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举一反三B版5年级数学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举一反三B版5年级数学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举一反三B版5年级数学

目录

第1周平均数 (1)

第2周等差数列 (3)

第3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5)

第4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8)

第5周分类数图形 (11)

第6周尾数和余数 (14)

第7周一般应用题(一) (16)

第8周一般应用题(二) (18)

第9周一般应用题(三) (20)

第10周数阵 (22)

期中测试(一) (25)

第11周周期问题 (27)

第12周盈亏问题 (30)

第13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 (32)

第14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二) (34)

第15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 (36)

第16周倍数问题(一) (38)

第17周倍数问题(二) (40)

第18周组合图形的面积(一) (42)

第19周组合图形的面积(二) (45)

第20周数字趣味题 (48)

期末测试(一) (50)

第21周假设法解题 (52)

第22周作图法解题 (54)

第23周分解质因数(一) (56)

第24周分解质因数(二) (58)

第25周最大公约数 (60)

第26周最小公倍数(一) (62)

第27周最小公倍数(二) (64)

第28周行程问题 (66)

第29周行程问题(二) (68)

第30周行程问题(三) (70)

期中测试(二) (72)

第31周行程问题(四) (74)

第32周算式谜 (76)

第33周包含与排除 (78)

第34周转换问题 (80)

第35周估值问题 (82)

第36周火车行程问题 (84)

第37周简单列举 (86)

第38周最大最小问题 (88)

第39周推理问题 (90)

期末测试(二) (92)

第1周平均数

基础卷

1.期中考试过后,李玲同学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1分,语文、英语的平均成绩为88分,数学、英语的成绩为93分,李玲三门功课各得多少分?

2.奶糖和水果糖混合起来,成为什锦糖,平均每千克售价9.13元,已知奶糖有35千克,每千克10.3元,水果糖每千克8.5元,那么有多少千克水果糖?

3.7位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48下。由于记录失误,李强的成绩被错记成121下,因此他们的平均成绩变成145下,问:李强实际上跳了多少下?

4.几位裁判员为一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后,平均成绩为8.82分。如果记人最高分,平均成绩为9.04分。已知这位运动员的最高分是9.70分,问:共有几位裁判员?

5.小明一星期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75页,前3天平均每天看70页,后5天平均每天看78页,他第三天看了多少页?

6.8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32,前5个数的平均数是24.后5个数的和是210,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提高卷

1.以15为首位数的连续67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前三天共加工97个,第四天加工的零件个数比这四天的平均数还多11个,第四天加工多少个?

3.甲、乙两地相距288km,一艘客轮从甲地顺水行驶12小时到达乙地,已知船速为每小时20km,问:客轮从乙地逆水返回甲地时要用多少小时?

4.甲、乙、丙三人共买了9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付了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4个面包的钱,丙没有带钱,经计算,丙应付4.5元,甲应收回多少钱?

5.有四个数,每次选取其中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这样计算了四次,得到了下面四个数:86,92,100,106。求原来四个数的平均数。

6.有若干个大于0的自然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0,如果去掉最大的一个,余下数的平均数为9:如果去掉最小的一个,余下数的平均数为11,这些数最多有多少个?其中最大的是多少?

第2周等差数列

基础卷

1.计算1+2+3+ (2012)

2.计算2+3+4+5+ (2588)

3.求首项为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2000项的和。

4.求首项为10,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的前5000项的和。5.计算11+13+15+ (97)

6.92+90+88+ (2)

提高卷

1.计算2012-2010+2008-2006+…+4-2。

2.计算9000-8997+8994-8991+…+6-3。

3.求所有被2除余数是1的两位数的和。

4.求所有被3除余数是1的三位数的和。

5.有9个朋友聚会,见面时如果每个人和其余的每个人只能握一次手,那么9个人共握多少次手?

6.有11个足球队员在上场前相互击掌表示鼓励,如果每个人和其余队员只击掌一次,那么11个人共击掌多少次?

第3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基础卷

1.下图是一座楼房的平面图,求这个图的周长。

2.把一个正方形分成甲、乙两部分,比较甲、乙两部分周长的长短。

3.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10cm,宽4cm,按下图叠放在一起,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4.用四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周长是48'dm的大正方形(如图),求每个长方形的周长。

5.求下图的周长。(单位:cm)

6.下图是由1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一个“5”字形,已知它的面积是400cm2,求它的周长。

提高卷

1.如图所示,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一个小长方形,这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用一个长8cm、宽4cm的长方形和七个边长是4cm的正方形,拼成_个大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正方形,边长减少5cm,则面积减少65cm2,求原正方形的周长。

4.在一个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各_剪去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求剩下的图形的周长。

