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确的一些概念:中枢、类中枢、背驰等1

要明确的一些概念:中枢、类中枢、背驰等1
要明确的一些概念:中枢、类中枢、背驰等1

要明确的一些概念:中枢、类中枢、背驰等

首先我说的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

(严格的定义不细说了,具体请看老大的讲义)

中枢:

1。在走势中中枢是有方向的。

向上的走势中,中枢3段是下上下。向下的走势中,中枢3段是上下上。

所以在走势中确定中枢区间,通常需要至少5段。

头尾是离开中枢的两段作为连接前后中枢用的(分别看作:一段是向上离开,一段是向下离开),中间3段构成中枢。

类似于1笔至少需5根K线,即底分与顶分之间至少有一根K线是当成一笔的最基本要求。这里说的中枢,指的是趋势行情的情况,即上涨或下跌。对于盘整就不同了,盘整中枢的连接不需要连接段。

2。类中枢:当走势只有3段时,称为类中枢。

背驰:

段内背驰、盘整背驰、趋势背驰、类背驰。

背驰的比较:走势一定要创出新高、新低时才可比较。

背驰比较的是两段走势包含的MACD所有同向柱体面积、黄白线的高度。

段内背驰仅比较柱体面积,其他背驰两个条件只要满足一个就要注意了。

中枢前后两段的比较,可认为是趋势背驰比较(如C、H之间的力度比较),

其他均可认为是盘背比较(如A-C、B-D、C-E、D-F、E-H等之间的力度比较),

内背驰也是盘背(如A、C之间的力度比较)。

===

另外,看后面一段MACD柱子的面积时不需要全出来,一般柱子伸长的力度变慢时,把已经出现的面积乘2,就可以当成是该段的面积。所以,实际操作中根本不用回跌后才发现背驰,在上涨或下跌的最后阶段,判断就出来了。

还有,实际应用时,似乎面积比较用的多而黄白线的高度比较用的少。

===

补充一个大盘日线背驰图例。

大盘在2月份的调整,由于未能使得MACD黄白线回归0轴,所以不构成日线中枢。

(严格说,图中所示中枢应为60F中枢)

===

补充一个看法:买点买了后,不是就永远上升;卖点卖了后,也不是就永远下跌!

买卖点保证的是之后必有一段上或下。

一出现背驰就要注意了。

本级别的背驰要小心,小级别的背驰也不能掉以轻心,小转大是不是也是刻意打压的结果。===

明确一个说法:如在30分K线图中,3段走势(每段含3笔)重叠构成的中枢称为30F中枢。

段内背驰.gif

大盘日线.gif

实际比较的是力度。

目前力度还没有定量的说法,只能用MACD的面积来辅助比较力度。

如果F下探,没触及到D的区间,那这个上升依然还是只有类中枢。

老大说过,这样的上涨力度比有中枢的力度更大。

类中枢的定义是我根据老大解盘时的一些说法猜的!没有原文。

线段长短与时间无关,只与走势有关!

大盘2月的调整没能形成日线中枢。日线中枢要看次级别图。

1。楼主说:“大盘在2月份的调整,由于未能使得MACD黄白线回归0轴,所以不构成日线中枢。“也就是说一个中枢的形成不仅仅是有重叠上下上或下上下三段了,而且要黄白线归零轴才算,我这样理解对嘛?

===

中枢的形成应以次级别3段重叠为准,MACD、黄白线是辅助。

2。缠论所说的中枢定义不是次级别重叠的上下上或下上下三段才形成中枢的嘛,也就是说日线中枢要看60F图里重叠的三段,而60F的中枢要看30F图里是不是有重叠的三段,这种理解对吗?

===

对!通常日线的次级别用60F或30F。60F的次级别通常为15F。

3。类中枢里面,也就是楼主的图一B类中枢里,我如何判断这段B类中枢已经下探到底部会反弹了?

