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的重大地震海啸

20世纪以来的重大地震海啸
20世纪以来的重大地震海啸

背景资料:20世纪以来的重大海啸

2014-04-02 11:00:00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有2人参与

分享到

资料图:2011年3月11日,日本名取市海啸地震前后对比图。

中新网4月2日电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发生的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923年09月01日,日本关东发生7.9级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约10米,造成鎌仓市海岸大约有100人死亡,江之岛堤道则估计有50人淹死。日本官方统计死亡者约10.5万人,为日本史上最惨重。

1929年11月18日,加拿大纽芬兰发生7.2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7米,造成28人死亡。海啸也切断了大西洋的通信海缆线路。

1933年3月3日,日本三陆外海发生8.4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28.7米,死亡1522人,海啸横越太平洋直到南美的智利均受到影响。

1944年12月07日,日本昭和东南海发生8.1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10公尺,地震海啸造成1223人死亡,海啸为主要死因。

1958年7月08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利陶亚湾发生7.5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524米。地震诱发山崩,造成524米高的超级海啸。

1960年5月22日,智利瓦尔迪维亚发生9.5级地震,这也是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海啸最大波高25米,地震海啸造成约5700人死亡。海啸也波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夏威夷、菲律宾及日本等地。

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湾因大面积海底运动引起海啸,最大波高达30米,海啸波及加拿大和美国沿岸,死亡150人。

1964年6月16日,日本新潟发生7.6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6米。地震造成新潟土壤液化严重。

1976年8月16日,菲律宾民答那峨岛摩洛湾发生7.9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4 – 5米,造成约8000人死亡。

1980年3月18日,美国华盛顿圣海伦火山爆发导致山崩,使得附近的spirit lake产生260米的超级海啸。

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中部发生7.7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14.9米,造成104人死亡。海啸也造成韩国2 – 5米浪高及1人死亡。

1993年7月12日,日本北海道发生7.8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16.8米,造成230人死亡。地震发生后5分钟海啸到达奥尻岛,海啸预警无法发挥,是造成奥尻岛死伤的主因。

1998年7月17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7.1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15米,造成2200人死亡。海啸成因为地震导致海底山崩,因而引发海啸。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群岛发生9.3级地震,为史上第二强震,仅次于1960年智利的9.5级大地震。海啸最大高度达十余米。地震引发巨大的海啸席卷了印度洋沿岸地区,波及范围达到6个时区之广,造成229866人罹难、超过51万人受伤。

印度洋在此地震之前,尚未建立海啸预警系统,是伤亡如此惨重的主要原因。

2006年11月15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生8.3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3米,造成668人死亡。

2007年4月24日,索罗门群岛发生8.1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9.1米,造成52人死亡。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智利政府在大地震后低估了海啸威胁,曾一度呼吁部分沿海居民不要恐慌,结果在智利南部有较偏僻的沿海渔村小镇,遭到6米高巨浪来袭,很多人都毫无防备,据报有数百人死亡。

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发生6.3级地震。地震造成远在200公里外的塔斯曼冰河崩落3000万吨的冰,导致塔斯曼冰湖产生3.5米海啸,袭击了湖里的旅游船。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东北地方外海发生9.0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37.9米,位于岩手县宫古市的田老地区。目前官方确认地震造成至少13965人死亡、13677人失踪、伤者4938人,遭受破坏的房屋296538栋。海啸还造成福岛县核电厂氢气爆炸,核物质外泄。

(原标题:背景资料:20世纪以来的重大海啸)

海啸

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海啸自救 地球的终极毁灭者,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海啸Tidal Wave 海啸图片集萃(20张)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智利地震引发海啸过后一片狼藉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在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1]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海啸抓拍(14张)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编辑本段海啸的起因 海啸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

2011年日本海啸调查报告

2011年日本海啸调查报告 2011 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日本官方已确认地震海啸已造成8133人死亡(2011年03月20日),失踪12272人。由于日本地处地壳板块交界处,一直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历史上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也不计其数。此外,海啸对日本核电站也造成了巨大破坏,福岛第一核电站受影响最为严重,6个机组中的4个受到影响。1号机组:12日,确认反应堆堆芯燃料开始熔化,工作人员采取释放反应堆容器内蒸汽并灌入海水的方法以减压降温,当日下午发生氢气爆炸,但安置反应堆的容器本身并未在爆炸中损坏,当晚,燃料棒熔毁初步得到遏制。2号机组:12日,工作人员开始释放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汽;14日,反应堆失去冷却能力,工作人员开始向堆内灌入海水降压,但燃料棒仍在一段时间内完全露出水面,周边

