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1-1.简答题 (1) 不同之处为: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 除s 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 2的其他值更小。

(2) 几率: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几率密度: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表示微粒波的强度,用电子云表示。

(3) 原子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连接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个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相邻两个分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4) BF 3分子中B 原子采用等性sp 2杂化成键,是平面三角形;而NF 3分子中N 原子采用不等性sp 3杂化,是三角锥形。

(5)分子式,既表明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表示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CO 2、C 6H 6、H 2;化学式,只表明物质中各元素及其存在比例,并不表明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NaCl 、SiO 2等;分子结构式,不但表明了物质的分子式,而且给出了分子中各原子的具体联接次序和方式,像乙酸的结构式可写为 C

H H

C O O H

其结构简式可记为CH 3COOH 。

;

1-2解 1错;2错;3对;4对;5对;6错。7对;8错;9对 10错;11错;12错。 1-3 波动性;微粒性

1-4. 3s=3p=3d=4s ;3s< 3p< 4s <3d ;3s< 3p< 3d< 4s ;

1-5 32;E 4s < E 4p < E 4d < E 4f ; 第六周期;La 系;2;铈(Ce)

1-6 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I>HBr>HCl 。 1-7 (1)M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2626521s , 2s 2p , 3s 3p 3d , 4s 。(2)M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高能级组中电子数为7。(3)M 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第4周期,VII B ,Mn 。

1-8 a e f h i 是基态 b c d 是激发态 g 是不可能组态

1-9 (1)电子数为35,1个未成对电子。

#

(2) 4个电子层;4个能级组;18个轨道;8个能级 1s,2s,2p,3s,3p,3d,4s,4p ;7个价电子

(3)第四周期,ⅦA ,非金属,最高氧化态为7。

1-10 (1)Zn 元素,属于ds 区,第4周期,IIB 族。

(2)位于IIIA 族、 p 区、价层电子构型为ns 2np 1的元素。

1-11答:该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为铜元素,属于第4周期,IB族,ds区。1-12 (1) Si≈Ge>As (2)As>Si>Ge (3)As>Si=Ge (4)As>Ge>Si

1-13 NH4+中心原子N采取等性sp3杂化,CS2中心原子C采取sp杂化,C2H4中心原子C采取sp2杂化。

1-14 PCl3中心原子P价电子构型3s23p3,采取不等性sp3杂化,分子构型三角锥形。

HgCl2中心原子Hg价电子构型5d106s2,采取sp杂化,分子构型直线形。

BCl3中心原子B价电子构型2s22p1,采取sp2杂化,分子构型正三角形。

%

H2S中心原子S价电子构型3s23p4,采取不等性sp3杂化,分子构型折线形。

1-15 极性分子:HF、NO、CHCl3、NF3、C2H5OH、C2H5OC2H5

非极性分子:Ne、Br2、CS2、C2H4、C6H6

1-16(1)不能;(2)不能;(3)能;(4)能

1-17答:[Ar]3d54s1;[Xe]4f145d106s26p1;[Kr] 5s1;[Ar]3d9;[Ar]3d1;[Kr]4d105s2

1-18答:V型;直线;正八面体;正四面体;三角锥;四面体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1简答题

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其定义为: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不变。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体系热力学能(亦称内能)的变化ΔU为Q与W之和,即ΔU = Q+ W。

2.热力学只规定了浓度(或压力)——规定100 kPa为标准压力,但未指定温度。因从手册中查到的热力学常数大多是K下的数据,所以本书以K为参考温度。

同一种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同,标准状态的含义也不同,具体规定如下:

①气体的标准状态物质的物理状态为气态,气体具有理想气体的性质,且气体的压力(或分压)值为标准压力。②纯液体(或纯固体)的标准状态处于标准压力下,且物理状态为纯液体(或纯固体)。③溶液的标准状态处于标准压力下,且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bθ=1 mol?kg-1的状态。热力学用bθ表示标准浓度,且bθ=1 mol?kg-1。对于比较稀的溶液,通常做近似处理,用物质的量浓度c代替b,这样标准状态就可近似看做c=1 mol?L-1时的状态,记为cθ。

2-2判断题

1×;2 ×;3√;4√;5×;6×;7×;8×;9×;10×;11√;12×;13×;

2-3 填空题

1. Q=mol ,W= mol,Δr U mθ= mol,Δr H mθ= mol,Δr S mθ= mol,Δr G mθ= mol

2. 放,< , > , <

3. kJ/mol , K

4. 2Δr G m θ (1)+3Δr G m θ (3)-2Δr G m θ (2)

5. K θ = 40

,

6

7 4×(3) - 2×(1) - 2×(2) 得所求反应式

故:Δr G m = 4Δr G m (3) - 2Δr G m (1) - 2Δr G m (2)

8 Q = 4 ,逆向自发, 32()(293) 1.37100.21c O c K K θ

θ

-==?Q = ,逆向自发 9 大,小;小,小

10. 速率常数,活化能;11 v=kc(A)2 c(B),三级;

12. 56.6kJ ,×10—;

13一级、

×10

-4mol?l -1 s -1

、增大、向右;