===

线段上看,没有背驰,这个反弹可能是由于分笔背驰引起的,只是一般我们看不到分笔成交。

在缠的大盘1分K线图中,3个线段(每个线段至少含3笔)走势重叠构成的中枢称为1F 中枢。以此类推。

C语言的类和对象

C语言的类和对象 【类实现了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我们使用类来定义对象的属性,类是 C++封装的基本单元。】 一、----- 类 使用关键字class创建类,一个类声明定义了一个连接代码和一个数据的新类型,这个新的类型又可以用来声明该类的对象。因此,类又是逻辑逻辑抽象概念,儿对象是物理存在的,也就是说对象是类的实例。 类的声明语法上和结构相似。 [一下是完整的类的形式] class class_name { private data and functions access_specifier: data and functions access_specifiter: data and functions //…….. access_specifier:是 data and functions }object_list; 其中,object_list是任选项,如过存在,他声明类的对象。access_specifier为下面的三个关键字之一: Public private protected 默认时,在类声明的函数和数据属于该类私有,只能被该类的成员访问。如果使用,pubilc访问限定符号,函数和程序就可以被其他部分访问。Protected访问限定符,仅在涉及继承的时候才需要(十五章了解)。访问限定符已经使用,其作用就保持到遇到别的访问限定符或者达到类声明的结束处。 在类声明内可以任意改变访问说明符号,对于某些声明,可以转换位public,然后再转换成private。 [如下所述] /*******************************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学习··· *******************************/ //Using a constructor and destructor. /******************************* 声明C++ 程序头文件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名字空间:组织大型的程序结构·

JAVA类和对象的关系

1、JAVA中的参数传递问题(理解内存图) 基本类型:形式参数的改变对实际参数没有影响 引用类型:形式参数的改变直接影响实际参数 2、面向对象(理解,升就业班问说说什么是面向对象和思想特点) 1、面向对象(从三点回答) A面向过程是以函数为基础,完成各种操作,强调的是过程 B面向对象以对象为基础,完成各种操作,强调的是对象,结果 C面向对象是基于面向过程的 2、面向对象的思想特点: a)是一种更符合人们思考习惯的思想 b)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c)把我们从执行者变成了指挥者 3、举例: a)买电脑 b)洗衣做饭 c)旅游 d)把大象装进冰箱(伪代码体现) 4、事物是如何体现的 a)属性有哪些特征名词提取法 b)行为有哪些功能 5、类与对象的关系(掌握) 把事物转换成类 A:成员变量 定义在类中,方法外 B:成员方法 和以前的区别是去掉static 把这个说完还没有说道类与对象的概念,对不对 类:是相关的属性和行为的集合,集合就是一堆东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对象:是某种事物的具体的存在,具体的表现形式 举例: 学生:类 对象:小明 6、案例 A学生类 B手机类 C汽车类(在这里画了内存图,有空看一下) 7、如何使用呢 a)创建对象 i.格式 a)类名变量= new 类名() b)使用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

i.对象名.成员变量 ii.对象名.成员方法 8、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理解) A 定义位置 成员变量:在类中方法外 局部变量,在类中方法中,或者方法上的形式参数 B 初始化的区别 成员变量:有默认的初始化值 局部变量:无 C 存储位置 成员变量:堆随着对象的存在而存在 局部变量:栈随着方法的存在而存在 9、匿名对象 a)概念:没有名字的对象 b)使用场景 i.当对象中的方法只掉用一次的情况下使用(一般不用,测试时使用)new Student().sayHello(); ii.匿名对象作为实际参数传递

类的定义和对象的创建

实验二类的定义和对象的创建 实验目的 1、学习定义类和使用类 2、学习创建的对象和使用对象 实验内容 1、定义一个Student类。其中定义有“学号”“姓名”“班级”“性别”“年龄”等属性,定 义一个无参数的构造器和至少一个有参数的构造器,定义“获得学号”“获得姓名”“获得班级”“获得性别”“获得年龄”“修改年龄”等方法。另外定义一个方法: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把Student类的对象的所有属性信息组合成一个字符串,并检验这个功能的程序体现。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int 学号; private String 姓名; private String 班级; private char 性别; private int 年龄; public Student(int a, String b, String c, char d, int e) { 学号= a; 姓名= b; 班级= c; 性别= d; 年龄= e; } public Strudent() { this(0, "张三" ,"软件0901" ,'男', 19); } public int get学号() { return 学号; } public String get姓名() { return 姓名; } public String get班级() { return 班级; } public char get性别() { return 性别; } public int get年龄()

{ return 年龄; } public void set学号(int a) { 学号=a; } public void set姓名(String a ) { 姓名=a; } public void set班级(String a) { 班级= a; } public void set性别( char a) { 性别= a ; } public void set年龄(int a) { 年龄= a;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该学生的学号为"+ 学号+ " 姓名为"+姓名+" 班级为"+班级+ " 性别为" +性别+ " 年龄为" +年龄"; } } 2、编程实现圆类,其中包括计算圆周长和面积的方法,并测试方法的正确性。 public class Yuan { private double X, Y, R; public Yuan(double a, double b, double c) { X=a; Y=b; R=c; } public double MianJi() { return 3.1416*R*R; } public double ZhouChang() { return 2*3.1416*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Yuan s=new Yuan(2,3,4); System.out.println("该圆的面积是"+ s.MianJi()); System.out.println("该圆的周长是"+ s.ZhouChang()); } }

