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 管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顶 管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顶 管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顶管施工技术规范

6.1一般规定

6.1.1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6.1.1.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6.1.1.2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6.1.1.3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6.1.1.4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6.1.1.5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1.1.6洞口的封门设计;

6.1.1.7测量、纠偏的方法;

6.1.1.8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6.1.1.9减阻措施;

6.1.1.10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6.1.1.11地下水排除方法;

6.1.1.12注浆加固措施;

6.1.1.13安全技术措施。

6.1.2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6.1.2.2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6.1.2.3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6.1.2.4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6.1.2.5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工作坑

6.2.1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6.2.1.1管道井室的位置;

6.2.1.2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6.2.1.3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6.2.1.4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6.2.1.5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2.1.6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6.2.2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6.2.2.2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6.2.2.3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

6.2.2.4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

6.2.2.5组装后背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致,各层之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

6.2.3工作坑的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应加斜撑。

6.2.4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4的规定。

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mm)表6.2.4

注:1.H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高度(mm);

2.L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长度(mm)。

6.2.5当无原土作后背墙时,应设计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墙。

6.2.6利用已顶进完毕的管道作后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6.1待顶管道的顶力应小于已顶管道的顶力;

6.2.6.2后背钢板与管口之间应衬垫缓冲材料;

6.2.6.3采取措施保护已顶入管道的接口不受损伤。

6.2.7当顶管工作坑采用地下连续墙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并应编制施工设计。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6.2.

7.1工作坑施工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6.2.

7.2槽段开挖土方及泥浆处理;

6.2.

7.3墙体混凝土的连接形式及防渗措施;

6.2.

7.4预留顶管洞口设计;

6.2.

7.5预留管、件及其与内部结构连接的措施;

6.2.

7.6开挖工作坑支护及封底措施;

6.2.

7.7墙体内面的修整、护衬及顶管后背的设计;

6.2.

7.8必要的试验研究内容。

6.2.8地下连续墙墙段间宜采用接头箱法连接,且其接缝位置应与井室内部结构相接处错开。6.2.9槽段开挖成形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9的规定。

槽段开挖成形允许偏差(mm)表6.2.9

注:1.轴线位置指成槽轴线与设计轴线位置之差;

2.H为成槽深度(mm)。

6.2.10采用钢管作预埋顶管洞口时,钢管外宜加焊止水环,且周围应采用钢制框架,按设计位置与钢筋骨架的主筋焊接牢固;钢管内宜采用具有凝结强度的轻质胶凝材料封堵;钢筋骨架与井室结构或顶管后背的连接筋、螺栓、连接挡板锚筋,应位置准确,联接牢固。

6.2.11槽段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11的规定。

槽段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求表6.2.11

注:1.工作坑兼做管道构筑物时,其混凝土施工尚应满足结构要求;

2.导管埋置深度系指开浇后下沉浇筑时,混凝土面距导管底口的距离;

3.导管间距系指当导管管径为200~300mm时,导管中心至中心的距离。

6.2.12地下连续墙的顶管后背部位,应按施工设计采取加固措施。

6.2.13开挖工作坑,应按施工设计规定及时支护,可采用与墙体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支撑梁的方法支护,也可采用钢管支撑法支护。支撑应满足便于运土、提吊管件及机具设备等的要求。

6.2.14地下连续墙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14的规定。

地下连续墙施工允许偏差表6.2.14

注:墙面平整度允许偏差值系指允许凸出设计墙面的数值。

6.2.15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宜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B = D1 + S (6.2.15-1)

L = L1 + L2 + L3 + L4 + L5(6.2.15-2)

式中B——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宽度(m);

D1——管道外径(m);

S——操作宽度(mm),可取2.4~3.2m;

L——矩形工作坑的底部长度(m);

L1——工具管长度(m)。当采用管道第一节管作为工具管时,钢筋混凝土管不宜小于0.3m;钢管不宜小于0.6m;

L2——管节长度(m);

L3——运土工作间长度(m);

L4——千斤顶长度(m);

L5——后背墙的厚度(m)。

6.2.16工作坑深度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H1 = h1 + h2 + h3(6.2.16-1)

H2 = h1 + h3(6.2.16-2)

式中H1——顶进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

H2——接受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

h1——地面至管道底部外缘的深度(m);

h2——管道外缘底部至导轨底面的高度(m);

h3——基础及其垫层的厚底。但不应小于该处井室的基础及垫层厚度(m)。

6.2.17顶管完成后的工作坑应及时进行下步工序,经检验后及时回填。

6.3设备安装

6.3.1导轨应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3.1.1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

6.3.1.2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为:

轴线位置:3mm

顶面高程:0~+3mm

两轨内距:±2mm

6.3.1.3安装后的导轨应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应经常检查校核。

6.3.2千斤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3.2.1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

6.3.2.2当千斤顶多于一台时,宜取偶数,且其规格宜相同;当规格不同时,其行程应同步,并应将同规格的千斤顶对称布置;

6.3.2.3千斤顶的油路应并联,每台千斤顶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

6.3.3油泵安装和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6.3.3.1油泵宜设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应顺直、转角少;

6.3.3.2油泵应与千斤顶相匹配,并应有备用油泵;油泵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

6.3.3.3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

6.3.3.4顶进中若发现油压突然增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

6.3.3.5千斤顶活塞退回时,油压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

6.3.4分块拼装式顶铁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6.3.4.1顶铁应有足够的刚度;

6.3.4.2顶铁宜采用铸钢整体浇铸或采用型钢焊接成型;当采用焊接成型时,焊缝不得高出表面,且不得脱焊;

6.3.4.3顶铁的相邻面应互相垂直;

6.3.4.4同种规格的顶铁尺寸应相同;

6.3.4.5顶铁上应有锁定装置;

6.3.4.6顶铁单块放置时应能保持稳定。

6.3.5顶铁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6.3.5.1安装后的顶铁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行、对称,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

6.3.5.2更换顶铁时,应先使用长度大的顶铁;顶铁拼装后应锁定;

6.3.5.3顶铁的允许联接长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当采用截面为20cm×30cm顶铁时,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1.5m;双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2.5m,且应在中间加横向顶铁相联;

6.3.5.4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材料衬垫,当顶力接近管节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时,管端应增加U形或环形顶铁;

6.3.5.5顶进时,工作人员不得在顶铁上方及侧面停留,并应随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迹象。

6.3.6采用起重设备下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3.6.1正式作业前应试吊,吊离地面10cm左右时,检查重物捆扎情况和制动性能,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

6.3.6.2下管时工作坑内严禁站人,当管节距导轨小于50cm时,操作人员方可近前工作;

6.3.6.3严禁超负荷吊装。

6.4顶进

6.4.1开始顶进前应检查下列内容,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开始顶进。

6.4.1.1全部设备经过检查并经过试运转;

6.4.1.2工具管在导轨上的中心线、坡度和高程应符合第6.3.1条的规定;

6.4.1.3防止流动性土或地下水由洞口进入工作坑的措施;

6.4.1.4开启封门的措施。

6.4.2拆除封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4.2.1采用钢板桩支撑时,可拔起或切割钢板桩露出洞口,并采取措施防止洞口上方的钢板桩下落;

6.4.2.2采用沉井时,应先拆除内侧的临时封门,再拆除井壁外侧的封板或其他封填措施;

6.4.2.3在不稳定土层中顶管时,封门拆除后应将工具管立即顶入土层。

6.4.3工具管开始顶进5~10m的范围内,允许偏差应为:轴线位置3mm,高程0~+3mm。当超过允许偏差时,应采取措施纠正。

在软土层中顶进混凝土管时,为防止管节飘移,可将前3~5节管与工具管联成一体。

6.4.4采用手工掘进顶管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图6.4.4):

图6.4.4超挖示意

a——最大超挖量;b——允许超挖范围

6.4.4.1工具管接触或切入土层后,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工具管迎面的超挖量应根据土质条件确定;

6.4.4.2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下部135o范围内不得超挖;管顶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1.5cm;管前超挖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制定安全保护措施;

6.4.4.3在对顶施工中,当两管端接近时,可在两端中心先掏小洞通视调整偏差量。

6.4.5采用网格式水冲法顶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4.5.1网格应全部切入土层后方可冲碎土块;

6.4.5.2进水应采用清水;

6.4.5.3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粉砂层中的进水压力宜为0.4~0.6MPa;在粘性土层中,进压力宜为0.7~0.9MPa;

6.4.5.4工具管内的泥浆应通过筛网排出管外。

6.4.6采用挤压式顶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4.6.1喇叭口的开关及其收缩量应根据土层情况确定,且应与其形心的垂线左右对称;

6.4.6.2每次顶进的长度,应根据车斗的容积、起吊能力和地面运输条件综合确定;

6.4.6.3工具管开始顶进和接近顶完时,应采用手工挖土缓慢顶进;

6.4.6.4顶进时,应防止工具管转动;

6.4.6.5临时停止顶进时,应将喇叭口全部切入土层。

6.4.7采用挤密土层法顶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4.