放射线剂量上升,堆芯可能已经出现部分熔毁;15日上午传出爆炸声,分析认为核反应堆中的控制压力容器可能出现损坏。3号机组:13日,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开始排气注水;14日发生与1号机组情况类似的氢气爆炸,反应堆所在建筑遭到损坏,反应堆堆芯燃料部分熔毁,但放置反应堆的容器损坏的可能性很小;15日,反应堆建筑上方出现白色蒸汽,机组附近辐射量最高达每小时400毫西弗。4号机组:12日,丧失冷却功能。 海啸规模如此之大原因有二,一是地震本身规模大且震源浅,二是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放大了海啸能量。地震后,仙台新港等太平洋沿岸各地出现了10米高的大海啸。 海啸数值模拟是开展海啸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相关人员于地震发生后数小时内对此次海啸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文介绍了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此次海啸造成巨大破坏的原因,并针对我国海啸

北大地震概论复习笔记_第7章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第一节什么是地震学? 第二节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 第三节地震学的基本名词和概念 第四节古代人类对地震的认识 第五节地震学发展简史 ◆全球每年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可以感觉的仅占1%,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的大地震约有18次,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1~2次。全世界有6亿多人生活在强震带上,上个世纪约有200万人死于地震,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有约1500万人死于地震 ◆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了8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约8次;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在中国就有4次。 ◆6级以上的地震具有破坏性。我国79%地震烈度在VI以上。 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556年陕西关中8.0级地震,死亡83万人。 中国经济损失最多的地震:1990年江苏常熟-太仓5.1级地震,损失13亿元。 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大地震,7万人死亡。 ◆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候风地动仪。 智利大地震:1960年,9.5级。 唐山大地震:1976年,7.8级。 中国减灾法:1998年3月1日。 印度海啸:2004年12月26日。 国际减灾日:10月的第2个星期三。 汶川大地震:2008年,8.0级。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6.8级大地震,损失巨大。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XX发布→政府部门;检查监督→地震部门。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当前,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前3种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频率地震波的幅度来衡量地震的相对大小的一个量。矩震级MW是由基本的物理参数所计算的震级。 1.1什么是地震学? ◆概念:地震学是关于地震的科学,它是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用数学、物理和地质知识研究地震机理及地震波传播的规律,以防御地震灾害、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促使研究结果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得以应用。 ◆内容: ①地震的科学以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后者主要研究地震波的传播,从而得出地球内部结构的结论; ②弹性波(地震波)的科学,主要研究地震、爆炸等激发的弹性波的产生、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记录以及记录的解释; ③应用:地震勘探、工程地震学、识别核爆。

地震和海啸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地震和海啸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Time:2011-03-12 1 Quake, Tsunami May Only Add to Economic Struggles for Japan This is IN THE NEWS in VOA Special English. The earthquake that shook Japan with historic strength on Friday created a tsunami wave ten meters high. The water washed away boats, cars and houses in coastal areas north of Tokyo. It also led to tsunami warnings across the Pacific. Scientists recorded the magnitude of the earthquake at 8.9.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says it was the fifth largest earthquake since nineteen hundred. The largest, with a 9.5 magnitude, shook Chile in nineteen sixty. The quake struck near the east coast of Honshu, Japan's main island. It was centered under the sea about one hundred thirty kilometers east of Sendai. The tsunami washed away whole neighborhoods in Sendai. President Obama offered whatever assistance Japan needs. He had already planned to meet with reporters Friday, and began by talking about the disaster. A warehouse and vehicles are washed away in Kesennuma . BARACK OBAMA: "First and foremost, our thoughts and our prayers are with the people of Japan. This is a potentially catastrophic disaster and the images of destruction and flooding coming out of Japan are simply heartbreaking. 我们要表达对日本民主的牵挂和祈祷。这可能是一次悲剧性的灾难,日本遭遇的破坏和 洪水的景象非常令人心痛。 "Japan is, of course, one of our strongest and closest allies and this morning I spoke with Prime Minister [Naoto] Kan. 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people, I conveyed our deepest condolences, especially to the victims and their families. And I offered our Japanese friends whatever assistance is needed. We currently have an aircraft carrier in Japan and another is on its way."日本是我们最有力,最亲密的盟国之一。今天早上我已经和菅直人通话。

