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问题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准确定位

宗教问题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准确定位
宗教问题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准确定位

宗教问题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准确定位宗教问题已成为国际化的、敏感性的关注焦点,并进一步对全球化的和平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际上因宗教问题而引发的宗教争端和种族冲突在不断的升级,从而致使冲突地区时局动荡,民族矛盾激化,流血冲突不断。

各种名目繁多的宗教邪恶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势力也由此应运而生,致使人类和平、安定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宗教问题处理的好坏,不但对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安全和地区安定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国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也同样不容忽视。

虽说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无产阶级的无神论政党。其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唯心主义的宗教神学,形成了理论观点上的根本对立。而怎样使宗教人权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得到全面实践?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泊来的宗教文化在我国得以有机的融和?从而怎样进一步萧清西方帝国主义的新“十字军”对近代中国进行的近一个半世纪的文化侵略,所产生的历史流毒?如此等等,已使我国的宗教问题更趋于复杂化,这就要求无产阶级的执政党对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宗教问题,能有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和明确的理论定位。

诚然,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恩克斯、列宁,都已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做了大量篇幅的详尽的论述,也值得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去借鉴。但是对于面向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的中国,在面对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尤其在对宗教问题的权衡和定位显得如履薄冰,慎之又慎,但我们绝不允许有丝毫的失误和偏差。

那么宗教问题在面向新世纪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到底该如何定位呢?首先,应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理论和我国当今的现实国情有机的联系起来,以维护我国长期繁荣、稳定的政治大局为中心,以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世纪伟业为目标。以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宽阔胸怀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宗教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使其在优越的社会主义的新天地里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向前发展。从而使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人权的确立得到不折不扣,充分的、全面的实践。

再则,我国宗教各社会团体和广大信徒群众在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政治民主权利的同时,更要进一步督促宗教各社会团体优化自身的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切实搞好自身队伍的建设。从根本上杜绝宗教邪恶主义、极端主义思想和势力的滋生和蔓延,从而有力的维护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方法论的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任何教条化的沿袭和形而上学的照搬,都是对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无端亵渎和践踏。

只要广大理论工作者能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悉心观察,灵活掌握,不违背以下两条原则:

一、一切以维护改革开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大局为重。

二、一切以全面实践宗教的人权为重。

那么宗教问题在社会主义我国的准确定位也就显得更加轻松自如。它的定位不但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与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在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下得到了有效的融合和统一。不但有效的化解了有神论与无神论之间在理论观点上的冲突,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卓有成效的化解宗教各社会团体与无产阶级执政党间的政治矛盾和社会分歧。

宗教问题在社会主义中国准确定位的完成,更充分的体现出中国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对宗教的深刻理解和宽容,也进一步有力的抨击了西方某些国家蓄意攻击中国宗教迫害的无稽之谈,其罪恶阴谋也从此宣告彻底破产。

宗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将宗教问题政治化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都是对别国内政的肆意挑衅和无端干涉。我国宗教的国际化交流更需要通过以坦诚的理解和平等的对话方式加以沟

通。国际社会应该相信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来完成我国宗教面向二十一世纪跨越式发展的全新定位。

浅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浅谈积极引导宗教与 社会主义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继续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内涵) 综观我国和世界的宗教历史,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宗教都要适应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才能存在和延续,十六世纪基督教发生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就是一个例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宗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和活动的,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存在的客观要求,更是由于我国宗教的政治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及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将长期存在这一现实所决定的。(为什么) 在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广大信教群众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宪法和法律、政策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扬宗教教义、教规和道德中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开展国际友好往来、促进世界和平等。 各宗教在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神学思想建设上,提出了一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观点,如佛教提出的“人间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的“齐同慈爱、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天主教、基督教的“荣神益人”等。这些合乎时代精神的神学思想,极大地激励着我国信教群众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与建立人间天堂的伟大事业。党和政府以及整个社会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全体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靠保证。(表现)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巩固反帝爱国运动和宗教制度民主改革的成果,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使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要求他们高举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帜,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起,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二是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挥宗教中积极因素,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要鼓励宗教界多做善行善举,在国家的引导和管理下,宗教组织从事一些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公益、慈善活动,帮助信教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追求和创造现世的幸福生活,使广大信教群众把主要精力用于经济建设,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也为自身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努力。 三是鼓励和支持宗教界人士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的阐释,使宗教在深层次上与

