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2001 ISO9000全套质量体系文件2020年,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QP2001 ISO9000全套质量体系文件2020年,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QP2001 ISO9000全套质量体系文件2020年,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1目的

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产品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进行监控,以利于及早发现问题,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质量形成的各有关阶段。

3 定义

3.1 统计技术------用于提示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的统计方法.

4职责

4.1技术课负责统计技术的选定和对统计技术应用的结果组织分析,并实施对统计技术应用的

监督管理。

4.2 管理部负责统计技术运用知识的培训组织工作.

4.3各部门针对职能和特点负责统计技术的实施。

5工作程序

5.1常用统计工具的应用

5.1.1常用统计方法:检查图、因果分析图、对策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

5.1.2这七种工具的用途如下:

1.检查表:在现场,需要迅速取得或整理数据而设计的只需作简单检查便可搜集信息的表

格。

2.因果分析图:通过因果分析,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以便对主要作用的因素实行控制。

3.排列图:通过分类排列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抓住关键。

4.对策表:常与因果分析图一起使用,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质量问题的解决。

5.直方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推断总体质量及掌握工序能力保

证质量的程度。

6.控制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应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用于预防

不良品的产生。

7.散布图(相关图):将两个相关变量数据,用点子画在坐标图上,来观察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帮助我们判断各种因素是否影响产品质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5.2统计技术的应用

5.2.1本公司统计技术(包括统计抽样技术,分析评定技术,实验分析技术,风险分析技术)优先用

于现场质量控制,工艺,检验,质量成本分析等领域,对大批量,连续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达到评价过程的稳定性或决定是否对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5.2.2在产品风险估计和试验以及工艺策划和分析评定方面,适用时可采用对产品进行FMEA

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5.2.3在外购件和最终检验分析评定方面,可采用对外购件成品进行统计抽样技术(GB2828要

求C=0),缺陷采用缺陷收集卡,并采用排列图发现主要缺陷内容。

5.2.4在现场的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方面,可采用统计抽样技术(GB2828 C=0)对产品进行检

验,对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采用SPC控制图(X-R图/P图)并进行Cmk/Cpk/Ppk测定,对产品缺陷采用缺陷收集卡收集并用排列图进行分析,用因果图查找原因。

5.2.5在质量成本分析、顾客满意度调查,用波动趋势图来体现质量成本状况、顾客满意度.

5.3统计方法的实施

5.3.1对应用统计技术的有关人员按照YC/QP-18.01《培训控制程序》进行统计方法的专业技

术培训,使员工了解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并能在岗位上会收集数据,绘制图表和计算. 5.3.2统计技术分析结果将用于质量的策划和作为制定质量改进计划的依据,在新产品设计策

划时,按产品先期质量策划中确定的统计技术使用并列入控制计划。

5.3.3统计技术操作人员应及时收集必要的数据,根据有关的统计技术按作业指导书中规定方

法和周期作出相关统计图表并进行分析评审,对于进行FMEA分析能力测定时须由技术课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组成小组,统计技术操作操作人员须确保所采集数据准确/可靠。

5.3.4采用统计技术的有关图表,应及时交付技术课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的要求归

档保存。

5.3.5 对于统计技术的分析评审的结果,由实施统计技术应用的部门主管拟订纠正措施予以落

实,必要时技术课提出纠正方案.

5.3.6 各部门根据岗位和工作特点,结合实际,对须采用统计技术应用的场所,向技术课提出申

报《统计技术应用申请表》,经技术课主管同意后,方可在技术课人员指导下实施.

6.使用记录

SPC统计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w 本手册所描述操纵图的选用程序 否 是 是 是是 是

注:本图假设测量系统差不多过 是 是 是 否否

评价同时是适用的 第Ⅰ章 持续改进及统计过程操纵概述 在今天的经济气候下,为了事业昌盛,我们——汽车制造商,供方及销售商必须致力于不断改进。我们必须查找更有效的方法来提供产品及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不断地在价值上得以改进。我们必须重视内部以及外部的顾客,并将顾客中意作为企业的要紧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确保不断改进及使用有效的方法。本手册涉及到第二个领域的某些要求。它描述了能使我们致力于的改进更有效的几种差不多的统计方法。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程度的理解。本手册的对象是见习生以及刚开始从事统计法应用的治理人员。关于现在正在应用更先进技术的人员,本手册也可作为他们学习这些差不多方法的参考文献。本手册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差不多方法。附录H 所列的参考文献或手册中阐述了其他的差不多方法(例如:检查清单、 流程图、是

