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整理_人文地理学(按题型顺序)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整理_人文地理学(按题型顺序)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整理_人文地理学(按题型顺序)

人文地理学萨乌什金:俄国近代经济地理学内部两大学派之一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06)

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2、05)

文化生态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对属于他们的那部分地域加以组织、利用和加工的结果,可被视为环境的人为部分。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人—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地域文化系统,人—文化—环境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文化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相互作用的机制。(05)

文化景观:亦成为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12)

人地相关论/可能论/或然论: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提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12)

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有决定性

作用。(09)

人地关系图式: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展现的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内人地关系模式。其中四个要素,即人口、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和技术。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并具有一定文化的群体。自然生物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空间与资源。社会组织,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技术是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人们利用技术获得生存,改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文化的结构,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关系。(06)人类大陆图: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为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11)

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11)

北日耳曼语:即斯堪的纳维亚人所说的语言,它包括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和冰岛语。这些语言都源于古代斯堪的纳维亚语,10世纪后由于人口的迁移和政治上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才分化成现在的四种语言。(10)

补充:世界语言分布:(1)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斯拉夫语、印欧—伊朗语;(2)汉—藏语系: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日语、朝鲜语、越南语;(3)闪—含语系:阿拉伯

语、希伯来语;(4)乌拉尔—阿尔泰语系;(5)非洲语言:尼日利亚—刚果语系、科依桑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6)马来—波利尼西来语系;(7)其它难以确定:美洲印第安语、巴布亚语、爱斯基摩语、澳大利亚地著语言。

西日耳曼语:有两个分支,即高地日耳曼语和低地日耳曼语。高地指德国南部山地。高地日耳曼语为现在标准德语的基础。低地日耳曼语位于德国北部、比利时北部和荷兰。(07)

西斯拉夫语:西斯拉夫语是斯拉夫语三个语支之一,包括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他们分别是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三国使用的语言。(04)

地名景观特点:虽然地名不一定具有可视的物质形态,但是他们满足景观的空间特征,指示着地表特定的空间。地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也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名是人们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景观有以下特点:特殊性、符号性、变异性。(09)

旅游客源地: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游客的来源地。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04)

旅游目的地:目的地是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他是旅游流指向的目的区域。(09)

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收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的。其形成条件有两点:(1)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

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2)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06)

旅游资源分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和古迹、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旅游渡假区、主题公园。(05)

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1955年美国人迪斯尼在美国洛杉矶构造了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的出现标志着主题公园的诞生。(10)

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特别优美,人文景物比较集中,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网络11)(07)

延伸型领土:虽然大部分领土也呈紧实型,但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远离领土中心的走廊。(10)

补充:坚实型领土(从领土中心到边界的距离差别不大,领土形状呈似圆或方形,没有分离的领土,如波兰)、狭长型领土(领土向相反两个方向延伸,形成狭窄条带状的分布,如智力)、分离型领土(一国领土被水域或其他国家分开,形成破碎分离的分布状态,如印尼)、穿孔型领土(一国领土完全被另一国领土所包围,如莱索托)、飞地型(某国领土的一部分被邻国所包围,但主权仍属该国,如瑞士在意大利境内的堪培拉)

穿孔型领土:一国领土完全被另一国领土所包围,如莱索托。(07)地缘战略关系: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深刻影响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安全战略和国际地位,许多学者从本国利益出发,把具体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放到全球背景中,从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被称为“地缘战略模式”。{11、05(地缘战略模式)}

环境知觉: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12、11、09、06)

地理物象: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映像。它是知觉判断、地利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地理物象是对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当然,地理物象并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照相”,他与客观地理环境并不完全一致。(04)

地理物象距离:地理物象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距观察者愈近的地理事物,观察者对其了解得愈详细、愈具体,其地理物象也就愈清晰,随着距离的增加,观察者对地理事物了解的详细程度逐渐降低,地理物象也就逐渐模糊,影响地理物象距离主要有三种:一是物理距离,表示人们与某地理事物间隔的实际长度;二是时间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的时间;三是价格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的费用。(10)

地理物象认知距离:由于人们在环境中认识客观距离时受到主观因素(对区域的熟悉程度、年龄对距离估计的影响等)、刺激因素(路线转变、环境地物等)以及主观因素与刺激因素相互作用因素(刺激吸引力、距离联通、情感牵涉、乡土观念等)的影响产生认知距离,认知距离往往夸大或缩小了相应的客观距离。认知距离一般同里程、耗时和花费三个要素呈正相关关系,由于认知距离的不同,地理物象的清晰程度也存在着差异。(07)

行为空间: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12、05)

行为空间: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经历的场所和通路,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经验所了解的空间;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间范围,包括通过电话、报纸等所了解的空间。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要比直接活动空间范围大得多。(05)

水资源短缺:首先,由于世界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极不均衡,再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种现象称为水资源短缺。(05)

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10、09、07)

东盟:东南亚各国原来多是英、法、荷、美的殖民地,各自的发展情况不同,加上宗教、文化上的显著差异,一般认为彼此缺乏联合基础。但是为了不受大国的左右,获得共同的发展机遇,印尼,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四国宣布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后来先后加入东盟的有菲律宾、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06)

德国近代人文地学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有哪些?(05)

①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拉采尔在他的《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把人看做是环境的产物,人和动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在《政治地理学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国家的支配作用;

②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影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③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景观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生活空间。

④区位地理学派的代表: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首先创立了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说,廖什建立了市场区位论。

文化区及其三种类型?(11)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①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特征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②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③乡土文化区是指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用一种符号作标志。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如何理解形式文化区及其特征?(04)

Ⅰ、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

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①确定形式文化区,首先要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某一种或几种文化现象,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把所要研究的现象落实到一定比例尺的地图上;

②在形式文化区中出现三个层次核心地区、外围区和边缘区;