日本3.11大地震最新伤亡人数

日本大地震已确认8277人遇难日本警察厅20日说,截至当地时间当天18时,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已造成8277人死亡,另有12722人失踪。日本民众普遍认为,在上周大灾难中罹难的人数可能要高得多。沿海的宫城县在海啸中遭受的破坏最严重,官员们估计仅该县的死亡人数就将达数万人。《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官方数据和真实数字的差距,是大槌町这样的地方造成的。日本政府只有在接到失踪报告后才会认定某人失踪。11日的海啸中,大槌町有很多社区和家庭几乎全被冲走,很多情况下,没人活下来报告失*踪者姓名。在宫城、岩手和福岛等沿海县城的各市镇,这种情形不少见。但随着救援人员努力搜寻,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也开始上升。日本人是怎样统计死亡人数的?《华尔街日报》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女川的一座废墟里,负责搜救的日本消防队员择路而行。发现遗体时,他们首先初步确定死者的性别和大致年龄。他们用蓝色防水塑料布裹住遗体,留在原地,用红色胶条在该地点做了标记。一名消防员说,理想状态下现在就想搬走遗体,但他们没有时间;稍后会有别的救援组来将遗体搬走。最终,这些遗体被送往警察设立的失踪人口中心和陈尸所。陈尸所外贴着一张名单,上面写着尸体的辨认特征,如白发,黑裤子,白色毛衣,头朝东,面朝下躺着,发现时一半身体挂在二层楼的阳台上。警方说,如果有人认为描述符合亲人的特征,就会让他进入等候区准备认尸。女川市城市规划官员柳沼俊明说,对失踪和下落不明的人,不愿视其为已经死亡。因为除中央办公室的一部卫星电话外,所有通讯中断,失踪者可能无法通知乡亲他们是安全的。阪神大地震时,因为受灾人口集中,死者多被埋在坍塌的自家房屋下,因此大多数死者在地震后一年内被发现。尽管如此,最终死亡人数到2005年12月才确定,距地震发生已过去十年。而此次地震的死亡人数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整理出*来。因为无法计算的人数众多,难以搜寻。海啸将许多受害者卷入海中,直到他们被冲上岸时,才会被计算为死亡人口。声音我们珍视每一个生命。估计的数据下一页太粗糙,我们不采用这种方法。负责公共关系的日本内阁副官房长官四方敬如是说。日本官员说,他们一直这样统计遇难者人数:非常精确地计算死亡人数,而不是先粗略估计而后再进行更正。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课题:自然灾害 第四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一、课标内容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二、教学目标预设 运用资料,说明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成灾的原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设计: 【温故·习新】 〖知识点一〗地震灾害 1.概念 (1)地震: (2)相关概念 ①震源②震源深度③震级④震中⑤震中距⑥烈度⑦等震线 2.危害 (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 3.频发地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4.我国的地震灾害特点和频发地 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主要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思考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5.地震的避防 政府和社会层面: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预警和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健全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个人层面:①在室内迅速关闭电源、煤气,选择开间小的地方躲避,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远离窗户、镜子,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被子、枕头、坐垫等保护头部。②在室外徒步选择空旷地带避难,远离电线杆、高大建筑物、大型广告牌。③在野外远离山崖、陡坡和高压线。④被困在废墟中应保持冷静,保存体力,保持呼吸通畅,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适时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叫、敲击物体等。 〖知识点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多发地:岩体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2.泥石流 (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多发地: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区。 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4.我国的多发地 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5.滑坡与泥石流的避防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答案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1.选方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括什么是“海啸”?