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及一些先进的方法(如其他操纵图、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等)。 本书所述的差不多统计方法包括与统计过程操纵及过程能力分析有关的方法。本手册的第1章阐述了过程操纵的背景知识,解释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变差的专门及一般缘故,并介绍了操纵图,那个用来分析及监控过程特不有效的工具。第Ⅱ章描述了构 造和使用计量型数据操纵图表(定量的数据,或测量)的 - X —R , - X —s 图,中位数图以及X —MR(单值及移动极差)图。这一章还介绍了过程能力的概念并讨论了广泛应用的指数及比值。第Ⅲ章介绍了用于计数型数据(定性数据或计数值)的几种操纵图:p 图、np 图及u 图。第Ⅳ 章介绍了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并列举了适当的例子。附录包括分组及过度调整的例子,如何使用操纵图的流程图、常数及公式表、标准正态分布以及可复制的空白表等。术语索引给出了本手册所使用的术语及符号的解释,参考文献一节向读者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材料。 在开始讨论之前,需进行六点讲明: 1.收集数据并用统计方法来解释它们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应是对读者的过程不断加深理解。当—个没有任何改进的技术专家是专门容易的。增加知识应成为行动的基础; 2.研究变差和应用统计知识来改进性能的差不多概念适用于任何领域,能够 是在车间中或办公室里。例子有:机器(性能特性)、记帐(差错率)、总销售额、白费分析(废品率)、计算机系统(性能特性)及材料治理(运送时刻)。本手册重点放在车间应用中。鼓舞读者参考附录H

03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QP/03 生效日期2012年3月01日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职责 4 程序 5 相关文件 6 使用表格 修订历史 版本修订内容修订日期修订者批准者 发文范围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供销部技质部生产部财务部办公室 受控 印章 编制审核批准收文 部门日期日期日期

文件编号QP/03 生效日期2012年3月01日 1. 目的 使本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产生、收集、汇总的各种数据与资料能运用统计技术作分析,以掌握质量体系运行现状,了解过程能力及变化的趋势,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解决质量问题,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进料、制造、成品检验的抽样计划确定,过程监控时控制图的使用,制造能力统计及问题统计分析,公司重大决策时的依据提供。 3. 职责 3.1 技质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归口管理工作并提供指导。 3.2 各部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数据提供,统计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实施。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统计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 4. 程序 4.1 基础培训 在统计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技质部组织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统计技术基本知识、使用方法和意义的培训和指导,以帮助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了解诸如变差、受控(稳定)、过程能力等概念,掌握必需的统计技术应用方法,进而使用并发挥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4.2 方法确定 4.2.1常用的统计技术方法及应用领域为: 1)抽样计划:应用于大批量、破坏性、高成本的产品检验中,常依据GB2828标准。 2)调查表:常用于对顾客意见及满意程度的征询活动。 3)排列图:针对各类不合格及顾客投诉进行分类排列,找出主要问题或原因。 4)因果分析图:针对质量问题引用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5)柱形图:常用于对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的统计和对合格供方供货(服务提供)业绩的统计。 6)控制图:过程控制中对产品质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差进行监控的图

QP2001 ISO9000全套质量体系文件2020年,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1目的 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产品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进行监控,以利于及早发现问题,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质量形成的各有关阶段。 3 定义 3.1 统计技术------用于提示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的统计方法. 4职责 4.1技术课负责统计技术的选定和对统计技术应用的结果组织分析,并实施对统计技术应用的 监督管理。 4.2 管理部负责统计技术运用知识的培训组织工作. 4.3各部门针对职能和特点负责统计技术的实施。 5工作程序 5.1常用统计工具的应用 5.1.1常用统计方法:检查图、因果分析图、对策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 5.1.2这七种工具的用途如下: 1.检查表:在现场,需要迅速取得或整理数据而设计的只需作简单检查便可搜集信息的表 格。 2.因果分析图:通过因果分析,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以便对主要作用的因素实行控制。 3.排列图:通过分类排列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抓住关键。 4.对策表:常与因果分析图一起使用,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质量问题的解决。 5.直方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推断总体质量及掌握工序能力保 证质量的程度。

