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艺术鉴赏

西方绘画艺术鉴赏
西方绘画艺术鉴赏

上节课我们讲的是《西方绘画鉴赏》,那么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中国绘画艺术鉴赏。我们知道西方绘画呢,以油画为主,而中国绘画艺术与之不同的是,我们是以水墨画为主。这个是在绘画材料方面的区别。另一方面呢就是在题材方面。从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我们得知,西方绘画取材大多是来自于希腊神话以及圣经故事。而中国画的取材多是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知,对祖国河山的歌颂,对古代当权阶级的描绘等等。

这是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2.。。

3.。。

4.。。

最重要的呢,是想让同学们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开始对中国画产生兴趣,能够关注中国画,甚至可以在闲暇之余自己动手尝试一下自己绘制。

在课程的开始,我们从一部经典的国产水墨动画片《山水情》来初步认识一下,到底什么是中国画。这部动画片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1960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大家可以在课下自己找找看一看。

关于纸张:写意花鸟画和工笔花鸟画需要使用不同的纸张,写意要求生宣纸,工笔要求熟宣纸,市场上生宣纸的品种多,选择性强,而熟

宣纸由于使用量较少,所以它品种少,很难找到轻薄细润,有弹性和韧性,不能漏矾的熟宣纸。特别是现代注重肌理制作的工笔花鸟画,对纸张就有更高的要求,市面上很少有符合要求的纸张可买,只有自己动手加工制作,才能称心如意。

荷花:为花中仙子,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寄托着人们心中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追求。荷花在佛教中是神圣洁净的圣物,在人们心中是真善美的化身。

国画中荷花有很多的不同寓意象征,周敦颐的《爱莲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支的君子形象;“一品清廉”,“莲”通“廉”,荷花寓意公正廉洁,是对清官的赞扬;“本固枝荣”,荷花枝繁叶茂,用荷花丛生比喻根基牢固,兴旺发达,世代绵延,家道昌盛。

工笔花鸟画:在专用的熟宣纸或矾绢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的一种花鸟画技法。特点是严谨精致。

写意花鸟画:而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一种画法。特点是简练和概括。

兼工带写:一幅画中的形象,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份,用工、写二种笔法,表现出物象的形神,这种技法多见于花鸟画、人物画。

史前及先秦——萌芽时期

早在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柄上外饰有阴线双鸟饰纹的骨匕;尔后在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又出土了一批

绘有完整鱼纹、鹳鸟等图案的陶器;到了奴隶社会,以植物、鸟兽为文体的纹饰大量应用于表铜器的装饰上。从殷商时的凤鸟纹、卷龙纹到春秋时期的雁纹,表现手法已从表现神秘感及图腾性质的抽象概括走向写实风格,从而为花鸟画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独立作品出现

以独立形式出现并具有明确主题的花鸟画作品始见于魏晋、南北朝期间,当时一些著名的人物画家也有以花鸟为题材的作品,例如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陆探微的《斗鹅图》、陶景真的《孔雀鹦鹉图》,同时还出现了专擅花鸟的画家,例如,南朝宋代顾景秀擅画蝉,时人“叹其巧绝”,后人称“宋大明中,莫敢与竞”,可见技法之高超。虽说这些作品早已失传,但从当时流传下来的人物画及同期的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出,花鸟的表现技法日趋成熟。

隋唐时期——独立成科时期

唐朝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地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使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这个时期的花鸟画主要体现了画家们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尤其以鞍马为主的动物类题材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韩斡的《照夜白图》、《牧马图》,韩混的《五牛图》以及戴嵩的《斗牛图》等,都反映当时的作品在形与神的表现上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同时期的花鸟名家还有擅画鹰鸟的姜皎,擅画蜂蝶蝇蝉的李逖,擅画鹤的薛稷,擅画竹的萧悦,擅画花卉的康萨陀、边鸾、滕昌佑、刁光胤等,其杰作都备受后人称颂。如曹霸的马能达到“一洗万古凡马空”,境界,萧悦的竹能

“举世无伦”、“枝活叶动”,薛稷的鹤“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边鸾的孔雀“翠彩生动,金羽辉灼”等。

五代时期——花鸟发展的独立时期

随着社会及历史发展到五代时期,中原大部分陷于战乱,地处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较少受到战争的破坏。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安史之乱和唐末战乱中有些中原画家逃奔蜀地,南唐也聚集了不少绘画人才。两地的统治者又酷爱书画,其中西蜀更多地继承了唐代中原绘画的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也独树一帜。南唐绘画发展较为全面,特别是花鸟画领域有所创新。在花鸟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画家们逐步在水墨基础上完善色彩与自然关系,并在“水墨”上下功夫,将绘画,特别是花鸟画改革创新,达到心画一致,以“水墨重色”、“色更自然”的新花鸟画形式,并将“诗、书、画、印”铸为一体表达心境,即是现在所称谓的“文人”画。

两宋时期——花鸟画迅速发展时期;工笔的极致与兼工带写的初创

宋代是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从北宋初始到真宗、英宗时期,花鸟画仍承袭黄家的工笔体制,有名的黄派画家还有夏候延祜、陶裔、李符、李怀等人。黄氏父子之后,工笔花鸟大家当推赵昌,他精于写生,设色技巧极精,不同踪迹,近于黄筌、徐崇嗣富贵丰艳一类,在他同期还出现了擅画獐猿的易元吉,他们二人竞出新意,使北宋绘画开始出现一些新颖的局面。至宋神宗、哲宗时,崇尚工笔、讲究形似的黄家画风渐渐衰败,以崔白为代表的新派花鸟画得到宫廷的承认,他注重

写生,不打草稿,以当时较为豪放苍劲的水墨山水画法来画背景,追求简淡冷峭的意境,从而取代了百年一贯的黄家画派。

北宋的画坛中,除了宫廷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进行绘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各成体系,被当时的人称为“士夫画”,即后来的“文人画”。其间以苏轼、文同、黄庭坚、李公麟、米芾等人最为活跃。苏轼是第一个真正从理论上阐述“士夫画”的人,他以评诗之法评画,强调绘画要有诗的意境,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主张即性创作,要求达到“得意忘形”、“象外传神”的境界,要与职业画工有所区别。文人画多以简单的水墨挥写梅兰竹菊等物,将花木的自然特征,比之于人的道德情操,常带有寓意,其间以苏轼的枯木与文同的墨竹最为有名。北宋后期的宋徽宗赵佶是花鸟画集大成者,当时的宣和画院在他的倡导下十分兴盛。

南宋是文人画进一步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图绘宝鉴》中记载了南宋时文人及僧道画家约百人左右,其中专工花鸟、木石、梅竹、兰花、水仙的有七十多人。除赵伯驹等七人为工笔设色外,其余皆用水墨来抒怀写意,讲究诗、书、画的结合,出现了扬无咎、徐禹功、赵孟坚、郑思肖等名家,风格多文秀淡雅,隽永含蓄,与北宋苏轼等的豪放写意有所区别。值得一提的是僧人法常,开创了粗率简功的画法,“随笔点墨”、“不具形似”、“具有高致”,成为写意花鸟的先驱。