地震海啸变大自然搬运工

地震海啸变大自然搬运工?珠峰被削地轴偏移 2015年05月08日09:28 中国新闻网微博我有话说(112人参与)收藏本文 核心提示:纵观历史和现在,地震、海啸和火山等大型自然灾难从来没有停止过改变地貌的脚步,仿佛大自然的搬运工和魔术师。 中新网5月7日电综合报道,4月25日的尼泊尔大地震不仅给该国带来重大的伤亡和损失,也使得首都加德满都移动了3米,珠峰高度下降2.5厘米。纵观历史和现在,地震、海啸和火山等大型自然灾难从来没有停止过改变地貌的脚步,仿佛大自然的搬运工和魔术师,不仅能让高山变矮,让国土变大,还能把岛屿变没,令地轴偏移,令人惊叹。 挪窝了:尼泊尔地震让加德满都移动3米 图为尼泊尔强震后的情景。中新社发张浩摄 专家说,尼泊尔大地震让首都加德满都地面向南移动了多达3米。地震专家根据本次地震发生后从地壳声波录得的早期地震数据,测算出加德满都底下的地基可能向南移动了约3米。 变矮了:尼泊尔地震后珠峰高度降2.5厘米

图为直升机在珠峰上准备降落。 UNAVCO科学家确认,尼泊尔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1英寸(2.5厘米)。其证据来自欧洲航天局Sentinel-1A卫星4月29日在珠穆朗玛峰上放采集到的数据。专家称:“地震引起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移动后造成了地壳松动。这导致珠峰高度稍稍下降。” 跑偏了:日本地震致地球地轴发生偏移 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使日本本州岛东移2.4米,同时令地球地轴发生大约10厘米偏移。此外,因为地轴移动可改变地球自转速度,地震也令地球自转加1.6微秒(百万分之一秒)。 变大了:地震拓展智利国土面积 图为安第斯山脉。 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于2010年2月27日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强震造成智利与阿根廷接壤的安第斯山脉边界国土只向西移动了1米,这3.7米的差距使得智利的国土面积一下增大了1200平方公里。

海地、汶川、日本311大地震对比

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海下10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截至2011年12月22日,3月11发日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5,843人死亡、3,469人失踪。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海地地震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

定,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截至2010年1月26日,海地地震进入第15天,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22.25万人死亡,19.6万人受伤。此次地震中遇难者有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人员,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伤亡对比:日本大地震震级最高,但是伤亡人数最少。而海地地震震级最小,伤亡人数却最多。主要原因是海地经济不发达,城市规划不合理,房屋建筑抗震不达标,抢救不及时,导致伤亡数增多。而日本经济发达,地震预警及时,人们的防震意识比较高,所以伤亡人数较少。汶川地震则是因为人口密度太大,预警不及时,且房屋建筑抗震多数不达标,导致伤亡较大。

日本海啸

日本海啸 【新闻背景】 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巨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 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啸最高达到23米,引发的海啸几乎袭击了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地区。 【中考猜题】 1·3月13日日本发生海啸,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 B.吸附沉淀 C.过滤 D.静置沉淀 2.日本强地震后,为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C2H4O3)、次氯酸钠(NaClO)进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B.次氯酸钠是一种氧化物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过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3.3月13日日本发生海啸,防疫人员用各种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闻到消毒剂气味是因微粒在不断运动 B.NaClO2是由NaCl和O2构成的 C.NaClO2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5.4% D.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 4.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l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广泛应用。ClO2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5.含氮、磷元素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入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下列物质中,大量使用不会引发水华、赤潮的是() A.CO(NH2)2 B.Ca(H2PO4)2 C.Na2CO3 D.Na5P3O10 6.日本强地震和海啸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救灾需要大量的消毒剂。 (1) 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可用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我国研制出比漂白粉更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ClO2”,制取ClO2反应为:X+2NaClO2==2ClO2+2NaCl,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海啸说明文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 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 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 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 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 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 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 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 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 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 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 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 1.5 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 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 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 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 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 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15.选方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分) 16.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海啸”?(1分) 17.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 有100次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8.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两种?有什么作用?(2分) 19.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2分) 参考答案: 15、开篇由新闻事件自然引出说明的话题——地震与海啸的关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 16、海啸是一种主要由海底地震引发海水剧烈波动,形成强大的波浪,以极快的速度运 动,冲上陆地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意近即(转载于:海啸说明文)可)(2分) 17、不能删去(1分)。因为“大约”表示约数,说明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引起海 啸有100次左右。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确定发生了100次,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意近即可)(1分) 18、举例子、列数字。(1分)运用实例和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强烈的海底地震不一定导致 海啸。(1分) 19、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有: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海底地震和全球气候 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2分)篇二:海啸阅读答案

