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学习材料

业务学习材料
业务学习材料

业务学习材料

业务学习材料

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意义

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信息及时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和把握前沿的教育理论,更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意义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的学习者和研究者。通过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素质的提高。大量实践证明,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自己所获得的教学经验而不对对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他就只能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平上。

第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师生共同提高。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审视自己的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改进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成效,以达到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的统一。

第三,教学反思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

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所谓经验型教师,是指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掌握了一定教学技能,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定经验,利用这些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谓学者型教师,不仅具有扎实而宽广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以及比较雄厚的教育理论素养,而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所谓专家型教师,应该是不仅具有相当雄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和引领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知识上的欠缺、教育理论的不足、教育技能的不到位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急需提高;只有通过反思,才能获得实践性的知识,使教师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并对不良的教学行为、方法进行改善和优化,扬长避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林崇德教授指出:“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分反思与监控,就多一分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一程。”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更是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一条捷径。

第四,教学反思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只有

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决定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而培养学生的重任在于教师,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教师的这种能力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学习、研究与反思中获得和提高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要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状况。“爱生、奉献”是师德之魂,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应“千较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科学,其意义在于求真。教师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情操陶冶情操,用性格培养性格,用智慧点燃指挥,用生命影响生命。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即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个方面来出色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有效教育工作的前提,它指引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向,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准确把握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思想的内涵,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要与时俱进,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要明确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独立的人;是生活中的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

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3、要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思想品德教师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课程目标,把学生培养好,就必须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就是为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所必须具备的各方面知识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整体结构。合理的、优化的知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的合理的,优化的知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的综合优势和整体功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其中,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思想品德学科内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等。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曾有人说过,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以后又有人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是长流水。我赞成这种观点,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另一方面,思想品德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纵横驰骋,应付自如,才能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给他们带来美的愉悦、强烈的感染和无限的乐趣。此外,教师的知识还包括实践知识,如教师的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教师的人际关系知识;教师的策略知识;社会实践活动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知识;教师的反思知识。教师

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要反思自己的的教学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按照这一基本理念和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突出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具体说来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突出思想性,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能力和觉悟协调发展;

第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互动,做到寓情于理,情理结合;

第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相结合;

第四,加强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的主体发挥和主动发展;

第五,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可以预设的,是具有相对稳定程序的过程。但是,课堂教学又是动态的、千变万化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一个自我构建过程,这又决定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应对自如。

第六,教学设计要有序、优化安排教学要素。一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针,新课程条件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克服随意性。(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做到“三位一体”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统一。(3)教学设计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间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做到因材施教。(4)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给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留有时间和空间。二是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有人做出了这样的总结,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教材,而新课改则是教师用教材教,对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的行为养成,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在现代课程背景下,必须重视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1)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要注重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3)要正确体现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教学得法,乃为

至法”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键。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法是要考虑以下问题,(1)要符合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2)要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特点,注重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要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师个性,突出认知获得与过程体验相结合。(4)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5)要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互动。(6)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质疑与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四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新课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的关系了,而是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统筹安排,注意整体性。全国优秀教师汪兆龙曾撰文指出,尽管课型千变万化,但努力追求课堂教学境界有三: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不绝。这正是我们设计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2)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搭建平台。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是在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和谐交往中进行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师生和生生互动搭建平台和提供空间。如有位教师在给学生讲不良情绪对人的消极影响时,创

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首先出示了两个材料,

材料一:美国有位医生曾做过一个试验,将15名大学生按性格分成三组,第一组谨慎持重,沉静安分;第二组学生举止大方,活泼开朗;第三组学生多愁善感,或妄求或拘谨。若干年追踪调查发现,第三组的学生中有77.3%的人患了癌症、高血压、冠心病等,而第一组的学生的患病率只有25%,第二组为26%。

材料二: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个健康人处于舒适状态,用语言暗示并使之精神快时候此人的血压可下降2.66kpa,脉搏每分钟可减少8次。这是如果用x光检查此人的胃部,会发现胃的体积会缩小了这时工作能力随之提高。

给出材料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由学生得出结论:不健康心理有损于身体健康。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只强调形式的新颖、热闹,最重要的是能否激发学生的灵感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3)灵活有序,跌宕起伏。一堂好客的教学程序是有序的,但应是灵活开放的有序。好的一节思想品德课,更应追求要引人入胜,教学过程应高潮迭起,变化起伏,错落有致,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4)教学过程的设计强调预设性,重视生成性。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决定了对教学程序要做总体的统筹安排,即做预设性的精心设计。但课堂教学又是千变万化的,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预设性,更要考虑到生成性,因为教学过

程的生成性,更能激活学生的心灵和思维的火花,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机智。

5、要反思自己的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这应该是作为教师反思的主要内容。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教学目标应是明确的、具体的、三维目标是统一的,所谓目标明确是指学生应该装我那些知识、形成什么能力,提高那些觉悟,这是完成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所谓目标具体,是指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不是大而空的;所谓三维目标是统一的,是指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体验、态度的表现、价值观的形成应该是协调完成的。二是体现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的统一。三是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体现主导与主体的结合。四是教学结构要合理、和谐优美。

作为教学中的自我反思的内容很多,一般而言,教学中的自我反思须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

哪些教学设计实现了预期效果。

哪些学生的表现有了进步。

是否你所希望的,发生了什么?

