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两宋时期花鸟画

中国美术史两宋时期花鸟画
中国美术史两宋时期花鸟画

3、花鸟画

花鸟画在两宋时得到空前发展。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堂壁装饰之需而创作的承袭五代“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不拘陈法,寄情笔墨之中,与院体花鸟画并存而形成鲜明对比。

①精工富丽的院体花鸟画

宋初的花鸟画延续了五代画风。在宫廷画院中,以黄筌的儿子黄居寀为代表的花鸟画;继承了黄筌画风。作品工笔重彩,富丽华贵。这种以深入体察自然,力求真实生动、风格端庄富丽、绘制精细不苟的绘画,深得皇室的赏识。院体风格的确立,甚至影响宋代宫廷达90余年,并一度成为皇家画院评鉴优劣、录用舍去的标准。

院体画的繁荣,宋代历代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起了重要作用。涌现了一大批技巧高超的花鸟画家,黄居寀、赵昌、崔白、易元吉、吴元瑜、赵佶、李安忠、林椿、李迪等均在艺术上独有专长。崔白的影响尤大。

黄居寀,是黄筌的三子,深得家传,擅长花竹飞禽,精于勾勒,用笔挺劲,画怪石山水超过其父。传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图轴》。作品细腻精工富丽华贵,生

机勃勃。

赵昌,善画花果,兼工草虫。赵昌常于清晨朝霞未干时,观察花木神态,然后描绘,故自号“写生赵昌”。

易元吉,长河人,善画獐和猴。他除了常深入到山林中观察动物,而且还在家中养各种动物,细致观察、反复实践,所画动物特生动自然。

的局面。

寒雀图崔白

赵佶,北宋宫廷花

鸟画在徽宗时达到创

作高峰。赵佶在政治昏

庸无能,但在书画上却

贡献极大,他亲自指导

画院创作,勤于实践,

造诣精湛,山水、花鸟、

人物皆能。他注重写生

做到精工逼真、富丽堂

皇。传他画禽鸟,常以

生漆点睛,形成点形突

出于画面,亮而有神。

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瑞鹤图》、《听琴图》等。

赵佶的作品大致有两大类:一是以山水墨为主的作品,一是以工笔重彩赋色的作品。

腊梅双禽图赵佶

听琴图轴

枇杷山鸟图册赵佶

宋廷南渡后,基本承袭了北宋的院画风格。主要画家:李迪、林椿等。

李迪:南宋画院画师,工花鸟竹石等,长于写生。也有水墨和重彩两类作品传世。作品有《雪树寒禽图》、《鸡雏待食图册》。

果熟来禽图林春

葡萄草虫图册林春

出水芙蓉图册南宋无款

四羊图册南宋陈居中

碧桃图册南宋无款

②北宋文人画新潮

文人画不同于宫廷院画,是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属业余画家创作。文人画一般回避现实、多取材山水、花鸟、竹木、以抒发个人的情感;在笔墨上,讲求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文人画对后世中国画水墨、写意技法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有:文同、苏轼、米芾等。他们反对严格的写实画风,不求形似,强调笔墨的表现力,提倡“墨戏”。把文人的情趣、学养、品质表露于笔端。

文同,字

与可,以画竹著称。诗、书、画皆绝。一生爱竹、种竹、观竹、画竹,以“竹如我,我如竹”自诩。代表作品《墨竹图轴》,采用行草笔法,竹叶浓淡相间,形象生动。

苏轼、米芾湛称文人士大夫绘画领神,尤是苏轼是北宋文人画的重要推动者,也是文人画理论的重要阐述者,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了“士人画”的概念和美学思想,主张“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杨无咎,(补之),善画梅,他用水墨线条圈,画出花瓣,更展示了梅花疏淡清雅的特性,创墨梅画法。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 答:(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称青铜。 (2)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人所不熟悉。依其用途,大体可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 2.试述夏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答:(1)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2)商代青铜器品种增多,以酒器和食器最为突出,已有鼎、鬲、甗、簋、爵、斝、觚、罍、尊、卣等诸多品种。以铸鼎最为突出,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具有非凡的气势。装饰纹样图案多兽面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商代青铜器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青铜器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无底纹,风格简洁疏朗,以河南郑州二里冈和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为代表。后期青铜器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色,以河南安阳殷墟、安徽阜南、湖南宁乡、江西新干大洋洲等地出土的为代表。 (3)周代青铜器器型进一步增多,鼎、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纹饰流行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大角兽首作装

