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docx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docx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docx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

1.抽水试验资料整理

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试验结束后,应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 (单对数及双对数 )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并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编绘导水系数分区图。

多孔抽水试验尚应提交抽水试验地下水水位下

降漏斗平面图、剖面图。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还应

提交抽水孔和观测孔平面位置图 (以水文地质图为底图 )、勘察区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水位下降漏斗发展趋势图 (编制等水位线图系列 )、水位下降漏斗剖面图、水位恢复后的等水位线图、观测孔的 S-t、S-lg t 曲线 [注]、各抽水孔单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注意:(1)要消除区域水位下降值;(2)在基

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 3)傍河抽水要消

除河水位变化对抽水孔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水试验、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均应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2.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

求参方法可以采用 Dupuit 公式法和 Thiem 公式法。

(1)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 Dupuit 公式承

压完整井:

潜水完整井:

式中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Q——抽水井流量(m3/d);

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m);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R——影响半径(m);

H ——潜水含水层厚度(m);

h——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 (m);

rw ——抽水井半径 (m)。

(2)当有抽水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

Dupuit或Thiem公式

式中 hw——抽水井中水柱高度(m);

h1、h2——与抽水井距离为r1 和r2 处观测孔(井)中水柱高度(m),分别等于初始水位H0 与井中水位降深 s 之差, h1= H0 –s1;h2= H0

–s2。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当前水井中的降深较大时,可采用修正降深。修

正降深s’与实际降深s 之间的关系为:s'=s-s2/2H。

3.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

3.1 承压水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

(1)Theis 配线法

在两张相同刻度的双对数坐标纸上,分别绘制

Theis 标准曲线W(u)-1/u 和抽水试验数据曲线s-t,保持坐标轴平行,使两条曲线配合,得到配合点

M 的水位降深[s]、时间[t] 、Theis 井函数[w(u)] 及[1/u] 的数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参数( r 为抽水井

半径或观测孔至抽水井的距离):

以上为降深——时间法( s-t)。也可以采用降

深---时间距离法(s-t/r2 )、降深---距离法(s-r)进行参数计算。

(2) Jacob 直线图解法

当抽水试验时间较长, u= r2/(4at)<0.01 时,在半

对数坐标纸上抽水试验数据曲线s-t 为一直线(延长后交时间轴于t0,此时s=0.00m),在直线段上任取两点 t1、s1、t2、s2,则有

(3)Hantush 拐点半对数法

对半承压完整井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存在越流量,K’/b为’越流系数),当抽水试验时间较长,

u= r2/(4at)<0.1 时,在半对数坐标纸上抽水试验数据曲线 s-t,外推确定最大水位降深 Smax,在 s-

lgt 线上确定拐点 Si = Smax/2,拐点处的斜率 mi

及时间 ti ,则有

(4)水位恢复法

当抽水试验水位恢复时间较长,u= r2/(4at)<0.01

时,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停抽后水位恢复数据

曲线 s-t,在直线段上任取两点 t1,s1,t2,s2,则有

(5)水位恢复的直线斜率法

当抽水试验水位恢复时间较长, u= r2/(4at)<0.1 时,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停抽后水位恢复数据曲线 s-t,直线段的斜率为 B,则有

3.2 潜水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

潜水参数计算可采用仿泰斯公式法、 Boulton

法和 Numan 法。

(1)仿泰斯公式法

式中 H0 、hw—— -初始水头及抽水后井中水头;W(u) ——泰斯井函数;

Q——抽水井的流量 (m3/d) ;

r ——到抽水井的距离 (m);

t——自抽水开始起算的时间(d);

T ——含水层的导水系数 (m2/d) ;T=Khm ;

hm —— -潜水含水层的平均厚度 (m);

K ——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m/d) ;

A——_含水层的导压系数(1/d);

m——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具体计算时可采用配线法、直线图解法、水位恢复法等。

(2)潜水完整井考虑迟后疏干的Boulton 公式可根据抽水早期、中期、晚期的观测资料,采用

相应的方法计算参数。

(3)Numan 法

对于潜水含水层完整井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也可

以采用 Numan 模型求参,具体求参过程可参阅

《地下水动力学》等教科书。

4.参数计算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采用 AQUIFERYTEST 软件(图 1)、数值模拟法(可采用 GMS 、MODFLOW 、FEFLOW 等软件)以及肖长来教授提出的全称曲线拟合法

(图 2)等一些新的软件、方法确定水文地质参

数,效果非常好。

Conductivity:9.38E-2 m/d

图 1 AQUIFERYTEST软件求参图示

图 2全称曲线拟合法求参图示

5.参数计算结果的验证

上述参数计算结果的精度如何,取决于试验场地

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也取决于观测数据的精

度。对于所求得的参数,应将其代入相应的公式,通过对比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的差值,分析所求参数的精度及其可靠性和代表性,最终确定抽水试验场地的有代表性意义的参数值。

方法(二)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抽水孔的水位下

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1当 Q~s(或 h2)关系曲线呈直线时,

1)承压水完整孔:

(8.2.1-1)

2)承压水非完整孔:

当 M>150r ,l/M>0.1 时:

(8.2.1-2)

或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

(8.2.1-3)

3)潜水完整孔:

(8.2.1-4)

4)潜水非完整孔:

当>150r,l >0.1 时:

(8.2.1-5)

或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

(8.2.1-6)

式中K ——渗透系数(m/d);

Q——出水量(m3/d);

s——水位下降值(m);

M ——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h——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

