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小抄版)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小抄版)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小抄版)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在这个辩证关系中,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不是单纯消极被动地由生产决定,它们又积极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2.经济规律的特点:①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各种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是人们的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②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③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4.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①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②科学技术及其应用③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⑤自然条件⑥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⑦经济制度

5.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及涵义:①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经济的增长③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6.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2)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相矛盾的。①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②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③一切有用物品虽然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价值,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而且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还存在矛盾④一切商品对于生产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消费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先支付其价值。商品存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7.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是金银所具有的天然属性,也不是人们进行协商的产物,更不是聪明人的发明创造。。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形式:(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2)在商品经济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11.资源配置的目标:指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包括:(1)消费者个人效益(2)企业效益(3)国民经济效益(4)社会效益

1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作用:市场经济就是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则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表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场机制(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又是相互联系的,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表现

在:①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

作用的基础②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

在根据③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

的成熟程度。

1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市场是商品生产

者和经营者发生联系的场所、渠道、领域,

市场机制是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机制(2)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3)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4)整个

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企业

的经营活动按照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14.竞争机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的重要作用:

(1)它是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等市场机制

充分展开并充分发挥功能的保证(2)它促进企

业开展技术革新、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

活力、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3)它有利于打破

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流通和生产

要素交流(4)它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

经济效益提高。

15.试述市场体系的构成:市场体系是商品市

场和生产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

体。它们有着不同的交易对象和特定的交易

方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

要素市场。(1)商品市场。商品市场是商品交

换的场所和领域,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

料市场。从市场形成的时候起就存在着商品

市场,它在市场体系中是最早发育成熟的市

场,是基础市场。在商品市场中生产者和消

费者直接见面,因此,这个市场直接反映着

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状况,调节着社会经

济最基本的供求关系。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

进入商品市场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从消费者市场来说,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发

生变化,在物质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

精神消费领域迅速扩大。从生产资料市场来

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劳动资料不断创新,

劳动对象不断地扩展,这样,商品市场就具

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生产要素市场。生产

要素市场是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进行交易

的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

产市场和信息技术市场以及生产资料市场。

①金融市场,是经济主体间融通资金的市场,

包括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前者是指债券和

股票的发行和流通,以及中长期融资活动的

市场,后者是指进行短期融资活动的市场。

②劳动力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通

过市场交易方式与生产资料结合投入生产过

程的。因此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中主观因

素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的媒介③房地产市场,

其交换或经营的对象包括两类。一类是房屋

产业,其中有居民居住用房和非住宅用房。

另一类是地产,包括建筑物附着的土地和已

开发未开发的可作为建筑地段使用的土地,

房地产的交易方式可分为买卖和租赁两种形

式。④技术信息市场,是进行技术和信息的

交流、咨询、服务和转让的交易市场。技术

商品是一种复杂劳动的知识形态商品。信息

商品表现为信号、消息、情报、资料等。技

术市场有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交易方式,信息市场

有信息咨询、信息服务和信息转让等多种交

易方式。

1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

剥削的实质(2)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

了科学依据。

18.简述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规

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是资本主

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

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

值,达到这一目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

雇佣劳动的剥削。(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

本主义生产的实质(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

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

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19.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

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

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有客观必然性的,

由两方面决定,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目的

决定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是无止境的。另

一方面,资本主义竞争规律也迫使资本家必

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20.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1)对劳动力的

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3)所用资

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4)预付资本量的大

21.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的条件:(1)必

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

存在,即具有并存性(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

每一种职能资本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

具有继起性。

2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

可变资本的划分有哪些区别(1)划分的根据

不同。前者的划分是依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

的不同,后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2)划

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

和劳动对象的资本,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

动资本的资本;可变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的

资本,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

力的资本。(3)划分的目的不同。前者的划分

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

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量的不同影响;后者的

划分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

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2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即第一

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可变

资本价值,再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

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应等于第二部类原

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用公式表示:Ⅰ(v+△v+m/x)=Ⅱ(c+△c)

引申另外两个:Ⅰ(c+v+m)=Ⅰ(c+△c)+

Ⅱ(c+△c)Ⅱ(c+v+m)=Ⅰ(v+△v+m

/x)+Ⅱ(v+△V+m/x)

25.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表现在:(1)

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价值

的转化形式,它的变动归根结底要取决于价

值的变动(2)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

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3)从全社会来看,

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

26.利息率及其影响因素:利息率是一定时期

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影响因素: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27.资本主义商业信用及其特点:(1)商业信用

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

提供的信用(2)特点:①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

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

品资本②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在

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③商业信用的发

展程度直接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状

况。

28.资本主义银行信用及其特点:(1)银行信用

是银行或货币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

而形成的借贷关系。(2)特点:①银行能把社

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

贷资本②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

货币资本③银行信用的当事人一方面是货币

资本家,另一方面是职能资本家。

29.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垄断利润是垄断统

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途径:(1)加强对本

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2)垄断组

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

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

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3)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

削(4)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

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30.论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1)垄断在

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是进入垄断资本主

义阶段的标志(2)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

经济特征概括为五个: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

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金和金融寡头统治;

资本输出在经济活动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

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

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垄断是垄断资本主

义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和共同

基础。(3)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和国

际生产关系的实质(4)垄断的统治加深了资本

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其他各种资本主义所固

有的矛盾(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

在经济生活中主宰了一切,从而必然把垄断

统治渗透到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控制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科学、文

化、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垄断成为垄断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

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1)国家与

私人垄断资本融合为一体(2)国家与私人垄断

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

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其实质是私人

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

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

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

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产阶

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

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33.国家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对私人垄断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功能:(1)国家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是为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为整个垄断资产阶级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2)国家私人垄断资本还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私人垄断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3)国家私人垄断资本替私人垄断企业商品的实现提供购买力。

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方式:(1)对国家垄断资本进行管理和调节。主要是作为真正的总资产家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调节整个社会资本的再生产。(2)对部分国有的垄断资本进行管理和调节。主要是对国家掌握控股权企业的经营活动,采取计划或政策手段进行管理和调节,使其为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提供条件和服务;对私人垄断资本家掌握控股权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提供各种优惠条件进行管理和调节,使其对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运行起有力作用(3)对私人垄断资本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国家银行和信贷机构进行管理和调节(4)采取经济全球化手段调节社会经济。主要有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短期经济计划等。

