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专题十四_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12专题十四_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12专题十四_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 2015 年4月___日编号 12 【考点突破】

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

第 3页

材料三中,苏联在年代实施了什么农业政策?怎样理解“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对苏

【专题训练】1——7 CDA DDDD

8.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即可分析出来。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作对比分析。

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苏联: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

(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理解: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专题训练】1——7 CDA DDDD

8.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即可分析出来。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作对比分析。

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苏联: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

(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理解: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专题训练】1——7 CDA DDDD

8.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即可分析出来。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作对比分析。

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苏联: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

(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理解: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

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专题训练】1——7 CDA DDDD

8.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即可分析出来。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作对比分析。

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苏联: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

(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理解: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专题训练】1——7 CDA DDDD

8.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即可分析出来。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作对比分析。

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苏联: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

(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理解: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专题训练】1——7 CDA DDDD

8.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即可分析出来。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作对比分析。

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苏联: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

(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理解: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 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 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 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 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5分) 6、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 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5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答:(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2分)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2分)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2分) (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2分)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2009 年12 月2 日联合国发布了《2010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第一章。报告 的作者之一洪平凡博士在接受专访时表 示,自去年3 月以来,实体经济和世界金融 市场都显露出反弹的趋势,因此世界经济 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但展望今年,整个 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在世 界经济复苏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情况下,各 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够发生一些相应的转 变,那也就表明我们能够平稳的撤出一些 激励的政策了。 一、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 如果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要 先分析一下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在 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2009 年 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 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 步伐明显加快了,中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 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整个2009 年 是世界经济从“二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困难 的一年,同前年相对比,世界经济的萎缩率 超过2%,为防止今后世界经济再出现危机 前失衡的状况,我们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政 策挑战是怎样加强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 政策调控,来改变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结 构,从而促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增长。 二、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 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 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临着宽松政策 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 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 等不确定因素。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 影响 2008 年9 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 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大幅降息至历史 最低水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还实施 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大规模救助 政策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 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 年,经济刺激政策对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随着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要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之外,还必须要加强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先进与完善程度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深入探讨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20世纪初期,我国便将管理纳入科学的范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现代管理理论体系结构也在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也应运而生。所谓管理模式便是以一定的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为指导思想,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为了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经营框架构建,将管理环境与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相结合,而最终制定的以整套管理体系。其中,管理环境包括企业经营的战略计划、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企业管理者业务素质等多个方面。企业管理模式与管理环境是相应影响和相应制约的,管理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管理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以及创新无疑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以及加入wto所面临的外部压力不

断加大,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步且实现经营目标,就需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的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从根本意义上讲,便是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与发展外部环境进而创新企业管理模式,从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实施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解决企业经营存在的种种制约发展的管理弊端,对原有的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是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果没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不能使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那么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就会一直原地踏步,像一潭死水,其发展也没有任何波澜和生机,久而久之,企业就会因为管理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而被不断发展的市场所淘汰。因此,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现代企业的进步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显得十分必要且重要。 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设措施 (1)以人为本。现代企业管理应注重人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人”是基础,也是核心,生产经营能力的提高及技术的革新需要人才来推动,故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把“以人为本”作为宗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为被管理的工作参与者和管理的高层人员两种人。要合理管理工作人才,调动工作参与者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是管理层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对工作者安排任务时,要因人而异,根据个人不同兴趣爱好和优缺点提高其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和个人潜能。让工作者有明确的任务和责任,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形成清晰的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总结.doc