日本地震和海啸死亡人数或过万

日本地震和海啸死亡人数或过万 (联合早报网讯)综合媒体报道,日本气象厅今天(3月13日)称,根据分析地震数据,两天前发生的大地震的实际强度为里氏九级。 据统计,自有记录以来,日本此次的9.0级地震是全世界第五高,1960年发生的智利M9.5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M9.2地震分别排第一和第二。 与此同时,据日本媒体最新统计,此次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1200人,失踪1500人,还有数万人无法确定是否安全。在已经确认死亡的1200人中,宫城县有244人,另外在该县的仙台市和东松台市还各发现了200余具尸体,因为无法靠近现场,所以无法准确统计数字。另外,岩手县和福岛县还分别确认了 302人和208人死亡。 但也有日本媒体称总遇难人数很可能将超过万人。法新社引述NHK报道,宫城县警长Naoto Takeuchi表示,仅在宫城县就可能有超过万人遇难。宫城县属于本次大地震的重灾区。 据宫城县当地政府反映,该县临近海岸边的南三陆町遭到海啸的致命打击,整个町几乎完全被毁,町内有居民1.7万人,其中7500人已经确认安全,其他近1万人目前下落不不明。岩手县的大槌町与南三陆町遭到了同样的打击,整个町几乎被夷为平地,该町有居民1.5万人,目前只确认了4600人安全,其他人去向不明。岩手县陆前高田市有5000户被埋,已发现很多尸体。 绝大多数遇难者似乎是被地震引发的海啸夺去生命。 另,据日本新闻网报道,遭受海啸袭击的日本仙台机场的候机楼上,截止到13日,依然有1200名乘客和机场工作人员被困在里面,等待救援。由于候机楼周围还有3米左右深的水,而且垃圾成堆,因此救援部队目前还无法靠近。乘客中已经有多人因为支撑不住而死亡。 救灾和搜救行动目前仍在紧张进行着。 日本防卫相北泽俊美说,首相菅直人已经下令日本自卫队投入十万人参与救灾工作。这是日本自卫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行动。 各国救援团队,包括中国、瑞士、德国以及匈牙利等的救援人员今天也纷纷抵达日本。这也是日本历史上首次接受中国救援队。 而美军也投入到救援工作中,美国“里根”号航空母舰已经抵达日本东北海岸,将与日本自卫队合作进行救援。 福岛第一核电站可能再次爆炸 日本今天陷入核子紧急事故,政府表示在强震中受创的核电厂恐怕已经发生双反应炉熔毁事件,造成辐射外泄。据了解,日本福岛遭受核辐射者人数剧增,从4人升至190人。 日本核工业安全局13日宣布,福岛核电站内的3号反应堆因冷却系统失灵而进入“紧急状态”。此前,该核电站1号反应堆附近涡轮机房曾因氢气泄漏而发生爆炸。自从本地地震发生后,日本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因冷却系统失灵而警报频传。政府已经要求电站附近21万居民紧急疏散。 日本政府首席发言人表示,福岛核电厂1座反应炉极有可能已经熔毁,而当局行事方针,是假设另1个反应炉也可能发生熔毁情况。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今天表示,在强震中受创的福岛核电厂1号机和3号机,恐已发生放射性熔毁。 在记者会上被问及是否有熔毁时,枝野幸男表示:「我们行事方针,是假设核电厂1号机有高度可能已发生熔毁。」 枝野幸男表示:「至于3号机,我们则假设有熔毁的可能性。」 枝野幸男也说,工作人员正在想方设法冷却位于福岛一号核电站的三号机组反应堆,但无法排除该机组发生氢气爆炸的情况。 不过,枝野幸男在介绍三号机组的潜在危险时,同时也表示三号机组应该可以“抵御”