35.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及垄断资本的作用:(1)输出资本的国家和垄断组织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和利息(2)资本输出成为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3)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手段(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

36.新殖民主义与旧殖民主义的区别:旧殖民主义是通过赤裸裸的军事侵略、扶植自己的傀儡,直接控制殖民地附属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当地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暴力政治,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攫取高额的利润服务。新殖民主义则采用比较隐蔽的间接的办法,主要是以经济渗透的办法来继续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垄断资本的各种经济利益继续得到保证。此外,还利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贱卖贵卖的不等价交换,利用自己在先进科学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在技术转让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敲诈勒索等。

37.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及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其实质仍然是为了谋取私人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这些国际垄断组织及国际垄断同盟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不过它不仅仅是维护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是在不损害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协调与调整,以实现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共同国际利益。

38.经济全球化的内容:①生产的全球化发展。生产全球化是指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一系列高新尖端技术产品和功夫一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写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密切协作的趋势。②贸易的全球化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实现,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使世界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全球化局面。③资本的全球化发展,资本全球化的趋势主要变现在意识直接投资的增长而是资本的全球化还表现在世界本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

39.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是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国际经济调控的加强,使国际经济组织和规则不断完善,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技术转让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进程。④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和国际上的一些矛盾。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①经济全球化增大了各国经济连带波动的风险②经济全球化在旧国际经济秩序下,会使各国的经济差距经一部扩大③经济全球化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使发展中国家付出的代价巨大,发达国家分享更多利益。

40.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途径:①在经济上要高度重视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和建立公平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发挥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规则的作用,加强危机预防和应对能力。②充实南北合作的实质内容。发展中国家应该关注他们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各国间的合作共同发展。③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协商,不应将本国意志强加于人要保持一个和平与安

定的国际社会环境。总之要建立起适应经济

全球化发展趋势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

序,为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国

际环境。

41.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存在经济迅速发展的

原因:①生产力总是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与发

展的过程。②垄断时期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

的竞争,迫使垄断组织关心技术的进步。此

外在垄断时期,垄断资本家仍然要追求超额

利润,着就仍需通过改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

来实现。③垄断资本之一各国为争夺世界

霸权而提高综合国力,特别是开展军备竟赛,

客观上也刺激了技术的发展。④垄断资本主

义国家为缓和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在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

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42.经济的全面社会化和社会主义的物资条件

逐步成熟:①垄断使资本主义生产全面社会

化。②垄断使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③垄断使

资本本身日益采取社会化的形式

43.垄断统治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垄断资

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趋于深化,

并引起三个主要矛盾的激化具体表现在:①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的矛盾加剧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的矛盾不断加深③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的矛盾日益趋尖锐化。

4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能根据解决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矛盾。①对于

随着社会生产化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出现的某些新的实现形式和新的资本主义

组织形式即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

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②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生产社会化发展的

客观现实,迫使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阶

级利益,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范围内,

对生产关系进行的部分调整③这种调整在一

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到这种调整不能根本接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矛盾。④生产社会化与

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根本的解决途径

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由同生产社会化要求向适

应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

4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和曲折

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已经证明,

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取代旧的社会经济制

度,总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曲折的历史

过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

度更使如此者是因为①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彻

底退出历史舞台,必须是它的生产关系已经

不可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一种新社

会制度要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就跟到底

要求新社会制度比就社会制度创造出跟高的

劳动生产率。③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

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个过社会主义革命调价

成熟状况必然出现不平衡,特别是革命主管

条件。

46.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①没

收大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我国

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先后

在全国各地没收官僚资本,把它变成社会主

义全民所有制的国有经济者就使无产阶级领

导的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从而为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②改造中小资

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我国的中小

资本是指民族资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两

重作用和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的两面性使

得无产阶级有可能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

改造名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力的政治经济条

件,引导名族资产阶级接受了无产阶级的赎

买政策,从而在我国实现了对名族资本的“和

平赎买”③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

集体所有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建立社

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旧时把广

泛存在的农业和手工业个体私有制改变为社

会主义公有制,引导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

者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4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①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导,以社会主

义公有制为主题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

和共同发展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

方式同时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

结合。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还很

低,必须大力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

济。④在共同富裕的目的下鼓励一部分人通

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4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和

基本纲领:⑴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⑵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

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

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而奋斗。

49.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表现在:社

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作为主人同生产资料

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

个方面和社会主义在生产的各个环节。(1)它

决定了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上

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2)它决定了劳动者共同

占有的生产资料必然要为全体劳动者的共同

利益服务,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生产成

果分配的性质(3)它决定了生产成果必然按照

符合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分配(4)它决定

着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中

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

50.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原因:这是由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1)生产资料社

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

根本标志,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

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才标

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真正建立起来(2)只有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的巩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

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

地位,才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

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增长(4)公有制是保

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的根本经济条件。要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

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确

保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保证国

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3)发挥国有经济对

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4)公有制经济在整

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

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52.全民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

主导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表现

为:(1)它对整个国民经济起着领导作用,支

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2)全民

所有制经济拥有现代化的大工业、先进的科

学技术和设备,它的巩固和发展可以为整个

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

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3)它是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4)它的生产性

企业为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大

量的消费品(5)它为国家实现宏观调控提供强

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撑。

53.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1)社会主义生产

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2)旧

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

第一需要,而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

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实行按劳分配的根

本条件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54.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1)凡是有劳动能力

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

提条件(2)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包括全

部社会产品,只是其中的个人消费品(3)社会

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55.按劳分配对社会生产力的作用:(1)有利于

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主义

生产的发展(2)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

和发展(3)是彻底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差别的

一个经济手段。

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实现模式的特

点:(1)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2)按劳分配的

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3)以企业为单位

进行(4)按劳分配的货币收入也可以用于投

资,购买股票、债券或购买生产资料,创建

企业。

57.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的客观依据: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

