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基础知识

人格心理学基础知识
人格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1.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人格这个概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首先是外在的人格,即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面;其次是内在的人格,涉及一些内在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认为是这样的。3人格在心理领域的定义分为:罗列式,综合性,层次性,适应性,区别性,本质性。

4,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

5本书认为: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6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

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7现在人格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以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解释》,和默里《人格探究》两书为标志。

8人格心理学家关注人的所有层面,第一,人类本性的层面(揭示人的共同本性),第二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的层面(揭示个体差异和群体的差异),第三,个人唯一的层面(个体的唯一性)。

9,人格心理学的目的:描述(最基本),理解,预测,控制。

10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改变所使用的概念体系。确定一个理论的标准:内部一致性,包容性和广博性,简约性,实用性。11,人格心理学是以整体的人为研究对象。三种研究途径:临床途径,相关途径,实验途径。人格测评是指创立并应用各种系统的技术来搜集人格资料,从而对人格的个人方面进行考察。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特征是将人性作为其核心

12,第一个正式意义上的人格理论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

第二章

1个案研究是一种以单独的个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取向,它把个体看作一个整体,对之进行丰富全面,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

2测验资料分为:自我报告资料,观察者报告资料,实验资料,生活史资料。

3观察的类型:自然与人为情境观察,即时与回溯观察,整体单元和分子单元。

4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5效度是指一项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要的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也就是测验的准确性。

第三章

1人格的最基本单位是特质,它是一个宽泛的,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使很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能够激发和引导形式一致的适应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

2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倾向(分为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3机能自主是奥尔波特动机理论的核心概念。

持续性机能自主是原始的、基本的动机系统,用于解释许多重复性行为模式以及对规律和熟悉性的偏好。

综合性机能自主是与人格整合有关的主导动机系统,是与统我的维持有关的动机

奥尔波特将行为分为:表现型行为和应对型行为。

4卡特尔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独有特质。

共同特质指所以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拥有的特质。独有特质为人体所有特有的

从来源上将特质分为本性特质和环境塑造特质,

从内容将特质区分为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动力特质

卡特尔将学习分为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整合学习。

5艾森克将人格定义为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质等持久稳定的组织,决定着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

根据构成元素对行为影响力的大小,将人格分作四个层次,类型层次,特质层次,习惯反应层次,特定反应层次。这就是人格层次模型。

艾森克的人格三个基本维度,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

6(McCare)麦凯里和科斯塔提出的五因素模型: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构成的特质结构。

五因素模型的影响,第一,源于理论的五因素模型与词汇学研究的大五结构惊人的相似,第二,五因素模型还涵盖了其他很多人格理论。

第三,五因素模型的概念化与很多经典人格理论也有密切联系。

第四章

1感觉寻求:个体对变化的,新异的,复杂的和强烈的感觉和经验的需要,并且为了能获得这些体验,宁愿去从事身体的,社会的,法律的和经济的冒险活动。

感觉寻求的四个维度:1,兴奋和冒险寻求。2,经验寻求,3,去抑制,4敏于厌倦。

感觉寻求的三种生理基础,生理唤醒,神经递质,雄性激素

高尔顿,作为第一位系统地研究人类行为遗传学的科学家,可以说是行为遗传学的奠基人。遗传率指一个群体内某种遗传原因引起的变异在表现型总的变异中所占的比例。

遗传学最常采用的四种研究方法:

1家族研究:是最早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为高尔顿首创。

2,双生子研究分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前者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后者是不同卵细胞分别受精的结果。3,收养研究,4,模型拟合。

亲缘利他:这种利他对象是朝向自己基因同源的直系或旁系亲属。

互惠利他是指某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发生的相互帮助的利他行为

第五章

弗洛伊德看来,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潜意识中蕴含人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替代物。

前意识是潜意识和意识的中介环节,担负着一定的稽查作用,其中的内容很容易进入意识。前意识内容的来源:1人的知觉,2,潜意识。

意识指心理的表明部分,是人们日常心理生活中唯一能够直接触及的部分

弗洛伊德把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冲突视为唯一的心理冲突。

他将人格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者能量构成。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自我是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由个体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它包括理想自我和良心。自我理想是自己行为的理想标准,良心是使自己免于犯错的限制。超我遵循完美原则