5.有一块长方形土地,若长、宽各减少4m,剩下的仍然是一个长方形,并且周长为120m,求减少部分的面积。

6.用同样的长方形瓷砖,在一盆盆景的周围镶成大正方形的边框,边框的周长是264cm,里面小正方形的面积是900cm2,求每块瓷砖的面积。

第4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基础卷

1.如图所示,一块长方形草地,长16m,宽10m,中间有两条小路。一条是长方形,宽为2m,另一条是平行四边形:短边为2m。求草地(阴影部分)的面积。

m、402m、2.一块长方形地,被两条直线分成四个小长方形(如图所示),其中三个的面积分别是502

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602

m),求M、N的面3.一个长方形被分成六个小长方形,其中四个长方形的面积如图所示(单位:c2

积。

N 25 15

24 M 18

m,4.某街心花园.花园中间有一个正方形花坛,在四周有1m宽的水泥路,如果水泥路的总面积是122

中间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m,这时剩下的部分正好是一5.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减少5cm,宽减少2cm,那么它的面积减少66c2

个正方形,求原长方形的面积。

6.如图所示,比较梯形中的两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

甲的面积()乙的面积

提高卷

1.两块同样大小的白瓷砖和四块同样大的长方形黑瓷砖,分别如图1、图2那样摆放,求一块白瓷砖的面积。(单位:cm)

2.下图是由六个相等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求它的面积。

3.一块宽200m的土地,沿长边的中点挖了一个鱼塘后,剩下的面积比鱼塘的面积多15000㎡(如图),靠鱼塘边的宽还剩下50m,求鱼塘的面积。

4.如图,一个正方形中套着一个长方形,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24cm,长方形四个角的顶点,恰好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分成了两段,其中长段是短段的2倍,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5.有四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它们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7cm、5cm,把它们拼成如图的形状,求大、小正方形的面积。

6.下图是一个长为12cm、宽为6cm的长方形,把它的长3等分,宽2等分,在长方形内任取一点。把这一点与分点及顶点连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第5周分类数图形

基础卷

1.下图中共有()个直角三角形。

2.下图中共有()个三角形。

3.下图中共有()个正方形。

4.下图中共有()个三角形。

5.下图中共有()个长方形。

6.下图中共有()个梯形。

提高卷

1.下图中共有()个正方形。

2.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到底边画一条线段可以得到3个三角形,画两条线段可以得到6个三角形,画十条线段呢?

3.平面上八条线段可以将平面最多分成多少部分?

4.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在适当的位置,最多可数出多少个正方形?

5.平面上有16个点,每个点上都钉上钉子,形成一个4×4的钉阵,现有许多皮筋,问:能套出多少个正方形?

6.一个3×3的正方形钉阵.拔掉一个钉子后(如下图).连接任意三点围成一个三角形,共能围

成多少个三角形?

第6周 尾数和余数

基础卷

1.设19912

222N =???L 14243个,那么N 的末位数字是几?

2.18×28×…×98×108的积的尾数是几?

3.1×2×3×……×2019的积的尾数是几?

4.1005555L 14243个5

÷3,当商是整数时,余数是几?

5.写出除156后余4的所有两位数。

6.甲数除以8余7,乙数除以8余6,丙数除以8余5,那么(甲+乙+丙)÷8的余数是几?

提高卷

1.有一列数:1,1,2,3,5,8,13,…,即第一、第二个数都是1,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前面两个数的和,求第2003个数除以3的余数。

2.1994位数,各位上的数字都是3,它除以13,商的第200位(从左往右)数字是几?商的个位是几?

3.求96 1.2

1000.4

1.2 1.2 1.20.40.40.4???-????个个1L 1442442443443,差的尾数。

4.19941994199419941994????????????????个()

()()()1444444442444444443

积的尾数是几?

5.8个格子排成一个正方形,依次编号(如图所示),小玲将棋子放在3号格子上,顺时针方向前进245个格子后又倒退一个格子,这时棋子应在几号格子上?

6 1×2×…×100

第7周一般应用题(一)

基础卷

1.做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40个;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0个,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原计划要生产多少个零件?

2.甲、乙两个工厂都要安装240台电脑,乙工厂每小时安装24台,当甲工厂完成任务时,乙工厂还有48台没有装好,甲工厂每小时装多少台?

3.一堆煤,原来每天烧1.8吨,可以烧30天,技术革新后,这堆煤能多烧6天,技术革新后每天少烧多少吨煤?

4.亮亮买了一批纸,订了一本练习册后还剩下30张纸,计划30天用完,25天后,用完了练习册又10张纸,这本练习册是多少张纸?

5.4辆大卡车5次运煤80吨,3辆小卡车8次运煤36吨,现有51吨煤,用1辆大卡车和3辆小卡车同时运,需运几次才能运完?

6.一段地下管道预计15个工人每天工作4小时,18天可以完成,后来要求加快速度,每天增加3人,并且每天工作时间增加1小时,那么,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提高卷

1.学生共植杉树苗与杨树苗100棵,每小组分杉树苗6棵,杨树苗8棵,最后杉树苗正好分完,杨树苗还剩下2棵。原来杉树苗与杨树苗各有多少棵?