上课时改变了计划的是哪些内容?为什么?

思考是否能从教学过程中找到新的研究课题。

三、自我反思的时机

1、教学前的反思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准备,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作出反思。在整个教学计划过程中,教师可以自问(反思)下列问题: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这节课中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深度和范围的材料对学生是合适的?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到目标?如何组织材料给学生以形成一种积极的氛围?创设怎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哪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课堂教学能生成那些知识?

2、教学中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会不断发生,需要教师随时作出反思。这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及在预设中所未料到的新生成的知识,自己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有效的途径进行。并结合以上这些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3、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结合各方面的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前一节课或前几节课的教学行为以及效果的分析与思考,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是否适宜。教学后的反思可以从以

下几方面进行(提问):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是否如我与设中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怎样用教和学的理论来解释我的课?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上课时改变了预设(原计划)的那些内容?为什么?是否有另外的教学活动或方法?下次我会尝试哪一种方法?是否有哪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怎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还是需要重新计划或试一试新的策略。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就是一个教育研究的开始。

四、自我反思过程

一般而言,教学反思过程可以范围几个阶段:

第一步,具体检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明确问题的情境,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这便进入到反思环节。

第二步:观察与分析阶段。此阶段,教师应着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有多种,如自叙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效果是否一致等。经过这种分析,使反思者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这一过程可以由反思教师单独完成,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

第三步:重新概括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此时,来自研究与实践领域的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办法的产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的、自我定向的。

第四步:积极验证阶段。此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的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反映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同其它环节结合起来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并不分明。

五、怎样自我反思

1、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教学过程及内容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遵循认知即思维规律,这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反馈回来的意见,能使教师深刻反思自己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就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要做好这项工作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要从多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反应来收集;可以通过课后与

学生的交流来收集;还可以通过学校对学生的民意测验来收集等。②要尽量获得真实的信息。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民主,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反馈意见时打消顾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获得准确、真实的信息。③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反馈的意见,并及时回馈与学生沟通,对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④要辩证分析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教师要对收集来的信息,要进行实事求是,辩证的分析,既不能不理不睬,也不能全听全信。要做到客观分析,有效的吸纳。

2、从同行的评议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应仅仅是个人的行为,更应有同行群体的参与,因为同行教师从事的是相同的工作,对同类问题有大致相似的看法,所以,同行教师之间对往往具有较深刻的理解,更容易发现对方教学中的优缺点,彼此间的经验与不足更容易为对方所借鉴和改进。因此,在教学反思中,发挥群体优势和团队精神,互相观摩、交流,切磋琢磨,就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师的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运用这样的反思教学应注意①端正思想,教师之间合作互助是搞好教学反思的前提。学校间的竞争带来了学校管理的变化,在学校管理中关注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学校内部教师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得教师之间的关系日益演变成单纯的竞争关系。有些教师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进行保密,尽量避免其他教师学习到自己的长处,甚至有些教师还通过不正当手段贬低自己的竞争对手,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这种“同行是冤

家”的旧职业观念和“文人相轻”的不良习气,必然会造成学校内部教师整体配合的不协调,因此,端正思想,加强教师间的密切合作,是搞好教学反思的前提。②明确这种反思是互动的、多向的、立体的,而不应是单向的。在教研工作的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在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中,都是新教师的反思,在公开课、观摩课、调讲课活动中,都是执教教师的反思,而老教师和其他听课的教师的指导,评议,往往是帮助新教师或执教者进行反思。按理说,这是对合作反思的误解。教学反思的过程,无论对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无论是执教者还是观摩者来说,都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在新老教师的传帮带过程中,老教师要反思自己的经验是否合理有效,体现在新教师身上的生机活力和激情、观念和思想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等;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中,评课者应反思,“如果我上这节课我来上,我会﹍﹍”,同时,执教者哪些优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哪些不足是共有的,需要共同改进的。

3、以“超越自我”的角度进行自我反思。所谓“超越自我”就是抛弃自己过去的成见,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过去的教学行为。这应是教师自我反思最重要的方面。它包括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进行反观内省。对自己教学反思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写教学日记、札记;同行对话;案例的收集;课堂教学录像等,。在反思教学的实践中,我个人认为效果最好、收效最快的是教学录像反思,因为它可以是教师

的反思提供更多次重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行为的教学情境。

4、以专家引领的角度进行反思。由教育理论的学习向教育实践的转化,专家的协助与带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就要寻求机会与专家交流与对话,但是由于我们受经济发展和地区等诸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与专家有更多的机会见面,只能通过多阅读专家们的理论著作,来接受一些新观点、掌握一些新信息,进而帮助我们用新的视角来反思自己。

5、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来进行反思。学生家长是十分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的。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情绪和行为表现以及在校内、校外和家中的所作所为都相当关注。所以通过家长来了解学生,倾听家长们的意见也是教师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家长沟通可以通过电话、家访、家长调查表、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

六、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

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想提高教学反思的效率,就必须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

1、反思日记、札记或课后记。课后写10分钟左右的反思日记或札记是很必要的,内容包括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教学机智的闪现、学生反馈的意见、教师自己的心得、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同行与专家的点评等。教师对于这些内容要加强反思特别是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2、对话反思.对话反思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对话,

