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原理及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及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原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是采用系统方法对人群中健康相关状态或者事件的“谁”、“什么时候 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发生”“ 怎么办”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个系统中。 的两个基本因素是研究人群和对照分析。 通过对疾病病因和相关危(wei )险因素提出假设、 验证假 设,对不同人群疾病发生状况的差异进行评价。

流行病学是一门建立在概率论、 统计学和可靠研究方法基础之进行定量研究的科学, 赤 是一门从生物学角度对健康相关状态和事件提出可能假设并加以验证的因果推理方法。 和其他学科一样, 流行病原理是由对个别流行事故——主要是传染病暴发流行事故研究 发展起来的。流行一词即住几乎都是指传染病爆发, 就近将超限发病率作流行的基本含义。 流行和非流行是相对的;1.不掌握非流行期间的发病率即无法判定流行的存在;2 很低的发 病率其意义可以和高发病率同样有重要性,如尼姑自宫颈炎对于建立宫颈癌成因说是十分重 要的;3 某些慢性病流曲线高低不规则即使有可资比较的数据,也很难判断那一假是流行期。

二、流行病学思维方式(已有胶片)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并方

法解决人类疾病与健康问题的年轻科学。

2.方法分类回顾(胶片)

3.1993 年耿贯一对流行病学方法的描述(胶片)

(三) 流行病学思维方法

无论是病因研究或者其他因素探索。流行病学工作者用群体的、 宏观的动态的逻辑思 维去进行描述性分析或者分析性的描述。在建立或者检验假设时思维方式大致如下;

非逻辑思维法、 直觉判断

立论

或者

检验立论

逻辑思维

归纳

排除

类比

求同 求异 共变 利余 稳定

1.、几个具体方法

1 求同,不同条件不存在共同因素, 如伤寒与被传染水源的关系、 阴道腺癌病因研 究。

2、求异法、不同条件下发病分布差异, 察布查尔米送乎乎病因调查,尼姑和普通妇女

宫颈癌发病差异研究。

3 共变法,病本随因素而变水氟与齿的关系,早产儿晶体纤维增生性失旺与出生时高浓

度给氧的关系

4 类比法不明疾病与已知疾病因素分布一致 johu snow 对英国霍乱的病因分布、钩体性

脑动脉病因的确立。

5 排除法,传染病来源研究,松毛虫炎的病因研究

6.正反论证推理,克山病的水土说和地方性说,争论已久,何观法提出正反两个新秀说; A ,

一个或者多个特异因子广泛存在,加之只局限于病区的协同因子。

B 、一个或者多个独立特异因子广泛存在加之只局限主要存在病区的协同因子

7 增光应用逻辑推理综合论证现阶段卫生防病仍是传染病的重点。从一点分析突破、从

多方位环绕一个观点,为卫生决策提出科学依据,已被后来的物的发展所证实。

8 上述逻辑推理参考并排一成不变,对难排除的荷说再用对列、病例对照或者现场实验

产以检验。

2、介绍病因研究的两例子

1 关于郭霍氏四原则

A 病原微生物必须在每一个病例中存在

B 该因子必须自病人体内分离并能存在体外培养

C 该因子接种易感动物能引去起同样疾病

D 能从被接种感染的动物体内重新分出该病原

2macmah(p15)关于血清肝炎病因探索;密度病人---914(606—)注射血---不法(残留血清) ---乙肝等病毒

3 如何正确应用宏观逻辑思维方法,往往无章可循但主要培养自己,下述思路可以鉴别;

1 加倍基本功(知识),领悟流行病学真

2 从高物的本来面目分析问题,只唯实,涉及具体问题时,先“跳出圈外”退至”“零点”。

3 勇于实践,吸取前人、外人、同行的经验和教训

4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故意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具体问题

三、流行病学方法

( 一 )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解决人类疾病与健康问题的年轻科学。

(二) 方法分类

1、分类回顾

① 苏联人在 1949 年的教科书上,将流行病学方法分为:疫区调查、流行分析、综

合研究、试验方法 (动物实验和人群试验)。

② 1958 ,另一苏联学者,将流行病学方法分为观察、统计、实验、相关学科方法。

③ 1958,Stallyhra,ss主要介绍了统计分析。

④ 1960,朱聃,调查和观察、统计分析、实验。

⑤ 1964,苏由隆,调查分析:报告登记、个案调查、特殊调查、实验室。前瞻性和

回顾性调查。

⑥ 1970,Macmahon ,三回描述、队列、病例对照,现场干预。

⑦ 1979,耿贯一:个案调查、暴发调查、现患调查、病因调查、纵向比较、流行

病学实验、其他方法技术。

⑧ 1984,医学专业用流行病学,观察法:描述、分析、实验、理论和方法研究。

⑨ 1986,卫生专业用流行病学,描述、分析、实验、理论。

⑩ 1988,魏承毓,传染病调查、现况调查、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现场实验。

2、1993,耿贯一

流行病学研究的是人群中极其复杂的现象,所以,方法以人群现场为主,以观察法为基本,将流行病学方法分为三类:

① 观察法

a 描述性观察:常规数据采集(病发、死亡登记报告、个案调查、疾病监测),调查(暴发,横断面,纵向研究)。

b 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队列。

② 实验法

a 人群现场(干预)实验

b 临床实验

c 实验室方法:血清学、份子生物学、培养分离病原、动物实验。实验室方法是从属性、证据性。

③ 理论流行病学

a 理论(数学模型)研究,建立和应用数学模型。

b 方法研究,统计学技术:偏相关系数、 x2、OR 、协方差分析, logisti回c解、出生队列。

关于计算机及软件开辟应用;给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提供了快速、准确的统计分析。但从设计到研究全过程,必须注意科学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资料数据的可靠性,特殊是抽象、育法、筛检,注意混杂因素干扰和进行效应修饰。否则,计算机的应用不能提高流行病学水平。

④ 2004 王建华在流行病学规律教材第 6 版中介绍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四、病因研究