饰,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铭文开始逐渐增多。从周穆王前后的西周中期起,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鼎与簋多见。鼎的柱足演变为蹄足,鼎腹呈长方扁形;簋多鼓腹有盖。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答:(1)商周青铜器纹饰 ①商朝前期兽面纹主要是单层装饰。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如饕餮、夔龙等纹样,如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商朝中后期尤其是迁殷后,开始出现双层装饰。兽面纹下面出现了回纹。 ②到了周代,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等几何纹样。纹饰较前有很大变化,一反前一时期简明、质朴,趋于细腻繁茂、灵巧新颖。怪异的饕餮纹因不适于装饰日常生活用器,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各种无角小蛇互相穿插重叠,以四方连续形式展开的蟠螭纹。 (2)商周青铜器纹饰的装饰意匠 ①商代以狞厉怪异的动物纹饰为主,表现了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在青铜器上用狞厉怪异的纹饰来“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此外,也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如饕餮纹,其意在于号召节俭,劝贪婪。 ②周代,纹饰更为复杂,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结蟠绕。这一时期频仍的战争,也使得人们由关注自然转向关注人类社会及其自身命运,在青铜器纹饰上出现了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一)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B)。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A )。 A、飒露紫 B、拳毛騧 C、白蹄乌 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着是(B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B )。 A、边景昭 B、孙隆 C、林良 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 D )。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10、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 D )。 A、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 11、作为使用工具的( B ),既是人工制品的鼻祖,也是造型艺术的端倪。 A.壁画 B.石器 C.物件装饰 D.雕塑 12、魏晋时期被奉为“正书之祖”的书法家是( C )。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钟繇 D.陆机 13、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 C.东周 D.战国 14、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 B.《马踏匈奴》 C.《羽人骑天马》 D.《牵牛像》 15、《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A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燕文贵 16、《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A.周昉 B.黄荃 C.周文矩 D.顾闳中 17、.五代画家董源山水画代表作品是( A )。 A.《潇湘图》 B.《溪山行旅图》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陶器 ①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②按照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③按照陶质分:红,白,灰,黑 ④按照装饰分: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 ⑤按照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2、彩陶 ①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②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③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客观水平。 3、青铜器 ①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 ③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④其品种有:鼎、尊、豆、盘、钟等。 4、瓦当 ①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秦兵马俑 ①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 ②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 ③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跃变化的动感。 6、马踏匈奴 ①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 ②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画像石 ①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 ②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 ③盛行于东汉中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帛画 ①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②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 ③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9、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美术学专业) 课程编码:186522060 学时:28 学分:1.5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美术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学科之一。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作品是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物化形态。美术史是通过具体作品对美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及学术性研究。需要以科学的观点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美术的发展规律,它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该课程的讲述及对形象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典籍的文字记载,更是美术作品对历史发展中各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直观反映。美术的发展、演变和技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创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是完全和历史的发展同步的。它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美术的发展规律。从而转变学生对美术专业学习的单纯技巧观念,更加自觉地重视对祖国文明的了解和自身文化素养的形成。 二、课程的基本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1.1概述 1.2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 1.3新石器时代的器艺术 1.4雕塑与绘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美术学所涵盖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自研究目的、方法、互相之间的联系。 2、了解原始社会的美术现象及美术作品的特征。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重点:器艺术 难点:了解彩艺术各期特征及黑艺术特征。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2.1概述 2.2灿烂的青铜工艺 2.3建筑 2.4绘画与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奴隶制时代青铜艺术所负载的强烈的政治与的功能及工艺制作的灿烂辉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对青铜纹饰的崇尚及区别。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青铜艺术 难点: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及分期特征。 第三章战国汉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3.1概述 3.2绘画形势 3.3缣帛画 3.4画像石(砖)艺术 3.5壁画 3.6器物上的装饰绘画 3.7汉绘画的艺术特征 3.8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美术作品表现容、技巧等与奴隶制社会的区别以及主要代表作品、风格。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3.3 3.4 3.8 难点:封建社会尤其是汉的艺术的功利性及其特征。 第四章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4.1概述 4.2人物画的新发展