元代——弃工求写,笔法墨法的括展与丰富

元代取消了五代、两宋的画院制度,加之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

矛盾,使文人墨客趋向于以笔墨寄托情怀,为文人画的兴起提供了条件。这个时期的作品突出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强调笔墨用法,在艺术上讲究“自然天趣”,以“素净为贵”。墨笔花鸟画广泛流行,成为元代画坛的标志。虽然当时师法两宋的院体工笔花鸟画尚未中断,但无论是质还是量比起水墨花鸟来说已相形见绌,而许多先写工笔的名家,如钱选、王渊等人,后期也都转向水墨花鸟画。元代文人画中以墨竹、墨梅最为盛行。当时画竹名家之多,作品之盛,在历朝历代都是无与伦比的。其中有被誉为“写竹之圣者”的李衍、创写“晴竹新篁”的管道畀,擅写风竹的顾安,“擅画双钩竹,几成绝响”的张逊,以及柯九思、吴镇、倪瓒、高克恭等名家。画梅著称的有王冕、邹雷、陈立善等人,都讲究“以神求貌”、“以逸为上”的文人风格。

明代——水墨大写意的繁兴

进入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也日趋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纵观整个明代花鸟画艺术的演变,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从洪武至弘治时期,基本上按两个方面发展,其一为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多以竹石为题,名家有王绂、夏杲、姚绶等;其二为宫廷院体画,尤其在宣德年间,画院兴盛一时,主要师从两宋院体,却极少受元代的影响,徐黄二家,各有所承。当时边景昭、吕纪都为工笔花鸟大家,名重一时,但后继乏人同,工笔花鸟颓势自此已不可避免,所以同在画院的林良、范暹独辟路径,追求水墨之趣,从而确立了写意画派的风格。明代中叶以后,

“院画”势力日微,纯粹工整艳丽的画风几成绝响,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开始兴起。其代表人物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又被称为“吴门四家”,皆为绘画全才,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通。其中沈周的花卉技法,师从法常,风格纵逸,意态生动,结合诗文题跋,益臻妙境,影响最大,为明代后期写意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号称“白阳”的陈淳,师从文微明,淡墨欹毫,纵横豪宕,创出清新隽雅的新一派大写意花鸟画。明代后期,徐渭的出现,将大写意花鸟画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与前期的陈淳相为呼应,笔墨更加纵放,大胆创新,“不求形似求神韵,”以不同的风采与杰出成就树立了文人画在花鸟画方面的典范,与陈淳一同被后人称为“青藤白阳”,成为百代宗师。而周之冕的“勾花点叶”技法,孙克弘兼工带写的花卉画法,以及“武林派”蓝瑛、陈洪绶等人奇绝古趣的用笔,使当时的花鸟画呈现百花齐放之态。

清代——水墨写意之盛与西画法之初融

清代是写意花鸟画最为发达的时期,继元、明以来的趋势,画家更加追求笔情墨趣,在风格技巧上争奇斗艳。派系林立,竞争之烈,前所未有。清代的花鸟画是在“正统”与“反正统”两股潮流中,相互竞争,相互补充而向前发展的。前者是以有名的“清初六家”中的恽寿平的“常州派”为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徐崇嗣的没骨法,结合了徐、黄两派的技法,创造出一代新的没骨技法,被誉为“写生正派”,其明丽秀润的特色与宋代的工笔画有着不同的意趣。其后的著名花鸟画

家王武、蒋廷锡、邹一桂、沈铨等,均受常州派的影响,但创造性不大,终不能振兴工笔花鸟画自明代以来的颓势。与此相反,写意花鸟却呈现的勃勃生机,名家辈出。江南“四僧”中的原济(石涛)和八大山人(朱耷),师法林良,、陈淳、沈周、徐渭等写意派名家,所作花鸟笔意恣纵,别开生面,尤其朱在艺术上已达到了“笔简形骸”、“形神毕具”的境界,对以后的“扬州派系”及“海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清代中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从而也出现了新的艺术潮流,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以革新的面貌出现于画坛。郑、金农、李鲜、黄慎、李方膺等人,寓情于“梅兰竹菊”四君子,充分发挥了写意花鸟画的手法,形成与正统画派格格不入的奇绝之风。另外,此画派名家中,华曲的花鸟画也颇负盛,他的小写意画法清新秀俊而又率意粗宕。加之高凤翰的奔放纵逸,阎贞的沉雄稳健,边寿民的水墨写生等等,都使写意花鸟在这个时期大放异彩。同时起源于清初的指画,在高其佩的发展下也形成了“指画派”,可谓独树一帜。而这个时期的宫廷画除了前面所提的以恽派手法为主的工笔画法之外,由于西方传教士供奉内廷,带来了西洋绘画中的明暗及**法,并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画风,其中以郎世宁、艾启蒙、王致诚等最为有名。

黄荃,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写生珍禽图》卷是黄荃传世的重要作品,笔墨精湛。画卷上,无论是鸟儿的羽毛、还是昆虫的翅

翼,无不清晰迷人。画家先用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再施以色彩。昆虫、鸟雀和乌龟等动物均匀分布,彼此之间虽无关联,但是每只动物或左或右,或俯冲或仰望,显得十分和谐。它们的造型非常准确,特征亦鲜明,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同时可从中体会一位父亲满载舐犊之情的良苦用心:为让儿子学习画画,宫廷画师黄荃画下这二十四只小动物供儿子临摹。

崔白:擅画花竹、禽鸟,尤其工于秋荷凫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体制清赡,笔迹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别创一种清淡疏秀之格,一变宋初以来画院中流行的黄筌父子的浓艳细密的画风。

作品描绘隆冬的黄昏,一群麻雀在古木上安栖入寐的景象。作者在构图上把雀群分为三部分:左侧三雀,已经憩息安眠,处于静态;右侧二雀,乍来迟到,处于动态;而中间四雀,作为此图的重心,呼应上下左右,串联气脉,由动至静,使之浑然一体。崔白在这幅画面中,以干湿兼用的墨色、松动灵活的笔法绘麻雀及树干。麻雀用笔干细,敷色清淡。树木枝干多用干墨擦晕染成,无刻划痕迹,明显区别于黄荃画派花鸟画的创作技法。尽管此图在形势、风格上还较为工致优雅,但在北宋花鸟画中占主导地位的平和、富丽的特色,在崔白的作品中已不见,反映了北宋宫廷花鸟画在审美感受上进入了新的阶段。崔白新创的花鸟画改变了流传百年的黄筌画派的一统格局,推动了宋代花鸟画的发展。

韩滉《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韩滉通过对它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的描绘,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在技巧语汇表现上,韩滉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周昉、张萱画仕女,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审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

徐渭《墨葡萄图》鉴赏: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 徐渭的作品主要是水墨写意花卉,在继承沈周、陈淳写意技巧上,笔墨更为自由活泼,纵横驰骋,淋漓满纸、不受任何拘束,加上题句,以表达他心中的愤懑,对世态的讽刺,并真正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因此被誉为中国大写意花鸟花派的创派始祖。《墨葡萄图》,纸本,水墨,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从这个角度来看,徐渭的《墨

