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裂解分离单元操作安全技术

乙烯裂解分离单元操作安全技术
乙烯裂解分离单元操作安全技术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乙烯裂解分离单元操作安

全技术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075-76 乙烯裂解分离单元操作安全技术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裂解分离装置是以轻柴油、石脑油为原料,通过管式裂解炉进行热裂解反应,生产乙烯、联产丙烯、混合碳四、裂解汽油等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危险性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点。装置的主要化学反应有裂解反应、乙炔加氢反应、甲基乙炔和丙二烯加氢反应。最典型的裂解反应其机理十分复杂,同一种烯烃可以平行地发生多种反应(一次反应)又可以连串地发生许多后继反应(即二次反应)。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二次反应,往往要用高温短停留时间,低烃分子和较大的稀释蒸汽用量的工艺方案。裂解分离单元主要包括裂解气冷凝初分馏、工艺水汽提和稀释蒸汽发生、气体分离、裂解气干燥、冷箱及脱甲烷、脱乙烷、乙炔加氢、乙烯精馏、脱丙烷及丙炔(丙二烯)加氢、丙烯精馏、脱丁烷、丙烯制冷、乙烯制冷等部分。

各部分工艺操作各不相同,安全特点及危险性也各不相同,典型的操作问题如下:

(一)裂解炉超温结焦与火灾危险

裂解反应是在880℃高温下进行的吸热反应。由于温度高、停留时间短,温度与停留时间的控制非常严格。如果裂解温度过高或停留时间增长,二次反应增多,裂解物料就会成为焦油等胶质物,堵塞炉管,严重时会造成炉管烧毁、炉膛爆炸。所以一定要按要求认真进行岗位巡回检查,及时检查各点温度变化,要精心控制炉管出口温度,及时调整进料量和稀释蒸汽量;检查炉膛内氧含量和有机物含量;检查原料油和燃料油液位及各联锁和可燃气体报警仪等的运行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裂解炉在点火时注意事项

(1)点火前必须分析可燃物。可燃物炉前应<0.3%、炉膛<0.2%。

(2)保持炉内合适的负压。

(3)点火棒在炉前点燃,不能使用轻质油或易挥发油类。

(4)人侧立火嘴前,防止回火伤人。

(5)火嘴突然熄灭,应立即关闭燃料气阀,等数分钟后重新分析、点火。

2.结焦的原因

裂解炉由于二次反应而出现“结焦先兆”,随着时间延长焦越积越多,以至会形成坚硬的焦层,不仅影响传热,降低乙烯收率,严重时会堵塞炉管,造成事故,所以炉管必须定期清理。炉管是否结焦,一是看炉管表面有无过热点或“热炉管”现象,炉管发红时,应立即进行清焦;二是大部分炉管表面平均温度达1070℃或任意一根炉管温度达1093℃时,应立即清焦。一般来说导致结焦的原因有:

(1)原料油中重双烯烃过多;

(2)反应温度高;

(3)进油量低,停留时间长;

(4)稀释蒸汽量小;

(5)火焰不均,局部过热;

(6)原料和稀释蒸汽进料分布不均匀;

(7)原料预热器漏。

(二)消除可燃物泄漏是操作安全的保证

(1)乙烯、丙烯等高压气体泄漏时无色,烯烃类异味也不大,不易引起人们注意。操作中一定要一点一滴地消除装置的跑、冒、滴、漏;

(2)高温裂解和乙炔加氢过程中,可能生成乙炔低聚物(绿油)等,如果泄漏,遇空气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三)裂解气压缩机安全操作

在压缩操作中,乙烯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裂解气压缩机(俗称“三机”)以其功率大、设备复杂、操作难度大、操作要求高、危险性大而最具有典型代表性。乙烯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裂解气压缩机都为多

段离心式压缩机,裂解气压缩机负荷变化大,压缩过程冷凝液多,压缩机“喘振”威胁较大,操作危险性也比较大。

1.正常操作要点

(1)精心检查,及时排出冷凝液,防止压缩机带液;

(2)精心调整润滑和冷却系统,防止压缩超温,防止传动部位润滑不良而发热;