7.1管前应安装管尖或管帽。当采用管尖时,其中心角宜为:砂性土层,不宜大于60o;粉质粘土,不宜大于50o;粘土,不宜大于40o;

6.4.

7.2为防止相邻管道损坏及地面隆起,应根据施工设计控制与相邻管道间的净距及距地面的深度。

6.4.8顶管的顶力可按下式计算,亦可采用当地的经验公式确定:

P=fγD1[2h+(2h+ D1)tg2(45°-ф/2)+ω/γD1]L+P F(6.4.8)

式中P——计算的总顶力(kN);

γ——管道所处土层的重力密度(kN/m3);

D1——管道的外径(mm);

H——管道顶部以上覆盖土层的厚度(m);

ф——管道所处土层的内摩擦角(o);

ω——管道单位长度的自重(kH/m);

L——管道的计算顶进长度(m);

f——顶进时,管道表面与其周围土层之间的摩擦系数,其取值可按表6.4.8-1所列数据选用;

P F——顶进时,工具管的迎面阻力(kN),其取值,宜按不同顶进方法由表6.4.8-2所列公式计算。

顶进管道与其周围土层的摩擦系数表6.4.8-1

6.4.9顶进钢管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和肋板保护层时,焊接后应补做焊口处的外防腐层。

6.4.10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时,其接口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6.4.10.1管节未进入土层前,接口外侧应垫麻丝、油毡或木垫板,管口内侧应留有10~20mm 的空隙;顶紧后两管间的孔隙宜为10 ~15mm;

顶进工具管迎面阻力(PF)的计算公式表6.4.8-2

注:Dav——工具管刃脚或挤压喇叭口的平均直径(m);

t——工具管刃脚厚度或挤压喇叭口的平均宽度(m);

R——手工掘进顶管法的工具管迎面阻力,或挤压、网格挤压顶管法的挤压阻力。前者可采用500kN/m2,后者可按工具管前端中心处的被动土压力计算(kN/m2);

a——网格截面参数,可取0.6~1.0。

6.4.10.2管节入土后,管节相邻接口处安装内胀圈时,应使管节接口位于内胀圈的中部,并将内胀圈与管道之间的缝隙用木楔塞紧。

6.4.11采用T形钢套环橡胶圈防水接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4.11.1混凝土管节表面应光洁、平整,无砂眼、气泡;接口尺寸符合规定;

6.4.11.2橡胶圈的外观和断面组织应致密、均匀,无裂缝、孔隙或凹痕等缺陷;安装前应保持清洁,无油污,且不得在阳光下直晒;

6.4.11.3钢套环接口无疵点,焊接接缝平整,肋部与钢板平面垂直,且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6.4.11.4木衬垫的厚度应与设计顶力相适应。

6.4.12采用橡胶圈密封的企口或防水接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4.12.1粘结木衬垫时凹凸口应对中,环向间隙应均匀;

6.4.12.2插入前,滑动面可涂润滑剂;插入时,外力应均匀;

6.4.12.3安装后,发现橡胶圈出现位移、扭转或露出管外,应拔出重插。

6.4.13顶管结束后,管节接口的内侧间隙应按设计规定处理;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石棉水泥、弹性密封膏或水泥砂浆密封。填塞物应抹平,不得凸入管内。

6.4.14工具管进入土层后的管端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6.4.14.1进入接收坑的工具管和管端下部应设枕垫;

6.4.14.2管道两端露在工作坑中的长度不得小于0.5m,且不得有接口;

6.4.14.3钢筋混凝土管道端部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基础。

6.4.15在管道顶进的全部过程中,应控制工具管前进的方向,并应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纠偏的措施。

6.4.16管道顶进过程中,工具管的中心和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6.4.16.1采用手工掘进时,工具管进入土层过程中,每顶进30c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管道进入土层后正常顶进时,每顶进100c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纠偏时应增加测量次数;

6.4.16.2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轴线位置和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相对高差;

6.4.16.3测量记录应完整、清晰。

6.4.17纠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4.1

7.1应在顶进中纠偏;

6.4.1

7.2应采用小角度逐渐纠偏;

6.4.1

7.3纠正工具管旋转时,宜采用挖土方法进行调整或采用改变切削刀盘的转动方向,或在管内相对于机头旋转的反向增加配重。

6.4.18顶管穿越铁路或公路时,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并应符合铁路或公路有关技术安全规定。

6.4.19管道顶进应连续作业。管道顶进过程中,遇下列情况时,应暂停顶进,并应及时处理;

6.4.19.1工具管前方遇到障碍;

6.4.19.2后背墙变形严重;

6.4.19.3顶铁发生扭曲现象;

6.4.19.4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

6.4.19.5顶力超过管端的允许顶力;

6.4.19.6油泵、油路发生异常现象;

6.4.19.7接缝中漏泥浆。

6.4.20当管道停止顶进时,应采取防止管前塌方的措施。

6.4.21顶进管道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6.4.21.1管内清洁,管节无破损;

6.4.21.2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4.21的规定;

顶进管道允许偏差(mm)表6.4.21

注:D为管道内径(mm)。

6.4.21.3为严密性要求的管道应按本规范第10章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

6.4.21.4钢筋混凝土管道的接口应填料饱满、密实,且与管节接口内侧表面齐平,接口套环对正管缝、贴紧,不脱落;

6.4.21.5顶管时地面沉降或隆起的允许量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

6.4.22采用中继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4.22.1中继间千斤顶的数量应根据该段单元长度的计算顶力确定,并应有安全贮备;

6.4.22.2中继间的外壳在伸缩时,滑动部分应具有止水性能;

6.4.22.3中继间安装前应检查各部件,确认正常后方可安装;安装完毕应通过试运转检验后方可使用;

6.4.22.4中继间的启动和拆除应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6.4.22.5拆除中继间时,应具有对接接头的措施;中继间外壳若不拆除时,应在安装前进行防腐处理。

6.5触变泥浆及注浆

6.5.1采用触变泥浆减阻措施时,应编制施工设计,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6.5.1.1泥浆配合比压浆数量及压力的确定;

6.5.1.2制备和输送泥浆的设备及其安装规定;

6.5.1.3注浆工艺、注浆系统及注浆孔的布置;

6.5.1.4顶进洞口封闭泥浆的措施;

6.5.1.5泥浆的置换。

6.5.2触变泥浆的压浆泵,宜采用活塞泵或螺杆泵。管路接头宜选用拆卸方便、密封可靠的活接头。

6.5.3注浆孔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6.5.3.1注浆孔的布置宜按管道直径的大小确定,每个断面可设置3~5个,并具备排气功能;

6.5.3.2相邻断面上注浆孔可平行布置或交错布置。

6.5.4触变泥浆的配合比,应按管道周围土层的类别、膨润土的性质以及触变泥浆的技术指标确定。

6.5.5触变泥浆的注浆量,宜按管道与其周围土层之间环形间隙的1~2倍估算。

6.5.6触变泥浆的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

6.5.6.1搅拌均匀的泥浆应静置一定时间后方可灌注;

6.5.6.2注浆前,应通过注水检查注浆设备,确定设备正常后方可灌注;

6.5.6.3注浆压力可按不大于0.1MPa开始加压,在注浆过程中的注浆流量、压力等施工参数,应按减阻及控制地面变形的量测资料调整。

6.5.6.4每个注浆孔宜安装阀门,注浆遇有机械故障、管路堵塞、接头渗漏等情况时,经处理后可继续顶进。

6.5.7触变泥浆的置换应符合下列规定:

6.5.

7.1可采用水泥砂浆或粉煤灰水泥砂浆置换触变泥浆;

6.5.

7.2拆除注浆管路后,应将管道上的注浆孔封闭严密;

6.5.