现代企业管理总结1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述 一、企业的概念P1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进行自主经营,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经济组织。 二、管理的概念P7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采取的最有效、最经济的行动,是对行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管理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利用各种方法处理好各阶层的关系,是管理的关键。 三、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P7 1.管理的自然属性 一是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管理是社会化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 必要条件,它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 二是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管理才能把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得以组合和发挥作用,这也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2.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 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联。 四、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分类P20 1独资企业 2合伙企业 3公司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区别 1)资本金最低限额不同。 2)审批程序不同。 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只要符合条件,就可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成立; 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行政审批制度, 它的成立必须先得到省级以上人民 政府的批准,然后再到省级工商管 理部门登记。 3)股东人数的限制不同。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 世界经济进一步深化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 (一)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2010年11月,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综合考虑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三大政策目标,2011年美联储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 欧元区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复苏力度弱于美国和日本。为了应对希腊、爱尔兰等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出台了附带条件的金融救助计划。在欧央行难以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主权债务风险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被迫紧缩财政赤字。 日本经济回升较快,但继续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日本长期受通货紧缩困扰,公共债务水平很高,内需对经济支撑作用有限,受外部市场影响很大。日本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时点上不太可能早于美国和欧元区。 (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普遍较大。2010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和巴西保持了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下半年工业生产明显减速,增速放缓。2010年印度已经连续6次加息,今年1月份再次加息。巴西2010年4月以来3次加息,将政策利率由8.75%上调到10.75%;但是,巴西通货膨胀12月又创出年内新高,今年1月份也再次加息。 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美国和日本央行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流动性泛滥,美元指数再创历史新低,推升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使得股市虚假复苏和波动,风险更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全球股市出现分化。受美元贬值、市场信心转好及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2010年美国股票市场呈震荡上扬趋势,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均上涨10%以上,欧洲德国和英国股指与美国类似;但是,受主权债务风险困扰,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等国股指多表现下行趋势。同期,秘鲁、阿根廷、泰国和印尼股票市场指数上涨超过40%,俄罗斯和韩国也超过20%,印度超过15%。其它主要经济体日本、法国股指略有收缩,巴西略有扩张。 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明显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缺乏信心,短期内仍然需要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撑,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刺激作用有限,新增货币供应主要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尽管增速放缓,但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需要紧缩货币政策。同时,全球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不仅加大本币升值压力,而且增加了资产泡沫。 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增大,全球治理模式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需要主要经济体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结构进行实质性调整,核心是美欧等发达国家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行为的调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看作是对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一次强制调整。但是,随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加大。

