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地质隧道施工技术管理

甘肃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地质隧道施工技术管理
甘肃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地质隧道施工技术管理

浅议甘肃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地质隧道施工技术与管理摘要:文章结合甘肃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地质的特点,探讨了可以消除黄土湿陷性的隧道施工技术,同时提出了安全风险防范的措施。

关键字: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兰州市大约90%以上的土地为黄土地质,其中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布极广,并且地基湿陷等级高,湿陷性敏感。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大断面黄土隧道难度十分大,如果技术不够成熟,施工时考虑欠周全,施工中随时可能坍塌[1]。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基的处理,二是拱顶沉降的处理。所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消除上述两点隐患,对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意义重大。作者以兰州市南山路石板沟隧道为例略谈湿陷性黄土地质隧道施工

技术与安全管理。

一、工程概述

石板沟隧道位于南山路西向10km处,分左右线,两线间距

40-54m,为双向行驶分离式双车道隧道。隧道净空为9.25m,限高5.0m,最大开挖跨度11.9m,最大开挖厚度10.25m,左线长度360m,右线长度393m。隧道按新奥法设计施工,衬砌设计为曲墙复合式衬砌。该隧道基线zk34+770-zk34+835计65m,右线

yk34+750-yk34+870计120m,处于湿陷性黄上地段,隧道口设计标高以下尚有30余米黄土。隧道开挖时有可能出现塌陷,洞身基础可能出现湿陷现象,因而在施工中搞好防排水及基础加固是顺利施

湿陷性黄土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中交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科技开发项目编号: 大断面黄土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课题 《湿陷性黄土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验收文件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八年十二月八日

完成单位:中交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协作单位:中交太中银铁路工程第六项目经理部二分部中交太中银铁路指挥部 项目负责人:赵佳云 课题组主要人员: 报告执笔:王殿会 报告审核:赵佳云

总目录 1 验收大纲 2 工作报告 3 技术研究报告 4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5 应用单位使用情况报告

验收大纲

科技开发项目验收大纲 一、项目来源: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项目,项目合同编号:KT2007-08。 二、组织验收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 主持验收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发展处 三、验收形式:会议验收。 由组织验收单位召集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验收委员会,并委托局技术发展处主持验收工作。验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9名。 四、验收目的 为有效、合理地组织管理科技开发项目,评价科技开发项目合同执行的质量和效果,以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 五、验收依据 1、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与科技开发管理办法》; 2、项目合同书; 3、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等。 六、验收内容 1、依据合同书,对项目的合同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2、审查该项目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数据是否正确、详实、符合有关规定; 3、审查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效益等情况。 七、提供的技术文件 1、验收大纲 2、工作报告 3、技术研究报告 4、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5、应用单位使用情况报告

湿陷性黄土地区常见地基处理方式及选用

湿陷性黄土地区常见地基处理方式及选用 摘要:由于科技迅速发展,新型建筑施工材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湿陷性黄土地也能施工建设,建筑高层建筑物,对黄土地地基的处理方法也越来越繁多,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本文探讨湿陷性黄土地的湿陷机理以及对地基的处理方法介绍。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地基; 处理; 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主要是指结构不稳定的黄色土层,遇到水浸湿后,在自重压力或者附加压力作用下,出现显著的下沉现象。这种特性会对土层上方结构物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路基或者结构物出现大幅度沉降,倾斜等现象,严重影响安全使用。 一、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重要意义及一般处理方法 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其中约占四分之三的黄土,为湿陷性黄土。其最主要的特性是受水浸湿后,在土的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产生大量而急剧的沉陷,给构造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使结构物大幅度沉降、坼裂、倾斜,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鉴于湿陷性黄土的这种特性,在该地区建筑物的设计及施工中,必须采用合理的基础型式或消除沉陷的地基处理方式,才能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很广,各地区黄土的差别很大,地基处理难度大,开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在我国,有很多地方的土质均属于湿陷性黄土,而不同地区的黄土又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在对湿陷性黄土地的地基进行处理时我们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不同地方,区别对待。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进行处理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通常,我们以以下几个方面为主要参考点。一是地域性的差别,不同地域的黄土湿陷性以及湿陷敏感性的强弱也许会有很大差别,土层的承载能力以及土质的可压缩的程度及均匀程度等。二是建筑物的用途,建筑物内用水量的大小水渗入地基的可能性等。三是建筑物施工时用料和施工条件,以及丰富的施工经验。四是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是一级建筑还是二级建筑等,建筑物结构对对由于黄土的湿陷性造成的地基不均匀下沉的适应能力。 湿陷性黄土的独有的性质,决定了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的处理要采用什么方法。那么湿陷性黄土的独有性质是什么呢,研究表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形变由两种因素引起,一是土壤压缩,一是土质湿陷。当地基承载的压力没超过地基的允许承载能力时,地基所产生的压缩变形很小,几乎不会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土壤的湿陷性在当地基被水浸湿时,会引起土壤的附件变形,这种情况,即使地基所承载的压力并没有超过地基的允许承载能力,也要对地基进行处理,避免发生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造成造成危害。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设计措施,主要有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三种。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实例 孙宏 (大地工程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02) 摘要:遵循《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借鉴当地工程建设经验,探讨了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以地基处理措施为主,在采取环境治理、场地防排水和上部结构措施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处理后的剩余湿陷量,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提出了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不但要灵活运用规范,而且要尊重当地的工程经验。 关键词:大厚度,湿陷性,挤密桩,垫层 Treatment Example for Large Thickness Collapsible Loess Sun Hong (Dadi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1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Code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collapsible loess regions”(GB50025-2004), referring to the loc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of the collapsible loess,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aking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as the principal thing, adopt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and upper structure measures, loosening the handled remaining collapsible volume, taking the treatment of the large thickness collapsible loess. Key words: Large Thickness, Collapsible, Compaction pile, Cushion 湿陷性黄土是特殊性岩土,结构性强,作为建筑物地基,浸水后结构破坏引起湿陷,产生的附加变形影响工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因此,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小建筑物地基浸水湿陷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按湿陷性黄土规范提出的几种地基处理方法,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和桩基础对一般的湿陷性黄土都能满足规范的要求。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论述规范处理方法限度外的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 1 工程概况 甘肃省兰州市某油页岩炼油工程,该项目是关于国家煤炭深加工政策的重点工程项目,设计处理油页岩1.74Mt∕a。按黄土地区建筑分类,重要建筑物油灌(10个Φ12m)、塔区、炉区、筛分车间、循环水池和污水处理池属乙类建筑物。其余属丙类建筑物。 工程场地属陇西地区典型的黄土梁地貌,黄土梁坡面分布强烈切割形成的冲沟,冲沟内的落水洞呈串状分布。场地位于主冲沟上部,依原地形分标高2027m、2020m、2013m、2010m四级台阶。 2 黄土的湿陷性 依据工业场总平面布置图,按黄土规范采取以探井为主配合钻探的勘察手段。探井数量占勘