6.控制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应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用于预防 不良品的产生。 7.散布图(相关图):将两个相关变量数据,用点子画在坐标图上,来观察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帮助我们判断各种因素是否影响产品质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5.2统计技术的应用 5.2.1本公司统计技术(包括统计抽样技术,分析评定技术,实验分析技术,风险分析技术)优先用 于现场质量控制,工艺,检验,质量成本分析等领域,对大批量,连续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达到评价过程的稳定性或决定是否对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5.2.2在产品风险估计和试验以及工艺策划和分析评定方面,适用时可采用对产品进行FMEA 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5.2.3在外购件和最终检验分析评定方面,可采用对外购件成品进行统计抽样技术(GB2828要 求C=0),缺陷采用缺陷收集卡,并采用排列图发现主要缺陷内容。 5.2.4在现场的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方面,可采用统计抽样技术(GB2828 C=0)对产品进行检 验,对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采用SPC控制图(X-R图/P图)并进行Cmk/Cpk/Ppk测定,对产品缺陷采用缺陷收集卡收集并用排列图进行分析,用因果图查找原因。 5.2.5在质量成本分析、顾客满意度调查,用波动趋势图来体现质量成本状况、顾客满意度. 5.3统计方法的实施 5.3.1对应用统计技术的有关人员按照YC/QP-18.01《培训控制程序》进行统计方法的专业技 术培训,使员工了解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并能在岗位上会收集数据,绘制图表和计算. 5.3.2统计技术分析结果将用于质量的策划和作为制定质量改进计划的依据,在新产品设计策 划时,按产品先期质量策划中确定的统计技术使用并列入控制计划。 5.3.3统计技术操作人员应及时收集必要的数据,根据有关的统计技术按作业指导书中规定方 法和周期作出相关统计图表并进行分析评审,对于进行FMEA分析能力测定时须由技术课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组成小组,统计技术操作操作人员须确保所采集数据准确/可靠。 5.3.4采用统计技术的有关图表,应及时交付技术课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的要求归 档保存。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过程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军事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些国家的政府在采购军品时,不但提出了对产品特性的要求,还对供应厂商提出了质量保证的要求。50年代末,美国发布了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质量保证方面的标准。 70年代初,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对供方质量体系的审核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的需求。世界各国先后发布了一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及审核的标准。但由于各国实施的标准不一致,给国际贸易带来了障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化成为当时世界各国的迫切需要。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TC176),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 176),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1986年,ISO发布了ISO8402《质量——术语》标准,1987年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等6项标准,通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为了使之更完善,期间进行了修改,后来为了提高标准使用者的竞争力,促进组织内部工作的持续改进,并使标准适合于各种规模(尤其是中小企业)和类型(包括服务业和软件)组织的需要,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ISO/TC176对ISO9000族标准的修订工作进行了策划,成立了战略规划咨询组(SPAG),负责收集和分析对标准修订的战略性观点,并对《2000年展望》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提出了《关于ISO9000族标准的设想和战略规划》供ISO/TC176决策。1996年,在广泛征求世界各国标准使用者意见、了解顾客对标准修订的要求并比较修订方案后,ISO/TC176相继提出了《2000版ISO9001标准结构和内容的设计规范》和《ISO9001修订草案》,作为对1994版标准修订的依据。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应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定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控制过程特性,确保产品质量特性达到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策划、过程特性、产品特殊特性及持续改进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3 参考文件 《统计过程控制(SPC)参考手册》 4 名词和定义 4.1 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制造控制方法,是将制造中的控制项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数据,通过过程能力的分析与过程标准化,发掘过程中的异常,并立即采取改善措施,使过程恢复正常的方法。 4.2 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4.3 过程变差:由于普通和特殊两种原因造成的变差,本变差可用样本标准差S 来估计。 4.4 过程固有变差:仅由于普通原因产生的那部分过程变差。该变差可以从控制图上通过R/d2 来估计。 4.5 过程能力:仅适用于统计稳定的过程,是过程固有变差的6σ范围,式中σ通常由R/d2(σR/d2)计算而得。 4.6 Cp:能力指数 4.7 Pp:性能指数 4.8 Cpu:上限能力指数 4.9 Cpl:下限能力指数 4.10 Cpk:这是考虑到过程中心的能力指数,定义为Cpu和Cpl的最小 值。 4.11 Ppk:这是考虑到过程中心的性能指数。 4.12 Ca:偏移度

4.13 UCL:(Upper Control limit)上控制限 LCL:(Lower Control limit)下控制限 5 权责 5.1 制定责任 5.2 实施责任 5.2.1 质量管理处负责指导、监督各部门统计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5.2.2 技术部 5.2.2.1 负责研究初始过程能力并提出改进措施。 5.2.2.2 负责针对质量月报中提到的过程能力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5.2.2.3 负责对现场过程控制中过程特性和产品特性变差较大的利用控制图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5.3品保部质检处 5.3.1 负责制定和修正控制用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 5.3.2 负责收集生产各处室完成的控制用控制图,并对实际的过程能力进行计算,将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结果报到质量月报中。 5.4 生产各处室负责按照控制计划的要求对需用控制图进行控制的项目,在控制用控制图上进行过程监控。 5.5 由CFT小组每天对控制图进行监控,对工艺技术人员不能解决的异常问题及时分析对策。 6 内容及要求 6.1确定需求 6.1.1统计过程控制用于研究工序能力、监控工艺状况、评估测量系统。 6.1.2技术部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时要确定每一过程适用的统计技术,并纳入控制计划。 6.1.3技术部在新产品差异性分析以后,对差异方面的产品特性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的研究。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1目的 为选择适当的统计技术,准确判定工序能力和产品特性的波动情况,提高有关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确保产品在形成过程中满足控制和验证的需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有关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过程对各项统计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3 引用标准和文件 a QS-9000《质量体系要求》第三版 b GB/LB01.01-2001《质量手册》第二版 4职责 4.1 品保部是应用统计技术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统计技术的应用计划,并组织实施。 4.2 办公室负责统计技术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应用统计技术的人员都了解有关如变差、过程能力、能力指数等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并会正确的应用。 4.3 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应用需求计划的申报和统计技术的具体应用。 5 管理程序 结合我公司实际,在质量先期策划中确定统计技术工具,并在控

制计划中标注,有关部门按其应用主要采用统计技术的老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 5.2 统计技术应用范围:对确定过程、控制过程和验证过程能力的部门开展统计技术。 5.3 统计技术的控制要求 为准确地应用统计技术,确保应用效果,应按下述步骤选用适用的统计技术。 5.3.1 确定需求,编制计划。 5.3.1.1有关部门根据应用统计技术的实际需要提出年度采用统计技术的需求计划,报品保部。 5.3.1.2品保部会同技术部对各应用统计技术部门提出的需求计划进行审查,并编制出全年统计技术应用计划,上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发给提出部门实施。 5.3.1.3品保部组织评审统计技术应用计划的可行性和适宜性。 5.3.1.4新产品开发先期质量策划阶段,技术部需选择适当的统计技术工具,并纳入控制计划和检验指导文件及作业指导文件中,具体实施按《SPC的实施程序》执行。 5.3.2 组织实施,分类指导。 5.3.2.1批准后的统计技术应用计划,由统计技术应用部门负责人提出该计划在本部门的应用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5.3.2.2办公室要根据有关部门需求和培训计划对确定采用统计技术的人员进行具体方法的培训。经过培训后,有关的管理、执行和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得步骤 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一般要经历质量体系得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得编制、质量体系得试运行,质量体系审核与评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具体步骤。 质量体系得策划与设计 该阶段主要就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 一、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与完善得过程,就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得过程,也就是提高认识与统一认识得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得发展与本单位得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得迫切性与重要性; 2.通过ISO9000族标准得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得认识。