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营

方式的特点决定的。(1)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3)多种经营方式也

是决定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条件

58.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指:(1)在整个社会收入

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2)在公有制经济中,

按劳分配是基本的收入分配方式(3)公有制经

济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以按劳分配收入为主

59.按劳分配外,其他分配方式:(1)按资金分

配(2)按资本分配(3)按劳动力价值分配(4)按

技术要素分配(5)按管理要素分配(6)按土地房

产等要素分配(7)个体劳动收入

60.如何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要

适应生产力的状况(2)根据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的特点和要求,是消费结构尽可能满足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3)合理的消费结构要符合节约原则。

6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1)社会主义现阶段存在多种公有制经济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以及其他公有制经济形式(2)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也存在商品关系(3)在我国现阶段,除了占主体地位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外,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因而还存在其他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共同构成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

62.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促进企业搞好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3)推动企业厉行节约,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4)调节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6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着市场主体的结构(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3)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能够实行更有效、更自觉的宏观控制。

64.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联系与区别:社会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它具有特殊的质的规定性。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一种经济制度要采取适合自己要求的经济体制,一种经济制度可采取多种经济体制,各个国家主要应根据自己的国情惊醒选择。6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结构:(1)以自主企业制度为基础(2)比较发育的市场(3)完善的宏观调控系统

66.我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1)先易后难的有序改革(2)由点到面的改革进程(3)新旧体制兼容的过渡性制度安排(4)由增量到存量的梯度改革(5)改革同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协调

67.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1)发展是根本任务。中国所有问题的解决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2)改革是发展的动力(3)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4)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8.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地位:(1)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支柱(2)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具有自身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3)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及市场竞争主体(4)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实体。

69.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要实现的转换:(1)企业动力机制是从非利益型向利益型转换(2)企业约束机制要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换(3)企业运转机制是要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换70.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主要途径: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2)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3)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4)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72.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2)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3)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分配的实现(4)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满足消费的需要(5)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73.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1)它是统一的市场(2)它是开放的市场(3)它是竞争的市场(4)它是有序的市场(5)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市场

74.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1)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2)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3)信用缺失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需要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教育,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秩序。7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必须进行再分配有以下原因:①满足非生产部门的需求②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③建设社会保障基金④建立社会后备基金76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⑴国家

财政预算。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

通过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预算,有计划地

把国民收入再分配于各部分各地区⑵银行

信贷。一是通过存货活动本身,把闲置的资

金集中起来,然后对外贷款改变资金使用主

体使用方向,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二是

通过差别利率,影响存款者和贷款者的收入。

⑶劳务费用的支出。通过服务行业提供各种

劳务收取的费用,使者部分国民收入再社会

范围再分配⑷价格体系,通过价格的调整,

影响交换双方的收入者也实现国民收入的再

分配。

77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⑴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

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猪肚和

基本医疗制度,需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

覆盖范围,确保个人账户的有效积累,多渠

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要逐步扩大基本医疗

保险范围并保障主攻基本医疗要求,改革医

疗保险费用的筹集办法,进行药品流通体制

的改革。⑵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将事业保险

逐步扩大到城乡各类各业全部职工⑶全面落

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将符合各

田间的所有城市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

围,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⑷探索建

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78宏观调控的必然性:①宏观调控是社会化

大生产协调发展的需要②宏观调控是巩固和

发展社会注意公有制的需要③宏观调控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④宏观调控

是协调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的需要

79我国加快经济增长的必要性:①加快经济

增长速度是我国社会之一制度得以存在和巩

固的根本条件②加快经济增长,才能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生活需要,不断

提高其生活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济

条件③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我国长治久安的

根本保证④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我国国

际地位和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根本

条件

80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经济增

长速度和效益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①速

度和效益两者是同一的,相互促进的一方面

经济增长速度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另一方

面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增长速度为条件②经济

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两者有存在一定矛盾。

增长速度反映的是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

指标在动态上的比较,经济效益反映是劳动

耗费劳动占用与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两者

是不同的经济指标。因而经济增长速度快,

并不等于经济效益就一定好。

81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

重要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由

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经济总量的扩张随着增

长质量逐步提高。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

高经济效益是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

矛盾的需要。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

济效益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实现社会

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

提高经济效益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需要。④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避免经济

大幅度波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⑤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参与国

际经济竞争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的

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

我国经济建设的长期战略任务,经济工作要

紧紧抓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这个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

82.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

村结构的全面调整:①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质量效益。实行最严格

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②调整农

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

产品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

品的市场竞争力③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

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林业畜牧业及渔业④大

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

营,就是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业链。农业产

业化经营,就是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

产后个环节结为一个整体的产业系统,实现

产供销农业商的有机结合与一体化经营。⑤

调整农业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使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促使优

势农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

83.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对工业的产业

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

面的关系: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必须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工业化与

信息化融为一体,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

展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

作用,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

关系。必须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

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

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高新技术产业要为

改造传统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③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正确处理资金密集型产

业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内把我国的产业结构建立在资金密集型产

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④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

系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

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84.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必须选择有利于节

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

把节约放在首位。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克

服各种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率。要统筹规

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实现我国经济增长

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加速我国经

济增长,大力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保护资源是我国基本国

策。

85.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平衡:我国是一个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

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在环境保护

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相当严重的

环境问题,大气和河流的污染、噪声的干扰、

废弃物的堆放、及水土流和沙漠化现象都十

分严重。因此,我国加强环境保护的任务非

常紧迫,必须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化对大气、水域、土壤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的

污染公害的处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

止沙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抑制生态环境的

恶化,选择有利于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

式。

86.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策略重点

是:①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

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

供给基本平衡,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③

近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

定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

87.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1)在优化结构

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

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明

显增强。(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

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道全

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

实尊重和保护。(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

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

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

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4)可持续发

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

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

88.实行对外开发的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社

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2)可以利用

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社会效益(2)有利

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4)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5)有助于增

强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互相了解,为维

护世界和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89.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作用:(1)有利于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2)有利于调节国民经济中出现的

不平衡,促进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顺利进行(3)

