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英语》(1a-L3)中文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典范英语》(1a-L3)中文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典范英语》(1a-L3)中文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典范英语》(1a-L3)教学参考

The Pancak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做pancake 所需材料的名称;初步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pancake,使其感受一家人一起制作食物的乐趣;让学生体验pancake race 这一活动的氛围。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

英国的社区或学校经常会举行一些有意思的跑步比赛,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pancake race”是其中一种形式,类似的还有“egg and spoon races”,“sack races”等。本故事中讲述的就是孩子们和爸爸一起做pancake,配合妈妈参与pancake race。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 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the frying pan, the flour, the eggs, the butter, the milk)、图片或实物(面粉、鸡蛋、牛奶、黄油、平底锅、书、苹果、厨师帽、围裙等)。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导入(Lead-in):认识并了解做pancake 所需的材料

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做pancake 所需的材料,为看图讲故事做铺垫。

教师系着围裙,戴着厨师帽出场,巧妙介绍做pancake 所需的材料。

Everybody, look at me! I’m a cook.

I have a fryi ng pan. Look, it’s my frying pan.(展示实物或图片,可用玩具锅代替)

I have some materials.

Look! What’s this? It’s milk. Do you often drink milk? (展示实物)

What’s this? It’s an egg. Do you like eggs? (展示实物)

What’s this? It’s butter. Do you like butter? (可展示图片,并用中文释义)

Look! What’s in this bag? Touch it. It’s flour. (展示实物)

I want a pancake.(展示pancake 图片)But I don’t know how to make a pancake. Let’s see how Dad and the children made the pancake.

2.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一家人一起做pancake 的过程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一家人一起做pancake 的过程并体会其乐趣,同时通过故事感受pancake race 的氛围。

(Picture 1)Dad wanted to make a pancake.

“This is the frying pan,” said Dad.(指向图片中的平底锅)

The children wanted to help.

(Picture 2)Biff put in the flour.(展示对应的图片或实物并配合动作)

Kipper put in the eggs.(展示对应的图片或实物并配合动作)(Picture 3)Biff put in the milk.(展示对应的图片或实物并配合动作)

Chip beat it.(教师动作演示)

Kipper cut the butter and put it in the frying pan.(展示对应的图片或实物并

配合动作)

(Picture 4)Dad cooked the pancake.

Dad tossed the pancake.(教师用动作演示tossed)

Look at Biff, Chip, Kipper and Floppy. Oh no! (模仿人物的表情与动作)

Did the pancake fall? No, it didn’t.(教师可用动作演示fall)

Did they eat it? No, they didn’t. (教师可用动作演示eat)(Picture 5)Who had the pancake?(BQ: Did Dad have the pancake?)Mum had the pancake.

Mum ran in the pancake race.(指向图片并配合动作)

“Hooray! Come on, Mum!” called Dad and the children.(引导学生用肢体语

言来展示)

Could Mum win? (让学生自由表达看法)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3.听录音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

听录音模仿时,录音是什么音什么调,就让学生模仿成什么音什么调,注意“the”的两种不同读音和“eggs”中“s”的发音,以及最后一幅图中“the pancake race”的语气与情感。

(1)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故事,整体输入,不需停顿。

(2)放录音,全班学生齐声模仿跟读2-3 遍。要求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逐句跟录音指读。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读出戏剧化效果,读出感情。

(3)放录音,请几个学生重点模仿最后两幅图:the pancake, the pancake race. 注意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调表达出不同的情感:“the pancake”体现的是惊喜,而“the pancake race”中体现的是兴奋与紧张感。学生如果模仿得不好,教师需做示范。

4.朗读故事(Reading aloud):读懂故事并学会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故事的习惯,练就语言基本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故事中制作pancake 这一过程的节奏感与pancake race 的紧张感。

(1)全班集体朗读。教师组织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一两遍。

(2)朗读接龙。教师组织朗读接龙活动,每人一小句,看谁读得准,读得好。

(3)个人朗读。请几个学生独立朗读故事,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给予表扬、鼓励和指导。

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对朗读困难或有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和示范。

5.检查理解(Story Comprehension):梳理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对做pancake 的材料及过程的认识

(1)认图选图

教师将图片粘贴在黑板上(面粉、鸡蛋、牛奶、黄油、平底锅、书、苹果等),并逐一向学生提问:What is this? 请学生用This is/It’s …回答。

请学生从中选出做pancake 所需材料的图片并将不需要的图片取下。(此环节亦可以在PPT 上展示,见课件)