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局势谈谈我对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

我对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 2011级国贸夏君 摘要: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热点问题都与民族宗教有关,民族和宗教有区别但又有密不可分关系。我国民族宗教政策已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明显具有中国化特色。通过学习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加深对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同时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民族中国化民族宗教政策政策认识启示 民族宗教问题是当前我国乃至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极其重要敏感的问题。从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热点问题都与民族宗教有关,在很多问题上,宗教往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内情况来看,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敏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与宗教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民族、宗教无小事”。 民族和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特点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分不开的。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对意识形态的宗教有决定作用,作为上层建筑的宗教,宗教又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宗教社会学开创者杜尔凯姆早就指出:一种宗教就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它把与神圣事物相关的信念与实践统一起来了。宗教社会学家英格尔强调:宗教可以定义为一种信念与实践的体系,是某个群体用来与人类生活中的那些终极问题相拼搏的。 大于致来说,世界上有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尚未发现哪个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宗教现象的。宗教因素是弥漫于并影响着所有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特别是在那么多数人口信教的民族、国家,其宗教氛围十分浓厚。宗教因素的社会影响或文化功能尤为不可忽视,如“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 在世界上人们比较关注的巴以冲突久经不息的主要症结在于领土问题,特别是耶路撒冷归属问题。但更为复杂的是,这是一场在宗教背景下发生并持续的领土之战,绝大数巴勒斯坦是穆斯林,以色列几乎全是犹太教徒,而耶路撒冷双方心中都不可丧失的圣地。如亨廷顿所言:冲突一旦聚焦于宗教问题,就往往造成一方之所得必为另一方之所失;耶路撒冷的圣殿山要么由犹太人控制,要么由穆斯林控制。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其中伊斯兰文明和东正教文明就是根据宗教来命名的,可见宗教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是民族、宗教工作的一部分,为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进程所制约。其间既有工作的辉煌,也经历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A:汉族地区佛教(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 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 禅密]; B:小乘佛教: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 (4)基督教:《圣经》;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时称景教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及传入中国的时间: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6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7、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1)原始佛教时期:公元6世纪中叶至公元4世纪中叶 (2)部派佛教时期: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3)大乘和小乘佛教时期: (4)密乘佛教时期。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宗教的认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怎样看待宗教问题以及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等内容,主要结合当前宗教发展的现状,新兴宗教与传统宗教的冲突与融合,邪教横行对社会主义带来的深重影响的背景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已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迫在眉睫的举措。 [关键词]宗教问题社会主义积极引导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有的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的童年而出现,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在人类进入新的世纪之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对宗教作一番重新审视,无论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人类自身的关爱,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而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宗教的定义及对其的认识 定义宗教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事.七十年代有日本学者的统计表明,对宗教的定义有一百多种,但每种都有缺陷.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规定宗教的本质和涵义,总是可以找到例外 《牛津字典》里给宗教下的定义是:人类对一种不可见的超人力量的承认,这种力量控制着人类的命运,人类对它服从、敬畏和崇拜。詹姆士提出自己的宗教定义是:“我现在请你们武断地采纳的对于宗教的定义,就是:各个人在他孤单时候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种他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的一段话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定义:“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总之,宗教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 宗教最早产生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对外部力量的一种反映和幻想。宗教是人么克服了缺乏感,凡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受限制的都能够在幻想世界中得到满足。宗教的反映采取了超人间的形式。即宗教的神圣性十一超越尘世为前提的。 全世界的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二,宗教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宗教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潮及现象。据统计,中国 1亿多人信教,世界有4/5的人信教。当今世界的各种冲突都伴随着民族和宗教问题。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国家和地区没有宗教问题。宗教思想、宗教组织、宗教设施、宗教人员、宗教信众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已形成一种不容忽视的强大的社会势力和精神力量。要解决世界性问题包括和平问题、发展问题、民族问题、文化问题等,宗教问题乃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首先是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相交织。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历来密不可分,世界上各民族都有所属的宗教。目前世界上宗教与民族问题相交织并发生冲突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中东、前南斯拉夫、车臣、克什米尔、斯里兰卡、北爱尔兰、魁北克、科索沃等。对于许多民族来说,宗教信仰是神圣、崇高、不可亵渎的。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在当代,包括文化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越来越成为各国相互关系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国际冲突的一个方面。由新科技革命推动的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使文化作为一种新的实践力量“异军突起”:文化生产力既是一种“硬实力”,是生产力;又是一种“软实力”,是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同时,文化还是一种创新力,是民族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生产力正在给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更加强大的动力,文化凝聚力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更快、更加和谐,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空前提升;文化创新力使国家和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日益蓬勃地爆发出来。对当代文化这一特质的崭新认识,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 1.文化是一种硬实力,是生产力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第一产业以及第二产业构成了现实的生产力,而包括文化发展在内的第三产业尚未进入经济进步的视野。然而,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第三产业在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与经济的交融日益深入,文化经济化的发展结果是,以满足人们精神心理需求的消费品的生产及其服务活动逐渐成为一门产业。文化开始变为硬实力并直接成为生产力。其表现形式就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高新技术与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集中代表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趋势的新兴产业。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文化活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智能化、国际化、网络化、创新化为特征的“新竞争时代”的来临,使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可以说,当今时代,文化产业日益勃兴,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正在取代自然资源优势,它不仅直接体现与催生着民族国家的生产力和硬实力,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

