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田村中心小学金杨红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第104—106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也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

学情分析:

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法与学法:教法:师生共同探究学法:自主式、合作式、探讨式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有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说到生日,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前几天,

小红也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生日这天,小红的妈妈给她准备了一个大蛋糕,小红可高兴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小红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

[设计意图]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本节课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孕伏铺垫,导入新课

1、说说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2、填空:

(1) 7/8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5/9 里有()个 1/9 ;()个1/8 是 7/8 。

(3)3个 1/4是(); 4/11 是4个()。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⑴猜测结果

课件演示过程,指导学生规范写出计算过程。

(指出:以后计算熟练了,

8可以不写。利用直观图,让学生看出结果

4 8就是

1

2

(4)即时训练。

5

1

5

1

7

2

7

3

10

7

10

1

强调: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⑸说出分数加法的意义

师:联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

课件揭示: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

一个数的运算。

2、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

(2)出示课本第105页的例2,课件情境图。

教师讲:有43瓶矿泉水,倒出了4

1瓶,还剩多少瓶矿泉水? 学生讨论:

①、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出算式?

②、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③、有什么体会?

(3)、反馈讨论结果。

①、算式:43-4

1 说一说:这里的43、41各表示什么数?43-4

1表示什么?

最新培智六年级数学教案上五

认识元角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模具:元角分 教学时数: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过年的时候你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的红包啊?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钱)钱的作用可大了。老师啊,今天也准备了两个红包,里面也装了一些钱,老师啊打算把这两个红包奖给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得到它?那就好好表现哦!

小朋友,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硬币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师: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学知识。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 (一)认识1元 (课件1元纸币)师:这张人民币你们认识吗?,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是1元的? 小朋友看,1下面有两个汉字(壹圆),壹是大写的数字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咱们现在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课件旧版1元)这是1元吗?你这么知道的?像这种是旧版的1元人民币,咱们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二)认识1角 师:小朋友再看,下面这张是1元吗? 啊?1角呀!这儿不是明明有数字“1”吗?为什么不是1元? 哦, 1后边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字(角),你们看得真仔细!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课件出示)1元和1角,尽管都有1,但是单位不同,差得可就远啦! (三)认识分 师:小朋友再来看,这是一枚硬币,硬币都是用金属做成的。 谁来当小老师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这枚硬币啊,是多少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 设计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数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与他人交流自已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3、能运用分数加,减法利决简单的数学问 数学重点: 分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数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7 4的分数是( )。它有( )个这样的数单位。 2、85是( )个八分之一。3个8 1是( ) 二、探索新知识 1、同分母分数加法。 出示课本4页教学! 1、 出示一个饼 问:平均分多少份 生:8份 问:爸爸吃多少(3块),妈妈吃多少(1块) 2、问:爸爸和妈妈共吃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3、让学生讨论向主探索 A 、用什么方法的解答:

B 、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4、引导学生观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5、最后结果说明: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巩固: 51 + 51 72+73 107+10 1 2、 同分母分数减法 (1) 出示课本105页的到2,实物投影机呈现情境图 (2) 学生讨论: A 、 如何列出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算式:4 3 - 41 说一说:4 3,41各表示什么 B 、 计算结果:43 -41 == 4 2 = 21 C 、 有什么发现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归纳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即时练习 完成P105做一做 41 +41 =82 巩固:P106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 (2)第2题 按问回答,灌满全,应该用什么数字表示。 3、练习二十一、1、2、 作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案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第十册104 —106页 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能正确进行计算。 2、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教具准备: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复习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那么什么叫分数?分数单位又是什么? 预设: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个别学生答,全班答) 2、出示练习 师:看来同学们对概念都掌握得很好。老师来考验一下大家,请看屏幕上的习题,马上做出回答。(全体答)

填空:(1) 5/8的分数单位是() (2) 4/9是()个1/9 (3) 4/7是4个() (4) 3个1/5是() 师:回答得又响亮有正确,很好。 3、引导 师:很早以前我们就学过整数加减法,那么分数的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你们有思考过吗?(板书:分数加减法)其实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简单计算了,同学们还记得吗?像这一类题该怎么计算呢?(板书:1/4+2/4= 3/4-1/4= ) 生:1个1/4加上2个1/4合起来就是3个1/4,也就是3/4. 3/4减去1/4等于2个1/4,2/4,约成最简分数是1/2. 师:我们把这一类分数的加减法叫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补充上同分母)二、迁移旧知,探究新知 (一)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出示例题1: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那么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几张饼?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一道题目,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那么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几张饼?请同学们在听课笔记上列出式子,算出答案是多少? 2.完成后请学生回答,在板书上写下式子和答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含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学年度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教案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教案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热身练习 1、小明文具盒里有4支铅笔,小华文具盒里有2支铅笔,小明和小华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小明比小华多几支铅笔? 2、约分 g356 8 6 15 28

4、情境导入,弓I出课题 爸爸吃了2张饼.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思考: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S :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土块 8 2 S2:爸爸比妈妈多吃丁了块 8