葡萄图》可以看做是中国文人画趋于放泼的一种典型。本图位从民间收集来的,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纸本,墨笔。纵165.7厘米,横64.5厘米。就总体审美来讲,本图以水墨画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鲜嫩欲滴,晶莹透彻,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葡萄枝则用干墨勾勒,对比鲜明,,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但无处不神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整体构图较为工整,是写实风格,但笔墨极为桀骜不羁,有一气呵成之感,仔细观察局部更是能强烈的感受到画家的癫狂之气,完全没有条理,又是典型的热抽象之极,体现了情绪与动作美。孔雀竹石图:朱耷da(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自清以降,无论是构图还是笔墨功力方面能与八大山人相提并论者可谓凤毛麟角。“以虚当实”是其构图风格的显著特色,他对于这种手段的运用,真可谓是达到了“技近乎道”的崇高境界。这幅作品虽然着墨不多,但用墨清爽不浮躁,用笔松而不懈,且干、湿、浓、淡变化多端。从崖石的干笔皴擦到花叶的湿笔点虱,无处不精,造型虽然怪异,却变化自然,无丝毫造作与牵强。

此图除上述题诗外,还有“庚午春八大山入画并题”的落款,钤有“思君”花押和“八大山人”的印。

《孔雀竹石图》是一幅中国画中的“漫画”佳作。在这幅画里,八大

山人(朱耷)借对孔雀的描绘讥讽了当时的江西巡抚宋荦。

欣赏此画,给人以清新典雅之感,但细细品味,则意味幽深。画中一丛杂乱的“名花”,几片墨色浓黑的竹叶,这些原本是生长在地上的植物,从山崖缝隙间倒挂下来,给人一种乾坤颠倒般的感觉。画面最顶端的那块巨大山崖只用一笔勾勒而出,以虚当实,干净果断,这个大大的“钝角”像是一个试管的活塞向下压来,但是画面却丝毫不显压抑和郁闷,相反,依旧是一片空灵。两块摇摇欲坠的石头,顷刻之间就有倒下的危险,看着那椭圆的造型,真为栖息在上面的两只孔雀担心。再看那两只孔雀,它们没有寻常画家笔下的美丽典雅与雍容华贵,正瞪着惊恐的眼睛窥视前方,仿佛致命的危险正要袭来,随时准备落荒而逃。画中的一切似乎都颠倒了,一向象征“虚心有节”的竹子,只剩下几片凌乱的叶子变得“没节”了,由此可见,其创作目的正是在讽刺才华出众的聪明人宋荦为了头上的顶带花翎而不顾节操、奴颜婢膝地去“坐二更”

《眠鸭图》朱耷(八大山人)的图绘眠鸭一只,四周空无一物,仅在画幅右上方署“己巳闰三月,八大山人画”,钤“八大山人”,“口如扁担”,“八大山人口如扁担”印,通观全幅,书,画,印均安排得恰到好处,不可作丝毫移动或增损,可谓笔墨洗练而神完气足的精彩之作。

眠鸭回脖闭目,缩成一团,状如浮出水面的礁石,沉稳而内敛,一副与世无涉,孤傲自守的精神。寥寥数笔逼真地画出了眠鸭绒绒细羽蓬

松的质感与立体感。画面大片空白,使人联想到无际水面,着添空旷孤寂的情调。作此画时朱耷六十四岁,已值晚年,反清复明无望,年轻时愤世不平的火气渐消,心态日趋平和无争,“眠鸭”似乎正是这种无奈心情的状写。

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其后大量出土的帛画、壁画、画像砖石,表现出这一时期人物画的兴盛发达。魏晋隋唐是中国人物画重要发展时期。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

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随着宫廷画

院的兴办,工笔重彩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

宋代城乡经济的发展,宋与金的斗争,社会风俗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亦蓬勃发展。作品在体现对象的社会属性上,在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上,在宏伟的构图能力上,都有飞速进步,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时期。自南宗受禅宗思想影响,写意人物画肇兴以来,此后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从重视教育认识功能,转向重视审美作用;从为对象传神,转向更多地抒发作者情感。仕女画、高士画大量出现。元明清以来,虽较多

的文人画家转而致力水画与花鸟画,但接触民生、关心国事、接受了具有萌芽状态反封建意识的文人或职业画家仍不乏人物画的优秀创作。明末的陈洪绶、清末的任伯年便是杰出的代表。

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研究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铁线描: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故名。是一种没有粗细变化,遒劲有力的圆笔线条,由铁线描钩勒成形的衣纹线条常常稠叠下坠,有若“曹衣出水”。清·王瀛:“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没有丝毫柔弱之迹,方为合作。”从绘画作品看,顾恺之、阎立本、李公麟等画家在作品中的勾线,都誉为“铁线描”。此种描法产生于魏晋隋唐之际。为表现硬质布料重要技法。

柳叶描:其线条形如柳叶飘动,后人因之命名,《绘事雕虫》中记载:“柳叶描者,风姿飘逸,道子观音也。”史载吴道子的“吴带当风”莼菜条、兰叶描、柳叶描、战笔水纹描等。上述描法之间,有其类似性,都属于适宜于表现质地轻薄衣料的描法,行笔忌浮滑轻薄。清·罗聘《醉钟馗图》中的衣纹细而短促,好像是片片柳叶编缀而成。

琴弦描:其线条外形平直、挺成,形如琴弦,故名。描法特点《点石斋丛画》:“用正锋,腕中无怒降,要心手相应,如琴弦乱不断。”清·王瀛:“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如颇笔皴法,心中相应不乱。”迮朗:“行笔如莼,直而朗涧,周举所造也”等多种。此描法

适合于表现丝绢质地垂降衣纹。

蚂蝗描:其线条用笔外形近似蚂蝗(学名“水蛭”)后人因之命名。其画法特点:清·王瀛说:“伸曲自然,柔而不弱,无臃肿断续之迹。”《点石端丛画》:“正锋,用尖成圭角,如蚂蝗系。”又有《珊瑚网》:“马和之,顾兴裔类,一名兰叶描。”等说法。此描法宜表现布质较硬衣纹摺痕。

行云流水描:其线条有流动之感,状如行云流水,故名。清·王瀛说:“用笔如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不滞。”迮朗说:“行云流水者,活泼飞动。……”李公麟白描《免胄图》中,画面迎风飘动的旗帜和兵士身上软质罩衫,线条流畅,极似此种描法。明清道释人物画中的细布袈裟多用此法。

高古游丝描: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故名。其画法为:用中锋笔尖圆匀细描,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合。《绘事雕虫》:“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点石斋丛画》:“鍊笔擎纳,衣褶苍老紧牢。”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仕女等。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亦称“春蚕吐丝描”。工艺绘画的刺绣、壁画等常用。

《簪花仕女图》,该图是贵族妇女的生活写照。这幅画上共绘就6位丰颊厚体的贵妇,她们打扮艳丽入时,云髻高耸,顶戴的折枝花朵皆不相同,脸上又晕染娥眉,衣饰华丽,身着低胸长裙,外罩薄纱,显出半透明的质感,是中晚唐以后典型的贵妇形象。贵妇的脸上、手上罩染的白粉,千年而下,仍然给人肤若凝脂、粉妆玉琢的细腻感觉。

尤其是纱衣透体和肌肉丰腴的描绘,表现了画家勾线、赋色的高超技巧。全画光彩照人,仕女们神态安闲,或戏犬、或漫步、或赏花、或拈蝶,在庭院中闲散地消磨着时光。

《洛神赋图》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作。与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作品并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可惜的是,此画真迹已不传,现流传版本皆为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处。