神经质焦虑是由自我害怕不能控制本我冲动导致不良结果而产生的焦虑。

道德焦虑是由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导致的羞耻感和内疚感。

现实焦虑也称客体焦虑,

现实焦虑是个体察觉到现实世界中的危险时产生的反应。

防御机制:1压抑,2退行,3合理化或者文饰作用,4投射,5,反向作用,6转移7升华。1压抑:是将力比多冲动排除到意识之外。

2退行就是以儿童的方式行动,从而避免成人角色所导致的焦虑。

3合理化或者文饰作用就是以社会认可的好理由,取代个人内心的真理由

4投射就是将自己内心的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加在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有这种冲动。5,反向作用就是以与真实欲望相反的方式行事。

6转移就是对某对象的强烈感情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7升华就是将本能欲望以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形式表现出来。

固着:力比多的满足过分放纵或过分限制,就会导致人格发展的停滞。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心灵能量代替力比多。心灵就是整个人格,是与人的物质现实相对应的心理现实。荣格把潜意识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荣格的原型分类,自我,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真我。集体潜意识中的经验是以原型形式存在的。

中年危机:大多数虽然功成名就,去总免不了感到了无生趣。

荣格根据能量的投放倾向的差异将人分为两类:外倾型和内倾型

外倾型:倾向于向外投放能量者大方,热爱交际,更关注他人和外部世界。

内倾型倾向于内投放能力者冷谈‘容易害羞,更多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他还假设了心灵的四种功能,感觉,直觉,思维,情感,共组成8类

3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人类奋斗的动力来源于克服自身不足的强烈愿望。

器官自卑:因身体的缺陷而产生的自卑感。

追求卓越;人对最终完美的状态的追求。

自卑是人体奋斗的起始原因,卓越是其追求的终极目的。

生活风格:每个人在补偿自卑感的活动中形成的独特习惯或者行为模式。

四种生活风格:控制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型(最健康)

补偿自卑的途径;1是以个人的奋斗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迈向卓越:2是与人合作,通过互助弥补各自不足。

4安娜·弗洛伊德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研究。新增加了5种防御机制

1利他主义,2对攻击者的认同,3否认作用,4自虐作用,5禁欲作用。

在儿童人格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与生活环境是解决儿童心理冲突的关键。

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2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1~3);3主动性对内疚感(3~5);4勤奋对自卑(5~120;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20);6亲密对孤独(20~24);7生产

对停滞(25~60);8完美对绝望(65以后)

第六章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指当一个行为被及时强化后,这个行为更有可能重现。

强化是指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的条件。

正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

负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消失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某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

撤销阳性刺激或呈现阴性刺激则会有导致行为出现的概率降低,这就是惩罚。

呈现阴极刺激导致行为出现的概率降低,这个是正惩罚,撤销阳极刺激导致行为出现的概率降低,这是负惩罚。

1赫尔的理论核心是习惯:即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种联结。

2多德拉和米勒理论:学习四要素:驱力。线索,反应,强化。

驱力是指任何能够驱动有机体表现出一些活动的强刺激,它的消除或减弱的过程就是强化。线索是行为发生时人体可辨别到的刺激。

反应由当前的驱力与线索引发,反应的目标在于消除或降低驱力。

当一个反应不被强化时,反应出现的频率就会下降,最后逐渐消失,这就是消退。

第七章人本主义

1971年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第32分会,这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获得了整个心理学界的承认。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由低到高)

自我实现是出于金字塔顶层的,与前面四种缺失性动机不同,它是一种成长性动机,是动机发展的最高层次。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第一:高峰体验是个人生命中最快乐,最心醉神迷的时刻。第二。在高峰体验中,个人的认知能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三高峰体验往往很短暂。

马斯洛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立场,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马斯洛提倡以问题中心论来代替方法中心论。

2罗杰斯,自我概念的内涵包括对象和作用。

歪曲就是一种防御机制,比如孩子会认为父母不是不表扬我,只是嘴上不说。

否认也就是其中一种防卫机制,比如孩子会认为父母没有不高兴,对父母的反应视而不见有条件积极关注就是说只有孩子的表现符合家长的价值条件时,家长才会给与孩子爱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概念,它意味着全心全意地去爱孩子,而不管其行为如何。

罗杰斯1975年发表的《治疗性人格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地位

最为重要的三个条件:1,无条件积极关注。2真诚一致。3同理心。

真诚一致:即要求治疗者对自己不加任何矫饰,不加任何隐瞒和作假,表现真实的自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同理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去理解当事人。