中国美术史之清代美术

中国美术史之清代绘画 摘要: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绘画展现出了耀眼的光芒,从清初“四王”集传统大成而更重笔墨的倾向,到“四僧“代表了虽不废弃传统但更加独抒个性大胆创造的趋向,清代绘画在一步步发展与创新,及扬州八怪,把写意花鸟画发展得更加豪纵,古拙而充满个性,也更雅俗共赏和更关注现实。清代末期出现的任颐,吴昌硕等画家开创的“海派”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清代的绘画对后人是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绘画四王四僧扬州八怪海派发展 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自史前时代至今,中国美术总是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中国对传统的尊崇是欧洲美术所不能及的,它的影响在整个东亚文化圈都可以观察得到。尤其在曾经在中国统治下的地区,无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创作上都各有伟大的贡献,16世纪以来,中国的工艺品,尤其是瓷器,大量向欧洲出口,这对欧洲艺术也产生了影响。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也展现出了耀眼的艺术文化。 清代的绘画,可以说是清代美术中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延续晚明以来尊崇吴派的传统,出现了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都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王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味和技巧功力,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他们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搬前搬后,达到古人画中的完美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却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他们在研究古人笔墨上也达到一定水平,在发展干笔渴墨方面也丰富了文人画的表现方式。四王的山水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弥漫在北京以皇帝为中心的贵族士大夫社会中间。皇家画院和皇室,大臣都画这种山水画,可谓:笔力超凡,功力极深,气韵高雅,别开生面。但是,由于他们一味模古,也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了文人画的发展。与四王齐名的还有吴历和恽寿平,前者以山水闻名,作品丘壑多姿,笔墨苍浑,风格醇厚深秀;后者则以花鸟见长,创没骨画法,以极似求不似,重在“摄情”,画风清新雅丽,于绚烂中求平淡,表现了理想化的美的境界,均成就显著。 与四王的固守古法相比,清初的四僧在继承前人笔墨基础上,更加主张发展,强调贴近生活。作为旧明遗逸,对国破家亡之痛感触尤深。他们不满足于挪用古法,而是深入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抒发自身感受为目的,不屈附于社会审美需求。四僧尤其是石涛的山水,看似无法而实际上变古法为我法,想象力丰富,景色新奇,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肆潇洒,意境生气奕奕,充满了昂扬的激情。 清代中期,扬州因盐商富贾聚集,经济又呈繁荣景象。不仅是东南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艺术的中心。各地文人名流,汇集扬州。富商大贾已经不满足于物质和精神上的产品,而是在书画方面着力搜求。流风所及,中产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书画悬于室中,以示风雅。由于对字画的大量需求,吸引和产生了大量的画家。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本地画家及各地来扬画家稍具名气者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当时的名家,扬州八怪就在其中。 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而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一类是丢官从画的郑燮等人,还有一类是厌弃官场的金农,高翔等人,最后是具备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等人。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的作品,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重视生活感受,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与“正宗”不同的是,他们不死守临摹古法,而是另辟蹊径,“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

中国美术史笔记+口诀

(三)魏晋南北朝绘画 时期特点: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 陆探微:秀骨清像, 张僧繇:受佛教绘画的影响 顾得其神,陆得其骨,张得其肉 2、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四)绘画理论 4、谢赫的六法论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 (一)隋唐五代人物画 1、阎立本及其代表作品 唐初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代表。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职贡图等 2、吴道子的作品、风格特征、艺术成就 送子天王图、地域变相图、伏生授经、鬼伯图 用笔遒劲神速,白描,以宗教人物画成就最著 4、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及画风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 1. 6、南唐著名的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 周文矩:《宫中图卷》《重屏会棋图》等 (二)隋唐五代的山水画 1、隋展子虔的代表作品及其在山水画史上的意义 展子虔《游春图》,今存最早的一幅完整的三水画。 2、唐青绿山水画派画家李思训、李昭道及其作品 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父< 江帆楼阁图> 子<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圖> 4、王维的山水画及技法特点

