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于山东省西部翻译

泰山位于山东省西部翻译
泰山位于山东省西部翻译

原文:

泰山位于山东省西部。海拔1500余米,方圆约400平方公里。泰山不仅雄伟壮观,而且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过去3000多年一直是人们前往朝拜的地方。据记载,共有72位帝王曾来此游览。许多作家到泰山获取灵感,写诗作文,艺术家也来此绘画。山上因此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物古迹。泰山如今已成为中国一处主要的旅游景点。

解析:

这段话可以分为七个句子。

【第一句】泰山位于山东省西部。

【第二句】海拔1500余米,方圆约400平方公里。

这句话的重点在于“位于”二字,当然用be in这个结构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能用be located in或者be situated in会更准确。“泰山”,可以被翻译为Taishan Mountain或者Mount Tai. 对于水平更高的同学来说,因为这两个句子都是在介绍泰山的基本情况,所以也能翻译成一个复合句

这两句话可以翻译为:

Mount Tai is in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It is over 1500 meters high and about 400 square kilometers.

更高级的翻译是:

Mount Tai, located in the 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is over 15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and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400 square kilometers.

【第三句】泰山不仅雄伟壮观,而且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过去3000多年一直是人们前往朝拜的地方。

这句话中的“朝拜”,在之前的四级翻译中曾经出现过,翻译成worship。当然,如果实在回想不出“朝拜”的意思,也可以直接用visit来保证行文能够进行下去。“过去3000多年一直是人们前往朝拜的地方”,这个句子在翻译的时候应该用成完成时。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

Mount T ai is great and it is a famous mountain for its history and culture. People have visited there over the past 3000 years.

更高级的翻译是:

Mount Tai is a magnificent mountain. Besides, it is a famous mountain with history and culture. For more than 3000 years, it has been a place where people have taken a journey to worship.

【第四句】据记载,共有72位帝王曾来此游览。

中国的“帝王”应该是emperor,而不是king。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72 emperors have visited there.

更高级的翻译是:

A total of 72 emperors were recorded as visiting it.

【第五句】许多作家到泰山获取灵感,写诗作文,艺术家也来此

绘画。

这句话和之前的话没有太大的逻辑关系,所以可以用in addition开头来增强逻辑清晰度。灵感,是inspiration。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

Many writers go to Mount Tai to get ideas for poems and articles. Artists also go there for painting.

更高级的翻译是:

In addition, writers have traveled to Mount Tai for inspiration, producing poems and essays. Artists come here to draw and paint pictures as well.

【第六句】山上因此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物古迹。

这句话很明显与之前的句子有一个因果关系,可以用for that reason和as a result来翻译。“文物古迹”也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名词词组翻译,cultural relics。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

For that reason, many ancient things are left there.

更高级的翻译是:

As a result, a great many cultural relics were left on the mountain.

【第七句】泰山如今已成为中国一处主要的旅游景点。

这个句子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翻译的时候要用现在完成时。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

Now Mount Tai has been a major tourist attraction in China.

更高级的翻译是:

Nowadays Mount Tai has become a main scenic attraction in China.

全文翻译:

【基础版】

Mount Tai is in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It is over 1500 meters high and about 400 square kilometers. Mount Tai is great and it is a famous mountain for its history and culture. People have visited there over the past 3000 years.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72 emperors have visited there. Many writers go to Mount Tai to get ideas for poems and articles. Artists also go there for painting. For that reason, many ancient things are left there. Now Mount Tai has been a major tourist attraction in China.

【进阶版】

Mount Tai, located in the 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is over 15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and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400 square kilometers. Mount Tai is a magnificent mountain. Besides, it is a famous mountain with history and culture. For more than 3000 years, it has been a place where people have

taken a journey to worship. A total of 72 emperors were recorded as visiting it. In addition, writers have traveled to Mount Tai for inspiration, producing poems and essays. Artists come here to draw and paint pictures as well. As a result, a great many cultural relics were left on the mountain. Nowadays Mount Tai has become a main scenic attraction in China.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6篇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6篇 Teaching design of classical Chinese translati on and annotation for climbing Mount Tai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6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教学设计 2、篇章2:登泰山记文言文注释教学设计 3、篇章3: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4、篇章4:登泰山记创作背景教学设计 5、篇章5:登泰山记作品鉴赏教学设计 6、篇章6:登泰山记作者简介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泰整理的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篇章1: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 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 纯子颖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 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 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 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 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 登泰山记 作者:姚鼐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

