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参考文本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参考文本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参考文本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参

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适用设计与验收规范暂缺

按规定,我国的建筑高度为24米及以下的建筑物的消

防系统设计按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24~100

米高的建筑物按国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

行,地下工业或民用建筑按《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

范》执行。国标是属于强制性技术规定,是约束业主、设

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验收单位的共同标尺。超高层建筑尚

无相应国标,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参照有关国标及国际标

准,按照当地消防主管部门意见,本着安全第一的精神,

尽量仔细周详地完成设计工作。

2火灾探测器的布置标准较高

一般超高层建筑中除了顶层外,各层屋顶为平顶(即层顶坡度为零),层高不超过6米。在此条件下,一般建筑的感烟探测器保护面积一般为60平方米,保护半径为5.8米,但对于超高层建筑,消防主管部门往往要求提高标准,例如要求保护面积为40~50平方米,保护半径从严掌握,依探测器位置形成的矩形长宽比确定。显然,探测器的布置以接近正方形布置较为经济。感温探测器设于地下室、厨房及允许吸烟的场所,在平顶条件下,保护面积为20平方米,保护半径为3.6米。需要注意,问题往往出在建筑平面上的边角处,探测器的保护半径达不到审核要求。此类在一般建筑中可通融的问题在超高层中是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另外,在变配电室、发电机房、皮带输送机以及电缆桥架上,除了设气体灭火装置(一般在土建后由业主自建)外,还应考虑设置缆式烟感器。

3报警手段

除了烟感器、温感器、手报按钮、消火栓按钮等,超高层建筑中的车库、厨房应增设可燃气体探测器等。在各重要机房(有人值班),特别是一层的消防控制室中,应设119专用消防电话,与市电话局119交换设备直通,至于报警层灯一般全设,而报警电铃或蜂鸣器,因其制造人为恐慌与混乱,在有紧急广播的条件下,多不采用。

4报警探测器安装场所

超高层中凡超过5平方米的房间均应设探测器,即使卫生间也不例外。此外,楼梯间是火灾逃生通道,应设探测器。电气竖井不论大小,因其火灾发生可能性大,作用重要而必须逐层设置。手报的设置半径为步行距离30米,一般设于楼梯间及出口等逃生通道附近,以便人员在逃离火场是方便报警。

5避难层的消防安排

避难层的设置是超高层建筑的特殊应急措施。它用于

火灾避险时人员暂留,以弥补超高层给消防设备带来的灭火能力不足(国内尤甚)。一般每隔50米高度设一个避难层,100~200米高度设两个避难层。在避难层中一般不设日常办公或生活场所,即其建筑空间仅用于救灾应急。但为了解决超高层实际问题,也为了满足消防自身的需要,通常在保证人员躲避火灾需要的前提下,设置部分设备机房,如防烟正压风机、排烟风机、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并且要求避难层的正压进风系统独立设置,送风量不小于每小时30立方米。避难层的排烟风机和正压风机在火灾时用同时工作区段,排烟口和进风口不应贴邻布置。

避难层的烟感器布置条件也是保护半径不大于5.8米(如设置温感探测器,保护面积不大于20平方米),手动报警按钮也是设于出入口近旁,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报,每个手报的负责范围半径不大于30米,一般距地1.4米左右墙上安装。超高层大多为塔楼形状,每层至少一

个防火分区,但通常每层大多一个防火分区。

为了保证紧急情况下的通讯畅通,避难层应每隔20米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6挡烟垂壁的设置

超高层消防从严把握的一个体现是消防措施齐全,手段多样,互为补充。根据火灾的一般规律,初始阶段产生大量烟雾,烟雾先向上升到天花板,然后沿天花板横向蔓延。针对这一规律,在地下各层及裙房各层(这些地方一般易燃物品多)设置挡烟垂壁,当火灾发生时,挡烟垂壁下垂(一般1.5米),使产生的烟雾在短时间内限制在预先设定的区域,争取人员逃离、救火的宝贵时间、延缓火灾危害扩张的速度。显然,在超高层建筑中设挡烟垂壁,并与消防控制室的联动控制柜相连是十分必要的。

7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化的提高

这个问题分内外两个层次。对火灾报警系统内部而

言,超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智能型地址编码探测器,而中小普通建筑多用非编码探测器,以回路区分建筑区域。鉴于超高层建筑体量大,面积多,其使用面积的分割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适应房间形状、面积、使用性质的变化,每条报警回路应留出30%左右的探测器数量裕量;例如,某种报警系统每回路可接器件98个,则在设计、施工时注意使每条回路所接器件在70个左右。如果报警系统采用的是多线制,而标准曾每层面积小(小于1000平方米),为了减少回路数,可以每二、三层为一条报警回路。

对火灾报警系统外部而言,智能化的含义主要指系统联动。超高层建筑一般为重要建筑,其政治、经济价值巨大,如果灭火不及时,损失将是惨重的。因此,采用系统联动方式,就成为争取火灾前期时间和主动权的有效手段。例如,火灾报警系统与保安监控系统联动,在火灾之

初,火场的摄像机可将现场画面迅速传至中央控制室,通过实景画面,值班人员可以立即确认火灾或是探测器误报,从而马上采取排烟、广播、正压送风、启动消防泵、喷淋、向消防局119台报警、降客梯、切非消防电源等一系列应急措施。又如,火灾报警系统与车库管理系统联动,一旦发现火情,便可声光报警,强制抬起进出口栏杆,使车辆尽快逃出车库。另外,火灾报警系统还可与楼控系统、广播音响系统及门禁系统等联动。只要这些措施可靠得力,超高层建筑的火灾便可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将损失减至最小。

