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做文学家也罢,做普通人也罢,人品始终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终其一身,无非是在实践陶行知先生的两句话,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下面是整理的文品和人品满分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

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优秀吧作文】

文品和人品

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大学蒙曼教授做客央视,和外国朋友谈中国诗歌。当说到岳飞的《满江红》时,蒙曼教授补充了一句:根据有关史料,岳飞的《满江红》是明朝以后才出现的,换言之,这首词很可能是后人的托名之作;再说,岳飞一生戎马倥偬,且又没有其他的文学作品来支撑,《满江红》很有可能不是岳飞的作品。

在场的外国留学生大惑不解: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坚持认为《满江红》是岳飞的作品呢?

蒙曼教授因势利导,道出了真谛: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中国老百姓从心底里认定,如此壮怀激烈、气干云霄的词句,只有岳飞才能写的出来,如此洒脱豪迈、气势恢宏的书法,也才能配得上岳飞!

现场一片掌声。

我不敢遑论有争议的史实,但是,我坚决地认同蒙曼教授所说的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等充满正能量的民族价值观,因为它源于我们民族的土壤,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密码,它已经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

翻开浩如烟海、群星璀璨的中国文学史,这样的事例俯拾即是。读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仿佛触摸到诗仙李白的飘逸豪放、蔑视权贵的高尚气节;读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仿佛感受到了诗圣杜甫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拳拳之心;读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又仿佛更多地领悟了鲁迅先生疾恶如仇、犀利刚毅的伟大人格

这些流芳千古的诗文,这些高山仰止的伟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更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令人自豪的珍宝!

但是,正如有阳光的地方一定有阴霾,有芳草的地方一定有败叶一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当然也会出现文学家人品和文品极不和谐的情景,最典型的,要数西晋时期的文学家、被人戏称中国第一美男子的潘安了。潘安的文章,辞藻华艳而气势非凡,风靡一时,粉丝甚众;但是,其为人则很不地道,趋炎附势,谄媚权贵,为后人所不齿;元好问就毫不客气地批评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潘安的事例无独有偶。在现代和当代,就有两位文坛巨擘级的人物,其人品和文品也是相去甚远。一位在现代诗歌、话剧、甲骨文上的造诣,可谓登峰及巅;但由于其为人的趋炎和媚骨,渐渐为人们所淡漠;另一位,笔下的人物可歌可泣、铁骨铮铮,而在现实中,作者本人则看风使舵、乡原成性,是个不折不扣的庸人;这种匪夷所思的反差,受到人们的质疑和非议,也就理所当然了。

大浪淘沙,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在文学史上,在某些文学家身上出现不和谐的现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枯枝败叶终将为滚滚向前的洪流所淹没,这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只有那些人格高尚的文学家的作品,历久弥新,在历史的星空中永远熠熠生辉---这就是人格的魅力,这就是我们民族高度认可的价值取向!

被康熙誉为清代清廉第一人的理学大家陆稼书,在教授学生时曾反复告诫:当今治学,做人是第一位的,做学位是其次;人品高,文品自然会高;人品低下,再高的文品也是空中楼阁。我们的乡贤一百多年前就为我们讲透了为人和为文之道,我们理当慎思躬行,在任何时候,都把做人放在第一位,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语)。

做文学家也罢,做普通人也罢,人品始终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终其一身,无非是在实践陶行知先生的两句话,

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枚乘的人品与文品(随笔)

[原创]随笔枚乘的人品与文品 枚乘的人品与文品 燕山飘雪 2005-1-10 0:17:27 大家看央视一台《汉武大帝》,不知注意到这样一个情节了么?汉景帝得了肺结核病,到骊山汤泉宫疗养。十皇儿刘彘去看他,并给他背诵了枚乘的赋《七发》,说它能治病。枚乘是何许人也?《七发》真的能治病吗? 枚乘,字叔,淮阴人,汉代著名辞赋家。世人皆知汉代写赋大家是司马相如,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在中学课本上都学过。再加上他与卓文君私奔的浪漫故事,好象司马相如的名气大于枚乘。但是,在汉代,在当时,名气最大的还不是司马相如,而是枚乘。《汉书、贾邹枚路传》记载:“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写《汉书》的是东汉人班固,这说明一直到东汉人们都认为枚乘的名气大,赋写的最好。枚乘的赋至今流传下来的只有三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七发》。 枚乘的文章好,首先得益于他的人品好。俗话说“文如其人”,真是一点不错!他为人真诚、细腻、沉思、多谋。汉文帝时,他在吴王刘濞那里任郎中。所谓郎中,就是现在的秘书或秘书长之类。大家看《汉武大帝》都看到吴王刘濞造反的情节。的确,刘濞的刚愎自用是有名的。他凭借在吴国经营多年积聚的财富,就想与朝廷分庭抗礼,开始谋反。枚乘极力劝谏,阻止他这样做,根本不可能成功。但是,吴王刘濞根本不听,有点利令智昏。枚乘知道非失败不可,就悄悄地离开,到梁孝王那里躲藏起来。等到御史大夫晁错宣旨颁布《削藩令》时,刘濞再也忍无可忍,决心造反叛乱,并联合了其他六国,一时气势汹汹,非要打到长安不可。枚乘这时又写信劝刘濞悬崖勒马,赶快罢兵。但刘濞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件事传到朝廷,汉景帝大为感动,朝廷上下官员都知枚乘是忠于朝廷的,不希望天下大乱。一时间,枚乘的人品为人们称道。刘彘小时侯就听窦婴讲过枚乘的《七发》,他背得滚瓜烂熟,特别欣赏“观涛”那一节。后来刘彘做了皇帝,就是后来的汉武帝。他派人去迎接枚乘到朝廷任职,结果在半路上,枚乘就生病死了。汉武帝自然是痛心不已。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三篇