概念—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概念—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简单复习上一讲的内容: 概念的逻辑特征、概念的种类、概念的关系。 这一讲的重点是学习掌握一些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逻辑特征决定,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对一个概念是否明确,就在于要知道这个概念所指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这个概念的所指的对象。 具体在明确概念时,我们通过概念内涵与外延反变关系可使用限制与概括的方法,明确概念内涵可使用定义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使用划分的方法。 在使用这些方法时都有一些规则以保证正确性,这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p41 在讲概括与限制前我们先看一个情况。 当我们讲学生时,其内涵是指在学校学习的人,其外延包括中国、世界的,从小学到大学的等等,而如果加上限制词上海徐汇区业余大学 07 级行政管理专业,那么所指的范围仅限于我们学校的几十名学生。 后者的限制实际就是增加了学生这个概念的内涵。 因为内涵的增加,使得外延缩小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内涵与外延有一种: 1/ 7

概念的内涵增加,外延缩小;内涵减少,外延扩大。 反之外延对内涵也是如此。 利用这种反变关系我们就可以使用限制与概括的方法来明确概念。 1p42 定义见 p42。 从属种关系的概念讲,。 限制的作用是概念使概念所指对象更准确。 如对游戏,我们不能一般地说反对游戏,对要反对的游戏要进行必要的限制,我们反对的是不健康的游戏。 在汉语中进行限制的方法一般是对要限制的概念加限制词,也可以直接列举被限制概念的种概念或单独概念;世界现代作家中国现代作家鲁迅限制的极限是单独概念。 限制要防止 p43 和 p44 的错误。 2 定义见 p44。 概括是扩大概念的外延,减少内涵的方法。 其作用是使种概念的某些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突显出来。 对民族资产阶级这概念,我们要明确更本质的内涵时,我们会说民族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 所以,概括的作用在于反映事物的。 概括也是有极限的,这个,如物质、精神等不再有上属的概念。 概括在使用中也要防止。

类与对象

类与对象1:Point类1 Description 定义一个Point类,数据成员包括私有数据成员为double类型的点坐标x,y;成员函数包括构造函数Point(用于实现对数据成员x,y的初始化),成员函数Display(用于输出点坐标x、y,输出格式为点坐标用逗号分隔并半角圆括号括起来)。 main函数如下(不得修改main函数): int main() { double x,y; cin>>x>>y; Point p1(x,y); p1.Display(); return 0; } Input Output Sample Input 12.5 22.7 Sample Output (12.5,22.7) **************************************************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oint { public: Point(double xx,double yy) { x=xx;y=yy; } void Display() { cout<<"("<>x>>y; Point p1(x,y); p1.Display(); return 0; } 类与对象2:Point类2 Description

定义一个Point类,数据成员包括私有数据成员为double类型的点坐标x,y;成员函数包括构造函数Point(用于实现对数据成员x,y的初始化)、成员函数Set(用于改变数据成员x、y的值)、成员函数Display(用于输出点坐标x、y,输出格式为点坐标用逗号分隔并半角圆括号括起来)。 main函数如下(不得修改main函数): int main() { double x1,y1,x2,y2; cin>>x1>>y1; cin>>x2>>y2; Point p1(x1,y1); p1.Display(); p1.Set(x2,y2); p1.Display(); return 0; } Input Output Sample Input 10 25.5 5.5 20 Sample Output (10,25.5) (5.5,20) **************************************************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oint { public: Point(double xx,double yy) { x=xx;y=yy; } void Display() { cout<<"("<>x1>>y1; cin>>x2>>y2;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道成编辑,2012.1.15. 第一章、绪论 【堂上操练】一、填空: 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__________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_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_____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________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所有S是P2.p←q3.有S不是P4.(p

∧q)→r 【课后作业】 一、查阅词典,指出下列各句"逻辑"一词的含义: 1.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2."贫穷才是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逻辑? 3.普及逻辑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4.要善于逻辑地思维和明确地表达思想。 5.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6.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7."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一逻辑不能成立。8.这几句话不合逻辑。 二、请用公式表示下列命题或推理,并指出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 1.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出路。2.白求恩同志是一个高尚的人。 3.所有科学理论都具有客观性,形式逻辑是科学理论,所以,形式逻辑具有客观性。 4.除非你去请他,他才来。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5.某案犯逃跑要么从水路。要么从陆路,据查不是从水