海啸等级与海啸预警

海啸等级与海啸预警 孟 慧 付燕玲 饶扬誉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 430071)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海啸不同于因风所引起的波浪,它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和周期的海浪。 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长可达数十或数百千米,周期为2-200 min ,波高仅为1 m 左右。因此,在深海中,海啸往往静悄悄地通过海洋;然而,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波峰倒卷,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形成能量极大的“水墙”,速度常快,破坏力大,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 1 海啸等级 国际上表示海啸大小较多采用渡边伟夫海啸等级(表1),用于判定某次海啸发生能量的量级。 表1 渡边伟夫海啸等级表 等级 海啸波高(m) 海啸能量 (1010焦耳) 损失程度 -1 <0.5 0.06 能量损失 0 1 0.25 轻微损失 1 2 1 损失房屋 船只 2 4-6 4 人员伤亡,房屋倒塌 3 10-20 16 ≤400 千米岸段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大、房屋损毁严重 4 ≥30 64 ≥500 千米岸段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巨大,建筑物尽毁 这是一个粗略的海啸等级表。由于实时计算海啸能量比较困难,在进行海啸预警时, 多采用索洛维约夫-今村海啸等级Mt [1]: Mt=a log H+b log R +D (1) 式中,H 表示最大海啸波振幅(m ),由验潮仪测量在距离海啸中心R 处测得,a ,b ,D 为常数。通常,a 、b 取1,D 取5.85。当H 表示波峰到波谷的高度差Hc (≈2H )时,D 取5.55。这样,海啸级别通常能够和地震矩震级相匹配。 根据对公元358年至今全球发生的近5000次破坏性地震海啸的统计,约有85%的地震海啸分布在太平洋中的岛弧—海沟地带,原因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沟分布也最广,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其他15%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印度洋中的阿拉伯海以及地中海等地。 2 海啸预警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而接收到地震波后人类发布信息的电磁波速度更快。海啸波传播速度算式如下: gh =υ (2) υ:海啸的速度(m/s ),h :海的深度(m ),g :重力加速度(m/s 2) 在太平洋,典型的水深大约是4000m ,所以海啸的传播速度大约是200ms -1或700km/hr 。由于波浪的能量损失与它的波长成反比,高速度及远距离运行的海啸所损失的能量非常有限。 表2 20世纪以来记录到的特大地震海啸的波高

1976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六级以上大地震时间地点统计如下

1918年南澳地震: 1918年2月13日14时07分13秒,广东南澳(北纬23度30分,东经117度13分)发生级大地震。地震使南澳县城遭到严重破坏,该县四万人伤亡十之八九,死亡万余人.这是20世纪中国惟一的一次地震海啸.福建泉州至广东汕头一带,海啸波高达7米,持续14小时,福建《同安县志》记载有:“地大震,海潮退而复涨,鱼船多遭沉没”. 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北纬度,东经度)发生级地震。此次地震,中外闻名,中外近百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能量巨大的地震。据当时的《中国民报》记载:“清江驿以东,山崩土裂,村庄压没,数十里内,人烟断绝,鸡犬绝迹。”地震造成的死亡总人数为234117人。死亡在万人以上的有6个县。其中以震中海原县最严重,达7万人,占县总人数的—半以上。地震造成的山崩滑坡掩埋了村庄。海原县房屋和窑洞倒塌近6万间。会宁县房屋倒塌达8万间。海原地震的滑坡数量多,规模大。海原、固原和西吉县滑坡数量大到无法统计的地步。 1925年云南大理地震火灾: 1925年3月16日,在云南苍山洱海(震中北纬度,东经度)之间发生了一次7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5800余人死亡,近万人受伤,洱海沿岸数万间房屋倒塌.地震后大理、凤仪、宾川、邓川起火。大理全城官署民房庙宇,同时倾圮。火起多处,风助火威,延至17日午方熄,被毁店铺数百家。附近各村之草房全部烧毁。风仪城内同时火起多处,绣衣街、十字街一带全被烧毁。宾川县城灾情稍轻,仅海东玉龙村和海南耆内南村尊庄等处火灾,共烧毁瓦草房86所。这次地震是大理有历史记载以来造成伤亡最大的一次。 1927年甘肃古浪地震 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北纬度,东经度)发生8级地震。地震波及甘肃、青海、陕西等地,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死亡4万余人。武威、塔儿庄、张义堡、黑松驿、黄羊川等地破坏极为严重。古浪县城受到严重破坏,据古浪县志记载:”全城房屋,颓