2017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三篇】 导读:本文2017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篇:花气袭人知昼暖】欲知四季,去山野吧,看抽芽的嫩柳,看金黄的麦穗,看累累的硕果,看白了青山的雪,眼知窗外美。欲知路远,就出发吧,走悠长的夕照小巷,走古朴的木桥,脚知漫道长。欲知文学,来人间吧,看爱恨贪嗔,看嬉笑怒骂,看王公贵胄,看布衣黔首,心知世界大。以清晨壮丽恢宏的半边云霞起兴,以赶路人脚下不停生长的风为修辞,以公交站牌前偶遇的笑脸为标点,以温馨午餐氤氲的香气为内容,以一对老夫妇互相搀扶的背影为结局,以摇尾跑来的小狗为句号,洋洋洒洒一篇以“语文”为题的文章已挥笔写就。生活就是语文,叫做“幸福里”的招牌,“爱护自然”的温馨提示,充满希冀的电话号码,无一不是语文的化身。曹雪芹写《红楼梦》,有人说他是写自己,在富贵家庭里养尊处优,一场冰冷的大雨浇灭了所有骄傲,他在破败小屋里衣衫褴褛,在萧瑟风中饥寒交迫,在浊酒昏灯下增删批阅,他所经历的,就是的素材,他用他的脚印,缀满了大观园所有人的悲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的老师,生活中的点滴汇聚,终成语文壮阔的海洋。向来喜欢语文,所以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也许是母亲一句温暖的关怀,也许是路人一句友好的提醒,也许是演讲者或激昂或抒情的言

语,也许是相声演员幽默生动的段子,也许只是几个字,都可以触动灵感的源泉,目光所及之处,生活所经之事,尽是好文章。我们是尘世中蹒跚而行的赶路人,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语文便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我们将生平中见过的或纤弱或雍容的花别在语文的衣襟上,我们将生活中听到的或低吟或高啸的言语缀在语文的耳后,我们将生活中嗅到的或馨香或馥郁的气息扑洒在语文的发梢上,这样,被生活悉心装扮过的语文便亭亭而立。语文教我们品味生活,生活教我们学习语文。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以后的执笔写字,到后来笔下开花,随着我们一步步成长,生活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更多的魅力和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如同喝一坛甘醇的老酒,越饮越醉人,在香气的熏陶下,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次一品佳酿。曾有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提高语文素养有何尝不是如此呢唯有立足于生活实践的沃土,语文之花才能盛放。【第二篇:开放共享,成就大美中国】过去,提起中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长城、京剧、功夫和大熊猫……仿佛泱泱中国只和传统与继承有关,而无关乎创新与发展。放眼今日中国,“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万米,纯正中国基因“非洲天路”通车,共享经济乘着时代的快车向未来飞速前进,微信支付宝强势登陆美国。如今的中国,于坚守中嬗变,于传承中突破。中国,正以开放共享之姿,拥抱世界。“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遥想丝路神奇,今朝砥砺前行。丝绸之路,唯美的名字背后承载了一部辉煌的世界文明交流史。2100多年前,中国的张骞率先走出了一条连接亚欧的丝绸

高考满分作文总结 (1)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总结,议论文常见四种结构模板 模板一 观点+素材+分析+小结 观点——明确(一句话,干净利落) 素材——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 分析——紧扣中心论述,不游离 小结——归纳,点破主题 注意:最好多用几个素材,每个素材都应有相应的分析。 示例: 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观点) 扎拉·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为之自豪。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为 一个马术骑手时,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脱去冠冕,褪去礼服,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 挑选别人用过的马鞍。2006年9月,她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事例)