高手图解缠论-最全的缠论精华资料

如果你看懂了。你有福了。如果你看不懂。那就挑灯夜战继续学习吧。 当该股走到0时,c和b比较发生背驰。从macd指标可以明确判断。我们看到黄白线的不创新高以及红柱子面积缩小。当然我们还可以考察c的内部结构,利用区间套。精确定位。准确打击。实际上当时c 的内部是一个1分钟的盘整背驰。区间套就是多级别共振。 0点的确认宣告了一个标准的a+A+b+B+c 上涨走势类型的完美。0点就是两个走势类型的分解点。这是必然的。0点后的走势就是盘整或者下跌了。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当行情发展到1时 01段内部一个1分钟盘整背驰确认1的低点的成立。可以用1分图的背驰点去看。不会有问题的。 当行情走到2时,由于12段内部盘整背驰。确认了2的高点。 2点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没有创0点的高点,实际上是形成了高一级别的第二类卖点。{低一级别的第二类卖点存在于01段内的中枢里。}2点的完美将01段内的小中枢扩展为大一点的中枢。这就为23段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根据走势终完美。01段的背驰段就是23段的走出是必然的。这点是必须明确的。 3点的确认。就是01 12 23 段构筑的中枢的盘整背驰。加上23段内部的盘整背驰。精确打击没有问题。

3点的意义。就是如果它没有进入前中枢B 里。将构成前中枢B的三买。事实上它已经刺穿B中枢,三买没有了。同时确认了前上涨走势类型的结束。看到这里。你可以联想到什么那?我来告诉你。 缠论里关于线段是否走完的标准就是要被另外一个线段破坏。你现在看到的就是,一个走势类型是否完成。必然是被另外一个走势类型破坏。就像线段破坏线段一样。走势破坏走势。0到3 的盘整完美走势类型,由于没有形成中枢B的第三类买点。就确认了前走势的结束。 4点的背驰。是由段内背驰造成。如果看一分图,不难把握。4点的意义。就是将下跌以来的中枢。进行了第三次的扩张。使得随后的45段的下跌有了判断标准。比较01段和45段下方的macd 并利用45段内的盘整背驰,确认5的低点。没有一点的困难。5点是可以看做一个小的分解点了。 56段的走势非常漂亮。就是一个花开花谢的过程。5开始上涨先构筑第一个小中枢。突破后继续上行高点进入前中枢。这就是说,这个反弹不是最弱的反弹。所以后面肯定还有上涨。这是走势终完美所保证的。然后构筑第二个小中枢。{图中看不到了。如果看当时的1分钟图。可以亲身感受它的生长过程。}图中看到的扩张后的中枢。明显大于前小中枢。这就为后面的背驰段的出现打好了基础。中枢从小到大是花开的过程。再由大到小是花谢的过程。56段就是一个大中枢盘整背驰。中枢的前后是两个小的盘整背驰。非常完美。非常漂亮。6点的把握。相信不会有任何的困难吧。 6点的意义。由于没有突破0点高点。实际上是形成了更大级别的第二类卖点。还有就是完成了调整的第二段。0到5是第一段了。如果你看大的周期图。比如60分钟的。会很明显。也就是说从6点开始将走出向下的第三段了。这个花开的过程还没完那。 未完待续。

逻辑学基础测试

一、填空题 1.在“并非‘p当且仅当q’”中,逻辑常项是( )。 2.在“并非要么p,要么q”中,变项是( )。 3.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 )和( )两部分构成的。 4.在“□p→◇p”中,逻辑变项是( )。 5.在“并非如果p,那么q”中,逻辑常项是( )。 6.“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和“甲不当班长而乙当班长”所具有的共同的逻辑形式,若用p,q作变项,可表示为( )。 7.“要么p,要么q,要么r”这一命题形式的逻辑变项是( )。 8.在“[A()B]→B”的空括号内,填入逻辑常项符号( ),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9.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 );在“(p∧q)→r”中,逻辑常项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两个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相同,是指()相同。 A.前件和后件B.前件和联结词 C.后件和联结词D.联结词 2.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逻辑常项B.变项 C.语言表达形式D.思维的内容 3.“只有q才p”与“如果q则p”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C.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基础测试(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并非,当且仅当。 2.p,q。 3.常项;变项。 4.p。 5.并非,如果……那么…… 6. p∧q(也可表示为p∧q)。 7.p,q,r。 8.∧。 9.S,P;∧,→。 二、单项选择题 1.D.2.A.3.B.4.C.