(2)排序

将黑板上已选出的图片打乱,请学生按照制作pancake 的过程将图片进行排序。

(3)词图配对

教师将单词卡片(the frying pan, the flour, the eggs, the butter, the milk)打乱顺序粘贴在黑板上,请几个学生上台将单词卡片粘在对应的图片下,同时读出单词卡片上的单词。

6.唱儿歌(Chant):让学生在节奏和韵律中巩固所学

利用上一环节中黑板上展示的图片与词卡,将故事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带着学生一起拍手吟唱。(儿歌可在PPT 上呈现,见课件)

Pancake! Pancake!

Let’s make a pancake.

The flour, the eggs;

The milk, the butter;

Pancake! Pancake!

We love the pancake.

7.拼读练习(Practising Phonics):培养拼读意识,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1)找出含有字母“p”的单词。

承接唱儿歌环节,教师在PPT 上划出“pancake”一词,重点突出字母“p”。再让学生在本课找出含有字母“p”的词:pan, pancake。

(2)教师带读,发现拼读规律。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pan, pancake,并带学生读:p-p-p-pan, p-p-p-pancake。

(3)认读新词,强化拼读意识。

结合前两个故事中已学过的拼读规律,教师可再出示几个新词,如:pad, pig 等,请学生读一读。

8.家庭作业(Homework)

(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2)给爸爸妈妈讲一讲故事中做pancake 的步骤。

(3)抄写一遍故事。

六、教师自我反思

1.教学理念

是否体现了“以意义为核心”、“整进整出”的教学理念;是否将整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拼读教学等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2.教学目标

是否实现了本课所提出的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拼读教学等目标,如:学生是否能读懂故事情节;是否能用标准的语音语调独立朗读故事;学生能否认识并看图说出故事中出现的食材与工具;学生是否了解了做pancake 的过程;是否感受到了一家人一起制作食物的乐趣。

3.课堂操作

(1)提问

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水平;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否通过教师提问的引

导观察图片并了解如何做pancake。

(2)听

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教师的问题和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教师是否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反馈;是否发现了学生在朗读与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the”的两种不同读音,“eggs”中“s”的读音)。

(3)说

教师说得多还是学生说得多;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学生是否能看图说出做pancake 所需的食材与工具;能否读出儿歌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4)思考

课堂环节衔接是否流畅;教师语言是否易于理解;师生之间是否有良好、有效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从这一堂课上都学到了什么;下一次课堂设计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提高。

《典范英语》(1aL5)中文教案

《典范英语》(1a-L5)教学参考 A Good Trick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 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故事中的实物名称(rug, sheet, big box, little box);掌握字母“b” 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变戏法的乐趣;通过观察Biff和Chip表演变 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预测能力;使学生在表演中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表达能力。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彩色打印的故事截图(见附录)、人物头饰(Biff, Chip)、人物图(Kipper)、毛绒玩具、小地毯、床单、大盒子、小盒子、小小盒子、小球。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了解“trick”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变戏法的兴趣 教师表演“大盒子套小盒子”变戏法,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trick”的含义。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大盒子、小盒子、小小盒子和一个小球,把球装进小小盒子,把小小盒子套入小盒子,最后把小盒子套入大盒子。 (2)把套好的大盒子呈现给学生,提问:What is it? It is a box.It is a big box. 然后请学生猜:What’s in the box? (BQ: Is it a book? Is it a pen?) (3)打开大盒子,取出小盒子,提问:What is it? Oh, it’s a small box. What’s in the small box? (BQ: Is it a teddy bear? Is it a doll?) (4)打开小盒子,取出小小盒子,提问:Look! It’s a smaller box. What’s in the smaller box? (BQ: Is it another box?) (5)打开小小盒子,取出小球,提问:What is it? It’s a ball. 之后,教师导入故事:I did a trick just now. Do you like the trick? Is it a good trick?(请学生自由回答)There is another trick in our book. Let’s learn the story A Good Trick.(教师板书故事标题)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细节,预测情节,体会乐趣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预测故事情节,感受游戏的乐趣。 (Picture 1)Look! Who are they? (指向Biff和Chip) They are Biff and Chip. What were they doing? They were doing a trick. It was the Biff and Chip Show.(指向图片中的文字) Who watched the show? Mum, Dad, Wilf and Floppy.(指向图片中的观众) Who was not here? Kipper. Where was Kipper? (只提问题让学生思考) What’s this?(BQ: Is it a box?)(指向图片中的小地毯) It’s a rug. “We are going to do a trick. Here is a rug,”said Biff.(模仿Biff的动作) Chip pulled the rug off.(教师动作演示) (Picture 2)What’s under the rug?(指向图片中的床单) It’s a sheet. “Here is a sheet,” said Chip.(模仿Chip的动作) Biff pulled the sheet off.(教师动作演示) What’sunderthe sheet?(BQ: Is it a bed?)(让学生观察并猜测)(Picture 3)Look! Itis a big box.(指向图片中的大盒子) Biff and Chip lifted it.(教师动作演示) What’s under the big box? (指着大盒子下露出的小盒子)(Picture 4)Oh! It is a little box.(教师展示实物) What’s in the little box?(BQ: Is it Floppy?)(指着小盒子里露出的一抹黄色)(Picture 5)Ah!It’s Kipper. Is it a good trick? (让学生自由作答) What a good trick!Everyone was happy.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3.听录音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