③精确划分文化区的边界十分困难,但存在特殊情况:如果两个文化区之间有山脉的阻隔或国界,则可能不存在过渡带,即边缘区;

④不同文化对象划出的文化区并非一定都彼此吻合。

Ⅱ、特征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这种文化区是该文化现象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的。

简述文化传播的扩展扩散?(12)

扩展扩散: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特点是空间上的相对联系性,速度的差异性;A、接触扩散: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B、等级扩散: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

C、刺激扩散: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补充:迁移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迁移扩散是由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的,比扩展扩散要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本身的特点。另外,由于是随人迁移,特别是迁移到远处,使这种文化区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其与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论述西方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观点(09)

环境决定论: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Ⅰ、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论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他说北方寒冷的地区各民族的性格是“精力充沛”“富于热忱”但“大都拙于技巧而缺少理解”;亚洲气候炎热,各民族“多擅长技巧,深于理解,但精神卑弱,热忱不足”,故常屈从于人;希腊各族兼有这两种禀赋和品德,因为希腊处于寒冷与炎热的南北气候之间的自然环境所致。

Ⅱ、法国的政治学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谈到民族、政治、宗教等社会现象方面的原因时说:“炎热国家的人民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

Ⅲ、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阐述了世界上的三种地理环境对当地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他指出,①从蒙古经阿拉伯到北非的沙漠地区,居民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好客或掠夺成性,往往侵让周围文明国土;②在平原流域,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居民依靠农业,被束缚与土地上,性情守旧、呆板、孤僻,过着君主制生活;③大海附近的居民却具有冒险精神、勇气和智慧。人民多从事工商业,过着民主制生活。

Ⅳ、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和及其学生美国地理学家森普尔的理论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带来广泛影响:①拉采尔在他的《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把人看做是环境的产物,人和动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②森普尔在其所写的《地理环境之影响》一书中,对拉采尔的思想广为介绍。不过,他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取慎重态度。

可能论:

Ⅰ也称或然论、人地相关论,他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Ⅱ这种思想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提出,他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力量,不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实;一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生活方式则是决定某一特定的人群将会选择那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

Ⅲ他的学生白吕纳认为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

适应论:

Ⅰ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罗克斯比提出,他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群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地域内人群及其和地理之间的关系;Ⅱ这里的适应是通过文化的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即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生态论:

Ⅰ美国学者巴罗斯提出,他认为地理学是有关“人类生态学的科学”,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侧重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生态论与适应论都试图借助生态学的一些观点,彼此论点大体相同。环境感知论

Ⅰ是文化地理学借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地关系的。他们认为:人与自然华宁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由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他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他为该环境中共同文化集团内所有成员所共有;

Ⅱ人们对现实环境的认识受已存在的环境感知的影响,不可能十分准确的理解现实环境,要了解某一文化集团在该环境中为何会产生着这种不全面的误差,就要从文化集团所产生的环境感知入手;

Ⅲ人对环境的感知随环境的变化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文化决定论: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征服自然在人地关系中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人是通过文化起作用,故称之为文化决定论。

和谐论:

Ⅰ和谐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要对一定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Ⅱ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内容归结起来就是要支配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著作及其观点?(11)

Ⅰ、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论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他说北方寒冷的地区各民族的性格是“精力充沛”“富于热忱”但“大都拙于技巧而缺少理解”;亚洲气候炎热,各民族“多擅长技巧,深于理解,但精神卑弱,热忱不

足”,故常屈从于人;希腊各族兼有这两种禀赋和品德,因为希腊处于寒冷与炎热的南北气候之间的自然环境所致。

Ⅱ、法国的政治学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谈到民族、政治、宗教等社会现象方面的原因时说:“炎热国家的人民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

Ⅲ、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阐述了世界上的三种地理环境对当地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他指出,①从蒙古经阿拉伯到北非的沙漠地区,居民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好客或掠夺成性,往往侵让周围文明国土;②在平原流域,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居民依靠农业,被束缚与土地上,性情守旧、呆板、孤僻,过着君主制生活;③大海附近的居民却具有冒险精神、勇气和智慧。人民多从事工商业,过着民主制生活。

Ⅳ、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和及其学生美国地理学家森普尔的理论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带来广泛影响:①拉采尔在他的《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把人看做是环境的产物,人和动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②森普尔在其所写的《地理环境之影响》一书中,对拉采尔的思想广为介绍。不过,他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取慎重态度。

人文地理学引入实证主义方法论后学科发生了哪些变化?(06)

首先,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地理学作为空间科学重建了研究内容和理论主体。

其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即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提出理论的过程与归纳法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加强了人文地理的科学化。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量化技术,意味着空间分析上的精确性,取代了传统人文地理学的模糊化的推论。

试分析人口的自然构成和社会经济构成?(05)

Ⅰ、人口自然构成包括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

①性别构成通常用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来表示世界人口性别大体保持平衡,这对于发展生产和保持生活稳定都是有利的;

②年龄构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数中不同年龄的比例关系。人口的年龄构成对劳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产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人口年龄构成可反映劳动力状况和抚养状况。人口中青壮年比重达,劳动资源就雄厚;

Ⅱ、人口社会构成包括职业构成、文化教育构成、婚姻家庭构成、阶级构成、民族构成和种族构成等。

①人口的职业构成大致可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可以看到某些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差别。某一国家或城市的人口职业构成可以反映他的产业构成状况:通常是经济落后的国家,职业人口中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小;经济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更大,第一产业比重小。

②民族构成和种族构成:不同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往往会有所差异,种族构成的差别对地区特性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

③文化教育构成:重点体现在对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上:a,人口素质提高,改变了传统的生育观念,少生优生;延长受教育的时间,相对推迟了人口的结构年龄。b,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妇女文书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上妇女平均生孩子的数量与其文化程度成反比。

④婚姻家庭构成

⑤阶级构成

如何理解人口的自然构成?(06、04)