在赛场这个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尽显光芒。 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成了鲜红色的勋章。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评论) 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 位置中找到生命光芒的方向。(小结引申分析) 注意:素材必须有分析。 反例: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 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 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 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弊端:

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修改: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 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模板二

论艺品与人品

论艺品与人品 对于人品,著名艺术家毕加索认为:道德良心上的问题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毫无关系。我不赞成毕加索的这种观点。首先这种观点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他否认了失误之间的俄普通联系。朱光潜曾说:一切艺术都是生活和自认的返照,艺术的美丽在于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快感,使主体的生命质量因艺术的关照而得以提升。人作为一中社会性的动物,当他降生到这个世界的那一日起就已经注定了他要和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和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是你一个小小的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别人的人生,更何况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改变世界能力的人了。而毕加索当时就已已经在社会上拥有很大的名气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怎么可以说他自己的道德问题与别人无关呢? 对于人品和艺品,中国传统的观点是人品和艺品成比的,人品好,艺品自然就好,人如其名。我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相对的一致性。有人说:“人品好,艺术不一定好,人品不好,也有高明的艺术。”确实,历史上有人的尽力证明人品与艺品不成正比,例如童其昌人品很坏,画确不错。还有就是,在贵阳有一个长期吸毒的画家,他的动物小鸟意可谓堪称一绝,售价也不低。并没有人因为他是一个毒鬼而不买他的画,但他的画资在高也只能勉强支付自己的毒资,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有人知道国画大师张大

千一生造就过多少假画?骗过多少人的钱财?连他的本家艺术眼光并不低的张学良将军也难逃欺骗。曾有“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大吾之悟的国画大家李苦禅先生人品极好,同时他以“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品无格,下笔无方”称誉于世,他还举例说:“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指引人格恶劣,逐令百代是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入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详,会招祸殃,实则曾恶其人,自然不会美其作品了。“我们无不感动与一个老画家将人格提升到如此高度!但据说他的得意养子,当今名振中外的的某人物画家曾高价卖了一批画到台湾,而后又自食其言的登明是一批假画,并说不是他卖出去的,如果以李苦禅先生的理论俩规范这位画家,会有什么样的解释呢?无言!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发现很所艺术大师尽管有很好的人品,但他们从来不把人品的高低与艺品的优劣联系起来,人品与艺品同高,但来源于不同的修为,前者在乎教养而后者在于学问的情深,二者直接按无论如何是没有逻辑联系的。 当然,不管是艺品还是人品都是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某种角度讲,二者是可以相互因果或相互影响的。我们呼唤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但德艺之间并没有必然性,这是经历史证明了的事情。在被郑板桥以书画方式“整治”过的官僚看来,他的人品极差,但老百姓却喜欢这样的人品;秦桧的人品世所憎之,但我不相信如果现在他的作品惊现世间,竟不会是无价之宝;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作为国名元老级人物,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与大陆的政治主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做文学家也罢,做普通人也罢,人品始终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终其一身,无非是在实践陶行知先生的两句话,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下面是整理的文品和人品满分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

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优秀吧作文】 文品和人品 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大学蒙曼教授做客央视,和外国朋友谈中国诗歌。当说到岳飞的《满江红》时,蒙曼教授补充了一句:根据有关史料,岳飞的《满江红》是明朝以后才出现的,换言之,这首词很可能是后人的托名之作;再说,岳飞一生戎马倥偬,且又没有其他的文学作品来支撑,《满江红》很有可能不是岳飞的作品。 在场的外国留学生大惑不解: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坚持认为《满江红》是岳飞的作品呢? 蒙曼教授因势利导,道出了真谛: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中国老百姓从心底里认定,如此壮怀激烈、气干云霄的词句,只有岳飞才能写的出来,如此洒脱豪迈、气势恢宏的书法,也才能配得上岳飞! 现场一片掌声。

历届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名篇

高考满分议论文选读 勿以好恶论断之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来年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1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1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内容充实语言优美。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实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以公子小白、汉高相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阅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天平和七弦琴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高考语文必备高分作文模板