《典范英语》(1b-L1)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b-L1) 教学参考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典范英语》(1b-L1)教学参考 Floppy’s Bon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听懂故事录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认读bone, had, took, ran, after, ate等单词;能看图复述主要故事情节;掌握字母“r”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观察因Floppy抢骨头而惹出的一系列麻烦和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尾,从而体会阅读的快乐;培养学生敢读、敢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图片(大狗、小狗、骨头、人物图)、故事图片。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猜测故事内容,引入故事情境 教师展示骨头图片和故事标题(见课件),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1)教师展示骨头图片,并与学生互动: Look! What’s this (指向骨头)

Who like bones? (BQ: Does Floppy like bones) (2)展示故事第一幅图,与学生互动,并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 Look! Who had a bone (BQ: Did Floppy have a bone Did the little dog have a bone) Did the little dog want the bone? What would happen to Floppy and the little dog Let’s learn the story Floppy’s Bone.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Floppy追逐小狗的过程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Floppy追逐小狗过程中惹出的各种麻烦,感受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尾。 (Picture 1) Floppy had a bone. (指向骨头) What was Floppy doing (BQ: Was he sleeping) Here came a little dog. (指向小狗) What would happen next (Picture 2) The dog took the bone. Floppy was cross. Floppy ran after the dog. Floppy hit the clothes basket. (指向晾衣篮) Crash! Oh no! (Picture 3)“Come back!” said Mum. She ran after Floppy. Why did she run after Floppy (指向Floppy脖子上的衣服) Floppy took the clothes. Oh no! Look at Dad. Would he help (指向Dad) (Picture 4)“Come back!” said Dad. He ran after Mum. Why did Dad run after Floppy (指向高尔夫球车) Oh no! Floppy took the cart. Who were there (指向Biff和Chip) Biff, Chip, Look out! (Picture 5)“Come back!” said Biff and Chip. They ran after Dad. Why (指向风筝) Oh no! Floppy took the kite. (Picture 6) The dog stopped. Bang! Crash! Bow-wow! Ouch! What happened (指向大狗) A big dog took the bone.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 练习题教案资料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练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商品需求函数为 u x b b y i i i ++=10,其中y 为需求 量,x 为价格。为了考虑“地区”(农村、城市)和“季节”(春、夏、秋、冬)两个因素的影响,拟引入虚拟变量,则应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 A.2 B.4 C.5 D.6 2. 根据样本资料建立某消费函数如下: x D t t t C 45.035.5550.100?++=,其中C 为消费,x 为收入,虚拟变量???=农村家庭 城镇家庭01?D ,所有参数均检 验显著,则城镇家庭的消费函数为( )。 A.x t t C 45.085.155?+= B.x t t C 45.050.100?+= C.x t t C 35.5550.100?+= D.x t t C 35.5595.100?+=

3 设消费函数为 u x b x b a a y i i i i D D +?+++=1010,其中虚拟变量D=???农村家庭 城镇家庭01,当统计检验表明 下列哪项成立时,表示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有一样的消费行为( )。 A.0,011==b a B.0,011≠=b a C.0,011=≠b a D. 0,011≠≠b a 4. 设消费函数 u x a a y i i i b D +++=10,其 中虚拟变量?? ?= 01南方北方 D ,如果统计检验表明 01≠α成立,则北方的消费函数与南方的消费函数是 ( )。 A.相互平行的 B.相互垂直的

