养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等。 3、安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搜集资料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交谈法、测试法和实验法。 4.测试过程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测试效度,另一个是测试信度。测试效度主要是测试的范围,而测试信度则是表示测试结婚的前后一致性。 第二章 1.反映时间,从机体接受刺激到做出回答反映所需的时间。 2.反映时间分简单反映时间和选择反映时间。 3.经典条件反射,知道那些是经典条件反射 4.操作性条件反 第三章 1认知心理:就是人在认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 2 知觉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3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 4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根据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 5遗忘的原因有三种学说:消退说,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渐渐消退,直到消失,成为真正的遗忘;干扰说,认为由于记忆痕迹受到了内外因素的干扰,引起相应的神经抑制过程,以致产生遗忘,当抑制过程解除,记忆就会恢复;压抑说,由弗洛伊德提出,由动机而引起的遗忘。认为一般人常常潜意识地压抑痛苦的回忆,以避免引起焦虑。 想象,按目的性程度和产生的方式,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大类。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与情感的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情绪与情感四种动力特征的两极性;情绪与情感的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 6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三种。 7激情:是一种猛烈暴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8应激:是指当遇到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9引起应激现象的因素:环境因素、工作因素、组织因素和个性因素。 10意志:从本质上说来,就是人自身对意识的积极调节和控制。 11意志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12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行动目的的自觉性是意志行动的主要特征;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 13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14注意的起伏:人们在感知某一对象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恒定不变。如当人们用心倾听钟表的嘀嗒声时,有时能听到、有时听不到,有时听的清楚,有时模糊不清。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加强或减弱的现象,就连注意的起伏。