高考语文必备高分作文模板 (一)模板基本结构 **为桨,弄潮XX 浪尖 第一段:引用名言开篇+扣题目材料+提出观点。 第二段:运用让步结构,以退为进,强化观点。 第三段:拆解出第一个分论点,结合题目材料,指出应该怎么做。第四段:拆解出第二个分论点,结合题目材料,指出应该进一步怎么做。 第五段:结合现实,说明现实中存在与自己第二个分论点不一致的地方,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第六段:补充和校正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 第七段:化用名言结尾,再一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二)模板具体分析 1.标题模板 **为桨,弄潮XX 浪尖 (“**”是观点,“XX”是材料关键词,比如,如果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新青年,你的观点是新青年需要奋斗,那标题就是“奋斗为桨,

弄潮青春的浪尖”;如果材料关键词是新时代,你的观点是新时代需 要思考者,那就是“思考为桨,弄潮新时代的浪尖”) 示例:思考为桨,弄潮新时代的浪尖 2.第一段模板 周国平有言:“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二者兼有之,则或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我深以为然,生逢其时,置身于此“xxxxx”的时代,沐浴着“xxxxx”的光辉(这里XXXX 请引述材料中的关键词)我愿 以一名***的姿态,坚守***之梦,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里“****”请用自己的话,结合材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示例:周国平有言:“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二者兼有之,则或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我深以为然,生逢其时,置身于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沐浴着“新时代”“大国崛起”的光辉,我愿以一名思考者的姿态,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思考力量。 3.第二段模板 或有人言之,时代发展需要……者,而非……之辈。(这里先来一处让步分析,不管你的观点是什么,反正都有可以反驳的地方,因此,先让步,再以退为进,可以展现思维的全面性。)但殊不知,社会正如 一条运作不息的巨链,少了任何一环,都不称其为完整。故依愚之见,时代发展的巨澜中,需要(前面所提到的反方的观点),也需要

浅谈人品与人才重要

浅谈人品比人才重要 孩童时,老师常对我们说:要讲文明、讲品德;那时并不在意,只是觉得学习好,有本事了才历害。而今再思考时发现,人品远比人才重要。 人才无人品闯祸甚於庸才 人才是可以后天训练的,但人才若缺乏人品,闯的祸反而比庸才更大,因此公司选才,才华再高,没有人品宁可不要. 前美国德州仪器总裁兼执行长佛瑞德.布希,在[我们如何甑选高层主管]一文中指出,德义在甑选高层主管时有十项必要条件,例如冒险意愿、获利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不过,诚信绝对名列榜首。 佛瑞德.布希指出,经理人员即使很聪明、有创意有很会替公司赚钱,但如果他不诚实,则他不仅一文不值,对公司反而是相当危险的人物。他对诚实所下的定义是,当经理人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情而无法达成承诺时,他必须尽可能通知对方,解释未能达成的原因,并竭尽所能去减少对方的损失。 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才,一旦用人不当,人才也会变成企业最大的负债。因此,人才的品德比专业能力更重要,因为人品攸关企业的永续竞争力。 无论企业管理制度多么严谨,一旦雇用品德有瑕疵的人,就像组织中的深水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人品攸关企业永续竞争力 西谚云,[好的理论为经营之道]。企业竞争,不只是策略、技术和创新的竞争,最后决胜负的关键,往往掌握在品德手上。 跨国企业IBM转型为服务导向的高科技公司后,发现尤其在提供无形服务的业务竞争时,影响客户最后采购决策的因素,往往是口碑和信赖度,而IBM人长期累积的品牌形象成为临门一脚。 IBM订定的九项用人标准中,有五项跟品德相关:具备[勇于负责、工作热忱、自我驱策、值得信赖和团队协力]的能力。IBM人力资源部有不成文的规定:绝