2.甲、乙两组加工一批零件,甲组每天比乙组多加工100个,中途乙组因事停工了5天,20天后,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正好是乙加工的2倍,这时,两组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3.狗、兔进行3000m赛跑,狗离终点还有500m时,兔离终点还有1000m,如果速度不变,当狗到终点时,兔离终点多少米?

4.一次速算比赛共有100道题,李明一分钟做了3道题,张强做5道题比李明少用10秒钟,那么,张强做完100道题时,李明做完了几道题?

5.甲、乙装订练习本,甲装订2小时后乙才开始,因此,前3小时甲比乙多装订了120本,又同时装订了3小时后,乙比甲多装了600本,求甲、乙每小时各装订多少本?

6.有面值分别为拾元、伍元、贰元的车票27张,共108元,拾元的张数比伍元的张数少7张,那么,三种面值的车票各有多少张?

第8周一般应用题(二)

基础卷

1.甲、乙、丙三人用同样多的钱合买西瓜,分西瓜时,甲和丙都比乙多拿了7.5千克,结果,甲和丙各给乙1.5元钱。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2.14千克大豆的价钱与8千克花生的价钱相等,已知1千克花生比1千克大豆贵1.2元,求大豆和花生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一根绳子三折后绕树余10cm,如果四折后绕树就差20cm,求树的周长及绳长。

4.某班学生都订了两份不同的报纸,订《数学报》的有32人,订《作文报》的有40人,订《英语报》的有26人。问:同时订《数学报》《英语报》的有多少人?

5.26人中.有13人喜欢打篮球,9人喜欢踢足球,12人喜欢打排球,有2人篮球、足球都喜欢,另有2人排球、足球都喜欢,但没有1人三种球都喜欢。问:有多少人喜欢打排球和篮球?

6.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15天完成,实际每天多做30个,结果只用10天就完成了任务,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提高卷

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完整版

第一周平均数(一) 专题简析: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分析与解答:(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练习一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分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二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 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3,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例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

小学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完整版

第1讲平均数(一) 一、知识要点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

小学奥数教材举一反三六年级课程40讲全整理

修改整理加入目录,方便查用,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目录 第1讲定义新运算 (3) 第2讲简便运算(一) (6) 第3讲简便运算(二) (9) 第4讲简便运算(三) (11) 第5讲简便运算(四) (14) 第6讲转化单位“1”(一) (17) 第7讲转化单位“1”(二) (19) 第8讲转化单位“1”(三) (22) 第9讲设数法解题 (25) 第10讲假设法解题(一) (28) 第11讲假设法解题(二) (31) 第12讲倒推法解题 (34) 第13讲代数法解题 (37) 第14讲比的应用(一) (40) 第15讲比的应用(二) (43) 第16讲用“组合法”解工程问题 (47) 第17讲浓度问题 (50) 第18讲面积计算(一) (54) 第19讲面积计算(二) (59) 第20讲面积计算 (64)

第二十一周抓“不变量”解题 (69) 第二十二周特殊工程问题 (71) 第二十三周周期工程问题 (75) 第二十四周比较大小 (83) 第二十五周最大最小问题 (87) 第26周加法、乘法原理 (90) 第27周表面积与体积(一) (92) 第28周表面积与体积(二) (101) 第二十九周抽屉原理(一) (104) 第三十周抽屉原理(二) (109) 第三十一周逻辑推理(一) (114) 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二) (121) 第三十三周行程问题(一) (127) 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 (135) 第三十五周行程问题(三) (144) 第三十六周流水行船问题 (151) 第三十七周对策问题 (154) 第三十八周应用同余问题 (156) 第三十九周“牛吃草”问题 (158) 第四十周不定方程 (161)

小学数学五年级奥数2--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 例1:变换循环节 在下列循环小数中,移动循环节左边的循环点,使新产生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小。 (1)0.452415254 (2)4.7312415823 例2:巧组循环数 如图,圆周上的十二个数字按顺时针方向可以组成具有一位整数的循环小数,例如:5.81487581487,所有这样的循环小数中最大的一个循环小数是() 例3:妙猜循环位 算算3÷13的商,猜猜:

(1)小数点后面第2013位上的数字是几? (2)小数点后2013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例4:循环数字和 在循环小数0.520483中,最少从小数点右面第几位开始到第几位止的数字之和等于2014? 练习1:在下列混循环小数中,移动循环节左边的循环点,使新产生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大。 (1)0.158425244 (2)0.79137925213

练习2:在下列混循环小数中,移动循环节左边的循环点,使新产生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小。 (1)0.357275239 (2)0.4068058 练习3:在循环小数0.56253128中,小数点右面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练习4:在循环小数6.358237419中,小数点右面第2013位上的数字是几?小数点后2013个数字之后是多少? 练习5:在循环小数0.2076852中,小数点右面第2014位上的数字是几?小数点后2014个数字之后是多少?