7.3注浆及置换触变泥浆后,应将全部注浆设备清洗干净;

6.5.8在不稳定土层中顶管采用注浆加固法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加固方案

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顶进工法

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顶进工法是利用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完成矩形断面的隧道施工,其结构断面的合理性可减少土地征用量和掘进面积,降低工程造价。可用于建造地铁车站、地铁及水底隧道旁通道等。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完成断面尺寸为2.5m×2.5m、长为60米的矩形隧道试验,并于1999年4月在上海地铁2号线陆家嘴车站5号出入口地下人行通道工程中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技术成果获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特点

1.1利用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可对矩形断面进行全断面切削,保持土压平衡,对周围土体扰动小。

1.2在同等截面积下,矩形隧道比圆形隧道可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减少地下掘进土方。用于人行、车辆等的地下通道不需再进行地面铺平工序,不仅省时而且可降低工程造价20%左右。

1.3不影响原有的各类地下管线,不影响道路交通、水运以及地面的各类建筑。施工时无噪音、无环境污染。

1.4通过可编逻辑程序控制器及各类传感器等随时监测施工状况,确定施工参数,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有效控制矩形隧道顶进轴线、转角偏差及地面沉降。

2.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

2.1工作原理:

整个控制系统以土压平衡为工作原理,通过大刀盘及仿形刀对正面土体的全断面切削,改变螺旋机的旋转速度及顶进速度来控制排土量,使土压仓内的土压力值稳定并控制在所设定的压力值范围内,从而达到开挖切削面的土体稳定。

2.2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在粘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砂土及砂质粉土等地层中施工。特别适用于在不宜大开挖的错综复杂的各类地下管线下进行矩形断面的施工,保证地面建筑物不受损害。

3.施工工艺

3.1施工设备

3.1.1组合刀盘式土压平衡顶管机,主要由顶管机机头、大刀盘及仿形刀装置、纠偏装置、螺旋机、主顶装置、动力装置、压浆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及监测系统等组成。

3.1.2配套设备:行车,拌浆系统,注浆泵,电焊机、空压机等。

3.2施工顺序:

3.2.1工作井清理、测量及轴线放样。

3.2.2出洞口密封安装及检查,并进行出洞辅助技术措施如:井点降水或地基加固处理。

3.2.3井口行车、井上辅助设施的布置和安装。

3.2.4顶管机就位。

3.2.5后座顶进装置及井下辅助设施的布置和安装。

3.2.6顶管机下井、就位。

3.2.7顶管机井下安装、调试,作好开顶准备。

3.2.8顶管机开门出洞后开顶。

3.2.9砼管就位。

3.2.10顶管循环顶进。

4、施工要点

4.1出洞施工及密封

4.1.1对全套顶进设备作一次系统调试,应特别注意仿形刀在穿越加固层时的切削性能。在确定顶进设备运转情况良好后,把机头顶进洞圈内距加固层10cm左右。

4.1.2洞门密封圈的制作:为了防止泥浆从管节外壁和工作井之间的间隙中流出,而使水土流失造成地面沉降,同时影响触变泥浆套的形成而降低减摩效果,在洞圈上预设阻浆密封装置。

4.1.3机头穿墙顶进:在拔除钢封门后,应立即开始顶进机头,由于正面为全断面水泥土,为保护刀盘和仿形刀,顶进速度应适当减慢,使刀盘和仿形刀能对水泥土进行对矩形断面彻底切削;另外由于此段土体过硬,螺旋机出土时可加适量清水来软化和润滑土体。

4.2触变泥浆的应用

4.2.1为减少土体与管道间摩擦力,在管道外壁压注触变泥浆,在管道四周形成一圈泥浆套以达到减摩效果,在施工期间要求泥浆不失水,不沉淀,不固结。

4.2.2压浆量的计算(每节管节)

为了保证注浆效果,注浆量应取理论值的2~3倍。

V=(D2-d2)×2×300%

4.3顶管后靠及机座安装

为保证顶管工作井的后壁能均匀受力,加工一刚度较大的刚性后靠。整体吊装,放在顶进装置与井壁之间,进行定位固定。

4.4主要施工技术参数的控制

4.4.1正面土压力的控制

土压力根据Rankine土压力理论进行计算,计算值作为土压力的最初设定值,在实际顶进后,通过顶进参数、地面沉降监测,将设定土压力值调整到1.2kg/cm2左右,正面出土量、地面沉降情况较为理想。

4.4.2出土量的控制

应尽量精确统计出每节管节的出土量,力争使之与理论出土量保持一致,以保证正面土体的相对稳定。

4.4.3顶进速度的控制

在顶进时应对顶进速度作不断调整,找出顶进速度、正面土压力、出土量的最佳匹配值,以保证顶管的顶进质量。

4.5顶进轴线的控制

4.5.1高程控制

在顶进过程中一旦顶管出现上抛现象,不宜采取降低地面土压力、增大出土量、过量向下纠偏等动作。应在顶进时将机头高程始终控制在负值,这样即使在机头下沉较大时,所采取的纠偏措施也和地面沉降控制相统一。

4.5.2平面控制

由于受第一条顶管顶进时挤压、压浆等影响,在已成管道周边土体强度较原状土大,在第二条顶管顶进时,机头平面可能有偏离已成管道的现象,顶进时应把机头平面始终控制在靠已成管道方向。

4.5.3转角控制

矩形管道的横向水平要求较高,在顶进过程中对机头的转角需密切注意,机头一旦出现微小转角,应及时纠转。

a)纠转装置纠转

安装于壳体两侧的纠转装置根据需要旋转角度,将翼板伸出壳体插入土体内,在机头向前推进时,土体在翼板上产生一侧向分力,形成一力偶使机头按所需的方向旋转,以达到纠转目的。

b)压浆纠转

压浆纠转是利用壳体上压浆管注浆,翅板将浆液分隔成四个区域,根据纠转方向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压浆点,使压出的浆液在机头形成一力偶,使机头按所需的方向旋转,以达到纠转目的。c)利用变角切口纠转

安装于机头切口环二恻的左右各二个变角切口,其千斤顶的伸缩可控制翻板的角度,顶进时产生一定的超挖,使壳体二侧土体产生一条槽形空间,并同时在机头一侧配合注浆,使机头产生一力偶,以控制机头的姿态,达到纠转的目的。

4.5.4机头纠偏控制

顶管在正常顶进施工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顶进轴线的控制。在每节管节顶进结束后,必须进行机头的姿态测量,并做到随偏随纠,且纠偏量不宜过大,以避免土体出现较大的扰动及管节间出现张角。

4.6地面沉降控制

4.6.1利用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对矩形断面进行全断面切削。严格控制施工参数,防止超、欠挖。

4.6.2解决矩形顶管机机头顶部背土问题

在矩形顶管机的机头壳体顶部安装压浆管,并开有压浆槽,使浆液均匀分布于整个上顶面,在土体和壳体平面之间形成一泥浆膜,以减少土体同壳体的摩擦力,防止背土现象的发生。

4.6.3在顶进时,每隔一段时间应对顶管机后部已成管道高程作一次复测,一旦出现管道下沉情况严重时,应对下沉部位进行底部注浆,防止由此引起的地面沉降。

4.7测量

4.7.1矩形顶管机出洞前必须认真测定顶管机切口的轴线和标高,并将数据及时反馈进行调整,顶进中原始数据、表格必须连续真实填写清楚。

4.7.2交接班时应交清测量记录,将仪器对中,并交清管道轨迹和纠偏趋向。

4.7.3顶程结束后必须全线复测、绘制管道顶进轨迹图(含高程、方向、顶力曲线),并由施工质监人员检查复核。

4.7.4在过道路时,应按建设单位的要求在指定地段进行施工监测布置,观测顶进过程中地表变形和土体位移情况,以便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影响道路正常运行的事故发生。顶进结束后应绘制施工过程和竣工后的地面变形图。

4.8矩形管节和接口

4.8.1矩形管节混凝土采用C40,抗渗指标为S6。并采用F型钢套接口、齿形氯丁橡胶止水带。

4.8.2衬垫板的厚度,应按设计顶力大小确定,粘贴时,凹凸口对中,环向间隙符合要求。

4.8.3插入安装前滑动部位可均匀涂薄层硅油等润滑材料,减少摩阻。

4.8.4承插时外力必须均匀,橡胶圈不移位、不反转、不露出管外。

5、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

5.1施工人员:每班12人,具体分工如下:

序号人员数量职责分工

1组长1指挥、调度、质量控制

2技术人员1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施工记录、施工分析

3操作员1顶管机操作

4机、电维修员2设备检修并兼职其它工作

5起重工1行车驾驶

6测量员1顶进轴线测量、控制

7泥浆工1拌浆、压浆

8辅助工4运土2、挂吊钩等

5.2.施工管理

5.2.1技术管理

由施工技术员负责,具体职责为:监督施工参数的实施及处理施工时发生的临时变更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

5.2.2质量管理

由操作班长与操作员建立TQC小组,操作班长负责监督实施设计施工参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并作好当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员联系解决,定期进行TQC活动,保证施工质量。