5、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荆浩、关仝及其作品、风格 荆浩:北方山水,《匡庐图》 关仝:师法荆浩传《山豀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笔愈简而气愈壮,景 愈少而意愈长 6、五代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董源、巨然及其作品、风格 董源:《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等,擅长用披麻皴 巨然:董源弟子,其画轻岚淡墨、烟云流动。 (韩滉《五牛图》、 4、五代花鸟画“徐黄异体”指哪两种风格,各自有何特点 黄筌“黄家富贵”;首创没骨法(强调院体) 徐熙“徐家野逸”;线条为主色彩为辅 2. 范宽《溪山行旅图》,重山叠岭,雄奇壮伟,笔力坚实,山石作“雨点皴” 3.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4.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5. 3、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1. 李唐《万壑松风图》《清溪鱼隐图》大斧劈皴、水墨苍劲 2. 刘松年:《四景山水》斯文细腻 3. 马远《踏歌图》一角构图、人物情节与山水结合 4. 夏圭《山水十二景》善于半边取景 4、两宋其他的山水画家 许道宁、翟院深、王诜等,燕文贵,赵令穰,米芾父子,王希孟 萧照、马和之、江参等 5、元初赵孟頫的代表作品及画风 《鹊华秋色图》;倡古排宋、清雅朴素、书画结合。 6、赵孟頫倡导的“复古”的含义 提倡古意,力排南宋画风。 7、元四大家的代表作品、风格特征 1.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水墨或浅绛设色,表现江浙风光 2. 吴镇《渔夫图》重用墨,多湿染。 3. 倪瓒《渔庄秋霁图》多瘦树平坡

《中国美术史》 第九章 清代的绘画

第九章清代的绘画 填空 1.清代绘画领域中(文人画)占压倒优势.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多. 2.正统文人画直接承受(董其昌)之余绪,以清代(四王)为代表。 3.“四王”是(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h uī)。 4.王原祁在绘画上完全摹仿(黄子久)的笔墨韵致。 5.王时敏自认为(渴笔皴擦得大痴种韵)。 6.“以元人笔墨运宋丘壑”的是四王中的(王翚)。 7.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简练生动,不拘形似而神完气足)。 8.“借古以开今一出自(石涛)的(《苦瓜和尚话语录》)。 9.金农是(扬州)画派的画家,他把(诗歌、书法、绘画、篆刻)结合成美妙的整体。 10.李鳝是(扬州)画派中最擅长(花鸟画)的画家。 11.清代宗法徐崇嗣(没骨法)的画家是(恽格)。 选择 1.正流画家是(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恽格、吴力)。 2.王时敏山水画特点:A仿黄子久,B受董其昌影响,C.渴笔技擦得大痴神韵。 3.石涛的山水画有《山水清音》《细雨虬qiú松》《淮阳洁秋》《黄山八胜册》《清湘书画稿卷》。 4.石涛的艺术观点有:A“搜尽奇峰打草稿”B山川景物与作者”神遇两迹化,C“我自用我法”D 借古以开。 5.石涛的山水画特点有:A所画山水构图新颖而富变化景象B郁勃新奇C意境宏深,笔情纵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生命力。 6.王翚山水画特点:A融合南北两派B,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C用古人笔墨书画一些实景D变化较多、技巧熟练 7.“四僧”是:八大、弘人、石涛、石溪。 8.弘人山水画特点:A受倪瓒影响B笔墨形象凝练C写黄山真景D立意构图新颖不落俗套。 9.八大山人写意画的特点:A画荷花,荷茎挺拔而立,生气勃勃,力图表达倔强而不随波逐流的品格B所画怪鸟及鱼,多白眼看天,表现他不妥协的品质C写意花鸟画形象简练生动,不拘形似而又神完气足也多是他性格及人生态度的写照D构思丰富奇特,不落窠臼,鲜明的表现其理想的追求E“掘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不拘成法,长于水墨,画风厚拙而不作矫饰.笔墨含蓄而沉郁丰富,是继承了林良、陈淳、徐渭写意花鸟而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10.石溪和尚山水画特点:A注重景物气氛的描写,山重水复、云烟掩映B受宋元影响而又得之自然C笔墨荒率浑厚含蓄而引人入胜D反对摹仿古人,常将其其艺术见解题跋于书画作品之上。 11.“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的见解。 12.抒州八怪的艺术特点有:A受石涛、八大影响B提倡大胆创造精神C用雄姿奔放或古拙得笔墨风格表达个性。 13.恽格花卉的特点:A没骨法B工笔写生C设色明丽D用笔轻快。 第33页