8电动防火卷帘门的设置

电动防火卷帘门主要起隔离作用,其设置位置一般在地下汽车库、裙房商业区及自动扶梯周围,按建筑的防火分区界限安排。一般的电动防火卷帘门内外侧各设一对烟感器、温感器,除了控制箱(一个)可设在内侧或外侧

外,内外侧还应各设一个手动启停按钮,距地1.4米左右明装,而位于自动扶梯周围的电动防火卷帘门,其烟感器、温感器只设在外侧(本层工作区一侧)。

从电动防火卷帘门的工作方式来区分,可分为两种:一为隔离式,一般设在防火分区边界的出入口处,一旦探测器报警并确认火灾,防火卷帘门一步降到底,同时喷淋系统开始向起火区和卷帘门喷水。二为疏散式,一般疏散通道上,烟感器报警后经确认(人工确认或两个以上探测器报警)先降金属卷帘至距地1.8米处,如火势发展,温度升高,则温感器动作后防火卷帘门再降至地面。两次动作之间的时间用于门内人员逃离。

无论哪种电动防火卷帘门,在超高层建筑中整个消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动作不是独立的。因此,电动防火卷帘门两侧从属于卷帘门控制箱的烟感器、温感器,均应与火灾报警系统的探测器回路相接并在一个系统内工

作。

其它重要的防火手段,在高层建筑中包括:

防火阀。为了防止烟火沿风管蔓延而设置,因而一般在通风机房外侧装设。特殊情况下,通风风管(如空调管道)被允许进入或穿越电气设备间(如配电室、电话室、中控室),此时在电气设备间过墙处的风管上的墙内、墙外要各设一个防火阀,使设备间的烟火不能外传,也不允许外面的烟火导入设备间。

在平时防火阀处于常开状态,火灾初起时一旦管中气温超过70℃,管道上的防火阀叶片在电磁动力作用下翻转90度,阻断管道。灭火结束,防火阀重新恢复常开状态。

排烟阀。设于排烟风机的排烟管道上,多位于出户风口附近。排烟阀平时关闭。火灾之初打开,随之排烟风机联动启动排烟于户外,当火灾继续发展,烟气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阀自动关闭(否则风助火势,有助燃副作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按规定,我国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为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执行。由于导致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较多,扑救难度大,因此高层建筑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 首先,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为: 1、火势蔓延快 高层建筑各专业竖井林立,发生火灾时,这些竖井就像高耸的烟囱,构成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途径。试验证明,烟气竖向扩散速度为3~4m/s,100m的高层建筑在25~35m/s左右,烟气即顺垂直通道从底层扩散到顶层,与此同时,火势也将蔓延扩大。 2、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层数多,人员集中,垂直疏散距离远,发生火灾时,要使人员迅速疏散到地面或建筑物内避难层及不受火灾威胁的安全部位,是十分艰难的。数千人、甚至数万人若从整幢大楼疏散到地面,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小时。 3、火灾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由于受到消防设施条件的限制,给灭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如果超过消防登高车辆的高度则无法从室外扑救,只能依靠自救,即依靠室内的消防疏散设施。 因此,针对一上特点,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必须强调几个问题:(1)合理布置高层建筑总体布局和防火分区

总平面布置中的主,附体关系,该建筑与四周建筑的间距及车道的设置等等,均属与防止蔓延和迅速扑救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进行建筑方面设计方案时须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总平面布置,不但有利于火灾扑救,而且对防止火势蔓延有极大帮助。设计时需不折不扣执行。 防火分区是延缓火势蔓延的重要措施,包括水平和竖向两种。水平防火分区是应用防火墙,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等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为两个或几个防火分区,根据《高规》要求,每一分区内要相应装设一些使防火门能自动关闭的装置,并且在建筑施工时,要做到防火卷帘安装时,卷筒与梁,卷筒与墙壁之间不能留有缝隙,能充分发挥其防火、阻烟作用。竖向防火分区主要指对建筑内部的垃圾井、水井(水管井)、电井(强、弱电)及楼、电梯间实行防火阻隔(水井、电井要求封堵),最大限度地降低火势蔓延速度,控制火灾燃烧面积。 (2)确保建筑物耐火能力 《高规》规定,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应保证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使火灾发生时建筑物结构在较短时间内不会损坏,为人员疏散赢得时间,同时也减少火灾损失。可靠的耐火构造能减少起火,蔓延及保护人和建筑的安全。设计中除了应首先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能力之外,还须对天棚,墙面等装修部位的耐火性能给予充分的考虑。 为了追求建筑外观效果,部分高级公寓和住宅采用了玻璃幕墙,国内外建筑界对此颇有争议(日本、德国等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

超高层消防实例

简介:超高层建筑高度高,功能复杂,消防灭火立足于自救。消防给水设计是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供水方式的选择又是其中的关键。结合杭州某超大型机场大厦消防设计,强调设计时要根据技术的可靠性,选择安全,可靠的供水方式。 杭州某超大型机场大厦位于庆春广场东侧,庆春东路与新塘路交叉口。工程用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地下2层,主楼为36层,建筑主要屋面高度为143.70米,其中五层和二十一层为避难层。裙房为四层,建筑高度为21.6米,一至四层为票务中心、餐饮和娱乐等综合用房。主楼五至十九层为办公,二十二层至三十五层为商务办公,三十六层为西餐厅。 1消防用水量 本工程为高度大于100m的一类综合楼,按一类超高层建筑进行消防设计。