隧道施工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施工工程地质条件 1.3.1 地形地貌 隧道位于剥蚀侵蚀中山区,地势陡峻,植被较差,地面标高855~1030m以上,相对高差约175m以上。隧道最大埋深约190m,进口端岩石陡直,施工条件困难,出口端位于弱风化石灰岩层。 1.3.2 气象 该区属北暖温带重干旱气候,其要气候要素:年平均气温11.05℃,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23.3℃,年平均降水量397.94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67.70mm,一如最大降水量75.5mm,年平均风速1.9m/s,最多风向CNW,最大风速17.1m/s,最大积雪深度13cm,年平均相对湿度56.6%。 1.3.3 地质条件 1 地层岩性 第四系全新统碎石土Q 4 col:灰褐色、杂色,中密,稍湿,成分以石灰岩石块为主,厚10~18m,出露于出口段。 石灰岩O 2 S:青灰色-灰黑色,表层为灰白色,弱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层为碎块状,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强度高。岩层产状88°∠6 °,节理产状224°∠89°,140°∠90°,151°∠90°,220°∠90°。 2 地层承载力特征 碎石土Q4col稍密—中密,稍湿,承载力基本值σ=400kpa。 石灰岩O 2 S 承载力基本值,弱风化层σ=1400kpa,微风化层σ=1800kpa。 3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根据资料现实,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56米。 4 隧道围岩类别 根据资料所给,结合隧道围岩基本分级表(表1--2)隧道围岩类别及分布里程: DK20+493--DK20+508段为Ⅲ级; DK21+355--DK21+363段为Ⅲ级; DK20+508--DK21+363段为Ⅱ级;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1-60)

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 总贝U 1.0.1 为确保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包指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做到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地基处理、施工、使用与维护。 1.0.3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应根据首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 困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对建筑物产生危害。 1.0.4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工程,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湿陷性黄土collapsible loess 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着附加下沉的黄土。 2.1.2 非湿陷性黄土non collapsible loess 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无显着附加下沉的黄土。 2.1.3 自重湿陷性黄土loess collapsible un der overburde n pressure 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显着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2.1.4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loess non collapsible un der overburde n pressure 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不发生显着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2.1.5 新近堆积黄土rece ntly deposited loess 沉积年代短,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均匀位差,在50?150kPa压力下变

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bgrade Construction in Collapsible Loess area of Gansu Province (征求意见稿) 主编单位: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6年4月10日

前言 甘肃省是黄土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之一,黄土分布面积约为12万km2,东起甘、陕省交界,西至乌鞘岭,覆盖庆阳、平凉、天水、定西、白银、兰州、临夏、武威等八个地市,普遍具有湿陷性。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和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在黄土地区修建公路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由于黄土湿陷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沉降、路面开裂,从而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在项目建设中需要从设计到施工全方位控制,结合合理的设计指标,采取有效的施工工艺达到理想的效果,预防黄土湿陷性带来的危害,保证黄土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标准是在现行公路路基设计、施工、验收规范的基础上,总结行之有效的成熟工艺、设备配置和技术措施,针对黄土地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和管理薄弱环节,充分吸纳了甘肃省内黄土地区建设项目的施工经验和成果。 本规范旨在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质量通病,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树立行业文明施工形象。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主编单位,以便下次修订时研用。 主编单位: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曹贵刘永红刘杰任文宏 1