不任用带兵集体跳槽的主管,因为有道德瑕疵;也绝不任用带着前一家公司资源前来投靠的人才,因为今天你偷了老东家的东西过来,难保明天不会偷IBM的东西出去。 企业品德是一种无法量化的竞争力,企业如果不重视诚信,不但影响企业形象,也绝对影响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棵大树,则品格有如树根,若树根开始腐烂,不管树多大多茂盛,已可预见这棵树终将枯萎。 部门领导要以身作则 近来倡导[企业理论新意义]的中华民国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许士军指出,过去企业为追求效率、降低成本,订定许多规范,但进入知识社会时代,企业经营需要的是[创新],必须让员工自主,不能再层层节制每个员工的行为,就在[捏太紧怕死掉,放太松怕飞掉]之间,管理科学的精神和制度除了要更加尊重个人,伦理更是不可或缺。 [现代企业的典章制度必须建立在信任上,而信任就是一种伦理关系],许士军说。 企业伦理的推动与落实,最好的方法是让企业伦理的观念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塑造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进而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意识形态,而中层领导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中层领导的品德相当重要,因为他是企业的领导核心,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更是直接管理部门的员工,他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这个团队的每个人。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有样学样。反之如果这些中层领导说到做到,凡事讲诚信,自然这个团队也将是一个讲诚信、讲品德的团队。员工的人品很难通过品格教育来改变,只有让员工自我感到骄傲,对企业产生认同,这样就会主动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稻盛和夫的经营思想就是任何人在孩童时期曾经受到过老师、父母的教导----不撒谎、不给他人添麻烦、要正直等。正是这些做人的基本品德指导他成就了今天的事业。今天我们作为一名商业工程师,更不要忘了我们孩童时老师和父母对我们最基本教导----要讲品德。做一名讲品德的人远比你成为一个才子更为重要!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三篇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三篇 【篇一】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卡耐基曾说:“人性的弱点在于在困难面前退缩,以惧怕的心理 做预判,以软弱的行动做敷衍性的抵抗。”是的,在困难面前,我们 很容易被吓到。其实困难就是纸老虎,一捅就破,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等你搬走了那些零零碎碎的石头,发现并无山头,这时有的就是 自己大彻大悟的微笑和攻克难关的自豪。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些苍蝇放入一个器皿中,用透明的 玻璃板盖上,将其与外界隔开。起初这些苍蝇会像发了疯似的撞击玻 璃片,想要重获自由;数天之后,人们将玻璃片抽去,奇怪的是它们 不再尝试撞击,而是在器皿中漫无目的地飞。显然这些小东西是撞怕了,在困难面前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意志被摧垮。殊不知只要再 飞一飞,就能重归蓝天,享受自由。不过它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山头, 便再也不愿意去搬石头了。它们因为畏惧,所以退却;因为退却,只 能平庸。 相反,当我们不去扩大困难,不用失败去预判,往往能创造奇迹。 房里的年轻人手里还拿着直尺和圆规在奋战,天空露出了一丝曙光,也给了他一个微笑,他终于做出来了,欣喜若狂的他捧着图纸去 找导师,他近乎啜泣地说:“老师,昨天您给我的那个题目——用直 尺和圆规作出一个正十七边形,我做出来了,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 一个通宵。”老师接过他手中的图纸,用颤抖的声音对他说:“这真 是你做出来的?”他不明白,就示范给老师看。老师大叫道:“你真 是个天才!这是个遗留了一千多年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没解出来,牛 顿也没解出来,你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他听后大为震惊,在日记 中写道:如果我早知道它是一个千年难题,我也会被吓倒。他就是数

学王子高斯。其实真理的门是虚掩的,只要你不被眼前的山头吓到, 脚踏实地地去搬石头,大门就会为你敞开。 纵观古今中外,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战胜困难、摆脱束缚的 战斗史,正因为无数仁人志士知难而行,才有这辉煌的历史。所以什 么是庸人?就是遇到困难就给理想,给自己打折的人。当不了总统就 当个州长,州长还有点困难,不如做个区长吧,再不行就甘为平民。 你给自己打折,命运还会给你打折。做什么事不会遇到点困难?因为 畏惧就退却,退却之后就只能是一无所成了。 人生路上,多少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不要将这些困难无限放大,视其为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山头。抖擞精神,放手一搏,走 过之后才发现,它们只不过是一个个能够搬走的石头。 【篇二】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将心比心不失 为一条良好的交往准则。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将心比心,凡事 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想想,那么和谐就很容易。 一个作家去医院输液,年轻的小护士为她扎了三针都没有扎进血 管里,眼见针眼泛起了青包,疼痛之时正想抱怨几句,却抬头看见小 护士额头布满了汗珠,于是安慰道:“不要紧,再来一次。”第四针 果然成功了,小护士叹了口气,连声说“阿姨,对不起,我真感谢你 让我再试一次,我是来实习的,你是我第一位病人,要不是你鼓励, 我真不敢再给你扎了。”作家告诉她:“我想起了我的女儿,在医科 大学读书,我只希望她也能得到她第一位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将心比心,会对孩子多一份怜爱,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同时,它也是一种很巧妙的鼓励方式,万事开头难,不管是别人 还是自己,在第一次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困难,

