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 等式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等式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等式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

第一课时等式的性质(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同学们要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是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1)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3)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试一试。

(1)出示X÷0.2=0.8。

(2)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9.练一练第二题。

(1)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

(2)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1)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第三组) (2)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3)集体核对。

2.练习二第二题。

(1)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师巡视。

(3)你在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三题。

五年级的下册数学教案设计以及表格.doc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以及表格 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跟上教学进度,老师有必要好好整理一套完善的教案。下面是我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希望对您有用。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5人,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不理想。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等式的性质》教案

《等式的性质》教案 雷亚丽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了方程以及等式,学会了解未知数系数较为简单的简易方程,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上加深方程知识的学习,等式的性质是学习方程的重要前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方程。 过程与方法:利用天平,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算一算:能否用估算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 (1) x+2=12 (2) 2x +5= 21 (3) 23x=230 (4) 2500+900x = 15000 方程(1)(3)的解可以观察得到,但是仅靠观察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2)(4)就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样解方程. 新授: 1. 什么是等式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解方程,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 请问,什么是等式? 举个例子: (1)x - 2 = 4 (2) 1+2=3 (3) m+n=n+m 像这样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在等式中,等号左(右)边的式子叫做这个等式的左(右)边. 小试牛刀: ①4+x=7,②2x<5, ③3x+1, ④a+b=b+a, ⑤a2+b2⑥L=2πr ⑦1+2=3, ⑧2/3 ab, ⑨S= 1/2ab, ⑩2x-3y 上述这组式子中,( )是等式,() 不是等式,为什么? 那么,像2x+5=21这种稍微复杂的方程我们应该如何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学习等式的性质吧!<板书:等式的性质> 2. 探索等式的性质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有很多的数学模型,比如我们在我们上一章的学习中,把刻度尺当作数轴的模型,在等式的学习中,我们用天平来当作等式的模型。 大家观察一下这组图,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2016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

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

《等式的性质》教案(1)

《等式的性质》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4页—65页的《等式的性质》,练习十四的第4、5题。 等式的性质是安排在方程的意义一课之后学习的,是后面解方程的依据。同时,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入解方程的方法,与中学的解题思路也是一致的,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核心能力 在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的过程中,继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化情况,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 2.经历由天平称物抽象出等式性质的过程,在四人小组交流中,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3.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学习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 (五)学习难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等式的性质》名师课件,天平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说明理由。 14+x>45 5.6÷x=7 x-1.2 4×1.5=6 4x+5x=3.6 (二)课堂设计 1. 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师:(老师伸开左右臂)你能想象到什么?(跷跷板、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放上一瓶彩虹

糖,会怎样?再同时放上两瓶彩虹糖呢? 师:保持天平平衡,还可以怎么办? 小结:通过只有当天平左右质量相等时,天平才会平衡啊,看来大家不仅很清楚天平的工作原理,而且还个个都是玩天平游戏的高手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玩天平游戏吧! 【设计意图:课堂上不可能每人一个天平,也没有必要每人一个天平,但又需要学生很清楚的理解天平原理,所以以身体为天平玩游戏,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更形象的解释了天平原理。】 2. 问题探究 (1)等式的性质1 ①直观演示,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一把水壶的质量和两个茶杯的质量相等,两边同时再放上一个同样的水杯,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追问:你怎么知道一把水壶的质量和两个茶杯的质量相等?为什么两边同时再放上一个同样的水杯,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师:如果设一把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上面的过程怎样用式子表示出来? 独立思考后汇报。 ②想象验证,深入理解 师:想象一下,如果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2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会是怎样的状态?如果两边各放上同样的1把茶壶呢?把自己想象的结果用式子表示。 生交流。 a=2b

2017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一、观察物体(三)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4. 探索图形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五、图形的运动(三)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七、折线统计图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 九、总复习 一、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

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知识结构】 课题观察物体主备人数学教研组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安全警示: 课前3分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等式的性质 班级_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4——65页,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总结规律和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64页的第一幅主题图,理解后填空。 (1)天平的左盘放一把茶壶,右盘放同样的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 可以式子表示为()。 (3)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天平()。 (4)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天平两边增加()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的物品,天平不会保持平衡。 2、阅读教材P64页第2幅图,理解图意后填空。 (1)1个花盆和()个花瓶同样重,两边同时减少()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2)设1个花盆中X克,1个花瓶重Y克,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65页第1、2幅图,理解图意。 (1)、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一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 (2)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册教案(修改_非表格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的倍数的特征;会求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模板 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 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 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 直接判断天平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 力。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 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学情的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意义的基础 上进行学习的。 问题的预测学生对于等式性质2的理解会难于性质1的理解。生成的预估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天平演示找出 等量关系,列出等式。 状态的预见学生对新知的学习的积极性会比较高,参与度较 高。 效果的预评大部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会比较熟练,但还 有一部分学生对等式的性质不是很理解。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等号两边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学们,你们做过天平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4页情境图1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一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n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