(完整版)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齐梁洞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一、前言 (一)概况 G209国道吉首至凤凰公路改建工程齐梁洞隧道位于凤凰县沱江镇齐梁桥村,呈北-南向穿越丘陵体。本隧道起讫里程为K32+240-K32+505,全长265m,属短隧道。隧道进口地形标高为370.59m,出口地形标高为373.88m,设计标高为361.55~363.37m,呈纵坡0.7%上坡;行车道宽度为双向6m,隧道总宽度为2*(6+0.75)=13.5m;高度7m。隧道最大埋深约为59.80m,平均埋深36.80m。该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达62.87。地表植被较发育,基岩大部裸露,进出口皆为丘陵斜坡,有少量覆盖层分布。隧道区交通状况较好,进出口端即为国道G209。 为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受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委托,我院对拟建隧道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 (二)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根据任务书,本次勘察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详细勘察,其目的是为齐梁洞隧道修建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与岩土参数,具体要求为: 1、查明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分布及工程特性; 2、查明隧道围岩岩体的完整性、风化程度、围岩等级; 3、查明进出口地带的地质结构、自然稳定状况,隧道施工诱发滑坡等地质 灾害的可能性;4、查明隧道浅埋段覆盖层的厚度、岩体的风化程度、含水状态及稳定性; 5、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性质; 6、傍山隧道存在偏压的可能性及其危害; 7、洞门基底的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力; 8、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涌水量; 9、查明其它对隧道不利的因素。 (三)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与任务书;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4、《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5、《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 02-01-2008); 10、《铁路工程地质手册》(99版)。 (四)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方法 1、勘察工作布置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地的要求的要求规范(1-60 )

1 总则 1.0.1为确保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包指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地基处理、施工、使用与维护。 1.0.3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应根据首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困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对建筑物产生危害。 1.0.4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工程,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湿陷性黄土 collapsible loess 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2.1.2非湿陷性黄土 non collapsible loess 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无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2.1.3自重湿陷性黄土 loess col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 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2.1.4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loess noncol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 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不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2.1.5 新近堆积黄土 recently deposited loess 沉积年代短,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均匀位差,在50~150kPa压力下变形较大的全新世(2 Q)黄土。 4 2.1.6压缩变形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天然湿度和结构的黄土或其他土,在-定压力下所产生的下沉。 2.1.7湿陷变形 collapse deformation 湿陷性黄土或具有湿陷性的其他土(如欠压实的素填土、杂填土等),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所产生的附加下沉。 2.1.8湿陷起始压力 lnitial collapse pressure 湿陷性黄土浸水饱和,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 2.1.9湿陷系数 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 单位厚度的环刀试样,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下沉。

【CN109797769A】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综合管廊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92802.X (22)申请日 2019.03.14 (71)申请人 兰州理工大学 地址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 坪路287号 (72)发明人 朱彦鹏 杨奎斌 赵福登 魏真红  杨校辉 李亚胜 凡家恒  (74)专利代理机构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62002 代理人 曹向东 (51)Int.Cl. E02D 27/34(2006.01) E02D 27/46(2006.01) E02D 29/045(2006.01) E02D 31/02(2006.01) E02D 19/06(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综合管廊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综合管廊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地基结构包括设在基坑底部以下的挤密桩,在基坑底部依次往上铺设的素填土层、防水土工布、灰土垫层和混凝土底板,设在基坑底部两边的排水管以及设在混凝土底板上的综合管廊和填平基坑的回填土;防水土工布沿基坑两边的侧壁向上延伸,且端头卷入基坑侧壁上的水平槽;排水管与回填土之间设有滤石层。本发明结构简单、各部分布置合理、施工步骤简便,在缩短工期的同时又节约了成本,而且通过预先消除一定深度黄土湿陷以及有效的截水和排水效果,能够彻底处理好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管廊地基,同时其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宜在湿陷性黄土 地区大量推广应用。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CN 109797769 A 2019.05.24 C N 109797769 A