C.相互交叉的 D.相互重叠的 5. 假定月收入水平在1000元以内时,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维持在某一水平,当月收入水平达到或超过1000元时,边际消费倾向将明显下降,则描述消费(C )依收入(I )变动的线性关系宜采用( )。 A. ?? ?≥=+?++=元 元10001 10000 ,210I I D D u I b I b a C t t t t π B. ?? ?≥=+++=元 元10001 10000 ,210I I D D u I b b a C t t t π C. 元1000,)(**10=+-+=I u I I b a C t t t D. u I I b I b a C t t t t D +-++=)(*210,D 、I *同上 6. 下列属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的是( )。 A. u y b y b x b y t t t t t a +++++=--Λ22110

Word文字处理软件练习题及答案

Word文字处理软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Word 2010文字编辑中,不能实现的功能是()。 A. 把文档的标题文字设置成不同的颜色 B. 把选定的英文单词翻译成相应的中文词 C. 打开一个低版本的文档 D. 把当前文档保存成一个低版本的文档 2、在Word中,打开文档是指()。 A. 为指定的文档创建一个空白文档窗口 B. 为指定的文档开辟一块硬盘空间 C. 把文档的内容从内存中读出并且显示出来 D. 将指定的文档从硬盘调入内存并且显示出来 3、在Word的文档编辑中,如果选定的文字块中含有几种不同字号的汉字,则在工具栏的“字号”下拉列 表中,显示出的字号是()。 A. 选定文字块中的第一个汉字的字号 B. 选定文字块中最后一个汉字的字号 C. 文字块中使用最多的字号 D. 空白 4、启动Word有多种方式,在下列给出的几种方式: (1)在桌面上双击Word快捷方式图标 (2)在“快速启动”栏中单击Word快捷方式图标 (3)在“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级联菜单中单击Word程序名 (4)通过“开始”菜单的“搜索程序和文件”找到Word应用程序后,单击该程序图标 正确的说法是() A. 只有(1)是正确的 B. 只有(2)、(3)是正确的 C. 只有(2)、(3)、(4)是正确的 D.(1),(2)、(3)、(4)都正确 5、在Word中,要把整个文档中的所有“电脑”一词修改成“计算机”一词,可能使用的功能是()。 A. 替换 B. 查找 C. 自动替换 D. 改写 6、Word的主要功能是()。 A. 文档的编译 B. 文档的编辑排版 C. 文档的输入输出 D. 文档的校对检查 7、在Word的“页面设置”对话框中,不能设置的选项为()。 A. 字体 B. 页边距 C. 纸张方向 D. 纸张大小 8、在Word 2010中,要在文档中加入页眉,页脚,应该使用()选项卡中的相关命令按钮。 A. “插入” B. “开始” C. “页面布局” D. “文件” 9、在Word中输入文本时,当输入满一行时会自动换到下一行,这样的换行是插入了一个()。 A. 硬回车符 B. 分页符 C. 分节符 D. 软回车符 10、在Word 2010中,在“字体”对话框的“高级”选项卡中不能实现的功能是() A.缩放 B. 间距 C. 位置 D. 字形 11、在Word中,能将剪贴板上的内容拷贝到“插入点”处的操作是() A.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的“剪切”按钮 B.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复制”按钮 C.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替换”命令 D. 按Ctrl+V键 12、在Word 的“字体”对话框中,不能设置的字符格式是() A. 上标 B. 加下划线 C. 字符间距 D. 首行缩进 13、下面哪种方法可以选择一个矩形的文字块( )。 A. 按住Ctrl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到矩形字块的右下角 B. 不能一次选定,只能分步来选 C. 按住Alt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到矩形字块的右下角 D. 按住Shift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推动到进行字块的右下角 14、在Word主窗口中,要给一段选定的文本加上边框,应从()选项卡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 A. “插入” B. “视图” C. “开始” D. “文件” 15、在编辑Word文档中,“Ctrl+A”表示( )。