中国美术史-各朝代发展新特点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的充分肯定。 3、山水逐渐从人物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 4、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在历史上也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5、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绘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1、汉末以来的巨大变动,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变化。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局部受到强烈冲击,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各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出自战国以来又一次自由活跃的局面,也是美学思潮的一个大解放。 2、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时代。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3、人物画在集成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专业画家在画史上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 魏晋时期在审美风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体裁仍占据重要地位。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在这一时期也不少。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的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 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画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的山水,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 A、礼器 B、乐器 C、兵器 D、车马器 2、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 C )。 A、主题部队 B、混合部分 C、军事指挥部 D、弩兵 3、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C )。 A、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4、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 A ) A、游春图 B、江帆楼阁图 C、明皇幸蜀图 D、千里江山图 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 A ) A、安济桥 B、广济桥 C、宝带桥 D、安平桥 6、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 b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郭熙 7、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 C ) A、钱选 B、李衎 C、高克恭 D、王渊 8、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 A ) A、陈洪绶 B、崔子忠 C、丁云鹤 D、吴彬 9、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 C ) A、嘉靖时期 B、万历时期 C、康熙时期 D、雍正时期 10、《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 A ) A、吴有如 B、郑曼陀 C、张聿光 D、马星驰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A 2、C 3、C 4、A 5、D 6、B 7、C 8、A 9、C10、A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D )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A ) A、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B ) 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B )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中国美术史试题

中国美术史 一填空题 1. 艺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 2. 在旧石器时代,石器工具的制作方法主要为打制法。 3.陶器依其用途可分为饮食器器、炊煮器以及储藏器。 4. 陶器据其陶色的不同,主要分为红陶、灰陶、白陶以及黑陶四种类型。 5. 从彩陶的装饰工艺来看,主要分为素陶、彩陶以及印纹陶。 6. 新石器时代在工艺装饰与艺术审美方面的杰出代表是彩陶和黑陶。 7.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代表了彩陶艺术的 最高水平。 8. 青铜艺术是夏商周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代表。 9. 依据青铜器使用的性质,可把其分为礼器和非礼器。 10.先秦时期最具独立意义和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是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 画》与《人物龙凤帛画》,它们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杰出水平。 11.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 12.汉代墓葬石雕中最为优秀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霍去病墓石雕群。 13.在汉画像石研究中,一般认为厚葬和孝悌是汉画像石产生、发展 以及广泛盛行的历史原因。 14.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唐宋摹本有《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列女传·仁智 图卷》。 15.中国书法史上的二王是指王羲之与王献之。 16.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传世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兰亭序》。 17.南齐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了六法论。 18.六法论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19.顾恺之的画论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以及《画云台山记》。 20.东晋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是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 论著。 21.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 22.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 23.昙曜曾在云冈石窟主持营建了5个大型的洞窟,史称昙曜五窟。 24.游春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 25.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是已知的第一部断代画史。 26.唐代画家周昉首创水月观音,成为中国佛教美术中的佛画样式之一,世称“周家样”。 26.张萱和周昉是唐代仕女画的杰出代表。 27.王维在画史上的重大影响是他的“破墨山水”。 28.在中国书法史上,张旭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 29.在五代花鸟画史上,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为黄筌、一为徐熙,但画风迥异,人们多 以“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形容。 30.宋代的宫廷画院是“翰林图画院”。 31.宋徽宗赵佶的书法自成一家,史称“瘦金书”。 32.北宋画院的天才画家王希孟的传世山水画代表作是《千里江山图》。 33.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三远法,为高远、平远、深远。 34.南宋四家是指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