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得关键地位与主导作用. 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就是管理、技术与生产部门得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得工作人员。 这二层次得人员就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得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得作用,要使她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得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得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得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得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得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得责任等。 二、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得所有部门与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得工作班子可能就是需要得,根据一些单位得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得质量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 1。体系建设得总体规划; 2.制订质量方针与目标;

质量工程师练习题—统计过程控制(2)教学文案

质量工程师练习题—统计过程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SPC的作用中没有( B )功能。 A、判断过程的异常 B、进行诊断 C、及时告警 D、评估和监察 2、统计控制状态下生产的好处中不包括( C ) A、对产品的质量有完全的把握 B、生产是最经济的 C、管理的安排是最合理的 D、在控制状态下,过程的变异最小 3、全稳生产线是指( D ) A、一道工序达到控制状态的生产线 B、某几道工序达到控制状态的生产线 C、有十道以上的工序达到控制状态的生产线 D、道道工序都达到控制状态的生产线 4、 3σ的公式不是( D ) A、UCL=μ+3σ B、CL=μ C、LCL=μ-3σ D、DCL=μ+3σ 5、某机器生产电子盘片,为控制其重量,应采用( B ) A、不合格品率p控制图

B、均值一极差-R控制图 C、中位数一极差Me-R图 D、不合格品数np控制图 6、对过程能力指数Cp值1.33>Cp≥1.00的评价最适当的是( A ) A、过程能力充足,但技术管理能力较勉强,应设法提高一级 B、过程能力充分,表示技术管理能力已很好,应继续维持 C、过程能力不足,表示技术管理能力已很差,应采取措施立即改善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7、控制图不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 A ) A、描述 B、测定 C、记录 D、评估 8、已知某零件加工的过程能力指数Cp=1.67,Cpk=1.00,该过程的合格品率约为( C ) A、99.99% B、99.73% C、99.86% D、0.27% 9、在无偏条件下,双侧过程能力指数Cp的计算公式是( B ) A、(UCL-LCL)/6δ B、T/6δ C、(1-K)T/6R D、(T-M)/3S 其中,δ是总体标准差,S为样本标准差, R为平均样本极差,K为偏离度,T为公差范围,M为公差中心。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5.3.1.4 选择控制图的刻度 对于X 图, 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至少为子组均值( X ) 最大值与最小值差的2倍。 对于R 图, 刻度值应从最低值为0开始到最大值之间的差值为初始阶段所遇到的最大极差( R) 的2倍。 5.3.1.5 将均值X 和极差R 画到控制图上。 5.3.2 计算控制限 5.3.2.1 计算平均极差( R ) 及过程平均值( X ) K R R R R K 21 K X X X X K 21 K 为子组的数量 5.3.2.2 计算控制限 UCL R =D 4R UCL X =X +A 2R LCL R =D 3R LCL X =X -A 2R 式中之D 4、 D 3及A 2为常数, 见 。 5.3.2.3 画控制线 在平均值( X ) 和极差图( R) 中用水平虚线将各自的控制限画上去, 在初始研究阶段, 这些控制限叫试验控制限。 5.4 过程控制解释 5.4.1 分析极差图( R 图) 上的数据点 a 、 超出控制限的点——出现一个或多个点超出任何一个控制限, 是该点处于失控状态的主要证据。因为在只存在普通原因引起变差的情况下, 超出控制限的点会很少, 我们便假设该超出的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因此, 任何超出控制限的点是立即进行分析、 找出存在的特殊原因点的信号。 超出极差上控制限的点一般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 控制限计算错误或描点时描错; 零件间的变化性或分布的宽度已经增大( 即变坏) , 这种增大能够发生在某个 时间点上, 也可能是整个趋势的一部分; 测量系统变化( 例如, 不同 的检验员或量具) ; 测量系统没有适当的分辨力。 有一点位于控制限之下( 对于样本容量大于等于7的情况) , 说明存在下列情况的一种或几 种: 控制限或描点错误; 分布的宽度变小( 即变好) 测量系统已改变( 包括数据编辑或变换) b 、 链—有下列现象之一表明过程已改变或出现这种趋势: 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

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文件

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 1.目的 选择使用适当的统计技术,为市场调研、工程设计与施工、投资分析等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2.适用围 适用于公司地产口各部门所采用的统计技术的控制。 3.引用文件 3.1 GFP5-2《工作文件控制程序》 4.定义 无。 5职责 5.1各部门各岗位工程师(主办)负责提出本岗位使用的统计技术。 5.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确定本部门中使用的统计技术,负责组织对本部门使用统计技术人员的必要的培训。 5.3总师室负责人负责将各部门使用的统计技术汇总,并进行评估; 6.资格或培训 审批及使用统计技术的人员必须接受过统计技术方面的培训或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7.程序 7.1各部门各岗位工程师(主办)将根据工作需要使用的统计技术填写《统计技术方法与实例》(见GFP20-1-F1),报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总师室审批。