印度洋地震海啸专题

一、印度洋地震海啸专题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晨7点59分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里式8.7 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为40年来世界最强烈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首 先袭击泰国南部,然后一路奔袭1600公里,席卷印度和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灾难甚至波及到东非沿岸的索马里,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受 波及国家死亡人数已超过14万多人。 材料二:地震震中与印度洋沿岸地区示意图。 一、选择题: 1.关于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啸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海啸只能由地震引发 B .海啸是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潮汐 C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D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 内、里氏震级8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2.此次地震是由下列板块相互错动引起的: ( ) 00 200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3.此次主要影响印度洋沿岸国家和地区,下列关于受灾国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与火山国、该国居民多信仰佛教 B.受海啸影响最严重的斯里兰卡属热带季风气候,该国居民多信仰印度教 C.加尔各答是印度麻纺织中心,它位于印度西部 D.马尔代夫是珊瑚礁岛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巨大。 4.关于甲海峡叙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最短航线必经之地,是日本“海上生命线” B.近年我国从此海峡运进的主要物资有石油和铁矿石 C.该海峡附近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D.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除地理位置优越外、还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等。 5.美国许多高科技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设厂,主要是由于:()A.该地劳动力素质高,人才密集B.利用该地海运便利的条件 C.该地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D.该地人口多、市场广阔 6.关于乙工业区说法正确的是:()A.以钢铁、机械为主传统工业区B.以棉纺织工业为主轻纺工业区 C.以麻纺织工业为主轻纺工业区D.以计算机软作为主新兴工业区 7.关于乙所在国家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该国降水西多东少B.东部主要农作物棉花、甘蔗、水稻 C.西部主要农作物是黄麻、茶叶D.发展农业主要不利条件是水旱灾害频繁8.下列不属于甲所在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A.水稻种植业B.大牧场放牧业 C.热带雨林原始迁移农业D.热带企业化种植园经济 9.下列不属于甲所在区域的农矿产品的是:()A.天然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B.石油和锡等矿产 C.稻谷、甘蔗D.小麦和玉米 10.这次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下列有关人类应对这种突

20世纪以来的重大地震海啸

背景资料:20世纪以来的重大海啸 2014-04-02 11:00:00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有2人参与 分享到 资料图:2011年3月11日,日本名取市海啸地震前后对比图。 中新网4月2日电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发生的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923年09月01日,日本关东发生7.9级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约10米,造成鎌仓市海岸大约有100人死亡,江之岛堤道则估计有50人淹死。日本官方统计死亡者约10.5万人,为日本史上最惨重。 1929年11月18日,加拿大纽芬兰发生7.2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7米,造成28人死亡。海啸也切断了大西洋的通信海缆线路。 1933年3月3日,日本三陆外海发生8.4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28.7米,死亡1522人,海啸横越太平洋直到南美的智利均受到影响。

1944年12月07日,日本昭和东南海发生8.1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10公尺,地震海啸造成1223人死亡,海啸为主要死因。 1958年7月08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利陶亚湾发生7.5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524米。地震诱发山崩,造成524米高的超级海啸。 1960年5月22日,智利瓦尔迪维亚发生9.5级地震,这也是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海啸最大波高25米,地震海啸造成约5700人死亡。海啸也波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夏威夷、菲律宾及日本等地。 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湾因大面积海底运动引起海啸,最大波高达30米,海啸波及加拿大和美国沿岸,死亡150人。 1964年6月16日,日本新潟发生7.6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6米。地震造成新潟土壤液化严重。 1976年8月16日,菲律宾民答那峨岛摩洛湾发生7.9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4 – 5米,造成约8000人死亡。 1980年3月18日,美国华盛顿圣海伦火山爆发导致山崩,使得附近的spirit lake产生260米的超级海啸。 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中部发生7.7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14.9米,造成104人死亡。海啸也造成韩国2 – 5米浪高及1人死亡。 1993年7月12日,日本北海道发生7.8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16.8米,造成230人死亡。地震发生后5分钟海啸到达奥尻岛,海啸预警无法发挥,是造成奥尻岛死伤的主因。 1998年7月17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7.1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15米,造成2200人死亡。海啸成因为地震导致海底山崩,因而引发海啸。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杨家中学高二地理导学案编辑:审核:时间:2015.5.18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 2.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结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理解社会不同发展 阶段的灾情变化。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的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自主学习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__________,可以增加环境的________。 2.人类__________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______,致使环境更________,导致多种自然灾害______。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人口是__________的受灾体,也是________的受灾体。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 3.工程措施可以______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人类可以“______”灾情;反之,会“________”灾情。 2.自然灾害的__________是人类活动对灾情产生“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不同时期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 合作探究 考查点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下图中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方法技巧练 方法图示法理解不同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读“某地区不同年份地理环境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1965年到2011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两图中地表环境稳定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易发生自然灾害的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3)若乙图中发生7.0级地震,东西两岸易损程度高的是哪岸?阐述判断依据。 (4)乙图中要减轻自然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