此幅作品是根据曹植《洛神赋》中场景所作的一长卷连环画。同为此种形式的顾恺之作品还有《女史箴图》和《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主要描述了曹植早年与当时蔡县令甄逸之女甄宓的感情故事。甄宓后来嫁给了曹植之兄曹丕,生下了明帝曹叡后,惨遭迫害致死。洛神是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溺于洛水而化为神,世人称之为宓妃。据传曹植获得宓妃遗枕,感叹之下作此赋以抒发对其爱慕之意以及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顾恺之领会了曹植原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在画中随着情节的不断展开,所绘宓fu妃顾盼生姿、情意绵绵的表情也恰到好处。画中人物的展开,顾恺之在画面中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的多次相见,最终洛神驾着六龙云车于云端中渐去,留下曹植恋恋不舍地离开。

顾恺之是开创中国人物画的鼻祖,他的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被后世称为“铁线描”。唐代张彦远对顾恺之的画评价为:“紧

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雷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也。”(《历代名画记》)通观《洛神赋图》,此画作稍显不足之处是对于山川树石的处理还略显简单,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整幅作品的装饰趣味。此外,衬景中对车船、女娲以及怪诞神兽的描绘都极为生动鲜活,使整幅画面充斥着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此幅作品无论构图、情节的展示、人物的刻画以及笔墨绘画技巧方面都可称得上是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之瑰宝。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阎立本(约601年~673年),唐代画家,官至宰相,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步辇图》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

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顾闳hong中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完整版)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

---------------------------------------------------------------最新资料推荐------------------------------------------------------ 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 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美术史的发展不是某个或几个所谓优秀民族的事,也不是能说是某几个民族优秀文化影响的现象。 在通往美术文化的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贡献。 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 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 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 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董源《潇湘图》: 画家以江南常见的远山近水为题材,山峦在远处,平缓连绵。 山下是荡荡江水,浩渺无际。 画面上的风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是水汀沙洲、荒疏芦苇,一条小船正迎面徐徐而来,小船上,端坐一红衣主宾,前有侍者下跪,后有侍者执伞,船头船尾,两个船工合力将小舟缓缓地荡向滩头,岸上,迎候的人们纷纷上前,挥手致意,浑然一幅充满诗意的潇湘游乐图。 画面的后半部分,山峦平缓地起伏着,山林清朗得绝无尘埃,林子的深处,隐约几家茅舍,在沙汀、苇渚之间又荡着几只小舟,江边,有人正拉网捕鱼这又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江南渔乐图。 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山林淡远,河洲清旷,人们或访友迎宾,或荡舟渔乐,仿佛心神都和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了。 1/ 5

画面上的两组人物,看似互不相关,却在山水的映衬中和谐一致。 这是江南乡野间的生活场景,是画家眼里的真山水,这里没有苍山夹乱流的险峻,而是草木葳蕤的绵延。 这里没有仙风道骨今谁有的禅问,而是平平常常的大自然、真生活。 在这幅画中,董源用细细密密的点子皴,由远及近、由疏及密,由淡及浓,呈现出云霭雾气,烟水微茫的一片江南。 这是何等的诗情画意?足以让人忘却宠辱,寄情其间。 想来,董源的受宠,还是得益于画面上呈现的一派澄静气象的,1000 多年前,偏安江南的南唐王室,只有这片青山绿水是聊以慰藉的。 与其戚戚然茫茫北望,不如守住一方丰饶,看花红胜火,水绿如蓝。 或许,是江南层层山岭上苍翠欲滴的树木和水汽朦胧的烟云滋养了他,或许,他天生就是爱山水的人,董源,执拗地、快乐地行走在烟雨江南,描画山水,江南山水的那种气息,那种平静、润泽、蓬勃的气息,仿佛就从画卷里扶摇升腾,沛然于画家的心胸。 你看吧,在《潇湘图》里,水面只是淡淡的皴染,已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江湖;山林也只是细密的皴擦,却有一派蓊郁勃发的气势啸荡。

中国美术鉴赏

李可染--我最喜欢的画家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是李可染大师的座右铭。 李可染画的“牛”也颇见功力。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画牛成为其山水画创作的补充,并逐渐形成风格。他自诉“吾崇其性、爱其形,故不倦写之。”对于线条的理解和追求,也是受了他的老师齐白石的影响,与其画虾的手法颇有些相似,特别喜欢他的《万山红边》这幅画。 山水画 一位国际友人参观故宫绘画馆,看到展子虔《游春图》,他问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当有人告诉他是隋朝的、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时,这位国际友显得非常惊讶,他摇着稀疏的头发赞叹说:"不可思议!中国绘画反映生活为什么这样早!"有人以为山水画不能反映生活,这是不对的。中国人很早在自已生活环境中发现美,想要表现环境中美的事物。古人从表现神,描绘宗教故事到画山水、花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从前看见石涛一张画,题诗一首: 丹井不知处,药灶尚升烟。 何年来石虎,卧听呜弦泉。 刚开始怎么也看不懂,后来有个同学去黄山了,回来拍了好多照片,原来黄山的风景如此壮观。一看实际的黄山的风景便知,在黄山上,石涛是把黄山很多不同景点集中在一处:丹井、药灶、石虎、呜弦泉这许多地方,经过组织加工,画在一个小册页上。"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可以说已经参透山水画创作之奥妙。 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自己感情的化身,一笔一划既是客观形象的表现,又是自己感情的抒发。创造一个艺

术品,艺术家不进入境界是不会感动人的。他们自己都没有感动,怎么可能感动别人呢?有些戏剧演员,站在台上一动不动,一句台词没有,但却浑身是戏,因为他们的精气神已经完全进入境界。有一次看京剧《长板坡》,刘备吃了败仗,在当阳道上露宿。当时刘备身边坐着两位夫人,都既没有台词也没有动作。但是我看糜夫人一身都戏,而甘夫人一点戏也没有。糜竺夫人抱着小孩,使人感到在战场上风尘仆仆,精神疲惫。而甘夫人完全走了神,我看到的并不是甘夫人,而是化了妆的演员,这时可想或许是她在想赶紧卸妆后赶快回家买菜、做饭或是接孩子…… 艺术道路 中国艺术有一个最了不起的传统,是讲人品与画品的统一。人品不好,画必然不好。 一个人只求名利,必然作假、讨好、欺骗,必然嫉贤妒能,整天想着压人家,必然有状元思想,总想自己什么都第一。德、智、体、美,德要放在第一位。说实在的,没有一个沽名钓誉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荣誉的。名誉的评价在人民,在于历史。 屈原写《离骚》,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什么名利吗?居里夫人做科学实验失败了那么多次,最后发现了镭,人家奖给她勋章,她把勋章拿给小孩子玩,很看轻这些东西。 一个人完全没有一点邪念,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克服邪念。庄子讲过一个故事:有个驼背老人,在树林里粘蝉,好像用手拿,一个也跑不掉。庄子问他本领哪里来?老人说,我练出来的。我用一根竿子顶一个球,后来加成两个球,再加成三个球,练来练去,从不间断,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粘蝉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蝉翼上,宇宙之大,别的什么都看不见。庄子听了感慨地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对比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对比赏析》 ——泼墨仙人和吹笛少年 会计专科1105班万毅指导老师李雅娟 【内容摘要】美术即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也在逐步完善,各自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由于中西方的地域环境、文化、历史等等人文环境的不同,因此,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中国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认为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中后生的一部分;而西方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为人类而存在。这种观念的差异,表现在艺术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张,也使的艺术形式和表现的多样化。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和风格。中西方世界观、艺术观等方面虽然有着差异,但毕竟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类,必然存在着相似或共同点。本篇论文就是通过分别介绍一幅中西方的代表作品,来认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通过分析和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更好的去发展和弘扬中方文化艺术。 对比作品为梁楷的《泼墨仙人》和马奈的《吹笛少年》 【关键词】梁楷;泼墨仙人;马奈;印象派 【正文】 (1)梁楷——《泼墨仙人》 梁楷是南宋画坛上独树一帜的大画家,擅长画人物、鬼神和道教佛教中的神佛,同时亦画山水、花鸟,水平也很高,晚年曾被任命为南宋画院的待诏,并赐佩金带,由于厌恶画院中的种种清规戒律,毅然将金带挂在院中,悄然离职而去。他这种豪放不羁的性格也生动地体现在作品中。《泼墨仙人》是梁楷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泼墨人物代表性作品。 《泼墨仙人》中的仙人形象,并不象古代壁画中的神佛,头上画着光环,神情庄重玄妙,不可一世,竭力表现出某种崇高感、神秘感。这个形象似乎来之于生活,正如后人题款上写道:“大似高阳一酒徒”,象喝醉的和尚,长襟宽袖上洒满了酒渍,醉意朦胧,漫步街头,自得其乐,有着人间的真实和亲切感。然而,他又绝对不是人间可以寻找到的形象,前额和秃头是那样出奇地高耸宽大;眉眼口鼻又是那样出奇地挤在一堆,似醒未醒,似笑非笑,一脸怪相,似乎有着无限的智慧,看透了宇宙的一切,他袒露胸腹,无拘无束,精神在自由自在的天地中飞翔。这种极度夸张了的形象,是人,也是神,或者说是人化的神。 在这幅画中,画家梁楷对画中人物以简化和夸张、变形等处理使之“传神”。相比于西方人物画,中国人物画除了在手法上不最求科学真实外,中国作品留下的印象却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现代词汇来概括,这时还是觉得“气韵”二字比较符