7.2总师室负责人将审批通过后的各部门使用的统计技术汇总记录在《统计技术一览表》(见GFP20-1-F2)上。 7.3总师室负责人每年至少对各部门使用统计技术的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填写在《统计技术评估表》(见 GFP20-1-F3)上,交主管副总经理审批。 7.4常用统计技术如有变更,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报总师室负责人审批。 7.5新确定的统计技术或变更后的统计技术,由各部门负责人填写《统计技术方法与实例》后,按7.1和7.2规定执行。 7.6各部门所收集的统计信息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在作实际统计分析时,要写清统计数据来源。 8.记录 8.1《统计技术一览表》、《统计技术方法与实例》、《统计技术评估表》由总师室兼职资料员永久保存并更新。 9.附件 9.1 GFP20-1-F1《统计技术方法与实例》 9.2 GFP20-1-F2《统计技术一览表》 9.3 GFP20-1-F3《统计技术评估表》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文件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1.目得 为收集与分析适当得数据,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得适宜性与有效性,达到持续改进得目得,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局输电、变电、配电生产得全过程及其相关环节得数据分析。 3、职责 3、1管理副局长或生产副局长(总工程师)负责有关数据分析方法及实施方案得审批。 3、2计划发展部负责有关生产经营方面如可控成本、线损、电价等数据得收集、分析与控制。 3、3生产技术部负责与电能质量有关得数据如:设备完好率、设备可靠性、缺陷、电压、谐波源得监测等数据得收集、分析与控制。 3、4 安全监察部负责安全方面有关数据得收集、分析与控制。 3、5市场营销部负责客户投诉情况、客户满意率调查、电费回收、电价等方面数据得收集与分析控制。 3、6物资公司负责收集供方得信息等(包括:价格变动、新技术/新材料得应用、供方提供合格品得能力等); 3、7局办公室负责人大政协提案处理、政策法规信息与技术标准类数据得收集。 3、8其它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有关数据得收集、整理与分析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4、1数据包括: 与供电、变电、输电过程及供电服务过程有关得电能质量、服务质量与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得数据,包括监视与测量得结果等。 4、2数据得来源 4、2、1外部来源 a 政策、法规、标准等; b 上级部门检查得结果、外审信息; c 电能供应及服务过程新技术、新装备、新知识发展方向; d 相关方(如客户、上级领导、供方等)反馈意见如安全检查、行风评议结果及客户投诉等; e 各相关部门在与用户沟通时,应对了解得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涉及其它部门得重大信息报主管领导,由主管领导安排分析处理。 4、2、2内部来源 a 日常工作,如:不合格物资得返工返修;目标完成情况;日常得监督检查;;质量、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电能、供电服务质量得监视与测量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得其它记录; b 存在、潜在得不合格,如:质量、安全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与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 c 紧急信息,如:突发事故等; d 其它信息,如职工建议等。 4、2、3数据可采用已有得记录、书面活动、讨论交流、电子媒体、声像设备、通讯等方式。 4、3数据得确定与收集 4、3、1数据得确定数据来源于监视与测量活动,产品实现过程与与客户、供方有关得过程、

spc(第二版)

本手册所描述控制图的选用程序 第Ⅰ章

持续改进及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在今天的经济气候下,为了事业昌盛,我们——汽车制造商,供方及销售商必须致力于不断改进。我们必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提供产品及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不断地在价值上得以改进。我们必须重视内部以及外部的顾客,并将顾客满意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确保不断改进及使用有效的方法。本手册涉及到第二个领域的某些要求。它描述了能使我们致力于的改进更有效的几种基本的统计方法。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程度的理解。本手册的对象是见习生以及刚开始从事统计法应用的管理人员。对于现在正在应用更先进技术的人员,本手册也可作为他们学习这些基本方法的参考文献。本手册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基本方法。附录H所列的参考文献或手册中阐述了其他的基本方法(例如:检查清单、流程图、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及一些先进的方法(如其他控制图、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等)。 本书所述的基本统计方法包括与统计过程控制及过程能力分析有关的方法。本手册的第1章阐述了过程控制的背景知识,解释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变差的特殊及普通原因,并介绍了控制图,这个用来分析及监控过程非常有效的工具。第Ⅱ章描述了构造和使用计量型 数据控制图表(定量的数据,或测量)的 - X—R, - X—s图,中位数图以及X—MR(单值及移动 极差)图。这一章还介绍了过程能力的概念并讨论了广泛应用的指数及比值。第Ⅲ章介绍了用于计数型数据(定性数据或计数值)的几种控制图:p图、np图及u 图。第Ⅳ章介绍了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并列举了适当的例子。附录包括分组及过度调整的例子,如何使用控制图的流程图、常数及公式表、标准正态分布以及可复制的空白表等。术语索引给出了本手册所使用的术语及符号的解释,参考文献一节向读者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材料。 在开始讨论之前,需进行六点说明: 1.收集数据并用统计方法来解释它们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应是对读者的过程不断加深理解。当—个没有任何改进的技术专家是很容易的。增加知识应成为行动的基础; 2.研究变差和应用统计知识来改进性能的基本概念适用于任何领域,可以是在车间中或办公室里。例子有:机器(性能特性)、记帐(差错率)、总销售额、浪费分析(废品率)、计算机系统(性能特性)及材料管理(运送时间)。本手册重点放在车间应用中。鼓励读者参考附录H中的参考文献应用于行政管理及服务中; 3.SPC代表统计过程控制,不幸的是在北美统计方法常用于零件而不是过程。应用统计技术来控制输出(例如零件)应仅仅是第一步。只有当产生输出的过程成为我们努力的重点,这些方法才能在改进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发挥作用; 4.尽管本书的每一点是通过已完成的例子来说明,要真正理解这些知识需要进一步与过程控制实际相联系。研究读者自己的工作场所或相似部门中的实际例子是对本书的重要补充。然而,现有的过程信息不能代替实际工作经验; 5.本书可看成应用统计方法的第一步。它提供从经验中得到的法则,这些法则在许多