1、病因概念

2、病因模型

3、因果联系方式

4、病因研究方法

① 用前述思维方式建立假设

②检验假设

③证实假设

5、因果判断

已故的流行病学家—苏德隆对病因学研究告诫我们:

病因研究是流行病学的重要任务,病因的确立应防止产生认为的虚假联系。统计上的联系不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建立必须通过诸多方面的验证,包括实践的证明。研究因果关系时,首先注意材料的质和量无偏差。样本必须能代表总体,必须足够大。观察和对照组有良好的均衡性。尽量控制混杂因素干扰。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个别材料不作下结论的依据。调查必须采用随机抽样,可用改换地点、对象、调查方法重复调查。

对调查材料进行系统科学分析,不可对其数据简单地做主观估计代替统计检验。必须善于正确运用统计技术,对统计结果作正确理解,下结论不能只凭统计数据。不可小视阴性结果和“此外”,反面材料中有时寓藏真理。实验相符大大加强流行病学证据,但阴性结果不能否定流行病学结果。不能把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及人,但可对深入研究有极大的启示性和推动作用。因果关系的建立要通过实践证实,病因往往是复杂的。人们现时了解的病因可能是复杂环境中的一环。如果有可行的有效措施,就应毫不迟疑地采用。而不应坐等最终病因的导出。接受或者不接受一项因果关系理论,没有严格的规律可循。没有一项检验能产生不可置疑的论证。前面介绍的因果关系成立的条件,没有任何单独一项是完整无缺的。考虑因果关系能否成立时,须对各项事实,包括流行病学的、实验室和临床的,全盘考虑。在作出因果关系结论之前要问一问,除因果关系外,面前的一系列事实有无其他同等好或者更好的解决。对自己设想的因果关系,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否定它,或者请别人批评它,如果否定不了,则设想可能就是事实。上面所介绍的因果关系的各项条件,对于鉴定一个非因果关系的联系是极实用的。

行病学基础

一、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流行病学是一种思想,是协同促进人群健康的一种信念,接受

流行病学思维方法,不仅是将医学和公共卫生结合在一起,也是促进

人类健康当前最可行和最实用的方法。于是它不仅是预防医学的一门

主导学科,而且作为一门群体科学,在医学领域中最具平衡和杠杆作用。

1、现代医学普通包括三大部份,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

将流行病学归在预防医学范畴。

2、流行病学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学科,它渗透到医学各个领域,

还与其它自然科学乃至社会人文科学互相渗透。

3、流行病学不仅是被许多学科应用的方法学,更是一门具有广泛

实用性的应用科学。

4、流行病学的宏观思维和群体概念,从量变到质变的数理统计原则,

体现了它的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科学发展观。

5、流行病学即研究疾病的条件,也研究疾病的不流行即分布;它

研究的对象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群体,从特殊到普通,从传染

病到非传染病,从研究疾病到同时研究健康,它研究从健康到疾病和

从疾病到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且指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及社

会适应能力。

6、流行病学的众多分支:

⑴用研究方法分:描述、分析、实验、理论、现访、移民流行病学。

⑵与临床 (专门) 学科结合分:临床、药物、肿瘤、心血管、精神病、

眼科、口腔、伤害、灾害、营养、传染病流行病学。⑶与其它

学科结合分:血清、遗传、份子、地理、古流行病学。⑷与公共卫

生问题结合分:职业、环境、健康流行病学。⑸其它分支:气象、管理流行病学。

7 、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定义随着本学科的发展有很大变化,英文 Epidemiology

原意是涉及 Epidemic(时疫、流行病或者疾病流行)的学科,源于希

语 epi(在………之中)、demos (人群)和 logos( …… 的研究),希

波克拉底首次使用 Epidemion 一词时的原意是“去访问”,十六世纪一

本名为《Epidemiologia 》的书用来阐述对鼠疫的研究。

流行病学发展史也是流行病学定义演变史,在以传染病防治为主要任务的时期,流行病学局限于研究传染病的人群现象,曾经被定义为“关于传染病的人群现象和传染病自然史的科学 ( Frost,1927 );“关于传染病的科学它们的主要病因,传播蔓延以及预防的学科” ( stallybra,ss1931);流行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那些在人群中决定传染过程的疾病的及生理状态频率和分布的因子和条件“(Maxc y ,1951 );“流行病学是从除害灭病运动中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将其彻底泯灭的措施的科学”(苏德隆,1960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疾病控制总任务由局限于传染病扩大到一切疾病和健康状态,流行病学就是“研究在人群中发生(事情)的学科,”流行病学是研究特定人群中与健康相关的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并用以控制健康问题的学科”,“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疾病频率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科学( Macmahou ,1970);“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通过这些研究将提出合理的健康服务计划和预防措施,开展疾病监测并评价其效果”(WHO,1980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及健康有关状态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预防、控制和泯灭这些疾病及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和评价其效果的科学”(耿贯一, 1992 );“流行病学是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方法学。通过这些研究将提出合理的预防保健对策和健康服务措施,并评价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 (曾经光,2002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泯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王建华,2005 )。笔者简而言之,认为“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与人群健康相关事件的科学”。

二、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流行病学经过萌芽、成长、发展三个时期,至今已发生巨大变化,

从发展瞻望,它不断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学科,正在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学科。在解决不断浮现的新的卫生问题中,逐渐完善理论体系;同时主动寻求新领域,吸纳不同学科合作,共同投入到与人类健康相关事件的研究中来。然而流行病学保持自身的传统优势,具有本学科的菁华和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主要表现在⑴从单因素的研究为多因素研究;⑵从单学科研究发展为多学科研究;⑶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流行病学的大发展;⑷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

学习和运用流行病学应当树立下述基本观点:

1、群体与宏观观点

流行病学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疾病与健康,研究相关事件的发生及动态分布,是区别于其它医学学科最显著特点之一。群体和分布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群体诊断”是对人群疾病和健康状态的概括,它发现人群中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发生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提出对策和公共卫生服务计划,当它应用于微观(份子流行病学) 研究和个体 (临床流行病学) 研究时,其出发点仍是“群体”。