学习中国画的心得与体会

学习中国画的心得与体会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中国文化中的国宝之一。中国画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也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走进于老师的“中国画赏析”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以前接触过小写意,它比较注重用墨,强调画者的个性发挥。因此,写意画的绘画时,可以纵笔挥洒,墨彩飞洋,能够很直接的抒发画者的情感。这次初次解除了工笔画,深深感受到工笔画是一种锻炼人细致和耐心的画法,每一笔线条的气息都要顺畅,都要柔美,有质感,有连贯性。中国画的用线历经上千年的锤炼,,加之毛笔和墨这种特殊的工具,使线本身的表现力变化万千,无比丰富。只有把具有抽象美意趣的线条与造型的形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线的表现力更加自由的变现出来,把主观的情,意象的形,表现的线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工笔画追求的境界。 两位老师在教学期间,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讲解,并做示范。短短的几节课时间里,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其实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国画给我的感受是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情,欲速则不达,要自己慢慢体会。虽然,这段短暂的学习暂时划上了句号,回想起来感觉很短暂也很留恋。同时,学习的道路还在继续,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虚心求学,好好学习中国画。学习中国画的兴

趣会一直支持着我,因为我们还在路上。 我最初对国画的认识是,画家寥寥几笔就画出了生动的画面,盛开的牡丹,有神的山水,雀跃的竹林,圣洁的荷花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电视、书本、报纸、画展。而这些也只是肤浅的感性认识,但它已经深深吸引了我,我反复寻找着生命的起源,苦苦寻觅着心中的向往。悠悠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它的深远,它的博大,也许是我今生都无法彻底的探索,,即使是这样我也会全心全意地去寻找、去发现、去创作。 其实国画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国画传统美的概念是上留天下留地,繁儿透,空儿厚,水墨容情,色泽单纯,一般不超过三四种,这是一种淳朴而有充满无限灵气的自然美。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向往的是一种复杂的美,绚烂多彩的美,既有西方的色彩又有东方的纯朴。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首先我学会了赏析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好画一定要有境界,有一种延伸到画外很远的地方的韵味儿。这就是老师常和我们讲的画外吧。还有老师给我们讲从一幅画仿若能看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我受此启发,觉得看一幅画仿佛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说一个人注重自

如何欣赏西方绘画艺术

如何欣赏西方绘画艺术 对于油画的鉴赏,油画与国画一样,同样讲究构图、布局和画面立意及意境,更重色彩。但画油画的工具不同,是用油彩画在布上,所以色彩和技法比其他画种更丰富、更多的变化手段。油画的层次也很丰富,表现力、立体感和三维空间都特强,真是可以把人带到一个真实的意境之中。 对于油画的鉴赏,油画与国画一样,同样讲究构图、布局和画面立意及意境,更重色彩。油画的颜料色彩是非常丰富的,与中国画比较,色彩更鲜艳,更立体,更丰富,视觉感更强。当然并不是讲一幅画的色彩越多越好,油画在西方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形成了许多的流派,不同的流派的颜色,色彩的使用各不相同,一幅好的油画作品它整体的色彩是非常协调的同时有些色彩是有视觉冲击力的。 油画很强调真实感,表达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了,例如可用刀刮、用笔画、贴麻布、贴报纸,甚至贴金属丝、纤维等等,力图给人视觉冲击力。 油画创作就其题材划分,可分为主题画,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与静物画等。但不论何种题材,作品主要是依靠造型与色彩两大要素。也就是说,油画使用的是形,光,色这三大表现手段。 形,也就是形体。这就要求画家首先要具有造型能力,要有深厚的素描功底。没有很好的素描基础,要想画好油画,如同没有地基的高楼,是立不起来的。 光,也就是光效的表现。法国印象派兴起之后,引发了人们对光的研究与表现。画家对光的理解趋于了科学与理性。因而对光影的表现也就更加逼真生动。光与光影是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这个道理只要看看戏剧舞台的灯光效果就不难理解了。 油画最重要的元素是色彩。色彩不同于调色板上的颜色。画家从来不会把调色板上的颜色,也就是工厂制造出来的颜料,原封不动地搬上画布的。这些颜色必须经画家精心地加以艺术化的调制,以求得色彩的柔和,逼真,色块与色块之间搭配的和谐统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子或色调。一幅油画的颜色不能是

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学习《国画》的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国画学习,我很感谢为举办这次《长安区中小学教师国画培训班》付出辛苦的老师,特别是杨主任、张主任、李曼老师,还有学识渊博的刘岚老师。我现谈点心得体会。 我琐碎的说三点: 一、近大远小:同样的物像近处的大远处的小,比如人物、树木、房屋、山峰。国画虽然是散点透视,但是国画也是讲究合情、合理。二、虚实:近实远虚,近处清晰色重、线多、点多,远处清淡、模糊线少、虚,一般远处色淡,但是如果不是分两个层次,而是多个层次,如近、中、远景,有时可以近处色重、清晰,中景色淡,远景色较重但是一定要虚,点和线都要虚要少。学画在基本技法掌握后,一定学布局,学整体,要学会虚实、避让,即是一个局部也要有虚实避让,也就是要有变化,在一些美的笔墨的基础上,要有虚实,多少,避让和变化。局部实大部分虚,画有画眼有重点,重点要实,次要点次之,其它要虚。不能对称要有虚实比对,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也就是说首先从整个画面上要有大的虚实,不可零散,不可杂乱的虚实,要气韵贯通。 三、勾、皱、擦、点、染是成熟起来的技法,因此初学者一定从此基础开始学习,这是国画成熟的程式,用笔勾、皱、擦、点用硬笔,且用笔适中,染用软笔,且用笔要大,为了画面连贯不留渍痕,而且有