(3)精心操作,仔细检查各传动部位的声音和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

(4)调整稳定和平衡各段进气量,防止超压,防止压缩机“喘振”;

(5)随时检查各仪表及联锁的运行情况,检查可燃气体报警仪运行情况和消防器材完好备用情况。检查设备系统的泄漏情况。

2.“喘振”操作处理

“喘振”也称为“脉振”,是压缩机操作中时常遇到的问题。压缩机喘振严重时会造成机组损坏。运行中如果压缩机出现流量、排气压力周期性波动,压力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烯) 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六月一日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烯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ene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电话/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效日期: 国家应急电话: 化学品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乙烯是石油化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它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也可用于制冷剂。如改做其他用途,请及时与厂家联系,擅自使用导致不良后果的厂家概不负责。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主要物化危险性: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 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易燃,与空气混合

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 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 反应。 GHS危险性类别:压力下气体:液化气体(GB20580) 易燃气体:1类(GB20577) 标签要素和象形图: 防范说明:远离热源、火源,避免野蛮作业,佩戴好安全附件。使用过程应穿戴防静电工服,使用防火花工具。 危险信息:遇明火或静电引发燃烧爆炸。液化气体,遇热超压可能会引起爆炸。 警示词:危险极易燃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遇空气可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乙烯 分子式:C2H4 有害物乙烯组分浓度≥99.5% CAS No.74-85-1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发生冻伤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 物品中文名称特级导轨油 物品英文名称SAGAWA SL IDEWAY OIL T SERIES 供应商 制造商 紧急联络电话 紧急传真号码 二:成分辨别资料 组成部份由矿物油及极压剂、防锈剂、粘附剂、抗泡剂等组成 产品性能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抗极压性和粘附性。广泛用于机械设备之多用途导轨及其它各部位润滑。 危害物质成份(成成份百分比)无 三、危害辨识资料 主要危害效应:危害之程度取决于接触时间之长短、接触量及急救速度与彻底的处理措施吸入:无显著危害效应资料 皮肤接触:皮肤不适 眼睛接触:刺激眼睛 食入:呼吸危害、肠胃不适 环境影响:无此有效资料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高热产生有害油雾蒸气之危害效应的报告 物品危害分类:无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入:停止操作,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皮肤接触:用清洗剂清洗干净即可。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消炎药水清洗,并马上送去医院 吞食:清洗肠胃。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无此有效资料 对医师之提示:无此有效资料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火灾用干粉(ABC或BC)、二氧化碳、泡沫及水雾。大型火灾用泡沫或使用大量微细水雾减火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完全燃烧产生CO2、H2O、未完全燃烧会产生CO。蒸气空气混合物高于闪火点可能引起火灾。

特殊灭火程序: 1、救火人员须穿戴防护具及呼吸器,在上风处救火。 2、停止油料的外泄与流动并使用减火剂,隔离外泄区所有的火源 3、如果没有发生危害的可能,进入灾区尽量移开储存容量。 4、用水雾冷却灾区附近之容器,直至火扑灭减。 5、请注意此油料易与氧化剂反应。 6、避免吸入高温燃烧产生之有害气体。 7、注意不得以高压水柱直接喷射泄露之油料 8、尽量使用自动或固定式减火设备减火,人员避免进入灾区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发生火灾时,应携带适当防护装置或个人自携式呼吸设备 六、泄露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接近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环境注意事项:禁止废油流入下水管路及河流、土壤,应用密封容器妥善保存。 清理方法:化学清洗剂清洗或用沙掩埋。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置:防止有灰尘及杂物进入 储存:置于室内环境,保持油品密封。不可与易燃、易爆化学品摆在一起 八、暴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1、使用适当设计及保养的机械通风系统,如整体换气装置或局部排气装置。 2、以局部排气装置及必要的制程隔离以控制舞滴及蒸气量 3、供给充分新鲜空气以补充派气系统抽出的空气。 4、可能需要处理发散的废气以免污染环境 控制参数:容许浓度八小时日时量平均5mg/m3 容许浓度:短时间时量平均10 mg/m3 个人防护:1、呼吸防护:工作时若有油雾产生,须戴棉布口罩 2、手部防护:操作完毕,清洗即可或戴防油手套 3、眼部防护:若有飞溅情况下戴眼镜 4、皮肤防护:戴PVC或人造橡胶制成的不透水围裙 卫生措施:1、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衣物,洗净后方可穿戴或丢弃。 2、工作场所严禁抽烟或饮食 3、处理此物后,须彻底洗手 4、维持作业场所清洁 九、物理及化学特性 物质状态:液态外观颜色:黄至棕色比重:0.87—0.89g/cm3 60℉