有利于调节国内市场供应,跟好地满足人民

物资文化生活的需要(4)有利于把企业推向市

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观念和

外部压力,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大力组织

商品和劳务出口,可以获得一部分外汇收入,

增加现代化建设基金的来源。

91.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必须坚持一下

基本原则:(1)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拒绝一切不平等和奴役性的条件(2)利用外资

的规模,要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偿还

能力、配套投资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亮丽

而行,不能单凭主观愿望行事(3)要坚持重质

量、重效益的原则,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

量和水平(4)要进一步健全涉外经济法和提高

政策透明度。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笔记整理

【行政组织理论】 第一章绪论 一、行政组织: 1、广义:各种为达到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 2、狭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社会组中中最大的组织。(本书研究的是狭义) 二、行政组织的要素: 1、物质要素:①人员(主体、核心);②经费(不可缺少);③物资设备(物质基础) 2、精神要素:①目标(灵魂);②权责机构(形成部门体系);③人际关系 三、行政组织的性质: 1、一般性质:①静态的组织结构;②动态的组织过程;③生态的组织环境;④心态的组织意识 2、特殊性质:①阶级性;②社会性;③权威性;④法治性;⑤系统性;⑥主动性(现代组织仅有) 四、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1、管理对象不同; 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 3、活动的依据不同; 4、活动的目的不同 五、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六、行政组织的功能: 1、含义:在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2、内容:①政治功能(核心问题:巩固国家政权);②经济功能(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③文化功能;④社会功能(①提供社会保障;②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③控制人口增长;④环境保护)。 3、特点:①广泛性和有限性、②稳定性和变异性 七、本书的研究内容: 1、行政组织的综合性总体研究(①一般原理的阐述;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

2、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①目标、②结构、③体制) 3、行政组织的生态和心态研究(①外部环境;②内部条件) 4、行政组织的动态研究(①研究行政组织的建立于管理;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变革) 八、本学科性质:阶级性、社会性 九、行政组织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行政组织理论的专业基础理论是政治学 2、行政组织理论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3、行政组织理论是行政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4、行政组织理论与心理学有相互渗透的关系 十、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 2、系统分析的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 5、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法 十一、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意义: 1、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系 2、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的需要,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3、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4、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供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 第二章行政组织的演变 一、奴隶制时期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 2、初步的原始分工

2019年4月全国自考《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共11页word资料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31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行政组织的功能中,最集中地体现了国家阶级性质的是p11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2.行政组织的主体和核心是p3 A.目标

B.人员 C.权责结构 D.经费 3.古代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p24 A.十将军委员会 B.四百人会议 C.元老院 D.公民大会 4.在美国,直接受总统领导,又是总统的咨询、参谋、辅助机构的是p31 A.总统直属机构 B.独立行政机构 C.联邦委员会 D.国务院 5.唐朝时期负责管理教育、科举和祭祀等事务的机构是p40 A.户部 B.工部 C.吏部 D.礼部 6.被法国行政学者称为“行政二头制”现象的是p35 A.总统和总理都享有最高行政权

B.总统单独享有最高行政权 C.总理单独享有最高行政权 D.总统和议会都享有最高行政权 7.密尔提出并论证的衡量一个行政组织工作好坏的标准是p58 A.是否能让优秀人才适才适任 B.应以不妨碍个人自由发展为前提 C.行政职能是否分立 D.能否促进社会利益的增长 8.雷格斯认为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组织模式是p73 A.融合型行政组织 B.扁平型行政组织 C.棱柱型行政组织 D.衍射型行政组织 9.孔子行政组织思想的核心是p88 A.义 B.礼 C.仁 D.法 10.对于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孙中山提出的主张是p97 A.中央集权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真题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某研究者试图进行一项"恐吓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这项研宂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哪一主要原则? A.伦理性原则 B.操作性原则 C.检验性原则 D.公共性原则 2、被誉为"教育测量之父",提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 东西都可以测量"的学者是 A.斯金纳 B.梅伊曼 C.桑代克 D.麦柯尔 3、将适合城市小学的某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农村小学的研究属于哪种水平的研究? A.直觉观察水平 B.探索原因水平 C.迁移推广水平 D.理论研究水平 4、在文献检索中,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和年鉴属于 A.零次文献 B. —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5、根据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特征,教育观察法可以分为 A.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B.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C.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D.非实验室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6、某校共有教职工500名,其中青年教师250人,中年教师150人,老年教师100人。 某研究者从这三类人群中分别抽取50、30、20人构成100人的样本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査研究。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取样 B.分层随机取样 C.等距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7、在某一研究者设计的调査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认 为体罚有碍于儿童身心发展,你同意吗"。这一问题违背了问题设计的哪一要求? A.语义清楚 B.语句简洁 C.面向对象 D.价值中立 8、对任何一种教育测量来说,最重要的测量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易度 D.区分度 9、19世纪以来,在行动研究方面出现了不同的取向,其中斯坦豪斯所主 张的行动研究取向属于

10月全国行政组织理论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早出现的人类组织是( ) A.家庭 B.学校 C.阶级 D.国家 2.我国的地区行政公署是省政府的( ) A.分支机关 B.临时机关 C.职能机关 D.派出机关 3.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行政组织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是一致的,目的都是实现( ) A.政治统治 B.管理效能 C.人民利益 D.行政效率 4.传统的行政组织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主要依靠( )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 D.思想手段 5.计划经济时期决定资源配置的是( ) A.习惯经验 B.政府指令 C.供求关系 D.社会道德 6.影响行政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构成了行政组织的( ) A.环境 B.文化 C.制度 D.结构 7.古罗马共和国中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的是( ) A.保民官 B.检察官 C.执政官 D.营造官 8.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家的构成原则是( ) A.监督 B.民主 C.集中 D.分工 9.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最早出现于( ) A.汉朝 B.秦朝 C.隋朝 D.唐朝 10.邓小平提出的干部队伍“四化”标准中的核心是( ) 1