隧道施工工艺

黄土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为了预防在黄土中开挖隧道的大变形和坍塌问题,采用台阶分布开挖法(又称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结合喷射砼及时封闭开挖面,用超前管棚支护、钢拱支撑、挂网、打锚杆等来加强土体强度及限制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实施短开挖,快循环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是目前黄土隧道施工的较完整的方法。 1.施工方法及工艺要点 1.1根据工地实际情况,设计并施打超前管棚。钢管真径一般为ф60 mm,长4.5m,间距30cm,外插角20,首尾相接长度不少于1.5m。钢管内充填20号砼或者水泥砂浆。 1.2上半断面人工用风镐及电铲掏槽。掏槽宽度约1m,纵向掏槽深度每次约0.8m。 1.3开挖后立即射砼封闭断面。喷射4cm厚的20号砼,封闭开挖断面,以免孔隙水从断面处渗出,而使土体失稳。 1.4架钢拱及挂网。钢拱规格为Ⅰ20a,按设计断面计算用量。拱架之间的间距依每次开挖长度约为0.8m,每榀钢拱纵向用ф20钢筋连接,钢筋间距1.2m。管棚尾端焊接于拱架腹部,以增强共同支护作用。ф8钢筋网格间距为20cm×20cm。 1.5喷射砼填充钢拱间空隙。拱架与开挖轮廓之间的所有间隙用20号砼喷射充填密实,先喷拱架与轮廓之间空隙,再喷拱架,然后再喷拱架之间,直至喷到规定的厚度。 1.6按上述1-5的方式开挖5m左右后,开挖支撑掌子面的核心土支持部分。 1.7在上半断面初期支护稳定的条件下,开始开挖下半断面:首先通过在上半断面的钢拱的拱脚打注浆锚杆,以防止拱架及围岩变形与下沉。钻进后进行注浆,两侧以等间距各打5根锚杆。经过做试验,这样的锚杆与黄土结合后,抗拨力可达8t以上。 1.8开挖出碴完成后立即喷射砼封闭围岩,然后架钢拱支撑和挂网,经分层喷射砼直到设计厚度。再铺设土工布防水板,做二次衬砌。 2.施工工艺流程图

湿陷性黄土隧道及其防护措施

论湿陷性黄土及其对隧道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本文对湿陷性黄土进行了阐释,以及在隧道施工中湿陷性黄土的影响危害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一些防护措施。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隧道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一概念和工程特性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性大。(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O.01ra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ram 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rn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的中砂颗粒。西宁地区的湿陷性黄土是粉质土,且低阶地一般为粉质亚粘土为主,高阶地以粉质亚砂土为主 1.黄土湿陷性判定 通过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压力下的湿陷程度。 湿陷性系数 ' s()/ p p o h h h δ=- δs≧0.15 湿陷性黄土 δs<0.15 非湿陷性黄土 2.湿陷类型判别 自重湿陷性判别(在饱和自重压力下的湿陷程度) 自重湿陷性系数δzs δzs≧0.015 自重湿陷性黄土 δzs<0.015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场地湿陷类型(实测自重湿陷量或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 黄土是一种第四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以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此生扰动的、无层理的、黄色粉质富含碳酸盐并具有大孔隙的土状沉积物称之为黄土。具体说就是分布在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构成黄土高原的黄土作为代表。黄土具有如下特征: 1、为风力搬运沉积,无层理。 2、颜色以黄色、褐黄色为主,有时呈灰黄色。 3、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含量一般在60%以上,几乎没有粒径大于0.25mm 的颗粒。 4、富含碳酸钙盐类。 5、垂直节理发育。 6、一般肉眼可看的大孔隙。 满足所有特征的称为典型黄土或者原生黄土,当缺少一项或者几项,称为次生黄土。 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故在润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1、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 土颗粒中又以0.05~O.01ra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ram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rn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的中砂颗粒。上述颗粒的矿物成分,粗颗粒中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粘粒中主要是中等亲水性的伊利石。此外,在湿陷性黄土中又含有较多的水溶盐,呈固态或半固态分布在 各种颗粒的表面。 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土中水 分不断蒸发,土孔隙中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 触点形成胶结。 试验研究表明,粗粉粒和砂粒在黄土结构中起骨架作用,由于在湿陷 性黄土中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触,能直接接触的大 多为粗粉粒。细粉粒通常依附在较大颗粒表面,特别是集聚在较大颗粒的 接触点处与胶体物质一起作为填充材料。 粘粒以及土体中所含的各种化学物质如铝、铁物质和一些无定型的盐类等,多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起胶结和半胶结作用,作为黄土骨架的

湿陷性黄土

一、概念 黄土是在第四纪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陆相疏松堆积物,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多孔隙,颜色一般呈棕黄、黄色或黄褐色。土中含易溶盐类,其中以碳酸盐含量最多,遇水易冲蚀、崩解、湿陷。黄土按其湿陷特征可分为非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性大。(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O .01ram 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ram 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rnm 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 的中砂颗粒。西宁地区的湿陷性黄土是粉质土,且低阶地一般为粉质亚粘土为主,高阶地以粉质亚砂土为主。 西宁市区内的湿陷性黄土进行湿陷类型、湿陷等级划分,河谷低阶地的湿陷性黄一般为I 一Ⅱ级非自重湿陷,高阶地多为Ⅱ级非自重湿陷,洪积裙多为I 一Ⅱ级自重湿陷,黄土丘陵边缘地带多为Ⅲ级自重湿陷。 1.黄土湿陷性判定 通过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压力下的湿陷程度。 湿陷性系数's ()/p p o h h h δ=- δs ≧0.15 湿陷性黄土 δs<0.15 非湿陷性黄土 2.湿陷类型判别 1)自重湿陷性判别(在饱和自重压力下的湿陷程度) 自重湿陷性系数δzs δzs ≧0.015 自重湿陷性黄土 δzs<0.015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2)场地湿陷类型(实测自重湿陷量或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 ) s si o i z z h βδ?=∑