典范英语》(1a-L2)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2)教学参考 Six in a Bed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看图识别故事中的一家人并认读其名字;能认识数字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初步掌握字母“d”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一家人一起读故事的乐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床上人数的变化和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其观察力与想象力;通过数字游戏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其表达能力并学以致用。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doll, door, dog)、图片(故事原图,doll, door, dog)、句子卡(见环节5)。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导入(Lead-in):认识数字0-10的英文表达 通过跟唱数字歌,引导学生认识0-10英文数字,并能看图数一数,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播放1-2遍数字歌The Number Song(见课件),带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2)教师板书故事标题,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about numbers. Can you see a number in the title Six. Can you read the title Six in a Bed. Who were in the bed Let’s find the answer in the story.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一家人一起读故事的乐趣

计量经济学总结教案资料

计量经济学复习范围 一、回归模型的比较 1.根据模型估计结果观察分析 (1)回归系数的符号和值的大小是否符合经济理论要求 (2)改变模型形式之后是否使判定系数的值明显提高 (3)各个解释变量t 检验的显著性 2.根据残差分布观察分析 在方程窗口点击View \ Actual ,Fitted ,Residual\Tabe (或Graph ) (1)残差分布表中,各期残差是否大都落在σ ?±的虚线框内。 (2)残差分布是否具有某种规律性,即是否存在着系统误差。 (3)近期残差的分布情况 二、 判断新的解释变量引入模型是否合适(遗漏变量检验) 1、基本原理 如果模型逐次增加一个变量, 由于增加一个新的变量,ESS 相对于RSS 的增加,称为这个变量的“增量贡献”或“边际贡献”。 不引入:0H (即引入的变量不显著) ())'','(~) ''/(/' k k F k n RSS k ESS ESS F new old new --= 或 )'','(~/)1(/)(' '2' 2 2k k F k n R k R R F NEW OLD NEW ---= 其中,'k 为新引进解释变量的个数,''k 为引进解释变量后的模型中参数个数。 判别增量贡献的准则:如果增加一个变量使2 R 变大,即使RSS 不显著地减少,这个变量从边际贡献来看,是值得增加的。 若F>F 或者对应的P 值充分小,拒绝 则认为引入新的解释变量合适;否则,接受 则认为引入新的解释变量不合适。 三、伪回归的消除 如果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均虽随时间而呈同趋势变动,如果不包含时间趋势变量而仅仅是将Y 对X 回归,则结果可能仅仅反映这两个变量的同趋势特征而没有反映它们之间的真实关系,这种回归也称为伪回归。

典范英语1a Lesson8 英文教案

Good English Lesson 8 教学目标: 了解get on 的意思 准备图片: P1: T oady, we are talking about an exciting game. That is the banana boat. But how to play this game? P2: At first, you need this. Banana boat. You come to a banana boat and get on it. Then, what’s next step? P3. Then, a motorboat will drag the boat and you can ski on the water. And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ski really fast? Let’s open the book and find out. 注意点: 1. 每张图片的讲课顺序要重复,方面孩子感知和记忆 2. 指图要准确,图片没有的信息避免表达出来,导致孩子因为无法对应而走神 3. 多进行互动问答交流 P4 The story is called, Get on

P5 Look in the picture. We see Kipper’s family. There are dad, mom, Chip, Biff and Kipper (挨个指图) Where were they? They were at the beach (指图) What were they doing on the beach? They were playing banana boats. Dad said to the kids, get on. Who would get on the boat at first? P6 Mom said, get on, Biff. Who did she ask to get on the banana boat (指图)?She asked Biff (指图) to get on the boat. P7 Biff got on the banana boat. And who would get on the boat next? P8 Mom said, get on, Chip. Who did she ask to get on the banana boat (指图)?She asked Chip (指图) to get on the boat.

《典范英语》(1a-L3)中文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典范英语》(1a-L3)教学参考 The Pancak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做pancake 所需材料的名称;初步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pancake,使其感受一家人一起制作食物的乐趣;让学生体验pancake race 这一活动的氛围。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 英国的社区或学校经常会举行一些有意思的跑步比赛,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pancake race”是其中一种形式,类似的还有“egg and spoon races”,“sack races”等。本故事中讲述的就是孩子们和爸爸一起做pancake,配合妈妈参与pancake race。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 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the frying pan, the flour, the eggs, the butter, the milk)、图片或实物(面粉、鸡蛋、牛奶、黄油、平底锅、书、苹果、厨师帽、围裙等)。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导入(Lead-in):认识并了解做pancake 所需的材料 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做pancake 所需的材料,为看图讲故事做铺垫。 教师系着围裙,戴着厨师帽出场,巧妙介绍做pancake 所需的材料。