现代企业管理新模式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新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7T17:36:26.6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作者:王蕾 [导读] 企业管理模式,就是企业了能够实现生产经营的目标,在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合肥铁路工程学校 230011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技术进步和资源稀缺,致使现代企业生存发展产生了很多问题。如何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增强现代企业的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当前企业的管理难题。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新模式 1 概述 企业管理模式,就是企业了能够实现生产经营的目标,在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在企业具体的发展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企业管理理念、方法等,有着企业管理的内容总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通过高效、规范以及快速等方法把企业的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转成为市场产品服务,使得企业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管理模式具体包括了硬件与软件两部分,其中的硬件指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设备、组织机构等,而软件部分则指的是企业的文化、目标以及价值观。 2 现代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2.1总体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企业管理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动力无法与国际水平保持相同的前进趋势。供应链不稳定、外部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外部管理的难度加大。另外,我国企业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人员创新意识薄弱、管理技术落后以及管理机制滞后等问题也导致了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管理模式改革难度加大。如果管理模式的变革无法满足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目标,那么势必会导致企业的管理与企业发展的趋势相背离,从而导致更高的管理成本。 2.2机遇与挑战 到目前为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有十余年。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在国际背景下,企业能够更加平等地进入国际市场,这有利于部分企业加强出口管理,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也减小了我国企业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另外,贸易过程中所出现的贸易摩擦和纠纷可以通过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处理,从而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通过引进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技术,有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的发展也遭受了巨大的挑战。如何从众多跨国企业中脱颖而出,提高企业管理的创新能力,完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3 企业现代管理新模式 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并且在今天企业运营中已经开始发挥出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知识管理是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最大程度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为企业的决策支持提供新途径,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将最恰当的信息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作出最恰当的决策。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3.1知识发现(kdd)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规模数据库不断增加,人们对数据库的应用已不满足于对数据库的检索,因为海量的信息势必超过人们的处理能力,反而使人们感到知识却乏。而充分挖掘数据库中带有结论性的有用信息――知识,才是现代企业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知识发现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选取、知识提取、解释评价。首先按照一定的目标在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选取目标数据,并考虑样本数据的充分性和自由度,然后对所选取的目标数据进行进一步整理和预处理,消除”噪声”或去掉无用的数据,再对数据进行一定的降维和转换,所谓降维指在考虑了数据的不变表示或发现了数据的不变表示的情况下,减少变量的实际数目,并设法将数据转换到一个更易找到解的空间上,转换的方法包括以期望的方式组织数据,把一种类型的数据转换为另一种类型,或者是对数据的属性用数学算式或逻辑算式进行转换。然后,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算法,抽取感兴趣的信息,并以特定的形式挖掘期望的模型或与模型相匹配的数据集合。最后,通过可视化技术帮助用户或完全依赖用户评价数据挖掘的结果,并进行反馈较正,如重选目标数据,采用其他数据挖掘算法等。 3.2知识共享 知识经济时代正在跨越文化界限,改变人们陈旧的心态,即拥有信息比共享信息更有价值的老观念。企业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信息,既有存在于物质载体上的信息,又有存储于人脑中的信息。根据国外企业大量竞争情报工作实践所作的统计分析表明,高达80%的信息蕴藏在企业内部,因此以物质为本的管理应转化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企业在强调获取外部信息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企业内部智力资本的开发。传统的信息管理中信息工作是由各职能部门,即生产、计划、供销、财务和人事等部门监管,各部门依自己的需要自行收集、处理信息,为各自的目标服务。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形成综合性战略信息,而知识管理强调的是信息共享和企业内部的通信协作。由于产品和服务极大丰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个性化服务日趋重要,这就要求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需要市场部门、开发部门和生产部门的相互协作,共同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因此,企业应该创造一个公平、透明、互信、宽松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和协调性。另外,通过知识的共享企业还能使取得的经验尽可能得到共享,减少重复性工作,缩短员工培训学习的时间。 3.3知识的传递和利用 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和企业外部网为企业知识的传递与利用提供了通信基础,使企业的经营运作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企业通过intemet和wwW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intemet上的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发布web上,使企业能更加紧密地跟踪环境变化和市场态势,及时获取和利用最新知识;企业通过内部网和内部的电子邮件系统实现内部的通信和协作,进行信息、文件以及图文资料的传递,把原本分布在各部门独立的计算机上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和发布,使企业内部信息高速流动,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知识传递速率与利用程度,促进企业内部的交流和协作,从而增强企业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庞杂的外部信息和信息的快速变化使供应商、分销商与制造商的协同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我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更加适应了市场经济的模式。但是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起点低,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阻碍企业的前进。此时企业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我国的企业管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本文通过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1 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陈旧 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契机成立和发展起来的。他们大部分是白手起家,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有规范制度的现代企业。他们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事事亲力亲为,当作坊成为企业之后,他们依旧习惯于所谓的家长制管理,习惯让自己的家人亲戚成为这个企业的管理层。于是我们经常看的一种现象就是,财务、人事、销售、宣传等部门的负责人都是自己家人。当企业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往往不是从企业的宏观利益来考虑,而是从每个人的私利来盘算。这就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优秀人才在企业的发展。