序号人员数量职责分工

1组长1指挥、调度、质量控制

2技术人员1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施工记录、施工分析

3操作员1顶管机操作

4机、电维修员2制备检修并兼职其它工作

5起重工1行车驾驶

6测量员1顶进轴线测量、控制

7泥浆工1拌浆、压浆

8辅助工4运土2、挂号钩等

5.2.3安全管理

a.严格遵照国家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对施工现场安全的有关规定。

b.顶管机及管道内照明用电应使用安全电压。

c.动力电缆转换接插前,要先切断电源,后拔出插头。

d.混凝土管吊运时,管下严禁站人。

e.管道内的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应悬挂固定,严禁随地铺设。

f.外部照明要充足,安放高度不得低于3米。

g.在吊车行走路线上不得有任何电源线。

h.及时检查各操作员的操作程序,严防违章操作。

i.及时检查各压力管接头的可靠性,防止压力管爆裂伤人。

6.质量标准

除应遵照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上海市的建委颁发的《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顶管标准的有关规定外,施工中还应做到:6.1矩形管节的边长误差<±2mm,高度误差<1mm,上下平面矩形外框对角线误差<4mm,侧向平面与

上下平面的垂直度误差<2mm。

6.2当管顶与隧道底距离小于管径时,隧道段地面最大隆起值为10mm,最大沉降值为30mm。

6.3顶进时,转角必须控制在±1°之内。

7、效益分析

7.1与圆形顶管相比,没有浪费的掘进面积,充分利用了结构断面,从而使地下空间得到有效利用。而用于人行、车辆等的地下通道不需再进行地面铺平工序,亦可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7.2与箱涵顶进相比,由于土压平衡的控制,对土体的扰动小,能有效地控制地表的沉降和隆起,可在闹市区或建筑密集场合下的管道施工,大大减少了地上地下构筑物破坏而带来的损失。

7.3在穿越道路、铁路、隧道、河流的管道施工时,不可能采用开槽埋管,利用矩形顶管机施工则可保证交通通行,大大减少了因施工所引起的道路中断,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8、工程实例

上海地铁2号线陆家嘴车站5号出入口人行通道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分布在延安东路隧道引道段的南北两侧。通道由两条长度各为62.25m、断面尺寸为3。8m×3.8m的平行矩形管道组成,两条管道净间距为2.2m,管道坡度均为0.2%。

工程沿线穿越延安东路浦东引道段及上水管、煤气管、雨水管、污水管市话线、电力线等管线。其中管道顶与ф450污水管、ф1000雨水管、ф800雨水管底净间距均为1米,与延安东路隧道引道段结构底净距为1.37米。土层为灰色砂质粉土与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层,覆土厚度为5.3

米左右。

1999年4月26日,由上海隧道股份公司研制的3.8×3.8米组合刀盘式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正式应用与地铁2号线陆家嘴车站5号行人出入通道,以日顶进速度5米,最高速度9米/日,于6

工程技术工作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工程技术工作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工程技术工作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工程技术工作管理(一)工程图纸1.工程图纸会审工程图纸会审工作由工程部组织,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分基础、结构、装饰及主要机具设备有所侧重的进行。由监理公司组织参建各方进行图纸... 工程技术工作管理 (一)工程图纸 1. 工程图纸会审 工程图纸会审工作由工程部组织,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分基础、结构、装饰及主要机具设备有所侧重的进行。由监理公司组织参建各方进行图纸会审,并整理出会审记录,在设计交底前一周由规划设计部转交设计单位。 2. 工程图纸设计交底 设计交底以会议形式进行,先进行设计交底,后转入图纸会审问题解释,通过设计、监理、施工三方及其他参建单位多方研究协商,确定图纸会审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交底应在施工开始前完成。 (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现场施工的纲领性技术经济文件,由施工单位的项目总工或技术部门负责人编制,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由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留存。施工方案是针对工程中某一专项分部工程所编写的实施方案,由施工单位组织完成,并由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在必要时留存。 (三)工程技术资料 工程技术资料中建设单位需留存的资料除由施工单位提供的以外,由工程部负责收集并整理。工程资料原件存档于公司办公室。 (四)工程洽商 1. 工程洽商的分类 1) 按提出方案分类 l 由设计单位因设计内容的遗漏或某些错误所提出的设计变更; l 由建设单位因工程的使用功能和设计标准的改变,通过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 l 由承包单位因施工工艺方法和技术措施的改变所提出的工程洽商。 2) 按其工程洽商的技术含量分类 l 技术洽商; l 经济洽商; 2. 工程洽商的签署 工程洽商的签署严格按照公司《工程洽商管理制度》执行。 社区制度福利院制度科室制度 欢迎下载使用,分享让人快乐

施工技术方案与措施

一、施工组织设计 1.投标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时应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施工方法;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情况、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情况、劳 动力计划等;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 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 雨季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 固措施等。 2.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投标人根据其 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可自行把下列图表添加到相应的项目中。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 2、施组编制遵守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施工规范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建立健全各项组织机构和保证体系,确保施工生产科学、有序、高效。 3、采用“四新”技术。结合工程特点,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确保施工质量。结合实际,经济可靠。施组编制结合特点,充分调研,优化方案,降低成本;方案确定充分论证,确保采取方案的可靠性,满足施工的总体安排。 4、统筹安全,科学合理。根据现场勘察调查资料、合同文件资料工程特点,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难点及工期关键工序,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确保施组编制满足合同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我单位综合施工生产能力组织施工,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确保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 二、编制依据 1、根据施工图设计、有关文件以及业主对本施工段施工总工期的要求。 2、我公司踏勘现场及调查咨询资料。 4、我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机械设备、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以及参加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的施工经验。结合我公司施工实力、机械设备状况、专业技术力量及管理水平、综合施工生产能力。 三、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蓬溪县西湖路污水管网工程工程地点:蓬溪县赤城镇西湖路 工程内容:开挖土石方12031立方米、填方11737立方米,聚乙烯塑钢缠绕管400毫米2337米,1000毫米污水检查井104座,人行道破损及恢复8748立方米、管道保护4674米。 四、项目班子配备(一)组织机构 1、施工项目经理部设臵原则,要保证工程项目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按期、安全文明地完成目标,施工项目经理部设臵应坚持以下原则: ①与企业设计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相适应。 ②与工程项目的规模、结构形式、复杂程度、专业特点相适应。③与弹性、一次性现场施工的特点相适应。④面向施工现场,人员精干、高效,。 施工项目经理部、职能部门的设臵必须面对现场,为现场服务,机构层次少,人员精干。 2、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结构框图 (二)项目班子配备 1、本工程推行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技术质量型标段承包责任制管理模式,组建本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由公司总经理选派一名懂技术、善管理的技术型人员担当项目经理;项目经

固井对钻井要求

需要钻井单位配合内容 1)井底发生漏失的井,固井前进行堵漏作业,堵漏后要求做地层承压试验,满足水泥浆上返要求; 2)井队提供真实地破试验数据,钻进过程中发生漏失和堵漏情况,下套管前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做地层承压试验; 3)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通井、下套管、循环洗井等工作,为固井提供一个良好的井眼; 4)为保证固井套管居中度,177.8mm技术套管要求目的层每3根安放一个弹性扶正器,非目的层每10根安放一个弹性扶正器;139.7mm套管目的层每3根安放一个树脂扶正器,非目的层段每10根安放一个弹性扶正器。由于2019年测井新添SBT测井项目,对套管居中度要求较高,因此井队严格按照要求加放扶正器; 5)下套管过程及中途循环过程发生漏失、遇阻等复杂情况,井队记录好套管下入位置,漏失情况,及时汇报; 6)固井前循环期间,若发生漏失,钻井队及时请示甲方下一步施工方案;若无法建立循环的井,经甲方批准后采取正注反挤技术措施,井队提供不少于30m3的泥浆,用于大排量冲刷目的层井段; 7)固井前循环要求:套管到位后,小排量低泵压顶通,0.3-0.5m3/min小排量循环出环空泥浆量,泵压和排量稳定的情况下逐步提升排量,达到循环泥浆上返速度不低于1.2m/s,原则上循环时间不低于2个循环周,循环过程中调整钻井液性能,在保证钻井液密度波动在±0.02g/cm3基础上,降低粘度至45-50s,钻井液循环均匀,循环压力稳定,振动筛无泥饼、岩屑后进行固井施工; 8)固井前,井队保证备水充足,满足固井施工要求,备好多余泥浆罐收集固井返出的泥浆和水泥浆; 9)按设计要求生产套管固井,替浆采取清水替浆,井队提前清洗泥浆罐,做好备水准备,按设计排量替浆,若井队因泥浆罐无法单独隔离储备清水,导致无法实现大泵替清水,需提前告知固井队,经固井队更改固井方案,经甲方审批后采用双车替浆; 10)固井期间,井队电工现场值班,保证供电连续;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节技术管理责任制度 一、技术管理机构责任制 (1)按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分工负责,做好经常性的技术业务工作。 (2)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上级办法的技术标准、规定、规程、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3)负责收集和提供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建议和技术措施等。 (4)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5)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负责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的推广应用。 (6)进行有关技术咨询。 二、各级技术人员技术责任制 1、技术负责人的责任制 (1)主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审批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 (2)主持图纸会审和工程的技术交底。 (3)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和贯彻执行各项技术政策、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4)组织制订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技术措施,主要工程的质量检查,处理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问题。 (5)负责技术总结,汇总竣工资料和原始技术凭证。 (6)编制专业的技术革新计划,负责专业的科技情报、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及提供合理化建议,对专业的科技成果组织鉴定。 2、技术员的责任制 (1)负责施工现场技术工作的技术管理工作。 (2)负责单位工程图纸审查及技术交流。 (3)参加编制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并贯彻执行。 (4)负责贯彻执行各项专业技术标准,严格执行验收规范和质量鉴定标准。 (5)负责整理技术档案原始资料及施工技术总结,绘制竣工图。 (6)参加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工作。 第二节技术管理基本制度 一、图纸会审制度 为了熟悉和掌握图纸的内容和要求。解决各工种之间的矛盾和协作、发现并更正图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1 编制说明 1.1.1 本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工程招标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编制。在人员、机械、材料调配、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下,由建筑、安装及装饰等几大专业有机组成。 1.1.2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功能要求,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高度责任感,我们的编制原则是“经济、合理、优质、高效”。 1.1.3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受到了我公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公司专门成立该工程方案小组,采用“对比优化、博采众长”的编制思路,以使本方案重点突出,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2编制依据 1.2.1 长沙财经学校校舍外墙改造项目招标文件。