精选-《计量经济学》第五章精选题及答案

第五章 异方差 二、简答题 1.异方差的存在对下面各项有何影响? (1)OLS 估计量及其方差; (2)置信区间; (3)显著性t 检验和F 检验的使用。 2.产生异方差的经济背景是什么?检验异方差的方法思路是什么? 3.从直观上解释,当存在异方差时,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优于OLS 法。 4.下列异方差检查方法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1)图示法 (2)Park 检验 (3)White 检验 5.在一元线性回归函数中,假设误差方差有如下结构: () i i i x E 22σε= 如何变换模型以达到同方差的目的?我们将如何估计变换后的模型?请列出估计步骤。 三、计算题 1.考虑如下两个回归方程(根据1946—1975年美国数据)(括号中给出的是标准差): t t t D GNP C 4398.0624.019.26-+= e s :(2.73)(0.0060) (0.0736) R 2=0.999 t t t GNP D GNP GNP C ??? ???-+=??????4315.06246.0192.25 e s : (2.22) (0.0068)(0.0597) R 2=0.875 式中,C 为总私人消费支出;GNP 为国民生产总值;D 为国防支出;t 为时间。 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国防支出对经济中其他支出的影响。 (1)将第一个方程变换为第二个方程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变换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或者减弱异方差,那么我们对误差项要做哪些假设? (3)如果存在异方差,是否已成功地消除异方差?请说明原因。

(4)变换后的回归方程是否一定要通过原点?为什么? (5)能否将两个回归方程中的R2加以比较?为什么? 2.1964年,对9966名经济学家的调查数据如下: 资料来源:“The Structure of Economists’Employment and Salaries”, Committee on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Report on the Economics Profession,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vol.55, No.4, December 1965. (1)建立适当的模型解释平均工资与年龄间的关系。为了分析的方便,假设中值工资是年龄区间中点的工资。 (2)假设误差与年龄成比例,变换数据求得WLS回归方程。 (3)现假设误差与年龄的平方成比例,求WLS回归方程。 (4)哪一个假设更可行? 3.参考下表给出的R&D数据。下面的回归方程给出了对数形式的R&D费用支出和销售额的回归结果。 1988年美国研究与发展(R&D)支出费用单位:百万美元

《典范英语6》中文教学参考6_11花朵街的狗老大

《典范英语》(6_11)教学参考 The Boss Dog of Blossom Street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的内容;能够有感情地、绘声绘色地朗读;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完成与故事相关的写作任务。 2.非语言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要积极面对,并想办法解决。 说明:语言目标由教师负责检查,确保学生完成任务,达到要求。非语言目标具有开放性,需要教师围绕有意义的话题与学生进行真诚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有思想、有内容的开放性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语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时安排 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部作品,每周安排一节或两节实验课,课时安排在学生读完该部作品之后。 三、课前任务 要求学生每天朗读15-20分钟,辅以默读。做到听读结合,认真把握和体会故事的内容,并适当积累好词好句。 四、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先问候学生,然后以几个简单的问题导入,如: Do you have a pet dog? What does your pet dog look like? What does your pet dog usually do? (展示PPT中各种小狗的图片) 教师在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后引入故事情景: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a boss dog——Snap. Snap was famous in his city. Why was he famous? What did he do? Let’s read the story together and find it out. 2. 朗读(Reading aloud):朗读与思考相结合 检查学生朗读。请几个学生朗读第1章(P3-P9),要求学生尽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读之前给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What did Snap usually do at Blossom Street? Was everything at Blossom Street as usual this Saturday? 3. 复述(Retelling):关注内容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锻炼学生连贯表达思想的能力 请几位学生分章节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抓住每章的主题。教师可以在每一章节设计几个问题,结合图片或关键词,引导学生复述。 (1)The Boss Dog of Blossom Street(P3) What did Snap usually do at Blossom Street? What happened that Saturday? What did Snap think about their leaving? Was he happy? (2)New Home and New Plan(P10) Snap felt a little bit happier when he jumped out of the van. Why? What was his plan? How did he make it?