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企业的人才流失,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1.2 企业管理规划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很多制度都是浮于表面,各个企业互相抄袭,缺少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制度,毫无创新能力。国内很多企业不会主动做长远规划,对企业的未来和产品做出长远的研判。大部分企业只会被动做出应对,而这种应对往往是滞后的。 1.3 企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性管理人才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创业团队,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专业的高水平人才,但企业缺乏专业性高水平管理人才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这样的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有些企业的薪酬体系有问题,很多的专业性管理人才的待遇和付出、知识储备不成正比。他们的价值也无法体现,二是国内的很多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成熟,甚至没有。很多企业都是临时抱佛脚,或去挖其它公司的技术人才,这样人才的流动性较大,对企业的归属感不足。不过很多企业管理层已经有了这种意识,开始注重专业性管理人才的储备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世界经济概述 一、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1、先决条件——国际分工:分为水平分工垂直分工混合分工 2、世界市场:分为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 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市场经济,资本经济,知识经济,综合经济 三、什么是世界经济格局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作 用、相互联系的一种结构、规模和态势。 四、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 1、战后初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 (1)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①金融危机②能源危机③经济危机)(2)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形成: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形成了美国、欧共体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具备了与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实力。1975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西方首脑会议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三足鼎立形成的标志。(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苏联、东欧的经济实力增长较快。1968年,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②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在亚洲、拉丁美洲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拉美: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 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区域经济组织加强竞争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日、欧三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较量越来越复杂激烈,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组织相互依赖、相互争夺的新格局。(2)世界各国纷纷成立了经济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南方共同市场(1995)等。(3)跨洲际的集团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如始于1996年亚欧首脑会议的成功举行, 为建立亚欧新的平等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 4、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调整与新兴国家的崛起 1)20XX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世界经济经历了短暂衰退又逐渐回升;20XX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经济危机,20XX年下半年开始回缓。(2)在调整和复苏中,新兴国家迅速崛起,如“金砖四国”(中、俄、印、巴)等,并促进了“二十国集团”的发展 第二章联系世界经济的纽带——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一国对外贸易政策包括): 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对外贸易战略、出口总政策和进口总政策 2、进出口商品或服务政策 3、国别(地区)贸易政策 二、贸易顺差导致货币流入会不会引发国内通货膨胀? 1、不一定,通货膨胀是由一个国家内需造成的,定义上说即一个国家内需过大(过多的通货--货币),而供给不足而造成物价飞涨的情况。如果贸易顺差不能带动物价上涨就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即进出口部门利润过高,导致从事该行业的工人工资过高于社会基本工资,而其他行业为了维持工人,也制定相应工资,这样导致通货过多,而供给保持不变,也会产生通胀。 2、贸易顺差会造成国内通胀。贸易顺差,其直接结果就是外汇储备增加,而这部分外汇储备是央行用人民币与企业或居民兑换过来的,也就是说市场上的基础货币总量增加了(外汇储备总量*汇率),相应的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3、大量贸易顺差肯定会导致通货膨胀。 顺差,必然导致本币发行增加,而本币流通量增大,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三、国家现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种贸易结构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吗?说明原因。 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力发展将极大地吸收我国城乡中存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就业率的提高和城乡劳动要素的重新配置能推动产出的增加,而国民收入的提高将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积累必要的资本。 2、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将发生由以出口劳动密集产品为主、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出口资本密集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目前,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重较低;在进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这说明我国的贸易结构仍处于不发达阶段。 另外,从产业的贸易依存度来看,我国的贸易结构也处于不发达阶段。一般说来,贸易结构越发达,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反之亦然 四、金融的国际化的特点,如何形成。如何避免金融危机?(包括知识点有哪些?) 金融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国家各地区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金融国际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优化了资本要素配置、促进了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加强了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但也强化了金融资本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削弱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效能,也加快了金融风险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增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1、金融国际化的特点 2、金融国际化的成因 (1)金融自由化——重要条件金融深化——金融抑制 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表现:放松金融管制。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表现:以金融深化为标志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以利率自由化为核心) (2)现代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 (3)金融创新 背景:二战后国际资本流动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 内容:制度、工具、机构、市场和管理技术 3、金融国际化的动形成(1)自由化政策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基础(2) 信息革命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3) 创新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多样化的运作载体 4、金融国际化的表现 (1)金融机构的国际化(2)金融市场的国际化(3)金融证券化 (4)金融监管国际化(5)金融衍生工具发展 (6)金融交易国际化 5、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1)金融国际化的规模不断扩大(2)各国的国际金融依存度进一步提高(3)新型工业化经济体在金融国际化中的作用曾强(4)金融衍生市场日益成为金融国际化的重要阵地(5)发展中国家的外部融资结构发生重要变化6、金融国际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金融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1)影响:a.