高手图解缠论(一个文档搞定缠论)-最全的缠论精华资料

缠论之花将在市场中永远绽放 如果你看懂了。你有福了。如果你看不懂。那就挑灯夜战继续学习吧。 当该股走到0时,c和b比较发生背驰。从macd指标可以明确判断。我们看到黄白线的不创新高以及红柱子面积缩小。当然我们还可以考察c的内部结构,利用区间套。精确定位。准确打击。实际上当时c 的内部是一个1分钟的盘整背驰。区间套就是多级别共振。 0点的确认宣告了一个标准的a+A+b+B+c 上涨走势类型的完美。0点就是两个走势类型的分解点。这是必然的。0点后的走势就是盘整或者下跌了。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当行情发展到1时01段内部一个1分钟盘整背驰确认1的低点的成立。可以用1分图的背驰点去看。不会有问题的。 当行情走到2时,由于12段内部盘整背驰。确认了2的高点。2点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没有创0点的高点,实际上是形成了高一级别的第二类卖点。{低一级别的第二类卖点存在于01段内的中枢里。}2点的完美将01段内的小中枢扩展为大一点的中枢。这就为23段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根据走势终完美。01段的背驰段就是23段的走出是必然的。这点是必须明确的。 3点的确认。就是01 12 23 段构筑的中枢的盘整背驰。加上23段内部的盘整背驰。精确打击没有问题。 3点的意义。就是如果它没有进入前中枢B 里。将构成前中枢B的三买。事实上它已经刺穿B中枢,三买没有了。同时确认了前上涨走势类型的结束。看到这里。你可以联想到什么那?我来告诉你。 缠论里关于线段是否走完的标准就是要被另外一个线段破坏。你现在看到的就是,一个走势类型是否完成。必然是被另外一个走势类型破坏。就像线段破坏线段一样。走势破坏走势。0到3 的盘整完美走势类型,由于没有形成中枢B的第三类买点。就确认了前走势的结束。 4点的背驰。是由段内背驰造成。如果看一分图,不难把握。4点的意义。就是将下跌以来的中枢。进行了第三次的扩张。使得随后的45段的下跌有了判断标准。比较01段和45段

(完整版)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

第二章概念 [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时] 6课时 [要点]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 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五、定义和划分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

缠论图解108课案例配图

缠论图解108课案例配图 花了两天时间把图表制出来,一方面自己也加深了学习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对学缠的朋友有一点帮助。

缠论第一高手缠论完美教程缠论图解 缠论第一高手缠论完美教程缠论图解 没事整理一下思路,复习复习缠论,做个图解。 开宗明义,缠论的价值在于对图形的完全分解,这点首先要确信,这个分类定义是“走势必完美”的基础。咱们换个说法,没有气血阴阳,一二三什么的,就是直线图形,主要是简要基本概念,细节就不说了,直接上图。 打开K线图,譬如5分钟图,我们把看到的图形简化成下面图中左侧图形的形式,这样就只有向上的线和向下的线。这上下就好比指月的手指,而后面的各种定义也就是更加具体的方法而已。至于如何进行简化当然有详细的方法,具体请参考缠论相关章节,我这里的一条线就是缠论中所说的一个线段,线段里面还有笔,自己辛苦点去看吧。

我们给图形上色后变成下面图中右侧图形,从图形右侧的彩色部分开始,两条红色的线段明显是向上的线段,中间夹了一根向下的蓝色线段。 1、级别 这里开始给出基本的定义,因为缠论的基本是有级别的递归定义,所以一定要首先明确级别的概念,下面的几张图分别是在不同级别观察到的结果,中间是我们的操作级别,左侧是次一级别,右侧是高一级别。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有不同的级别,但是图形的基本组成还是一样:只有有向上和向下两种线段。次一级别的图形规整后形成我们操作级别的图形,在进一步规整后形成高一级别的图形。好比用4倍,2倍和1倍放大镜在观察一样。 2、中枢 上和下的基础定义明白之后,就是另一个重要的概念,中枢。下图中右侧图形的黄色方框就是一个中枢,如果我们当前的观察级别是5分钟图,则3条5分钟线段重叠的部分就形成一个中枢,这个中枢的级别是5分钟级别。缠论的基本判断都需要围绕中枢展开,所以什么是中枢以及中枢如何形成,改变,中枢的意义必须明确。 3、趋势 下图的右侧图形表明是在一个中枢之后,有一个向上的线段脱离中枢,又有一个向下线段回试并没有回到中枢,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中枢。这种在同一个方向,两个中枢依次排列并不重叠的走势结