2室外消防 本工程所在区域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有可靠的城市消防保证体系,供水可靠,水质良好。水源为城市自来水管网。从西侧市政道路和东侧新塘路市政供水干管各引一条DN200毫米的自来水管,在本大楼沿周边道路设DN200毫米的生活、消防合用的给水环管,在环管上设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5只。 3消火栓系统 3.1消火栓给水系统 消火栓系统分高、中、低三区,低区为地下二层~四层;中区为五层~二十层;高区为二十一层~到三十六层,每个分区均成环状管网供水。在地下二层设有消防水池和生活、消防合用泵房。消防水池分两格,通过消防水泵吸水总管连通,储存有540m3消防用水量。在地下二层消防泵房内设置高、中区各两台,均为一用一备。低区消火栓系统由中区给水泵出水环管用消防专用减压阀减压至0.45MPa供给;中区由中区消火栓给水泵直接供给。为保证高区消防给水安全,降低消防管道承压,在二十一层避难层设中间转输消防水箱66 m3(兼作中、低区消火栓系统稳压水箱)。为保证中区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低于 0.15MPa,在二十一层避难层设有中、低区增压稳压设备。高区消火栓系统由地下二层高区消火栓给水泵供水至中间转输水箱,再由中间转输泵串联供水,在

浅议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设计(新编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议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设计(新编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浅议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设 计(新编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已从最初的凤毛麟角而逐渐普及。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这一时期的火灾明显地呈现了严重化的趋势,据统计,l991年至2000年十年间,全国共发生火灾888485起,死24564人,伤43422人,直接财产损失116.4亿元。这四项数字分别占建国50年火灾总数的25.8%、14.7%、13.6%和58.8%,凸显了包括超高层建筑在内的新的消防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急需对传统的消防手段进行改革,以满足新时代形势的需要。 一、超高层建筑的定义与分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用地紧张的困境日益突出,超高层建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空间,节约土地,通过集中

布设地上、地下的各种管线而降低市政工程的投资。而且超高层建筑汇集了城市在建筑、结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所有科技的最高成就,表现了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程度和现代化步伐,许多超高层建筑更是成为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重要景观和地标。此外,超高层建筑面积大,将多种功能,如办公、旅馆、公寓和购物综合在一座建筑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我国的建筑规范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超高层建筑”的定义,而是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和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均视为“高层民用建筑”。197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伯利恒市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对高层建筑的定义取得了较统一的认识,把高层建筑划分为四类:第一类高层建筑:9~16层(最高到50m);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最高到75m);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层(最高到100m);第四类超高层建筑:40层以上(高度在100m 以上)。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超高层虽无明确规定,但对于高度超过100m,层数超过32层的建筑在避难层、停机坪、消防水压、灭火设施、正压排烟及火灾自动报警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

超高层临时消防系统工法【QC成果范本】

超高层临时消防系统施工工法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孙忠王伟蔡斌谢明泉杨玉涛 1.前言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防火、救火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因在建超高层建筑正式的消火栓系统尚未投入使用,更没有自动报警与水喷淋系统,防火分区尚未分隔完成,所以其防火功能非常薄弱。本工法结合海南大厦工程,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消防系统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其设置、安装、使用、拆除等过程中各专业的工艺做法、试验调试及管理使用,形成一套规范、系统的工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工法特点 1.设计先行 超高层临时消防系统应参照工程正式消火栓系统设计进行分区,并结合工程结构施工实际需要,确定各分区的消防立管总长及选用水泵的扬程,进而进行消防给水管网的整体布置,优化临时消防系统的设计方案。 2.优化自动控制系统 超高层临时消防系统除应科学设计给水管网,尚应对该系统使用的可靠性、方便性、及时性加以综合考虑,合理布置临电电路、自动控制系统线路,使系统在日常使用、维护及遇到火情时,可以及时启动,起到切实的防火、灭火作用。 3.分步实施、无缝衔接 临时消防系统随主体结构施工顺次进行,依次完成各分区管网,同时上部管网仍随结构跟进,确保整栋楼体的临时消防系统做到在先行施工的核心筒部位,各个楼层、各个施工阶段的全面覆盖。 3.适用范围 该工法主要适用于高层及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的消防、施工用水供给,且适应于该类结构需要内外筒先后施工的工艺特点。 4.工艺原理 1.采用多级消防水泵和多级水箱接力供水,将临水供到200米以上高空,满足施工用水、消防用水以及排污用水的供应。 2.消防水箱设置之前,较低分区消防立管随结构向上延伸,保证先行施工的核心筒部位消防供水。