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小结

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小结 一、前言 大部分的黄土具有湿陷性,下沉稳定的黄土在受水浸湿后,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下沉,对隧道施工产生巨大的威胁。因此,选择怎样的施工工艺、工法,这个将直接关系到黄土隧道施工的安全、稳定,而我局晋中南项目部大部分隧道恰好为黄土隧道,本文结合历年来前辈们对黄土隧道施工的经验及作者在工作、学习中的一些认识,总结出一些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及工艺要点,希望能给正在施工的黄土隧道的施工员一点点启示和帮助。 图1 三台阶七步流水法动画效果图 图2 三台阶七步流水法现场效果图

目前,黄土隧道开挖一般采用三台阶七步流水法(图1、图2)。该方法由中铁十二局集团首创,广泛的应用在黄土隧道施工中,能很好的满足黄土隧道的施工要求。开挖顺序如图2中数字所示。其中第1步为上台阶环形土开挖,留核心土。2与3错开2~3m,4与5错开2~3m。第6步为依次开挖上、中、下核心土,第7步为隧底开挖。 黄土隧道施工的原则: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严治水,早封闭,勤量测。下面将从以上6个方面对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进行总结。 二、详细论述 1.管超前 1.1超前管棚 管棚法被认为是隧道施工中解决冒顶最有效最合理的方法。黄土隧道进洞和出洞必须设置超前管棚。掘进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打超前管棚。超前管棚的设置需要把握的主要是管棚的布眼、外插角和环向间距。管棚的直径按设计选取。如需连续设置管棚,管棚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5m。如果管棚长度不够需连接加长,优先考虑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套管焊接,但不允许对焊后直接使用。 1.2超前小导管 超前小导管一般采用直径38~50mm的无缝钢管制作。在小导管的前端做成约10cm长的圆锥状,在尾端焊接直径6~8mm钢筋箍。距后端100cm 内不开孔,剩余部分按20~30cm梅花形布设直径6mm的溢浆孔。施作超前小导管应该注意的问题有:注浆眼的布置、外插角、孔口止浆封堵、注浆压力控制等。小导管需配合钢拱架使用,按布置的注浆眼位置焊穿钢拱架中隔板钻眼,完成后将导管顶入岩层。打入后用塑胶泥封堵孔口导管与孔壁间隙,并在导管附近及工作面喷混凝土,以防止工作面坍塌。注浆过程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城市人口流量还在增加、再加上机动车辆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交通状况不断恶化。为了改善交通环境,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兴建地下铁道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如最近几年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便兴建了大量的地下铁道。由于在城市中修建地下铁道,其施工方法受到地面建筑物、道路、城市交通、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施工机具以及资金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各自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将就城市地下铁道施工方法分别加以介绍。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地面和地下障碍物、施丁设备、环保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首选方案。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阻断交通时间较长,噪声与震动等对环境的影响。 隧道通过特殊地质地段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施工前应对设计所提供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深入细致地作施工调查,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备足有关机具及材料,认真编制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使工程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目的。反之,即便地质并非不良,也会因准备不足,施工方法不当或措施不力导致施工事故,延误施工进度。 2.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时,应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案时,应以安全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机械装备、工期和经济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同时应考虑围岩变化时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及其变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工程失误和增加投资。 3.在隧道开挖方式选择上,无论是采用钻爆开挖法、机械开挖法,还是采用人工和机械混合开挖法,应视地质、环境、安全等条件来确定。如用钻爆法施工时,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既能使开挖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又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破坏。爆破应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进行施工,如遇地质变化应及时修改完善设计。 4.隧道通过自稳时间短的软弱破碎岩体、浅埋软岩和严重偏压、岩溶流泥地段、砂层、砂卵(砾)石层、断层破碎带以及大面积淋水或涌水地段时,为保证洞体稳定可采用超前锚杆、超前小钢管、管棚、地表预加固地层和围岩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对地层进行预加固、超前支护或止水。