A.革命化 B.年青化 C.知识化 D.专业化 11.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 A.政务院 B.国务院 C.中共中央 D.全国人大 12.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行政组织自身管理方法是( ) A.规制型管理 B.情感型管理 C.市场化管理 D.灵活型管理 13.直接决定着行政组织的性质和变化的是( ) A.生产关系 B.政党制度 C.生产力 D.社会状况 14.市经理制产生于(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15.体现行政组织中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距离的是( ) A.管理幅度 B.管理层次 C.管理权力 D.管理责任 16.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理论依据是( ) A.民主集中制 B.议行合一 C.均权主义 D.权能分立 17.行政组织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体现于其( ) A.规模 B.职能 C.文化 D.体制 18.中国古代主张“法、术、势”兼用来治理国家的人是( ) A.商鞅 B.韩非 C.李斯 D.墨子 19.在行政组织结构中,人、目标与权责的最初结合,构成了( ) A.职位 B.单位 C.部门 D.机构 20.历史上首次提出应将议事、司法和行政权力相区别的人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孟德斯鸠 D.亚里士多德 21.省人民政府的厅、局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和撤并,应报请批准的机构是( ) A.省人民政府 B.省委组织部 C.国务院 D.中央组织部 2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卷 (课程代码 0031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公民必须服从行政组织一切合法的规定和命令,不得与行政组织相抗衡,否则将受到强 制性制裁,这主要体现了行政组织的 A.阶级性 B. 权威性 C.法

治性 D. 主动性 2.促进收入的公正分配、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这属于行政组织的 A. 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3.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拥有最高军事权和行政权的是 A. 营造官 B.检察宫 C.保民官 D.执政官 4.中国古代最早开始设置“行省”的是 A.唐朝 B.元朝 C.汉朝 D.明朝 5.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国民参政会 B. 立法院 C.行政院 D. 国民党中政会 6.梅奥认为,提高组织效率的手段更应该依靠A.增加工作时间 B.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C.提高组织成员的满足度 D.扩大组织规模 7.雷格斯认为,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组织模式是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5) 来源:考试大 2009/10/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 T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五)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是( ) A.亚里士多德B.弗兰西斯·培根 C.笛卡尔 D.康德 2.以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来源:考试大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B.决定研究的内容 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4.★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 ) A.最大数量的 B.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C.不可控制的 D.不同性质的www.Ehttps://www.360docs.net/doc/251403158.html,考试就到考试大 5.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 A.搜集史料 B.分析、鉴别史料 C.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D.运用史学理论和方法 6.★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 )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B.实验室中的观察采集者退散 C.参与性观察 D.结构式观察 7.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要依据( ) A.观察内容的结构

B. 观察的场地和时间 C.观察的目的 D.观察的对象 8.按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 ) A.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B.发展调查和测量调查 C.预测调查和测量调查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D.预测调查和访谈调查 9.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区分度 10.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相关的教育家除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外,还有( ) A.梅伊曼和拉伊 B.桑代克和蒙台梭利考试大论坛 C.蒙台梭利和拉伊 D.蒙台梭利和杜威 11.较简单的单因素实验设计中,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 A.XO B.O1X02 12.其内涵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定义的( ) A.被定义项 B.定义项来源:考试大 C.定义联项 D.定义的规则 13.先假说,后求证,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这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 ) A.分析 B.综合 C.归纳来源:考试大 D.演绎 14.★结论比较可靠,但由于个别事实繁杂,难以——考察,这是归纳法哪一具体方式的特点?( ) A.完全归纳法 B.简单枚举法 C.科学归纳法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因果联系归纳法 15.仅表示研究对象属性的顺序的是( ) A.计数数据资料 B.等级数据资料 C,等距数据资料

全国2018年4月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8年4月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某研究者试图进行一项"恐吓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这项研宂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哪一主要原则? A.伦理性原则 B.操作性原则 C.检验性原则 D.公共性原则 2、被誉为"教育测量之父",提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的学者是 A.斯金纳 B.梅伊曼 C.桑代克 D.麦柯尔 3、将适合城市小学的某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农村

小学的研究属于哪种水平的研究? A.直觉观察水平 B.探索原因水平 C.迁移推广水平 D.理论研究水平 4、在文献检索中,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和年鉴属于 A.零次文献 B. —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5、根据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特征,教育观察法可以分为 A.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B.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C.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D.非实验室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6、某校共有教职工500名,其中青年教师250人,中年教师150人,老年教师100人。 某研究者从这三类人群中分别抽取50、30、20人构成100人的样本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査研究。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取样 B.分层随机取样 C.等

2011年全国自考行政组织理论模拟试卷

2011年全国自考行政组织理论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当国家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应付重大问题时,为提高行政效率,宏观纵向分工往往倾向于减少组织层次,这体现了()对行政组织宏观纵向分工的影响。 A. 政体 B. 国家发展战略 C. 外部性 D. 以上三点都包括 答案:B 解析:一国行政组织的宏观纵向分工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演进,政体、国家发展战略、外部性都会产生影响。在政体既定情况下,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集中人力、物力应付重大问题时,中央集权的理念往往占据上风,宏观纵向分工往往倾向于减少组织层次,以提高行政效率。故正确答案为B。 2.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又是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各级政府中各个行政部门均实行() A. 完整制 B. 分离制 C. 混合制 D. 均权制 答案:B 3. 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基本达到平衡时,成员对组织变革的态度是() A. 支持变革 B. 反对变革 C. 希望变革 D. 无所谓 答案:B 4. 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中减少了公务员编制的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答案:D 5. ()体现了行政组织目标标准的提高和绩效的改善,是促进行政组织发展的基础。 A. 纵向目标 B. 横向目标 C. 外部目标 D. 内部目标 答案:A 6. 传统理论认为,正常的行政组织结构应该是() A. 金字塔型