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我国古代文论中历来就有"文品即人品“文如其人”的说法,《艺概·诗概》中也有“诗品出于人品”之说。世界的一些学者对这一看法表示赞同。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名为《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风格就是人”的命题,认为风格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主的主观精神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从中得出的是人们对人品是否就是文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其实要了解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首先我们先了解人品与文品的含义。何为人品,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灵魂深处,就叫人品。而文品指文章的品格和风格,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的不同阶段。从含义上来看,人品与文品在某种程度上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 主张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之美的集中反映。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第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即“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孔子强调“诗教”,认为诗与乐可以对培养人的道德有巨大作用,而孔子的这一切都在其弟子和他一起整理的《论语》中体现,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了下来,正是因为孔子自身对“仁”与“礼”的追求,对“诗教”的追求,他的《论语》,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现在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钟嵘,出生贫寒,“位末名卑”,做过一些小官,在门阀世族统治下很不得志,这儿主要要提的是《诗品》的创作。《诗品》之作正值中国文学艺术理论批评的一个空前活跃时期,对文艺家进行品评,是一种时行的社会风气,《诗品》之作的主要原因是钟嵘对当时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现状的不满,为了树立正确的诗歌创作风气和提倡科学的文学批评标准,所以他在《诗品序》中尖锐地批评当时滥用典故、排比声律之弊。钟嵘在《评阮籍诗钟中》说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在此,钟嵘着重强调了诗歌是体现人的性灵的,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而提到性灵,与之联系密切的是明清的“性灵说”。其中袁宏道在给张幼于的信中说道:“至于诗,则不肖聊戏笔耳。信心而出,信口而谈。世人喜唐,仆则曰唐无诗;世人喜秦、汉,仆则曰秦、汉无文;世人卑宋黜元,仆则曰诗文在宋、元诸大家。昔老子欲死圣人,庄生讥毁孔子,然至今其书不废;荀卿言性恶,亦得与孟子同传。何者?见从已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所以他顶天立地。今人虽讥讪得,却是废他不得。不然,粪里嚼查,顺口接屁,倚势欺良,如今苏州投靠家人一般。记得几个烂熟故事,便曰博识;用得几个见成字眼,亦曰骚人。计骗杜工部,囤扎李空同,一个八寸三分子,人人戴得,以是言诗,安在而不诗哉?不肖恶之深,所以立言亦自有矫枉之过。”对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的剽窃模拟文风,袁宏道确是深恶痛绝之极,对他们给予了剑客的讽刺与嘲笑。此时的性灵说提出的真、善、变、趣、奇,和钟嵘的《诗品》可以说是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在文章或是个中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对事件的看法,对各自时代的进行了批评。这些在我看来,达到了文品的要求,也体现了各自的人品。 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文学批评原则,韩愈曾作了集中地、全面的、深入的讨论。韩愈在散文方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明道,注重实用的思想。“道”的具体内容,是指孔孟儒加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它融化在作家身上,就是要求作家加强有益于群体、社会的伦理道德修养,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由此看来,韩愈特别重视人品与文品的一致,认为作家要写好文章,关键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在《答李诩书》中,曾称赞李诩说: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他谆谆告诫李诩,“立言”即写文章之事,并向学生谈了自己学习写作的体会:“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同时,他还提出“气盛宜言”之论,这是继孟子“养气”论以后又一理论“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这里所谓的“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

XX高考英语满分作文八大万能通用模板

XX高考英语满分作文八大万能通用模板 高考英语作文模版:对比观点题型 要求论述两个对立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①有一些人认为……; ②另一些人认为……; ③我的看法……。 Thetopicof___________________isbeingoreandorepopula rrecently.Therearetosidesofopinionsofit.Soepeoplesa yAistheirfavorite.Theyholdtheirvieforthereasonof___ ________________.hatisore,___________________.oreov er,___________________. hileothersthinthatBisabetterchoiceinthefolloingthre ereasons.Firstly,___________________.Secondly,_____ ______________.Thirdly___________________. Froypointofvie,Ithin___________________.Thereasonis that___________________.Asaatteroffact,therearesoeo therreasonstoexplainychoice.Fore,theforerissurelyai sechoice.

给出一个观点,要求考生反对这一观点。 Soepeoplebelievethat___________________.Forexaple,t heythin___________________.Anditillbringthe________ ___________. Inyopinion,Ineverthinthisreasoncanbethepoint.Forone thing,___________________.Foranotherthing,_________ __________. ForallhatIhavesaid,Iagreetothethoughtthat__________ _________. 高考英语作文模板:阐述主题题型 要求从一句话或一个主题出发,按照提纲的要求进行论述。 阐述名言或主题所蕴涵的意义; 分析并举例使其更充实。 Thegoodoldproverb___________________reindsusthat___ ________________.Indeed,ecanlearnanythingsforit. Firstofall,___________________.Forexaple,__________