练习6:如图,圆周上的十二个数字按顺时针方向可以组成具有一位整数的循环小数,例如:2.59496259496.所有这样的循环小数中最大的一个循环小数是多少? 练习7:如图,圆周上的十个数字按顺时针方向可以组成具有两位整数的循环小数,例如:81.92381923,所有这样的循环小数中最小的一个循环小数是多少? 练习8:从小数0.49340184205最后一位开始划去任意个数字(注意:不能跳着划,也就是不出出现0.98这样的小数),构造一个循环节至少有两位数字的循环小数,例如0.4934018,请找出这样的小数中最

20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A版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A版 第10讲假设法解题(一) 一、知识要点 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甲、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与乙数的1/5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 1/4”、“乙数的1/5”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了“甲数与乙数的4/5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5。 解:乙:(185-42×4)÷(1-1/5×4)=85 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 1.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与乙的1/10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元钱? 2.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1/7,乙队人数的1/3,共抽调78人,甲、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3多50吨,五月份完成总数的2/5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例题2】 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9,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 1/9后剩下的一样多。 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后,相当于彩色电视机的(1-1/9)= 8/9。 (250+5)÷(1+1-1/9)=135(台) 250-125=115(台) 答:彩色电视机原有135台,黑白电视机原有115台。 练习2: 1.姐妹俩养兔120只,如果姐姐卖掉1/7,还比妹妹多10只,姐姐和妹妹各养了多少只兔? 2.学校有篮球和足球共21个,篮球借出1/3后,比足球少1个,原来篮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 3.小明甲养的鸡和鸭共有100只,如果将鸡卖掉1/20,还比鸭多17只,小明家原来养的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例题3】师傅与徒弟两人共加工零件105个,已知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3/8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4/7的和为49个,师、徒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思路导航】假设师、徒两人都完成了4/7,一个能完成(105×4/7)=60个,和实际相差(60-49)=11个,这11个就是师傅完成将零件的3/8与完成加工零件的 4/7相差的个数。这样就可以求出师傅加工

最新版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A版2018印刷(全word可编辑)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A -201808印刷 第1周平均数(一) 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练习2: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100平方米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田是500平方米,平均每100平方米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100平方米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平方米? 3.把甲级糖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乙级糖每千克多少元? 练习3: 1.一个技术员带4个普通工人完成了一项工作,每个普通工人各得200元,这位技术员的收入比他们5人的平均收入还多80元。问这位技术员得多少元? 2.小宇与五名同学一起参加数学竞赛,那五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79分、82分、90分、85分、84分,小宇的成绩比6人的平均成绩高5分。求小宇的数学成绩。

3、两组工人加工零件,第一组有30人,平均每人加工60个零件。第二组有25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工人加工的平均数多6个。两组工人平均每人加工多少个零件? 练习4: 1.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数学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数学测验? 2.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 3.小明前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为了使平均成绩达到92,5分,小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全)

第一周 定义新运算 专题简析: 定义新运算是指运用某种特殊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特殊算式的一种运算。 解答定义新运算,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的。 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它在没有转化前,是不适合于各种运算定律的。 例题1。 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13*5=(13+5)+(13-5)=18+8=26 5*4=(5+4)+(5-4)=10 13*(5*4)=13*10=(13+10)+(13-10)=26 练习1 1..将新运算“*”定义为:a*b=(a+b)×(a-b).求27*9。 2.设a*b=a 2 +2b ,那么求10*6和5*(2*8)。 3.设a*b=3a -1 2 ×b ,求(25*12)*(10*5)。 例题2。 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4×q-(p+q)÷2。求3△(4△6). 3△(4△6). =3△【4×6-(4+6)÷2】 =3△19 =4×19-(3+19)÷2 =76-11 =65 练习2 1. 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 =4×q -(p+q )÷2,求5△(6△4)。 2. 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 =p 2 +(p -q )×2。求30△(5△3)。 3. 设M 、N 是两个数,规定M*N =M N +N M ,求10*20-14 。 例题3。 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7*4=?,210*2=? 7*4=7+77+777+7777=8638 210*2=210+210210=210420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6讲 倍数问题(一)含答案

第16讲倍数问题(一) 一、知识要点 倍数问题是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已知几个数的和或差以及这几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的应用题。 解答倍数问题,必须先确定一个数(通常选用较小的数)作为标准数,即1倍数,再根据其它几个数与这个1倍数的关系,确定“和”或“差”相当于这样的几倍,最后用除法求出1倍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剪去18厘米,第二根剪去26厘米,余下的铁丝第一根是第二根的3倍。原来两根铁丝各长多少厘米? 练习1: 1.两个数的和是68 2.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是0,如果把这个0去掉,就得到另一个加数。这两个加数各是多少? 2.两根绳子一样长,第一根用去6.5米,第二根用去0.9米,剩下部分第二根是第一根的3倍。两根绳子原来各长多少米?【例题2】甲组有图书是乙组的3倍,若乙组给甲组6本,则甲组的图书是乙组的5倍。原来甲组有图书多少本? 练习2: 1.原来小明的画片是小红的3倍,后来二人各买了3张,这样小明的画片就是小红的2倍。原来二人各有多少张画片? 2.一个书架分上、下两层,上层的书的本数是下层的4倍。从下层拿5本放入上层后,上层的本数正好是下层的5倍。原来下层有多少本书? 【例题3】幼儿园买来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大班的同学每7人一组,每组领3个梨和4个苹果,结果梨正好分完,苹果还剩下16个。大班共有多少个同学?练习3:

1.高年级同学植树,共有杉树苗和杨树苗100棵。如果每个小组分给杉树苗6棵,杨树苗8棵,那么,杉树苗正好分完,杨树苗还剩2棵。两种树苗原来各有多少棵? 2.高年级同学植树,已知杨树的棵数正好是杉树的2倍。如果每小组分到杉树6棵,杨树8棵,那么,杉树正好分完,杨树还剩20棵。两种树原来各有多少棵? 【例题4】有两筐桔子,如果从甲筐拿出8个放进乙筐,两筐的桔子就同样多;如果从乙筐拿出13个放到甲筐,甲筐的桔子是乙筐的2倍。甲、乙两筐原来各有多少个桔子?练习4: 1.甲、乙两仓存有货物,若从甲仓取31吨放入乙仓,则两仓所存货物同样多;若乙仓取14吨放入甲仓,则甲仓的货物是乙仓的4倍。原来两仓各存货物多少吨? 2.兄弟两人原有同样多的人民币,后来哥哥买了5本书,平均每本8.4元;弟弟买了3支笔,每支笔1.2元,现在弟弟的钱是哥哥的3倍。兄弟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例题5】甲粮库的存粮是乙粮库的2倍,甲粮库每天运出粮食40吨,乙粮库每天运出30吨。若干天后,乙粮库的粮全部运完,而甲粮库还有80吨。甲、乙粮库原来各有粮食多少吨?练习5: 1.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某农民给这些果树喷洒农药,已知他每天喷洒24棵桃树和10棵梨树,几天后,梨树全部喷洒完,而桃树还剩下24棵。 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2.小朋友带着一篮桔子和苹果送给敬老院的老人们,每个老人各分3个苹果和5个桔子,最后苹果分完,篮子里还剩下7个桔子。如果原来桔子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那么,分给了几个老人?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三、课后作业

最新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

五年级下册数奥试题 姓名班级得分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0.36-7.98-5.02-4.36 117.8÷2.3-4.88÷023 9.56×4.18-7.34×4.18-0.26×4.18 1、有123名小朋友,把他们分成12人一组或7人一组,恰好分完,而无剩余。又知总的组数在15组左右。那么,12人的多少组?7人的有多少组? 2、张妮5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8.5分,每次考试的满分是100分,为了使平均成绩尽快达到92分以上,那么张妮要再考多少次满分? 3、父亲与三个儿子年龄和是108岁,若再过6年,父亲的年龄正好等于三个儿子年龄的和。问父亲现年多少岁? 4、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80个,正好按期完成任务。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实际每天加工了100个,这样,不仅提前4天完成加工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00个。他们实际加工零件多少个? 5、一个水池能装8吨水,水池里装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两管齐开,20分钟能把一池水放完。已知进水管每分钟往池里进水0.8吨,求出水管每分钟放水多少吨? 6、将一根电线截成15段。一部分每段长8米,另一部分每段长5米。长8米的总长度比长5米的总长度多3米。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 7、把一条大鱼分成鱼头、鱼身、鱼尾三部分,鱼尾重4千克,鱼头的重量等于鱼尾

的重量加鱼身一半的重量,而鱼身的重量等于鱼头的重量加上鱼尾的重量。这条大鱼重多少千克? 8、体育室买回5个足球和4个篮球需要付287元,买2个足球和3个篮球需要付154元。那么买一个足球、一个篮球各付多少元? 9、有5元的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 10、某人从A村翻过山顶到B村,共行30.5千米,用了7小时,他上山每小时行4千米,下山每小时行5千米。如果上下山速度不变,从B村沿原路返回A村,要用多少时间? 11、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骑车每小时行16千米,乙骑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甲离出发点62.4千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2、乌龟与兔子赛跑,兔子每分钟跑35千米,乌龟每分钟爬10米,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经在自己前50米。问兔子还需要多少长时间才能追上乌龟? 13、在一个6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兄妹两人同时在同一起点都按顺时针方向跑步,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若两人速度不变,还是在原出发点同时出发,哥哥改为按逆时针方向跑,则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两人跑一圈各要几分钟? 14、静水中,甲乙两船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20千米和16千米,两船先后自某港顺水开出,乙比甲早出发2小时,若水速是每小时行4千米,甲开出后几小时追上乙?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B