等式的性质教案(1)

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探究等式的性质, 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 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变化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 类比猜想、归纳 建模和应用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疑点讨论增强学生交流协作、共同进取的意识, 通过类比猜想、设疑释疑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 方程. 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 = a (常数)的形式; 正 确理解等式性质2中除数不能为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归纳性质 1.小组活动一:进行实验, 探究天平的平衡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天平平衡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从而归纳出等式的性质. 实验器材: 天平, 若干块重量相等的橡皮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1,并板书: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 ±c=b±c. 2. 小组活动二: 猜想并想办法验证:将等式性质中的加、减法换成乘、除法, 结果又会怎样?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等式的性质2, 并板书: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 等. 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 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1.出示习题,加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1)简答: ①怎样将等式x+6 = y +6 变形得到x = y? ②怎样将等式3x =3y变形得到x = y?

③怎样将等式7-3x =7-3y 变形得到x = y ? ④怎样从等式5x=4x+3 得到等式x=3? ⑤怎样从等式 2πR=2πr ,得到等式R=r ? (2)讨论: 1.将方程3x=7x 两边除以x 得3=7,这句话错在哪里?为什么? 2.出示例题, 引导学生重点明确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时的叙述步骤和格式, 掌握变形基本方法. 例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师生讨论、分析后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 +7 = 26 ; (2) -5x = 20 ; (3) 2- 41x= 学生独立试做,请三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板, 再集体交流习做结果. 2判断正误( ) A 、若a x =b y , 则x=y . B 若x =2=y 2则-4ax 2=-4ay 2 C 若-41x= -6, 则x=1.5 D 若1=x 则x=1 3、下列各式变形正确的是( ) A 、 由3x=2x+1得3x-2x=1+1 B 、由5+1=6得5=6+1 C 、 由2(x+1)=2y+1 得 x+1=y+1 . D 、由2a+3b=c-6 得 2a=c-18b 4、等式312+x -1=x 的下列变形,利用等式性质2进行变形的是( ) A 312+x =x+1 B 32x +31 =1-x C 312+x =x+1 D 2x+1-3=3x 四、回顾反思,布置作业 1. 回顾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 布置作业: 教材第84页练习;教材第85页习题4. 附1: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 a =b ,那么a ± c =b ± c . 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 ,那么ac =bc ,如果a =b (c ≠0),那么 例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表格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实践应用师:(出示主题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 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它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的算出来?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 1.放飞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安排课堂练习P2、P3做一做 课外作业练习一第1、3题(作业本),第2、4题(书上) 教 后 反 思 课题小数乘小数 课节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2课时 教学内容P4例3、做一做,P5例4、做一做,P8—9练习一第5—9、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 前面用0补足。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1、计算下面各题。 0.7×3 8.5×4 18×0.23计算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等式的性质》(人教新课标)

第六课时等式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4页—65页的《等式的性质》,练习十四的第4、5题。 等式的性质是安排在方程的意义一课之后学习的,是后面解方程的依据。同时,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入解方程的方法,与中学的解题思路也是一致的,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核心能力 在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的过程中,继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化情况,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 2.经历由天平称物抽象出等式性质的过程,在四人小组交流中,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3.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学习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 (五)学习难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等式的性质》名师课件,天平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说明理由。 14+x>45 5.6÷x=7 x-1.2 4×1.5=6 4x+5x=3.6 (二)课堂设计 1. 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师:(老师伸开左右臂)你能想象到什么?(跷跷板、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放上一瓶彩虹