以及课后征求学生意见的对话;教师自己做课与听课者(教研员、学校领导、相关教师等)的评议与讨论的对话,对这些对话的内容要进行认真纪录和进行反思。这里既有教研员的引领,又有作为知悉自己教学情况领导的指导,还有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之间的评议,对这些对话的反思最是难能可贵的,作为一个又上进心的教师是自己专业发展的最好机会。

3、案例研究反思。所谓案例研究反思是指对自己的在教学中的案例或对别人的教学案例进行的反思。这种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对自己或他人在教学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反思,对成功之处发扬光大,对失败之处改进和克服,求得最佳的的教学效果。

4、利用录像进行反思。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录像可以重现教师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既可以审视别人的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是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这是教师重新认识自我,审查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他人优点,纠正自己不足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七、教学后记(反思)的撰写

教学后记,也称为教学日记,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之后的感悟,是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改进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的有力依据,是教学反思的主要组成部分。

撰写教学后记,,有利于教师养成注意搜集和积累教育教学资料、勤于思考、善于动笔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教学研究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认知联系、拓宽师生的思路,推进教学相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1、教学后记的撰写内容

要写好教学后记,首先应明确教学后记应记录那些内容。教学后记的内容不是教师预先设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教学实践的反思、评价、总结出来的。

(1)写成功之处

就是把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效果明显的做法记录下来。即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备课中未曾考虑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的灵感之花;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的运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教材处理不当、教学思路不科学、教学方法选用不佳、师生关系不协调等。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以使自己在今后授课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水平。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

交流渐趋融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就是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可以使教师教学相长,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那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观点上有哪些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新招、启迪是否得当等等。及时记录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分析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些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和高度。

2、教学后记的撰写形式

(1)附后式

就是记录在教学活动之后,把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加以总结归纳,这是写教学后记的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2)片断实录式

即将课堂上那些精彩的“镜头”,令人回味的片段,通过回忆,如实地写在“实录本”上。

(3)卡片式

将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疑惑点以及易错点、闪光点、空白点等分类集成卡片。

(4)批注式

即在教学活动方案的空白处,对应某个教学环节,不拘形式地加上批注。批注要力求简洁明了。

(5)特殊符号标记式

有时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详细记述,可以用自己规定的一些特殊符号来标记。

3、撰写教学后记应注意的问题

(1)重在及时

在时间上要做到及时,尽可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感受,把它记录下来。

(2)善于总结

要养成可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刍”的习惯,敢于重视现实,用于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善于总结。

(3)就事论事

在内容上做到宜小不益大,宜实不宜虚,可以分点陈述,点点滴滴,也可一事一议,分析一个现象,解决一个问题。

(4)勤于查阅

计算材料学

计算材料学 计算材料学是近20年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运用固体物理理论, 理论化学和计算机算法来研究材料里的一些实验研究有困难的课题. 它是材料研究里的"计算机实验".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材料学里的原子和纳米尺度模拟的一些常用方法, 如原子相互作用势、最小能量法、分子动力学、蒙特卡洛方法, 也简单介绍了电子-原子尺度的模拟方法、微观-介观尺度的模拟方法、介观-宏观尺度的模拟方法和跨尺度模拟方法. 本课程还采用材料研究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这些方法的运用. 课程性质: 学时:32 对象:研究生 教学用语:中文/英语 先修课要求: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量子与统计,固体物理 教学内容 1.绪论(2学时) 1.1 计算材料学的发展概况 1.2 计算材料学的范围与层次 2.原子相互作用势(4学时) 2.1 原子相互作用势的一般形式 2.2经验性对势 2.3 多体势 2.4 壳模型 2.5 键级势 3.最小能量法(6学时) 3.1 完整晶体结构模拟

3.2 缺陷模拟 3.3 自由能最小能量法 3.4 表面结构模拟 4.分子动力学方法(6学时) 4.1 原子系统的运动方程 4.2 运动方程的积分 4.3 边界条件 4.4 分子动力学方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5.蒙特卡洛方法(6学时) 5.1 随机数 5.2 蒙特卡洛积分 5.3 Metropolis蒙特卡洛方法 5.4蒙特卡洛方法的误差 5.5 蒙特卡洛方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6.电子-原子尺度的模拟方法简介(3学时) 6.1 Hartree-Fock 方法 6.2 分子轨道理论 6.3 从头计算法 6.4 紧束缚势方法 6.5 局域电子密度泛函理论 7.微观-介观尺度的模拟方法简介(3学时) 7.1 离散位错静力学和动力学 7.2 Ginzburg-Landau相场动力学模型