S B :爸爸吃得和剩下的一共有工块 8 二、探索数学问题(1) (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1 丄3 4 1 +3 1 ――十————------------ 二— 8 8 8 _8 2 答:爸爸和妈妈一共吃1/2张饼。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和丄的分数单位 8 8 1 相同,都是石。 探索规律 可以把3个丄和1个 直接加起来9 想想:同分母分数相加,有什么规律?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练习 1 + 2 _ 3 5 5 55 2 7 9十9 9 2 , 4 6 + = 7 7 71 1 _ 2 3 十3 一3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二、探索数学问题(2) (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3 13 1 8 8 8 2 1 (张)8 4 答:爸爸比妈妈多吃了1/4块饼。 探索规律想想:同分母分数相减,有什么规律?同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陈桥小学:杨胜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交流中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把结果约分。 难点是:掌握算理概括计算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趣味填空 4个()+5个()=9个() 9个()-5个()≠4个() 小结: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设计意图:明确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一般常识。 (二)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主题图(单位改为块)让学生提出问题 梳理:爸爸和妈妈一共吃几块?爸爸比妈妈多吃几块?还剩几块?(妈妈吃的是爸爸的几分之几?爸爸吃的是妈妈的几倍?作为拓展,重点研究前三个问题)提出问题后学生口答列式,并说出列式的依据 设计意图:回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为迁移到分数加法的意义做准备 2、改问题中的单位为张再让学生列式并说出列式的依据(出示课件)以张为单位,爸爸和妈妈吃的不足一个单位,引导学生想到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1/8和3/8 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提问:想想整数加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吗?(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求和或求差) 设计意图:单位由块变成张,使计算有整数过渡到了分数,在数量关系没有变的情况下凸显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是相同的 (三)分组合作,探究算理 1、猜猜结果得多少,小组合作验证自己的猜想(4/8或4/16)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 方法一:动手折纸的方法,得出1/8加3/8=4/8。 方法二: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1/8+3/8=4/8 方法三:结合直观图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出就是4/8 方法四:1/8=0.125,3/8=0.375,0.125+0.375=0.5,也就是1/2 2、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第三种方法分数组成的思路与已有经验更能有效衔接 设计意图:这里安排小组合作突出算法多样化,目的是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既拓展思路,又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对比树立优化意识。 3、规范计算过程 师:首先怎样用算式表示3个1?8加1个1?8得4个1?8(教师板书规范的横式写法)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完整)培智一年级数学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法

培智一年级数学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法 教案说明:选自《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数学》(第一册)《10以内的加法》这一单元中的《复习5以内的加法》,适合培智一年级学生。 复习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的加法,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2.通过理解图例引导学生理解算式的意思,锻炼看图知意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用学具计算加法算式,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4.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4以内的加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谁来和我们一起学习?(课件出示) 二、探索新知 1.看图知意 黑猫警长给我们带来了三个盒子,我们先打开第一个盒子。第一个盒子里面是什么?(课件出示)(训练C组的学生说“盒子里面有玩具汽车”,训练D组的学生说“玩具汽车”。)

红色汽车有几辆?(训练C组的学生说“有3辆红色汽车”) 蓝色汽车有几辆?(训练C组的学生说“有1辆蓝色汽车”) 那一共有几辆汽车呢?(训练C组的学生数数并说“一共有4辆汽车”)有3辆红色汽车,1辆蓝色汽车,一共有4辆汽车。你能再试着说说吗?(A组学生说,引导B组学生说) 那用一个算式怎么表示呢?(训练A组学生说) 是3+1=4,你能读读这个加法算式吗?(训练C组自己读算式,训练D组跟读算式) 这里的3指的是谁呢?1呢?4呢?(训练B组的学生说) 2.动手操作 现在打开第二个盒子,是一个加法算式,你会读吗?(训练C组自己读算式,训练D组跟读算式) 我们来摆一摆这个加法算式,你想怎么摆?(训练A组的学生说)(课件演示)先摆2个,再摆3个,一共是5个。 下面,由我们小朋友摆一摆了,就像老师这样摆,能吗? 先用雪花片摆一摆,摆完以后说说这个加法算式。(学生动手操作)3.课堂休息 你们知道黑猫警长是干什么的吗?现在我们来听一首歌,名字叫《黑猫警长》。(听歌) 黑猫警长是森林卫士,抓坏人,保护森林。 4.课堂小结 这就是我们所学的5以内的加法算式,我们一起读一读我们所学的加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探索,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母不变,分数相加减”的道理。 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直尺、彩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 同学们一提到生日,你们会想到什么?说到生日蛋糕,上次小红过生日时,妈妈给小红买了一个大蛋糕,你们看(课件出示例1分蛋糕的情境图)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提的真好,老师现在就选其中的两个问题咱们来共同解决,其余的学完本节课后自己就会解决了。(课件出示: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块蛋糕?和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块蛋糕?)谁会列式?为什么?(师板书算式) 从这里我们看到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意义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中相加减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日为契机,创设一个分蛋糕的教学情境,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感兴问题,沟通数学