2、科学思维和逻辑对照

科学上交流信息和达成共识的最根本环节是观察测量和定量描述,对多组观察值进行比较是科学方法的精髓。流行病学分析的核心是比较,必须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推论过程来完成,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三间分布的动态比较是描述流行病学基本单元,病例对照等类型的研究本身就贯通着比较观察和分析的观点。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流行病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3、社会医学和生态学观点

流行病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所有性质公共问题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性、精神疾患、酒精中毒、吸烟与健康、吸毒、艾滋病等往往离不开社会因素,流行病学实践(特殊是应用)更具社会学特点。流行病学惟独借助全社会的力量才干产生最广泛、最有效的影响,公众健康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明显。我们在流行病学调查和落实控制措施的实践中往往受到多方面价值取向的影

响感到苦恼,因此必须将流行病学科学向公众和社会各方面广为传播。

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与环境因素密不可分,人不仅有生物属性,还

有社会属性,同时与生态环境有关。生态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与社会环境。生物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产;社会环境指政治、经济、人文、教育及家庭的综合,包括社会制度、经济体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人类的健康或者疾病主要是环境因素和机体在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与环境长期处于相互储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中,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作用于机体,从而表现出人体的疾病与健康。

4、多因论观点

任何疾病的病因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医学从生物学模式转向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或者生物社会心理生态环境模式是

为了适应医学环境的变化,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医学的研究成果,认识人体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多维的,应用三维或者多维的思

维去观察和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整合,而需要改变我

们的思维方式。

5、概率论观点

流行病学特别重视定量描述和数理分析,关注各种率的计算和分母的含义。得到的各种率及其危(wei)险度,实际是相对应问题

的概率参数估计值,而不是决定值。应用概率论观点作为流行病学

的评估指标是数学在流行病学中的科学应用,当进行因果关系讨论时,注意正确应用这种估计值。

6、注重现场与实际应用

7、流行病学预测

三、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单位将是重要特征,医学理应由关注单个病人到关注群体健康和社区卫生服务,流行病学架起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之间的桥梁有着不可取代的关键作

用。

1、医学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⑴疾病谱的变化。二十世纪以前以传染病变主,二十世纪以躯体疾病为主,二十一世纪将是以精神疾患为主。在人类可以预防的死亡病例中,因生活方式因素疾病致死的占 50% ,环境因素占 20% ,生物因素占 20% ,缺乏卫生保健占 10% 。

⑵医学模式的变化。心理、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因素和生物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二十世纪环境问题将是首要问题,保护生物环境和资源求得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新的生存价值体系的基础。

⑶医学实践的变化。科技发展促进医学实践日益专业化,基础和临床学科不断专业化的后果之一,是专家越来越不了解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学科之间的融合沟通、合作与理解是当今医学科学实践的新特点。

⑷社会的变化。社会发展的快节奏、现代化和全球化,强烈地需要有效沟通,综合的整体保健、保健人员的协同合作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

⑸卫生资源匮乏。当今卫生资源有限,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有必要考虑现行医保体系的有效性,认识讲究效益的经济观以及卫生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人们普遍要求医学对日益增多的期望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创造历史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类的需求,医学本身肩负着双重使命治疗和预防疾病,因此医学必须从研究疾病发展到研究健康。

2、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以单个病人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单个病人的诊断、治疗为主要任务。流行病学则从研究疾病或者健康在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入手,研究其分布的原因和有关影响因素以及疾病的原因等,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流行病学可称之为“群体诊断”( mass

diagnosi)s。从学科角度看,流行病学的群体诊断是对临床医学个体诊断的综合、分析和升华,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都是流行

病学工作者所必需的,是正确地做出“群体诊断”的依据,否则流行病学中不少涉及疾病和健康的研究难以开展。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健康到疾病的各个阶段的检测和诊断、疾病的各种不同临床表现等知识可启示流行病学工作者的思维,流行病学的研究也往往需要临床医生的支持和参预。反之,临床医生如能掌握、运用流行病学的思维依法,则有利于临床医生树立群体的观念,获得有关的病因线索。近年循证医学的发展和应用大大促进了临床医学的科学进步。循证医学提倡医学的任凭决策不能单纯依靠经验和直觉,都要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临床流行病学 ( clinical epidemiol)og是y在临床研究和治疗中,创造性地将流行病及卫生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地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用于病人及其群体的卫生保健和初级卫生保健,从而深化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整体规律的认识,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在临床医学领域里进一步发展了现代流行病学。

目前临床医学利用临床条件开展流行病学研究者不断增多,使疾病的个体研究和群体研究相衔接,促进临床研究更趋完善,也推动了流行病学研究更加深入,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3、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

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讨病因。在建立病因假设、设计、调查等过程中都涉及许多基础医学的知识,有时还需要直接应用基础医学的知识。

流行病学的发展对基础医学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如 snow 在霍乱弧菌发现 30 年之前,就用流行病学方法阐明了霍乱的传播方式是由粪便经口传播。

当前,取得巨大发展的生物医学在医学教育、研究和服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份子流行病学就是由现代份子生物学、份子免疫学、核酸统计学与传统流行病学交汇融合而成,把群体研究与个体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生物标志物(biomarker的) 研究,从份子与基因水平阐明疾病的病因与发生机制,揭开暴露与疾病之间的“黑匣子(病因致病机制)”之谜,从而把流行病学研究推向一个斩新的境界。

基础医学研究同流行病学研究互相补充,互相提供线索,基础医学偏重于直接病因的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则侧重于病因线索的探讨。

4、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

流行病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从其他学科中吸收实用的知识和概念,来完善已有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创建新的研究分析方法,统计学和概率论知识的引入,是流行病学得以发展重要原因。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的关系极其密切,因为流行病学要进行群体水平的研究,所以从研究设计、资料采集、抽样方法、避免偏倚到数据处理等步骤和阶段均需要统计学技术作为工具。