超高层消防工程施工措施

一、超高层消防工程施工特点难点 (一)工程特点 本标段施工场地狭窄、楼层高,对于现场材料和交通布置以及施工队伍安排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超高层施工、现场布置和施工队伍部署是本工程施工组织最大的难点,由此增加了环境、工期和安全管理的难度。 1、施工技术、工程质量要求高 本标段是超高层,内部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装修水准高。消防安装工程只有达到高质量标准,才能保证设施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建筑、安装、装饰三者的整体美观与协调。 2、工程地处城区,施工场地狭窄 本标段地处城区繁华地区,材料进出运输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像钢管、角钢这类体长材料。场地狭窄,楼层高,施工队伍多,材料二次搬运受到一定限制,主要协调总包单位垂直运输工具搬运。 3消防工程施工配合量大、面广、时间长 安装工程高峰期与土建、机电、弱电、电梯、装饰工程等单位施工交叉作业量大、时间长,施工协调工作量大。 该工程分布在楼面、墙体及吊顶天花内水、电气管线多而繁杂,吊顶内空间小。预留预埋套管、线管线盒的清理需要协调土建;设于吊顶内的穿线、配管、报警设备安装、喷淋头安装必须紧密配合二次装修、机电、弱电等工作进行。 安装工程后期主要与装修工程交叉作业多、时间长,消防喷淋头、烟温感探测器的水平标高与装饰吊顶、灯具配合要求高,要达到整体美观一致。 整个住宅楼内各类系统多、管线工程量大、线路交错复杂,安装各专业只有紧密配合、综合协调、分清先后施工顺序,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安装。 由于是超高层、使用垂直施工电梯上下班、材料搬运等待造成施工时间浪费,故使本工程工期相对紧张。 塔楼上部结构为单元房标准层,因装饰为精装修,有利于样板区及组织标准化施工和开展施工竞赛;因此可着重从保证地下室和塔楼立管管道、穿线、喷头、报警探头安装施工工期入手,从业主关注的里程碑节点入手,保证总体工期目标的实现;同时中、高区对工程安全、进度、质量要求高,需要合理组织,快速反应,保证在发包方要求的开工日期至竣工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 4、联动调试复杂 本工程为二期项目,一期项目已施工完成,联动调试复杂,需协调一期消防报警系统。 5、施工工期短 本标段计划从2012年1月15日消防工程进入现场开工到2013年1月1日竣工。除开施工准备、联动调试、检测、消防验收的日期,实际安装工期只有约315天,,针对本标段的消防安装工程量,只有采取有力的抢工措施,合理安排人力物力,精心组织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总工期。 (二)施工重点与技术关键 本消防工程管道安装工程量大,施工时必须抓住重点,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施工进场后及时协调土建单位取得绘制预留预埋综合图,避免在支吊架安装膨胀螺栓时,把预埋管子打穿。 2、将喷淋、消火栓系统中区、高区等部位立管管道安装,地下室消防设备

超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

超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 超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 【摘要】本文针对超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要求,分析了其在耐火等级、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安全疏散等方面的防火设计,为这类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超高层住宅建筑 1前言 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尤其是大城市,为了提高市民的居住水平,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超高层住宅建筑已成为明显的趋势,因为他比普通高层住宅更能充分利用空间,更加有效地解决大城市土地紧张和住房条件差的困难,所以在一些大城市超高层住宅发展很

快,大有方兴未艾之势。超高层住宅建筑即是超过100米的住宅建筑。然而正因为它的层数多,人口密集,导致了其在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上的困难情况,给防火设计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2超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特点 2. 1 火势蔓延快 超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等竖向井道,如果防火分隔存在问题,发生火灾时将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据测定,在火灾初起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 米/秒,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5?3米/秒;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井垂直方向扩散速度为3?4米/秒。如一座高度为100 米的大楼,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 2. 2 疏散困难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特别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场所的时间会很长;二是人员很集中;三是发生火灾时

由于各种竖井拔气力大,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困难。普通电梯在火灾时由于切断电源等原因,往往停止运转,为此,安全疏散主要还是依靠楼梯,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人员疏散。这些,都是超高层住宅建筑的不利因素和条件。 2. 3 扑救难度大 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 难,主要是: 1)灭火进攻困难。一方面缺乏地面消防行动展开的场地。另一方面,外部灭火进攻受到限制。因为现在配置的消防云梯车最高仅能达到70余米,所以超高层住宅建筑上部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是无法进行外攻的。 2)登高困难。当上部楼层发生火灾时,如果停电,消防电梯也失效时,消防队员只能通过室内楼梯登高。消防队员负重登高,因体力因素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气喘,影响灭火战斗的展开。而且通过楼梯间登高时,也会与楼梯间内往下疏散的人流碰撞,严重影响登高速度,贻误灭火救援的时机。 3超高层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安全的需要和高层建筑结构的现实情况,将高

