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

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
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2、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家族系谱图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通过遗传图解的学习,明白伴性遗传的规律特点,初步运用遗传

规律解决一些遗传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认识遗传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增强优生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

解决方法:逻辑推理、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进行归纳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难点: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由学生先对系谱图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并自己总结判断的方法,教师加以总结,并即时进行练习巩固。

【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案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再巩固和提升,并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反思】

1、本节课在学习果蝇眼色遗传后在开展的新课,应该说学生学起来难度有所降低。在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上,以探究性学习方法展开,通过学生对遗传图解的书写到系谱图的分析,最后自我总结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判断上,由学生自学到教师的教学,再加以练习巩固。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点拨与讲解,教学效果良好。

2、本节课开始的学生提问还有待加强,课后要强调学生多看书,多质疑,这样才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另外,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调整,问题要有启发性,有思考性,更要贴近学生学习实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