身边的材料

第七课《身边的材料》 内容标准: 1.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 2. 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 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材料。 能力培养 1. 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 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合作。 2. 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 设计意图 “身边的材料”是“物体与材料”单元的最后一课。“身边的材料”是在学习了物体的特征、分类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从“古人用什么材料”到“调查家庭材料”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身边的材料”一课在学生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过程中,了解从古到今、由近及远的材料发展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流程 收集事实——分析理解——动手操作——迁移应用。 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对身边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收集,制作“塑料”的材料(酒精灯、烧杯、牛奶、醋、勺子等)。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的知识,收集身边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波波等几位好友一起到妍妍家做客。真皮沙发的材料来自动物,仿皮沙发的材料来自人造皮革,通过主题人物对“真皮”与“假皮”的争论,引入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探讨。 讨论:沙发有“真皮”“假皮”之分? 目的:通过有趣的生活片断,引领学生对身边材料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引入课题。 二、活动一:古人用的材料 情景:出示课本图片。 描述:坐时光机回到远古时代,我们将会看到古人生活和劳作的情景:炉子用石头砌成,器皿是用黏土制成的陶瓷罐,锤子用石块、绳子、木条组合起来,捕鱼船来自粗大植物的树干,手里拿的武器用木棍等加工而成,衣服和帐篷则是来自动物皮毛,制作用品的材料全部是存

材料学常见知识 (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α―Fe是体心立方晶格,γ-Fe是面心立方晶格。 2.含碳量处于0.0218%~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含碳量为2.11%~6.69%的铁碳合金称为白口铸铁。 5.常见碳素钢按含碳量分为低碳钢、中碳钢__ 、高碳钢。 6.通常把铸造分为砂型铸造、特种铸造两大类。 7.焊条电弧焊常用的引弧方法有_碰撞引弧法,摩擦引弧法。P234 8.强度是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9.冲击韧度随温度的降低,在某一温度范围时材料的冲击韧度值急剧下降,这个温度称为脆性转变温度。 10.分别填出下列铁碳合金组织的符号。 奥氏体A 铁素体F____珠光体P____。 11.在钢的普通热处理里,其中正火__和退火_、调质__属于预先热处理。 12.马氏体是碳在α-fe 中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其硬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_。 13.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有水、油__和碱或盐类水溶液___。 14.静拉伸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弹性极限_、屈服点__和抗拉强度__。 15.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大量缺陷,根据几何特征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16.铁碳相图中,特征点C称作共晶___点,该点的碳的质量分数(含碳量)为4.3___%。 17.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____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727_℃时铁素体含碳量达到最大值0.0218__%。 18.某钢进行显微组织观察时,若其中铁素体含量约占50%,其含碳量约为3.35%___。 19.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 20.自由锻分为锻锤自由锻和水压机自由锻两种。 21.工具钢按用途可分量具__、刃具_和模具_。 22.铸铁中常见的石墨形态有片状__、球状_、团絮状__及蠕虫状四种。 23.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可分为分离工序_和变形工序___两大类。 24.浇注系统通常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四部分组成。 25.按照钎料的熔点不同,可以将钎焊分为软钎焊和硬钎焊两类。 26.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_、冲击韧度_、塑性和疲劳极限等。 27.强度和塑性__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测定。测量硬度最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实验法和__洛氏硬度实验法____。 28.铁碳相图中,特征点S称作共析__点,该点的碳的质量分数(含碳量)为0.77_%。 29.奥氏体是碳溶于γ-Fe__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1148__℃时奥氏体含碳量达到最大值_2.11_%。 30.金属的结晶是一个从无到有(晶核的形成)__和由小变大(晶核的长大)的过程。 31.钢的整体热处理主要工艺方法有退火、正火、回火_和淬火_。 32.珠光体根据层间距的不同,可以分为__索氏体、托氏体_和珠光体__。 33.白口铸铁与常用的灰口铸铁区别在于组织中碳的存在形式不同,前者是以渗碳体__形式存在,后者是以石墨__的形式存在。

化工材料学基础期末思考题及答案

1、材料如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生活必不可少缺少的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认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没有材料科学的发展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某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及应用往往会引起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新材料的发现和使用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 石器时代见证了人类摆脱动物界,开始使用劳动工具;陶器作为第一种人造材料结束了人类的石器时代,是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了野蛮时代;青铜器大大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出现,而青铜器制造的兵器把人类带进了冷兵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后,由铁器制作的农具、手工工具和各种兵器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把人类文明向前推进;十八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十九世纪中叶,钢铁、水泥等材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开始从农业和手工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五十年代后出现了新型功能陶瓷产业,满足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需要;二十世纪以后半导体材料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复合材料的发现更加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不仅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还可以应用于现代民用工业、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纳米科技和纳米器件的发展更是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材料是人类进步的最重要动力,任何工程技术都离不开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必将支持和促进当时世界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2、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和工程之间的关系 3、从我国载人航天工业的飞速发展说明材料的支撑作用 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结束了人类只能利用自然材料向天空挑战的时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装有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飞机,当时使用的材料有木材(占47%),钢(占35%)和布(占18%),飞机的飞行速度只有16公里/时。1906年德国冶金学家发明了可以时效强化的硬铝,使制造全金属结构的飞机成为可能。40年代出现的全金属结构飞机的承载能力已大大增加,飞行速度超过了600公里/时。在合金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高温合金使得喷气式发动机的性能得以不断提高。50年代钛合金的研制成功和应用对克服机翼蒙皮的“热障”问题起了重大作用,飞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3倍音速。40年代初期出现的德国 V-2火箭只使用了一般的航空材料。50年代以后,材料烧蚀防热理论的出现以及烧蚀材料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弹道导弹弹头的再入防热问题。6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一些飞行器部件使用了更先进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硼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以减轻结构重量。返回型航天器和航天飞机在再入大气层时会遇到比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时间长得多的空气动力加热过程,但加热速度较慢,热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矿泉水瓶):矿泉水瓶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生:“塑料”) 你是怎么知道矿泉水瓶使用塑料这种材料制成的呢?(生:看) 通过看的方法,可以知道矿泉水瓶使用塑料这种材料制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身边的材料”(板书课题)。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组观察课本2页“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图,填写好“材料研究 记录表”(表样附后)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课件出示,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3、按材料给以上物品分类