2-4选择题

(1)C ;(2)A ;(3)C ;(4)C ;(5)D ;(6)A ;(7)C ;(8)B ;(9)B ;(10)B ;11 ;B 12 A ; 13 B 14

C ;15 A ;16 B , 17 C , 18 B , 19

D , 20 C , 21 C

/

2-5计算题

1解:先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式,再计算出反应的标准热效应和标准熵变,即可估算出转变温度T 转的值。

B 2O 3(s) + 2NH 3(g) → 2BN(s) + 3H 2O(g)

/kJ·mol -1 – – –

/J·K -1·mol -1

该反应属于 ,

的类型,故算得的温度是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这在一般的工业生产中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此,该反应有可能通过适当提高温度(约840℃)来自发进行。

224

)}2({)}1({)}3({ΘΘΘΘ

=K K K K

显然,上述计算的前提是假定反应中各物质均处于标准态。 :

2解:

2AgNO 3(s ) = Ag 2O (s ) + 2NO 2(g )+ 1/2 O 2(g )

△r H θm = mol , △rS θm = mol·K

T 转 = > K ,

可确定AgNO 3(s )分解的最终产物是Ag 。

3 解:未反应时,PCl 5的物质的量512.659()0.01277208.2g n PCl mol g mol -==? 设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

11101.3 1.000.02338.315523PV kPa L n mol RT kPa L mol K K

--?===???? 根据反应式:532PCl PCl Cl =+可得,达到平衡时,

532()0.0023,()()0.0105n PCl mol n PCl n Cl mol ===

,

根据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553232

5()10.0()

()()45.7()() 2.09()p p PCl kPa x PCl p PCl p Cl kPa

p PCl p p Cl p K p PCl p θθθθ

======

4 解:△r H θm==

r S θm =

rG θm (350K )=△r H θm-T △r S θm =**10-3=

lnK θ(350K)=×350= K θ(350K)=

Q= p (CH 3OH )/p θ

p (CO )/p θ .(p (H 2)/p θ)2

=

因为 Q< K θ(350K) 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

5解:设反应掉的SO 2的分压为x kPa

2SO 2(g ) + O 2(g) 2SO 3(g) kPa P o i / 100 50 0 kPa P eq i / 100-x

6解:

23221

3

2()()()

(383)14.8(383)(383)/ 4.65(383)9.5610()r m r m Ag CO s Ag O s CO g G K kJ mol LnK K G K RT K K K p CO p θθθθθθ

--=+?=?=-?=-=?=

为防止反应正向自发,应保证Q> K θ,故p(CO 2)> ×10-1kPa 7解:

CCl 4 ( l ) = CCl 4 ( g )

Δf H m θ/ kJ·mol -1 - Δr H m θ = kJ·mol -1 S m θ/ J·mol -1·K -1 Δr S m θ = J·mol -1·K -1 p = kPa ≈ 100 kPa ,

T b ≈ T 转 = Δr H m θ/Δr S m θ = = (K )

又据克拉贝龙- 克劳修斯方程式:

ln {20 / }= (T b - ) / ×

(

解得:20 kPa 压力下,T b = ( K )

8解: 22()()()COCl g CO g Cl g =+ eq p p θ 0.10x - x x {}{}221

222()() 1.010()0.100.062

() 3.8,()() 6.216.2eq

eq eq total p CO p p Cl p x K p COCl p x

x p COCl kPa p CO p Cl kPa p kPa

θθθθ-===?-=====

9解 4HBr(g) + O 2(g) = 2H 2O(g) + 2Br 2(g) ()eq SO eq P kPa x x x x P 3

40250100130==+-+-==总()()()()48.11003010060100/40///2222223=??

? ????? ??==

θθθθP P P P P P K eq O eq SO eq SO x x +-250

∵t c t c t c t c -v d )Br (d 21d )O H (d 21d )O (d d )HBr (d 41222?=?=-=?= ∴11522s L mol 100.2d )Br (d 21d )O (d ---???-=?-=t

c t c 1152s L mol 100.8

d )Br (d 2d )HBr (d ---???-=-=t

c t c 1152s L mol 100.2

d )Br (d 21---???=?=t

c v 10解:设速率方程为()m kc NOCl ν=

(1)5

1111 4.810(0.200)2m

k mol L mol L s ν----?=?=?? (2)4

1112 1.9210(0.400)2m

k mol L mol L s ν----?=?=?? (1)/(2)得:

1511

1411511411

2124111241130.200 4.8100.400 1.92102

4.810/2 6.010()(0.200)6.010(0.500) 1.510m mol L mol L s mol L mol L s m v mol L s k mol L s c NOCl mol L mol L s mol L mol L s ν----------------------??????= ???????

≈???===????=?????=???

11解:(1)设速率方程为 v = kc n (CH 3CHO)。任选两组数据,代入速率方程即可求得n 值。如选第1,4两组数据得:

mol -1·L·s -1 = k mol·L -1)n

mol -1·L·s -1 = k mol·L -1)n

两式相除得:

n n

n )41()L mol 40.0()L mol 10.0(s L 0.406mol s L 0.025mol 111111=??=????------ 解得n ≈2,故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v = kc 2(CH 3CHO)

(2) 将任一组实验数据(如第3组)代入速率方程,可求得k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