罗杰斯提出的自由学习四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第八章

凯利的个人建构心理学理论是建立在自由和决定论关系基础之上的。

人们分析和解释事物的方法,即个人建构,才是预测人类行为的关键。

人在创建建构系统时是自由的,但即成的建构会限定人的行为方式,这就是建构主义。

1形成一种建构至少要对三个成分加以比较:两个相似的事物和一个相反的事物。

建构具有两极性:差异性和相似性。

基本假设:个人历程在心理上是由其对事件的预测方式所引导的。

个人历程是指生活着的,不断运动变化的人本身。

2洛特,社会学习理论的两种趋势:强化观和认知观。

社会学习理论四个主要概念,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行为期望,强化物的价值和心理情境。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即针对于某种强化物,一种行为在某种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

期望:是指行动前个体对各种行为导致强化的概率的主观预测。

强化值:如果一系列强化物出现的概率相同,个体希望某种强化物出现的程度,就是该强化物的价值。

心理情境是人的主观观念中的情境。

控制点或内外控制(理论的另一个关键概念)

内控:有些人相信生活中的一般强化作用大都可以由自己控制。

外控:有的人则认为生活中的一般强化作用都是由外力或他人左右的。

控制点产生的根源:内控儿童父母也是内控的。外控儿童父母也是外控的

控制点与学业成就:在考试成绩方面,内控者要好于外控者。

控制点与身体健康:内控者会更多的参与有益健康的活动。

控制点与心理健康:内控者比外控者更健康。

3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既不完全由内在冲动所驱使,也不单纯地由环境刺激所左右,而是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之间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

他提出三元交互决定论:人的行为是主体,行为和环境这三种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果。他指出,人类更重要,更普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核心是示范作用。观察学习有四个具体过程:(1)注意过程指观察时将心理资源如感觉通道,感知注意以及认知加工等开通的过程。(2)表象过程指将观察结果以符号形式存储在记忆里以便产生新行为模式的过程。(3)行为重现过程是观察学习的操作方面,是把符号形式编码的示范信息转化成适当的行为。(4)动机过程是指在诱因驱动下表现出对观察结果的内在愿望。

自我效能:是人关于自己能否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

测量自我效能的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测量个领域关联自我效能测量。

第九章,认知

认知风格:习惯化的认知方式

威特金的场独立与场依存

他们把以内在线索为主进行垂直判断的人称为独立于场的人,把以外在线索为主进行垂直判断的人称为依存于场的人。

心理分化:自我与非我的分化,心理机能的分化,神经生理机能分化。

1自我和非我分化较好的人表现为场独立,较差的表现为场依存。

人格自我于非我分化程度是内在实质,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的人格维度上的位置是其外在表现。

2心理机能分化较好的人表现为有组织的控制和特异化的防御。有组织的控制是指对自己的情绪和冲动的有效管理。特异化的防御是指对引起焦虑的经验进行的有效防御。(防御机制包括;孤立,理智化,投射)

造成场独立与场依存的因素:

生物因素(1)初生的婴儿就已经表现出大脑半球技能化程度上的差异。

(2)生理因素对认知风格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生理成熟上。

环境因素:性别角色模仿可能是认知风格发展上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固定性和灵活性: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发展模式,要么只获得一种优势技能,要么在两种技能上都保持中等水平,这样的人称为固定性的人

两种风格兼有之,两种技能都高度发展的人,可以成为灵活性的人。

海德认为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一是对周围环境形成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

人人都会对事件进行归因,每个人在归因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的一贯的模式,称为归因风格。人格心理学家用归因不确定性这一维度来区分相信自己归因能力的人与不相信自己归因能力的人。

人格心理学家用归因复杂性这一维度来区分强意愿的人和弱意愿的人。

归因内容是指归因者所认为的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

四个维度:1控制点,内控和外控

2稳定性3可控性

4普遍性,喜欢以适用于许多情境的因素归因的倾向叫普遍归因。具体归因的人用来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只适用于此时此地,换一种情境它将不会起任何作用