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文言文注释 ①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本文融考证于辞章,布局精严,描写生动,行文洁净明快,为描写泰山景观的名篇。 ②阳:山南为阳;其:代词,它,指泰山 ③汶水:今称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东北之原山,向西南流,汇入东平湖。 ④济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之王屋山,流经山东。清代末年,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教学目标一、学习写游记要体现景物的地点特点和时令特点二、文章语句简练的特色。 一、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住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县人,桐城人刘大槐的学生,是清代著名文派“桐城派”奠基人之一。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古文辞类纂》,从历代作品中精选各类文体名作,作为学习范本,他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本文是姚鼐在1774年冬游泰山后所写的游记。文章紧扣深冬时令和泰山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峥嵘苍劲的泰山。体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文章的顺序是:总写泰山的位置,记述登山的过程,山顶看日出,返回记建筑和观石刻,补记自然景观,循序渐进,有如一线贯穿,引人入胜。文章写景用笔不多,但能传出景物之神。侧面烘托为本文的主要写法。 二、全篇理路解说 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中部,从东平湖东岸向东北延伸至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俗谓登泰山,指的是攀登它的主峰玉皇顶。玉皇顶则位于泰安市城北,古称东岳;亦称岱山、岱宗,主要景点有南天门、仙人桥、日观峰、舍身崖等,著名建筑有岱祠、碧韦元君祠等。这些都跟文章理路有关,所以先做交代。 一般人游泰山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日观峰看日出,因此,本文先以汶水和济水为参照物,指出泰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再以古董长城(齐长城)为参照物指出日观峰的位置,这就预示了作者将有登山之举。以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按游踪写,分两大层:前一层记登山及观日出;后一层记泰山古建筑、石刻、地质状况及动杆物等,皆游中所见。在记游踪时也标明了时间,如登山是12月“丁示”日(28日),“望晚”到达山顶;观日出是“戊申”日(29日)“五鼓”,日出后再参观古建筑及石刻等。文章脉络十分清晰。《登泰山记》记述了作者同友人登泰山的两天游程,再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是山水游记中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 全文五段,以登山为线索,记叙泰山地理位置及登山时间、路程,有重点地描写了沿途所见的景物。 第一段,交代泰山地理位置。 先从大处写泰山的全貌,再分写泰山南北有汶、济二水及其流向,引出古长城高踞泰山的南北分界之处,最后点出最高处日观峰的位置。重在写是日观峰高出群山之上,可使读者油然而生登高望远之意,并凭借想象置身于泰山四周广阔的天地之中,而襟怀顿开。 第二段,写作者与友人登泰山的路程和沿途所见的景物。 这一层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至于泰安”。写京师到泰安的旅程。这是登山前奏,“自京师乘风雪”,兴致勃勃来到泰山脚下的时间、路程。兼为下文“道中迷雾冰滑”“苍山负雪”等语设伏。这一段写得极为简洁,虽然行程非止一日,但作者是兼程到达,因此用“自、历、穿、越、至于”几个词,写出兼程赶路,略无耽搁的浓厚兴致。同时为下文的写景规定了突出时令特点的要求。第二层,从“是月丁未”至“磴儿不可登”。写从泰山南麓上山颠的路线。先交代登山的时间、游伴、路程。接着总说登上的全程“四十五里”(里数),石级“七千有余”(高度),具体写路。据此,则攀登之难尽在不言中矣。如此之法何等简练~然后写登山有两条路线,以作者登山路线为主,穿插介绍另一条路线。文章先用“泰山正南有三谷”这

《登泰山记》课下注释、翻译【部编版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限】界限。 ?【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磴】石阶。?【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道少半】路不到一半。?【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限,门槛。 ?【云】助词,无实义。?【几】几乎。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烛,照。?【城郭】指城市。 ?【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居】停留。 ?【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五鼓】五更。?【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漫】弥漫。 ?【稍】逐渐。 ?【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极天】天边。?【采】同“彩”。?【丹】朱砂。 ?【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驳,杂。 ?【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岱祠】东岳大帝庙。 ?【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显庆】唐高宗的年号(656-661)。 ?【漫失】模糊或缺失。?【圈】同“圆”。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翻译: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3、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翻译:中谷的水环绕于泰安城下,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 4、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翻译: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翻译:这东谷,古时候叫它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翻译: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翻译: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照着城府,汶水、徂徕山像一幅图画,而在半山腰里停聚的云雾像一条带子一样。 8、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翻译:亭子东面从脚下都弥漫着云雾,隐约看见云雾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子似的东西,那是山。 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登泰山记》

2012闸北一模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登泰山记(节选)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白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颗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渭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儿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写长途跋涉用笔精简,而作者渴望一览泰山之情却蕴含其中。 B.作者选择与古人不一样的登山路线,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天门。 C.“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一句,就写出了登山途中的艰险。 D.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顶晚景图。 2012奉贤二模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登泰山记(节选)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9、本文作者是代(朝代)桐城派古文家。(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第一段写了观日出所看到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大风扬积雪击面”交代了作者登泰山的季节是在冬季; C、“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衬托出入日观峰的高大雄伟; D、“皆不及往”是指作者来不及去参观泰山上的建筑群、石刻等古迹。 2010宝山二模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登泰山记(节选)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9、选文作者为,他是清代派古文家。(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登泰山记翻译

登泰山记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3.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4.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5.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8.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 9.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10.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

《登泰山记》选择、翻译、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姚鼐精品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是日,观道中石刻