平均数(一) 1、期中考试中,李玲同学语、数的平均成绩为91分,语、英的平均成绩为88分,数、英的平均成绩为93分.李玲三门功课各得多少分? 2、奶糖和水果糖混合起来,成为什锦糖,平均每千克售价9.13元。已知奶糖有35千克.每千克10.3元;水果糖每千克8.5元,有多少千克水果糖? 3、7位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48下,由于记录失误,李强的成绩被错记成121下,因此他们的平均成绩变成145下,问:李强跳了多少下? 4、几位裁判员为一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后,平均成绩为8.82分:如果记人最高分,平均成绩为9.04分。已知这位运动员的最高分是9.70分,问:共有几位裁判员? 5、小明一星期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75 页,前3天平均每天看70页,后5天平均每天看78页,他第三天看了多少页? 6、8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32,前5个数的平均数是24,后5个数的和是210,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提高卷 1、四个不同的自然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4,其中三个大数的平均数是15,三个小数的平均数是12,如果第二个大数是奇数,可能是多少? 2、五(2)班7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平均每人得90分,其中女生有4人,平均每人得88.5分:男生有3人,平均每人得多少分? 3、小芳踢毽子,已经踢了几次,如果下一次踢38个,那么这几次的平均成绩就是46个:如果下 一次踢58个,那么这几次的平均成绩就是50个。问:小芳已经踢了几次? 4、25个连续偶数的和是2000,最大的偶数是多少? 5、甲、乙两数之和加甲数为220,甲、乙两数之和加乙数为170,求甲、乙的平均数。 6、甲、乙、丙、丁四人一起完成一项工程,每人预收了相等的劳动报酬,可是丁工作一天后就病倒了,结果是甲工作6天.乙工作5天,丙工作4天后把工程完成了。丁退回48元补偿给其他三人。最后四人各得报酬多少元? 平均数(二) 1、有52个数,其平均数为38,现在去其中4个数,且划去的4个数的和恰好是200,则剩下的这些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小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语文、音乐、体育、美术的平均分是88分,数学比五门的平均分高8分,数学得了多少分? 3、李英前四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6分,要使平均成绩达到92分,他要连续考多少次100分? 4、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5、有甲、乙、丙、丁四个数,已知甲、乙的平均数是87,乙、丙的平均数是90,丙、丁的平均数是88,甲比丁小10,求这个数。 6、一袋糖分给幼儿园大、小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得6颗,如果只分给大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得10颗,如果只分给小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得几颗? 提高卷 1、以15为首位数的连续67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前3天共加工97个,第四天加工的零件个数比这四天的平均数还 多11个,第四天加工多少个? 3、甲、乙两地相距288千米,一艘客轮从甲地顺水行驶12小时到达乙地,已知船速为每小明20千米,问:客轮从乙地逆水返回甲地时要用多少小时? 4、甲乙丙三人共买了9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付了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4个面包的钱,丙没有带钱,经计算,丙应付4.5元,甲应收回多少钱? 5、有四个数,每次选取其中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这样计算了四次,得到了下面四个数:8 6、92、100、106,求原来四个数的平均数。 6、有若干个大于0的自然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0,如果去掉最大的一个,余下数的平均数是9,如果去掉最小的一个,余下数的平均数是11,这些数最多有多少个?最大的是多少?

小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75 ○=( ) △=( ) 2、将一张饼切一刀,最多可切成( )块,切两刀最多可切成( )块,切四刀最多 可切成( )块。 3、一篮鸡蛋,3个一数余1,5个一数余2,7个一数余3,这个蓝子一共有( )个鸡蛋。 4、小明家今年种菜的正方形的地比去年大,去年每边种105棵,今年每边多种出1棵, 那么今年比去年多种( )棵。 5、根据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将每组的第三十个图形填在括号里。 ①○△△○○△△○○△△○……( ) ②△○○○△△○○○△△○……( ) ③○△△○△△○△△○△……( ) 6、有两个数:80和81920把第一个数乘以2,同时把第二个数除以2,( )次后两数相 等。 7、一本书有132页,在这本书的页码中,一共用了( )个数字。 8、五个连续单数的和是155,这五个数中最小的的一个是( )。 9、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5把钥匙5把锁,但不知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要试 ( )次,才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10、两个两位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是73,另一个加数不知道,只知道另一个加数的十 位数增加5,个位数增加1,那么求得的和的后两位数字是72,另一个加数原来是( )。 11、请你把31个苹果分装在五个盒子里,使得无论拿几个苹果都不用打开盒子,只要把 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盒子拿走就可以了,那么这五个盒子中,装苹果最多的盒子里有( )个苹果。 12、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九个圆圈内,使三角形每边的数之和是23。