糖,会怎样?再同时放上两瓶彩虹糖呢? 师:保持天平平衡,还可以怎么办? 小结:通过只有当天平左右质量相等时,天平才会平衡啊,看来大家不仅很清楚天平的工作原理,而且还个个都是玩天平游戏的高手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玩天平游戏吧! 【设计意图:课堂上不可能每人一个天平,也没有必要每人一个天平,但又需要学生很清楚的理解天平原理,所以以身体为天平玩游戏,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更形象的解释了天平原理。】 2. 问题探究 (1)等式的性质1 ①直观演示,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一把水壶的质量和两个茶杯的质量相等,两边同时再放上一个同样的水杯,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追问:你怎么知道一把水壶的质量和两个茶杯的质量相等?为什么两边同时再放上一个同样的水杯,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师:如果设一把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上面的过程怎样用式子表示出来? 独立思考后汇报。 ②想象验证,深入理解 师:想象一下,如果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2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会是怎样的状态?如果两边各放上同样的1把茶壶呢?把自己想象的结果用式子表示。 生交流。 a=2b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word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同学们要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是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1)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3)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第5单元简易方程 第8课时等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P64~65及练习十四第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两边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天平、茶壶、茶杯、墨水、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等号两边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学们,你们做过天平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4页情境图的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1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 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a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 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可能会猜测出天平仍然平衡。再追问: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加上的重量一样多。 教师先进行实际操作天平验证,让学生观察。再演示这一过程,并明确:两边重量仍然相等。 小结:实验证明,1个茶壶的质量 + 1个茶杯的质量=3个茶杯的质量。 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这个式子:a+b=2b+b(师板书) 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还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同样的一把茶壶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并让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a+2b=2b+2b a+a=2b+a

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等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P64~65及练习十四第4、5题。 【课程标准描述】 1.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 2.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学习目标】 1.创设天平变化的情境,通过观察、初步推理并判断天平两端在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后,天平能够保持平衡,并归纳总结等式的基本性质1。 2.创设天平变化的情境,通过观察、初步推理并判断天平两端在同时扩大或缩小同一个不为0的数后,能够保持平衡,并归纳总结等式的基本性质2。 3.借助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学习重点】 通过探索发现等式的性质,并用规范的语言归纳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学习难点】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评价活动方案】 1.创设天平平衡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小组交流的活动,关注学生是否会通过天 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以评价目标1。 2.创设观察天平平衡的环节,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探索的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直接判 断天平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以评价目标2 3.通过阐述习题的考虑思路来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 同学们,上节课天平的游戏好玩吗?那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互动新授 1.研究天平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的情况。(评价目标1) 出示教材第64页情境图1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一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 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a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 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 问: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可能会猜测出天平仍然平衡。再追问: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加上的重量一样多。 教师先进行实际操作天平验证,让学生观察。再演示这一过程。 小结:天平两边加上同样的重量,两边依然相等。 小结:实验证明1个茶壶+1个茶杯的质量=3个茶杯的质量。 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这个式子:a+b=2b+b(师板书) 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还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同样的1把茶壶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并让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a+2b=2b+2b a+a=2b+a 2.研究天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情况。 出示教材第64页图2的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是什么样的?(平衡) 追问:如果用a表示一个花盆的重量,用b表示一个花瓶的重量,怎样用等式来表示这幅图呢?生尝试写出:a+b=4b 再问:如果把两边都拿掉1个花瓶,天平还平衡吗?先让学生猜一猜,再演示。 学生回答:平衡。让学生尝试用等式表示:a+b-b=4b-b(不能直接写a=3b 需要前面的过程) 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出示教材第64页图2第二个天平图) (1个花盆和3个花瓶同样重。) 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小结:平衡的天平两边加上同样的物品,天平还保持平衡。平衡的天平两边减去同样的物品,天平还保持平衡。天平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量,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你的发现吗? 结:天平两边同时放上或拿走同样的物品,天平仍然能平衡。 问:天平就像是等式,这个规律在等式中也能成立吗?(手指黑板上两个字母等式)引导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引导学生通过假设具体的数进行比较验证。如:假设一个花瓶1千克,那么4个花瓶共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目录 一、观察物体(三)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4. 探索图形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五、图形的运动(三)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七、折线统计图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 九、总复习

一、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课题观察物体主备人数学教研组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 1、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使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学过程: 1、教学例5。 根据左边的图,你能列出等式吗?(x=20) 右边的图与左边的图比较,有什么变化? 你认为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右边图物体的质量相等关系再列出一个等式吗?(2x =20×2) 这个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 小组中互相说想法,汇报。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两边同时乘3,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吗?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20×3=20×3) 如果左右两边同时乘0呢?可以吗? 左边的图能看懂吗?用等式怎样表示?(3x=20×3),也就是3x=60。左边的图与右边的相比,物体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质量的变化情况列出等式吗?

这又说明了什么? (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你能自己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看看结果还是等式吗? 尝试练习,汇报。 有什么发现?两边同时除以0呢?为什么? 指出: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通过对两组图的观察,你认为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指出: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