1.2.2 长沙财经学校校舍外墙改造项目招标工程量清单及图纸。 1.2.3 以往我公司同类、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2.4 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行业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 1.3 工程概况 1.3.1项目名称:长沙财经学校校舍外墙改造项目。 1.3.2 建设地点:长沙财经学校校内。 1.3.3 建设规模:实训楼、办公楼外墙保温及外墙粉刷。 1.3.4 工程造价:6097055.04元。 1.3.5 工期要求:45日历天。 1.3.6 质量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合格。

1.3.7保修要求:按建设部2000年80号令相关规定保修。 1.3.8 招标范围:长沙财经学校办公楼及形体房、航空航海区、烹饪旅游区1栋、烹饪旅游区2栋、财经商贸区1栋、财经商贸区2栋、风雨走廊的外墙进行补修、变形缝盖板换新和油漆粉刷,报告厅的外墙进行修补、油漆粉刷。 1.3.9标段划分:一个标段。 1.4 施工准备 1.4.1 施工场地准备 查勘现场,摸清工程实地情况,包括周围环境,运输道路、水电供应情况等。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本章后附图),安装水电,并进行测试。做好雨季施工防水排污工作,修筑排水沟,保证场地不积水。 1.4.2 施工机具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组织编制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做好其

固井工艺技术

固井工艺技术 常规固井工艺 内管法固井工艺 尾管固井工艺 尾管回接固井工艺 分级固井工艺 选择式注水泥固井工艺 筛管(裸眼)顶部注水泥固井工艺 封隔器完井及水泥充填封隔器固井工艺 注水泥塞工艺 预应力固井工艺 挤水泥补救工艺技术 漏失井固井技术 高压井固井技术 大斜度井固井技术 深井及超深井固井技术 长封固段井固井技术 小间隙井固井技术 糖葫芦井眼固井技术 气井固井技术

(一)常规固井工艺 常规固井工艺是指在井身质量较好,且井下无特殊复杂情况,封固段较短的封固要求下,将配制好的水泥浆,通过前置液、下胶塞(隔离塞)与钻井液隔离后,一次性地通过高压管汇、水泥头、套管串注入井内,从管串底部进入环空,到达设计位置,以达到设计井段的套管与井壁间的有效封固。套管串结构:引鞋+旋流短节+2根套管+浮箍+套管串。 施工流程:注前置液→注水泥浆→压碰压塞(上胶塞)→替钻井液→碰压→候凝。 保证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的基本条件: (1)井眼畅通。 (2)井底干净。 (3)井径规则,井径扩大率小于15%。 (4)固井前井下不漏失。 (5)钻井液中无严重油气侵,油气上窜速度小于10m/h。 (6)套管居中,居中度不小于75%。 (7)套管与井壁环形间隙大于20mm。 (8)钻井液性能在不影响井壁稳定、保证井下压稳的情况下,应保证低粘度、低切力、低密度,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 (9)水泥浆稠化时间、流动度等物理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 (10)水泥浆和钻井液要有一定密度差,一般要大于0.2。 (11)下灰设备、供水设备、注水泥设备、替泥浆设备及高低

压管汇等,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二)内管法固井工艺 内管法固井工艺是用下部连接有浮箍插头的小直径钻杆插入套管的插座式浮箍(或插座式浮鞋),与环空建立循环,用水泥车通过钻杆向套管外环空注水泥。采用该工艺注水泥能减少水泥浆在套管内与钻井液的掺混,缩短顶替钻井液时间。用该工艺进行表层时,水泥浆可提前返出,从而减少因附加水泥量过大而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该工艺一般用于大直径套管固井。 套管串结构:插入式浮鞋+套管串(或:引鞋+1根套管+插入式浮箍+套管串)。 钻杆串结构:插头+钻杆扶正器+钻杆串。 工艺流程:注入前置液→注水泥浆→替钻井液(替入量比钻杆内容积少0.5m3)→放回压检查回压凡尔是否倒流→上提钻杆循环出多余的水泥浆。 (三)尾管固井工艺 尾管固井是指不延伸至井口的套管固井,这段不到井口的套管称做尾管。较短的尾管可座于井底,但绝大部分必须要求实施尾管悬挂,这样管柱不至于大幅度弯曲,利于保证固井质量,便于进行增产作业。悬挂器装在尾管顶部,尾管由尾管悬挂器悬挂于上层套管内壁。尾管固井的主要目的有:经济性;满足使用复合钻具或复合油管;改善钻井或注水泥环空水力条件等。 最常用的尾管悬挂器是液压式尾管悬挂器。

天然气集团公司固井技术规范标准

固井技术规 (试行)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09年5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固井设计1 第一节设计依据和容1 第二节压力和温度2 第三节管柱和工具、附件3 第四节前置液和水泥浆5 第五节下套管和注水泥6 第六节应急预案和施工组织8 第三章固井准备8 第一节钻井设备8 第二节井口准备9 第三节井眼准备9 第四节套管和工具、附件11 第五节水泥和外加剂13 第六节固井设备及井口工具14 第七节仪器仪表16 第四章固井施工17 第一节下套管作业17 第二节注水泥作业18 第三节固井过程质量评价20 第五章固井质量评价20

第一节基本要求21 第二节水泥环评价22 第三节质量鉴定23 第四节管柱试压和井口装定24 第六章特殊井固井25 第一节天然气井25 第二节深井超深井27 第三节热采井28 第四节定向井、大位移井和水平井28 第五节调整井29 第七章挤水泥和注水泥塞30 第一节挤水泥30 第二节注水泥塞32 第八章特殊固井工艺34 第一节分级注水泥34 第二节尾管注水泥35 第三节管注水泥37 第九章附则3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固井技术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固井是钻井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固井质量对于延长油气井寿命和发挥油气井产能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固井管理和技术水平,保障作业安全和质量,更好地为勘探开发服务,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规。 第二条固井工程应从设计、准备、施工和检验环节严格把关,采用适应地质和油气藏特点及钻井工艺的先进适用固井技术,实现安全、优质、经济、可靠的目的。 第三条固井作业应严格按照固井设计执行。 第二章固井设计 第一节设计依据和容 第四条应以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实钻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依据有关技术规定、规、标准进行固井设计并在施工前按审批程序完成设计审批。 第五条进行固井设计时应从井身质量、井眼稳定、井底清洁、钻井液和水泥浆性能、固井施工等方面考虑影响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的因素。 第六条固井设计中至少应包含以下容: (1)构造名称、井位、井别、井型、井号等信息。 (2)实钻地质和工程、录井、测井资料等基础数据。

工程技术部管理制度完整体系版模板

工程技术部管理制度完整体系版

工程技术部管理制度 ( 完整体系版) 一、目的 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地方、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 确保公司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为企业的施工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技术保障, 促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2、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提高企业工程质量, 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正常运行和项目管理技术、质量目标的实现。 二、管理规章制度总则 1、凡工程技术部组织机构所辖范围员工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正确处理分工与协作关系, 定期参与员工的技术培训, 岗位培训活动。 2、工程技术部工作人员应本着团结、协作、高效、严谨的作风完成各项工作计划与任务, 业务技能力求精益创新。 3、本部门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 友爱互助, 同时应做好与其它部