咨询心理学部分及答案

第七部分心理咨询学部分(上册)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 2.精神分析性的咨询与治疗着重在于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并使之意识化。() 3.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模式不仅考虑了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考虑了 改变刺激与反应关系的其它条件的作用。() 4.求助者希望听到咨询者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咨询过程中应多替对方出主意以解决具体问 题。() 5.在儿童期进行性别认同教育主要是通过成人对孩子的一般行为表现来进行。() 6.咨询师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求助者的价值取向也必须与之达成一 致,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 7.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情感。() 8.咨询是一种帮助他人的职业,在咨询过程中只有求助者成长和获益,对咨询者本人的人 格完善方面并没有什么帮助。() 9.当咨询师在工作当中遇到与自己尚未解决的心理问题“同病相怜”的求助者时,应勇 敢地坦露自己的问题,与他共同商讨,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10.在咨询中保持非评判性态度是为了使求助者无所顾虑,将内心世界完全展示出来。() 二、单项选择题 1. 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异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为( ): (A)韦特默(B)威尔森(C)比尔斯(D)帕森斯 2. 通常认为咨询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韦特默(B)比尔斯(C)帕森斯(D)卡特尔 3. 下列哪项不是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目标( ) (A)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B)促进个体与环境的调和 (C)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的更快康复(D)促进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 4.《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的执行时间是:() (A) 2000年8月(B)2000年10月 (C) 2001年10月(D)2001年8月 5. 中国人的多相人格量表的研制成功,从方法学的角度说明了下列哪一种趋势:() (A)心理咨询工作切入中国社会现实及文化背景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 (B)未来几年内心理咨询工作还得以普及化为其重要特征 (C)中国心理咨询职业化还将继续发展 (D)独立性是中国心理咨询的未来发展目标之一 6.()将心理咨询定义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 促使其行为、态度变化的过程。 (A)罗杰斯(B)陈仲庚(C)李心天(D)威廉森 7.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 (A) 帮助改造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B) 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 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 D) 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8.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的构成为:() (A)自我一本我一超我(B)意识一潜意识一无意识 (C)性格一脾气一能力(D)兴趣一需要一动机 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自我’遵循的是:()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平衡原则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docx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家及企业对人的安全及健康空前重视。从国家到地方,从地方到企业,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部门,各种安全立法纷纷出台,安全手段及安全技术层出不穷,并且在不断完善中。可以说,我们已进入一个法制化的新时代。 尽管如此,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特重大事故频频发生,大型以下事故更是数不胜数。先让我们看一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字吧:2002年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工矿企业死亡14924人;2003年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工矿企业死亡17351人。2004年上半年,全国特大事故仍然多发,部分行业和领域、部分地区的事故总量、特大事故呈上升趋势。1—6月在各类事故中共死亡63735人,工矿企业死亡7189人。特别是“10.20”河南大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48人,更是举国震惊。由此看来,我国因各类事故死亡的人数还是有可能跟前两年一样,突破13万人。 根据对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说明,约有70—80%的事故都跟人有直接关系。所以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身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者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及安全防护技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要求,这就是“以人为本”。而人是“万物之灵”,是生产过程的执行者,人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哪怕是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千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企及的。但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将主导人的行动,一旦发生不安全行为,就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安全心理学出于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了。 一般企业所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多停留在安全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执行,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上级安全检查的过关上。虽然绝大多数用工单位都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人心”。特别是实行“项目施工法”、“分包管理法”的企业,具有“一次性”、“分散性”、“流动性”和“临时性”等特点。有这种情况存在,就必然会有各种危险因素的产生及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所有参加工程建设、产品生产的人员,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可能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而酿成事故,所以,研究安全心理学是该引起注意和重视了。 那么,专门进行安全心理问题研究的安全心理学是什么呢?研究安全心理学对安全生产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什么是安全心理学呢?它是研究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为目的和任务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安全科学技术的下属学科。安全心理学在学科分类中,横跨两个学科,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东师2020春季《创造心理学》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离线考核 《创造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发散型认知方式 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2.逆向思维 背逆通常的思考方法。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叫做反向思维。因为客观世界上许多事物之间甲能产生乙,乙也能产生甲。 3.集体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全部大脑,有时候还需要用上我们身边的无限资源,集思广益。集 体发散思维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我们常常戏称的“诸葛亮会”。在设计方面,我们通常要采用的“头 脑风暴”,每个不论可能性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自己能说通了,都可以被大家认同,而且被采纳, 最后总结出结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怎样通过人格来培养创造性能力? 有利于创造发挥的人格特征包括自信、好奇、乐观、坚持性、抗挫折等,那么通过培养这些人格特征来培养创新精神。 1)培养自信心 2)激发探索精神和动机 3)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4)培养情绪的调节能力 5)培养独立性 6)培养勇敢的精神。 2.幽默的作用? (一)幽默感能够增强身心健康。 (二)幽默是快乐的杠杆,是生活幸福的源泉,是社交的润滑剂。 (三)幽默感是高创造力者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幽默会让人更成功 三、案例分析(每题20分,共40分。) 1. 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主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子则 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些主张说明了什么?

咨询心理学知识点

咨询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狭义的心理咨询,主要是指具备日心理学理论指导和技术应用的临床干预措施。 ●“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 罗杰斯(1942)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陈仲庚(1989)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们去探索和研究问题,使他们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心理咨询应明确三个问题:(1)待解决问题的性质;(2)咨询师的技术;(3)所要达到的目标。 ●限制性观点 四个限制: 1) 职责限制:不是无限的。 2) 时间上的限制: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 3) 感情限制:超越咨询关系以外的任何形式的个人关系,都在限制之列。 4) 咨询目标限制:只能锁定求助者心理问题;解决的程度。 “职责、时间、感情、目标” ●按咨询时程