临时消防水规定(精)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矗立,在给城市带来高效、便捷、繁华的同时也带来了消防安全问题。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高层建筑指的是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和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据统计,至此2009年初,全国现有高层建筑154026栋,其中超高层建筑1869栋。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广东、重庆6省市高层建筑均超万栋,其中,广东已达21054栋;上海、江苏、浙江、广东4省市超高层建筑均超百栋,其中,上海已达468栋。由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火灾隐患多等特点,国家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和消防安全治理有严格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根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多年实践,以及发生高层建筑火灾的惨痛经验教训,人们对防范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已有足够认识和较成熟措施。但是对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却未能引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时有发生,这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资料显示,2005年4月25日1:00许,河南发展大厦工地因电焊焊渣引燃防护网,导致120米高楼层顶部突发火灾,处置难度非常大,消防队经2个多小时才将火扑灭。2005年11月13日2:40许,山西省太原市南内环街正在施工的财富大厦13层发生火灾,消防官兵战斗到天亮才控制大火,该大厦13、14两层被烧毁,据调查,火灾为电焊违章作业引起。2005年12月2日21:52左右,河南省郑州市经三路与纬二路交叉口一在建20层高65米的高层建筑工地发生火灾,消防官兵及时扑救,并疏散工人16名。2009年2月9日晚9时左右,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发生火灾,16个消防中队54辆消防车用了将近6小时将火扑灭,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是在工地附近违规燃放礼花;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工程处于施工阶段,建筑消防设施尚未启用,工地现场缺乏自救措施。因此,透过这些高层建筑工地火灾事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对高层建筑工地火灾危险性及防火对策的分析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鉴于高层建筑施工具有施工工期长,高空作业多、承包单位多、交叉施工多、用火用电多、可燃材料多、临时搭建多等特征,所以高层建设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相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现场使用明火多。高层建筑施工在现场钢筋、金属架构、金属管道的分割与连接,通风、取暖、给排水等设备安装,工程内、外部装修等环节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量的电焊、气割、气焊等明火作业。这些明火作业是引发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的“罪魁祸首”,作业产生的火花、灼热熔珠四处飞溅散落,可非常轻易引起可燃物燃烧,酿成火灾事故。笔者查阅了大量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案例资料,明火作业引起火灾的占90%以上。另外,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较多,且配电设备、电气线路较杂乱,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引起电气火灾事故。 (二)工地存放有大量易燃、可燃材料。高层建筑施工工地存放有大量的木材、胶合板、泡沫板、油漆、粘合胶、防护网、保温材料、乙炔气体以及各种包装物、木花木屑、下脚料组成的可燃垃圾等易燃可燃物品,为火灾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只要接触明火等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问题意见(doc 8页)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问题意见(doc 8页)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意见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多发性的问题,看法往往不一致,现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关于高位水箱中消防储量的意见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4.7.1规定:高位消防水箱的消防储水量,一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8m3。 GBJ84-8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第3.2.3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应设消防水箱……,但可不大于18m3。 从现行的规范及笔者所见到的资料里都没有明确消防水箱中的消防储水量是一个18m3还是两个18m3。即一般的将GB50045-95中的18m3的理解为消火栓系统室内10分钟消防用水(故近日有将高位水箱中之10分钟消防储水量定为24m3,因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

作用。这是因为:(1)初起火灾不大可能出现火灾层的上、下层同时“灭火”;(2)不大可能有多人同时灭火,如有,那么在消火栓启用同时定会按启动消防泵之按钮,这样就不存在储量不够的问题了。这个时期(5~10分钟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般不会动作,故18m3储水量即使是有4股水柱工作,则10分钟也只用去12m3。仍有6m3未动用。另外,有的设计者在高位水箱的消火栓系统出水管上设置水流指示器(设置与否有争论),当消火栓动用后,即使无人按消火栓箱处启动水泵按钮,则因水流指示器动作,在消防控制室有灯光和音响信号,值班人员可依据情况启动或“延时”启动消防泵。笔者不主张设水流指示器,更不主张由水流指示器信号经控制柜直接启动消防泵。 第二,当发生火灾时无人在现场,如娱乐场所、仓库等等,则只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作,并且该系统只要有一个喷头动作,压力开头将在60秒内动作发出电信号,向控制中心报警,并经控制箱切换启动消防泵。即使几个喷头动作,18m3储水量也仅仅动用约三分之一。

超高层建筑消防工程造价解析总结报告总结.docx

超高层建筑消防工程造价分析报告 经过对沈阳超高层住宅消防数据的收集,收集到 XX 公寓、 XXK 楼住宅及 XX 估算指标,具体指标分析如下: 消火栓 喷淋 消防报警电气 防排烟 合计指 序 楼 指标 指标 指标 指标 层高 面积 标(元 号 项目名称 金额 金额(元) (元 金额 金额 号 (元 (元 (元 /m2) (元) /m2) (元) (元) /m2) /m2) /m2) 1 A 41F 3230 477633 1175396 567487 645076 XX (公寓) 4 2 2 A 41F 3415 486640 1088724 607612 589488 XX (公寓) 1 5 3 K 47 层 2531 406517 398899 540387 365382 XX (住宅) 149m 7 楼 4 XX (住宅) 44 层 说明: 序号 1、 2XX 公寓层高 41 层,楼体高度为 130M 左右,消火栓采用普通焊接钢管;喷淋采用镀锌钢管,室内均设置喷头;消防报警室内设置感烟探测器;避难层设置防排烟系统。 序号 3XXK 楼住宅,楼体高度 149M ,消火栓设计说明采用镀锌钢管,喷淋采用镀锌钢管,实际消火栓变更为焊接钢管,消防报警室内设置感烟探测器;避难层设置防排烟系统。 序号 4 为 XX 成本工程师按图纸估算值 分析: 根据沈阳超高层建筑指标分析, 根据我司计划开发的 150m 高层实际情况, XXK 楼指标比较有参考价值, 另外需 注意指标增加部分 楼指标仅为地上指标,泵房及消控中心未分摊在内,此部分大约增加造价 5 元 /M2(销控中心及泵房按所以设 计消防面积分摊) ; 2. 根据高层水管压力估计超高层采用无缝钢管或加厚焊接钢管作为消火栓管材、 加厚镀锌钢管作为喷淋管材的 可能性很大,此部分考虑在内消火栓、喷淋各增加造价 5 元/m2 3. 根据 K 楼及与其他单位成本人员设计人员沟通,超高层室内有可能需增设感烟探测器, K 楼内消防报警系统 已考虑,但是具体做与不做各项目都不大相同,此部分造价大约在 5 元 /m2 左右 总结: 据以上分析得出高层消防指标分析 消火栓 喷淋 消防报警电 防排烟正压送风 泵房及消控中 序 气 心 合计指标 项目名称 层高 (元 /m2) 号 指标(元 指标(元 指标(元 /m2) 指标(元 /m2) 指标(元 /m2) /m2) /m2) 1ZZ (住宅) 47 层 5 150m 47 层 2 ZZ (住宅) 150m 注:序号 1 按消防水管道加厚,室内增设感烟探测器等全部考虑在内指标。 序号 2 按消防水管采用普通管材,室内未增设感烟探测器指标。 现有条件及其他参考项目综合考虑超高层消防概算指标应该在 80 元左右为合理值。李健哲 2014/9/10