把分类结果填到课本第二页五个白色的圆圈。 师:分类有一定的标准,这次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材料) 师:请同学们在圆圈下面写出圈内物品制成的材料名称。 4、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5、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试着说明用这些材料制作某种物品的好处。 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 1、观察“材料研究记录表”想一想,这些材料是怎么得到的? 2、除了木头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材料是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 告诉学生: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首先要设计确定并制造模具,玻璃原料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加上其他辅料在高温下溶化成液态,然后注入模具,冷却、切口、回火,就形成玻璃瓶。) 4、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1、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学生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4、小结。短短几分钟同学们就找出了这么多的材料,可见我们的材料世界真是丰富多彩。 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1、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种材料,想认识一下吗?一起看投影,辨认一下是什么材料?(课件) 2、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型材料,你将发明什么材料,用来做什么?

东南大学考研材料科学基础108个重要知识点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108个重要知识点 1.晶体-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二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 向异性。 2.中间相-两组元A和B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为基或以B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3.亚稳相-亚稳相指的是热力学上不能稳定存在,但在快速冷却成加热过程中, 由于热力学能垒或动力学的因素造成其未能转变为稳定相而暂时稳定存在的一 种相。 4.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5.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 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个过程称 为再结晶。(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6.伪共晶-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 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7.交滑移-当某一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有可能从原滑移面转移到 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去继续滑移,这一过程称为交滑移。 8.过时效-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加热保温过程中将先后析出GP区,B ” B ' 和9o在开始保温阶段,随保温时间延长,硬度强度上升,当保温时间过长,将 析出B '这时材料的硬度强度将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过时效。 9.形变强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

10.固溶强化-由于合金元素(杂质)的加入,导致的以金属为基体的合金的强度得到加强的现象。 11.弥散强化-许多材料由两相或多相构成,如果其中一相为细小的颗粒并弥散分布在材料内,则这种材料的强度往往会增加,称为弥散强化。 12.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13.扩展位错-通常指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的整个位错形态。 14.螺型位错-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按螺旋形排列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 15.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16.共晶转变-由一个液相生成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7.共析转变-由一种固相分解得到其他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8.上坡扩散-溶质原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处扩散的过程称为上坡扩散。表明扩散的驱动力是化学位梯度而非浓度梯度。 19.间隙扩散-这是原子扩散的一种机制,对于间隙原子来说,由于其尺寸较小,处于晶格间隙中,在扩散时,间隙原子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相邻的另一个间隙位置,形成原子的移动。 20.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21.一级相变-凡新旧两相的化学位相等,化学位的一次偏导不相等的相变。 22.二级相变-从相变热力学上讲,相变前后两相的自由能(焓)相等,自由能(焓) 的一阶偏导数相等,但二阶偏导数不等的相变称为二级相变,如磁性转变,有序

化学与材料

第四章化学与材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化学与材料的关系,材料的分类。 2.理解晶体结构的特点,掌握四种基本类型晶体的特点,了解几种典型的晶体材料和非晶体材料。 3.掌握金属材料的特点、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4.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了解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5.掌握高分子合成的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原理。了解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6.了解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晶体材料 难点:晶体、高分子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材料科学的发展概况 一、材料科学体系 材料是指人类用来制作各种产品的物质。 材料学科是用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原理来阐明材料性能的规律性,进而研究和开发具有指定性能的新材料。 材料科学体系则是在化学、物理、冶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为主体的完整的材料体系。 二、化学与材料科学的关系

化学是材料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材料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而材料学科的发展又扩展了化学的研究领域,促进了化学的发展。故两者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和发展。三、材料的分类方法 1.按照材料的特性和化学成分可分为: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2.按照材料所起作用可分为: (1)结构材料: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制备承受载荷,起支撑作用的构件的材料。(2)功能材料:利用材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能,为达到特定的功能,所采用特殊性能的材料。 3.按照材料使用历史可分为: (1)传统材料:生产工艺成熟,使用历史悠久的材料 (2)新型材料:新工艺制成或正在发展中的材料 4. 按照材料内部原子排列得有序程度分为:晶体材料与非晶体材料 第二节晶体与非晶体材料 一、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与非晶体通常有三大差别: (1)晶体具有规整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则无固定形状。 (2)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的熔化是由固态逐渐软化,最终变为可流动的熔体。这一过程涉及一个较大的温度区间。 (3)晶体有各向异性,非晶体则为各向同性。 晶体与非晶体结构的区别: 晶体结构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而非晶体则无。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 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