庞浩计量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版电子教案

庞浩计量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版

计量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 任课老师:姜婷 By fantasy 题型:单选20*2 多选5*3 判断 5*3 计算 3*10 第一章导论 计量经济学数据类型: 时间序列数据:把反映某一总体特征的同一指标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如月度.季度.年度)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数据称为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可以是时期数据,也可以是时点数据。如逐年的GDP CPI 截面数据:同一时间(时期或时点)某个指标在不同空间的观测数据。如某一年各省GDP 面板数据:指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相结合的数据。如在居民收支调查中收集的对各个固定调查户在不同时期的调查数据。 虚拟变量数据:某些客观存在的定性现象,如政策、自然灾害、战争等等 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总体回归函数的表示形式: 条件期望形式: 个别值形式: 样本回归函数的表示形式: 条件均值形式 个别值形式 随机扰动项和残差项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随机扰动项代表总体的误差,反应了未知因素、模型设定误差、变量观测误差;残差代表样本的误差,残差=随机误差项+参数估计误差。随机扰动项无法直接观测;残差的数值可以求出。联系:残差概念上类似于随机扰动项,将残差引入样本回归函数和随机引入总体回归函数的理由是相同的。 简单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P31 随机扰动项和解释变量不相关假定, 零均值假定: 同方差假定: 正态性假定: 无自相关假定: 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拟合的样本回归线的性质:P34 回归线通过样本均值: Yi估计值的均值等于实际值的均值: 剩余项的均值为零: 被解释变量估计值与剩余项不相关: 解释变量与剩余项不相关: OLS估计式的统计性质:P36 (BLUE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线性特性: 无偏性: 最小方差性:

《典范英语》(1a-L4)中文教案(最新整理)

《典范英语》(1a-L4)教学参考 Fun at the Beach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并认读其名字;了解连词“and”的用法;初步掌握字母“f”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故事中的一家人;感受一家人在海滨游乐场玩耍的乐趣;通过画图写文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 在英国,很多海滨沙滩上都建有码头,一直延伸至大海。码头上通常林立着各式的食品摊位、纪念品商店和游戏娱乐场所等,以供游客消遣。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人物图(Mum, Dad, Biff, Chip, Kipper, Floppy)、单词卡(Mum, Dad, Kipper, Chip, Biff, Floppy, and)。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介绍故事文化背景,感受海滩游乐场的氛围 利用沙滩与码头游乐场的图片,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感受英国码头游乐场的热闹和休闲,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向学生展示沙滩的图片(见课件),提问:

计量经济学教案

计量经济学教案 应用经济学教研室 2006年5月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计量经济学 (1) 1.2计量经济学方法论 (2) 第2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7) 2.1回归分析概述 (7) 2.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12) 第3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0) 3.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0) 3.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39) 3.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置信区间 (43) 第4章异方差性 (49) 4.1异方差的概念 (49) 4.2异方差的后果 (51) 4.3异方差的检验 (52) 4.4异方差的修正 (54) 4.5案例—居民储蓄模型估计 (56) 第5章序列相关性 (59) 5.1序列相关性 (59) 5.2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61) 5.3序列相关性的检验 (62) 5.4序列相关性的修正 (64) 5.5案例—地区商品出口模型估计 (67) 第6章多重共线性 (70) 6.1多重共线性 (70) 6.2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71) 6.3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73) 6.4多重共线性的方法 (74) 6.5案例—服装市场需求函数 (75) 第7章随机解释变量和虚拟变量 (78) 7.1随机解释变量问题 (78) 7.2虚拟变量模型 (83) 第8章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89) 8.1生产函数模型 (89) 8.2需求函数模型 (96) 第9章滞后变量模型 (102) 9.1滞后变量模型的基本概念 (102) 9.2分布滞后模型的参数估计 (103) 9.3滞后变量模型的构造 (107) 9.4自回归模型的估计 (109) 9.5案例—我国长期货币流通量需求模型 (111)

计量经济学实验实验教案

《计量经济学实验》实验教案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统计教研究室

《《计量经济学实验》实验教学计划》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实验(Econometrics Experiment )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指导书名称:《经济计量学---模型方法与应用》、《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实验学时:30 实验学分: 1 面向专业:经济学类本科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经济学类各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能够独立建立并应用单方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会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 EVIEWS 。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化解繁杂的计算过程,使学生用相关的软件独立地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及方法来研究实际的经济 问题,为相关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论文中使用数量分析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通过计量经济学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量经济学软件(本计划使用Eviews 及SPSS软件)的使用;能用Eviews 及SPSS软件来 建立单方程、联立方程模型和理解其它相关的教学内容,能上机运算、看懂输出结果并结合输出结果对模型进行各种检验。要求学生能独立地运用统计资料建立实用的、可靠的计量经济模型。 三、主要参考书目: [1] 《Eviews Version 3.1 》, Copyright 1994-1998( 美国) [2]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 使用指南》,张晓峒编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