浅议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设计参考文本

浅议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设计参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浅议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 设计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已从最初的凤毛麟 角而逐渐普及。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蓬勃 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这一时期的火灾明显地呈现 了严重化的趋势,据统计,l991年至20xx年十年间,全 国共发生火灾888485起,死24564人,伤43422人,直 接财产损失116.4亿元。这四项数字分别占建国50年火灾 总数的25.8%、14.7% 、13.6%和58.8%,凸显了包括超 高层建筑在内的新的消防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急需对传统 的消防手段进行改革,以满足新时代形势的需要。 一、超高层建筑的定义与分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用地紧张的困

境日益突出,超高层建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空间,节约土地,通过集中布设地上、地下的各种管线而降低市政工程的投资。而且超高层建筑汇集了城市在建筑、结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所有科技的最高成就,表现了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程度和现代化步伐,许多超高层建筑更是成为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重要景观和地标。此外,超高层建筑面积大,将多种功能,如办公、旅馆、公寓和购物综合在一座建筑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我国的建筑规范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超高层建筑”的定义,而是把建筑高度超过24 米的公共建筑和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均视为“高层民用建筑”。1972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伯利恒市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对高层建筑的定义取得了较统一的认识,把高层建筑划分为四类:第一类高层建筑:9~16 层(最高到50m);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 层(最高到75m);第三类高层建

浅议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设计

浅议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设计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议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设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已从最初的凤毛麟角而逐渐普及。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这一时期的火灾明显地呈现了严重化的趋势,据统计,l991年至2000年十年间,全国共发生火灾888485起,死24564人,伤43422人,直接财产损失116.4亿元。这四项数字分别占建国50年火灾总数的25.8%、 14.7% 、13.6%和58.8%,凸显了包括超高层建筑在内的新的消防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急需对传统的消防手段进行改革,以满足新时代形势的需要。 一、超高层建筑的定义与分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用地紧张的困境日益突出,超高层建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空间,节约土地,通过集中布设地上、地下的各种管线而降低市政工程的投资。而且超高层建筑汇集了城市在建筑、结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所有科技的最高成就,表现了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程度和现代化步伐,许多超高层建筑更是成为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重要景观和地标。此外,超高层建筑面积大,将多种功能,如办公、旅馆、公寓和购物综合在一座建筑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我国的建筑规范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超高层建筑”的定义,而是把建筑高度超过24 米的公共建筑和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均视为“高层民用建筑”。1972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伯利恒市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对高层建筑的定义取得了较统一的认识,把高层建筑划分为四类:第一类高层建筑:9~16 层(最高到 50m);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 层(最高到 75m);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 层(最高到 100m);第四类超高层建筑:40 层以上(高度在 100m 以上)。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超高层虽无明确规定,但对于高度超过 100m,层数超过 32 层的建筑在避难层、停机坪、消防水压、灭火设施、正压排烟及火灾自动报警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 二、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特点 超高层建筑作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标志,建造耗资巨大,涉及建筑、结构、设备、防火、交通、能源、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地区经济、科技、美学的综合结晶。但是,由于这种建筑物高度高、人员多、设备及管线系统复杂,火灾事故的隐患大,在自然灾害(地震、强风)、内部设备系统故障事故、人为火灾等难以抗拒或防范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疏散与扑救都十分困难,将直接威胁着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火灾是超高层建筑的头号大敌,其消防安全成为不可避免的首要问题之一。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7698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 点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适用设计与验收规范暂缺 按规定,我国的建筑高度为24米及以下的建筑物的消防系统设计按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24~100米高的建筑物按国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地下工业或民用建筑按《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国标是属于强制性技术规定,是约束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验收单位的共同标尺。超高层建筑尚无相应国标,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参照有关国标及国际标准,按照当地消防主管部门意见,本着安全第一的精神,尽量仔细周详地完成设计工作。

2火灾探测器的布置标准较高 一般超高层建筑中除了顶层外,各层屋顶为平顶(即层顶坡度为零),层高不超过6米。在此条件下,一般建筑的感烟探测器保护面积一般为60平方米,保护半径为5.8米,但对于超高层建筑,消防主管部门往往要求提高标准,例如要求保护面积为40~50平方米,保护半径从严掌握,依探测器位置形成的矩形长宽比确定。显然,探测器的布置以接近正方形布置较为经济。感温探测器设于地下室、厨房及允许吸烟的场所,在平顶条件下,保护面积为20平方米,保护半径为3.6米。需要注意,问题往往出在建筑平面上的边角处,探测器的保护半径达不到审核要求。此类在一般建筑中可通融的问题在超高层中是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另外,在变配电室、发电机房、皮带输送机以及电缆桥架上,除了设气体灭火装