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既上,苍山负雪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其远古刻尽漫失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D.石苍黑色,多平方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此东海也 C.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D.(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余始循以入(开始) B.遂至其巅(因此) C.崖限当道者(阻挡) D.及既上(等到) 10.下列句中“是”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是月丁未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D.吾祖死于是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姚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散文的创作风格,创作主张,进而了解清代散文特色。 2、理解“阴、乘、限、巅、居、晦、极、驳、漫失、僻”等词语,归纳“望、或、视”等词语的义项。 能力目标: 1、掌握判断句、省略句和几种变式句的结构和用法。 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评论赏析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陶冶学生高雅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写景记游的顺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2、诵读优美段落,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艺术功底,品赏作者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 1、结合写景状物的精彩内容,体味作者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扩充文化知识,延展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组织课堂讨论,诵读练习相结合,强化知识重点。 3、由主到次,层层深入,共同鉴赏优美一言文段。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板书设计】 雄伟 总写泰山地理形势泰山地理位置 周围山川形势险峻 记叙登泰山的经过时间路径 山顶所见壮观(详写)描写泰山日出日出前———风、雪、云 日出时——形、色、光 日出后——色 历史悠久(略写) 介绍泰山人文景观建筑 古迹 介绍泰山自然景观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读背课文,准确翻译课文,理解记游顺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尝过杜甫的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描写的是泰山。 杜甫用他那磅礴的气势,给我们展现了号称“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那高大雄浑的英姿。泰山的雄姿和悠久令我们敬叹,历代帝王在这里筑坛告天,无数文人在这里登高吟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也展现了他的多姿多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先生描写泰山的名篇《登泰山记》,看看他是如何给我们展现泰山的雄姿的。 二、作者简介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住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代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安徽桐城县人,又是桐城人刘大槐的学生,是清代著名文派“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古文辞类纂》,从历代作品中精选各类文体的名作,作为学习古文的范本,流传很广。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三、题解 “记”,一种记叙文体。古人将以“记”名篇的作品称为“杂记体”,叫杂记。内容广泛,可以记人、记事、记物,写法比较自由,构思巧妙。在表达上可纯记叙,可夹叙夹议,有的甚至议多于叙。古代游记属于杂记类,是专门记游的文章,主要记叙旅途见闻,所经之地的政治生活、社会风俗、风土人情、山川景物、遗闻遗事。但它必须是作者亲身游历的记录,不能虚构想象。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篇一:登泰山记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人姚鼐记述。 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通假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通“于”,在,在……的时候) 2.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 登泰山记 原文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

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注释①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本文融考证于辞章,布局精严,描写生动,行文洁净明快,为描写泰山景观的名篇。 ②阳:山南为阳;其:代词,它,指泰山 ③汶水:今称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东北之原山,向西南流,汇入东平湖。 ④济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之王屋山,流经山东。清代末年,济水河道为黄河所占。 ⑤阳谷:指山南的谷水。 ⑥古长城:战国时齐国修筑的长城,西起平阴,经泰山北冈,东至诸城。 ⑦日观峰:泰山顶峰,观日出之胜地。 ⑩齐河、长清:山东两县名,在泰安西北。 (11)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12)丁未:丁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13)朱孝纯:字子颖,号海愚,山东历城人,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姚鼐挚友。

登泰山记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人姚鼐记述。 古今异义

《登泰山记》姚鼐原文、注释、翻译、背景【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姚鼐资料【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课下注释】 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②【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

登泰山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登泰山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原文阅读: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 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 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 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 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 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 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 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 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翻译译文或注释: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 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 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 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 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 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 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 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 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

姚鼐《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姚鼐《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 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 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 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 带然。 8、上文作者(人名),是(朝代)桐城派古文家。(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3分) A.上文加点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对象一样。 B.作者登山没有经过东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顶。 C.“磴几不可登”的“几”读“ji”,意思是“石阶” D.作者艰难登山是为饱览雪后泰山的雄浑瑰丽奇观。

参考答案 8.姚鼐清朝(2分,各1分) 9.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3分) 10.D (3 分) 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对照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对照翻译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下面,为大家分享《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处或作者: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 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河南丁亚宏 -------------------------------------------------------------------------------- 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结合注释通译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达到背诵。 4。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5。积累一点古文化常识。 1。结合注释①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找出文言知识点,并口头翻译课文。 3。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由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推断出泰山和泰山日观峰的地理位置? ②作者是如何从京城到泰安的? ③叙述作者登山的过程。 ④登上山顶后,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了”望晚”时的哪些景物? ⑤文章通过景物变化来写泰山顶上的日出,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⑥作者还写了泰山的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解说:此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做思考题时强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 1。姚鼐和”桐城派”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乾隆39年辞官后,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

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木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姚鼐是刘大木魁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因为上述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人们称他们为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 2。基础知识重难点解析 ①通假字 A。成五采(“采”通”彩”) B。多平方,少圜(“圜”通”圆”) C。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也。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历:经过 B.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 C.崖限当道者当:挡住 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弥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B.①古谓之天门溪水②蚓无爪牙之利 C.①其级七千有余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12.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答: ⑵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