第四章 Word文字处理软件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WORD文字处理软件习题 一、选择题 1、中文Word 2010 编辑软件的运行环境是()。 A. DOS B. WPS C. Windows D.高级语言 2.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当前输入的文字显示在()。 A.鼠标光标处 B.插入点 C.文件尾 D.当前行尾 3.有关Word文本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输入文本内容到达屏幕右边界时应按回车键换行 B.在Word中,文本行的宽度就是显示器的宽度 C.Word文本行的宽度与页面设置有关 D. Word 文本行的宽度用户无法控制 4.以下关于选定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Ctrl+A键可以选定整个文档 B.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可选定扫过的文本 C.同时按下Alt键和光标移动键,可以选定扫过的文本 D.按下Alt键同时拖动鼠标可选定矩形块 5. 以下关于Word删除操作的正确说法为()。 A.可以使用键 B.不能使用“剪切”命令 C.可以使用菜单命令 D.只能恢复在最后一次删除的内容 6.关于“在Word中复制一段文本”的正确说法为()。 A、可以使用剪贴板 B、必须首先选定需要复制的文本 C、用鼠标拖动 D.用鼠标右键无法操作 8.在Word2010中文档的缺省扩展名为()。 A.·WRD B.·RTF C.·DOCX D.·TXT 9.在Word中,想用新名字保存文件应( )。 A.选择“文件/另存为”命令 B.选择“文件/保存”命令 C.单击工具栏的“保存”按钮 D.复制文件到新命名的文件中 10、在编辑Word文档时,用鼠标拖曳完成文字或图形的复制时,应使用的按键为()。 A. Ctrl B. Alt C. Shift D. F1 11.在Word中,要将8行2列的表格改为8行4列,应()。 A.择要插入列位置右边的一列,单击工具栏上的“插入列”按钮 B.单击工具栏上的表格按钮,拖动鼠标以选择8行4列 C.择要插入列的位置左边的一列,单击工具栏上的“插入列”按钮 D.选择要插入列位置右边已存在的2列,单击“布局”选项卡下“在左侧插入”按钮。 12 在Word选定文字块时,若块中包含的文字有多种字号在格式工具栏的“字号”框中将显示.() A.块中最大的字号 B.块中最小的字号 C.块首字符的字号 D. 空白 13.在Word2010中删除文本或图形对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从“回收站”恢复删除的文本 B.删除以后不能恢复 C.可以随时用“撤消”命令撤消“删除” D.在该文档关闭前可以撤消“删除” 14关于Word打印操作的正确说法有() A.印格式由Word自已控制,用户无法调整 B.在Word开始打印前可以进行打印预览 C.Word的打印过程一旦开始,在中途无法停止打印 D. Word每次只能打印一份文稿 15.在Word中使用标尺可以直接设置缩进,标尺的顶部三角形标记代表()。

典范英语1a Lesson3 英文教案

Good English Lesson 3 教学目标: 了解beach 准备图片: P1: T oady, we are talking about fun at the beach. Look at this boy, he’s having fun at the beach. But what is beach? P2: Look at the picture, this is the beach. On the beach, you can see the blue see and the yellow sand. You’ve got it? Yellow sand and blue sea then it’s the place of beach. What can we do on the beach. P3. We can play sand castle at the beach. Sand castle is the beach fun. P4: We can swim near the beach. Swimming in the sea is the beach fun P5: We can dive under water near the beach. Diving is the beach fun. P6: We can play lots and lots of fun at the beach. What fun can we have?

Let’s open up the book and find out about the fun. 注意点: 1. 每张图片的讲课顺序要重复,方面孩子感知和记忆 2. 指图要准确,图片没有的信息避免表达出来,导致孩子因为无法对应而走神 3. 多进行互动问答交流 P7 Look at the picture. Where is here? Here is the beach. Do you see the blue see? Yes Do you see the yellow sand? Yes Blue see and yellow sand make the beach. Who are at the beach? Here is a man. He’s dad. Here is a lady. She’s mum. Dad and mum are at the beach.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watching people having fun. What fun will they have at the beach? P8 Where is here? Here is the bea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