材料基础知识

应力:应力(工程应力或名义应力)σ=P/A。式中,P为载荷;A。为试样的原始截面积 应变:应变(工程应变或名义应变)ε=(L-L。)/L。;L。为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一般是(20mm 25mm 50mm)引伸计;L为试样变形后的长度 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斜率就是拉伸模量。拉伸模量大,拉伸性能好 拉伸模量:(Tensile Modulus)是指材料在拉伸时的弹性,其计算公式如下:拉伸模量(㎏/c㎡)=△f/△h(㎏/c㎡) 其中,△f表示单位面积两点之间的力变化,△h表示以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变化。更具体地说,△h=(L-L0)/L0,其中L0表示拉伸长前的长度,L表示拉伸长后的长度。 霍普金森压杆应变率:g.mm-3 强度: 模量: 模量=拉伸强度/应变应力应变曲线中最高的拉伸强度通常是最大的应力 力学性能表征量:拉压弯剪 ESEM 环境扫描电镜:environ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nfiltration 渗透渗透物 XRD:X-ray diffraction ,X射线衍射,通过对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其衍射图谱,分析材料的成分等 闪点(Flash point)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的蒸汽在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并达到一定浓度之后,遇火源时能够闪烁起火的最低温度。在这温度下燃烧无法持续,但如果温度继续攀升则可能引发大火。和着火点(Fire Point)不同的是,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混合物能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高于闪点。闪点的高低也是染液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 剥离强度(peel strength):粘贴在一起的材料,从接触面进行单位宽度剥离时所需要的最大力。剥离时角度有90度或180度,单位为:牛顿/米(N/m)。它反应材料的粘结强度。如安全膜与玻璃。 MWK 多轴向径向编织复合材料Multi-axial warp knitted Threshold strain level 阈值应变水平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横向和纵向的 Through-thickness reinforcement of polymer laminates Changes in the interior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respons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may occur under such conditions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复合材料的力学响应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 tensile strength and modulus 拉伸强度和模量 specific strength 比强度;强度系数 specific modulus比模量

化工设备与材料教学大纲(0803版)专 (1)

《化工设备与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化工设备与材料 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Equipment and Material 课程代码: 220204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分:2.5 总学时:46 讲课学时:46 实验学时:0 授课对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专科二年级学生 前导课程:大学物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 二、教学目的 《化工设备与材料》是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一门综合性的机械类技术基础课,包括工程力学、化工设备材料与焊接和化工容器设计三大部分。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本工程力学知识,了解化工设备的选材要求及常用材料的特性,了解和掌握化工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和过程及典型设备的结构设计与计算,强化化工类专业专科生对化工设备的机械知识和设计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条件 1.1 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1.2 力矩与力偶 1.3 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1.4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基本要求:了解力、力矩与力偶的概念。掌握力的平移定理、常见典型约束性质与约束反力的确定、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受力图的画法、平面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 件。 重点与难点:几种典型约束的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的绘制 第二章直杆的拉伸和压缩 2.1直杆的拉伸和压缩 2.2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机械性质 2.3拉伸和压缩的强度条件 基本要求:掌握以下内容:1.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2.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直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许用应力、强度条件、应力集中的概念;3.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 的变形、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重点与难点: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受力特点和变形计算 第三章直梁的弯曲 3.1梁的弯曲实例与概念 3.2梁横截面上的内力 -- 剪力与弯矩 3.3弯矩方程与弯矩图 3.4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3.5梁弯曲时的强度条件

计算材料学讲稿-6

第一次课绘制简单分子 一、画一个苯酰胺 目的:介绍Materials Visualizer中画结构的工具。 用到的模块:Materials Visualizer 化学家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种类的小分子和中间物。所以容易的创建模型对建模环境都是很重要的。苯酰胺是典型的小分子结构。以下通过建立他的结构来学习Materials Studio。下面是要建立的苯酰胺的结构: Benzamide 1.创建3D文档: 从菜单中选择File | New...打开New Document对话框。选择3D Atomistic Document(三维原子文档),按OK。建立了一个三维窗口,工程管理器中显示建立了名为3D Atomistic Document.xsd的文件。在工程管理器这个文件名上右击鼠标,选择Rename改名。键入my_benzamide的新名字,按回车。选择File | Save 命令,或按标准工具条中的按钮。在my quickstart文件夹(每个工程都对应一个同名的文件夹)中建立了名为my_benzamide.xsd的文件。 2. 改变到Ball and Stick球棍模型显示方式。 三维窗口中右击鼠标,选择Display Style,打开Display Style对话框,在Atom 选项卡上设置。Materials Studio能在任何显示方式下添加原子。 3. 画环和原子链。