B. 棱柱型 C. 倒三角型 D. 纺锤型 答案:A 7. 从社会管理角度看,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管理范围最广的一种组织类型是() A. 人民团体 B. 事业单位 C. 行政组织 D. 企业组织 答案:C 8. 合法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强制服从突出表现了行政组织的() A. 阶级性 B. 社会性 C. 权威性 D. 系统性 答案:C 9. 职能管理是配置、协调各级机关及其各部门职能的一种行政行为,我国正式将其作为编制管理的内容之一,是在() A. 1988年 B. 1993年 C. 2003年 D. 2007年 答案:A 10. 处理行政组织稳定性和变革性的关系时,应明确稳定性是变革性的() A. 目的 B. 基础 C. 反映 D. 结果 答案:B 11. 行政组织内聚力、吸引力强弱的直接表现是() A. 一般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B. 领导相互之间的关系 C. 领导与一般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D. 上述三点都包括 答案:A 12. 人员编制上贯彻最低职位数量原则,机构设置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层次,这体现了我国行政组织设置的() A. 职能决定原则 B. 统一原则 C. 系统原则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简答 论述

行政组织理论简答论述 1.行政组织的特殊性质 2.行政组织与事业组织的区别 3.行政组织功能的特点 4.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特点 5.新中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6.行政组织的目标(含义)(作用) 7.行政组织外部目标 8.制定行政组织目标的原则 9.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 10.合理行政组织结构的标准 11.集权制的优点 12.统率机关的职责 13.被统率机关的职责 14.完整制(优点)(缺点) 15.分离制(优点)(缺点) 16.国际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7.创建良好政治环境的措施 18.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的措施 19.人际关系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20.产生行政组织摩擦的原因 21.建设性摩擦对行政组织的积极影响 22.行政组织要创建良好人际关系应遵循的 原则和方法 23.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24.行政组织设置原则的作用 25.西方传统理论时期行政组织设置原则 26.行政组织编制的含义 27.行政组织编制设计的基本原则 28.行政组织变革的外部原因 29.行政组织变革的内部原因30.行政组织职能的变革 31.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力 32.简述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 33.行政组织变革克服阻力的基本方法 34.美国放松规制的措施 35.英国改革内容 36.日本改革 37.中国改革 38.目标评估的标准和办法 39.目标管理的优点和不足 40.行政组织理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1.我国行政组织的功能 42.结合实际谈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意义 43.奴隶制时期雅典行政组织的特点 44.如何正确处理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45.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运用集权 制、分权制与均权制 46.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运用完整制 与分离制 47.行政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48.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行政组 织功能 49.制度条件对于行政组织的极端重要性 50.如何让做到重人和重制度相结合 51.比较规制型管理与市场化管理 52.结合改革实际,谈谈我国行政组织权力变革 的努力方向及措施 53.当代西方国家行政组织的主要弊端及其所 面临的挑战 54.中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经验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自考重点

1.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2.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未知的探索,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3.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5.“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中第一个时期的特点。 6.英国的培根反对中世纪的教条主义,认为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不能胜任从实验到公理的科学发现任务,必须以归纳法取而代之。归纳方法突出了经验的积累和分析,强调科学方法的经验性质。 7.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强调必须从教育实验中建构理论并亲自主持了长达8年之久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实验。 8.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化程度。2,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4,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9.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10.依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性研究、比较与评 价研究、预测研究。 1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 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 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教 育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描述研 究。 12.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 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 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 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 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 13.比较研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 彼此有关系的事物甲乙对照分 析,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 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 结论。 14.实验研究指研究者根据一定 的理论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 设验证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 动地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 因素的干扰,探索教育活动相 关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15.某教授在市的一些中小学进 行了提高英语成绩的研究,取 得了良好的成效,其它城市甚 至一些乡村的中小也想开展这 一研究,该教授决定选择一些 乡村小学继续开展研究。后面 的这一研究属于迁移推广水平 的研究。 16.选题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 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 确定问题。 17.科学研究的其始环节是选择 和确定课题。 18.教育科学研究选定研究课题 的科学性表现在问题要以教育 科学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还 表现在要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作 为实践基础。 19.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必须有价值。2,问题 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3,问 题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有新 颖有独创性。5,问题要有可行 性。 20.以下不属于课题选择原则的 是D.需要性原则 21.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问题 必须有价值、问题有一定的科 学理论依据、问题必须具体明 确、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问 题要有可行性。 22.选定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要 求之一是研究的问题要有可行 性,可行性包括客观条件、主 观条件和时机问题。 23.研究课题的产生有哪些途 径?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 出问题。2,学科建设与发展中 需要解决的问题。3,教育实践 中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在教育 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种种困惑和 矛盾。4,从日常生活观察中发 现的问题。5,从当前国外教育 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 24.文献是把人类的知识用文 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 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包括 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 物、影片、录音录像、磁带、 幻灯片、缩微胶片、信息自动 化系统等。 25.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 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 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 始文献,具有创造性。 26.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 的起点,按照从现在到过去 (如由2009到2005年)的时 间顺序去查询教育文献的检索 方法,我们称之为逆查法。

10月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真题【自考真题】

2048年40月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真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既是行政人员的载体,又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指的是 A. 行政权力 B. 行政组织 C. 行政编制 D. 行政结构 2. 在行政组织的研究方法中,着重从整体和部分、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制约的关系中来把握行政组织的整体的是 A. 系统分析法 B.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 静态的研究方法 D?纵向的研究方法 3. 古代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 元老院

B. 五百人会议 C. 公民大会 D. 十将军委员会 4. 魏晋至隋唐的三省中,负责决策的是 A. 门下省 B. 中书省 C. 尚书省 D. 行中书省 5. 第一次提出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区别的学者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马基雅维利 D. 密尔 6. “不管工作量是增多还是减少,行政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组织内低效、无能根源于自发的嫉妒病”,这被称为 A. “帕金森现象” B. “雷格斯现象”

C. “霍桑效应” D. “彼得现象” 7. 孔子行政组织思想的核心是 A. 仁 B. 义 C. 礼 D. 法 8. 目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加 A. 制定目标 B. 执行目标 C?检查成果 D. 合议制 9. 美国的总统制属于行政组织体制中的 A. 委员会制 B. 首长制 C. 混合制 D. 合议制