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隧道进洞方法浅析

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隧道进洞方法浅析 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隧道进洞方法浅析 摘要:通过宝鸡至兰州铁路客运专线甘肃段阳坡庄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案例,简要阐述了黄土隧道施工的特点和难点,阐述了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隧道进洞的施工方法,并对施工注意事项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字: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隧道;进洞方法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该工程施工中因隧道进洞段大多为黄土覆盖区,黄土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压缩性偏高,强度较低等特点,遇水极具湿陷性,易膨胀产生坍塌,因此防坍塌是黄土隧道施工安全控制的要点。黄土隧道施工应把握“一短、两快、三严、四及时”几个施工要点,即“严格工艺、严格标准、严格管理;及时支护、及时观测、及时反馈、及时二衬”,用步距和时间控制的双控法保证黄土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严格控制施工用水,洞内渗水采取必要措施及时排出,防止浸泡拱脚引起坍塌。在湿陷黄土段进行隧道开挖时由于隧道本身自稳性差、收敛沉降大造成了隧道侵限和塌方的事故频率较高。 1.工程概况 阳坡庄隧道全长7645.5米,隧道所属区地震动峰值0.2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八度。 阳坡庄隧道出口地处黄土高原沟壑、梁峁区,位于牛谷河左岸,地面高程一般为2070m~2300m,区内黄土梁峁起伏,沟壑纵横,自然坡角约20°~45°之间,隧道区沟谷深切多呈“V”字型,山坡上多为风积黄土覆盖,沟心局部基岩裸露,梁顶植被覆盖较差,隧道最大埋深174m,最小埋深7m。隧道出口位于小岔东侧,均有乡村便道相通,交通较为困难。出口范围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黄土,密实程度较差承载力低,工程性质差,属松软土,伏土厚度15~20m,为确保隧道进洞安全,DK898+632~DK898+662段,隧道拱部设一环30m长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学习笔记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基础应以采取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 1.黄土的湿陷性是在一定的外压力或上层土自重压力下才能发生显著下沉变形的;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 饱和、欠压密土,在天然状态下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状态下具有压缩性低、高强度的特点,但是在浸湿后在一定压力下具有变形量大、变形速度快的失稳性沉陷的特点; 2.处理措施: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结构措施; 3.湿陷系数=(天然湿度及结构的式样在一定压力下达到变形稳定后的试件高度-上诉加压稳定试件在 浸水发生附加下沉稳定后的高度)/(试件的原始高度) 4.评价标准:当湿陷系数<0.015时,为非湿陷性黄土湿陷系数≥0.015时,为湿陷性黄土 0.015≤湿陷系数≤0.03时,为湿陷性轻微 0.03<湿陷系数≤0.07时,为湿陷性中等 0.07<湿陷系数,为湿陷性强烈 5.桥梁设计可以借鉴的措施要求: 6.1 黄土边坡宜作防护; 6.2 结构基坑边缘25米内不得有水渠或水池; 6.3 黄土排水纵坡不得小于0.005; 6.4 填方的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 6.5 桥涵基坑处于自重性湿陷黄土地区时,在基坑回填时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5,同时在表面设置15-30cm后的灰土表层,其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 6.6 桩基础应穿过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并支承在非湿陷性土层中;对于自重性湿陷土层中的桩基应穿过湿陷性土层并支承在可靠的岩(土)层; 6.7 关于桩基计算的摩阻参考取值详见5. 7.5及5.7.6条的有关规定; 6.8 桩基的配筋长度应穿过自重湿陷性土层的厚度或通常配筋; 7.湿陷性黄土地基平面处理范围的建议:根据本规范6.1.2条关于甲级建筑物处理范围的意见,我个人理解应该可以借鉴在桥涵基础的处理平面范围的确定上,具体如下:当为局部处理时,地基的平面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的面积。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每边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的1/4,并不得小于0.5m;在自重性湿陷黄土场地,每边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的3/4,并不得小于1.0m. 当为整片处理时,地基的平面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的面积。超出基础底面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得小于2.0m. 建议:对于涵洞的基础处理,考虑到路基范围的地基同时进行处理,建议可以按照局部处理的意见确定的范围进行确定处理范围;对于桥梁基础的处理范围,我个人认为由于桥墩的孤立性,建议按照整片处理的意见来确定桥梁基础的平面处理范围。 8.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 0.95;当大于3m时,超出3m的部分的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7。垫层的厚度从基础底面算起。 8.1.2 垫层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根据试验确定。在无试验数据的情况下土垫层的应力不得大于180kpa、灰土垫层的应力不得大于250kpa. 8.1.3 其它要求详见P41页6.2.5-6.2.6的要求。 8.2.1 强夯法应先进行试验在施工工程应用。采用强夯法消除湿陷性的有效深度估算见下表:

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中国工程检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53599729.html,) [摘要]本文阐述了供热管道直埋敷设的管道构造,以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提出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直埋敷设的应用问题及解决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湿陷性黄土应用 直埋敷设供热管道(含生活用热水、采暖热水)在北欧国家(如瑞典、丹麦、芬兰等)从保温管的制造、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安装,至管网运行监控管理都有较为成熟悉的经验。我国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展了供热管道的直埋敷设及安装制造等研究,但受当时材料的限制,保温材料采用吸湿性较强的膨胀珍珠岩,虽然对其进行了热沥青憎水处理,也无法满足要求,故此项工作在取得一定的试验数据后,结束了试验工作。 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新技术、新工艺陆续在国内被引进消化。国外先进直埋敷设技术在我国北方采暖地区,得以推广应用。80年代末,国内一些设计院和国外保温管厂家合作,先后在东北哈尔滨、牡丹江等地进行了直埋供热管敷设设计与施工。这种利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导热系数低,吸湿率小,闭孔率高等优点的工厂化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技术,很快就在我国广大采暖地区得到了推广。它具有投资省(较地沟管敷节省造价30%),施工便利,工期短(缩短一半以上),占地少,运行监督费用低等传统供热管道无法比拟的优点,迅速的成为供热管道敷设首选技术方案。在短短的十数年间,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供热管网工程中,几乎全为直埋敷设。 目前在我国采用的直埋敷设预制保温管按其生产制造工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二步法管中管。此种管型基本是最初由北欧国家引进行预制管或国内引进生产线及一部分国内厂家仿制产品,可生产全系列预制保温管道。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预制保温管。其管道构造如图所示。 国家已制定了行业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14-2000neqEN253:1994。 2、一步法管中管。此工艺是由石化部门生产的输油管线转化而来。它是将保护管壳吹拉与发泡工序合二为一进行的。由于受管保护壳挤出头间隙厚度的限制以及发泡机喷注能力的影响,目前只能生产DN400以下管道,且外保护壳厚度、钢管和保温层、保温层和保护壳之间的抗剪切能力均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详见《区域供热》1994.5Pg3) 3、手工(半机械)缠绕玻璃钢管壳预制保温管。此种方法因多是在管道安装施工现场制造,环境温度无法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随厂家而异。因其价格较前两种生产管道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对小型管网仍有很大吸引力。 目前为适应国内高温热水及蒸汽管道的要求,已有厂家成功的开发出二步法复合保温预制管。为此类管道直埋敷设提供了基础。 直埋敷设供热管道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应用较全国北方其它采暖地区要滞后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1、直埋敷设供热管道输送热媒介质——水本身是导致黄土湿陷的主要原因,一但因管道泄漏,有可能造成敷设地段湿陷,发生事故。影响地面既有建筑(构筑)物。 2、外部其它原因造成敷设地点湿陷,造成供热管道受损。 3、供热管道属压力管道,特别是供热运行时管道处于内压力(也叫一次应力,由输送媒介压力构成)、热胀应力(也叫二次应力,由输送媒介温升构成)的合成应力之

公路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要点

公路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要点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二〇一一年九月

前言 我省地处黄土高原,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黄土隧道的设计较为常见,由于施工管理经验较为欠缺,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安全和质量方面的问题。为了切实解决当前黄土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省厅在部颁规范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公路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要点》。 该要点是在现行隧道工程设计、施工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省黄土地区地质特点编制而成,主要对现行规范未包含的内容结合我省实际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要点明确,指导性强,强化了黄土隧道施工组织的薄弱环节,要点的出台将对提高黄土隧道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好、遇水易软化变形等特性,含水量的变化对围岩的强度影响很大。同时,黄土隧道一般埋深较浅,浅埋、偏压问题普遍存在,在雨季施工和施工方法不当的情况下,极易导致施工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为确保公路黄土隧道的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现将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要点予以下发,请各相关单位遵照执行。 一、前期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结合外业勘测情况,优化隧道线型设计,不应设计黄土连拱隧道,尽可能少采用小净距隧道。 2、黄土隧道设计中,要进行细致的现场踏勘,并加强隧址区域的地质勘察工作,以便于掌握详细的隧址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3、设计要有效地查明确黄土隧道洞顶陷穴、冲沟、裂缝和落水洞等的位置,分析对隧道施工及运营的影响,并提出处治范围和处治措施。 4、设计图纸要明确隧道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承载力不足时应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 5、设计阶段要对黄土隧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6、设计单位应做好设计服务工作,开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强调施工必须注意的事项。 二、安全评估及施工准备