民族宗教问题

浅析我国民族宗教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其中,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是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宗教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民族团结对策 正文: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宗教的概况(以西藏为例)及其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宗教的概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西藏宗教状况是,总人口120万人,几乎是清一色的藏族,基本上都信仰藏传佛教。僧尼多大达12万人,占西藏人口的2670座①。可以说,在西藏,无处不见庙,无家无僧尼。当时西藏仍实行着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达赖喇嘛既是最高的宗教领袖,又是地方政府首脑,上层僧和农奴主、贵族组成了统治旧西藏的三大领主,各级行政机构的头人也大都由僧官担任。寺庙不仅掌管着全部宗教权力,而且有很大的政治力,可以随意干预政府与社会事务。在经济上,寺庙也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同时寺庙还是西藏最大的高利贷者,建国初,寺院债务约占西藏放债总和的百分之八十。西藏地方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约有一半是用来供养寺庙和僧人的。寺庙在政治上对农奴和其他劳动人民实行残酷压迫,在其所辖领地内,设有法庭监狱,对农奴有生杀予夺之权。在文化和日常生活方面,处处渗透着宗教的影响,寺庙和僧尼垄断了西藏的全部文化②。 (二)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是中国民族宗教工作第一个黄金时期,理论与政策是英明的,实践成果是辉煌的 中国革命成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确立的民族平等和尊重、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仅继承下来,而且加以发扬。尤其在和平解放西藏、进军新疆、实现全国统一的过程中,解放军和党的干部忠实执行民族宗教政策,起了关键作用。由于民族宗教政策符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特别是对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做了正确处理,在短时间内,中国顺利实现了统一大业(台湾除外),结束了历史上由于帝国主义插手和旧中国政府腐败无能而长期存在的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的不稳定、多动乱,民族感情达到空前融洽程度,建设事业发展很快③。 (三)1957年到1965年,民族宗教工作在理论上实践上既有开拓也有失误,是在曲折中前进 从1957年反右斗争起,经过1958年大跃进,到1962年起开展的“四清”运动,“左倾”思潮逐渐抬头,民族宗教领域不断受到冲击。1958年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实行民主改革运动。1962年班禅大师有七万言上书,对工作中失误提出中肯批评,遭到打击迫害。1963、1964年开展对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的批判,指责他犯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错误。这些重大失误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民族宗教工作被引向歧路。 (四)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领导人错误地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林彪集团和“四人帮”加以疯狂利用 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及基本政策被彻底践踏,民族宗教工作遭到全面破坏,宗教活动停止,宗教场所和文物被大量毁坏,宗教人士作为“牛鬼蛇神”遭到横扫和迫害。这是中华民族的 ①《西藏革命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 ②原思明《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50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印第33页 ③马虎成《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51页