人口自然构成包括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A、性别构成通常用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来表示世界人口性别大体保持平衡,这对于发展生产和保持生活稳定都是有利的;B、年龄构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数中不同年龄的比例关系。人口的年龄构成对劳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产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人口年龄构成可反映劳动力状况和抚养状况。人口中青壮年比重达,劳动资源就雄厚;

补充:人口构成(人口结构):人口系统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1)自然构成:A、性别构成通常用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来表示;B、年龄构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数中不同年龄的比例关系;(2)社会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教育构成、婚姻家庭构成、阶级构成、民族构成和种族构成等。

结构主义方法论及其主要研究内容?(07)

结构主义方法论:同上;

研究内容:千差万别的地理现象是表层结构,而要真正解释则要把握人地系统中的深层结构。当前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组织的空间形式和本质结构。主要内容集中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上,如福利、财富的分配、犯罪、居住分离等。

结构主义方法论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10)

结构主义方法论:①结构主义是根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事实。它的基本原理是,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只需联系在一起时,才是有意义的。与实证主义有很大差别;②在结构主义的模式和方法论中,人只是复杂的关系网络中的一个元素,他本身没有独特性,只是有结构决定的,是被动的。

影响:①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事物,这从地理学家强调研究区域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系统中可以看出。②试图超越地理因素寻求深层结构来解释地理现象。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10、09、07)

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生产力水平及其分布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交通运输条件等:

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人口分布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在史前时代人类靠采集食物和渔猎为生,单位土地面积所能供养的人口少,因而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极端分散、稀疏和流动性强。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人类活动领域扩大,人口密度也随之增大;由于城堡的出现,人口分布有了城乡之别但绝大多数人仍散布于农村。到封建社会由于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农业生产水平成为决定区域人口密度的决定因素,农业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其他地区仍较稀疏,乡村人口在全国各地区占绝对优势。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发展,工业逐渐占居主导地位创造了比过去丰富得多的产品和财富,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大大提高。随着资本的集中,大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在城市的集中,

大量农民源源不断的涌进城市,使城市人口大增,城乡人口比重发生逆转。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步伐在加快

②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如苏联人口主要集中于西欧部分;

③经济活动方式的影响,种植棉、水稻的分布区的人口比种植玉米、燕麦的分布区稠密,因为相对来说前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反之,这些作物的收获量又可供养很多人的生活需要。此外工业地区一般比农业地区人口稠密,农业地区中种植业区又比畜牧业区人口稠密。

④历史因素,居住历史长,开发较早的地区人口稠密,如东亚、南亚,而开发较晚的地区人口稀疏,如大洋洲;

⑤政治因素对人口的分布也较大,如二战期间人口的大规模移动

⑥此外国家制定的人口政策,文化、交通因素对人口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补充: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和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交通运输条件)

论述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和机制?(12)

规律:

1(美国拉文斯坦):(1)大多为短距离的迁移;(2)具有阶段性;(3)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4)乡村居民更富迁移性;(5)短距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以男性居多;(6)大部分为年轻人;(7)主要方向从农业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发生率与源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2(斯托福)”干预机会理论”,迁移一定距离的居民数,与目的地的机会数量成反比,与沿途的“的干预机会”成反比。

3(李)国内迁移与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及国内人们自身的差异有关。

机制:

1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的一种反应,这类因素以区位吸引力而存在,如果一个人对他所在的区位不满意,就产生迁移愿望。迁移愿望的强度及这种愿望能否满足因个人需求、对他的限制和不满足的程度而异。

2解释迁移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刺激因素,另一类是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因素。

3影响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方面,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也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或流动。

如何理解人类种族的起源?(09)

①所有的人类都属于同一个物种,最初人类形态差异很小,此后由于扩散迁徙,各自生活在条件极不相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在长期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逐渐在其体质形态方面产生了一些具有共同遗传特性的人类群体。

②一般认为,人种的形成开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万年。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的生活受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强烈影响。当今人种的诸多特征具有明显

的适应周围环境的意义:古代蒙古人种生活在亚洲东部草原和半荒漠的环境中风沙大,加上季风影响,肤色在干季因日照强烈而呈黄色,特殊的中鼻型,鼻孔宽而鼻孔深藏,防寒又防热,睛色深;白种人生活在欧洲东北部,气候寒冷潮湿,日照少,人们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浅,鼻型因防冷而向狭鼻发展,形成波状发型;黑种人生活在热带地区,热招强烈,炎热潮湿,皮肤黑而鼻型宽,卷发。介于三大中心之间的人群,具有过渡性质的体质特点

③在旧石器时代地理上的彼此隔离使得控制人种特征的基因组合得到突出发展,形成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人种。

民俗的内涵特征是什么?(10、07)

①民族性。各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区别于其他民资的风俗习惯。②地方性。由于地理环境对民族的经济和生活影响,民族具有明显的地方性。③集团性。不同的社会阶层、阶级等的形成社会集团之间风俗习惯也可能不尽相同。④约束性,某种习俗可能成为全体民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具有某种不成为法的约束力

(自己整理)民俗的内涵特征包括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和约束性:①民族性,民俗是各族人民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禁忌等方面;②地方性:与民间文化相联系的是民间社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③集团性和约束性,民俗为整个民族成员所共有,流行于整个民族之中;约束性,一个民族为了加强团结,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风格等,并赋予强烈的感情,把他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表现出广泛的群众性和深刻的社会性。民俗的形成也就意味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心里感情的形成,对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补充:民俗的特点

民俗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直接反映并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社会生活面貌,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的一些特征。内涵的特征包括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和约束性;外延的特征包括承传性和变异性。

如何理解罗曼语族?(05)

Ⅰ罗曼语族也称为拉丁语族这种语言是由过去罗马人所说的拉丁语发展而来,由于罗马的政治军事力量的扩散,其语言也被传播到帝国各个角落。

Ⅱ罗马帝国垮台以后,拉丁语的优越地位消失了。除去在宗教活动中使用以外,拉丁语便于当地语言结合独立发展。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最终形成今天的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