明清美术 浙派:浙江与福建两地从元初以来就与宋代院体传统一脉相承随着两地的画家入宫廷就职明代宫廷绘画呈现了取法南宋画院兼师北宋名师的面貌人称之为院体此派的代表人物是戴进,吴伟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由于他们都是浙江人因此称为浙派.戴进:善山水也工人物和花茑集南宋四家之长.传世作品<风雨归舟图>以兼工带写的方法描绘了风雨交加中的树石渔夫逆风归舟气氛和人物形态有声有色.吴伟:兼有粗笔写意细笔或白描几种.人物画以秀劲见长兼能写真山水以水墨酣畅全以气胜能得自然神韵. 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是吴门画家的代表人物是明代声势最浩大影响最深远延续时间最长的文人画派重视诗书画三者相结合崇尚简洁而儒雅的艺术格调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文人精神与审美情趣四人或师或友艺术风格各异对后世影响深远 沈周:山水人物花卉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取景平凡简洁喜用粗笔皴点宏敞厚重.<庐山高图>表现庐山山峰叠岭垂直瀑布草木茂盛气魄雄伟.是作者本人思想境界的体现. 文佂明:其山水以细笔为只要面目缺少空间纵深表现追求平面感树木稜角分明略有变形 唐寅:开创了一种细腰纤瘦眼眉细小樱桃小口的艺术形象<秋风执扇图>描绘一名手执扇面冷漠凄凉于秋风之中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封建时代年长色衰被遗弃妇女的深刻同情 仇英:出身工匠跻身于文人画家行列,其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刻画严谨设色艳丽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调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仙山楼阁图>画面群山紧锁与烟云之中楼阁掩映幽深远高. 明清的木板年画: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有深厚的基础明清著名的年画产地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垢河北的武强四川绵竹这些地区生产力强艺术水平高.题材内容广泛:戏文故事,仕女娃娃,耕织生产时事风俗等.体裁形式多样制作方法一般是套色版印刷和印绘结合.北方以天津杨柳青为代表,绘制风格主要受到清代画院的影响作品多是人物表现人的各种活动吸取了前代绘画的工笔纤维细写意的传统雕与绘结合笔法匀整细致设色鲜明调子强烈.南方以苏州桃花坞为代表.题材突出城市风光风俗时事.技法采用敷色和彩色套印的方法.有两大特点1木刻接近绘画主要是刀法的创造与改进印后敷色达到效果.2是受欧洲的版画影响,采用线画法案透视阴影加以表现.年画19世纪以后日趋衰落. 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版画插图情况1:明代中期因市民文化与民俗文学的昌盛版画在吸取小说插图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某些著名画家参与创作以即版画工艺的进步又进一步把版画推广到其他的领域不仅提高了版画报艺术的水平而且成了传播画法丰富文人及市民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媒介. 扬州画派:1是清代活动在扬州的著名画派主要成员有金农,郑板桥,黄慎,李少堂高凤翰等有人成为扬周八怪>2这批画家绘画主要是写意花鸟人物次之山水较少内容主要是梅兰竹菊花鸟枯石等等3在艺术上主张师造化重视创作学古而不拘泥而古4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龚贤:长于山水师董源.风格分为两点1墨龚采用多便的积墨方法浓烈墨色黑中透明2白龚不着晕染简略淡雅作品<山水图><千岩万壑图>龚贤山水是中国画发展重要的里程碑.影响深远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cui王原祁四人合称继承了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注重对古代文人画的临摩。在临摩中总结发展了我国山水画报的技术对我过传统山水画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他们只重临古的做法使绘画缺少生气和创意走向程式话。 清初四僧:弘仁,鬂残,八大,石涛不同与四王在继承借鉴了前代文人画笔墨技巧的同时不拘泥古法锐意创新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用灵活自如的笔墨表达自己的思想。四僧的出现打破了清出四王摹古习气的沉闷气息给清初的画坛带来生机。 朱耸的作品:1明宗室,号八大山人。抱亡国失家之痛混迹蝉堂犹不能解脱内心的苦闷,于是常借书画发泄内心的苦痛积郁。2其写意花鸟以寓意的手法奇特的形象简放的笔墨孤傲群雄的格调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风貌其花鸟缘物寄情表现自我将物象人格化以达讽喻之意《牡丹孔雀图》描绘两只丑陋的孔雀通过诗画结合讽刺清王朝贵族大臣的奴才像和对清王朝的蔑视