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自治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广大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参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把宗教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适度发展,规范活动。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如何做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就如何对待宗教问题强调了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2000年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明确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含义:一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是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集体利益,宗教界人士要努力挖掘和发扬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这一重要论述,在科学阐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的基础上,深化了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认识,阐明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对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须同所处的社会相适应,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这是一条客观规律。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将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曾经指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做到四个维护,即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历史充分证明,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完全可能的。必须看到,我国宗教信徒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他们与广大不信教的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信仰的差异是次要的。这是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根本的依据。提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就当前来说,这个基础就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是统一战线的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利益所在,宗教当然也不例外。 为了宗教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宗教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可以说,今天这已经成为了宗教界人士的共识,且“不是要我适应,而是我要适应”。事实上,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更重要的是怎样适应、怎样更好地相适应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这一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基础而言,提出“相适应”也就是在给宗教定位,是在肯定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宗教完全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力量。 要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宗教信仰者来说,要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中国公民,然后才是教徒;宗教团体也一样,首先是中国的社会团体,然后才是宗教团体。要爱国,爱教,伊斯兰教《圣训》中明确指出:“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反之不爱国伊玛尼难以成立。”因此说,爱国是穆斯林的天职,每个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要维护人民利益,利用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服从政府的管理,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集体利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应当与各族人民一道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

对当代中国新兴宗教的思考

对当代中国新兴宗教的思考 一般认识上来讲,在中国只有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具有合法地位。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只承认此五大宗教的信仰。近年来,由于国外新兴宗教快速发展并向中国蔓延,一些新兴宗教教派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同时,“邪教”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频频爆发。人们对“新兴宗教”的关注也逐渐深入,有关探讨和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2010年12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在北京召开了新兴宗教发展趋势研讨会,巴哈伊教、摩门教、天帝教、真空教等新兴宗教的领袖出席了该会议。会议对新兴宗教的发展历史、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发展趋势等问题开展了探讨。《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1)》中指出[1],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的信仰领域形成了除“五大宗教“之外别无其他宗教的假象。如今,新兴宗教和新兴宗教现象升温,中国社会应正视除“五大宗教”之外的其他新兴宗教。 一、新兴宗教的界定和认识 新兴宗教是区别于传统宗教而形成的概念,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新兴宗教”是泛指19世纪下半叶以后形成的一些教义、组织形式、行为规范等方面与传统宗教有明显区别的宗教团体[2]。由此观之,新兴宗教实际上是中性,但人们提起他就常常会产生贬义的错觉,将其与“邪教”、“迷信”、“伪似宗教”等概念混淆。 二、新兴宗教的产生 事实上,中国的新兴宗教运动已有40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的打击与文化大革命将其扫荡,此后中国基本上已不存在任何新兴宗教。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进程,新兴宗教开始在中国出现。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为其提供了产生和扩展的空间[3]。 首先经济转型,计划经济逐步让位于市场经济。出现了贫富悬殊与普遍腐败等社会问题,由此引起了部分民众的迷失,因此,各种信仰和宗教(包括新兴宗教)就可能成为宣泄的途径。 其次,思想领域摆脱了过去几十年的一统局面,出现了多元的倾向。这种多元倾向,不仅为各种新思潮、新观念创造了相对广阔的空间,而且也释放了过去被行政手段禁锢的信仰与观念。

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导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宗教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 产物,是对蕴涵在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宗教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蕴涵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有关宗教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政策的提炼概括,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宗教工作领域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十分重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学习 和研究,组织力量编写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学习读本》,从形成过程、基本观点、基本政策、基本要求和加强领导等方面作了系统阐述,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2013年12月读本正式后,国家宗教事务局及时向宗教工作系统发出了《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学习读本〉的通知》,推动宗教工作部门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2014年初,读本在《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连载,引起各界积极反响,被称为一部宗教理论政策的优秀教材,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宗教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阶级社会,宗教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剥削压迫制度的重要工具,但也经常充当被压迫阶级进行反抗的神圣外衣;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严格实行政教分离原则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保障群众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权利,又要坚持进行科学普及和无神论宣传。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 相结合,形成了我们党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创立了毛泽东宗教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宗教问题上正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主题班会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主题班会教 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主题班会教案活动内容:崇尚科学,反对非法宗教活动目的:为了增强学生识别非法宗教,抵制非法宗教的能力,进一步净化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教育学生树立“崇尚科学,反对非法宗教”的观念,强化师生的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邪教侵蚀,同时让学校成为传播科学文明的阵地。 亲爱的同学们,为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行为、活动渗透到学校教育及其它方面希望同学们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什么是非法宗教组织非法宗教组织--是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的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手段,盅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全世界上有5000多个邪教组织。 二、非法宗教的本质,非法宗教是“社会的毒瘤”“人类的公害”,“精神毒品”,是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东西。 非法宗教组织的共同特点: 1、打着宗教,科学的幌子编造歪理邪说。 2、进行精神控制。 3、秘密结社建立地下组织,进行非法活动。 4、不择手段骗敛钱财。 5、反政府,仇视社会。