①法语法国官方语言,在非洲有相当大影响,不少非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殖民影响);

②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在欧洲只限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但在世界有很大影响,拉丁美洲国家中,除巴西与一些岛国外,大多说西班牙语,说葡萄牙语的只有巴西;

③意大利语,与国界几乎一致;④其他语言。

简述世界性三大宗教的分布状况?(08)

Ⅰ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澳洲等地,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欧洲有大部分人口信封此教,另外英国、北爱尔兰中部、荷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芬兰、德国等是新教势力范围。天主教在拉美占统治地位,一些原始部落和受英、德殖民文化、法律影响的国家除外。其它宗教占亚、非洲的绝大部分。

Ⅱ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其中信奉者以西南亚与东南亚最多。

Ⅲ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分析影响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原因?(12、08)

(1)性别:男子多把动机付诸实施,女性多犹豫、迟滞、稳重;(2)年龄:年轻人产生动机易、实施快;中年人求实求稳;老年人喜爱清静而交通方便、怀古或访友需要。(3)身体健康:影响动机的产生及强度。(4)经济能力:旅游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在满足了吃穿住行及安全感等多种基本需要之后才产生的,(5)余暇时间;(6)心理因素:个人的爱好、兴趣、专业、对生活的态度、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7)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及治安等,构成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背景,对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具有强烈的限制和影响作用。

国界及其分类?(11)

国界: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总是有一条边界线与其邻国分开。这条线一方面表示是两国共有的分界线,另一方面表示其线内是其主权管辖范围。在过去缺少明确划定的界限,今天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行政管理的加强,各国都把其主权范围扩大到其边界。

分类:边界分为“自然边界”和“人为边界”两类。

“自然边界”:①是以双方公认的某种自然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作为边界。②河流具有一定的宽度,具体划分国界的原则是:在不可航行河段多采用几何中心线,在可航行河段多采用主流线作为边界。

“人为边界”:①在人为边界上突出的是几何边界,如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边界呈直线其方向与经纬线平行。又具体分为前成边界和后成边界;②人为边界多采取民族属性作为划分依据如一战后东欧有的国家需重新划界,但具体确定其属性则以语音为标准;③海上的界线:各国可在自领海基线起12nmile内自行确定其领海宽度,另外在海洋法公约中有关专属经济区部分中承认沿海国对邻接其陆地从领海基线量起200nmile区内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及其他经济性开发和勘探活动的主权权利。

论述陆权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观点及其现实意义?(09、04)

㈠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

观点:

①麦金德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把世界划分为“心脏地带”,内心月地带和外新月地带。

②心脏地带包括从东欧平原—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平原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域。内新月地带包括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及欧亚大陆边缘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外新月地带包括欧亚大陆陆地部分以外的大陆及海岛,主要包括英国、非洲、澳

大利亚、日本及美洲。这样就形成了外新月地带包围心脏地带,外新月地带又包围内新月地带的格局。

③心脏地带由于地理上与外界隔绝,故海权国家难以进入;又由于地势平坦便于修筑铁路,故可以进入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对欧洲而言可以通过中欧进入中欧和西欧,并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海上力量,最终战胜海权国家;

④他看到当时新兴的德国和俄国,如联合起来控制心脏地带机会威胁英国这一局势,提出了三句全球战略名言:“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住在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

影响:

麦金德的理论对国际战略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称为许多政治军事外交家分析问题,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也有人批评他过于强调陆心的重要性与潜力,忽视了空军的作用,甚至认为是为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提供依据。

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

①斯皮克曼认为影响全是世界的战略不在陆心,而在陆缘;

②他认为,陆心地区的自然条件极端不利,南部偏旱缺水,北部低温严寒,人口密度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重要性不如陆缘地区;

③历史上陆心边缘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无论是农业资源还是矿产资源都相当丰富,并不比陆心差;

④关于历史上游牧民族对陆缘农业地区的冲击,他认为就整个历史近战来说是短暂的,而且,冲到陆缘地区的游牧民族最终还是在文化上融合到农业民族文化中去;

⑤陆心的地理位置被周围山地所包围,如果被陆缘国家所控制,反而使陆心地区无法发挥起作用

影响:这一学说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形势;体现美国全球战略所采取的措施:遏制“陆心”

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①他首先认为世界并不像陆心与陆缘理论那样寻在战略空间的统一性,而实际存在的却是分裂的世界;

②他把世界分成两个等级的类型区,第一等级是世界性的,称之为地缘战略区,第二等级是区域性的,称之为地缘政治区。第一等级根据战略特点分为两个大区,一个是海洋贸易世界,另一个是欧亚大陆世界。他们分属两个集团。第二等级根据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相对一致性而分出其地缘政治区;

③海洋贸易的地缘全球战略区包括五个地缘政治区: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南美地区、西欧与北非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区、亚洲外滨岛屿与大洋洲区。欧亚大陆世界全球战略区包括两个地缘政治区:陆心与东欧区,东亚区。此外还有三个不属于上述范围的特殊区:即东南亚,中东地区和南亚,柯恩称前两个特殊区为破碎带。因为这些地区屡受外来势力的争夺,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与矛盾,是不稳定地区。另一个是南亚,是独立的地缘政治区。④此后,柯恩对其模型进行了适当修改,首先强调了美、苏、西欧、日本、中国的多样性,成为世界上重要地缘政治区。其次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已成为第三个破碎带。第三是印度、巴西和尼日利亚已成为区域性大国。后来又根据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出现的形式,把东欧分出,作为陆心与欧共体之间的通道地区,对破碎带只留下中东一个。