统计技术及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过程分析工作表(乌龟图)

1.目的 规定了公司内、外部信息收集、分析的方法及责任,有利于使公司能根据内外部环境和形势,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对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管理。 3.定义 3.1 统计技术------用于提示产品/工作质量形成的规律的统计方法. 4.职责 4.1 公司品管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4.2 各部门负责将与本部门业务、职能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 5.程序内容 5.1 统计技术管理 5.1.1 常用统计技术工具 常用的统计技术有:SPC控制图(Xbay-R、X-MR等)、MSA、CP、FMEA、直方图、因果图、排列图、统计表、甘特图、折线图、柱状图、网络图等等。

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统计工具。但应予以规定且核准,工作中即按规定实施。 5.1.1.1柱状图:应用于某一段时间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特性在同一要求下所处的状态对比。 5.1.1.2 统计表:需要迅速取得或整理数据而设计的只需作简单检查便可搜集信息的表格。 5.1.1.3 排列图:通过分类排列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抓住关键。 5.1.1.4 因果图:针对质量问题,引用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5.1.1.5 控制图:在过程控制中对产品质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差进行监控的图表。 5.1.1.6 直方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推断总体质量及掌握工序能力保证质量的程度。 5.1.1.7 折线图:针对某一特性,进行汇总并规律统计,查看其趋势图形,以了解其实际状况。 5.1.1.8 FMEA:应用于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的失效分析。 5.1.1.9 MSA:应用于对测量系统能力的分析。 5.1.1.10 CP:应用于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的质量控制计划。 5.1.1.11 甘特图:用于项目工作的进度日程计划安排。 5.1.2 统计技术应用领域 5.1.2.1各部门通过对公司一级数据的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以验证各相关目标、指标的达成情况。 5.1.2.2在对有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时,各相关部门应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 5.1.4 统计技术的培训

24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规定了本公司对统计技术的使用进行控制的要求,充分掌握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预防及消除不良发生,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提高公司信誉。 2. 范围 适用丁本公司产品质量形成的各阶段统计技术的应用。 3. 术语 3.1统计技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和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 4. 职责 4.1技术部:负责在先期产品质量策划中确定各阶段选用的统计方法,并纳入控制计划。 4.2质量部:负责对选定统计技术的推广应用。 4.3使用部门:依据本程序文件或控制计划,正确地使用统计方法。 5. 工作程序 5.1统计方法在质量形成各阶段的应用。 5.1.1在先期产品质量策划过程中,技术部必须确定产品和过程中重要、关键的质量特性所 采用的控制方法,在控制计划中予以规定。 5.1.2过程开发阶段可以采用: 过程FMEA初期过程能力(PPK、MS/M产品或过程的风险进行评估。 5.1.3在外购的原材料及零配件的检验分析可以适当选用下列方法: 抽样检验和试验方法、缺陷分析柏拉图、交货质量推移图、交货交期推移图。 5.1.4工序改进和过程控制阶段可以适当选用下歹0方法: XbarR控制图、过程FMEA量具R&R、过程能力(CPK)、因果图等。产品过程中的质量由相关人员按(计划)规定的质量特性值及统计方法进行质量趋势的判别与分析。 5.1.5产品最终质量检验时,成品质量检验人员和审核人员采用抽检方法,对产品最终质量进行检验和分析评定。 5.1.6初期过程能力(PPK要求达到M 1.67,若无法达到需参考《PPA吁册》实施处理。 5.1.7在工艺验证和过程审核中,工艺验证人员和过程审核人员采用Ppk、Cp Cpk测算方法,对工序能力进行评估。 5.1.8在计量器具的检定过程中,根据控制计划的要求,计量器具的校准人员针对重要的计量器具按照《测量系统分析标准书》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SPC管理手册

本手册所描述控制图的选用程序 持续改进及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在今天的经济气候下,为了事业昌盛,我们——汽车制造商,供方及销售商必须致力于不断改进。我们必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提供产品及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不断地在价值上得以改进。我们必须重视内部以及外部的顾客,并将顾客满意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确保不断改进及使用有效的方法。本手册涉及到第二个领域的某些要求。它描述了能使我们致力于的改进更有效的几种基本的统计方法。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程度的理解。本手册的对象是见习生以及刚开始从事统计法应用的管理人员。对于现在正在应用更先进技术的人员,本手册也可作为他们学习这些基本方法的参考文献。本手册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基本方法。附录H所列的参考文献或手册中阐述了其他的基本方法(例如:检查清单、流程图、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及一些先进的方法(如其他控制图、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等)。 本书所述的基本统计方法包括与统计过程控制及过程能力分析有关的方法。