1)短程咨询:1-3周,一般心理问题 2)中程咨询:1-3月,较严重心理问题 3)长期咨询:>3月,严重心理问题或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一、分区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和意识两大层次,两者之间有前意识为 中介。 二、结构观点 人格的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三、动力学观点 “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本能有二,一是性本能,二 是营养本能。 四、发展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中的本能欲望,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总要通过身体的不 同部位或区域得到满足并获取快感。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五、适应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得以实现,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应对。两种本能 的应对经历,构成人类的两种基本应对方式:变相宣泄、自我保存本能。 钟友彬先生提出“中国的精神分析”和“认识-领悟疗法” ●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行为治疗一般包括如下七个步骤: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 冯阳阳 200910044308 安全B093班 摘要 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人,而心理活动是影响人行为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将安全心理学很好的运用其中。因此本论文就重点谈论了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并应用安全心理学,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其次又重点谈论了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常见的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最后总结出了应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不安全心理产生的一些方法,以使人们能够更好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字: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重要作用实际应用 1安全心理学 1.1安全心理学定义 安全心理学(safety psychology),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1]。 1.2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作用 1.2.1安全心理学研究内容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 ①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②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如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的研究。

③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如从业人员的选拔(即职业适宜性检查),机器的设计要符合工程心理学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以及培养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等。 1.2.2安全心理学作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1]。 2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事故致因与安全管理 安全科学已经揭示,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中存在着的各种危险或隐患,通常归为三类:即人、物和管理的因素[2]。 人的因素指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缺陷,还可能形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隐患。 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由于物质的固有的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它随着生产过程中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是事故的基础原因,事故的严重程度往往随着物质不安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管理的因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只是事故直接和表面的原因,根据对多年来发生的事故对比分析发现、发生事故的根源是管理缺陷。 事故的原因可简要概括为下述模式[2]: 不安全状态(物)+管理缺陷=事故隐患 不安全行为(人)+事故隐患=事故 凡是具有物态和能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事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在管理工作中人为地造成事故隐患或者是激发了危险因素而造成事故的任何缺陷称为管理缺陷。危险因素和管理

安全生产切记从众心理(2021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生产切记从众心理(2021 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生产切记从众心理(2021年) 一般来说,有不少人都具有较为强烈的从众心理,不自觉的认为大多数人是对的,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很容易不加分析便接受他人意见甚至付诸于行动,它也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流行时尚、购物消费、兴趣爱好甚至社会风气等等。 在铁路部门中,笔者了解到,新工入路初期的从众心理也是比较强的,因为要“顾忌”很多,比如领导眼中的你是否“合群”?老师傅们眼中的你是否“上道”或者“谦虚好学”?新工入路之后,对铁路整体运作以及所在岗位都是在前期培训中初步了解的,那么在岗位上实习期间,秉承着谦虚、谨慎、好学的态度是不错的,保持与人为善,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正确的,但是新工们对于各种信息往往会一股脑的全盘接收,却忽略了因人而异导致对工作方法和对社会、对安全的认知与作为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新工除了学习到师傅们的业务知识之外,也偶尔得到诸如酒后“肺腑之言”传授的

一些所谓的“小技巧”和不能轻易示之“小经验”的话,那么作为新工,笔者认为就很有必要仔细斟酌一番、推敲一番,那些是值得自己借鉴和学习的,那些是需要自己“敬而远之”的,千万不可轻易轻信盲从。 再有一类人就是平常在个别职工眼中的“一根筋”或者“胆小者”们,这些师傅们时刻以安全为己任,时时守安全,事事讲安全,是领导心中的标兵和好职工,但有时候却疏忽了搞好人际关系,因为这些职工特别听“领导话”,特别守规矩,在职工层面中就难免显得比较冒尖,比较惹人注目,这就好比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一般,大家凑成一堆就去闯红灯,而坚守底线的人就在人群中显得比较突兀,所以这类师傅们也就比较容易被他人“警惕”或排斥,从而就可能出现一些“风言风语”或者“小报告”,甚至“小摩擦”。当然,也会有一些坚守安全、坚定信念,不肯逾越“雷池”半步的师傅们,可一旦要是不小心,河边“湿鞋”,再加上得不到领导的理解,受到一顿批评的话,那么内心中就会觉得委屈,很有可能就会迅速“沦陷”了。