布热津斯基的跨欧亚安全体系。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研] 答:人文地理学是指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2埃拉托色尼[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埃拉托色尼是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学者。他运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出了地球周长,成为最早测量地球半径的人,并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文化特质的源地[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4环境决定论[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环境决定论是指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环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但其不足也是显然的,即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 5民族[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研;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消亡。民族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民族都毫无例外地必须经过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事实上,有的民族从其产生之后,从未经历过奴隶社会而进入了封建社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民族分化为两个民族的现象,也出现了几个民族结合为同一民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被同化的民族当然不会再经历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而新产生的民族自然也没有经过其产生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6种植园农业[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种植园农业是指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生产,具有种植面积广大、使用劳力多和商品率高的特点。种植园农业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以及广东等地区。

东北师大专业真题试卷(精).doc

教育传播部分 1=东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专业名称:教育 技术学 考试科目:教育传播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部分)考试时间:2012年1月8日下午 说明:所有试题答案均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1. 试阐述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15分) 2. 请结合案例说明布鲁姆提出的螺旋式组.织教学内容应注意的儿方面问题(15分) 3. 请结合ARCS 动机模型阐述动机因素对学习品质的影响(20分) 4. 请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学习内容分析(20分) 5. 请结合新技术的发展阐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20分) 10分,共4小题,共计40分) 1. 信息的形式及其成因。(10分) 2. 符号的木质是什么?列举教师的一种非语言符号,说明其在教育中的应用。(10分) 3. 如何理解网络教学媒体的作用?(10分) 4. 如何实现网络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10分)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1题,共计20分) 1. SMCR 传播模式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启示?(20分) 东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考试科目:媒体技术(C 语言)考试时间:2012年1月8日下午 说明:所有试题答案均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n 1. 输入x 和n 的值,e x =y ——,其中x>0实数、n 为正整数。(10分) 妇洲 2. 定义一个判断是否为素数函数f4,输出3?n 间素数的平方根之和。(10分) 3. 输入10个实数存在数组d 中,将小于平均数的元素累加,并输出。(如输入为25、 9、23、7,输出 16) (10 分) 4. 编程求10个字符串中最长与次长的两字符串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字符串p,并 输出。(15分) 5. 己知数据文件A.DAT 中存放100个整数,将其中小于平均值整数,按由大到小的 降序顺序排序并输出。(15分) 6. 下面程序是判断输入的字符串是否是“1口1文”,(顺读和倒读都一样的字符串称“1 口1 文”,如level),请填空、(5分)

(精选)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七章

人文地理复试题

08年城资系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复试试题 1、主体功能区的概念,你如何理解主体功能区? 2、什么叫资源型城市,你怎么理解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3、全球化条件下产业布局的特点 4、在区域发展研究中,怎么对区域发展条件作出评价? 6、怎么理解城乡统筹的关系? 第五题好像是人文地理在发展中的作用什么的吧,因为是六选五,所以我就不太记得了 09城资区域经济复试 一共就四个论述: 1.以你熟悉的城市或者区域为例,谈谈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结合你所熟悉的区域,谈谈如何选择区域主导产业。 3.比较沿海的内地的城乡关系,谈谈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最后一个好像是谈谈金融危机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2009人文地理复试题目(回忆版) 四个论述: 1、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30分) 2、结合你所熟悉的区域,简述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40分) 3、根据你所熟悉的城市或区域,论述技术创新对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0分) 4、根据我国三大经济区的特点,论述金融危机对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0分) 一、英语词组 人文地理human geography 西部大开发the 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 城乡协调发展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城乡一体化the urban - rural integration 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层面上from the viewpoint of society ,economy, ecology and culture 制度创新system innovation 人地关系manland relationship

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心理 一、简答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 2.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论语 2、蔡元培 二、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 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因材施教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2、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3、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1. 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0分) 2. 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0分) 3. 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10分) 4. 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一例做深入剖析(20分) 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苏格拉底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 1.概括化理论 2.努力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计20分) 1.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教育原理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4、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则仕 2、苏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4、《学制令》 5、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6、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三.教育心理学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活动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法》中的体现,其中体现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三、论述题 1.有人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这种说法对么?说明你的道理。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学记 2.中华职业教育社 二、论述题 1.试论述孔子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 1.简述苏格拉底法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 1.试论述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论的相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论述题 1.某地某学校根据学生入学前的智商高低来分快慢班。试论述你的想法,并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评价。

东北师大历年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1998年――2002年世界史试题 1998年世界上古中古史――中国古代史(先秦―明清) 一论述题 1、论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2、试析东晋南朝时期门阀衰败的原因 3、论隋统一的历史意义 4、为什么说北宋是个积贫积弱的王朝 二名词 1、图腾 2、宗法制 3、《法经》 4、王猛 5、检籍 6、三省六部制 7、四季捺钵8、金奔巴法9、一条鞭法 1998年世界上古史――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 1、庄子 2、初税亩 3、国人 4、范睢 5、破釜沉舟 6、《史记》 7、张骞8、文景之治9、田里不鬻10、代田法 二简要分析王莽改制 三论“复故爵田宅”的意义 四对“党锢之祸”的思考 五略述“天人合一”思想源流 1998年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研究方向:世界中古史)―中国古代史 一试析“楚汉战争”中刘邦、项羽成败的原因 二试论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三试述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四简答题 1、列举唐代官修史书之主要成就 2、说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代表诗篇(每人三篇以上) 五名词 1、殷墟 2、合纵与连横 3、《神灭论》 4、五代十国 2、简述俄罗斯从中央集权走向专制统治的途径 3、简述拜占廷封建化的道路 4、简析幕藩体制的性质 三、论答题 1、析中世纪德国没有形成议会君主制的历史原因 2、论英法百年战争对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影响 1998年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代史 一、名词 1、麦哲伦 2、《九十五条论纲》 3、重农学派 4、奥斯曼青年党 5、德意志关税同盟 6、松姆河战役 二、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中意大利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意义。