超高层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

超高层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 摘要:针对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部分条文内容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实践,以某超高层建筑为例,对该超高层建筑面临的总平面消防设计和单 体建筑在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消防电梯、避难层、直升机救援的支持及超过 250m更严格的防火措施等消防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颁布实施后在实践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建筑防火 引言 建筑高度超过250m的超高层建筑多为地标建筑,因其造型新颖、体量大、占地少,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超高层建筑功能繁杂、人员密集,必须解决其消防设计中建筑密度高、功能分区复杂、火灾荷载大、玻璃幕墙较多等因素导致的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问题。笔者依据性能化防火设计 原则,以海南市某超高层项目为例,进行整体消防性能化设计论证,对超高层建 筑防火设计安全措施提出新的思路。 1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现状 1.1超高层建筑消防难点 (1)火灾隐患多,持续时间长。超高层建筑商业裙楼体量巨大,功能复杂。其物业形态多样,用电等隐患较多,建筑密度大,火灾载荷呈现高密度、巨体量 的特点。另外,超高层建筑建设、安装、日常管理各环节周期较长,涉及入场单 位较多,防火综合管理、统一协调难度高,火灾风险系数较高。 (2)人员疏散困难。超高层建筑往往地处商业中心区域,人流量大,受制 于其超高楼层和建筑密度,对疏散通道数量、疏散距离、疏散时间的要求较高, 火灾发生时,对人群疏导指示反映和心理干预能力要求也较高,有毒烟雾及人群 踩踏等二次事故隐患极高。 (3)火灾扑救难度大。超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较强,玻璃幕墙过火破碎后 造成的高气压风道有利于火势蔓延。此外,目前大多数城市没有配备消防直升机,高层消防车设备无法满足150m以上高层建筑外部消防救援的需要,扑救手段 受限。 1.2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常见问题 (1)建筑外部扑救条件不理想。海南市坡多路陡,部分建设工程外部消防 安全条件很难满足消防车扑救的要求。目前配备的大型消防车辆的作业臂长度已 达16m,按规范设计要求,很难满足云梯车实际运转半径要求,导致扑救过程 延长,效率低。 (2)建筑内部消防设施配备缺少有效的加强措施和针对性。常见问题有避 难层的合理设置和消防电梯的使用问题等。此外,消防电梯设置、消防水池及防 火阻燃线缆等缺乏专门的加强措施规范。 (3)消防理念人性化设计及管理理念薄弱。消防警示设施不到位,针对超 高层建筑特殊的消防管理和防火教育滞后,防火意识淡漠,对超高层建筑火灾危 害性认识不足,缺乏高效的疏散应急方案。 2超高层建筑消防对策案例 2.1电梯疏散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超高层建筑超高的高度和超大的建筑体量对人员疏散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方法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方 法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3769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方法Construction method for high-rise building fire engineering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高层建筑消防安装工程施工方法 消防系统包括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烟烙尽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卷帘装置等部分组成。 一、施工主要程序 施工准备→配合土建预留、预埋→支、吊架制安→消火栓、自动喷淋、气体灭火系统管路及附件安装→管道试压、冲洗、吹扫→系统管道刷漆防腐及涂色标注→储存容器安装→喷洒头安装→水泵接合器的安装→防火卷帘安装→移动式建筑灭火器的配置→系统调试→系统验收 二、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施工准备 1.1、熟悉施工图纸、有关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并做好

图纸会审及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工作。 1.2、由于中心楼内部设施完备、质量要求高,故应选用性能优良的施工机械设备,另外配备一些由生产厂家安装喷头的专用工具及其它各种专用部件。 1.3、做好各种设备和材料选型采购工作,根据工程进度制定好设备和材料进场时间计划,各种设备和材料应符合国家及南京市有关消防标准,若为进口设备或材料,除须符合产地国消防标准,还应符合我国国家消防标准,设备和材料进场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配合土建预留、预埋 支、吊架生根采用膨胀螺栓,有预应力的地方设预埋件,其余预埋主要为穿水池、外墙的防水套管和穿梁套管,穿砖墙或楼板的套管如未设计预留,采用现场开孔。预留穿梁套管,洞口应在同一直线上,管线很长时,应考虑管线坡度的影响,预留套管规格按设计要求进行。 3、支、吊架制作安装 3.1、管道安装所采用支、吊架形式、间距要求按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喷淋给水系统设置吊架的位置不能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 特点(最新版)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最新 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适用设计与验收规范暂缺 按规定,我国的建筑高度为24米及以下的建筑物的消防系统设计按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24~100米高的建筑物按国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地下工业或民用建筑按《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国标是属于强制性技术规定,是约束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验收单位的共同标尺。超高层建筑尚无相应国标,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参照有关国标及国际标准,按照当地消防主管部门意见,本着安全第一的精神,尽量仔细周详地完成设计工作。 2火灾探测器的布置标准较高 一般超高层建筑中除了顶层外,各层屋顶为平顶(即层顶坡度为零),层高不超过6米。在此条件下,一般建筑的感烟探测器保护面积一般为60平方米,保护半径为5.8米,但对于超高层建筑,消防主管部门往往要求提高标准,例如要求保护面积为40~50平方米,保护