正确地应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匡助我们揭示流行规律,更好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判断预防效果。

流行病学实践反过来又促进了统计学的发展和应用。例如使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处理许多慢性病和多因素疾病的资料,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理论流行病学的研究,从而使医学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并使我们有可能了解各因素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大小及相互作用。此外,近年来许多功能强大的统计软件包问世,并且惟独借助电子计算机才有可能进行这些复杂的运算。多变量分析是流行病学家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但必须首先考虑其应用的流行病学原理是否恰当。

从理论上理解流行病学研究原理并具备应用流行病学原理的经验,是成为一个流行病学家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牢记,在运用统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过程中,必须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医学知识进行流行病学判断,避免机械地解释统计学的结果。

5、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

流行病学是一门交叉应用学科,因此它的发展与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流行病学是一种人群研究的方法学,因此流行病学在其他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为了许多流行病学的新的分支和边缘学科,这是科学发展的标志之一。于是有

血清流行病学、评价流行病学、免疫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微生态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职业流行病学、地理流行病学、气象流行病学、景观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以及行为流行病学、肿瘤流行病学、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等不一而足;甚至从疾病引伸到异常生理状态及意外死亡,如伤害流行病学、自然流行病学、健康流行病学等许多新的分支不断浮现。有些已经形成流行病学新的分支,有些正在发展完善之中。显而易见,流行病学应当进行宏观、微观和个体的多水平研究。

前述流行病学的众多分支,即是流行病学与这些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当流行病学与卫生侦察学结合能查明生物化学恐怖和卫生刑事案件以及卫生责任事件。

四、流行病学的用途

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规律。

控制和预防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流行包括两部份工作:一是疾病监测;二是制订防控对策和策略。疾病监测是长期不断地采集、核查、分析人群健康和疾病消长以及疾病变化的规律,研究影响这些规律的因素,将监测数据用于指导公卫决策;同时,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为理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群体诊断

以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水平衡量当前疾病分布状况,对社区人群健康做群体诊断,为评价某人群健康状况或者社区卫生状况,必须就上述数据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需要采取社区干预措施,确定这些健康问题的相对重要性和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同时发现需要特殊保健的易感人群。

3、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一是要根除疾病或者控制发生;二是要控制发生后的蔓

延,减少并发症、后遗症,降低病死率。

⑴补始预防:预防产生疾病的危(wei)险因素,如管理大气污染、杜绝毒品、改水改厕,创造宽松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

⑵一级预防:为减少疾病,在危(wei)险因素已存在的情况下,通过避免接触危(wei)险因素和提高反抗力予以实现,如戒毒、不

吸烟、限酒,加强锻炼、接种疫苗、合理营养、健康性生活和改变

不良卫生习惯。

⑶二级预防为减少患病:早期发现疾病,预防其蔓延,及时采取治疗和防传播措施。

⑷三级预防:尽量减少疾病带来的残疾等负担,缓解病痛和延长

寿命。

4、病因研究

病因研究是流行病学主要任务,最重要目的是获得当前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知识。流行病学的发展是从病因学研究开始的,在病因学

研究方面用得最多,取得的成绩也最大,流行病学提供病因线索和思路,有人说流行病学永远不能证实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只能匡助科学家得到最后答案;实际上有些问题只能在实验室之外得到答案;流行病学往往能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充分信息支持,如 1854 年

伦敦戈登广场的霍乱控制,住手使用轮状病毒疫苗以减少婴幼和肠套叠的发生。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往往需要联手以明确病因,如军团

菌首次爆发的证实。以下研究实例可作为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成果的范例:肺癌与吸烟、斑釉牙与高氟水 (造成氟斑牙)、水俣病与甲基汞、

婴儿晶体后纤维增生与高氧、海豹样肢体畸形与反应停、kuru病与食人葬礼、烧热病与棉子油、流行性皮炎与桑毛虫、甲肝与生食毛蚶、米送糊糊与察布查尔病、阴道腺癌与已烯雌酚、宫颈癌与 II 型籽油疱

疹病毒等。

5、评价

流行病学可用于研究和促进卫生服务的实施和利用,用于卫生决

策评价;卫生决策是否正确,各种卫生服务的效益如何,亦需要用流行病学方法评价。

对新疫苗、药物或者诊断治疗法及防控措施效果必须依靠流行病学现场考核来评价其效果;公卫官员要利用流行病学数据和方法来确认公共卫生基线,从而制订近期的公卫发展目标。

流行病学评价方法中要特殊注意抽样方法和设置对照。

6、研究疾病自然史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自然史是为了了解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全貌,从而寻觅防控突破口,了解疾病在社区而不只是在医院的表现。

疾病在个体中有临床前期,临床期和临床后期的自然过程;传染病有临床型、亚临床型和隐性感染,研究自然史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发现疾病,了解疾病转归和规律,适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康复;可以了解疾病病程如何,以及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各种疾病结局(痊愈、死亡、并发症) 的概率等。这些资料不仅对预后研究实用,对于促进假设的形成也是实用的。如 AIDS 的发现到 HIV 感染的发展,肺癌、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与吸烟有关都是研究疾病自然史的过程中阐明的。

流行病学应用中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现在公卫监测、现场调查和分析性研究,提出政策依据和作好各方面的沟通工作。

预防医学

临床流行病学流行

病学份子流

行病学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临床学

基础

图 1 - 3 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流行病学原理

流行病学原理 流行病学原理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健康与疾病分布、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的学科。了 解流行病学原理对于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疾病、传染病等健康问题和 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列举几个流行病学原理。 疾病的本质 疾病是一种生物学或心理学上的异常状态,包括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精神疾病等。流行病学研究的是人群中疾病的分布 和变化规律。 流行病学三要素 流行病学中的三要素是病原体、宿主和环境。病原体是指传染病的病 菌或病毒,宿主是指能被感染的人或动物,环境是指宿主所处的环境,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疾病传播途径 疾病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经口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等。不同的病原体和疾病传播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有不同的要求。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分布和变化的基本手段,主要包括人口统计 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交叉研究等方法。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分析疾病传播途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等。 疾病预防和控制 流行病学在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控制措施包 括接种疫苗、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接触病原体、传染病隔离和治疗等。在疫情爆发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例数和死亡率。