解释风格:就是对事件作出怎样的归因。

自我妨碍:是个体保护自尊的其中一种方式。

韦纳的归因风格6维度:个人能力,个人努力程度,运气,任务难度,身心状态以及他人的影响。

结果预期:描述人们对达到某一具体目标的可能性的信念。

泛化预期则用来表示人们在复杂事态中对自己的结果所持的一种信念。气质性的乐观是对积极结果的泛化预期。悲观主义是将对消极结果的泛化预期。

第十章情绪

焦虑:首先,从认知层面来看,焦虑是一种强烈的,令人不快的主观感受,会使人产生紧张和恐怖的感觉;其次,从生理层面来看,焦虑伴随有明显的生理反应,最后,从行为层面来看,焦虑将导致个体的特定行为反应的发生。

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状态焦虑是指焦虑的暂时波动状态,是个体面临威胁情境时体验到的,短暂的情绪反应。特质焦虑则是人体体验到焦虑的倾向性,是对危险情境的预先反应倾向

焦虑的进化观点认为,焦虑情绪反应是在进化过程中保存下来的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充分利用身体资源以应对可怕的潜在威胁。

焦虑的认知成分首先体现在个体对焦虑刺激的认知评价上。

焦虑的认知特征包括认知内容,认知操作,认知结构和认知产物等四个方面。

焦虑的行为反应包括:连贯程度下降,攻击和回避。

焦虑的类型:社交焦虑,考试焦虑,焦虑障碍。

社会焦虑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评价恐惧。即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第十一章意志

攻击是指故意伤害他人或破坏物体的行为。攻击性则是个人一贯表现出攻击行为的程度

利他人格是指考虑他人福祉,关心他人,在行动上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持久倾向

利他人格的要素:社会责任感,同感,世界公正的信念,内控

个人控制感是指人在主观上知觉到自己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控制事件,而不是实际能不能控制。

习得性无助。指因一系列的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

第十二章

动机是指促使个人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成就动机:就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

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的2个维度,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

第十四章

自我概念包括1,关于自己的记忆,关于自己的特质,动机,价值以及能力的信念,3可能自我,4,对自己的积极或消极评价。

自我经验:指人们经验到的一种对象。可以分为客体的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

自尊是个体作出自我评价判断后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是自我情感方面的内容。

有知觉的自我和理想自我2个维度。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自己是谁吗”以及“自己将会怎样”的主观体验。两个标准:连续性和差异性。

三个方面:首先是个体的人际关系自我,其次是一些潜在性的概念,最后是一些基本的价值和原则。

自尊是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统中的核心动力因素。

第十五章

A型性格:个体总是努力不懈,希望用越来越少的时间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经常投入与他人对抗性的竞争,而且否认自己感到疲劳,在遇到挫折时也容易表现出敌意,他们过度认真和竞争性源于他们对控制的渴望

B型性格:比较放松,比较有耐心,能够休闲地对待工作和生活。

C型性格又叫癌症敏感型,表现为过度隐忍和合作,屈从权威,回避矛盾,压抑和掩饰负面情绪

D型性格有比较稳定的负性情感体验,突出特点是消极的情感和社会抑制

完美主义者认为自己在智力上和道德上的标准高于他人,因此对他人有很强的优越感。

完美主义者有两类,第一类被称为神经质完美主义者,第二类正常完美主义者

依恋:是指个体对生活中某个特定的人亲密而强烈的情感联系。

人格心理学重点讲解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主题 一、人格心理学的特点 从理性上考察这门课程: ①研究内容侧重:心理差异 ②研究策略强调:整体性 ③研究特征注重:内部稳定性 二、人格主题 ①人性哲学②人格结构③人格动力 ④人格成因⑤人格发展⑥人格测量 三、人格理论研究“范型” 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共同接受的理论和方法。 1、古典精神分析 2、新精神分析 3、特质伦每个流派侧重某一个或几个主题 4、行为主义学习论 5、人本主义 6、认知主义 四、人格理论研究的几大范型的优缺点 1、经典精神分析 优点: (1)为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做了过渡 (2)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3)促进了家庭心理咨询和儿童教育的发展 缺点: (1)人格动力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2)整个人格理论不太系统 (3)有些理论假设有待一步考证 (4)社会环境仅局限于家庭环境 2、新精神分析 优点: (1)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2)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 (3)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缺点: (1)没有脱离精神分析的理论主体 (2)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式构想 (3)理论仍具有神秘色彩 3、行为主义学派 优点: (1)行为主义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2)行为治疗的实用性 (3)行为主义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4)行为主义理论简洁、明了