2、简述斐杨派执政斯间所颁布的反封建法令。 3、简评《大日本帝国宪法》。 三、论述题 1、试析19世纪下半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2、你认为世界近代史中都有哪些重大理论问题? 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1)至少列举三个重大理论问题 2)谈其中一个问题时,如能介绍他人发表的论著中的有关观点的,另加5分。3)谈自己观点时,要立论有据,自圆其说。 1998年世界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名词 1、卡普暴动 2、四月提纲 3、桑地诺 4、戴维营会谈 二、简答 1、国内史学界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有几种主要观点? 2、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后果? 3、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特点? 三、论述题 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日本是如何被打败的? 3、试评中苏分歧和中苏关系恶化。 1998年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一、论述题 1、《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及其影响。 2、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二、简答题 1、评“官督商办”企业。 2、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 3、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4、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是怎样加强法西斯统治的? 三、名词 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军国民教育 3、第一次直奉战争 4、“制宪国大” 1999年世界史――上古史 一、名词 1、乌尔第三王朝 2、亚历山大大帝 3、米诺斯 4、布匿战争 5、塔西陀 6、迈锡尼文明 7、梨俱吠陀 8、楔形文字 9、提修斯 10、阿育王11、自然哲学12、帕特娜神庙13、万神殿 14、索福克利15、埃赫那吞 二、简析雅典民主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东师自然地理试题

1999年自然地理试题 一.解释概念(每个2分,共20分) 生物群落互惠共生有效辐射相对湿度径流模数 地域分异大陆度潜育化过程断裂构造 二.简要回答以下各句(每小题5分,共40分) 1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2绘图说明褶曲的基本类型,并注明其形态要素。 3指出城市热岛产生的原因。 4说明地球的形状的地理意义;指出地球自转运动带来的地理效应。 5指出第二型冷锋的形成及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6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哪些? 7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8指出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三.简述风海流的形成机制,并以北太平洋洋流系统为例,说明地转流的形成过程(15分) 四.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营养结构,并以此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与物质循环。(15分) 五.简述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10分) 2000年自然地理试题 一。解释概念(每个2分,共20分) 层理结构低压槽露点温度降水变率顺潮径流深度准平原雅丹地貌 吸湿水顺行演替 二。简要回答下列各问(每题4分,共40分) 1简述自然地理研究的任务。 2用惯性规律解释科里奥利力的形成。 3根据化学组成可将岩浆岩分为哪些类型? 4地层的假整合接触说明什么? 5简述逆温的成因。 6简述暖锋云系特征。 7简述北太平洋洋流系统构成及地理意义。 8指出滑坡产生的基本条件。 9简述物质的生物循环在土壤行程中的作用。 10说明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三。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对比东北性河流和华南型河流的水文特征。 五。阐述全大陆水平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本类型与成因。 2002年自然地理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组成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 2气团的形成条件 3地下水的类型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 参考答案 2002年 一、名词解析(20分) 1、性比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的比例关系。 2、种族: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种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3、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4、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及其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5、政治地理单元: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由具体的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 二、简答题(40) 1、比较生态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 生物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而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遗传性。文化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通过文化的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相同点:这两种适应都是人类为获得生存发展而产生的改变;不同点:生物适应是人在体质方面作出改变,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文化适应是通过文化发展而在起作用的。

②们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统一体,所以任何民族 的形成都有其形成的共同地域。 ③共同的经济生活——长期生活在某地,使用 同种语言,相互间交往频繁,从而形成了共 同经济生活和生活习惯。 ④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形成并保持民族共 同体的重要纽带,是最稳定的民族特征。 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佛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 基督教: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地区、南非、大洋洲。 伊斯兰教:亚洲、欧洲、美洲,信奉者以西南亚、东南亚居多。 3、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主要体现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这个四个方面 (1)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①与经济发展:旅游开发在不同地区所需要 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取决于开发区的 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发展 旅游业赚取外汇是实现工业化的一种 手段。②与收支平衡:发展旅游业是可 以赚取外汇,改善收支平衡状况。③与 就业: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 游客的直接消费产生了旅游业的直接 就业,同时还会带动其它旅游业相关的 行业就业。④与税收:旅游业通过本身 的经营活动,在增加外汇的同时还能带 来盈利,政府可以从旅游业中获得税收 收入。⑤与经济结构:旅游业的发展能 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经济结构 发生改变。游客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 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和 其它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

东北师范大学(2010-2017)考研真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333入学考试试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 2.外铄论 3.说服法 4.学校管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各级《教师专业标准》谈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基本内容。 2.简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 三、论述(20分) 论述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几处关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学记》 2.书院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 2.韩愈的《师说》中的教师观和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毛雷尔法案》 /莫雷尔法案 2.英国公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赫尔巴特四步教学。 2.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主义教育。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举例说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受哪些因素影响 二、论述题(20分) 小欣遇到难题,数学老师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逐步引导,最终成功解答了。联系维果斯基和布鲁纳的理论,分析数学老师的行为。以及对今后教学中的启示。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333入学考试试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制 2.培养目的 3.道德教育 4.教师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三、论述题(20分) 试述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重大作用。 中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中国古代蒙养教材及特点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及其现代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国防教育法》的内容。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卢梭自然主义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精细加工策略 2.同化 二、论述题(20分) 论述观察学习的过程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东师《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2017秋17春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有明显界限限定的自然综合体是() A. 相 B. 地方 C. 限区 D. 自然区 正确答案: 2. 单独地划分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然后将两类不完全的区划单位进行交叉,可获得()。 A. 自然区域 B. 综合单位 C. 单列系统 D. 双列系统 正确答案: 3. 下列关于大洋表层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大洋表层是大洋表面以下100m深的范围 B. 海洋绿色植物的集中带 C. 大洋的基本生长部分 D. 海洋动物最集中的水层 正确答案: 4. 自然地理系统起连接作用的组成部分是() A. 水分 B. 大气 C. 岩石地形复合体 D. 土壤 正确答案: 5. ()是生态系统各要素中对干扰反映最敏感的因子,也是人类与自然合作水平是否融洽的标志。 A. 气候 B. 植被类型 C. 径流量 D. 土壤 正确答案: 6. 自然地理系统的核心是() A. 水分