1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下面算式成立。 6 5 6 14、下图中有( )个三角形,( )个正方形,( )个长方形。 15、1,3,5,7,9,11……99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出一个多位数1357911131517…… 999,这个多位数是( )位数。 16、老师把一套竞赛题分给三名同学来完成,将这套题的一半还多5道分给了李强,将 剩下的一半少2道题分给了王红,最后剩下26道题给了杨光,这套竞赛题共有( )道题。 17、小明参加象棋比赛,胜一场得5分,平一场得3分,负一场得0分,他在16场比 赛中没有负场,且胜场和平场的得分正好相等,小明胜( )场,平( )场。 18、在□里填上数字,使商的百位和十位上都是0,并且结果没有余数。 1514145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甲校人数的5倍等于乙校人数的4倍,那么( )。 A 、两校人数相等 B 、甲校人数多 C 、乙校人数多 2、两个数的商是10,被除数、除数都增加5,商是( ) A 、不能确定 B 、10 C 、15 3、把一个数扩大100倍后,再缩小10倍,结果是原数的( )倍。 A 、1000 B 、100 C 、10 4、从1~400中,“0”一共出现( )次。 A 、71 B 、64 C 、44 5、a ÷b 的余数是6,那么(a ÷2)÷(b ÷2)的余数是( )。 6、在一次民族歌手大赛中,十位评委给一个女歌手评的分数是:89、90、91、93、92、 86、89、88、91、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位女歌手的平均得分是( ) A 、90分 B 、89分 C 、90.5分

(完整)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1-40完整版(2)

第一讲平均数(一) 专题简析: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分析与解答: (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2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2=74(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或74—28=46(个)。

练习一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分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二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3,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例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27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逻辑问题(一) 四年级已经学习过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答逻辑推理问题。从广义上说,任何一道数学题,任何一个思维过程,都需要逻辑分析、判断和推理。我们这里所说的逻辑问题,是指那些主要不是通过计算,而是通过逻辑分析、判断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问题。 逻辑推理必须遵守四条基本规律: (1)同一律。在同一推理过程中,每个概念的含义,每个判断都应从始至终保持一致,不能改变。 (2)矛盾律。在同一推理过程中,对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例如,“这个数大于8”和“这个数小于5”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其中至少有一个是错的,甚至两个都是错的。 (3)排中律。在同一推理过程中,对同一对象的两个恰好相反的判断必有一个是对的,它们不能同时都错。例如“这个数大于8”和“这个数不大于8”是两个恰好相反的判断,其中必有一个是对的,一个是错的。 (4)理由充足律。在一个推理过程中,要确认某一判断是对的或不对的,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思考、分析问题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上面的规则,只是没有加以总结。例如假设法,根据假设推出与已知条件矛盾,从而否定假设,就是利用了矛盾律。在列表法中,对同一事件“√”与“×”只有一个成立,就是利用了排中律。 例1 张聪、王仁、陈来三位老师担任五(2)班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六门课的教学,每人教两门。现知道: (1)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是邻居; (2)王仁年纪最小; (3)张聪喜欢和体育老师、数学老师来往; (4)体育老师比语文老师年龄大; (5)王仁、语文老师、音乐老师三人经常一起做操。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8周行程问题(一)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8周行程问题 (一) 专题简析;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 (56+48)×8=832(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同时从东村到西村,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结果甲比乙早5分钟到达西村。东村到西村的路程是多少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40×3-25×2-7)÷3=21(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3,学校运来一批树苗,五(1)班的40个同学都去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人植3棵,全班同学都能植这批树苗的一半还多20棵。如果这批树苗全部给五(1)班的同学去植,平均每人植多少树? 例3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举一反三B版5年级数学

目录 第1周平均数 (1) 第2周等差数列 (3) 第3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5) 第4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8) 第5周分类数图形 (11) 第6周尾数和余数 (14) 第7周一般应用题(一) (16) 第8周一般应用题(二) (18) 第9周一般应用题(三) (20) 第10周数阵 (22) 期中测试(一) (25) 第11周周期问题 (27) 第12周盈亏问题 (30) 第13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 (32) 第14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二) (34) 第15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 (36) 第16周倍数问题(一) (38) 第17周倍数问题(二) (40) 第18周组合图形的面积(一) (42) 第19周组合图形的面积(二) (45) 第20周数字趣味题 (48) 期末测试(一) (50) 第21周假设法解题 (52) 第22周作图法解题 (54) 第23周分解质因数(一) (56) 第24周分解质因数(二) (58) 第25周最大公约数 (60) 第26周最小公倍数(一) (62) 第27周最小公倍数(二) (64) 第28周行程问题 (66) 第29周行程问题(二) (68) 第30周行程问题(三) (70)

期中测试(二) (72) 第31周行程问题(四) (74) 第32周算式谜 (76) 第33周包含与排除 (78) 第34周转换问题 (80) 第35周估值问题 (82) 第36周火车行程问题 (84) 第37周简单列举 (86) 第38周最大最小问题 (88) 第39周推理问题 (90) 期末测试(二) (92)