的厚度的平均值(m);

h——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m);l——过滤器的长度(m);

r ——抽水孔过滤器的半径(m);

R——影响半径(m)。

2当 Q~ s(或 h2)关系曲线呈曲线时,可采用插值法得出 Q~s 代数多项式,即:

s=a1Q+a2Q2+anQn (8.2.1-7)

式中a1、a2an——待定系数。

注:a1 宜按均差表求得后,可相应地将公式(8.2.1-1)、(8.2.1-2)、(8.2.1-3)中的 Q/s 和公

式(8.2.1-4)、(8.2.1-5)、(8.2.1-6)中的以1/a1 代换,分别进行计算。

3当 s/Q (或 h2/Q)~Q 关系曲线呈直线时,

可采用作图截距法求出a1 后,按本条第二款代换,并计算。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观测孔中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若观测孔中的值(s或h2)在 s(或 h2)~ lgr 关系曲线上能连成

直线,可采用下列公式:

1承压水完整孔:

(8.2.2-1)

2潜水完整孔:

(8.2.2-2)

式中 s1、s2——在 s~ lgr 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

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在 h2~ lgr 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

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2);

r1 、r2 ———在 s(或 h2)~lgr 关系曲线上纵

坐标为 s1、s2(或)的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

(m)。

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没有补给的条件下,利用抽水孔或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1配线法:

1)承压水完整孔:

2)潜水完整孔:

式中W (u)——井函数;

S——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系数;

μ——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2直线法:

当<0.01时,可采用公式

(8.2.2-1)、(8.2.2-2)或下列公式:

1)承压水完整孔:

(8.2.3-5)

水完整孔:

(8.2.3-6)

式中s1、s2——观测孔或抽水孔在s~lgt 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观测孔或抽水孔在h2~lgt 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 m2);

t1、t2——在 s (或 h2)~ lgt 关系曲线上纵坐标为 s1、s2 (或)两点的相应时间

(min )。

8.2.4 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有越流补给(不考虑弱透水层水的释放)的条件下,利用

s~ lgt 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率计算渗透系数

时,可采用下式:

(8.2.4)

式中 r ——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m);B—

—越流参数;

mi—— s~lgt 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率。

注: 1 拐点处的斜率,应根据抽水孔或观测孔

中的稳定最大下降值的 1/2 确定曲线的拐点位置

及拐点处的水位下降值,再通过拐点作切线计算

得出。

2越流参数,应根据,从

函数表中查出相应的 r/B ,然后确定越流参数 B。

8.2.5 稳定流抽水试验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

用水位恢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1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已稳定,可采用公式

(8.2.4)计算,式中的 mi 值应采用恢复水位的

曲线上拐点的斜率。

2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没有稳定,仍呈直线

下降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1)承压水完整孔:

(8.2.5-1)

2)潜水完整孔:

(8.2.5-2)

式中 tk ——抽水开始到停止的时间(min );tT ——抽水停止时算起的恢复时间(min );

s——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m);h

——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厚度(m)。

注:1当利用观测孔资料时,应符合当

<0.01 时的要求。

2如恢复水位曲线直线段的延长线不通过

原点时,应分析其原因,必要时应进行修正。

利用同位素示踪测井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8.2.6-1)

(8.2.6-2)

式中Vf ——测点的渗透速度(m/d);I——测试孔附近的地下水水力坡度;

r ——测试孔滤水管内半径( m);

r0 ——探头半径(m);

t——示踪剂浓度从 N0 变化到 Nt 所需的时间(d);

N0——同位素在孔中的初始计数率;

Nt ——同位素 t 时的计数率;

Nb——放射性本底计数率;

a——流场畸变校正系数。

方法(三)

在单孔抽水试验中 ,由于没有观测孔 ,只能根据抽水试验未稳定前的水位 ,做出降深 -半对数时间图 ,以图解法来求渗透系数或根据水位恢复数据,以图解法来求岩石渗透系数 .

像这种联解方程 ,想用数学推导法来求解 ,是非常困难的 .涉及幂函数和指数涵数 .

如一矿山的抽水试验 ,涌水量为 Q=1053 吨/天,含水层厚度为 m=241.3 米,降深 s=9.40 米,抽水管

径 r=0.084 米.

经过化简和代入后为 :

k-0.085lgk=1.41113

可以用逼进法 ,在 excel 里计算 .

如 k=1 时,左边的式子 ,其得数是小于 1 的,显然不符合方程 .

如 k=3 时,左边的式子 ,其得数是大于 2 的,显然也

是不符合方程 .

如 k=2 时,左边的式子 ,其得数是介于 1--2 之间的 , 这样就界定了 k 值的大致范围

然后再分别计算

k=1.1 左边的式子 k-0.085lgk=1.0965

k=1.2,k-0.085lgk=1.19327

k=1.3,k-0.085lgk=1.2903

k=1.4,k-0.085lgk=1.38758

k=1.5,k-0.085lgk=1.4850

显然 k 值小于 1.5,大于 1.4.

然后再这个区间继续计算 k-0.085k 的值 ,使之趋近于 1.41113.

在 excel 里 ,这种计算非常快捷 .很快就可以得出k=1.4244

R=112.12

水文地质参数确定方法

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一般分为经验数据法、经验公式法、室内试验法和野外试验法四种。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中主要采用野外试验法,因为野外试验法求得的参数精确度较高。

经验数据法根据长期的经验积累的数据,列成表格供需要时选用。渗透系数、压力传导系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