时为了统一灰度,把淡墨一次调好。忌板、刻、结,用笔不活,手腕不灵,或不清楚笔意或所画的对象,拿不定主意。.不能生硬,荒、率,不好好多练,要沉实,要认真沉静的多练。只有当你把法技法学成熟了以后,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始创造自已的作品。 xx年4月25日第二篇、关于中国画笔墨学习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学校:南马小学 姓名:李文静 职称:中小学二级 完成日期:xx年4月15日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它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我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理解,从对用笔用墨以及写生感受等方面的认识体会,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用笔;用墨;写生感受; 目录 一、概述 (1)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 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中国画;壁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素描;新画种。 绘画的两大体系: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 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 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 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 墨画”。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 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 力。

学习美术欣赏的心得体会

学习美术欣赏的心得体会 美术欣赏,顾名思义就是指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学习美术欣赏有助于提高人的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我记得美术欣赏的前两节课欣赏的是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作品,对我印象最深的是齐白石老爷爷的作品。齐白石老爷爷曾经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经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歌。齐爷爷一生作了无数画作,留下了大量诗、书、画、印作品。传世的画作有《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的画册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齐爷爷的《墨虾》。 齐白石老爷爷经过十多年的艺术探索,了解到画家必须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死物。他画虾就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齐老爷爷从小就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期开始着手画虾;大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经非常相似,但还不够“活”,于是就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放置在画案上,每天都仔细观察,画虾的手法也因此改变,他画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白石爷爷89岁时,他画虾已经出神入化,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于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画艺术的成熟。画虾这幅图表现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因为他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了一种动感。左右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体现出了虾腰由粗到细。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三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得僵硬了,也就失去了生命。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欣赏画的同时体会到了齐老爷爷作画时的认真与细腻,不得不佩服他的耐心和毅力。也因为这样我觉得自己渐渐的喜欢上了美术欣赏这门课,不但是因为轻松,能欣赏到很多名人的画作,同时可以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感受到他们作画时的心态,觉得是一种享受。我觉得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的组成方面,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如果说美术欣赏是创造美术价值的活动,美术作品是美术价值的载体,那么美术欣赏和接受则是实现美术价值的活动,同时又是反作用于美术创作的活动。在本质意义上,美术家精心创造各种美术作品的目的,绝对不是纯粹的个人娱乐行为,而是通过美术欣赏将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认识传达给人们。从而引起人们的认同和共鸣,使作品达到产生一定社会审美效应的目的。所以说没有美术欣赏活动,美术创作和美术产品就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完成自己的使命。

中西方绘画文化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文化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泼墨仙人与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吴涛指导老师李雅娟 【内容摘要】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梁楷的《泼墨仙人》和维米尔的《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是东西方绘画中最杰出的肖像性作品之一。梁楷与维米尔的画风在当今的中国画家中影响也愈来愈大。维米尔的《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中人物微妙的神情,是通过精确的写实手法获得的;而《泼墨仙人》中仙人的神采,则是通过夸张、变形和狂放的笔墨来表现的。二者鲜明地体现了中西绘画不同的风格。 【关键词】中西;绘画;艺术;泼墨仙人;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梁楷;维米尔 【正文】 (1)梁楷——《泼墨仙人》 梁楷是南宋画坛上独树一帜的大画家,擅长画人物、鬼神和道教佛教中的神佛,同时亦画山水、花鸟,水平也很高,晚年曾被任命为南宋画院的待诏,并赐佩金带,由于厌恶画院中的种种清规戒律,毅然将金带挂在院中,悄然离职而去。他这种豪放不羁的性格也生动地体现在作品中。《泼墨仙人》是梁楷的代表作,

也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泼墨人物代表性作品。 《泼墨仙人》中的仙人形象,并不象古代壁画中的神佛,头上画着光环,神情庄重玄妙,不可一世,竭力表现出某种崇高感、神秘感。这个形象似乎来之于生活,正如后人题款上写道:“大似高阳一酒徒”,象喝醉的和尚,长襟宽袖上洒满了酒渍,醉意朦胧,漫步街头,自得其乐,有着人间的真实和亲切感。然而,他又绝对不是人间可以寻找到的形象,前额和秃头是那样出奇地高耸宽大;眉眼口鼻又是那样出奇地挤在 一堆,似醒未醒,似笑非 笑,一脸怪相,似乎有着 无限的智慧,看透了宇宙 的一切,他袒露胸腹,无 拘无束,精神在自由自在 的天地中飞翔。这种极度 夸张了的形象,是人,也 是神,或者说是人化的神。 《泼墨仙人》是典型 的大写意。中国画的人物 画,由于形象要求严格, 在表现上远不如花鸟、山 水自由,因而在笔墨上也 难以允许有更多的随意性 和偶然效果,如用泼墨, 便很容易失去形似,浸渍 为一片墨污。所以古代画 家很少用泼墨画人物。但 梁楷为了充分表现画中仙 人的自由狂放和自己豪放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一)

初中第五册美术教案 授课教师:李帅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一)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视(看挂图、纪灯或者说录像)、听(听解说、听音乐)欣赏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视、听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从旧石器时代起各国历代雕 塑、工艺、建筑、绘画等美术发展史概况。从美术的角度初步了解 世界各国民族灿烂的古文化,培养学生对外国传统艺术的鉴赏力。 2、以作品的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艺术的世界性。 (二)教学重点 介绍埃及金字塔的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成就。 (三)教具准备 1、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有关录像片或纪灯片、还可准备一些古曲 磁带。 2、教学挂图及收集到的画报上的有关图片资料。 (四)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解说:(播放相关古典音乐)世界的四大古国,开世界科学之先河,希腊的古文化,创世界之奇迹,难道不是吗?那么请你欣赏世界各国古代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外国古代美术。 三、新授: 1、胡福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悬挂图片,播放相关音乐) 埃及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埃及是尼罗河赐与的礼物”(希罗多德),

尼罗河由南向北纵贯埃及,在红海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一条狭长的绿洲。在这里产生了古埃及文明。 图片简介: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在古埃及人观念中,陵墓是永久的栖身之地,它甚至比宫殿更为重要。王朝初期,埃及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头建筑,里面放着装有木乃伊的石棺,这种长方形石墓叫“马斯塔巴”。后来,随着陵墓的扩大,原来的一层马斯塔巴变成了由大到小的几层相叠的梯形金字塔。起初是台阶金字塔,到古王国盛期,演变成方锥形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是其主要代表。而《胡福金字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高146.5米,基座四边各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是一座四方尖锥形庞然大物。它由230万块2.5吨重的巨石垒成,石缝间未用任何粘合物,但却非常严密。金字塔内部有入口、走廊和通气管道,中间有石室存放法老的木乃伊。 艺术特点: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奴隶主服务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专制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好大喜功,法老不惜用数十万奴隶为自己建造陵墓、庙宇巨像,表现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上和表现方法上又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艺术的基本法则和程式,并且迫使艺术家用美化的方法来表现对象。 表现思想:金字塔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它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站在它的脚下,人们会感到自己的渺小。金字塔的外观对称、稳定,它给人以坚不可摧的印象,尤其是它屹立在炎炎烈日之下,象征着法老的威严地位不可动摇。 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历面像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它由整块天然岩石雕凿成。雕像身长约57米,面部为5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它头戴菱形巾冠,前额雕刻着圣蛇,两眼直视前方,面部仍保持着哈夫拉