实体、对象与类的概念

1、实体、对象与类的概念 2、类的定义 3、对象声明与引用 4、私有、公有与保护 5、日期类的设计 6、两种程序设计思想 7、汽车类的设计 8、几何图形圆类的设计 9、构造函数的定义10、重载构造函数11、析构函数的定义12、整数翻译函数13、实际意义的析构函数14、Person类的设计15、对象与指针16、this指针

?实体:指客观世界存在的某个事物?一所大学,例如:西安交通大学 ?某动物,例如:一只羊 ?一本图书,例如:《C++程序设计教程》?一篇文章,例如:“羊年趣赏羊联” ?一个专业班级,例如:材料21班 ?一名学生,例如:材料21班的蒋贵川?……

?可以拍摄视频描述实体 ?也可以写一篇文章描述实体 ?我们设计的程序都是为了求解某个(些)问题 ?如果求解的问题中涉及到某个实体,那么在程序中如何描述实体呢? ?通过对实体进行抽象,来描述实体

?每个实体都有其特征和功能,特征和功能通称为属性?实体与实体的不同在于属性的不同 ?所谓抽象描述实体是指: ?从实体中抽取出若干特征和功能,来表示实体 ?特征指实体的静态属性,功能指实体的动态属性 ?对实体加以抽象要注意下面两点: ?移出细节看主干 ?不是借助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是以抽象表达科学的真实

毕加索画《牛》 1945年12月5日 1946年1月17日 ?形体逐渐概括 ?线条逐步简练 ?别人认为的终点,他 作为起点 ?每幅画不重复 ?精炼地表现了公牛的

?电视机的特征:?型号?尺寸?液晶?价格? ……?电视机的功能: ?播放影视?选频道?调颜色?调音量?……

JAVA类与对象的创建

试验四 类和对象的创建 一.类的定义 类是组成Java程序的基本要素。类封装了一类对象的状态和方法。类用来定义对象的模板。 类的实现包括两部分:类声明和类体。基本格式为: 修饰符class类名[extends父类名]{ /*类体的内容*/ } 1.类声明 以下是一个类声明的例子。 class People成为类声明,People是类名。习惯上,类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但这不是必须的。类的名字不能是Java中的关键字,要符合标识符规定,即类的名字可以由字母、下划线、数字或美元符号组成,并且第一个字母不能是数字。但给类命名时,最好遵守下列规则: (1)如果类名使用拉丁字母,那么名字的首写字母使用大写字母,如Hello、Time、People等。 (2)类名最好容易识别,当类名由几个“单词”复合而成时,每个单词的首写字母使用大写,如BeijingTi me、AmericanGame、HelloChina等。 2.类体 编写类的目的是为了描述一类事物共有的属性和功能,描述过程由类体来实现。类声明之后的一对大括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容称为类体,大括号之间的内容称为类体的内容。 类体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变量的定义,用来刻画属性;另一部分是方法的定义,用来刻画功能。 下面是一个类名为“Trapezia”的类,类体内容的变量定义部分定义了4个float类型变量:top、bottom、h igh和laderArea,方法定义部分定义了两个方法:“getArea”和“setHigh”。

二.对象 1.对象的创建 创建一个对象包括对象的声明和为对象分配内存两个步骤。 (1)对象的声明。 一般格式为: 类的名字对象名字; 如: 这里People是类的名字,zhubajie是我们声明的对象的名字。 (2)为声明的对象分配内存。 使用new运算符和类的构造方法为声明的对象分配内存,如果类中没有构造方法,系统会调用默认的构造方法(你一定还记得构造方法的名字必须和类名相同这一规定),如: 例1: 「注」如果类里定义了一个或多个构造方法,那么Java不提供默认的构造方法。 2.对象的使用 对象不仅可以改变自己变量的状态,而且还拥有了使用创建它的那个类中的方法的能力,对象通过使用这些方法可以产生一定的行为。 通过使用运算符“.”,对象可以实现对自己的变量访问和方法的调用。 例2:

论明确概念

论明确概念 关键字:概念内涵外延定义划分 有这样一个故事:国王给仆人一个铜板,限他三天内买一件“一物三吃”的食品,仆人为此发愁。阿凡提经过,于是买了一哈密瓜就去见国王。国王见后龙颜大怒,阿凡提解释道:“这哈密瓜就是‘一物三吃’的食品。瓜瓤,您可吃;瓜皮,羊可吃;瓜子,鸡可吃。”此话句句合乎情理,于是就放了仆人。国王所说的“一物三吃”,是一个很含混的概念。此故事也告诉我们明确概念的重要性。一.概念的有关问题 1.概念是什么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对此分三点理解: (1)事物的“属性” 物质属性就是属于这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一个个别事物是许多的性质和关系的,这些事物的性质和关系就统称事物的属性。(2)事物的“本质属性” 事物的“本质属性”又称特有属性,指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其他事物不具有的那些属性,即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那些属性。 (3)概念的“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事物及其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于人们意志之外的,是客观的。概念属于意识范畴,是抓住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 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含义又叫概念的内涵,它表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内涵有多有少,如“中国人”比“人”的内涵多中国国籍等属性。 (2)概念的外延 概念所适用的范围叫做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有大有小,如“人”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所有人,人”就比“中国人”外延大。 (4)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它外延就越小;反之,概念的内涵越少,它的外延就越大,们是相互制约的。 二.明确概念的方法 概念有内涵和外延,要明确概念,既要明确其内涵,又要明确它的外延。 1.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 (1)概念的限制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外延的逻辑方法。如从“学生”过渡到“大学生”。 (2)概念的概括 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增加外延的逻辑方法。有助于认识事物,表达思想。 2.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定义 (1)什么是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用简明的语句揭示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

类与对象答案

类与对象 知识要点 1.掌握类与对象的概念和定义方法,掌握类成员的访问属性。 2.掌握构造函数的概念、定义方法和使用方法。 3.掌握析构函数的概念、定义方法和使用方法。 4.掌握拷贝构造函数的概念、定义方法和使用方法。 5.掌握包含对象成员的类构造函数的定义方法。 6.掌握静态成员的概念、定义方法、作用和特点。 7.掌握友元的概念、定义方法、作用和特点。 8.掌握类模板的定义格式与使用方法。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例题1:下列有关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 B.任何一个对象只能属于一个具体的类 C.一个类只能有一个对象 D.类与对象的关系和数据类型与变量的关系相似 答案:C 分析: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类与对象的关系和数据与变量的关系相似,所以一个类可以有多个对象。 例题2:下面()项是对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正确定义。 A.void X::X(), void X::~X() B.X::X(参数), X::~X() C.X::X(参数), X::~X(参数) D.void X::X(参数), void X::~X(参数) 答案:B 分析构造函数无返回类型、可带参数、可重载;析构函数无返回类型、不可带参数、不可重载。 例题3:()的功能是对象进行初始化。 A.析构函数 B. 数据成员 C.构造函数 D.静态成员函数 答案:C 分析:当一个对象定义时,C++编译系统自动调用构造函数建立该对象并进行初始化;当一个对象的生命周期结束时,C++编译系统自动调用析构函数注销该对象并进行善后工作; 例题4: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A.class P{ B. class P{ public: public: int x=15; int x; void show(){cout<

类与对象的复习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方法定义中,正确的是: A)int x(int a,b){return a-b;} B)double x(int a,int b){int w;w=a-b;} C)double x(a,b){return b;} D)int x(int a,int b){return a-b;} 2.下面方法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A)float x(int a,int b){return a-b;} B)int x(int a,int b){return a-b;} C)int x(int a,int b){return a*b;} D)int x(int a,int b){return 1.2*(a-b);} 3下面方法定义中,正确的是: A)int x(){char ch='a';return (int)ch;} B)void x(){return true;} C)int x(){return true;} D)int x(int a,b){return a-b;} 4设X 、Y 均为已定义的类名,下列声明类X的对象x1的语句中正确的是? X x1=new X(); B)X x1= X ( ); C)X x1=new Y( ); D)int X x1; 5设A为已定义的类名,下列声明并创建A 类的对象a的语句中正确的是?

A)A a=new A( ); B)public A a=A( ); B)C)A a=new class( ); D)a A; 6下面类的定义中结构正确的是? A)class A B)class 2A C)int class A D)public class A () 7下面关于类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类只能包含一个构造方法 B)类可以没有属性 C)类只能包含方法 D)类只能包含属性 8下面哪个关键字在定义类头时用不到? A)class B)public C)extends D)int33 9 this在程序中代表的是? A)类的对象 B)属性 C)方法 D)父类 10下列对构造方法的调用方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new调用 B)使用类名调用 C)使用对象名调用

实验4 类和对象(一)