10. 发放一些统计表格让组织成员自己评估目标实现的效果,在目标评估方法中属于 A. 数据分析 B. 现场评估 C. 自我评估 D. 内部评估 ".按省、县、乡构成的行政系统称为 A. 层级制 B. 职能制 C. 集权制 D. 完整制 12. 体现一个单位或一个行政首长能有效管理的下层单位或人数的是 A. 管理权限 B. 管理层级 C. 管理手段 D. 管理幅度 13. 以行政职权大小为标准分类,可以将行政组织分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1.教育科学研究 1.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3.实验研究 1.4.基础研究 1.5.描述研究 1.6.相关研究与比较研究 1.7.理论研究 2.1.文献 2.2.选题 2.3.理论构思 2.4.总体 2.5.样本 2.6.取样 2.7.分层随机取样 2.8.系统随机取样 3.1.历史研究法 3.2.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 3.3.外部评论 3.4.内部评论 3.5.历史的分析方法 3.6.现实感 4.1.教育观察研究 4.2.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4.3.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4.4.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4.5.教育现场观察 4.6:全结构式教育观察 4.7.观察记录代码系统 4.8.取样记录法 5.1.教育调查研究 5.2.个案调查 5.3.抽样调查 5.4.相关调查 5.5.发展调查 5.6.测量调查 5.7.调查表法 5.8.问卷调查 5.9.访谈调查 5.10.预测调查 5.11.普遍调查 5.12.现状调查 6.1.教育实验研究 6.2.准实验 6.3.真实验 6.4.无关变量6.5.内在效度 6.6.外在效度 6.7.组间设计 6.8.组内设计 6.9.因素设计 6.10.教育实验科学水平评价 7.1.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 7.2.逻辑思维方法 7.3.比较 7.4.分类 7.5.分析 7.6.综合 7.7.归纳 7.8.演绎 7.9.历史一逻辑方法 7.10.系统方法 7.11.信息方法 7.12.发生学方法 8.1.定性分析 8.2.资料分类 8.3.现象分类 8.4.本质分类 8.5.完全归纳法 8.6.简单枚举法 8.7.科学归纳法 8.8.共变法 8.9.剩余法 8.10.求同求异并用法 8.11.信度 8.12.效度 9.1.定量分析 9.2.数据资料的描述 9.3.统计表 9.4.简单表 9.5.次数分布表 9.6.统计图 9.7.数据特征值 9.8.差异量数 9.9.相关系数 9.lO.总体参数估计 9.11.假设检验 9.12.单因素方差分析 9.13.回归分析 9.14.独立性检验 9.15.适合性检验 10.1.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10.2.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 10.3.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10.4.学术价值 10.5.社会价值 10.6.定性评价 10.7.定量评价 10.8.通讯评价 10.9.会议评价 10.10.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评价 10.11.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评价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一定的科 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 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 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1.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照某种途 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 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法。 1.3.实验研究: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 究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设能验证 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动地控制研 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 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1.4.基础研究:通过研究,寻找新的 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 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 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创新 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 1.5.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 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 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问 题。 1.1.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1.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有哪些主 要特点? 1.3.简要叙述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 展中的主要作用。 1.4.按研究的普遍适用程度分,教育 科学研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1.5.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问题, 必须注意哪几点? 1.6.为什么说教育科学研究是培养未 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2.1.简答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 2.2.选题应遵循哪些原则? 2.3.简述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文献检索 的主要作用。 2.4.简答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遵循 的基本要求。 2.5.理论构思在教育研究中有何作 用?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1>物质要素:人员(是行政组织的主体、核心,首先要选择一 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员,并对选择的程序和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经费(是维持行政组织运营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物质条件(是行政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精神要素:目标(从本质上反映了组织的基本功能,分为总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责权结构、人际关系。 1. 行政组织一般性质: <1>静态的组织结构<2>动态的组织过程 <3>生态的组织环境<4>心态的组织意识。 2. 行政组织特殊性质:行政组织是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管理范围最广的一种组织类型,表现的特性: <1>阶级性<2>社会性<3>权威性 <4>法制性<5>系统性<6>主动性 3?行政组织功能的内容: <1>政治功能,最集中体现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其核心问题是巩固国家政权。 <2>经济功能,组织经济建设成为行政组织最主要、基本的功能。 <3>文化功能,主要包括进行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 质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4>社会功能:(1)提供社会保障(2)促进公证的收入分配(3)控制人口增长(4)环境保护。 <1>广泛性与有限性,行政组织的功能涉及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又是有限的,表现在: ①行政组织功能发挥的领域和程度要以社会需要为限。 ②私人生活领域,只要不触犯法律,行政组织就不干预。 ③行政组织功能发挥要以法律为依据。 ④行政组织自身的能力也有限。 <2>稳定性与变异性。 一、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 行政组织理论是研究行政组织构成、建立、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 科,其内容包括: 1. 行政组织的综合性总体研究,包括研究行政组织的性质、要素、作用、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 2. 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包括行政组织的结构、混合制、类型。 3. 行政组织的生态和心态研究,包括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4. 行政组织的动态研究,包括行政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变革。 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2)系统分析的方法。(3 )理论联系的方法。(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5)纵向与横向结合的方法。 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意义: (1 )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的理论体系。 (2)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 (3)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它可以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4)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 第二章行政组织的演变 1. 奴隶制时期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行政组织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行政职能的内容多限于宫廷内部的管理。 (2)古希腊、古罗马的行政组织与国家机关其他组织开始有了初步的原始分工。 (3)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相对简单,权责划分既简单又统一。 (4)在共和制时期,行政组织的官员都无报酬,任期短,行政工作未职业化。 2. 封建制时期英法行政组织的特点 ①立法权与行政权相对分离,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 ②中世纪末期,随着专制王权的确立,宫廷的内务组织演变成全国的中央行政组织。 ③地方行政组织较之奴隶制时期有很大的发展。地方行政区划已初具规模,为近代各国地方行政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王权与教权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之间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3. 英国内阁的职能: (1)行政职能,行使国内最高的行政管理权 (2)决策职能,内阁有权决定国内外的许多重大决策 (3)立法职能,由议会委托内阁组织起草法律,再提交下院通过 (4)监督职能,对政府的各项政策进行财政监督。 4. 英国地方行政组织的职能 ①管理交通道路;②维护公共秩序和治安;③搞好环境卫生;④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⑤发展公共事业;⑥提供福利服务。 5. 美国独立管理机构的性质和特点 它是为某一专门目的而设立的一种重要意义的行政组织。特点有: (1)专业性强(2具有独立性(3行使混合权力(4办事效率高 6.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特点: (1)强化中央集权,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人之手,是中国古代行政组织发展的主流。皇帝是国家权力的垄断者。 (2)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演变具有前后因袭、循序渐进的特点。行政组织体制经历了由独相制到三公制;由三省制到一省制;由一省到内阁的演变。 (3)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结构严谨,分工精细,层级节制,集中统一。(4)中国古代的行政组织具有强烈的宗法色彩。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00319)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既是行政人员的载体,又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指的是 A.行政权力 B.行政组织 C.行政编制 D.行政结构 2.在行政组织的研究方法中,着重从整体和部分、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制约的关系中来把握行政组织的整体的是 A.系统分析法 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静态的研究方法 D.纵向的研究方法 3.古代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元老院 B.五百人会议 C.公民大会 D.十将军委员会