门的协调工作, 同事之间相互尊重, 以公司整体为大, 杜绝工作中的个人利益行为。 4、服从领导安排, 不得阳奉阴违, 敷衍塞责。 5、技术部电脑专人专用, 加设个人密码。电脑需要维护维修时, 首先确保对有效信息进行拷贝, 避免操作不当文件丢失。 6、为保障公司数据、信息、资料的准确、安全、可靠, 应对重要信息处理系统加设口令, 防止泄露机密信息。离职人员在离开本岗位前一周内移交全部技术资料和有关文档资料, 删除自己的文件账号, 由本部门主管或新接岗人员修改有关口令 7、根据公司制定的年度质量目标具体组织实施, 严格按建筑工程施工规范、验评标准以及省、市、直辖市、自治区有关规定, 对公司各工程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监督。 8、接受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参与质量事故处理。收集顾客反馈的质量信息并督促项目部落实整改及工程回访和保修工作。 三组织机构编制及岗位职责 3.1 人员编制 1、工程技术部经理1名 2、工程技术、质量主管1名, 安全文明施工质安主管1名。 3、工程技术部档案资料主管1名, 各专业技术员3名( 根据公司承

施工技术保证要求措施

1施工技术管理 (1)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按本公司(IS09001)质量体系文件和业主、监理要求的有关技术管理办法执行,项目部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技术管理系统,设立技术部。项目总工程师是项目技术管理直接责任人,接受项目经理领导,技术部成员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制定和执行岗位责任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各种施工技术质量要求及实施细则,制定工程技术、测量、资料管理等办法。 (2)施工各工序或各部位实行技术人员专业分工负责制,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按相关技术标准及质量要求实施管理,对各工序或部位的工程施工技术负直接责任。 2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组织 为确保本工程达到安全、优质、按期完成的目标,选派具有丰富理论和施工经验的林春先工程师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其它技术管理人员也均为本公司技术骨干,具有市政公用工程、大型土石方工程施工专业知识和一定施工经验,使技术管理从组织上得到较好保障。 2.1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1)建立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部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以项目经理为工程施工总负责,以下有技术负责人、各专业工程师、施工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试验员、技工等。项目总工程师具体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明确各技术人员的业务范围,并将技术责任层层落实到各个人。 (2)以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为主,组织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本工程特点编写科学、可行、可靠、先进、合理、针对性强、措施具体、成熟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工。 (3)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做好设计图纸会审工作,对施工图纸中不明确,错误或因施工要求需要做出设计变更的地方,及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以尽快征得相应的答复和进行施工。 (4)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按施工技术管理程序,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组织设计中涉及的工艺要求、质量标准、技术安全措施、规范要求和采用的施工方法,以及图纸会审中涉及的要求及变更等内容向有关的施工人员交底。交底文件作为指导施工的技术依据。

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

编号:AQ-JS-02867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idetracking drilling fluid construction

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 套管开窗侧钻是老油田盘活报废井,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侧钻井与常规石油钻井相比,有如下特点:1.辅助时间长,纯钻时间短;2.开窗后即进入深部地层,没有快速钻进;3.受钻井液泵功率及钻具内径影响,钻井液排量仅为常规钻机泵排量的l/3-1/4左右;4.一般采用31/2”钻杆施工,钻杆柔性大,限制了钻压、转盘转速的提高,机械钻速较低。泥浆公司从2005年开始和原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进行侧钻井技术服务,到目前为止,在油区内共完成侧钻井180口。公司通过近几年的现场施工,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大港油区的侧钻井钻井液技术措施 二、施工技术措施 2.1钻井液准备 开窗前首先要进行钻井液准备,可以用2种方法:

2.1.1配浆 配方:清水+4-6%膨润土+0.5%纯碱 循环系统按标准要求安装完毕后进行配浆作业,基浆配好并充分水化后按设计要求补充各类处理剂,把钻井液性能调整到设计范围之内(粘度应走设计上限,以便开窗时能有效携带铁屑)。 2.1.2倒运回收浆 若现场不具备配浆条件,可从公司倒运回收浆。泥浆上井后开启固控设备清除固相,使坂含和固相控制在设计要求之内,然后按补充各种处理剂,使钻井液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2.2开窗钻进 2.2.1开窗时钻井液粘度应维持在设计上限,以便能有效携带铁屑,钻井液出口槽处应放一块强磁铁吸附铁屑。 2.2.2开窗后地层若是明化镇地层,泥浆粘度应逐渐降低到设计的中下限,以利于冲刷井壁;在馆陶组及以下地层,泥浆粘度应控制在设计的中上限,以利于保护井壁稳定、防止井塌。 2.2.3定向过程中保证钻井液中含油量达到3-5%,加入适量的

工程技术管理办法

. . word教育资料工程技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技术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优质、安全、快速、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根据铁道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法规和铁道部有关技术规;科学有序地组织各项工作,建立正常生产秩序;适时总结积累设计、施工经验,不断推进技术进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建设成本;为工程建成后正常运营创造有利条件,保证技术管理的连续性。 第三条技术管理工作由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工程管理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做好工程测量、设计文件审核、施工技术调查、技术 交底、施工作业指导书、技术资料管理、工程试验和检验、工程施工技术总结及竣工验收、编制竣工文件等工作。 第二章工程测量 第四条测量工作由施工单位分级管理,专人负责;公司委托监理单位进行复核、抽查工作,公司指挥部同时指派专人负责对重点工程和铺轨架梁工程中的测量工作进行复核、抽查和协调。 第五条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办理交

桩手续。主要移交的测量成果有: 1.直线上转点桩、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的始终点桩、曲线中点桩等控制桩。 2.永久性水准基点桩及增设的临时性水准基点桩。 3.大型建筑物或复杂地段的平面控制基点桩、枢纽站或区段站的坐标桩、三角网或精密导线基点桩。 4.线路测量诸表及以上各点的书面资料。 复测工作:交桩后由施工单位组织测量,测量结果精度达到铁道部颁发的《铁路测量技术规则》的要求,经监理单位复核认可报指挥部所属指挥部确认后,作为施工依据,并与设计单位办理交接桩手续。如发现误差较大应与设计单位联系研究解决办法。 第六条工程测量工作按铁道部颁发的《铁路测量技术规则》要求进行。 1.施工测量。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人员负责组织,保证各工点中心位置的准确性,确保施工质量,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复测成果,经监理单位复核认可报指挥部所属指挥部确认后,方可使用。 2.铺轨前测量:由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对本标段管辖围线路、桥梁的平纵断面等进行复测。复测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技术标准,对路基、桥梁、涵洞进行整修。复测后,填写铺轨前路基完成情况的工程检查证,经监理单位检查签证认可报指挥部所属指挥部确认后,作为铺轨架梁工作的依据。 负责铺轨架梁的施工单位根据各标段的复测结果进行铺架前测量复核,重点对桥梁进行测量复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铺架工作顺利进行。 3.竣工测量:每项工程竣工时应由施工单位组织按设计文件、施工规和验收标准要求,对线路路基及各种建筑物的位置尺寸、标高及用地界的准确位置进行复测核对,如实反映在竣工资 —2 —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一)保证质量措施 (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执行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工程质量检测验收。 (2)施工中坚持严防为主的原则,对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都必须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质量交底,做出样板,经验收达到优良标准后再全面开展施工。 (3)加强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对工程质量进行动态控制,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程序进行质量控制。 (4)施工中坚持“三检制”和“隐蔽工程验收制”,上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不允许下道工序施工。 (5)建立工程质量奖罚制度,每周组织一次评比,对工程质量好的进行奖励,对工程质量差的进行处罚。 (二)保证安全措施 (1)实行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2)施工前要做好安全交底,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 (3)施工现场悬挂各种安全标志牌,随时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4)坚持预防为主,对安全事故处理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办理。 (5)严格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注》所规定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 (6)做好雨期施工的安全教育,使员工掌握防雷电、防滑知识。 (三)保证工期措施 (1)编制各分部分项工程最佳且可行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流水施工。 (2)确保工程所需各种材料的正常供应,杜绝停工待料现象。 (3)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及工作面,组织立体交叉作业。 (4)实行工期目标管理,设立工期奖罚制度,按计划提前工期者奖,拖延工期者罚。(5)做好与设计、监理、业主等的协调工作,定期召开施工现场会议,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四)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1)建立文明工地管理体系; (2)认真搞好场容场貌; (3)进场材料堆放应规范化; (4)生产区文明施工管理; (5)生活区文明工地管理; (6)防噪音措施。

固井工艺简介

固井工艺简 井深结构图 固井按井深结构可分为:1·表层套管固井 2·技术套管固井 3·油层套管固井 4.回接套管固井 1表层套管固井:一般通俗指20 ”133/8”或95/8”套管的固井,其目的是为了封固松软,易垮塔地层,为下部继续钻进作准备。 固井工艺一般采用单级固井或内插管固井 A)单级固井指一次性注完设计水泥浆并按设计替浆到位。 B)内插管固井指用专用工具内插管插入插入座后,注浆按设计 量返出后,按设计量替浆,起钻循环 固井工序