中国美术史各朝代发展新特点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的充分肯定。 3、山水逐渐从人物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 4、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在历史上也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5、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绘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1、汉末以来的巨大变动,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变化。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局部受到强烈冲击,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各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出自战国以来又一次自由活跃的局面,也是美学思潮的一个大解放。 2、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时代。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3、人物画在集成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专业画家在画史上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着作。 魏晋时期在审美风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体裁仍占据重要地位。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在这一时期也不少。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的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 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画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的山水,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中国美术史教案 明清

第五编明清美术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明清美术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浙派、吴门派、四王、四僧、扬州画派 授课过程: 概况 1 明清统恢复了被元代废弃的皇家美术机构(无画院名称),与宋代相比大为衰微。 2 文人书画进一步发展壮大。 3 传教士来华,促进了中西美术的融合 4 大中型雕塑及佛教造像衰落,在小型观赏性雕塑方面显示了活力。 第一章绘画艺术 第一节明前期宫廷绘画与浙派 明代没有设立画院,但有宫廷画家。明代的宫廷画冢编入锦衣卫,授予武职,归太监管理,地位较宋代院画家低下。由于宫廷滥施皇威,稍不称旨即杀头弃市,故而人物画创作不如山水花鸟为盛。 明代院体花鸟观察入微,描写精细。多为大幅作品,构图饱满完整。常把花鸟置于特定环境中,表现一定的气氛。手法工、写结合,细丽的花鸟与粗放的木石互为映衬。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中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林良,字以善,广东南海人。善画鹰,构图宏大,造境气氛浓烈,用笔刚健奔放。作品有《雄鹰八哥图》等。描写威猛雄鹰自空而下,翻身扑向狼狈而逃的八哥,表现了紧张而激动人心的气氛;

《桂菊山禽图》、《残荷鹰鹭图》等。

《桂菊山禽图》 戴进、吴伟与浙派 戴进在山水画上形成了新的风貌,有为数众多的追随者。由于戴进是浙江钱 塘人,所以把这一画派称为浙派。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一生坎坷,“平生作画不能买一饱”。取法宋、元人,画山石用斧劈皴,,“变南宋浑厚沉郁之体,成健拔劲锐一体”,比宋人措景丰富,较元人多生活实感。尤善于在山水实境中安排有情节的人物活动,是以山水为主的人物画。如《三顾茅庐图》、《春游晚归图》。 《春游晚归图》 吴伟,字次翁,号小仙,幼为孤儿。入宫得皇帝宠遇,誉之为“仙人笔也”,获“画状元”印。他不受朝廷拘羁,浪迹江湖。吴伟“源出戴进”而气魄更大,更简括整体。画中人物气宇昂扬,与山水相结合,给人以水墨淋漓,气势磅礴,又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40 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石器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蒿岳寺塔。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祥”。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 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 泼墨”之法。 9、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 和"洛阳龙门" 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着的首推唐三彩,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 李成" 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 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连环的表现形式。 14、明代“ ”派的代表画家吴伟和戴进。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 岁时创作的九歌图,其中以屈子行吟图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板桥、李鱓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吴有如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 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o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生活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A)o A吐鲁番晋墓B、昭通霍氏墓C安丘冬寿墓D 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A虢国夫人游春图B、捣练图C、挥扇仕女图 D 、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A )o A、飒露紫B、拳毛騧C、白蹄乌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C )o A、荆浩B、关仝C、董源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着是(B )o A、图画见闻志B、林泉高致C、画继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C )o A、黄公望B、吴镇C、王蒙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B )o A、边景昭B、孙隆C、林良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A 顾氏画谱B 程氏墨苑 C 十竹斋画谱 D 芥子园画传 10 、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高奇 D )o A、居廉B、高剑父C、 峰D、陈树人 三、名词解释:(15 分)