以上列举了一些流行病学原理,了解这些原理对于健康和公共卫生具 有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的应用 流行病学应用于疾病流行状况的监测、预测和控制,也是公共卫生政 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在传染病流行的情况下,流行病学可以帮助确定 病毒或细菌的传播途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等,并制定出有效的干 预与控制策略。而在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的预防方面,流行病学可以帮助确定危险因素、发病机理和预防策略。 流行病学的限制和挑战 流行病学研究存在许多限制和挑战,如病例数量有限、调查时间、成 本和误差等。此外,一些疾病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并非易于确定,难 以控制。因此,流行病学需要不断不断改进和创新。 总结 了解流行病学原理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疾病的传播与预 防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问题 的本质,改善防治措施。当然,流行病学仅是一个方面,对于保护人 类健康还需要掌握其他相关知识。

(完整版)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表2是按实际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和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7)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上季重难点回忆 A.X2检验——工人、老师、医生冠心病发病率有无统计学差别(推断2个及多个总体率(或总体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 B.秩和检验——A药、B药;A方法、B方法;有效、无效、一般… C.t检验——小样本 D.Z检验——μ检验——大样本 E.方差分析——F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等 F.直线相关——研究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无关系 G.生存分析——看生存 H.logistic回归分析—干扰项—研究多因素和现象关系 继续回顾 1.线图——看趋势 2.半对数线图——看速度 3.直方图——看分布 4.直条图——比高低 5.圆形图——看比重 6.统计地图——看地域 7.散点图——相互关系 某医师随机抽取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条件相近的红斑狼疮患者28例,随机等分为两个治疗组。一个疗程后检测dsDNA抗体滴度(倒数)资料如下 该资料分析可选用 A.X2检验 B.秩和检验 C.t检验 D.Z检验 E.方差分析 『正确答案』B 每年约4~5分 较前统计学方法简单,建议考生全面掌握 一、考什么? (1)流行病学的定义

(2)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及方法 (3)流行病学的用途 二、重点在哪? (1)流行病学的定义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概论 一、流行病学定义本考点,未考过,但较为重要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

2.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原则备注 群体原则在人群中宏观地考察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 现场原则流行病学研究的人群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群,因此常把一群人与周围的环境(现场)联系起来,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对比原则通过对比来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考察诊断的正确性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代表性原则当选取全人群其中的一部分人作为研究对象时,这个样本要有代表性。代表性的特征,一是样本的产生是随机的,二是样本要足够大

流行病学原理及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及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原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是采用系统方法对人群中健康相关状态或事件的“谁”、“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发生”“怎么办”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个系统中。的两个基本因素是研究人群和对比分析。通过对疾病病因和相关危险因素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对不同人群疾病发生状况的差异进行评价。 流行病学是一门建立在概率论、统计学和可靠研究方法基础之进行定量研究的科学,赤是一门从生物学角度对健康相关状态和事件提出可能假设并加以验证的因果推理方法。 和其他学科一样,流行病原理是由对个别流行事故——主要是传染病暴发流行事故研究发展起来的。流行一词即住几乎都是指传染病爆发,就近将超限发病率作流行的基本含义。流行和非流行是相对的;1.不掌握非流行期间的发病率即无法判定流行的存在;2很低的发病率其意义可以和高发病率同样有重要性,如尼姑自宫颈炎对于建立宫颈癌成因说是十分重要的;3某些慢性病流曲线高低不规则即使有可资比较的数据,也很难判断那一假是流行期。 二、流行病学思维方式(已有胶片)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并方法解决人类疾病与健康问题的年轻科学。 2.方法分类回顾(胶片) 3.1993年耿贯一对流行病学方法的描述(胶片) (三)流行病学思维方法 无论是病因研究或其他因素探索。流行病学工作者用群体的、宏观的动态的逻辑思维去进行描述性分析或分析性的描述。在建立或检验假设时思维方式大致如下; 非逻辑思维法、直觉判断 求同 立论求异 或共变 检验立论归纳利余 稳定 逻辑思维排除 类比 1.、几个具体方法 1求同,不同条件不存在共同因素,如伤寒与被传染水源的关系、阴道腺癌病因研究。 2、求异法、不同条件下发病分布差异,察布查尔米送乎乎病因调查,尼姑和一般妇女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它 是现代公共卫生学的基础,并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预防疾病提供科 学依据。本文将讨论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疾病的流行规律 流行病学研究的第一个任务是确定疾病的流行规律。疾病的流行规 律是指在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的程度和模式,通常用疾病的患病率和 死亡率来描述。在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时,流行病学家通常关注以下 几个方面: 1. 疾病的流行趋势:疾病在时间上的分布趋势,如季节性、年度变 化等。 2. 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不同人群中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差异,如年龄、性别、职业、地理区域等。 3. 疾病的簇集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某些疾病患者的聚集现象, 存在疾病暴发和疫情爆发的可能性。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是波动和相对风险。波动是指人群中某种疾病 的季节性、年度变化等规律。相对风险是指不同人群中某种疾病的发 病率比较,如男性患某种疾病的风险相对于女性为多少倍。