对发达国家:为剩余资金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在宏观管 理的难度、税收、培养起许多竞争对手等方面不利。 b.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影响:利用充裕的资金发挥后发优势;产生一批新 的国际金融中心;壮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 不利方面: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弱,易受冲击;发展中国家立法不全, 有利投机;发展中国家执法不严,有很多漏洞。 (2)金融国际化的应对措施 a.从国家层面上看,新兴市场的政府应谨慎对待资本开放,加速国内银行业 的改革,促进国内金融体系均衡发展。 b.从区域层面上看,各国应该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区域最终贷款人和区域汇率联动机制。 c.从全球层面上看,应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7、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 (1)现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国际化水平仍不高 (2)策略:a.建立规范的金融秩序和金融体系 b.维护币值稳定 c.引进外资 金融机构d.培育本国国际金融中心e.开展金融创新,提高银行竞争力 8、金融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1)金融市场国际化促使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2)金融交易国际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3)金融服务自由化丰富了贸易自由化的覆盖范围 (4)金融机构全球化支撑了生产一体化的持续发展 (5)金融衍生产品加大了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如何避免金融危机:1.加强建设金融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长期市场信用基础; 2.尽快建立充分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 3.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第三章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 一、国际投资的类型 1、国际直接投资:在国外创办新企业; 购买外国企业股权达到控股的比例; 以利润进行再投资 2、国际间接投资:公司股票、债券、 政府债券 国际信贷 3、国际灵活投资:贸易信贷、国际租赁、补偿贸易、技术转让、劳务输出 二、跨国公司含义:跨国公司,就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投资活动, 并因此对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三、跨国公司给东道国经济带来哪些消极方面影响 1、造成了投资母国的失业和“产业空心化”。 2、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3、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4、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第四章世界经济体制的模式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方式、范围和手段的不同,可将其经济体 制 划分为四种模式1、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政府监管型市场经济 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政府引导性市场经济 3、以法国为代表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 节作用,国家已计划的形式加强干预 4、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Ⅰ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1)基本特点: a.是政府尽量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充分鼓励自由竞争,政府主要是通过财 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依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管。 b.因此,也可以将这种模式称为“政府监管型市场经济”。 (2)简要阐述: ①.自由企业制度与平等竞争原则 ②.以间接性和被动性为特征的宏观经济调节 ③.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④.对外经济关系的政府调节 ⑤.其他领域的政府调节 (3)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主张减少税收负担,放松管制和实行私有化。 市场经济的高度自由体现在:自由企业制度成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核心 完善的市场体系 Ⅱ.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1)基本特点 a.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 利并重。 b.也可将这种模式称为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 (2)简要介绍 a.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b.政府为市场竞争创造基本条件 c.有效的稳定货币政策 d.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 e.以平等参与为核心的经济民主化 (3)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实质:是一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 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市场经济。 特点:a.平等 b.公平(共同利益至上、共同参与决定、工资自治) c.安全 d.进步 Ⅲ.以法国为代表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模式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国家以计划的形式加强干预。 特点:a.国有企业逐步壮大 b.双重调节机制 c.制定国民经济计划 Ⅳ.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1)基本特点: 政府运用严厉的规则要求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利用利益机制诱导企业行为, 使用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行政指导使企业尊重政 府的意图. (2)简要介绍 ①政府制订经济计划 ②政府制订和实施产业政策 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总之,四种经济模式的相同点:都是建立在市场经济模式基础上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东亚模式的优缺点 (1)主要特征: a.行政引导与市场调节结合 b.高储蓄率与高投资率 c.劳动密集性产业优先发展 d.注重公平增长 e.谨慎的财政、金融政策 f.雁行模式 (2)主要弊端:a.政府强干预下的市场作用弱化 b.引进资金的不合理 c.引进技术,收效甚微 d.雁行模式存在弊端 e.产业结构和内部贸易不合理 f.货币金融体制存在漏洞 比较:四种模式的共同特征是:以私有制为主的混合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作用,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国家采取间接干预的方式,尽量 避免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经营活动。不同点:由于各国政府干预的范围、方 式和力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模式。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为其调整经济政策 和保持经济的活力提供了有弹性的制度基础。日本模式利用其独特的企业文 化,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成功地达到经济增长和产业调整的目标; 德国模式以政府和企业紧密结合——构造优越的社会福利体系见长并取得了 较好的经济效果;法国模式的特点是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三、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对我国的经济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五章贸易自由化与关贸总协定 一、贸易理论中国际生产折中论包括3方面内容(3个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论也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当代西方研究跨国公司问题的 著名专家约翰·邓宁提出的。 他的理论吸收了以往各派跨国公司理论之长,较有概括性和综合性,能兼顾 各种理论解释的需要,从而成为当前影响力最大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 (1)所有权优势:企业具有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为 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形式,并且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为该企业所垄断。 (2)区位优势: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优势时,必须比利 用本国要素投入更有利。 (3)内部化优势:企业使上述优势内部化必须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企业更有 利。 二、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1、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1).无歧视原则——最重要原则 (2). 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 (3).透明度原则 (4).公平贸易原则 (5).取消或禁止数量限制原则 (6).磋商调解原则 (7).优惠发展中国家原则 (8).