MSDS苯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苯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苯乙烯化学品英文名称:phenylethylene 中文名称2:乙烯基苯英文名称2:styr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236 CAS No.:100-42-5 分子式:C8H8分子量:104.1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理含量CAS No. 苯乙烯≥99.5%100-42-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侵入途径:无资料 健康危害: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急性中毒:高浓度时,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 身乏力等;严重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时,可致灼伤。慢性影响: 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有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对呼 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有时引起阻塞性肺部病变。皮肤粗糙、皲裂和增厚。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遇酸性催化剂如路易斯催化剂、齐格勒催化剂、硫酸、氯化铁、氯化铝等都能产生猛烈聚合, 放出大量热量。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 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 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 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 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 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 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 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润滑脂安全技术说明书

润滑脂安全技术说明书 润滑脂是由天然脂肪酸(硬脂酸或12—羟基硬脂酸)锂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矿物润滑油或合成润滑油制成,而合成润滑脂是由合成脂肪酸锂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矿物润滑油制成。 润滑脂的特点如下: (1)润滑脂,特别是12—经基硬脂酸锂稠化的润滑脂,只有两个相交温度,第一个相交温度(即从伪凝胶态到凝胶态)一般在170℃以上,第二个相变温度(即从凝胶态到溶胶态)一般在200℃以上,因此,当选用适宜的矿油时,可以长期使用在120℃或短期使用到150℃。(2)润滑脂,特别是12—经基硬脂酸锂稠化的润滑脂,通过电子显微镜可见其皂纤维形成双股的、缠结在一起的扭带状,因此,具有良好的机械安定性。 (3)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12—经基硬脂酸锂和硬脂酸锂对烷烃的吸附热,发现12—羧基顶脂酸锂和硬脂酸锂,对皂纤维表面液相的结合强度,及对晶格内液相结合强度都是较大的,因此,润滑脂具有较好的胶体安定性。 (4)碱金属中的程对水的镕解度较小,因此,润滑脂具有较好的抗水性,可以便用于潮湿和与水接触的机械部位。 锂皂,特别是12—轻基硬脂酸锂皂,对矿油或合成油的稠化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润滑脂与钙钠基润滑脂相比,稠化剂量可以降低约1/3,而使用寿命可以延长一倍以上。 润滑脂,特别是以12—疑基硬脂酸锂皂稠化的调滑脂,在加有抗氧

化剂、防锈剂和极压剂之后,就成为多效长寿命通用润滑脂,可以代替钙基消滑脂和钠基润滑脂,用于飞机、汽车、坦克、机床和各种机械设备的轴承润滑。 润滑脂使用说明 一、概述 1.产品特点 润滑脂是将稠化剂分散于润滑剂中所组成的稳定的固体,主要由稠化剂、基础油以及添加剂和填料组成。 2.主要用途 适用于-20~120℃温度范围内各种机械设备滚动和滑动摩擦部位的润滑。 二、技术特性 1.主要性能 外观为黄色至褐色油膏,它具有较高的滴点。良好的黏附性,热氧化安定性、机械安定性、润滑性和耐磨性。 2.本产品执行GB7324—87 的国家标准。 1 外观均匀光滑油膏 2 锥入度25℃150g/10mm 220—250 3 滴点℃不低于180 4 腐蚀(T3铜片,100℃,24h)合格 5 分油量(100℃,24h)% 不大于5 6 延长工作锥入度(10万次)1/10mm 不大于330