优秀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三篇】

优秀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三篇】 交通,成了的阻隔。 高铁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种食物地域的限制,它以更经济更快捷的方式让距离不再成为食品传播的阻隔!时速二百五十公里每小时,运营里程目前已超两万公里,横跨东西,纵贯南北,无论是中国的各大城市还是大小乡村,几乎无往不至,无处不通。古代诗人苏轼初到黄州,才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惊叹;杜牧登临杭州,方有“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的吟唱!而今,去西北吃一碗正宗的兰州拉面,去北京吃一只地道烤板鸭,去上海吃一顿红烧肉,去四川来一碗传统麻婆豆腐,到广州尝一次拉肠粉,坐上高铁,朝发夕至,从容淡定,不温不火。 今日的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有人的地方就有烟火,人与食物的脚步从未停歇。现今的中国,也以前所未有开放的姿态,迎接四海宾客。买一张高铁票吧!去中国广袤的美丽乡村,体验最纯真最美味的中华美食吧! 【篇二:人生如书,逐级而读】 说话的境界分三个等级:境界是忘言,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第三是修辞或辞令。人生亦是如此,于“有字之书”中初步领略世界,于“无字之书”中体悟世间冷暖,最终在“心灵之书”中沉淀深邃灵魂。循序渐进,方可臻于完满。

“有字之书”恰似借用他人视角看喧腾社会。它可以是外交辞令式的《左传》,可以是纵横捭阖式的《国语》,抑或是清新淡雅式的《世说新语》,它让我们从中获取知识,领略六韬三略的风采。诸子百家的言论,唐宋元明清的诗歌,这些世间流传下来的经典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法门。 然而拘囿于“纸上得来”的东西难免“终觉浅”。人生不需要过于厚实的理论堆砌,因为我们深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这也正是人生境界的第二阶段———“无字之书”,我们可引申为亲身经历、人生阅历。 于时光中,某些细碎经历会化为齑粉,如“字”的升华,语境仍存,体悟延伸。这不是太虚幻境,但它容许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式的理想飞扬;这不是光耀万世的烫金碑文,但它却是荒冢之上凹凸有致、刻骨铭心的生命曲线。这便是体悟的升华。“无字之书”脱离了字的*,自然也增加了人性养成的难度。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人云亦云、旅进旅退,这些都是缺乏*的典型。这时便需有“心灵之书”作为灵魂指引。 因此,“心灵之书”便是万千阅历、森罗万象在心灵中的最后沉淀。筛去附赘悬疣,掌握人生方向;积淀潜思“哲理”,挖掘生命的深度。它是盖茨比于黛西空虚扭曲灵魂中所见的灵魂真谛;它是“画魂”潘玉良挣脱世俗偏见追求的艺术巅峰;它甚至可以是理查德·帕克这只猛虎背后隐藏的人性。 然而,这种境界岂是普通大众都可攀缘而至的!时下,浮躁之

高考英语满分作文模板

高考英语常见满分作文模板 英语书信常见写作模板 1 开头部分 How nice to hear from you again.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activity. I’m glad to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of Apr. 9th. I’m pleased to hear that you’re coming to China for a visit. I’m writing to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during my stay in America. 2 结尾部分 With best wishes.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I’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reply earlier.

口头通知常见写作模板 1 开场白部分 Ladies and gentlemen,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an announcement to make. 2 正文部分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ttend it. Please take your notebooks and make notes.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nd we’ll have a discussion in groups. Please come on time and don’t be late. 3 结束语部分 Please come and join in it. Everybody is welcome to attend it. I hope you’ll have a nice time here. That’s all. Thank you.