例外原则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1)互惠原则(对等原则)(2)透明度原则(3)市场准入原则(4) 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公平贸易原则)(5)经济发展原则(6)非歧视性 原则 (7)关税减让原则(8)针对“国营贸易企业”原则(9)一般禁止数量 限制原则 3、联系:世贸组织(WTO)继承了关贸总协定(GATT)的基本原则:自由的 公平竞争原则;非歧视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凡是参与关贸协定的成 员,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给予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商品贸易方面的优惠,那么, 必须无条件将此优惠给所有成员国);国民待遇原则;互惠原则;关税减让原 则;透明度原则;禁止数量限制原则;市场开放原则等。 区别:世贸组织原则中没有磋商调解原则,例外原则 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成因,表现形式,特征,意义和作用各是什么?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 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 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 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 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2、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表现形式:(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a.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b.货币流通的 全球化 c.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a.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 b.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 c.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a.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 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 b.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作用和影响:a.减少了国际经 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 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 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特征:(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7)贸易全球化 (8)金融自由化 (9)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5、意义:(1)经济全球化为后进国家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2)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开辟了和平共处的新时代 (3)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和反全球化运动 6、作用:(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主权互让(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 A.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负面作用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它们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但 也产生了一些负作用,部分人群的利益也受到一些损害。 (2)这些国家的工会组织,将国内工人的失业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害, 组织工人群众进行反全球化运动,加剧了社会阶级摩擦。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作用 (1)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虽然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了加速发展的机遇,但 其国家民族利益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2)例如,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行进口限制或经济制裁,导致发展中国家出 口下降,失业者增多…所有这一切,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加剧了南北 经济摩擦。 C.经济全球化对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 (1)对整个世界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中,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加速转移 和移动,全球性公害问题日益突出。 (2)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带来诸多国际政治经济摩擦。这种摩擦有的表现为 各国政府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有的表现为各国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有的表 现为人民群众对全球化进程的抵制,并演化为有组织的群众性的反全球化运 动。 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组织的形式及每种形式的特点 由低级到高级:(1)特惠关税区。特惠关税区又称优惠贸易安排,是指在成 员国之间相互给予关税减让的优惠待遇。特惠关税区的税率比最惠国税率还 低,但成员国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它是发展程度低、最松散也最 易行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形式。特惠关税区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 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如“美加汽车产品协定”、“非 洲木材组织”等就属这类经济一体化。特惠关税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低形 式,以致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以此为初始形式,而是一开始就从“自由 贸易区”的形式开始。 (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又称自由区、工商业自 由贸易区、出口自由区、自由关税区、免税贸易区、免税区、自由贸易港、 自由市、自由工业区、投资促进区及对外贸易区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 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 他措施,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 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仅指提供区 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于出口加工区。广 二、判别不同的区域经济组织为什么形式? 1、特惠关税区:如东南亚国家联盟。 2、自由贸易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如如1993年后的欧盟,南方共同市场,欧洲共同体,加勒比共 同体,两岸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 5、经济货币同盟:如现在的欧盟。(欧洲经济货币同盟) 三.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成的动因差异进行分类可分为⑴以产业内部分 工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之间)⑵以发展民族工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五种企业治理模式 以后的企业治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治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取和利用其他几种治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什么缘故如此讲呢牵因为制度化治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能够适当地对治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 1.亲情化治理模式 这种治理模式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专门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确实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治理。从历史上看,尽管一个企业在其创业的时期,这种亲情化的企业治理模式确实起到过良好的作用。然而,当企业进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专门是当企业进展成为大企业以后,这种亲情化的企业治理模式就专门快会显现问题。因为这种治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内聚性功能,会由其内聚性功能而转化成为内耗功能,因而这种治理模式也就应该被其他的治理模式所替代了。我国亲情化的企业治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正面阻碍几乎是99%,然而当企业跃过创业期以后,它对企业的负面作用也几乎是99%。这种治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专门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治理模式。 2.友情化治理模式 这种治理模式也是在企业初创时期有积极意义。在钱少的时候,也确实是在哥们儿为朋友能够而且也情愿两肋插刀的时候,这种模式是专门有内聚力量的。然而当企业进展到一定规模,专门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哥们儿的友情就淡化了,因而企业假如不随着进展而尽快调整这种治理模式,那么就必定会导致企业专门快衰落甚至破产。我国有一个民营企业叫“万通”,一开始确实是五个情投意合的人创办的一个友情化企业,当时大伙儿都能够卧薪尝胆,创业者之间完全能够不计较金钱。然而,当万通拿到第一笔大的利润的时候,五个人就开始有所摩擦。当时万通的比较大的股东叫冯仑,他还想连续坚持这种治理模式而使企业进展,他组织企业的创办者读《水浒》,让大伙儿记取散伙与分裂的教训,但结果最后没