异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异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1.1 化学品中文名称:2-丙醇 1.2 化学品英文名称:2-propanol 1.3中文名称2: 异丙醇 1.4 分子式:C3H8O 1.5 分子量:60.1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2.1 主要成分:2-丙醇 2.2 含量: 2.3 CAS No. 67-63-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3.1 危险性类别: 3.2 侵入途径: 3.3 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3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7.2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

润滑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润滑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润滑油化学品英文名称:lubricating oil 中文名称2:机油英文名称2:Lube oil 技术说明书编码:1279 CAS No.: 分子式:分子量:230-5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普通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异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异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2-丙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2-propanol 中文名称2:异丙醇 英文名称2:isopropyl alcohol 技术说明书编码:149 CAS No.:67-63-0 分子式:C3H8O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2-丙醇67-63-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安全技术说明书-乙烯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Ethylene 生产企业名称: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辽宁省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大路888号 邮编:110141 传真号码:86-24-25390015 联系电话:86-24-25390014 电子邮件地址:lifeng@https://www.360docs.net/doc/2517870723.html, 企业应急电话:86-24-25390164 主要用途:用于制聚乙烯、聚氯乙烯、醋酸等。 技术说明书编码:0020生效日期:2013年12月18日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气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 (参阅第十五部分),危险性类别为:易燃气体,吸入危险。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说明:易燃气体,具有麻醉作用,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对水生生物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远离衣物和其他可燃物保存。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保持容器密闭。 —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戴防护手套/防静电工作服/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 —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

—皮肤接触:发生冻伤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安全存储: —在阴凉、通风良好处储存。 —与易(可)燃物、铵盐、含氮化物、氧化剂、碱类等物质分储。 ·废弃处置: —用蛭石、乾砂、土或类似物质吸收,并以安全卫生掩埋法处理。 —在适当的炉中可采用特定的焚化法处理。 物理和化学危险: 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X 化学品名称:乙烯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乙烯≥99.95%74-85-1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特别危险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可选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 物品中文名称:导轨油 物品英文名称:SAGAWA SL IDEWAY OIL T SERIES 型号: 物料号: 批次号: 二、成分辨别资料 组成部份:由矿物油及极压剂、防锈剂、粘附剂、抗泡剂等组成 产品性能: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抗极压性和粘附性。广泛用于机械设备之多用途导轨及其它各部位润滑。 危害物质成份(成成份百分比):无 三、危害辨识资料 主要危害效应:危害之程度取决于接触时间之长短、接触量及急救速度与彻底的处理措施 吸入:无显着危害效应资料 皮肤接触:皮肤不适 眼睛接触:刺激眼睛 食入:呼吸危害、肠胃不适 环境影响:无此有效资料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高热产生有害油雾蒸气之危害效应的报告 物品危害分类:无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入:停止操作,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皮肤接触:用清洗剂清洗干净即可。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消炎药水清洗,并马上送去医院 吞食:清洗肠胃。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无此有效资料 对医师之提示:无此有效资料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火灾用干粉(ABC或BC)、二氧化碳、泡沫及水雾。大型火灾用泡沫或使用大量微细水雾减火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完全燃烧产生CO2、H2O、未完全燃烧会产生CO。蒸气空气混合物高于闪火点可能引起火灾。 特殊灭火程序: 1、救火人员须穿戴防护具及呼吸器,在上风处救火。 2、停止油料的外泄与流动并使用减火剂,隔离外泄区所有的火源 3、如果没有发生危害的可能,进入灾区尽量移开储存容量。 4、用水雾冷却灾区附近之容器,直至火扑灭减。