B. 大气 C. 有机界 D. 土壤 正确答案: 7.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是人为干扰,自然地理环境的状态并不会变动过大,或是变动后自我调节,逐步恢复原状态,我们称之为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发展性 C. 稳定性 D. 有序性 正确答案: 8. 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表固体物质的机械搬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 地表的水平衡被破坏 B. 改变了生物界的平衡 C. 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 D. 加速了化学元素的迁移 正确答案: 9. 平地上开垦的耕地与林带的组合属于哪种典型的自然地理结构() A. 棋盘式结构 B. 水平式结构 C. 交错式结构 D. 镶嵌式结构 正确答案: 10. 下列解释中,关于自然区划单位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异质的合并 B. 是同质的归纳 C. 是不同等级异质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分布区 D. 自然地理区划单位内部结构是不同的 正确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地球内部水平联系方式有() A. 机械迁移 B. 物理过程 C. 化学过程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人文地理学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说明人地关系研究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和地位 2、怎样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3、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关系? 4、试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不同观点与共识各有哪些? 5、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 6、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 二、综合分析题 1、试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分析和评价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试比较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并评价这两种观点。 3、试以中国或全球的实际为例,分析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的核心。 4、以你熟悉的某个区域为例,说说三大全球问题在该区域的表现,试提出在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比较三大全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表现,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和持续发展问题上有哪些共识? 6、试就某个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设计一份调查提纲。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 2、综合人文地理学 3、资源问题 4、环境问题 5、人地协调论 6、人地适应论 7、人地关系的动态性 8、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 1、阐述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2、什么是人口爆炸?人口爆炸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3、举例说明区域文化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4、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发,阐述什么是正确的资源观? 5、叙述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 6、分别画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模式图 三、问答题 1、试以某个区域为例,说明人类应该如何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3、比较调查研究方法与实验研究方法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局限性。 4、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东北师大2010-2015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2010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因材施教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2、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3、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论语》 2、蔡元培 二、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 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 1、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2011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1、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 4、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中一例做深入剖析。 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苏格拉底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 1、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概括化理论 2、努力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论述成败归因理论。 2012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课程标准 二、简答 1、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 三、论述题 1、全面发展教育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2、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中外教育史 一、名字解释 1、学而优则仕 2、生活教育 3、苏格拉底法 4、《学令制》 二、论述题 1、试论孔子的德育理论及现代价值。 2、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二、简答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2、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2013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活动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自然地理1作业和答案

1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以下各种三角洲中属于鸟足状三角洲的是() A.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B. 黄河三角洲 C. 尼罗河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2. 石海属于() A. 重力地貌 B. 冻土地貌 C. 风沙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满分:3 分 3. 河床向上游的加长主要是由()造成的 A. B. 下蚀作用 C. 侧蚀作用 D. 磨蚀作用 E. 溯源侵蚀作用 满分:3 分 4. 河流侵蚀最强烈是()处 A. 海平面以下 B. 海平面附近 C. 中游水库 D. 上游源头地区

满分:3 分 5. 戴维斯侵蚀循环学说认为()阶段地表起伏最大。 A. 萌芽期 B. 幼年期 C. 壮年期 D. 老年期 满分:3 分 6. 某山地海拔高度4185m,它属于() A. 低山 B. 中山 C. 高山 D. 极高山 满分:3 分 7. 属于冰蚀地貌的是() A. 蛇形丘 B. 冰斗 C. 终碛堤 D. 鼓丘 满分:3 分 8. 某谷地走向较为顺直,横剖面呈梯形,谷坡陡峻,纵剖面崎岖不平,没有恒定的纵比 降,谷底组成物质为沙或基岩,这个谷地应当是() A. 溶蚀谷 B. 河谷 C. 风蚀谷 D. 冰川谷 满分:3 分 9. 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深度小于()波长的浅水区时,波浪开始变形 A. 1/2

B. 1倍 C. 2倍 D. 4倍 满分:3 分 10. 理论上,当波浪入射角与岸线成()角时,沿岸泥沙流的搬运量最大。 A. 0° B. 15° C. 45° D. 75°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以下为干旱区常见的地貌有() A. 风蚀残丘 B. 峰丛 C. 洪积扇 D. 溶蚀谷 满分:3 分 2. 以下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有() A. 溶沟 B. 溶斗 C. 石芽 D. 石柱 满分:3 分 3. 以下属于冰水堆积的有() A. 冰砾阜 B. 蛇形丘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10-17真题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1、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论语》 2、蔡元培 二、试分析论述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的价值。(20分) 外国教育史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20分 1、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计10分) 1、美育 2、因材施教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2、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3、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20分)

教育学原理 1、简要回答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0分) 2、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10分) 3、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作用。(20分) 4、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中一例做深入剖析。(20分) 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格拉底方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论述《学记》在教育原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论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一、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二、论述: 1.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目标 2.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而仕 2.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学制令)) 4.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5.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三.教育心理学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归因理论