6、编造伪科学。 三、非法宗教组织对世界的危害 1、破坏家庭。 2、骗取钱财。 3、破坏生产。 4、奸淫妇女。 5、残害生命。 6、危害青少年。 7、煽动闹事。 8、危害政权。 四、非法宗教组织的主要特征 1、教主崇拜唯教主是从,为教主而生而死。 2、编造非法宗教打着宗教的旗号,冒用宗教术语,编造和散布各种歪理邪说,妖言惑众,为的制造恐慌心理和恐怖气分,达到对群众精神控制的目的。 3、精神控制是邪教教主为巩固自身的神圣地位,维持信徒对自己的效忠的基本手段。邪教组织的主要特征敛取钱财,这是现代邪教组织的一大经济特征。现代邪教教主大都是骗钱敛财的暴发户。秘密结社,各种邪教通常都有以教主为核心的严密的组织体系,采取诡秘的联络方式,开展秘密的非法活动。

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

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 民族宗教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也是目前全球性的重大政治问题。当今世界国际争端和地区性冲突,大多与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相关联。本论文的特色就在于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放在国际关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政治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以及冷战后新的民族宗教问题的发展及其对国际关系与世界和平的影响。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以历史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以及跨学科研究分析的方法,从探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民族、宗教及其相关理论,全面描述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深入分析了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和宗教问题热点对世界和平进程的影响,并提出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文还针对国际学术界诸如“文明冲突论”等一些有争议的民族宗教问题理论进行了辨证分析。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就体现在这些论述中。本论文内容共分四章:第一章:着重研究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民族宗教问题属于非传统安全因素。指出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因素中的民族宗教因素对世界和平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民族宗教问题具有复杂性、突发性、持续性等特点,民族宗教纽带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聚集众多追随者,而且也会在瞬间摧毁为地区安全和国家稳定所作的长期努力。民族宗教问题中的极端化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又往往与恐怖主义势力相互勾结,被并称为世界和平的“三大公害”。第二章:首先阐述民族和民族问题理论,

论述20世纪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21世纪全球化给世界民族问题带来的新的挑战,对世界民族问题的演变进行历史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国际性民族问题热点、地区性民族问题热点及某些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问题热点的成因、具体表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及后果,来研究和揭示不同类型的民族问题的深层因素及其对世界和平构成的不同的危害。第三章:该章贯穿始终的是宗教矛盾及其引发的冲突和对抗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巨大威胁这条主线。首先阐明宗教的概念,介绍世界宗教概况,进而论述宗教问题的历史发展。重点阐述当代世界政治中的宗教因素,就世界上突出的宗教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论述当今世界最引人关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文明冲突论”背景下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披着宗教外衣的邪教的危害等。通过对典型问题的研究,寻找总体问题的规律性,来阐释宗教问题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第四章:通过前面的研究,认识到当今世界的民族冲突和宗教纷争虽然还只是局部现象,但它的危害性极大。世界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都有其独特的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要化解和消除这些己经生成和正在生成的矛盾冲突,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能快速处理好的问题。真正的世界和平就是建立在宽容和谅解的基础上,建立在世界人民共同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建立在民族宗教的和睦共处上。因此,在这里不仅探讨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的作用,还试图寻找合理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国际合作框架。认为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公正、平等、合理、稳定的国际新秩序,才能遏制国际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途径,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论文的最后,得出对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具有警示性作用

中国的四大宗教(内部使用,禁止外传)

中国的四大宗教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 A: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禅密];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 (4)基督教:《圣经》;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有哪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放、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回维哈柯,塔乌塔,东撒保)。 6、中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 藏蒙裕(固)纳(西)。 7、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 8、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9、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要点提示:3个600年 (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 (3)后600年(公元7世纪——12世纪):密乘佛教时期。 10、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及教派: (1)以教义划分:大乘佛教(为主)、小乘佛教。