本手册的第1章阐述了过程控制的背景知识,解释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变差的特殊及普通原因,并介绍了控制图,这个用来分析及监控过程非常有效的工具。 第Ⅱ章描述了构造和使用计量型数据控制图表(定量的数据,或测量)的 - X—R, - X —s图,中位数图以及X—MR(单值及移动极差)图。这一章还介绍了过程能力的概念并讨论了广泛应用的指数及比值。第Ⅲ章介绍了用于计数型数据(定性数据或计数值)的几种控制图:p图、np图及u 图。第Ⅳ章介绍了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并列举了适当的例子。附录包括分组及过度调整的例子,如何使用控制图的流程图、常数及公式表、标准正态分布以及可复制的空白表等。术语索引给出了本手册所使用的术语及符号的解释,参考文献一节向读者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材料。 在开始讨论之前,需进行六点说明: 1.收集数据并用统计方法来解释它们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应是对读者的过程不断加深理解。当—个没有任何改进的技术专家是很容易的。增加知识应成为行动的基础; 2.研究变差和应用统计知识来改进性能的基本概念适用于任何领域,可以 是在车间中或办公室里。例子有:机器(性能特性)、记帐(差错率)、总销售额、浪费分析(废品率)、计算机系统(性能特性)及材料管理(运送时间)。本手册重点放在车间应用中。鼓励读者参考附录H中的参考文献应用于行政管理及服务中; 3.SPC代表统计过程控制,不幸的是在北美统计方法常用于零件而不是过程。应用统计技术来控制输出(例如零件)应仅仅是第一步。只有当产生输出的过程成为我们努力的重点,这些方法才能在改进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发挥作用; 4.尽管本书的每一点是通过已完成的例子来说明,要真正理解这些知识需要进一步与过程控制实际相联系。研究读者自己的工作场所或相似部门中的实际例子是对本书的重要补充。然而,现有的过程信息不能代替实际工作经验; 5.本书可看成应用统计方法的第一步。它提供从经验中得到的法则,这些法则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然而,还是存在不能盲目使用这些法则的例外。本手册不能满足初学者对统计方法和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的需要,我们鼓励读者寻求正规的统计学教育。在读者的过程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已经比本手册所述的内容更先进的地方我们也鼓励读者向具有一定的统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人员请教。以便了解其它技术; 6.测量系统对合适的数据分析来说很重要,并且在收集过程数据之前就应

统计技术应用管理程序

统计技术应用管理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旨在利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分析验证过程(工序)能力和产品特性,以便掌握问题,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或改善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统计活动 3 引用文件 《统计过程控制》 《顾客满意度管理程序》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 《顾客抱怨处理程序》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 术语和定义 无 5 职责 各相关单位对本单位适用的统计活动和结果负责。 6 工作流程和内容 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 1 品质保证部负责公司统计技术的应用工作,负责公司年度统计技术应用计划的制定。 2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每年初向人力资源部

提出培训需求,人力资源部根据需要安排如基础统计概念知识(变差、控制<稳定性>、能力和过度调整等)培训,以推广统计技术的应用。 3.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过程中,项目组应根据顾客要求的或过程控制需要的统计技术/方法来确定每一过程(工序)适用的统计技术/方法,并将其列入控制计划中。 4.进货检验的统计技术进货检验人员应根据《检验控制程序》制定AC=0随机抽样检验方案,对购进器材进行检验,判定检验批的合格与否。 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 5.生产过程中各工序抽样检验的统计方法 品质保证部根据每日各工序抽样检验的数据,按月利用排列图或因果图进行排列图统计

分析并将分析的结论提供有关部门。 6.零件检验的统计技术 各检验员应根据《检验控制程序》制定AQL C=0随机抽样检验方案,对提交零件进行检验,需要用X-R控制图进行控制的,应做X-R控制图。 7.成品最终检验的统计技术 品质保证部根据《检验控制程序》制定AQL C=0随机抽样检验方案,对提交成品进行检验,判定检验批的合格与否。 8.顾客抱怨(投诉)和顾客退货的统计技术 顾客抱怨(投诉)和顾客退货的数据由品质保证部进行汇总,利用排列图或因果图进行分析,找出造成顾客抱怨(投诉)和顾客退货的主要原因,通知有关方面进行整改或作进一步分析。 9.顾客满意度的统计技术顾客满意度的变动趋势由分析因果图统计分析排列图统计分析因果图统计分析排列图统计

TS16949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1.目的 确定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以及产品特性所需的统计技术 , 并通过运用及时掌握质量变化缺陷 , 以便于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2 适用范围 进货、过程、成品检验的抽样计划 , 控制图的应用 , 过程能力调查研究及问题统计之分析。 3 职责 3.1 技术质量部负责统计技术使用的策划和归口管理。 3.2 各相关部门负责统计技术的应用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统计技术可用于以下质量活动 z 一一开发和实验活动; 一一对外购件的控制; 一一产品的最终检验; 一一产品失效的分析定。 4.2 可供选用的统计工具有: 一一排列图; 一一直方图; 一一FMEA;