dfs_service_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1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1949_年在长沙陈家山 3. 《步辇图》中所画的皇帝是_唐太宗李世民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唐朝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9.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____ 10.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1. 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3.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 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 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____ 17. 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 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初唐____ 19.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 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__文同____ 21. 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 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23. 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____《人面鱼纹彩陶盆》___ 25. 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__张萱、周昉_____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_______” 27. 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___李成____ 28. 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_崔白____ 29. 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林泉高致集》一书。 31. 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_____ 32. 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__北魏_____ 33.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青铜器_____ 34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__河南洛阳___ 35. 顾恺之的传世绘画作品有__ 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_____ 36. 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宋画第一”,其代表作品有__《溪山行旅图 37. 元代山水画《渔庄秋霁图》的作者是___倪瓒____ 38. “扬州八怪”中最擅画墨竹的是___郑燮____ 39. 明人“吴门四家”中有一位工匠出身的著名画家是___仇英____ 40. 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___《人物龙风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 41. 在中国美术史上,绘画最早被列入国家科举制是在___北宋____ 42. 克孜尔石窟所在地是___新疆____ 44. 《画继》的作者是__ 邓椿_____ 45. 在中国绘画史上,最早创“披麻皴”的是___董源____ 46. 在明代万历年间,把欧洲圣像油画带入中国的是___罗明尔坚____ 47. “以形写神”说最早由顾恺之提出来的。 49. 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件最富特色的青铜器是___《莲鹤方壶》____ 50. 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是___《历代名画记》____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试题3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的装饰纹样上。 2、在人和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青铜器中的,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4、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与。 5、《》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 6、六朝三大家指的是、、。 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 8、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和北齐 画家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9、唐代画马的名家是、画牛的名家是。 10、“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和的花鸟画风格。 11、宋代瓷器生产的五大名窑指的是、、、、窑。 12、宋代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号称“”。其后成为传统绘画中的独特门类。 13、元代肖像画家,驰名江浙一带,著《》一书。 14、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和。 15、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 16、“扬州八怪”大致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等。 17、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和。 18、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和。 19、天津泥人张被徐悲鸿成为“虽杨惠之不足过也”。其创始人是。

20、奠定擦笔水彩画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写对象的是。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A、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5、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 A、刘松年 B、李迪 C、苏汉臣 D、李嵩 6、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是() A、妙应寺白塔 B、佛宫寺木塔 C、开元寺料敌塔 D、天宁寺塔 7、“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 A、沈周 B、文征明 C、唐 D、仇英 8、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 A、王时敏 B、王鉴 C、王翚 D、王原祁 9、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 A、拙政图 B、网师园 C、怡园 D、留园 10、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 A、唐三彩 B、扣器 C、景泰蓝 D、宣德炉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2013年制订,2014年修订 课程代码:091101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开课单位:艺术学院美术系 开课对象:美术学专业一年级 先修课程:无 课??时:36学时 参考教材: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着,北京,中国青年岀版社,2002 参考书:《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着,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中国美术史》李福顺着,北京,高等教育岀版社,2010.1 课程概述: 《中国美术史》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的掌 握中国美术史各时期的美术流派、美术现象、画家及代表作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 秀的美术传统和光辉成就,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艺术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自身 的美术素养。 教学要求: 通过对中国美术史的系统讲授,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中华民族美术的悠久传统和光辉成就,在 掌握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对各种流派和风格的中国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艺术分析能力,为日后的美术创作及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民族等诸多层面,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发展进程、重要美术现象、重要美术流派及人 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运用美术史料分析美术史问题的能力。 鉴于《中国美术史》发展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而教学课时有限,把握知识点与面的关系,既要重点突岀,又要系统全面,不能以偏概全,是教学过程的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有效阅读古代美术经典,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