湿陷性黄土隧洞主洞与支洞交叉口施工技术

湿陷性黄土隧洞主洞与支洞交叉口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8-05-21T15:20:35.2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作者:蔺旭宏李兴锋张健朱乔磊[导读] 摘要:针对湿陷性黄土隧洞开挖中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阐述了湿陷性黄土隧洞在开挖、支护、特殊地质情况的处理、洞内排水、施工观测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63926部队北京 100192 摘要:针对湿陷性黄土隧洞开挖中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阐述了湿陷性黄土隧洞在开挖、支护、特殊地质情况的处理、洞内排水、施工观测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隧洞;隧洞相交;加固施工 湿陷性黄土隧洞的设计和施工,是工程的疑难问题之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一定压力下受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在岩土工程中如防治不当,会给建(构)筑物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 一、湿陷性黄土的概述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主要取决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包括压缩和湿陷性两种,当基底压力不超过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时,地基的压缩变形很小,大都在其上部结构的容许变形值范围以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湿陷变形是由于地基被水浸湿引起的一种附加变形,往往是局部和突然发生,且不均匀,对建筑物破坏性大,危害严重,因此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不论地基承载力是否达到容许承载力,都应对地基进行处理,前者以消除湿陷为目的,后者以提高承载力为主,同时应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很广,各地区黄土的差别很大,地基处理时应区别对待,并结合以下特点: 1.湿陷性黄土的地区差别,如湿陷性和湿陷敏感性的强弱,承载能力及压缩性的大小和不均匀性的程度等; 2.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如用水量大小,地基浸水的可能性; 3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其使用上对限制不均匀下沉的严格程度,结构对不均匀下沉的适应性; 4材料及施工条件,以及当地的施工经验。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措施是采用机械手段对基础的湿陷性黄土进行加固处理,或更换另一种材料改变其物理性质,达到消除湿陷性、减少压缩和提高承载能力的目的,其中大多以第一个目的即消除湿陷为主。 二、湿陷性黄土隧洞开挖方法 在长期实践与探索中,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的施工者与研究者总结与发现的施工方法主要分为新奥法、浅埋暗挖法、明挖法、盾构法、沉管法等.新奥法是20世纪60年代奥地利帕布舍维奇教授、缪勒教授及帕克尔博士等人总结自身及前人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积累的经验提出来的一套隧洞设计施工技术.为了强调新奥法与传统钻爆法的区别,新奥法已从钻爆法中分出.经过多年来隧洞工程开挖施工的探索与研究,新奥法已经成为当代隧洞施工设计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在选择隧洞开挖时,依照实际工程中隧洞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施工条件、隧洞断面的大小、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施工.隧洞工程施工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施工:全断面开挖法、上下台阶开挖法、CD法(中隔墙法)、CRD法(交叉中隔墙法)等。 三、工程概况 某隧洞工程,设计纵坡1/1000,围岩由可塑~硬塑状的重粉质壤土和粉质黏土组成。由于隧洞施工工期紧张,在原有施工作业面的基础上,增设高泉平支洞,为了解决平支洞与正洞相交时洞空空间大、受力差、挑顶施工易出现坍塌的困难,通过集思广益,从力学及施工方法、工艺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交叉口加固技术 1.施工技术方案。高泉平支洞与主洞交汇桩号为104+100,由于平支洞与主洞相交时,两洞室相交处受力情况复杂,为了确保洞内施工安全,采用悬臂梁法对平支洞与主洞交叉口加固。在平支洞交叉口处采用了5 根悬臂梁与交叉口正洞拱架形成整体受力结构,加固了正洞与平支洞交叉口。 2.悬臂梁法技术参数及施工方法,每根悬臂梁由2 榀I18 工字钢并联焊接组成,平支洞中心顶点为1# 梁,左右水平距离1 m 为2#、3#梁;左右水平距离2 m 为4#、5# 梁。根据平支洞和正洞的断面尺寸,计算出1# 梁悬臂长度为2.45 m,2#、3# 梁悬臂长度为1.60 m,4#、5#梁悬臂长度为0.74 m。锚固端长度为2.4 m(计划连接7 榀钢拱架),悬臂梁支点(横梁)采用2 榀I16 工字钢组成,长度分别为2 m 和4 m,并采用喷射C20 混凝土。悬臂梁法施工见图1~2。 平支洞接近交叉口30 m 范围内采用116 工字钢钢拱架支护,钢拱架间距采取0.4 m,混凝土厚度20 cm。接近正洞前7 榀工字钢钢拱架即悬臂梁锚固段,均使用2 榀1166 工字钢并联焊制架设,开挖断面扩大20 cm,这样就预留出了悬臂梁的位置,喷混凝土厚度为20 cm。在锚固段拱架上留置22U 形螺栓,U 形螺栓设置在第1、4 榀和第7 榀钢拱架上悬臂段开挖施工时,可视地质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地质条件较好时,可采用挂网喷锚防护开挖悬臂段;地质较差时,采用平支洞拱架直接伸进到正洞内1~2 m,相当于在平支洞内安装悬臂梁,待悬臂梁安装完毕,围岩稳定后倒退回来割除伸进正洞的钢拱架。在安装悬臂梁前,先采用喷射混凝土封壁平支洞方向掌子面,喷射厚度不得小于8 cm。采用1.5 t 葫芦吊起吊工字钢组梁,起吊到位先用螺栓固定后再焊接牢固,不平整地方使用20 mm 钢板垫平。锚固端的梁体间采用φ22 钢筋连接成整体,连接纵向间距为50 cm/根,并在梁与梁之间焊接φ8 钢筋钢片,网格间距20 cm×20 cm。悬臂梁完成后,采用φ22 钢筋将梁连接成整体,连接筋间距为50cm/根,在梁与梁之间挂φ8 钢筋网片,网格间距为20 cm×20cm,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悬臂段。将2榀I16 工字钢支点钢架(横梁)安装就位,横梁要求与梁之间采用20 mm 厚钢板紧密焊接,焊缝隙厚度(高度)不得小于15 mm,焊缝不得有假焊及气泡,及时撬除焊渣并认真检查焊缝,确保焊缝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