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07仁明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产物,宗教只有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才能健康地生存发展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宗教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宗教适应社会发展的历史。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如果宗教与社会不相适应,就违背了包括宗教徒在内的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甚至将失去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因此,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既是社会主义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必由之路。 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指出:“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社会主义要圆融宗教,这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佛教之所以能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长期存在,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它能主动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诸多方面相适应,构成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长远发展相适应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佛教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做贡献,“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更是中国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历史使命。 一、弘扬“人间佛教”,提高僧众爱国爱教思想 人间佛教,自民国太虚大师等大德倡导以来,经过八十余年的探讨,实践弘扬,已获得佛教界和社会的认可赞同,成为当今海内外佛教界共同高扬的旗帜,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宝贵的智慧结晶”。 佛教在人间三千年的弘传史,无不是一个顺应时世因缘,契理契机而发展变革的进程。把当时当地的国情民意、时势人心,以确定弘扬佛法的路线、策略、方式,顺应文化传统、时代思潮施设教法,使所弘之法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不致因国情民俗、文化传统、时代思潮相悖而受到抗阻,并使所宏之法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达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佛教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实际上都体现了适应社会,以人为本的人间佛教精神。 人间佛教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增一阿含经》说:“诸佛世尊皆出世间”,揭示了佛陀重视人间的根本精神。《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阐明了佛法与世法的关系。我们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就是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当今时代提倡人间佛教就是要发扬佛教自身三个优良传统,即:“应当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以利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中国佛教国际友好交流,以利于增进同各国人民友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课程论文

中国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课程论文 题目: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对策研究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13103班 姓名张兆新 学号 40613319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梳理了近年来学者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成果,结合访谈阐述了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因素,提出了对策,为高校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选择之一,这在大学生中也得到了反映。 一、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学术界对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抽样调查进行研究,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笔者对一些信仰宗教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有以下特点。 (一)信教基数虽小,但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合肥学院调研报告显示,信仰宗教的学生比例为8.1%;2009年《松江大学城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信仰宗教的学生占12.3%;2006年学者对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进行调研,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对宗教感兴趣的人数逐年递增。可以看出,在宗教现代化的背景下,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从各方面受到宗教文化冲击,信教基数虽小,但比例却是逐年上升。 (二)宗教信仰途径多样化。宗教信仰除传统的教义典籍、人际传播等途径外,它还借助于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大学生产生影响。调查显示,有41%的人是通过选修相关课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了解宗教知识;有23%的人是通过网络和收听境外福音广播电台了解宗教知识;有20%的人是通过与教会以及教职人员的接触了解宗教知识;有16%的人是通过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传单了解宗教知识。而这些途径恰恰成了部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途径。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四大宗教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 a: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禅密];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 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 (4)基督教:《圣经》;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有哪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放、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回维哈柯,塔乌塔,东撒保)。 6、中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 藏蒙裕(固)纳(西)。 7、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 8、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9、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要点提示:3个600年 (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 (3)后600年(公元7世纪12世纪):密乘佛教时期。

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级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这是十六大报告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的阐述中,所包含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它常被称为“四句话”,其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成为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是正确地解决社会主义的社会宗教问题。理论和实践证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非常合理的、重要的、必要的。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由我国宗教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我国宗教具有“三性”的特点,这“三性”正是叶小文同志在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中所概括总结的。它们是: 1、宗教的长期性 宗教自从产生后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和规律,还将伴随着人类走向社会主义阶段。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因为它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复杂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所以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仍然有长期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

2、宗教的群众性 从我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数、比例及影响来看,对宗教不可轻视。泽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说:“我国信仰各种宗教的群众有一亿多,他们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广大信仰群众看作积极力量和与党有着血肉联系,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上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1世纪,时代要求我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中去。正确处理党同信教群众的关系,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他们当中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他们,群策群力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宗教的特殊复杂性 宗教是一种信仰,它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实体,与社会有着纷繁复杂的关系,它往往同政治问题、社会经济制度等相联系,涉及到群众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尤其是在现在宗教越来越同复杂的社会政治斗争、民族关系甚至有的冲突、战争在一起。如何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这是一个很敏感、复杂的课题,我们需要认真和慎重对待。还有不容忽略的是,冷战结束后,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妄图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很好地认识宗教的特殊复杂性,明辨深思,对渗透要提高警惕,及时解决矛盾和问题,积级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大宗教对中国的影响