缺点: (1)错误地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2)行为评估信度、效度的质疑 (3)行为主义对人格的描述过于窄化 (4)忽视人格的稳定性 4、人本主义学派 优点: (1)关注积极方面 (2)应用广泛:①对心理治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在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缺点: (1)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的研究 (2)过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忽视了社会与教育的力量 5、人格特质理论 优点: (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 (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 缺点: (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 (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 6、认知学派 优点: (1)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 (2)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 缺点: (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 (2)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 第二节人格的界定及特征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特征 1、整体性(统合性) 2、稳定性 3、功能性 4、独特性 第三节人格理论的向度 一、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向度 (一)自由论——决定论:这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其个人意愿自由控制,还是由不为个人意愿所控制的因素来决定? (二)理性——非理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理性思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三)整体论——分析论:这一维度划分了心理研究是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还是分析研究

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人格结构:是研究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 4.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5.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6.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7.里比多:即为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 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9.潜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0.意识:人格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1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4.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5.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16.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7.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18.梦的分析: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19.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20.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2.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2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24.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25.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26.显在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产生情景性神经症。 27.基本焦虑: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潜伏着的危险因素。 28.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29.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30.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1.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32.动力特质:是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33.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4.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5.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36.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3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38.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39.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之为约拿情节。 40.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41.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42.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43.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44.原型: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人格心理学必考点

人格心理学整理的东西 一、 概念解释 1、人格: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2、集体无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指在个体生命的开始,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的思想,它是在种族进化和人类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心理上的沉淀物,由遗传的神经模式决定。 3、社会兴趣:是由阿德勒提出的。指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的先天潜源。 4、特质: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一种动机心理结构,一种先前倾向,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5、机能自主: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7、自我强化(自我调整):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指个体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和对外界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即:自定标准奖惩自己。) 8、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9、替代强化:观察榜样(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并非亲身经历的强化。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11、自我实现:是由马斯洛提出的。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 12、自我: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是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密切相关的部分。 13、自我实现趋势: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成长和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14、机能评估过程:个体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自身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估的过程。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它并不排斥可变性。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 ★威特金的心理分化表现为 1.自我与非我的分化 2.心理机能的分裂 3.神经生理分化 自我—非我的分裂可以通过两种技能即认知改组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的测量来确定。 心理机能分裂的程度可以通过对冲动有组织的控制和特殊化的防卫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基本假设: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11个推论 1.建构推论:一个人通过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未来事件。 2.个体推论:人们在建构事件时的方式各不相同。 3.组织推论:每个人在预测事件时都会自然形成一种包括结构顺序关系的建构体系。 4.两分推论:一个人的建构体系包含种种两分结构的构念。 5.选择推论:每个人在通过自己的建构体系对某事物作出预期时,他都会在两分结构 中做出选择。 6.范围推论:一个结构只能对有限范围的事件做出预测。 7.经验推论: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建构与他个人的学习经验有关。 8.调整推论:个人构念系统的变化与调整要受到构念渗透度的制约。(是否可容纳新) 9.片断推论:个人构念系统中存在彼此分离、不一致的亚层次构念。 10.共同性推论:建构经验方式的共同性可以导致人们心理与行为的相似性。 11.社会性推论:个体在建构自己的构念时,会在社会交往中扮演了他人的角色,以便 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控制点理论由罗特提出 ★EAS气质模型划分了三个气质维度: 1.情绪性 2.活动性 3.交际性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阿尔波特认为有3种类型的特质: 1.根本特质——在顶层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人格心理学考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24,奥尔波特(1897-1967)开设美国最早人格心理学课程 2. 古典精神分析流派关于人格结构的划分:伊底(本我)、自我、超我 3. 阿德勒生活风格理论: 每个人追求优越感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生活风格决定个体适应生活中的困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根据社会兴趣和活动度(前者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关心程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后者是个体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总能量)生活风格被划分为四种: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4. 奥尔波特的特质的概念 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神经生理系统(个体所特有),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得能力,能诱发和指导相等形式的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1937) (1)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特质。 共同特质是许多人共有的特质,就像一种文化,受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2)显著倾向、中心倾向和次要倾向 首要倾向又称显著特质,表现一种占绝对优势的行为倾向,渗透性极强,几乎所有行动均受其影响。这种特质十分强大,具有统治性。每个人只有一个首要倾向,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这种统治性特质,也并不是在每个情境下都能表现出来。例如,林黛玉,多愁善感。 中心倾向也称核心特质,是指普遍性与渗透性略弱于首要倾向的重要人格特征。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人具备的中心倾向大约在五到十项之间,其对个体的影响有轻重之分,所包含的情境范围也比首要倾向狭隘有限。例如,林黛玉,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 次要倾向又称次要特质,代表最不显著、最不具概括性与一致性,渗透性弱的特征。在个体行为中较少体现。某些次要倾向只有个别的亲密朋友才有所了解。 5. 卡特尔特质论分类体系 根源特质是行为的内在根源,是个体人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支配一个人的一贯行为。 能力特质:在特体所拥有的根源特质中决定其如何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特质。智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特质之一。 卡特尔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根源特质,但其程度不同。他概括出16种根源特质,并据此设计了著名的16PF人格问卷,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属于自陈量表。 6. 大五模型-------五个维度(因素) 大五模型中测量人际关系的维度 五个主要因素: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7. 荣格的发展阶段(最重视中年阶段) 荣格将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童年阶段(出生到青春期)、青年阶段(由青春期到四十岁左右)、中年阶段(大约四十岁以后)。 8. 艾森克人格层次模型、人格维度(几个维度,代表) 人格层次模型: 类型层次、特质层次、习惯反应层次、特殊反应层次 人格维度模型: 内倾-外倾维度、神经质-稳定性维度、精神质-超我机能维度