一一系统优化; ——缺陷收集卡; 一一质量控制图; 一一相关法; 一一分层法 : 一一失效树分析。 4.3 培训 行政部应针对上述统计方法的内容 , 有目的组织有关该技术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 使之了解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 , 如变差、控制 ( 稳定性 ) 能力和过度调整等。 4.4 统计技术运用 4.4.1 技术质量部根据实际需要 , 组织相关部门确定应采用的统计技术 , 必须包括在控制计划中 , 由使用部门实施。 4.4.2 各责任部门按统计项目定期收集数据 , 进行统计分析 , 并将统计技术应用结果传递给技术质量部。 4.4.3 对各类统计分析发现的异常问题 , 由技术质量部组织各责任部门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办理。 4.4.4 各部门应根据以下控制项目和控制特性 , 选择适当统计方法 , 其运用范围如下表:

4.5统计技术的应用成果评定 技术质量部每年对每项统计技术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价 , 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a) 统计技术的应用方法和过程; b) 统计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应达到的目标。 5 相关文件 ( 无) 6 质量记录 6.1 DXC/QR 7.8-01 X-R图

SPC统计过程控制教程

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应用 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控制是产品实现过程的重点,统计过程控制SPC提供了针对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进行控制的有效工具。 一、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统计过程控制? 使用诸如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或其输出,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达到并保持统计控制状态从而提高过程能力,称之为统计过程控制。 2,什么是控制图? 控制图——是使用统计方法,讲收集的数据计算出一条中心线和两条控制界限,也就是我们所能做到的制程能力水准,随时讲样本数据计算并点入控制图内,以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如发现超出控制界限外之点或异常现象时,立即进行改善工作,以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1924年,美国品管大师休华特博士应用统计数学理论将3sigma原理运用与生产过程当中,并发表了著名的“控制图法”,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 3,什么事计量型数据? 计量型数据就是定量的数据,可用测量值来分析。如某人的身高是170CM,体重60公斤,产品的尺寸10.04mm,溶液的浓度98%,这些都是用具体的量来表达的。 4,什么是计数型数据? 计数型数据就是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的定性数据。如一批产品中不合格品的个数,一块玻璃上有几个气泡或沙眼,一张图纸上出现错误的点数,一件产品上有几个缺陷等等。计数型数据通常以不合格品或不合格的形式出现。 5,什么是变差? 过程的单个输出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别,过程中由于受到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测量等因素的影响,输出的零件、半成品或成品个体之间必然会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成为变差。产生变差的原因可以分成两类: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6,什么是变差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普通原因:(机遇原因)指的是造成随时间的推移具有稳定的且可重复的分布过程中的许多变差的原因。表现为一个稳定系统的偶然原因。普通原因的识别: 如用同以量具,由同一人量测某人身高数次,所得到的测量值有差异存在; 在生产工作中,虽然订有操作标准,但在操作条件容许之范围内必有变化; 原材料之品质在其规格范围内的变异。如材料的重量、密度、厚薄及油漆的颜色等。 ?特殊原因(非机遇原因)是指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原因,即当他们出现时讲造成整个过程的分布改变。如果系统内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程的输 出将不稳定。特殊原因的识别: 如由于机器之不同、材料之差异、人为因素、或操作原因,影响品质之变异,这些原 因都是可以避免的。

统计技术分析控制程序COP-SPC-001

如控制印章并非红色,代表此文件并非合法版本,不会受到控制及更新,请 使用受控制之文件。 程序名称:统计技术分析程序 文件编号:COP-SPC-001 版本:B 生效日期:2011年02月25日 版本 更 改 摘 要 生效日期 A B 初版发行 依公司管理现状要求修订 2009-07-01 2011-02-25 纷 发 部 门 管理者代表 品质部 工程部 业务部 计划部 行政部 采购部 生产部 工艺部 编写人: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 文件控制印章

程序文件编号COP-SPC-001 版次 B 页1/2 生效日2009-07-01 名 统计技术分析程序 称 1.0 目的: 运用适当的统计技术查证生产各工序的品质状况并控制与改善产品品质。 2.0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生产各工序所有产品的品质活动。 3.0 定义: 3.1SPC小组的组建目的为分析品质状况,改善并提升品质系统。QA经理任组长,其他成员包括:品质工程师、各工序工程师和管代指定人员。 3.2 SPC—统计式工序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3.3 USL/LSL—标准上限/标准下限. 3.4 UCL/LCL—控制上限/控制下限 3.5 X / X —平均值/平均值的平均值 4.0 职责: 4.1 QA部工程师负责对SPC工作小组进行组建和指导,QA质检员对SPC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4.2生产部各工序负责对SPC的取数、填写图表,并分析异常情况和提出改善措施。 4.3工程部和其他相关部门协助生产部门分析和解决异常问题。 5.0 资历及训练要求 执行本程序的人员须接受过SPC培训。 6.0 内容: 6.1需求确定:生产各工序根据产品主要特性和流程关键参数来确定使用适当的统计技术,以协助SPC 工作进展及品质保证,具体的统计技术项目及内容详见附件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