流行病学家会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疾病的流行规律,建立模型,预 测未来疾病的流行趋势和规模,提供决策依据。 三、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 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是指对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内的人 群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和健康状况。横断面研究法适 用于了解人群中某种疾病的现状、疾病的分布情况、危险因素的分布、患病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等。 2. 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是指对一群人进行长时间跟踪观察,监 测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暴露程度,以评估危险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法可以研究某个危险因素在时间上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研究一些罕见疾病的流行和危险因素的分布。 3. 病例对照研究法:病例对照研究法是指将患病者和不患病者进行 比较,寻找和疾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法可以适用于 研究一些罕见病的发病原因和疫苗或特定疗法的疗效。 4. 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是对一类问题进行综 合评估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结合统计方法,系统综述 和荟萃分析可以准确评估某个疾病或危险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总结一下,流行病学是一门对人群中疾病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 行研究的科学。流行病学家通过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基本原理,以及各 种研究方法,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旨在研究和监测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和传播情况,以及找出可能的致病因素和防控措施。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原理 流行病学调查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核心思想: 1. 描述疾病的时空分布: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是描述疾病的时空分布,即病例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通过了解疾病的地理分布和时间趋势,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2. 确定疾病的发生率和风险: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之一是确定疾病的发生率和风险。通过计算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量化疾病的影响程度,并评估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 3. 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病例和对照群体进行比较,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通过确定可能的致病因素,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具体选择的方法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1. 临床病例调查: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特定疾病的病例。研究人员 可以通过检查病例的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来确定疾病 的特点和可能的致病因素。 2. 群体调查: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和发生情况。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以了 解人群中患病率和风险因素的分布情况。 3. 实验室调查: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特定疾病的病原体。研究人员 可以通过采集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唾液等,进行实验室检测, 并分析病原体的性质和传播途径。 4. 随访调查: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情况。研究人 员可以对病例进行长期追踪随访,了解疾病的进展和影响因素的长期 效果。 三、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 流行病学调查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 疾病的监测与预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监测疾病的时空分 布和趋势,预测疾病的爆发和流行趋势,为公共卫生措施的制定和实 施提供参考依据。 2. 发现新兴病原体和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发现新的病原体 和疾病。通过对病例的追踪和实验室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新兴传染病,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课程讲义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课程讲义 一、流行病学概论 (1)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四层含义: ①研究对象是人群; ②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 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评价效果; ④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2)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 流行病学的原理 (1)分布论:分析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 (2)病因论:探讨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各种原因。 (3)健康一疾病连续带理论: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4)预防控制理论: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疾病预防控制可以采取三级预防措施。 (5)数理模型: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测它们未来的变化趋势。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 (1)群体原则:在人群中宏观地考察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 (2)现场原则:流行病学研究的人群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群,因此常把一群人与周围的环境(现场)联系起来。 (3)对比原则:通过对比来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考察诊断的正确性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4)代表性原则:当选取全人群其中的一部分人作为研究对象时,这个样本要有代表性。代表性的特征,一是样本的产生是随机的,二是样本要足够大。 【例题】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A.疾病 B.病人 C.健康人 D.人群 E.亚临床型病人 【答案】D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描述流行病学:主要是揭示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现象。 (2)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找出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 (3)实验流行病学:主要是研究并评价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中的预防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4)理论流行病学:是通过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深入研究,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疾病流行规律、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检验疾病防治效果。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疾病的社会分布以及其与个体特征、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的关系。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 1. 普遍性原则:每种疾病都具有某种普遍性,即疾病在特定人群或地区以一定频率发生。 2. 流行病学三要素: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由三个要素组成,包括宿主(个体)、环境(宿主生活的环境)和病原体(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等)。研究者需要了解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便确定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流行病学时空模式: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时空模式。通过分析疾病的时空变化规律,可以推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 4. 非特异性病因学原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环境、行为等因素。流行病学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局限于单一因素。 5. 疾病自然史原理:疾病从患者感染病原体到发病、病程和恢复的整个过程,

被称为疾病的自然史。通过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可以了解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转归,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方法 1. 人群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方法,通过收集人群的相关信息,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等。 2.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已患疾病的病例与一组未患疾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从而推断疾病的危险因素。 3. 纵向研究:跟踪观察研究对象一段时间,收集相关数据,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4. 横断面研究:在一个特定时点对一群人进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了解人群的疾病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 5. 病例系列研究:收集某个特定疾病的一系列病例,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预后,从而揭示疾病的原因和病因。 6. 计量流行病学:使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趋势,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展 一、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它是一门应用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疾病、伤害和健康三方面内容。流行病学的任务首先要揭示流行或分布的现象,其次要探讨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和原因,最后制定出治疗和预防的策略或措施。流行病学学科内涵可概括成分布论、病因论和控制论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三部分。 现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疾病的发病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病因推断的原则、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随着流行病学原理的扩展和方法的进步,其用途可以概括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自然史的探讨、疾病的监测、疾病预防效果的评价。 流行病学史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学科形成前期、学科形成期或成长期和现代发展期。从20世纪40~50年代起至现在,称为现代流行病学(modernepidemiology)时期。在此阶段中,流行病学的进展首先体现在对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传统流行病学与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在研究对象、范围和任务有着明显不同,传统流行病学认为研究和控制传染病是其主要任务,而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疾病的分布、生态学及防治对策的学科,更强调流行病学方法学的性质。这一时期,流行病学与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经济和卫生保健发展相适应,在防病的总任务和学科的方法学方面都取得了质的