2技术套管固井 一般通俗指7”133/8”或95/8”套管的固井,其目的是为了封固下部复杂地层,为下部钻开油气层,做好准备。 固井工艺一般采用单级固井,双级固井,悬挂固井。 A)单级固井与表层单级固井相同。 B)双级固井:指由于所封固地层的地层压力相差较大或由于封 固断较长所采用的一种特殊固井工艺。采用分级箍分两次注浆的固井工艺。

C)悬挂固井:指由于封固段较长,所下套管悬重较大或由于钻 井成本考虑。所采用的一种特殊固井工艺,采用固井专用工具-悬挂器与上层套管下部的连接达到技术固井的目的 固井工序

3油层套管固井 一般通俗指7”,5”,51/2”或41/2”套管的固井,其目的是为了分隔下部各油气层或油水层,为下部分层开采做好准备。 固井工艺一般采用单级固井,双级固井,悬挂固井。 其固井工艺过程与技术套管固井相同,但技术措施不同。 4回接固井 一般川内常见的是7”回接,其目的是为满足下部油气层开发所需要的套管强度。其固井过程采用固井专用工具-插入筒插入到回接筒内,在固井时必须上提套管建立循环通道。按设计注浆,替浆完后下放套管插入回接筒形成密封。 固井工序

固井技术规定

固井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固井是钻井工程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钻井工程的成败和油气井的寿命,而且影响到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整体效果。为保证固井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固井工程必须从设计、准备、施工、检验四个环节严格把关,采用适合地质特点及各种井型的先进固井工艺技术,确保质量,达到安全、可靠、经济。 第三条固井作业必须按固井设计执行,否则不得施工。 第二章固井设计 第一节设计格式与审批 第四条固井设计格式按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发布的《xx井xx套(尾)管固井设计》要求执行。 第五条固井审批程序按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发布的《中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技术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节套管柱强度要求 第六条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SY/5322-2000执行。其中,在高压气井和超深井的强度设计时,必须考虑密封因素。 对安全系数的要求见下表数据。 系数名称安全系数 抗挤安全系数≥1.125 抗内压安全系数≥1.10

抗拉安全系数管体屈服强度≥1.25 螺纹连接强度直径244.5mm及以上套管≥1.6 直径244.5mm以下套管≥1.8 第七章套管柱抗挤载荷计算在正常情况下按已知产层压力梯度、钻井液压力梯度或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值计算。遇到盐岩层等特殊地层时,该井段套管抗挤载荷计算取上覆地层压力梯度值,且该段高强度套管柱长度在盐岩层段上下至少附加50m 第八条套管柱强度设计应考虑热采高温注蒸汽过程中套管受循环热应力的影响。 第九条对含有硫化氢等酸性气体井的套管柱强度设计,在材质选择上应明确提出抗酸性气体腐蚀的要求。有关压裂酸化、注水、开采方面对套管柱的技术要求,应由采油和地质部门在区块开发方案中提出,作为设计依据。 第三节冲洗液、隔离液和水泥浆要求 第十条冲洗液及隔离液 1、使用量:在不造成油气侵及垮塌的原则下,一般占环空高度的300~500m。 2、性能要求:冲洗液和隔离液能有效冲洗、稀释、隔离、缓冲钻井液,与钻井液及水泥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能控制失水量,不腐蚀套管,不影响水泥环的胶结强度。 第十一条水泥浆试验按SY/T5546-92执行,试验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稠化时间、滤失水、流变性能、抗压强度等。

施工技术管理制度-通用版

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一、设计文件审核 (1)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 第一条项目部接到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后,项目总工程师应尽快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内部审查; 第二条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核对工作应在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负责人领导下进行; 第三条对于涉及到结构安全、技术新、难点方案,可由上一级技术主管部门组织会审; 第四条对设计文件核对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向建设、设计、监理单位书面汇报前,并向上一级技术管理部门汇报备案,经上级技术管理部门审核后,方可报建设或监理单位,并参加由建设或监理单位主持的四方会审和现场核对签证工作。 第五条结合施工调查结果,汇总设计疑问和存在问题以及设计图纸的有关建议; 第六条核对的主要内容 1.审查图纸是否完整齐全; 2.审查主要材料、设备等的数量、规格、选型是否已经明确,数量是否准确;

3.核对设计图纸是否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 4.核对设计图尺寸,应由整体到局部,即首先核对设计资料,如结构图与建筑图是否有冲突、设计说明是否清楚、图纸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节点图是否详细、材料规格是否清楚等一系列的问题。二、设计文件审核 (1)变更设计管理制度 第一条变更设计应遵循“先申请、后变更,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 第二条提出变更前,应进行经济成本分析; 第三条变更设计要按合同或有关规定的程序办理。所有变更设计必须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其相关方同意并签字后方可组织施工; 第四条Ⅰ类变更设计,应上报分公司审核备案; 第五条Ⅱ类变更设计,由提议单位提出变更理由和技术经济比较资料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有关方面分析、研究,确定变更设计原因、责任单位、技术方案、费用及费用处理,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设计文件经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设计变更批准后应及时修改原设计文件并做好标识,当

施工技术措施保障措施

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及技术措施、保障措施,含特殊季节施工方案 ◆施工总体进度计划 1、室外管线施工测量 1、施工测量放线 1.1对于管道轴线、高程的测量仪器选用全站仪、经纬仪和自动水准仪。所有测量仪器应经过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2依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点和有关水准网点的位置、编号及坐标和高程数据,建立测量导线控制点,以便确定管道的轴线和高程。导线控制点应设在永久性构筑物上。 1.3依据测量导线控制点及设计施工平面图上标明的管道位置,用全站仪在地面上定出管道轴线或转折点,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在地面上钉出控制座标桩;再用水平仪在管道变坡点栽上水平桩。并在座标桩和水平桩处设龙门板。 1.4根据管沟中心与宽度,在龙门板上钉上三个钉子,标出管沟中心与边线,然后拉线于钉子上,并在板上标出挖沟的深度。最后用白灰沿着线绳放出开挖线(坡度的边沿线上)。 1.5管道中线定位完成后,应按施工用地的范围对地上、下障碍物进行核查。并在施工图纸中标出测得的数据资料,应存档。 1.6管道试压前,应对管道系统的三通、弯头、管井等部位的座标、高程进行复测,并按节点编号,据实填写测量成果记录,作为竣工原始资料。 1.7施工测量允许偏差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允许偏差 平地±20L(mm) 水准测量高程闭合差 山地±6L(mm) 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合差±40L(mm) 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1/3000 直接丈量测距两次较差1/5000 管道中心坐标位置±50(mm) 管顶标高±20(mm) 2、管沟开挖 根据图纸管线的分布和实际地质情况,拟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方法。人工填土层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分别采用1:0.25和1:0.33的放坡系数,开挖沟底宽,应比管道构筑物横断面最宽处侧加宽0.6米,以保证基础施工和管道安装有必要的操作空间,开挖弃土应随挖随运,以免影响交通;场地开阔处,开挖弃土应置于开挖沟槽上边线1.0米以外,以减少坑壁荷载,保持基坑壁稳定;沟槽开挖期间应加强标高和中线控制测量,以防超挖。当人工开挖沟槽深度超过2.0米且地质情况较差时,需对坑壁进行支撑(详见沟槽开挖及支撑方案图)。当采用机械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上0.2米时,应停止机械作业,改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 ①、埋在道路中间,埋深 0.7—4.5米之间。经过综合考虑,在挖方地段采取机械大开挖,边坡岸1: 0.75设置,当挖深超过3米时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超过2米,留台宽度为1米。管道沟槽底

固井工艺技术

固井工艺技术 常规固井工艺内管法固井工艺尾管固井工艺尾管回接固井工艺分级固井工艺选择式注水泥固井工艺筛管(裸眼)顶部注水泥固井工艺封隔器完井及水泥充填封隔器固井工艺注水泥塞工艺预应力固井工艺挤水泥补救工艺技术漏失井固井技术高压井固井技术大斜度井固井技术深井及超深井固井技术长封固段井固井技术小间隙井固井技术糖葫芦井眼固井技术气井固井技术

(一) 常规固井工艺 常规固井工艺是指在井身质量较好,且井下无特殊复杂情况, 封固段 较短的封固要求下,将配制好的水泥浆,通过前置液、下胶 塞(隔离塞)与钻井液隔离后,一次性地通过高压管汇、水泥头、 套管串注入井内,从管串底部进入环空,到达设计位置,以达到设 计井段的套管与井壁间的有效封固。套管串结构:引鞋 +旋流短节 +2根套管+浮箍+套管串。 施工流程:注前置液7注水泥浆7压碰压塞(上胶塞)7替钻井液 保证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的基本条件: 井眼畅通。 井底干净。 井径规则,井径扩大率小于15% 固井前井下不漏失。 套管居中,居中度不小于 75% 钻井液性能在不影响井壁稳定、保证井下压稳的情况下,应 保证低粘度、低切力、低密度,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 (9)水泥浆稠化时间、流动度等物理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 (11 )下灰设备、供水设备、注水泥设备、替泥浆设备及高低压管 钻井液中无严重油气侵,油气上窜速度小于 10m/h 。 (7) 套管与井壁环形间隙大于 20mm (8) (10)水泥浆和钻井液要有一定密度差,一般要大于 0.2。