超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

超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 刘可 1.高位消防水箱:按GB50974-2014 5. 2.1条选择,住宅类居住建筑根据第2 条选择,公共建筑当第1条与第6条不一致时,取大值.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高位消防水箱的有效容积应满足初期火灾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6m3,但当建筑高度大于100m 时,不应小于50m3,当建筑高度大于150m时,不应小于100m3;2多层公共建筑、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和一类高层住宅,不应小于18m3,当一类高层住宅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应小于36m3;6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且小于30000m2的商店建筑,不应小于36m3,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0m2的商店,不应小于50m3,当与本条第1款规定不一致时应取其较大值。5.2.2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位置应高于其所服务的水灭火设施,且最低有效水位应满足水灭火设施最不利点处的静水压力,并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不应低于0.10MPa ,但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应低于0.15MPa。当有些特殊建筑水箱设置高度高于其所服务的水灭火设施时,应采用有效措施并报当地消防部门认可。 2.消防水泵接合器:5.4.6消防给水为竖向分区供水时,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 围内的分区,应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当建筑高度超过消防车供水高度时,消防给水应在设备层等方便操作的地点设置手抬泵或移动泵接力供水的吸水和加压接口。本条规定了消防车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水的接力供水措施是采用手抬泵或移动泵。并要求在设计消防给水系统时应考虑手抬泵或移动泵的吸水口和加压水接口。对于高层建筑消防水车的接力供水应根据当地消防军的型号确定,应根据当地消防队提供的资料确定消防水泵接合器接力供水的方案。消防车能长期正常运转且能发挥消防车较大效能时的流量一般为l0L/s~15L/s。因此,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亦应按l0L/s~15L/s计算确定。 当计算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大于3个时,消防车的停放场地可能存在困难,故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接力供水设施由接力水箱和手抬泵组成,中间转输水箱可作为接力水箱,当利用转输泵输水环网作为水泵接合器接力输水

高层建筑消防施工方案示例

一、 高层建筑消防 施 工 方 案 江苏建兴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012年5月1日

一、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1.1.1工程名称:北京航天机械公司职工住宅(2#楼A段)消防工程 1.1.2工程地址:本工程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生活区,南邻南苑东路,北侧为规划东高地一号路,西侧邻规划东高地二号路,东侧邻规划东高地三号路, 1.1.3建设单位:首都航天机械公司 1.1.4设计单位:北京航天万源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1.5结构类型及层数:本工程属于新建工程,其中地上十六层,地下二层,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为一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48.7米,面积约20789.99平方米。 1.1.6工程内容:2#A段消防工程施工图示消防工程全部内容,工程内容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火栓系统。。 1.1.6.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在楼梯间、电梯前室等处设置离子感烟探测器,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在消火栓内设置消火栓按钮。消防中心设置集中报警控制器,形成可靠的火灾报警型号系统。消火栓按钮、非消防用电切断都能通过联动实现手动、自动控制,启动声光报警器。 1.1.6.2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由室外贮水池供给。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SG24/65型室内消火栓箱,内配SN65型室内消火栓一个,φ19型直流水枪一支,25m衬胶水带一根,消防按钮一个,箱内并配有消防卷盘一个。 1.1.6.3工程确保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消防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经消防检测中心检测,并经消防监督部门验收合格,综合评定等级达到省优质工程标准。质量检验验收根据国家颁发的现行规程、规范和规定为依据。

整理的要求规范-高层及超高层消防设计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总平面布局及平面布置消防设计要求 1.消防车道外侧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5m。 2.扑救作业场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设置在高层建筑扑救面一侧,场地应平整无障碍物; (2)应能够承重载重型消防车辆通行和扑救作业; (3)建筑高度50m一下的扑救作业场地尺寸不应小于15*8m,建筑高度50m以上的扑救作业场地尺寸不应小于15*15m,并应保证消防车从消防车道顺畅进入消防扑救场地; (4)场地的设置间隔距离不应超过30m; (5)扑救场地距离建筑物外外檐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 (6)住宅小区消防车道宜结合人行通道设置,并采取防止民用车辆进入消防车道的措施。

3.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首层,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当地下层数为2层及2层以上时,可设置在负1层,并应符合如下要求: (1)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2)设置在负1层消防控制室距离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不应大于5m,该疏散楼梯不应与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楼梯共用。 4.消防水泵房设置在地下的,其泵房门直通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5m,1且应设置醒目标识。消防水泵房应采取防淹措施。 二、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防火分区及防火分隔消防设计要求 1.儿童活动场所、娱乐场所、消防控制室、锅炉房、消防设备等用房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楼板与其它场所隔开,若墙上必须开门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2.公共建筑中使用燃气的厨房操作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房间严格分隔。 3.开设在消防电梯前室内的其他电梯应达到消防电梯的防火要求(停靠层数、集水坑的相关要求除外)。 4.强弱电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进行防火封堵,建筑高度100m以下高层建筑管道井上的检查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建筑高度100m以上高层建筑管道井上的检查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5.酒店的布草井应开设在独立的布草间内,布草间按防火间隔的要求分隔,隔墙、楼板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小时,房间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6.防火分区内的地下汽车库设备用房总建筑面积小于1000㎡时,可以按照汽车库防火分区设置,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楼板进行分隔,房间门应为甲级防火门;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时,应按照规范要求独立设置防火分区。 7.避难层楼板应增加非燃材料隔热层,避难层的楼板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小时,外墙耐火极限应达到3小时,外窗应采用甲级防火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