第1周平均数 基础卷 1.期中考试过后,李玲同学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1分,语文、英语的平均成绩为88分,数学、英语的成绩为93分,李玲三门功课各得多少分? 2.奶糖和水果糖混合起来,成为什锦糖,平均每千克售价9.13元,已知奶糖有35千克,每千克10.3元,水果糖每千克8.5元,那么有多少千克水果糖? 3.7位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48下。由于记录失误,李强的成绩被错记成121下,因此他们的平均成绩变成145下,问:李强实际上跳了多少下? 4.几位裁判员为一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后,平均成绩为8.82分。如果记人最高分,平均成绩为9.04分。已知这位运动员的最高分是9.70分,问:共有几位裁判员? 5.小明一星期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75页,前3天平均每天看70页,后5天平均每天看78页,他第三天看了多少页? 6.8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32,前5个数的平均数是24.后5个数的和是210,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五年级奥数小学数学培优第讲巧解逻辑推理问题

五年级奥数小学数学培优第讲巧解逻辑推理问 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___讲巧解逻辑推理问题(二) 方法和技巧: 进一步运用“矛盾律”“同一律”解决逻辑推理问题。 例1:在一所公寓里有一个人被杀害了,在现场共有甲、乙、丙三人。已知这三人中,一个是主犯,一个是从犯,一个与案件无关。警察从现场的人口中得到下列证词:①甲不是主犯;②乙不是从犯;③丙不是与案件无关的人。 在这三条证词中,提到的名字都不是说话者本人,三条证词不一定分别出自三人之口,但至少有一条是与案件无关的人讲的。经过调查证实,只有与案件无关的人说了真话。问:主犯是谁? 做一做1:甲、乙、丙三人分别是学校足球队、乒乓球队和篮球队的队员,下面的说法中只有一种是对的:①甲是足球队员;②乙不是足球队员;③丙不是篮球队员。问:甲、乙、丙分别是哪个队的队员? 例2:甲、乙,丙三人对小强的藏书数目作了一个估计。甲说:“他至少有1000本书。”乙说:“他的书不到1000本。”丙说:“他最少有一本书。”这三个估计中只有一句是对的。问:“小强究竟有多少本书? 做一做2:甲、乙、丙、丁4人对A先生的藏书数目作了一个估计。甲说:“A先生有5000本书。”乙说:“A先生至少有1000本书。”丙说:“A先生的书不到2000本。”丁说:“A先生最少有1本书。”这四个人的估计中,只有一句话是对的。问:A先生究竟有多少本书? 例3:田径场上A,B,C,D,E,F六人参加百米决赛。对于谁是冠军,看台上的甲、乙、丙、丁有以下猜测。 甲说:冠军不是A就是B; 乙说:冠军不是C; 丙说:D,E,F都不可能是冠军; 丁说:冠军是D,E,F中的一人。 比赛的结果是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人的猜测是正确的。问:谁是冠军? 做一做3:今天上午有语文、数学、图画、音乐、体育、自然中的三门课,A,B,C,D,E五人争论是哪三门课,五人中有1个人说错了。 A说:肯定没有音乐课; B说:有语文课和体育课; C说:音乐课和数学课只有一门; D说:没有自然课和图画课; E说:C,D有一人说错了。 问:上午有哪三门课?谁说错了? 例4:A,B,C,D四个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被评为优秀学生。A说:“如果B没被评上,那么我也没被评上。B说:“如果我被评上,那么C也被评上。”C说:“如果我被评上,那么D 也被评上。”实际上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被评上,并且A,B,C说的都是正确的。问:谁没被评上优秀学生? 做一做4:老师要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中选出两人参加某项活动,现征求他们的意见。甲说:“我服从分配。”乙说:“如果甲去,我就去。”丙说:“如果我不去,那么乙也不能去。”丁说:“我和甲都要去,要不就都不去。”老师要都满足他们的要求,应选派谁去?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1-40完整版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1-40完整版 目录 第1讲平均数(一) (1) 第2讲平均数(二) (3) 第3讲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6) 第4讲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0) 第5讲分类数图形 (14) 第6讲尾数和余数 (18) 第7讲一般应用题(一) (20) 第8讲一般应用题(二) (23) 第9讲一般应用题(三) (26) 第10讲数阵 (29) 第11讲周期问题 (33) 第12讲盈亏问题 (36) 第13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一) (39) 第14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二) (42) 第15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三) (44) 第16讲倍数问题(一) (47) 第17讲倍数问题(二) (50) 第18讲组合图形面积(一) (53) 第19讲组合图形的面积 (57) 第20讲数字趣题 (61) 第21讲假设法解题 (64) 第22讲作图法解题 (67) 第23讲分解质因数 (70) 第24讲分解质因数(二) (72) 第25讲最大公约数 (74) 第26讲最小公倍数(一) (77) 第27讲最小公倍数(二) (80) 第28讲行程问题(一) (83) 第29讲行程问题(二) (86) 第30讲行程问题(三) (89) 第31讲行程问题(四) (92) 第32讲算式谜 (94) 第33讲包含与排除(容斥原理) (97) 第34讲置换问题 (100) 第35讲估值问题 (103) 第37讲简单列举 (109) 第38讲最大最小问题 (112) 第39讲推理问题 (115) 第40讲杂题 (118)

第1讲平均数(一) 专题简析: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变式训练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变式训练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