汇等,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二)内管法固井工艺 内管法固井工艺是用下部连接有浮箍插头的小直径钻杆插入套管的插座式浮箍(或插座式浮鞋),与环空建立循环,用水泥车通过钻杆向套管外环空注水泥。采用该工艺注水泥能减少水泥浆在套管内与钻井液的掺混,缩短顶替钻井液时间。用该工艺进行表层时,水泥浆可提前返出,从而减少因附加水泥量过大而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该工艺一般用于大直径套管固井。 套管串结构:插入式浮鞋+套管串(或:引鞋+1根套管+插入式浮箍+套管串)。 钻杆串结构:插头+钻杆扶正器+钻杆串。 工艺流程:注入前置液T注水泥浆T替钻井液(替入量比钻杆内容积少 0.5m3)T放回压检查回压凡尔是否倒流T上提钻杆循环出多余的水泥浆。 (三)尾管固井工艺 尾管固井是指不延伸至井口的套管固井,这段不到井口的套管称做尾管。较短的尾管可座于井底,但绝大部分必须要求实施尾管悬挂,这样管柱不至于大幅度弯曲,利于保证固井质量,便于进行增产作业。悬挂器装在尾管顶部,尾管由尾管悬挂器悬挂于上层套管内壁。尾管固井的主要目的有:经济性;满足使用复合钻具或复合油管;改善钻井或注水泥环空水力条件等。 最常用的尾管悬挂器是液压式尾管悬挂器。 套管串结构:引鞋+1根套管+ 浮箍+1根套管+浮箍+1根套管+球座短节(含托篮)+尾管串+尾管悬挂器总成+送入钻杆。 工艺流程:按作业规程下入尾管及送入钻杆到设计位置T开泵循环 7投球7憋压剪断座挂销钉悬挂器座挂7倒扣7憋压剪断球座销 钉循环钻井液T注前置液T注水泥浆T释放钻杆胶塞T替钻井液 7碰压7上提中心管循环出多余的水泥浆7起钻候凝。 (四)尾管回接固井工艺

施工技术管理方案范文

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1 条为加强和完善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2 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承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3 条本办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制定。 第二章技术管理体系 第 4 条技术管理体系图如下。 第三章技术准备管理制度 第5条分公司主任工程师按照工程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及各项施工方案等,按程序审核、批准后,交项目部实施。

第6条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到甲方索取施工许可证、蓝线图、施工图纸、地质勘察报告等技术文件。 第7条项目班子的技术管理人员应配备齐全到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根据工期要求绘制出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图、施工平面置图。 第8条依据施工许可证,办理开工报告。由公司各部门及单位对开工前施工策划进行评审,合格后,办理开工手续。 第四章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审批管理第9条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以下十个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制: 封面要求:封面副标题用幼园小二号加黑;施工组织设计标题用黑体初号,编号用宋体四号;编制、审核、批准、实施用宋体小二号;企业名称“新疆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用宋体小二号加黑;日期用宋体三号(见附后样本)。 目录:按章节号。 内容: 工程概况简述有利于在施工时,供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建筑做法、结构形式、附属设备安装、材料等一目了然。 (一)工程概况(用宋体三号加黑) 1、工程简述(内容用宋体四号) 综合阐述工程的名称、地址、项目的内容及工程范围、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质量标准、要求和开、竣工日期等。 2、建筑设计特点 介绍工程的建筑设计,如:平面布置、功能、楼地面、顶棚、墙面、屋面、门窗等。

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一、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一)雨季施工措施 1、因受施工环境影响,特制定雨季防汛范围:施工区域、周边居民居住区、与之有关的社会道路及周边单位。 2、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设专人收听天气预报,并做好详细记录,了解中、短期的天气情况和天气变化,以指导施工。 3、施工进入汛期前,对全线施工现场地形地势进行勘测,调查现场排水设施,制定汛期排水措施。 4、对现有排水设施进行清理,达到防汛要求。 5、雨季期间施工要尽量缩短每一工作段的长度,调配计划集中人力,分段突击,做到当日计划进度当日完成。 6、挖槽时应在槽边设护挡,防止雨水进入沟槽,机械挖槽时槽底予留20cm进行人工清槽。土槽边坡应铲平拍实,避免雨水冲刷,挖槽后应随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在槽底内侧挖排水沟并设集水坑,将汇集的雨水排到槽外。 7、对现场排水设施要经常定期进行检查清理,防止堵塞。 8、成立雨季防汛小分队,并有专人指挥,随时进行排险。 9、现场存放材料应码放在高处,或开挖排水沟输导积水。 10、水泥等易受潮材料,必须有防雨防潮棚护。 (二)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1、积极做好夏季高温降暑工作,调整夏季作休时间,保证施工人员有充分的睡眠时间。 2、做好井室、管缝接口等构筑物覆盖、洒水养护工作。 二、地下管线及地下障碍物保护措施 1、查明情况 开工前向甲方及监理和其他相关部门了解地下障碍物情况。 2、制定措施 根据上述情况,为保护管线不受破坏,防止发生意外情况,我们特制定以下措施: 1)、派专人道规划部门进一步调查了解该施工段各种管线的布置及埋深情况。 2)、施工前仔细勘察现场,对沿线可能占用范围的地表设施进行绘图登记,并及时和业主及监理单位取得联系,辩明为何种设计,联系产权单位处理。 3)、把各种管线在地下的分布位置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 4)、地上电线、电缆,距离在作业半径内,采用木脚手架杆搭设防护棚加以保护,如果发生非迁移不能施工的情况,必须经业主向有关部门办理迁移处理,施工方任何人不得随意进行处理。 5)、施工中如果不慎破坏地上、地下管线设施,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以便及时抢修。 6)、对压力敏感的管线处,,支撑地面做适当处理,使荷载均匀作用在地表面,不形成局部压力过大。

固井工程技术基础

目录前言 第一章固井概论 第一节固井概念 第二节固井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章套管、固井工具、附件和材料第一节API套管标准和规范 第二节固井工具、附件 第三节固井材料 第三章固井工程技术基础 第一节固井工艺 第二节固井水泥浆 第三节注水泥施工程序

第一章固井概述 一、固井概念 为了达到加固井壁,保证继续安全钻进,封隔油、气和水层,保证勘探期间的封层测试及整个开采过程中合理的油气生产等目的而下入优质钢管,并在井筒于钢管环空充填好水泥的作业,称为固井工程。因此固井包括了两部分:下入套管的工艺和注入水泥浆的工艺叫做固井工艺。 固井作业 固井作业是通过固井设计,应用配套的固井设备、辅助设备及工具,将油井水泥、水和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通过固井泵泵注入井,并顶替到预定深度的井壁与套管、(套管与套管)的环形空间内,使套管与井壁、(套管与套管)之间形成牢固粘结。

固井设备总体示意图 二、固井目的和要求 1、固井的目的 一口油井深达数千米,在钻井过程中常常遇到井漏、井塌、井喷等复杂情况,影响正常钻进,严重时甚至导致井眼报废。遇到上述情况就应下套管固井,封隔好复杂地层后,再继续钻进,直到建立稳定的油气通道为止。因此,为了优质快速钻达目的层,保证油气田的开采,就要采用固井,固井工程的主要目的为: 1)、在钻进过程中封隔易坍塌、易漏失等复杂地层,巩固所钻过的井眼保证钻井顺利进行。

(如图1-1所示),当从A 点钻进至B 点,如果在A 点井深处没下套管固井,那么随着井深的变化,钻达B 点所用泥浆密度在A 点产生的压力就会大于A 点地层破裂压力,造成A 点地层破裂,发生井漏。同理,当从B 点钻进至C 点,如果在B 点井深处没下套管固井,那么随着井深的变化,钻达C 点所用泥浆密度在B 点产生的压力就会大于B 点地层破裂压力,造成B 点地层破裂,发生井漏。 2)、封隔油、气、水层,防止层间互窜。 固井工程不仅关系到钻进的速度和成本,还影响到油气田的开发。(如图1-2所示),如果油、气层与水层间水泥固结不好,层间互相窜通,那么会给油气田开发带来很大困难。当油、气层压力大于水层压力时,油、气便会窜入水层内,既污染了水层又影响到油气的产 量;当水层压力大于油、气层压力时,水便会 图1-1 下套管固井原理示意图 图1-2 固井防止层间流体互窜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