四大宗教对中国的影响 机电1009班 林硕 10222044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从我的22年生涯浅看四大宗教对中国的影响 当一个宗教能对整个国家产生巨大影响的甚至左右了国家的许多方面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所以,我更宁愿相信,至少在中国来说,宗教影响的只是一小部分的群体。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我想,这仅仅是因为,没有哪个宗教在中国是产生过深远影响,并独占鳌头,所以才有此一说。 本来就是个理工科的学生。如果硬要和一些专家们争论,那实在是不自量力了。所以,我想就我活过的这22年,我所遇到的一些人,我所去过的一些地方,我所亲身做过的一些关于宗教有关的事情。以此,来谈谈,宗教是如何影响了中国的一些百姓们。 在小时候,我是没有所谓宗教的概念。家里人所进行的宗教的活动,那时是不能理解的。我家位于福建的一个平凡的农村。当地的居民不同程度上都有点迷信。举得例子来说,在过去,若是某家小孩发烧了。叫大夫来家里看病,打了退烧针却还反复发烧。这时候,迷信的村民就会找一只干净的袜子或者别的能用于过滤水的容器,把一张符烧了之后的灰装在容器里。接着泡在一杯热水里。拿这杯水给家里发烧的小孩喝了,孩子就会“药到病除”。(有些时候还真“灵验”了。据说,有专家做过研究,发现灰里面含有某些物质竟然还对治感冒有点效果。真是造化。)我曾今也喝过的。 佛教与道教,着实有点分辨不清。对此,做了一番搜查。比较容易分辨的就是看人们拜的都是什么样的神佛。 比如人们比较常见的,如来佛祖,罗汉,菩萨,以及深入人心的济公等。至于神将关羽,我想不懂的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是道教的。其实,关公是迦蓝佛,属于佛教的。道教所拜的,大多只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此所说的三清是后来定型的,众家说辞不一,在此不细说了。至于,土地公,龙王,石敢当,妈祖等,都属于民间的天神。 在此一整,算是对于道教佛教有些分辨力。 佛是有诞辰的。每当到了某位佛的诞辰,一些寺庙就会大张筵席。邀请周围的信佛者来为佛主们祝寿。饭菜是一年比一年丰盛,人也一年年的增多。特别是到了观音菩萨的诞辰,我奶奶那是都会去的。 佛教是我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一个宗教。我所去过的寺庙大小不一,或豪华破败不一,或香火鼎盛门可罗雀不一。印象较深的是,佛降寺,不知道始建于何年何月,不过从我能记事起,它就一直建设到现在。坐落在农村通往县城的马路边上。过去什么样子已不甚清楚,但如今已隐隐有一股恢弘的气势。香火鼎盛那自然是不用说的了。因为每次路过都会看一眼,虽然22年从没进去过,但是印象却是最深的。 接下来便是去年暑假去山西五台山的那次。与佛教最亲密的一次接触。4人一起徒步爬上了北台的顶峰。高原风光自然是美不甚收,相比南方的秀气山水,我更喜欢大气的草原或者大海。路途中,除了碰到一位同样是徒步去北台的来自台湾的大师,基本就没别的人了。还有牛马羊,当真是一片祥和。有缘的是,大师祖籍竟然也是连江。哦,我是福建连江的。给人一种冥冥之中一切皆注定的感觉。通过这位大师的引荐,我们有幸接受了北台顶上另外一位大师的讲课。据说那位大师是要当主持的,他的师父当时则是云游去了。像是台湾的大师一样四处寻访。 接着在台怀镇,我逛了大大小小的寺庙。在爬黛螺顶的路上,很多朝拜者都是一路跪拜的爬上顶的。有位僧人,衣着破旧,挎着一个破包,亦是如此。当时内心震撼,回去之后,这一幕幕,难以忘怀。 在寺庙里人们做的最多的便是上香与跪拜。人们敬神佛,敬天地。但是,五台山上那大师说,我们首先要拜的应该是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这句话,我永远忘不了。 佛教的目的是成佛,最基本的教义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恶的标准是十善业十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