在草画工具条上单击Sketch Ring 按钮,鼠标移到三维窗口。鼠标变为 铅笔行状提示你处于草画模式。鼠标榜的数字表示将要画的环包括的原子数目。可以通过按3-8的数字键改变。确保这个数字为6,三维窗口中单击。画出了一个6个C原子的环。如果安装ALT键单击,产生共振键。 现在单击草画工具条Sketch Atom 按钮,这是通用添加原子工具,可加 入任何元素,默认加入C原子。如下在环上加入两个C原子。在环上移动鼠标,当一个原子变为绿色时单击,键的一端就在这个原子上,移动鼠标再单击就加入了一个C原子,再移动,并双击。这样在环上加入了两个原子。另一种结束添加原子的方法是在最后一个原子位置单击,然后按ESC键。注意,新加入的原子的化学键已经自动加上。 注意:你可以按Undo 按钮取消错误操作。 4、加入氧原子。 按Sketch Atom按钮旁的向下按钮,显示可选元素,选择氧Oxygen,在支链上移动鼠标,当变为蓝色显示时单击,这个原子就有了一个化学键,移动鼠标并双击。加入了O原子。在3D窗口工具条上按按钮,进入了选择模式。 5. 编辑元素类型。 单击链末端的C原子,选定它。选定的对象用黄色显示。按Modify Element按钮旁的箭头,显示元素列表,选择Nitrogen氮,选定的原子就变为了氮原子。单击三维窗口中空白地方,取消选择,就可以看到这种变化了。 6.编辑键类型。 在三维窗口中在C和O原子中间单击选定C-O键。选定的键以黄色显示。按下SHIFT键,单击其它三个相间的键。现在选定了三个C-C键和一个C-O键。 单击Modify Bond 按钮旁的向下按钮,显示键类型的下拉列表,选择Double Bond双键。取消选定。 7. 调整氢原子和结构 现在可以给结构自动加氢。单击Adjust Hydrogen 按钮,自动给模型加入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

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 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题。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第三阶段:对比总结。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 【教学难点】 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剪刀、桌子、窗帘等。 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二、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分别是什么材料。 1.展示:一座房子的图片。 师:请问这座房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建造而成的? 2.生:独立观察并进行思考两分钟,回答问题。 3.师:你能用表格将这些材料的名称记录下来么?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4.学生记录。并尝试进行分类。 5.学生活动:汇报记录结果。其他小组聆听汇报,并对他人的结果进行点评或者补充。教师汇总意见,并进行评价。 6.小结:常见的材料中,有的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材、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有的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 7.学生活动:根据上面的学习,请调查一下你同桌的书包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请记录在表格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能初步对材

金属学习材料性能的基础学习知识.docx

..... 5.2 金属材料性能的基知金属材料的性能决定着材料的适用范及用的合理性。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分四个 方面,即: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工性能。一.机械性能(一)力的概念物体内部位截面上承受 的力称力。由外力作用引起的力称工作力,在无外力作用条件下平衡于物体内部的力称内力(例如力、力、加工程束后留存下来的残余力?等等)。(二)机械性能金属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承受外力(荷)作用,抵抗形和断裂的能力称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也称力学性能)。金属材料承受的荷有多种形式,它可以是静荷,也可以是荷,包括独或同承受的拉伸力、力、弯曲力、剪切力、扭 力,以及摩擦、振、冲等等,因此衡量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指主要有以下几: 1.度是表征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形和破坏的最大能力,可分抗拉度极限(σb)、抗弯度极限(σbb)、抗度极限(σbc)等。由于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从形到破坏有一定的律可循,因而通常采用拉伸行定,即把金属材料制成一定格的,在拉伸机上行拉伸,直至断裂,定的度指主要有: (1 )度极限: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抵抗断裂的最大力,一般指拉力作用下的抗拉度极 限,以σb 表示,如拉伸曲中最高点 b 的度极限,常用位兆帕(MPa), 算关系有: 1MPa=1N/m 2 =(9.8)-1Kgf/mm2或1Kgf/mm2=9.8MPaσb=P b/F o 式中: P b–至材料断裂的最大力(或者是能承受的最大荷);F o–拉伸原来 的横截面。 (2 )屈服度极限:金属材料承受的外力超材料的性极限,然力不再增加, 金属材料的拉伸曲 但是仍生明的塑性形,种象称屈服,即材料承受外力到一定程度,其 形不再与外力成正比而生明的塑性形。生屈服的力称屈服度极限,用σs表 示,相于拉伸曲中的S 点称屈服点。 σs=P s/F o位:兆帕(MPa)式中:P s–达到屈服点S 的外力(或者材料生屈服的荷)。

【PDF】计算材料学MDexpRef

计算材料学 分子动力学上机实验教程(2014.04) 课时安排、重要通知、更新、软件下载请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2518880173.html, 上机实验相关软件分类介绍 分子动力学:LAMMPS --- 附录1 操作系统:CentOS(linux)--- 附录2 可视化:Atomeye --- 附录3(课堂使用),OVITO --- 附录4(推荐课下使用) 画图:Gnuplot --- 附录5 文本编辑:Gedit:Linux,GNOME桌面环境下兼容UTF-8的文本编辑器。它使用GTK+编写而成,简单易用,支持包括gb2312、gbk在内的多种字符编码。 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sftp(Xmanager) 附录1. LAMMPS介绍: LAMMPS-Large-scale Atomic/Molecular Massively Parallel Simulator, 大规模原子分子并行模拟器。美国Sandia 国家实验室开发,开放源代码且可以免费获取使用,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行修改源代码。LAMMPS可以支持包括气态,液态或者固态相形态下、各种系综下、百万级的原子分子体系,并提供支持多种势函数。 且LAMMPS有良好的并行扩展性。 材料领域,LAMMPS已经是准标准化的分子动力学软件。 LAMMPS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518880173.html,/ 使用LAMMPS: (1)输入一般至少包括两个: (a)input文件: LAMMPS命令集成在该文本中,可以包括MD相关的模型结构,弛豫条件,加载方式,输出 内容等绝大多数信息。具体每一行语句在官网上有详细的解释。我们学习的一项主要内容是理解和改写input文件。 (b)势函数文件:将势函数的参数等信息独立出来,写成单独的一个文件,在input文件内调入使用。 (2)运行软件: 保证当前目录下写好了input文件和势函数文件,终端上输入命令(串行): (3)输出一般有三个部分:(所有输出都与input文件与输出相关的指令相关) (a)直接输出在屏幕上,一些程序运行的关键信息直接出现输出屏幕上,一般是整个体系的信息。这些内容默 认保存在https://www.360docs.net/doc/2518880173.html,mmps文件里,我们称为log文件。 (b)输出记录每个原子信息的文件,有多种形式,我们的到的x.cfg文件是可以被可可视化软件Atomeye直接 读取的。也可以用gedit直接打开,可以看到每一行记录一个原子的信息,比如坐标,速度,动能,势能等。 (c)其它按照input文件中的指令计算并输出的文件或者是对log文件中的内容处理提取得到的文件。同样可 以用gedit打开,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后续的分析,计算,画图等处理。 Input脚本语法介绍: (LAMMPS版本更新非常快,这里只是对本课程所需的命令及其它部分常用命令的介绍,关注LAMMPS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518880173.html,/,是学习LAMMPS最有效的方法!) 以下□表示空格,红色表示可更改的参数

