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自我评价

幼儿的自我评价
幼儿的自我评价

幼儿的自我评价

一、幼儿自我评价中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

( 一 ) 以权威 ( 父母、老师 ) 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幼儿在自我评价时有一种依从性和被动性。首先,幼儿在社会中往往有很强的依附性,幼儿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会出现依从父母和老师的现象,孩子眼中的我,大多数都印刻着自己在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其次,儿童的自我评价还具有被动性,自我评价应该是主体对自己进行的评价,但出于孩子心智和心灵的特点,他们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却总是作为成人进行比较的对象,他们根据成人对他的评价结果来评价自己,这样儿童就在自我评价中失去了主动性。

( 二 ) 以其他小朋友眼中的自己来评价自己孩子们互相的交往中往往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眼光,孩子们的自我认识不清晰,对身边人的话往往比较认可,大多数孩子说他是什么样的孩子,并且不断用语言刺激他,他就会认为别人的评价是正确的,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而孩子之间的认识往往又是比较浅显的,所以根据孩子眼中的我来评价自己不够客观公正。

( 三 ) 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横向比较来评价自己在幼儿的交往中不知不觉就形成了一种比较,这是一个

人看待事物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一个女孩子穿妈妈为她买的新衣服上幼儿园,老师见到了就夸奖她真漂亮,其他小朋友听见了就都上前问老师他是不是也漂亮。在小朋友眼中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比较,别人漂亮,我也要漂亮。

( 四 ) 通过局部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评价自己

2- 6、7 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事物的形象以及事物形象之间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2] 。儿童看到的一般都是事物的某一点,而不是整体形象,所以幼儿在评估自己时通常也会以点概面。如果一个孩子调皮,你问他是不是好孩子,他也许会回答“是”,如果究其原因,可能他觉得中午不哭闹安静睡觉就是好孩子,或者吃饭乖就是好孩子,孩子的评价标准往往就是非常简单的一点而不是综合评价。由于儿童总是通过一点来衡量事物,所以儿童的自我评价总是会发生改变的,选择标准不同,评价结果也就不同,所以儿童的评价随标准的变化具有不稳定性。

二、幼儿自评中误差心理的调控在儿童的自我评价中,成人应该尽可能少的直接告诉儿童幼儿自我评价中的误差心理及调控

,而应该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检查,让儿童尽可能多的发现自己,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探索能够保证所探索的知识的印象的鲜明性和持久性,这是其他方法所无

法产生的效果。由于是自己发现和获得的知识,因而任何一点知识都会更加彻底地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也是其他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3]。

( 一 ) 家长帮助儿童形成适当的自我评价

1.期望要适中。在当今社会中,父母望子成龙的心非常急切,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抱有很高的期望,有些父母在小时候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现在有了孩子,孩子就转而成为他们实现理想的载体。而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越高,他们的压力就越大,做事情的时候,孩子就会不自主的想要达到父母的要求。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那么孩子在自我评价的时候就会产生偏差,因自己没有达到理想化的程度而自卑。而幼儿达到父母标准的动机越强,他失败的可能性就会随成就动机曲线下降。这样对孩子自信心培养和自我认识的方面都不利,孩子失去信心,做事情的动力就会大减。

2. 纵向比较。家长们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这种横向比较终究会分辨出一个优劣来,多半的家长都愿意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这样一来,自己孩子的缺点就被放大了,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反之,如果一个家长喜欢用孩子的优点和别人孩子的缺点进行比较,这样优点被放大了以后,孩子就又会认不清自我。家长们正确的比较方式应该是纵向比

较,例如:孩子上次的画有些乱而这次有了很大的提高;昨天宝宝上幼儿园时哭闹而今天没有。家长们把孩子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就显得更加客观。看一个孩子,不要看他是不是比其他孩子强,而是用他现在的成绩和以前的成绩进行比较,看是不是有所成长。

3.成人的评价要恰当一致。成人在和儿童交往中,如果经常夸大幼儿的成绩,导致幼儿偏高估计自己,有可能激起幼儿乐观态度和自信力。如果一味强调幼儿的缺点和无能,会导致幼儿偏低估计自己,产生自卑、自怯、攻击性行为 [4] 。所以家长对儿童的评价一定要恰当,不要采用过低的语言来评价儿童。另外,父母双方的教养方式要保持一致,陈鹤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持这样一个观点:“教养态度一致。家庭中的成人教育态度要一致,不能有偏爱,或一个提出这种要求,一个提出另一种要求。有的要求严格,有的放任自流,这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

[5] 。中国有“严父慈母”之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父亲和母亲的家庭角色以及对孩子的不同期望和认识差异造成的[6] 。在母亲眼里没有缺点,而在父亲那儿却总被批评,这样两种差异非常大的评价会使孩子对自己产生错误的定位。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给孩子一个一致的、客观积极的评价。

4.家庭环境要民-主开明。上面提到中国的“严父慈

母”,也就是说父亲和母亲对于孩子所做出的评价不相符合,这样的氛围不适合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良好的自我评价要求家庭生活环境要民-主开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其自己的意见并且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受其他人控制。这就要求家长们放下高姿态,虚心听取孩子们的想法并且不要强制否定,这对于孩子形成自我个性认识是有帮助的。所以,在家庭中,我们要避免父亲的权威和母亲的溺爱,努力形成民-主独立的家庭环境。

( 二 ) 教师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1.积极评价儿童。陈鹤琴老先生在“活教育”原则中有两条原则是有关于“积极”的:“原则五,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原则九,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7] 。人人都喜欢被鼓励,小孩子更是这样,如果他们做了不好的事情,教师用批评的语气去指点他,他极有可能会拒绝这样的指点,而如果换一种积极的方式去告诉他,儿童应该是很容易接受的。

2. 增进儿童之间的互动。儿童往往是最能理解幼儿自我评价中的误差心理及调控

儿童的人,他们会运用自己喜欢的、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沟通,所以儿童有时候能对其他儿童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价。同伴的反馈往往非常直接而坦率:你表现得是友好、合作、分享等积极行为,同伴便作出肯定和喜爱的反

应;而如果你表现抢夺、抓人、独占等消极行为,则同伴作出否定、厌恶和拒绝的反应 [8] 。儿童之间的互动加强了,才能形成对彼此更清醒的认识。所以,教师要多安排小孩子之间的共同活动,并且引导小孩子知道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3.增加幼儿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机会。幼儿只有多进行一些自我评价才会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来自于不断的操练[9] 。幼儿评价一种事物往往是从成人的眼光出发,而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想要幼儿形成正确的评价就要让他多去操练,在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时候渐渐学会评价的方法,从而增进自我评价的准确性。

4.创设幼儿之间的和-谐氛围。只有在公正、开放、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极有可能做出公正的评价。孩子要想正确的认识自己,就要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去定位自己,不必担心别的小朋友会怎么看自己的评价,不会因自我评价高而贬低自己,这样的环境才会使儿童逐渐的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