浅谈品格修养与国画

浅谈品格修养与国画 穆彦青 【摘要】:推崇人品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这是在国画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画家的品格修养与其绘画品味、风格、最终成就有着莫大的关系。人品高尚则品味不俗,气韵生动;画品高者学养深厚,品节优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关键词】:品格修养;国画;画品 中国画作为一种有着数千年发展历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鲜明的个性,以及独特的魅力。而“画品”与“人品”的关系则是中国美术史上从古至今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中国画的文化性不仅存在于题材和内容上,更具有内在的意境追求、清雅闲逸的书卷气息和从容温文的书法意蕴,宾虹老人称之为“内美”。而中国的文化注重人格和艺品的同一性,中国画与画家的品格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古就有“人品不高,用墨无法”的说法,清代松年在他的《颐年论画》中写道:“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从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唐、宋、元、明以及国朝诸贤,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前贤已往,而片纸只字皆以饼金购求。书画以人重,信不诬也。历代工书画者,宋之蔡京、秦桧,明之严嵩,爵位尊崇,书法文学皆臻高品,何以后人吐弃之,湮没不传?实因其人大节已云,其余技更一钱不值矣。吾辈学书画,第一先讲人品,如在仕途亦当留心吏治,讲求物理人情,当读有用书,多交有益友。”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中国画强调自由表现,这就使得其作品能表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品,人品在绘画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与画品有着内在的联系。 注重人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品一方面是要求画家有高尚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包括较高的文化学养及品味。人格品质是立身之本,品格高尚之人必定在其作品中渗透高尚的思想;而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文化学养则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气质,提升其品味。例如“四君子”向来是中国画不衰的题材,其主要原因是“四君子”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正是一个人人品的精华:梅花剪雪裁冰,一身傲骨,“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兰花空谷幽香,孤芳自赏,“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竹子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未出土时先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菊花凌霜自行,不趋炎势,“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可见中国画之所以特别钟情于梅、兰、竹、菊、山水等题材,是因为这些事物的某些特征与人之间有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象征了人的某些品质,喜爱这些事物的人必然对这些事物所隐寓的品质持肯定态度,并以这些品质为目标,努力去拥有这些品质。纵观中国书画史,凡受人尊崇的书画大家,无一不是品艺同高者。郑板桥画竹形神兼备,堪称一绝,正是寓情于景,画中竹子如板桥本人一样刚正不阿,高风亮节,正所谓“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正因为他具有高尚的人品,精湛的的技艺,深厚的修养,所以,才赢得人们的赞誉;潘天寿先生把其恩师李叔同作为一生的人格典范,他曾说“艺术品为作者全人格之反映,无特殊之天才、高尚之品格、深湛之学问、广泛之见闻、刻苦之经验,决难得有不凡之贡献”;近代山水国画大师傅抱石同样认为中国绘画基本思想的三大要素是“人品”、“学问”、“天才”;清代华翼纶在《画说》中写道:“子久、云林、梅道人辈,其品高出一世,故其笔墨足为后世师。而物以人重,知立品不可不先也。” 文人画家写字作画,往往是遣情写性的一种活动。文艺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

2019全国高考满分作文800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精选5篇

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以前的自己越来越渺小,视线的模糊,是远方的路在招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精选5篇,欢迎借鉴参考。 高考满分作文800字 曾经以为人生最难的、最艰苦的事莫过于高考,那时候的自己做梦都想赶紧考完试,无论如何不要再经历第二次。只是回过头的时候却恍如隔梦,开始留恋那一段甜甜的噩梦。于是时光开始拉长。 我们有时会在一起大大地感叹我们用教科书、复习资料等筑起自己小小的一片天,在酷热的下午眼皮实在打架到不行的时候,在老师的滔滔不绝中偷睡两分钟,然后满足的看着本子上口水流下的完美弧线,想象着函数的解题思路。老师的苦口婆心,还有那语言上的于心不忍,也曾经那么感动着我们,只是又一幅未来的蓝图让我们奋书疾笔,心想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不会忘记了,我们的约定,在那些风雨无阻的早上,第一时间出现在教室门口,彼此给予的鼓励;不会忘记了,我们偶尔的奢侈,两个人挤在一张床上聊彼此的心事到很晚很晚,第二天顶着更大的熊猫眼出现在早自习上;不会忘记了,毕业时的大头贴和厚厚的毕业留言,然后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唱着反调说出的赞美;不会忘记了,班主任的良苦用心,那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在讲台上慷慨激昂的讲话,招惹的眼泪纷飞;忘不了,那一份情谊,在许多的日子里寒窗苦读,伴随的欢声笑语。 现在的我们有大把的时间来做我们自己喜欢的事,然而却找不回我们当初的那份感觉了。反而更多地是空虚,曾经说过愿意拿生命来略过的岁月,至今却变成我们最珍贵的回忆,时间就真的这么毫不留情的变了,剥削得我们遍体鳞伤。可是那又怎样,毕竟青春是用来怀念的,而高考的那段岁月却是我们青春岁月里最值得怀念的,我们是那样为梦想而奋斗着,为我们的美好未来而强烈地憧憬着。 当然,一届又一届的高考在继续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在用热血挥洒着自己的热情,也许我们每一个人对待高考的想法都是一样的:赶紧过去吧,永远不要再来了,可是那又怎样,即使不会再来,我想我们还会恋恋不舍那段时光。看着同学间的相互鼓励,老师和家长的操心,无一不反映了高考的重要性。 也许我们会活到八十岁,也许我们的生命长河中还会遇到许多有意义的事,但是那又怎样?我想不管到什么时候,我想我们会是笑着说高考。那段岁月一定是最美的并且熠熠闪光的。因为有你,有我,有他,有最充实的日子和最美好的未来。 精选高考满分作文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们悄悄地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珍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怀着一份爱的心情、感恩的心情,好好收藏,以作纪念。 沙滩上有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犹太人民族的故事。在二战被逼迫得流离失所,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