国画讲座心得体会[工作范文]

国画讲座心得体会 篇一:中国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画作品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选择了“中国画作品欣赏与基本技法”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学会了画工笔画,水墨画,写意牡丹等。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我明白了赏析一幅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与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很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一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气质修养,那么他的笔墨之间一定会少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真美。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

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XX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 总之,学了这门课,我受益匪浅,既陶冶了情操,又学习了新知识。 篇二:美术讲座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美术讲座心得体会(共2篇)这次美术专家讲座,对于我们非美术专业老师来说, 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时间虽短,但感收获颇丰.在讲座中,专家拿出了很多范画,再用

浅谈中西方绘画审美差异

浅谈中西绘画审美与思维方式的关系 班别:07美术(2)姓名:谢韵菲学号:3207010232 选题意义: 审美理想是特定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表现,是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而中西绘画不仅有一个形式上的区别(包括绘画形态、形式极其工具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审美视角区别。由于中西文化发展的源头、过程、结果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中西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我们切忌把西方人的观念移植过来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反之,当然也切忌用中国画观念来否定西方绘画。研究中西绘画审美差异可以让我们把绘画鉴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把经典作品的理解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上。在研究中、西绘画艺术差异的选题上,不少学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乃至毕生的精力去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向西方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西方,为全球一体化的思维格局作出了不朽贡献。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介绍了西方艺术思想的构成。对我们了解外埠世界,了解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理念,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为我们研究自己民族的审美理念和融入西方审美思想对我们的绘画艺术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地意义。,作为一个艺术从事员来讲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我们必须做到“眼高手低”,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手绘能力。 研究状况: 中西古代人都一“和谐”为美得最高理想。西方人主要侧重的是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属性,而中国人主要侧重的是神秘主体的心理体验方面。 中方思想家们注重发现审美对象的超验品行,并常常将真种品性欲具有宗教色彩的“神”或“上帝”联系起来。中国思想家们们注重发现审美对象的经验功能,并常常将这种功能与具有人伦色彩的道德伦理联系起来。亚里士多德从另一个角度把美是数的和谐的理论,改造成为关于具体事物典型形式的和谐说,从而把西方追求“形式和谐”的审美理想与艺术的创作实践进一步结合起来。这里所谓的“数”等形式特征,可以

艺术作文之艺术欣赏心得体会

艺术作文之艺术欣赏心得体会

艺术欣赏心得体会 【篇一:《艺术欣赏》学习心得】 《艺术欣赏》学习心得艺术欣赏能够给人的精神带来愉悦,使我们对生活充满激情,解老师从古希腊神话讲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从贝多芬的《月光曲》到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让我们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不同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通过对解老师《艺术欣赏》课程的学习,让我对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艺术本身最大的价值就是被欣赏。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而欣赏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它不同于艺术研究,也不是艺术资料枯燥的堆砌,它是一种心领神会。音乐、影视、绘画等都是运用艺术语言对生活的传达,而进入欣赏的境界就意味着观者与作者对生活在传达方面产生了感受的共鸣。艺术是美的体现。尽管“美”不完全等于艺术,但艺术必须是“美”,中外美学史和群众的审美实践表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虽不是美学的唯一对象,却是美学的重要的对象,艺术的门类众多。但就艺术与生活,创作动机与艺术效果、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等方面来说它们之间具有互相一致的共同本质。艺术是艺术家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即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底自然冲动的创作,表现 出民族性或个性。人人都神往艺术,向往他那种艺术美的感受,正是如此,人们需要真正的艺术家来创造艺术美。而艺术需要现实生活,需要艺术家的创造,没有这些又何来艺术美呢?艺术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因此,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是真、善、美的统一,人们只要欣赏她就能够感受美、体验美。艺术欣赏需要有一定的艺术

西方绘画艺术鉴赏

上节课我们讲的是《西方绘画鉴赏》,那么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中国绘画艺术鉴赏。我们知道西方绘画呢,以油画为主,而中国绘画艺术与之不同的是,我们是以水墨画为主。这个是在绘画材料方面的区别。另一方面呢就是在题材方面。从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我们得知,西方绘画取材大多是来自于希腊神话以及圣经故事。而中国画的取材多是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知,对祖国河山的歌颂,对古代当权阶级的描绘等等。 这是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2.。。 3.。。 4.。。 最重要的呢,是想让同学们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开始对中国画产生兴趣,能够关注中国画,甚至可以在闲暇之余自己动手尝试一下自己绘制。 在课程的开始,我们从一部经典的国产水墨动画片《山水情》来初步认识一下,到底什么是中国画。这部动画片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1960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大家可以在课下自己找找看一看。 关于纸张:写意花鸟画和工笔花鸟画需要使用不同的纸张,写意要求生宣纸,工笔要求熟宣纸,市场上生宣纸的品种多,选择性强,而熟

宣纸由于使用量较少,所以它品种少,很难找到轻薄细润,有弹性和韧性,不能漏矾的熟宣纸。特别是现代注重肌理制作的工笔花鸟画,对纸张就有更高的要求,市面上很少有符合要求的纸张可买,只有自己动手加工制作,才能称心如意。 荷花:为花中仙子,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寄托着人们心中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追求。荷花在佛教中是神圣洁净的圣物,在人们心中是真善美的化身。 国画中荷花有很多的不同寓意象征,周敦颐的《爱莲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支的君子形象;“一品清廉”,“莲”通“廉”,荷花寓意公正廉洁,是对清官的赞扬;“本固枝荣”,荷花枝繁叶茂,用荷花丛生比喻根基牢固,兴旺发达,世代绵延,家道昌盛。 工笔花鸟画:在专用的熟宣纸或矾绢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的一种花鸟画技法。特点是严谨精致。 写意花鸟画:而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一种画法。特点是简练和概括。 兼工带写:一幅画中的形象,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份,用工、写二种笔法,表现出物象的形神,这种技法多见于花鸟画、人物画。 史前及先秦——萌芽时期 早在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柄上外饰有阴线双鸟饰纹的骨匕;尔后在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又出土了一批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论文5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对清明上河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进行鉴赏 【内容摘要】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其审美意识、表现手法都有较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差异。《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汴梁(开封)城市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这幅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画,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国宝”。而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评论家斯塔索夫评价:“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这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最初艺术体现。本文以中西方绘画作为比较研究,包括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献价值,以及图中的情节画面艺术进行赏析。通过对二者各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并分析展望中西绘画的发展趋势。寻找异同的规律性,这样有助于认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建立我们自己的审美标准,坚持“和而不同”的正确观点,并努力使其理论落实到艺术实践中。 【关键词】绘画;清明上河图;国宝;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夫;农奴制;审美;和而不同 一.《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及赏析材料 ⑴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此画画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而精细的笔法,展现出汴梁汴河沿岸及东南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社会生活风貌。画面的内容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画卷右端起,始为城郊的农村风光,寂静的原野,略显寒意,渐而有村落田畴,嫩柳初绿;有上坟回城的轿马人群,行走于稀疏的树石、潺潺的溪流之间,点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渐而人物增多,房舍逐渐稠密,河道也渐显宽广,画面的气氛随之热烈。中段以“虹桥”为中心,形成了全画最为紧凑、最为热闹的场面。虹桥横跨在汴河之上,桥身全由巨木架成,有梁无柱,结构精巧,规模宏敞,形制优美,宛如长虹。桥两端连接街市,来往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与桥下紧张的水运相为呼应。桥下河面狭窄,水深流急。槽船上,船工们正在与河水激烈搏斗,有的撑篙,有的掌舵,有的放桅杆,有的掷缆绳,有的呼喊指挥,十分纷繁紧张。过桥的行人也不由停足观看,情不自禁地指点提醒、呼号助力,一时间,多少人手忙脚乱,鼎沸一片。后段为城门内外的景象,城楼高耸巍峨,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寺观、公廨等应有尽有。街市中有专营沉檀楝香、罗锦匹帛、香火纸马的,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的,还有沿街叫卖零食及小百货的。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男女老幼、士农工商,无所不备。全卷总计绘制人物达587个、动物l3种、植物9种、牲畜5O余头,船只、车轿各2O余个。 ⑵对图中的社会生活即历史价值的赏析。《清明上河图》描写的内容是京都