5、请注意此油料易与氧化剂反应。 6、避免吸入高温燃烧产生之有害气体。 7、注意不得以高压水柱直接喷射泄露之油料 8、尽量使用自动或固定式减火设备减火,人员避免进入灾区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发生火灾时,应携带适当防护装置或个人自携式呼吸设备 六、泄露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 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接近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环境注意事项:禁止废油流入下水管路及河流、土壤,应用密封容器妥善保存。 清理方法:化学清洗剂清洗或用沙掩埋。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置:防止有灰尘及杂物进入 储存:置于室内环境,保持油品密封。不可与易燃、易爆化学品摆在一起 八、暴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1、使用适当设计及保养的机械通风系统,如整体换气装置或局部排气装置。 2、以局部排气装置及必要的制程隔离以控制舞滴及蒸气量 3、供给充分新鲜空气以补充派气系统抽出的空气。 4、可能需要处理发散的废气以免污染环境 控制参数:容许浓度八小时日时量平均5mg/m3 容许浓度:短时间时量平均10 mg/m3 个人防护:1、呼吸防护:工作时若有油雾产生,须戴棉布口罩 2、手部防护:操作完毕,清洗即可或戴防油手套 3、眼部防护:若有飞溅情况下戴眼镜 4、皮肤防护:戴PVC或人造橡胶制成的不透水围裙 卫生措施:1、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衣物,洗净后方可穿戴或丢弃。 2、工作场所严禁抽烟或饮食 3、处理此物后,须彻底洗手 4、维持作业场所清洁 九、物理及化学特性 物质状态:液态 外观颜色:黄至棕色 比重:—cm3 60℉ 气味:无特殊刺激性气味 含水量:无 闪火点:212—252℃ 酸碱度:不适用 沸点:无资料 自燃温度:无资料

乙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乙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ene 分子式:C2H4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成分:乙烯 含量≥%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

润滑油安全使用说明书

润滑油安全使用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润滑油;机油 第二部分:理化性质 油状液体, 淡黄色至褐色, 无气味或略带异味。用于机械的摩擦部分, 起润滑、冷却和密封作用。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急性毒性:本身无毒,空气中浓度高时有窒息危险。窒息症状表现为:最初出现呼吸加快注意力减退,肌肉运动失调,继而恶心、困倦、失去知觉直至窒息死亡。第四部分:应急处理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五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必须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聚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聚氯乙烯(高分子量)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聚氯乙烯(高分子量)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PVC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1310 CAS No.:9002-86-2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聚氯乙烯(高分子量) 9002-86-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可有粉尘和单体氯乙烯。吸入氯乙烯单体气体可发生麻醉症状,严重者 可致死。长期吸入氯乙烯,可出现神经衰弱征候群,消化系统症状,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硬 皮样改变,肢端溶骨症。长期吸入高浓度氯乙烯,可发生肝脏血管肉瘤。长期吸入聚氯乙烯 粉尘,可引起肺功能改变。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 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 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名称 化学品中文:润滑油化学品俗名:机油 化学品英文:lubricating oil 英文名称:Lube oil 技术说明书:CAS No.:NA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无含量:1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 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 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 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 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 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 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 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 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 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 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 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 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 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 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 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 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油状液体, 淡黄色至褐色, 无气味或略带异味。 pH: 熔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1

氯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 S D 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氯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trichloroethylene 中文名称2: 分子式:C 2HCl 3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三氯乙烯 含量: CAS No. 79-01-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亦可引起肝、肾、心脏、三叉神经损害。急性中毒:短时内接触(吸入、经皮或口服)大量本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昏迷。吸入高浓度后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数小时后出现头痛、头晕、酩酊感、嗜睡等,重者发生谵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痹、循环衰竭。可出现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的颅神经损害,心脏损害主要为心律失常。可有肝肾损害。口服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肾损害突出。慢性中毒:尚有争议。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炎、心肌损害、三叉神经麻痹和肝损害。可致皮肤损害。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教程文件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 书M S D S

精品文档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名称 化学品中文:润滑油化学品俗名:机油 化学品英文:lubricating oil 英文名称:Lube oil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无含量:1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 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 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 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 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 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 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 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 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 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 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 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 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 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 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 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异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异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 S D 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1.1 化学品中文名称:2-丙醇 1.2 化学品英文名称:?2-propanol??? 1.3中文名称2: 异丙醇 1.4 分子式:C3H8O 1.5 分子量:60.1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2.1 主要成分:2-丙醇 2.2 含量: 2.3 CAS No. 67-63-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3.1 危险性类别: 3.2 侵入途径: 3.3 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3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7.2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