4.魏晋至隋唐的三省中,负责决策的是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 5.第一次提出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区别的学者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马基雅维利 D.密尔 6.“不管工作量是增多还是减少,行政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组织内低效、无能根源于自发的嫉妒病”,这被称为 A.“帕金森现象” B.“雷格斯现象” C.“霍桑效应” D.“彼得现象” 7.孔子行政组织思想的核心是 A.仁 B.义 C.礼 D.法 8.目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加 A.制定目标 B.执行目标 C.检查成果 D.合议制 9.美国的总统制属于行政组织体制中的 A.委员会制 B.首长制

1月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3)

1月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 A.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B.解决教育理论问题 C.总结经验 D.做出创新 2.应用研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 A.“为什么” B.“是什么” C.“怎么样” D.“将会怎么样” 3.被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文献属于( ) A.-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4.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 ) A.研究目的 B.研究计划

C.研究进程 D.研究对象 5.历史研究法的特点不包括( ) A.历史性 B.具体性 C.以逻辑分析法为主 D.能做精确的量的分析 6.突破了人的生理局限,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的观察类型是( ) A.实验室中的观察 B.直接观察 C,间接观察 D.参与性观察 7.随时记录感兴趣的问题,不受任何时间条件限制,事先也不需要作特别编码分类的描述记录是( ) A.日记描述法 B.轶事记录法 C.连续记录法 D.取样记录法 8.主要用于对调查对象进行的深入的访谈的调查是( ) A.普遍调查 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 D.问卷调查 9.测量的层次是(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10.★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名称的是( ) A.罗吉尔·培根 B.梅伊曼 C.拉伊 D.桑代克 11.表示随机选择分配和控制的符号是( ) A.X B.B C.O D.R 12.为了去除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认识事物的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整体属性,这是逻辑思维中哪种思维方法的目的? ( ) A.比较 B.分类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模拟答案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英文中的“组织”(Organization)一词原意是指()P2 A.纺织 B.器官 C.国家 D.政府 2.1916年法国的法约尔出版了其代表作()P61 A.《行政学》 B.《科学管理原理》 C.《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D.《工业文明里的人的问题》 3.划分首长制、委员会制与混合制的标准是()P175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决策权的归属 C.层级与部门的关系 D.监督权的归属 4.我国宋朝时期地方最高一级政府的名称是()P41 A.郡 B.路 C.州 D.道 5.三级会议出现于封建时期的()P28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中国 6.形成行政组织纵向层级和横向部门体系的基础是()P4 A.物资设备 B.组织目标 C.人际关系 D.权责结构 7.美国联邦政府中内阁的最初职能是()P32 A.决策 B.执行 C.咨询 D.反馈 8.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或奖励,从而使之得以巩固和保持的管理方法称为() A.正努力 B.负强化 C.负努力 D.正强化 9.汉密尔顿的行政组织思想主要体现于()P57 A.《代议制政府》 B.《联邦党人文集》 C.《社会契约论》 D.《独立宣言》 10.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针对专制集权的弊端,主张()P93 A.组织分权 B.议行合一 C.联省自治 D.权能分治 11.在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新出现的部委是()P361 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B.内政部 C.商务部 D.人力资源部 12.行政组织规模过度膨胀的主要原因是()304 A.社会需求增加 B.官员自身利益追求 C.人民群众要求 D.市场经济发展 13.行政组织在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被称为()P11 A.行政组织效率 B.行政组织权力 C.行政组织功能 D.行政组织目标 14.在行政组织管理中,最根本、最具全局性的问题是()P225 A.人事 B.制度 C.经费 D.设备 15.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P43 A.国务院 B.政务院 C.行政院 D.监察院 16.区分有效群团与无效群团的标准是群团的()P232 A.发展目标 B.权力性质 C.功能发挥 D.社会影响 17.提出“编制就是法律”这一论断的是()P109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18.行政组织创建良好国际环境的前提是培养()P219 A.国家意识 B.国际意识 C.民族意识 D.阶级意识 19.我国的地区行政公署是省政府的()P187 A.派出机关 B.分支机关 C.合署办公机关 D.临时机关

20XX年4月成人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真

2019年4月成人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真 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教育研究的分类中,回答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如“男女学生识字方面有什 么不同的特点?”等研究属于 A.直觉观察水平的研究 B.探索原因水平的研究

C.迁移推广水平的研究 D.理论研究水平的研究 2.在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发展中,实证取向和思辨取向两种研究范式逐步走向融合的时期是 A.19世纪50年代 B.20世纪初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末 3.在一个问卷调查题目中,某研究者分别设置了A、B、C、D四个选项,统计结果表明,C和D两个选项的选择率都是20%但在分析和陈述研究结论时,研究者如果倾向于C选项,那么就有可能在描述C选项的选择率时说“高达20%”,而在描述D选项的选择率时却说“低至20%”。这种描述分析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哪一原则? A.伦理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公共性原则 D.检验性原则 4.下列研究假设中,不符合研究假设表述规范的选项是 A.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工龄和工作压力呈正相关 B.人均受教育年限越长,人口出生率越低 C.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教学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