绘画学习心得与体会

绘画学习心得与体会 篇一:美术学习心得 美术学习心得 ——美术伴我成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小教大专部 08级 559班徐依10015950847 说到美术,以前这是一个很陌生的词语。因为那时的我们对美术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学校只重视我们的文化成绩以至于把美术课都用来给我们上数学课。直到来到了第一师范学院,我们接触了与美术有关的课程。觉得美术离自己很遥远的同时,又觉得美术是一门很深奥的课程,并对此充满了幻想与期待。学校开设了美术这门课程,我开始慢慢的接触美术这门学科,并且逐渐的深入。从最开始的我对美术一概不知,慢慢的知道了如何进行简单的素描,知道了水彩、水粉、美术字、简笔画、国画、纸雕、陶泥等等。 以前上美术课老师也就是要我们随便画画,也不教我们画画的技巧,所以也不是很懂得怎样的去运用。而现在在第一师范这个学校我们的美术课是一点一点的从头教起的,从理论到实践,一边讲解一边实践,学的也快懂得也多掌握的更好。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是张容舟老师最喜欢说的。的确在这里,我体会到了:美术,它视觉给我的冲

击美,给我的快感美以心灵深处的灵魂美。如水墨画,它给了我对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熏陶;又如西方的油画,它又给了我一些对世界画面的清晰感、真实感。不同的国家不同时代给人的感觉是不一般的。犹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各有知趣。 还有对于将要作为小学教师的我觉得用处最大的是简笔画。简笔画的好处也有很多,简洁性、生动性、可识性、快洁性等等。它可以运用简单的线条、几何图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画,而且特别地简单,又明了。简笔画还很好学,教小朋友也好、教成人也好,都很容易掌握。它的用处也很大,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工作方面,都能用到它。它带给我们的好处还有很多…… 还接触了美术中别的一些类型,像水墨、线描等,但这些画是比较难一点的。所以想学好美术就要先学好简笔画,因为简笔画是美术中最基本的,练好简笔画在去学习别的画就会简单的多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要数银饰。那一次我们那组的伙伴们为美术作业银饰设计而忙到很晚,尽管我的手因为要使铁丝牢固的原因而不小心导致出血了非常疼痛,但我们还是没有放弃因为内心有希望。我们在制作设计的过程中都怡然自得,不管是过程如何艰辛,还是结果怎样,我们都很开心。从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我懂得了做好任何事情,完成每幅作

20世纪外国绘画艺术欣赏

20世纪外国绘画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美术课程第13课《20世纪外国绘画》。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标新立异、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欣赏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以及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特别对广大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一个急切想了解的艺术世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有机会更多的接肋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展览和作品,但人们常常是"许多人去看了,有些人窃窃私议,不说好,也不敢说不好,更不敢说看不伍,而事实是看不值。"

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中学生进行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员基础的启蒙教育。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它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对于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纺坛,要通过一节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接受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的重点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为主,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为线索,通过一些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面家自身从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观念和表现形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特点,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培养学生欣赏外国现代

中国美术史心得

中华民族美术过去之灿烂 傅抱石 近时外国人对于中华民族性的批评,总是离不了说中国是"自尊"、"自大"的民族。殊不知中国人的"自尊"和"自大",是有原因的,是有道理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必须保守着这种"自尊"、"自大"的好国民性。今日的中国,尤其有急切的需要和重大的意义。 单论美术这一项,其发达之古,创造之精,莫说东方,就是世界上也难寻其匹。日本还在请中国人办外交主政事的时候,我们已把西域的美术精华吃下肚子。吐出以后的唐宋光辉之花。埃及是最古不过的了,然而把那粗笨的刻画,和我们三代的玉器铜器比上一比,若根据他的遗物,他就发展到与三代同一时期也办不到的。"铜器时代",哪一民族拿得出如此雄壮伟大神妙不可言状的宝贝?虽一二遗留,它的价值,除供考古学者的摩娑研究,物器本身,已没有什么,然中华民族在世界美术史上有了最伟大最先进的创造是无疑的。虽然有许多学者,硬说我们古代那批宝贝,某种是间接学自波斯的,某种又是直接从印度偷来的,总而言之,说我们中国人是没有多大用的东西,然而这无非是因为我们的宝贝太高贵,把他们吓得没有什么可说。眼见中国如何贫弱,所以他们还要这样说:"中国何德何能?龟甲铜器,《春秋》三传,完全是伪造,你汉人尚能做什么呢" 虽然,他们尽管侮辱,若是有人送他们一个同治年的瓷器,或是乾隆年的雕漆,保证他脑筋中起不可思议的作用,佩服得五体投地。难道这又是从英吉利法兰西偷来的么? 展开东方艺术系统图来看一看,所谓"古代系"、"希腊系"、"印度系"、"中国系" 的四大系中,实际上只中国与印度的二大系。假使中华民族不负起吸收、融化和创造的责任,到现在朝鲜有美术么?日本有美术么?"印度系"又走得几步路呢?关于这些理论,姑且不论。总之我们就是说:中华民族曾经包办东亚的美术,是东亚美术名正言顺的不祧之祖,也不为过。 我中华民族特别的长处,是不但能够闻一知十,而且是只要和别的民族文化见见面,就会造出比人家更好的文化。一般美术史学者,他们把中国自三国至五代(约西纪二○○--一○○○年)的一个时期,定为"佛教艺术时代"(德人Hirth氏)或是"古典时代"(英人Bushell氏)或是"西域艺术攫取时代"(日人伊东忠太氏),述说当时以后的美术,完全没有独自的发展,而决定中国的中世美术史。我可以举一个极简单的例,来证明这种述说的不确。诚然,中国的美术,受了不少印度的影响。但是要明白,这些影响,到了六朝初期,早被中华民族聪明的脑袋将它化得干净。譬如说,张墨顾恺之的《维摩变相图》,陆探微载安道的《无量寿佛》则学印度的么?印度有没有?云岗龙门巩县等佛窟两足交叉的弥勒像,又是学印度的么?印度的弥勒像,是否两双脚交叉还是并垂呢?像这种例,举不胜举,一二学者,觉得中国人太不可方物,于是拼命从佛教经典内,拖出中国佛教艺术的前身来。似乎带哭带骂地说:"中国真聪明!印度没有的东西也会造!你看呵!菩萨头背后那道圆光,印度又那里有呢?"我们并不否认人家如此地讥评,这正是我们所欣慰的事。美术是什么?佛教美术又是什么?朝鲜日本的古美术,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