化学材料类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Nature 31.434 Science28.103 Chem Rev 23.592 Nature Materials 23.132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571 Annu Rev Phys Chem 14.688 Mater Today 12.929 Accounts Chem Res 12.176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10.879 Nano Letters 10.371 Nano Today 8.795 Adv Mater8.191 J Am Chem Soc 8.091 Phys Rev Lett 7.18 Adv Funct Mater 6.808 Small 6.525 ACS Nano 5.472 Chem-Eur J 5.454 Chem Commun 5.34 Chem Mater 5.046 J Mater Chem 4.646 Cryst Growth Des 4.215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4.189 Inorg Chem 4.147 Langmuir 4.097 Phys Chem Chem Phys 4.064 Appl PHys Lett 3.726 Nanotechnology 3.446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3.396 Phys Rev B 3.322 J Chem Phys 3.149 Eur J Inorg Chem 2.694 Current Nanoscience 2.437 Aust J Chem 2.405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2.299 J Appl Phys 2.201 Chem Phys Lett 2.169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 2.154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1.929 J Sold State Chem 1.91 Appl Phys A 1.884 Inorg Chem Commun 1.854 Mater Res Bull 1.812 Mater Chem Phys 1.799 Mater Chem Phys 1.799 J Cryst Growth 1.757 Mater Lett 1.748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全部教案(共4节)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要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板材材料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我国几种常用钢号 一、碳素结构钢:(也称作普通碳素钢或一般碳素钢)其现行标准为《GB700-88》这是我们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630(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结构钢编制的。而采用这一标准之前,使用的GB700-79标准是参照前苏联ГОСТ380(ГОСУДЛСТВеННμЙΟбЩеСОЮННЙСТаНаПТ)钢号的表示方法以及对各钢号所规定的技术要求都不相同。因为ISO标准中主要是以力学强度表示的钢号,所以我国参照此标准制订的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耐候钢等均以力学强度表示。 标准式为:Q ××× O O 脱氧方法———④ 质量等级———③ 屈服点值———② 屈服强度———① ①Q是钢材屈服点汉语拼音的字头; ②×××是屈服点数值(也称最低屈服强度)以Mpa为单位,对碳素结构钢有以下五种:195、215、235、255和275; ③为质量等级:对于碳素结构钢分A、B、C、D四个等级,这些等级的规定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均以不低于27J的标准功,对材料做V型缺口冲击试验后认定的合格产品。 具体如下:若钢号中标示为A表示这种材料不要求做冲击试验; 若钢号中标示为B表示在20℃(常温下)做冲击试验; 若钢号中标示为C表示在0℃做冲击试验; 若钢号中标示为D表示在-20℃做冲击试验;

④脱氧方法:分为四种:F——沸腾钢;b——半镇静钢; Z——镇静钢;TZ—特殊镇静钢 如果在钢号中未标出脱氧方式符号的,则为镇静钢。 例1:我们经常接触的钢号:Q235B——则解译为屈服强度不低于235Mpa,质量等级为B级的镇静钢。 例2:Q235DTZ——解译为屈服强度不低于235Mpa,质量等级为D级的特殊镇静钢。 (※注意了解五种不同的б?与脱氧方式的关系。) 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现在采用的新标准【GB1591-94】是在旧标准【GB1591-88】叫做低合金结构钢基础上编制的。这一标准也是采用ISO以强度表示钢号特征的命名方法。与碳素结构钢的区别是有五个较高的强度(σ?)等级和五个质量等级(并以较大的冲击吸收功试验而确定的不同温度下的质量等级)。 以公式形式表述如下: 冲击试验条件冲击功 A —— B 20℃≧34J Q345 B C 0℃≧34J 质量等级分五种 D -20℃≧34J E -40℃≧27J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新旧标准:【GB1591-94】和【GB1591-88】均在使用。我们要注意到每一个新标准的屈服强度(σ?)等级的钢号,要代替几个旧标准的钢号。 新旧标准钢号对照及用途举例:(表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