2021兰州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考研的时光我永远铭记,今天我把考研经验和大家做个分享吧。 我政治一是11月份开始复习的,政治其实不用太早复习,10月份之后开始都可以。政治由于时间不够我是倍速看的李凡《政治新时器》一套,主要是为了节约时间,熟悉知识点。11月份的时候,重点就是做政治里的选择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选择题研究透彻。12月份,背诵了《政治新时器》里的大题,大题一定要花时间背诵。虽然我政治准备的晚,最后我该花时间背诵的,我都背诵了,分数也达到预期的。 英语在3月份之前,我已经用《一本单词》将考研单词背了一遍,不是让你光记住单词,是单词的词性与用法。 3-6月看蛋核英语的长难句课程,背单词继续。 7-9月我开始用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最早几年的题型太老了,失去的价值,我把他作为长难句解析,一句一句的分析,用本子记下来后对答案,过程会很痛苦,但是这样四五年的真题后你会突然发现你都看得懂了。开学后我开始刷第二遍真题阅读+背作文。 11月份,我开始关注新题型+完形填空,看了老师的视频,把前面的新题型+完型做了两遍。然后复习到最后一个月,每晚睡觉前刷下木糖英语公众号和蛋核英语公众号里的推文,里面都是考研相关的文章,看了收获很大。 专业课: 首先大致浏览一遍课本,自己做一个大纲出来,大标题小标题小小标题这样,第一遍可以不细看,但要有个印象,知道书大概讲的是什么,分几章,每章又在说什么,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出来。 第二遍开始仔仔细细地看课本,把这个知识框架逐步逐步地填满,不能有知识上的盲点,如果看书看不明白,就去问在校授课的专业课老师,老师会慈爱地给你详细解答。可以自己根据书本内容做笔记,做完笔记印象更深刻。 第三遍再返回去扫一下课本,可以结合真题去针对性地复习,真题的答案试着自己去总结,有个自己的答题思路是最好的。反反复复把课本多看几遍,做到尽可能的充分理解(不要觉得自己看过两三遍就能记得全部内容啦,指不定考试那天没睡醒或者天气太冷,脑袋短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就真的玩完了),看到考试前你都不记得你看过多少遍,每看一遍都会有新发现(真的真的不骗你),

东北师大历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东北师大历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 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活动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法》中的体现,其中体现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三、论述题 1.有人说“一两遗传胜过万吨黄金”,这种说法对么?说明你的道理。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学记 2.中华职业教育社 二、论述题 1.试论述孔子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 1.简述苏格拉底法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 1.试论述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论的相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论述题 1.某地某学校根据学生入学前的智商高低来分快慢班。试论述你的想法,并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评价。 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教育原理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4、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则仕 2、苏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4、《学制令》 5、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6、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三.教育心理学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1. 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0分) 2. 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0分) 3. 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10分) 4. 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一例做深入剖析(20分)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苏格拉底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 1.概括化理论 2.努力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计20分) 1.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心理 一、简答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 1.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东师《自然地理学(一)》17春在线作业3

2017秋17春自然地理学(一)17春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3.5小时,该班机返航回到北京只需3小时,原因是() A. 地球自转的影响 B. 两地时差的关系 C. 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 D. 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同的影响 正确答案: 2. 逆温层的出现说明大气是() A. 不稳定 B. 稳定 C. 中性状态 D. 上层稳定下层不稳定 正确答案: 3. 降水变率小说明() A. 涝灾可能性大,干旱可能性小 B. 涝灾可能性小,干旱可能性大 C. 旱涝可能性小 D. 旱、涝可能性大 正确答案: 4. 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是() A.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B. 太阳辐射使地球各纬度热量不均 C.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正确答案: 5. 当天空出现青蓝色时,说明大气中的微粒直径是() A. 大于入射波的波长 B. 小于入射波的波长 C. 等于入射波的波长 D. 与入射波的波长无关 正确答案: 6. 下列辐射中,波长最短的是() A. 大气逆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太阳可见光 D. 太阳紫外线 正确答案: 7.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要温暖,其原因是() A. 大气吸收了可见光的缘故 B. 大气逆辐射增强的缘故 C.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D. 地面辐射增强的缘故 正确答案: 8. 如果某干旱地区的盛行西北风,由于风的作用,处于最西北端的荒漠类型是()。 A. 岩漠 B. 砾漠 C. 沙漠 D. 泥漠 正确答案: 9. 下列关于地貌成因的论述,错误的是() A. 构造运动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B.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作用是形成地貌的主导外动力 C. 地貌发育是纯自然过程,人类活动无法改变地貌的发育 D. 岩石的硬度、胶结程度、是理性质和结构等都会对地貌的发育产生影响 正确答案: 10. 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太阳辐射 C. 地面状况 D. 人类活动 正确答案: 自然地理学(一)17春在线作业3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多形成连续性降水的天气是() A. 快行冷锋天气 B. 慢行冷锋天气 C. 反气旋过境天气 D. 暖锋天气 正确答案: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人本主义地理学[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人本主义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主要观点有:①在历史地理学领域,认为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为了理解一个历史上特殊区域背景下的人文景观或事件,人文地理学家必须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机。②在文化地理学领域,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人本主义地理学看来,人与其生活和经历的地点之间可以建立心理和情感联系;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主观意义。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二、简答题 1.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应用中的意义与不足。[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研] 答: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 (1)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

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 ①与地理学相近的一些学科的渗透。 ②地理工作者开始寻求可以应用到地理问题的定量方法,发展地理学的理论,以解决传统地理学的诸多弊端。 (2)意义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人文地理学较传统人文地理学有了许多革命性变化。 ①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地理学作为空间科学重建了研究内容和理论主体。例如人文地理学就确立了中心地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建构人文地理学的科学理论,正切中了传统地理学的要害。人文地理学者们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空间行为和空间分布的规律上,这种对规律的实证主义关注,加强了目前绝大多数人文地理研究的基础。 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 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提出理论的过程与归纳法有很大的不同。 ③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 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量化技术,意味着空间分析上的精确性,取代了传统人文地理学的模糊化的推论。 (3)不足 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应用中也有其不足之处。表现在: ①经济决定论的倾向,实证主义学派对人的看法类似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概念。然而,人的行为并非仅受经济单一因素的影响,完全服从空间的支配; ②实证主义模型含有强烈的普遍性原理,在一个地方观察到的行为被设想为所有行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