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R.Rogers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 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 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目录 1. 基本理论 2. 差异 3. 分类 4. 自然人性论 5.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 6.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7.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8.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9.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缺陷 一、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arl R.Rogers,1902-1987 . 。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 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 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 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

一、知识点:【绿色不考】【红色重点】 P3:1、人格,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①外在人格,即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面; ②内在的人格,涉及一些内在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认为是这样的。 P5:2、(按照中国人的表达习惯)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这一界定包含5层含义:①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 ②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a稳定的动机,b 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c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 ③人格是一种蕴于中、形诸外的统一体,由一些特质构成。。。 ④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人格的基本特性)。 ⑤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交互作用的过程。 P5:3、稳定性: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具有剖跨时间的连续

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P9:4、通过一个例子,理解几大人格理论的区别! 5、人类探索人格、构建人格理论的目的?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or改变) P10:6、人格理论要回答什么问题? 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他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③他是如何变成这样的?④他是健康的吗? ⑤他会不会改变? ⑥如何帮助他改变? P12:7、人格测评的用途? ①了解当事人的一种途径, ②评估心理治疗方法的效果,③临床心理诊断技术, ④人员选拔和人力资源管理。 P23:8、负相关 P27:9、什么是社会称许性?按照社会期望他们的样子来展现自己,而非依据真实状况作出选择。 P28:10、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的被试组 P31:11、相关研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实验研究方法。。。P33:12、投射测验、投射作用P99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KP84) 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 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主动对内疚(3~6岁) 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 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 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9、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它们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20、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学习的前提/基础)。 22、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 标时所发生的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 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4.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 )A 情结 B 自卑 D 自性 6.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 )A 幽默 C 移情 D情结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A、气质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B、性格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 者是(C)。C、弗洛依德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A、现实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A、压抑B、否认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C、阿德勒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C、奥尔波特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卡特尔)。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D、艾森克 17.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D、因素分析 19.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并决定人的行为,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C、罗杰斯 25.提出智力三元成分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A、斯腾伯格1.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 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 A、人格 B、性格 C、能力 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B、认知类型 C、认知过程 D、认知活动 17.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 A、Q分类法 B、语义分析 C、内容分析 D、因素分析