飞跃发展,成为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传统流行病学以防制传染病为主要任务,以独特的调查分析方法为特点,取得了在发达国家控制天花、古典型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和一批主要肠道及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的伟大成就。而现代流行病学的主要特点是对疾病防制的总任务由局限于传染病扩大到人群的一切疾病和健康状态,方法由传统的调查分析扩展为充分利用多种资料来源进行整套定型的统计分析研究,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对此有决定性的贡献,使其方法学有了飞跃的进展。20世纪20年代开始应用了病例对照研究方法,50年代又开始应用了队列研究。1951年Cornfield提出了相对危险度、比值比等影响深远的测量指标。1959年Mentel和Haenszel提出了著名的分层分析法。此后一些学者又在偏倚、混杂、比值比、可信限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乃至产生许多至今广泛应用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和数学分析模型,如Logistic回归模型、Cox模型等。 现代流行病学的进展还体现在其用途的深度和广度。首先,流行病学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是描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不同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表现,如发病率、现患率或死亡率等,以及某些数值变量指标的平均值。研究分布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可提供某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索,亦可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资料。第二,流行病学可用来探讨疾病的病因,当前心理、社会、遗传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流行病学可以广泛地探讨众多的疾病危险因素。第三,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学科,使临床医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是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是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模式的科学,其核心是研究传染病和非传染 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一、疾病的发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研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是流行病学的核心,其中包括疾病的类型、年龄、性别、种族、教育背景、职业等。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等。一些显著的 因素可能导致疾病高发,如污染、营养缺乏、生活习惯等。 二、病因的研究是流行病学的关键 流行病学的研究目标在于分析疾病的病因和疾病的传播规律。在对疾病的研究中,病 因是关键的。通过对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可以找到有效预防措施。病因的研究一般有三 种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回顾法。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的人群,如同一地区的居民、同一单位的职工、同一年龄 段的儿童等。通过对人群中出现某种疾病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出疾病的发生和 传播规律,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进而能够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疾病的传播过程是围绕着主要的传播途径展开的,可以是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接 触传播、媒介传播等。疾病的传播速度、传播距离、传播方式等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如病原体的传播能力、人群的行为相关因素等。掌握疾病传播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蔓延。 五、流行病学需要多种科学方法的支撑 流行病学的研究需要依赖多种科学方法来实现。其中,主要包括感染病学、生物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全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还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研究方法,如疫 情调查、调查问卷的编制等。 六、流行病学的研究具有经济、社会和卫生意义 流行病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公共卫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于制定劳动保护、 环境保护及其他方面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诊断和治 疗疾病,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分布的科学,其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从而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为实现这一目标,流行病学采用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本文将对流行病学的常见研究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介绍。 一、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适用于分析疾病与某些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该方法的核心是将患病个体(病例组)与不患病个体(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者通过询问受试者的暴露史和其他相关信息,比较两组之间暴露因素的差异,计算出相应的风险比或风险差异。 例如,研究某种癌症与吸烟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选择一组患有该癌症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选取一组年龄、性别等与病例组相似的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的吸烟情况,分析吸烟与癌症之间的相关性。 二、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用于评估某种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研究者从无病的人群中选择一组暴露于特定因素的个体(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者选择已暴露的个体(回顾性队列研究),并对其进行长期跟踪观察,记录其暴露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

例如,为了研究高血压对心脏病发生的影响,可以选择一组没有高血压的人群进行观察,记录个体的血压情况和心脏病发生情况,通过比较不同血压水平下心脏病发生率的差异,评估高血压对心脏病的危险性。 三、交叉研究 交叉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适用于研究暴露和结果之间的短期关系。研究者选取一组暴露和未暴露的个体,同时观察其结果发生情况,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评估暴露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例如,为了研究饮酒对肝脏损害的影响,可以选择一组饮酒者和一组不饮酒者,检测其肝功能指标,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交叉研究具有研究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但难以确定因果关系,所以常常需要结合其他研究设计进行验证。 四、生态学研究 生态学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研究的综合性方法,它关注的是疾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者通过分析人群、地理和时间上的变化,探究环境暴露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联。 例如,为了研究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可以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空气质量与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并在统计学上进行相应的分析。 五、病例报告和系列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是一门研究人群发病和死亡原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变 化趋势、病因、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等的学科。通过应用一系列科学 原则和方法,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提供疾病防控政策的依据,对公共卫 生的改善和保护人民健康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研究的 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 方面。 研究设计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设计是最关键的一步。合理的研究设计可 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是通过一次性调查多个人群, 观察其患病情况和暴露因素的关系。队列研究是在起点时选择尚未患 病的人群,跟踪观察其患病情况和暴露因素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则 是选择已患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再选取类似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 两组的暴露因素情况。 数据收集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数据收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获得准确的 数据,研究者需要设计问卷调查、临床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在 问卷设计上,需要保证问题清晰、具体、易答,并对不同人群进行适 应性调整。临床检测方面,可以通过体格检查、生物标志物测定等手 段获取数据。实验室检测则是通过化验、血液检测等方法获得数据。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流行病学研究的核心步骤,只有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合理 的分析,才能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 统计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回归分析、生存 分析等。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对人群的基本特征、发病率、死亡率等 进行描述和总结。ROC曲线分析可以评估一种诊断试验的准确性。回 归分析可以探究暴露因素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生存分析则用于评 估特定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情况。 结果解释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结果解释需要结合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科学 合理地阐释研究的结果。首先要进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评估,确 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同时,还需要将研究结果与已有的证 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对公共卫生政策和实践的指导意义。结果解释要客观、准确,并充分考虑研究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总结 流行病学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卫生学科,具有防控疾病、保护人 民健康的重要作用。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 分析和结果解释是基本的工作步骤。只有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才 能获得可信、准确的研究结果。流行病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 为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事业的改善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持。

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一、概述 流行病学研究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发生和传播规律的科学,目的是揭示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基本原理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群层面的观察和比较,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揭示疾病的发生规律。其中两个基本概念是流行病学的基石,即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内,人群中患病人数与人群总数的比例,而死亡率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群中死亡人数与人群总数的比例。 三、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有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两种方法。观察性研究是通过观察和收集数据来推断疾病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实验性研究则是在实验条件下控制和操纵变量,观察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等。 四、应用领域 流行病学研究在公共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流行病学研