世界经济前沿问题专题

世界经济前沿问题专题 名字:王玉灵《留学生》 学号:2008326660083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到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又称自由区、工商业自由贸易区、出口自由区、自由关税区、免税贸易区、免税区、自由贸易港、自由市、自由工业区、投资促进区及对外贸易区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于出口加工区。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1. 贸易创造效应主要指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由于交易成本下降和贸易限制取消,导致本国内高成本产品被区域内其他成员低成本商品所替代以及过去受到对方数量和高关税限制的本国低成本商品出口扩大,从而给区域内进出口双方带来更多贸易机会和经济利益。“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原有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由于区域内交易成本的降低可能被区域内成员之间的贸易所取代。 2. “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前者是指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将产生生产和流通的规模效益,并带来产业集聚效果。后者是指随着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将促进区域内垄断行业的竞争,提高生产效率。贸易创造效应、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会带来许多正面影响,但是贸易转移效应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原因在于区域内的低效率产品可能会取代非成员的高效率产品。一般来说,需要通过吸收高效率成员和扩大区域覆盖范围才有可能防止这一负面影响。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 1991年11月12日,我国虽然已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但由于该组织只是一个论坛性质的,也有人称其为“聊天的地方”,所以其推进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计划亦属“非约束性”的,不具有自由贸易协定这类机制性安排的约束力。尽管如此,我国在尚未加入自由贸易区这种机制性组织的情况下,参与非约束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也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通过APEC平台,可以秣马厉兵,做好参与机制性的区域经济贸易组织的准备,包括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区,以摆脱长期游离在外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使我国从贸易自由化中获取最大化利益。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的认可后,于2001年11月,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中国将于12月成为正式成员之际,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也是中国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