实验4 类和对象(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C++类的概念和基本组成、类的使用方法以及静态数据成员的使用; 2.熟悉各种成员函数包括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内嵌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Birthday类,包含数据成员year、month、day,成员函数Print()和Age(),计算年龄并输出。构造一个Birthday的对象进行测试。 2.改正以下程序中的错误,并分析错误原因。提示:该程序中point类的构造函数定义不正确, 在main()中对数据成员的访问不正确。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oint { int x1,x2; public: point(int x,int y); }; void main() { point data(5,5); cout<< data.x1 << endl; cout<< data.x2 << endl; } 主要仪器设备 电脑一台,安装Visual C++ 6.0

实验步骤 1.设计一个Birthday类,包含数据成员year、month、day,成员函数Print()和Age(),计算年龄并输出。构造一个Birthday的对象进行测试。 参考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irthday { public: int year, month, day, age; void Print(); void Age(); }; void Birthday::Print() { cout<<"Your birthday: " <

缠论中枢图解

缠论中枢图解 缠论中枢是缠理论的一个大问题。特别是中枢的扩张与扩展都被其他的缠论学长搞复杂了。俺说俺对扩张。扩展问题理解的是即简单又完美。可能又会遭到有些人攻击了。今天俺就再用图讲讲。如果你看了俺的讲解。3分钟内。还不明白什么是扩张。扩展。就算俺是夸口了。 一般情况下。当走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因为不可能一直是小级别的走势。就有了在级别上升级的要求。比如说一个上涨走势。开始是个一分钟级别的。但这个上涨不可能是这个一分钟级别一直走到最后。这中间就有了中枢级别升级的要求了。这个中枢级别升级的形式会是什么那?总共有三种。俺保证没有第四种。 那就是扩张扩展延伸。下面分别用图示来说明。 上图是扩张走势的标准理论图。我们看到当走到4点时。震荡三段构筑1 4中枢。随后4 5段向上离开中枢。5点背驰。但5点离开1 4中枢的幅度并不大。这时候就应该考虑扩张

走势的问题了。随后的下来。6点背驰。跌破了3点但没有跌破1点。就是破了中枢的震荡高点但没有跌破中枢。这个6点就是三买点。我把它定义为扩张性三买。它保证的6 7段的升幅。这个6 7段就有了扩张走势的操作意义。这是缠论保证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遇到这种走势。就这样操作即可。如果是日线级别的扩张走势。操作意义就大了。我们看到。8点背驰。构筑了第二个中枢。这样。这两个中枢互相不重叠。但震荡的高低点有重合。随后8点开始上涨。离开中枢。背驰后一个下来到10点背驰。这个背驰点就是这个扩张中枢的三买点。这个三买点确认扩张成功。就是1 4中枢在级别上完成了升级。这个扩张中枢的区间是1到8.注意。从1点开始构筑中枢开始到10点确认中枢升级。总共有九段。就是有九个小的走势类型。 上图是扩展走势的标准理论图。我们看到8点前的走势和扩张走势一样。所以对它的判断和操作都一样。这里不重复。我们看到8点背驰后。一个小走势到9点就背驰了。这个9点并没有突破上面的中枢区间。然后一个下来到10点背驰。这个10点已经突破下面中枢高点。这样。就确认了扩张失败。扩展成功。就是1 4中枢完成了级别上的升级。中枢区间是1到10.注意。从1点开始构筑中枢到10点确认扩展成功。总共走了九段。

逻辑学试卷基础测试1-9

基础测试(一) 一、填空题 1.在“并非…p当且仅当q?”中,逻辑常项是( )。 2.在“并非要么p,要么q”中,变项是( )。 3.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 )和( )两部分构成的。 4.在“□p→◇p”中,逻辑变项是( )。 5.在“并非如果p,那么q”中,逻辑常项是( )。 6.“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和“甲不当班长而乙当班长”所具有的共同的逻辑形式,若用p,q 作变项,可表示为( )。 7.“要么p,要么q,要么r”这一命题形式的逻辑变项是( )。 8.在“[A()B]→B”的空括号内,填入逻辑常项符号( ),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9.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 );在“(p∧q)→r”中,逻辑常项是( )。二、单项选择题 1.两个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相同,是指()相同。 A.前件和后件B.前件和联结词 C.后件和联结词D.联结词 2.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逻辑常项B.变项 C.语言表达形式D.思维的内容 3.“只有q才p”与“如果q则p”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C.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基础测试(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并非,当且仅当。 2.p,q。 3.常项;变项。 4.p。 5.并非,如果……那么…… 6. p∧q(也可表示为p∧q)。 7.p,q,r。 8.∧。 9.S,P;∧,→。 二、单项选择题 1.D.2.A.3.B.4.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