安全心理学重点

1.Sor循环 2.知觉的基本特性 选择性.是指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总是有选择地、优先反映事物少数对象或其部分属性,而对其余事物或其属性反映的比较模糊的心理现象。 完整性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总是凭自己的经验,根据事物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征而整体地知觉事物 .理解性.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自己的方式把他们表示出来,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恒常性当条件发生一定范围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就叫知觉的恒常性 感觉的基本特性1客观性(直观性) 2主观片面性3适应性4对比性5互相作用性 3.冯特错觉实验 4.沈阳怪坡现象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运动时总离不开一定的参照物。怪坡处 在两段陡坡之间。从一端往前看,迎面是山。从另一端往后看,是路面和天空的交界线。 这种地形条件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作为基准的水平面。此时唯一能够当作参照的就只有这些石柱。 目测发现,怪坡路面上的很多石柱都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了一定的度数。而在生活习惯中,我们总是习惯把柱子视为垂直的。一条水平的路如果柱子一律向右倾斜,我们便会感觉到这是一条左高右低的下坡路;而柱子如果向左倾斜,我们便会感觉这是一条右高左低的上坡路。 5.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1)注意的广度(范围) 又叫注意的广度,是指一瞬间人能够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就是说在短暂的时间内人们能清晰知觉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与起伏 注意的稳定: 较长时间将把注意保持在所从事的活动或感知的对象上,是指在时间上的持续性。 注意的起伏: 人们在感知对象时,很难保持注意力的恒定不变,如听钟表的嘀哒声时有时清楚、有时听不清、有时听见、有时听不见,这种注意周期变化的现象叫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分散: 是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注意力离开当前的活动任务而被其他的刺激所吸引,也就是“分心”,引起注意力分散有住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有干扰刺激源的出现,主观上有疲劳或健康状况不佳等影响注意力的稳定 保持稳定注意的条件: ①注意对象自身的特点 对象逻辑关系明显、丰富有趣,就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注意,反之,则注意的稳定性差。 ②主观心理因素 兴趣广泛、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的人注意力稳定性高,相反,注意力稳定性差。

安全心理学理论在HSE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理论在H S E 中的应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心理学理论在H S E中的应用安全心理学是研究发生事故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复杂心理现象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人的心理过程包括反映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和对待以及改造客观现实的意向过程。认识过程主要包括人的感知和思维过程,感知和思维过程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意向过程包括人们的情感、意识和注意等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一个最鲜明、最重要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行为方式。气质指的是一个人在他的心理活动和动作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和敏捷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其清楚地表现在情绪和情感的发生速度、向外表现的强度以及动作速度的稳定性等方面。 由于各种过程总要发生在具体人的身上,从而带有其本身特点。例如在同样外界条件下,甲善于学习,掌握操作技能快;而乙则花了很大精力迟迟不能掌握同样的技能。这就是能力的差异。甲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乙干活粗枝大叶,马虎了草,得过且过,就是甲乙性格的不同。甲遇事沉着、冷静;乙则轻浮、毛燥,这是甲与乙气质的不同。一个职工的能力、性格、气质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

心境对职工安全行为有影响。所谓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情感状态,如心情不舒畅,郁郁寡欢,体育馆烦躁;心情轻松,舒适快活。心境还是人处在特别高兴或特别不愉快时产生的情感所留下的余波,有时能左右职工的安全行为。积极良好的心境可以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发展,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反之,会使操作者反应变迟钝,人为失误增多,致使事故发生。针对职工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心境状态,合理调整工作岗位和安排生产工作任务,能促进安全生产。 影响HSE表现行为的心理状态 用安全心理学分析,影响HSE表现行为的心理状态有以下几种: 1骄傲自大,争强好胜 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总认为自己有本领,有时感觉力不从心,但在众人面前争强好胜。图虚荣,不计后果,敢于冒险作业。 2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