2018心理学考研知识点人格理论

2018心理学考研知识点: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是2018考研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板块,四大理论下又细分很多的相关理论,现如今关于青少年成长以及人格发展方面的问题愈发受到关注,所以这部分也容易成为考点。 人格理论(二) 1.人格类型理论 (1)单一类型理论:弗兰克·法利。①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②根据毛线行为的性质,分为T+型和T-型两种。③T+型人格又可以分为体格T+型和智力T+型。 (2)A-B型人格:弗里德曼和罗斯曼。①A型人格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等。 ②B型人格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等。③研究表明,A型人格特征的人易患冠心病。 (3)内-外向人格:荣格。 (4)多元类型理论:斯普兰格把人划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和宗教型6种,有人据此编制了《价值观研究量表》。 2.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1)弗洛伊德:①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人格的基本面貌。②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人格的发展就是心理性欲的发展;人格发展分为口腔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俄狄浦斯情结)、潜伏期(6~11)和生殖期(青少年期)。③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当自我受到外界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它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过度补偿、升华、幽默和认同等多种形式。 (2)荣格:①人格结构论:完整的人格是由若干不同但彼此相互联系的系统组成,即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构成。个体潜意识的内容以"情结"的形式表现,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以"原型"的形式表现。②人格动力论:构成人格结构在一定的心理能量作用下建构人格。人格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对闭合性的动力系统。③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的发展就是个性化的过程,人格发展分为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④心理类型理论:人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态度倾向,结合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四种心理功能,人格类型分为八种: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直觉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 3.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1)马斯洛:自我实现是其人格理论的核心,个体之所以存在,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 (2)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①罗杰斯强调人的自我存在、自由和自主选择性。其人格理论中最为核心的人格结构是自我概念,它是人格形成、改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能正常发展的主要标志。相对于自我概念又提出"理想自我",它象征着个体最喜欢拥有的自我概念,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和谐统一就是自我实现。②在人格动力系统方面,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它表现为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潜能的趋向,自我实现的动机是与生俱来的。 "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这部分是考研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大家快点收藏吧。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7.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升华、理智化、反向、否认、投射、替代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9.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0.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陈式问卷、投射测验 12.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13.人格动力: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马斯洛是自我实现 14.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5.斯金纳提出了两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罗杰斯“机能完善者”: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和睦相处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8.多拉德与米勒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19.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21.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类型四个水平 22.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23.大五人格的维度有: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24.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包括: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鉴。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8.梦的工作包括:凝缩、替代、象征、润饰。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身。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有: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生命力。它按等值原理和熵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神经症文化决定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基本焦虑。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 阿德勒是自卑感、霍妮是基本焦虑。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代币制、厌恶刺激疗法、行为协约。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20. 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 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与同事和睦相处。 2.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客观的危险产生的情绪反应是( A 现实性焦虑) B 神经性焦虑 C 道德性焦虑 D 防御性焦虑 4.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卡特尔 6.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A 情结B 自卑 D 自性 7.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是( A 能力)B 气质 C 性格 D 智力 8.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A 幽默 C 移情D情结 9.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A 阿德勒 B 奥尔波特 C 罗杰斯 D 艾森克10.阿德勒认为()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机。A 生活风格 B 保持自卑 C 社会兴趣D追求优越

人格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这就是自然恢复现象。 3根源特质: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4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5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7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作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8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9自我实现: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简答 1简述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名称。 埃里克森所划分的人格发展为八个阶段,描述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过程。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论(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特点。 无意识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其特点如下:(1)无矛盾性;(2)无时间性;(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的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灵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3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的特点。 (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3)特质具有动力性;(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征仅仅是相对独立的;(6)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7)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8)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4简述场依存—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的特点。 (1)它们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2)普遍性,亦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性,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性维度上的位置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显在的变化;(4)中性,不像能力那样有高低好坏之分。 论述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解。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包含自我实现的本质、类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自我实现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

心理学考点

心理学考点

心理学 1.感知觉:在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发展最快。 (1)感觉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适应等。 (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有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感觉后效。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即感觉后像,视觉后像明显(4)感觉补偿。某种感觉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5)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红色给人热烈 (6)物体知觉种类:空间、时间和运动知觉。 (7)空间知觉有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知觉 (8)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运动的速度、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9)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分为真正运动的知觉和似动知觉(动景、诱导、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 (10)社会知觉偏差:刻板效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最初效应),近因效应(最近效应),投射效应 (11)知觉的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2.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观察目的性较差;(2)观察缺乏精确性、顺序性、深刻性和概括性; 3.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1)种类:①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不由自主发生的注意;②有意注意(随意注意),人类特有的,主动发生的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容易使人疲劳;③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自动化注意。 (2)注意的品质:①稳定性(保持的时间长短,有注意的起伏和分散)、②广度(注意的范围)③注意的分配(一心二用);④注意的转移 4.小学生注意的特点 (1)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 (2)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5.记忆 (1)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2)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分为无意和有意识记 (3)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方法不同,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4)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 6.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