究可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制定。通过分析疾病的发病规律和危险因素,可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其次,流行病学研究可以用于评估干预效果。通过比较实施干预前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此外,流行病学研究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预测疫情,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预警和决策依据。 五、研究设计与分析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步骤。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对象选择、样本量计算和数据收集等。数据分析则包括描述性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和生存分析等。其中,推断统计分析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计算风险比、相对危险度和相关系数等指标来评估变量之间的关系。 六、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 虽然流行病学研究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流行病学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无法控制和操纵变量,因此无法得出因果关系。其次,流行病学研究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此外,流行病学研究还受到人口特征、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七、流行病学研究的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据的积累,流行病学研究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调查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调查 在医学领域中,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 控制的学科。通过对某一疾病或疾病风险因素的调查和分析,流行病 学能够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而危险因素调查则是流行病 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它能够发现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为疾病的防控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调查的 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 一、流行病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其基本目 标是了解疾病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从而采取科学的措 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病学主要通过调查、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收集和分析与疾病相关的数据,从而得出结论和建议。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包括: 1. 发病规律:流行病学通过调查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规律,可判断 疾病的季节性、年龄分布、性别差异等,从而揭示其病因和传播途径。 2. 确定危险因素:通过比较不同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流行病学能 够找出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 3. 防控措施: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 依据,如改变生活方式、完善卫生设施、研发疫苗等。 二、危险因素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危险因素调查是流行病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帮助研究人员找出 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从而提供科学依据来预防和控制疾病。 危险因素调查的方法包括: 1. 增加样本数量:调查研究的样本数量越多,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因此,危险因素调查需要选择合适的样本,并通过严格的抽样方法尽 可能拓展样本规模。 2. 设计问卷调查:通过制定问卷,研究人员可以收集与疾病相关的 数据。问卷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职业暴露等 内容,以便确定危险因素。 3. 测量生物学指标:有些危险因素无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准确的数据,如血压、血糖、血脂等。因此,危险因素调查还需要对候选危险 因素进行生物学指标的测量。 4.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人员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 行整理和分析。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回 归分析等。 三、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调查的意义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调查对于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 揭示疾病的发生规律:流行病学可以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规律,如疾病的季节性、地区分布等,从而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 依据。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是一个人群的现状,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由于流行病学是人群中进行研究,所以研究者实际上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对象发生的条件,因此,观察法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又叫描述流行病学,通过观察而正确、详细地记载疾病或健康状态按时间、地点、人群各种特征的分布特点,也可以包括可疑病因因子的分布特点。为了正确的描述分布,必须有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准确的病例数字以及人口数字。 通过描述流行病学获得的资料也可对病因提出线索或假说,或对防制提出有效的措施。 2、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又叫分析流行病学,对所假设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进一步在选择的人群中探找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所提出的假说。 主要有两种: 1.从疾病开始去探找原因的方法叫病例对照研究,从时间上是回顾性的,所以又叫回顾性研究。 2.从有无可疑原因开始去观察是否发生结果的研究方法叫队列 研究。从时间上是前瞻的,所以又叫前瞻性研究。 二、实验法 流行病学中所用的实验法也叫作实验流行病学,它和一般医学基础学科的实验不同,主要在人群现场进行。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的

主要的、最大的实验室。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又可分为:临床试验和人群现场试验。后一类实验中对病因进行干预的又叫干预研究。当被观察对象不能随机化分组时,叫作半实验或准实验研究,如卫生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及管理与服务的评价研究等。 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1、理论流行病学研究理论流行病学研究也叫数理流行病学研究,是将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或用电子计算机仿真,进行理论研究,又叫数理性研究。 2、方法的研究在着手一项特定研究之前,需要将研究中所使用的技术加以完善,发展收集数据资料的技术,改进疾病分类等。它是为进行和完善流行病学研究所必需的,但其本身并不是直接的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MicrosoftWord文档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MicrosoftWord文档 重点一: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3.对比原则4.代表性原则重点二: 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 疾病的分布:时间、空间和人间,疾病的三间分布。(联想记忆:天 时地利人和) 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 出现的频率。重点是新病例。 2.罹患率: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 病频率的测量。(新病例、短时间暴发、病情相对严重而且比较急) 3.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新+旧病例) (横断面调查-现况研究-患病率研究) 4.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 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评价传染病的 传染性)。5.感染率6.病残率7.死亡率8.病死率 9.存活率(顾名思义即可)重点三:疾病流行强度 4.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患者的现象。(小范围,短时间,罹患率)重点四: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无干预措施);

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干预措施)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重点五:现况研究: 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1.普查2.抽样调查抽样 调查 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调查。 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 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 抽样等。重点六:分析流行病学 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一种研 究方法。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两种方法。目的是 检验病因假设,估计危险因素的作用程度。重点七: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 调查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判断暴露因 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病例对照研究有以下特点: 1.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观察性研究; 2.回顾性,由“果”至“因”; 3.一果多因。 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比值比(oddratio,OR,也称比数比、优势比或交 叉乘积比)来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强度。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4797动检本科)动物流行病 绪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简史 流行病学即意为“研究发生在人群中的事件的学问(OLOG)Y”, 可见就医学范畴而言,它是指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 第二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一)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观察法中的重要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通过观察详细记载疾病或健康状况按时间、地点、人群各种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等)的分布特点。另外,通过描述性研究,将病例分布与某些因素的分布进行对比,根据其特点与差异,有可能对疾病病因提出假设,为进一步研究的提供线索。描述性研究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 病例报告 2. 现况研究,又称现况调查、横断面调查等,现况调查又有普查、抽查和筛查几种形式; 2. 纵向研究; 3. 生态学研究 (二)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或叫分析流行病学。属于这类性质的研究主要有两种: 1. 病例对照研究 2. 队列研究 二、实验法 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一)理论研究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数学流行病学,是利用数学模型研究疾病流行的规律性,定量地反映病因、宿主和环境的各项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 (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流行病学不仅是一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医学方法学。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也对流行病学方法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不断研究、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目前,流行病学在医学各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日益扩大,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 二、探讨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因素 三、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 四、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五、用于防制效果评价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人间)的分布特征。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第一节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一、死亡频率的测量 (一)死亡率(mortality rate ) 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死亡率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1000%o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上式中比例基数为千分率,有时用万分率(10000/万)或十万分率(100000/10 万)。分母中同年平均人口数可用:①当地该年7月1日的调查人口数代替;或② 当地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之和除以2。 (二)死亡专率(specific death rate ) (三)调整死亡率(adjusted death rate ) (四)婴儿死亡率(infant death rate ) (五)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rate ) (六)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 ) (七)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death rate ) (八)病死率(fatality rate )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常以百分率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