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二、出示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先来看一下这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课件显示):1、我能主动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我能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准确计算。 要想达到目标,得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学好么? 三、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用自己学过的、喜欢的方式证明自己猜想的算式结果。3/8+1/8=4/8 2、交流导思 (1)、指名让学生到前面解说自己的思路。 (2)、学生质疑、补充并找出最简方法是数分数单位的方法。 3、试一试 3/8+6/10表示()个1/10加上()1/10合起来是()个1/10,和是()。 8/15-2/15表示()个1/15减去()1/15是()个1/15,差是()。【设计意图: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自主选择、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本环节设计一个自主开放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经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发生发展的重要过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

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田村中心小学金杨红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第104—106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也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 学情分析: 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法与学法:教法:师生共同探究学法:自主式、合作式、探讨式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有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说到生日,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前几天,

小红也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生日这天,小红的妈妈给她准备了一个大蛋糕,小红可高兴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小红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 [设计意图]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本节课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孕伏铺垫,导入新课 1、说说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2、填空: (1) 7/8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5/9 里有()个 1/9 ;()个1/8 是 7/8 。 (3)3个 1/4是(); 4/11 是4个()。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⑴猜测结果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乐东县莺歌海镇中心学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3.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减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 8等分的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

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我们先复习一下: (1)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2)什么叫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完成下列填空。 ( 1)7 8; 的分数单位是( 1 8)。 ( 2)5 6里面有(5)个 1 6。 ( 3)3 7里面有3个 ( 1 7 )。 ( 4)3个1 5的和是( 3 5)。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教学实施 (一)情景创设。 1、播放《儿童节的由来》动画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老师给同学们播放《儿童节的由来》的动画片。播放动画......“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们高兴吗?我们今天的儿童真幸福;说到儿童节,上次小芳过儿童节时,妈妈给小芳买了一张大饼,小芳把大饼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的3块,爸爸吃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反馈: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反馈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反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找出下图的对称轴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旋 转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计划与教案

目录 一、教学计划 二、课时备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民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②能够正确地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例1和例2的示意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答。 ①什么是分数单位? 二、揭示课题 1.教学分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例1,请一名学生读题并说一说题意。 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 启发学生回答:要求一共用了几分之几,要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问谁能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

加法的意义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出分数加法的意义: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然后教师出示例1的示意图。 ?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是几个几分之一,是几个几分之一,和的分数单位各是什么? 使学生说出:是3个,是2个,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都是。 教师进一步提问:它们能直接相加吗? 使学生理解,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3个加2个得5个,就是。 教师板书:3/7+2/7=5/7 请一名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和计算的过程,然后学生齐读书上关于分数加法的意义。 2.教学分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在例1的右面出示例2,先指名读题,再让学生讨论:例1和例2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联系?(例1的问题在例2里变成了一个已知条件,例1的一个已知条件在例2里变成了问题)问:我们在学习加法的各部分关系时,把例1的得数叫做什么?(两个加数的和)把例1的一个已知条件叫做什么?(一个加数)我们在例2中要求的是什么?(是另一个加数)那么我们知道了两个加数的和()和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应该用什么方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册数学教案 目录(总课时数:80) 一简单的统计(一) 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第2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第3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第5课时:练习课 第6课时:求平均数 第7课时:练习课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9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10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第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第1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体积和体积单位 第13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第14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15课时: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 第16课时:整理和复习 三.约数和倍数 第17课时: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第18课时: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数 第19课时:能被3整除的数 第20课时:质数和合数 第21课时:分解质因数(1) 第22课时:分解质因数(2) 第23课时:最大公约数(1) 第24课时:最大公约数(2) 第25课时:最小公倍数(1) 第26课时:最小公倍数(2) 第27课时:整理和复习 学期备课 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培智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第十三册数学学期备课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复习;乘数是-位数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总复习。在四个教学单元里,共安排了十九个综合练习和两个单元复习。 【教学重点】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笔算乘法的教学。 【教学要求】 1.掌握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3.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具和学具】 1.口算练习卡片。 2.计数器。 3.案秤、天平。 4. 课件。 5绒板。 【课时安排】

一复习………………………………………………………………..3课时 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42课时 1.一位数乘两位数………………………………………………….12课时 2.应用题…………………………………………………..……. ..6课时 3.一位数乘三位数………………………………..………….8课时 4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7课时 单元复习……………………………………………………. 3课时 机动时间6课时 三、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36课时 1.两位数乘两位数…………………………………..……12课时 2.两位数乘三位数…………...……………………………. 6课时 3. 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 4被乘数中间、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5课时 单元复习…………………………………………………. 3课时 机动时间6课时 四、总复习……………................…….....................5课时 【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6名智障学生,根据智力障碍的不同程度,把他们分成A、B、C三组。A组学生3人,分别是王星懿、刘海峰、杨凤山,他们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将强;B组学生2人,是刘伟、方长顺,他们有一定的言语交流能力,自己的观点能较好的完整表达出来,但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课堂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