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

抗癌药物
抗癌药物

抗癌药物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5071109116 武杰一、抗癌药物发展历史

抗癌药物在国内外古籍中虽早有记载,但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一般认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美国耶鲁大学发现氮芥能治疗恶性淋巴瘤,增强了用药物治疗肿瘤的信心,逐步展开了抗癌药的实验模型和筛选方法来寻找新药的研究50年代从合成化合物及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物等方面进行大量筛选,找到了有抗癌活性的物质达十,60年代已累集了丰富的资料,研发出20种有效的抗癌药物,对7~8种恶性肿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出现了癌细胞动力学、抗肿瘤药物药理学、肿瘤化学治疗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以后抗癌药物不断发展,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肿瘤的不同认识水平诞生了不同水平的治疗方法,早在几百年前,不发达的医学科学不能对当时肿瘤的有解释时,中草药是治疗肿瘤的主要药物。

在20世纪初,西方国家发现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的时候多,于是研究了对生长过程中的细胞有破坏作用的化学药物,该药物沿用至今,即化疗。可是正常细胞虽然分裂的时候少一些,但总要分裂的,于是化疗也会杀死大量的正常细胞,这成为化学药物的必然困境。包括激素药物、栓塞类药物,都具有与化学药物相似的问题。

在西方化学药物研究举步不前的时候,中国开始研究中成药物治疗肿瘤,当时认为肿瘤是毒,所以采用中医中的“以毒攻毒”法,用斑蝥、蟾酥、蜈蚣、全蝎等的提取物制成了大量的抗癌中药。

80年代,证明癌并非毒,而是自身细胞变化产生的,可是具体变化还不清楚,在当时中医药的提取和制药技术不成熟,研究的抗癌药物治疗率非常低,所以为此就出现了用于增强肿瘤病人抵抗力的保健品,保健品使用的是灵芝、雪莲、人参、冬虫夏草、硒蛋白等。当然保健品对肿瘤细胞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90年代是我国药品发展的重要时期,肿瘤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发现癌细胞内的很多蛋白和酶远远多于正常蛋白,如甲胎蛋白、端粒酶、微管蛋白、金属蛋白酶、Caspase 蛋白等。于是开始研究能控制或破坏这些蛋白的药物,这也是当前中药中比较普遍的抗癌药物。由于蛋白和酶的增加是由基因变异产生的,药物破坏了部分蛋白,基因还可以促进细胞继续合成蛋白来补充,于是这类药物在治疗肿瘤过程中表现不明显。

2000年后,临床中出现了针对个别基因的治疗药物。目前的医学研究确定癌细胞是很多个基因一同变异的,恢复个别基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单基因治疗的药物有效率较低,通常所说的基因疗法都是指单基因治疗,是基因治疗肿瘤中最不成熟的治疗手段。

二、抗癌药物现状

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抗肿瘤药大约有200种,其中以各种癌症治疗为主要适应证的品种在100种左右。大部分的药学文献常按药物性质和来源将抗肿瘤药物分为以下九大类:烷化剂,如氮芥类、乙撑亚胺类、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亚硝基脲类;抗代谢药,如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叶酸拮抗物;抗肿瘤抗生素;植物类抗肿瘤药(或称来自天然药物的抗肿瘤药);激素类;金属铂类;其它抗肿瘤药;辅助抗肿瘤类药;免疫调节剂(免疫增强剂类)。前7种的临床适应证较集中在抗肿瘤治疗上,后两种适应证较多,在治疗其它疾病中也广泛采用。

2003年5月出版的《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第十九章共收载了抗肿瘤药6大类74种

通用名药物。中国药学会的2004年全国16典型城市抽样医院用药统计中共有109种各类抗肿瘤药进入数据库。

2004年9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公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西药抗肿瘤药共72种,中成药34种,合计106 种。

2004年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了西药抗肿瘤药49种,中成药25 种处方,合计74种。

按照是否拥有专利,目前国内抗肿瘤药物分为两大阵营,一是国外近年来开发上市的新品种,如长春瑞宾、替尼泊苷、表柔比星、雌莫司汀和亮丙瑞林等,因涉及到专利保护问题,目前国内市场只能依赖进口以满足临床急需,但这些药通常价格非常昂贵;另一类是已经过专利保护期的仿制药,目前我国生产的抗肿瘤药物几乎全是仿制药品。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在能生产抗肿瘤药物的企业已发展到近百家,其中主要原料药生产厂20 多家,制剂厂和中药厂有60多家。产品形成7个系列,160余个品种。生产的主要品种烷化剂类有环磷酰胺等30多种;抗生素类有阿霉素、丝裂霉素等20多种;天然植物类有长春新碱、秋水仙碱、喜树碱、紫杉醇、复方醋酸棉酚等40 多种;抗代谢类有阿糖胞苷等20多种;杂类有丙脒腙等10多种;激素类有10多种;辅助类有近10种。WHO公布的49个常用抗肿瘤药物,大多数国内都能生产,占总数的86%以上,常规抗肿瘤药物产销量基本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年生产抗肿瘤药物约50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地。同时,我国已对300多种中草药进行了抗癌筛选,临床验证了100多种,经鉴定投产的抗癌中药逾20种。

目前,抗癌药物可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烷化剂2、植物抗癌药3、金属铂类抗肿瘤药品4、抗癌抗生素5、抗代谢药6、激素类7、非典型抗肿瘤药

1、烷化剂可与细胞中的多种有机物如DNA,RNA或蛋白质的亲核基团结合,以烷基取代这些基团的氢原子,使这些对生命有重要意义的生化物质和核酸、酶等不能进行正常代谢。缺点是选择性不强,对骨髓、消化道细胞和生殖细胞也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典型代表药物为氮芥和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亚硝脲类等。

2、激素类包括性激素,黄体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前两类药物可干扰体内肿瘤发生的激素状态。干扰敏感的淋巴细胞的脂肪代谢,使淋巴细胞溶解、淋巴组织萎缩而发生疗效;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改善毛细血管功能,促进药物进入肿瘤细胞,消除包围在肿瘤细胞周围的纤维组织,可杀伤增生的及非增生的淋巴细胞,抑制细胞由G 1期进入S期。代表性药物包括曲普瑞林,氟他胺,亮丙瑞林,托瑞米芬,阿那曲唑,他莫昔芬,戈舍瑞林

3、金属铂类抗肿瘤药治疗机理主要是依靠铂类产品对细胞的毒作用。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铂制剂是顺铂(顺氯氨铂,DDP),替代顺铂的产品卡铂(又称碳铂,CBP),以及近年来新崛起的铂类药物新秀奥沙利铂(又称草酸铂)。在这三个药物中,顺铂的历史最悠久,用量最大,卡铂正在取代顺铂的部分市场,奥沙利铂的市场份额急剧上升。

4、抗代谢药这一类药物的结构和人体正常生理代谢的结构类似,因而可以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不同水平加以阻断而产生疗效。抗代谢药物的最大缺点是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增生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发生耐药。抗代谢药物的代表药有: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去氧氟尿苷,阿糖胞苷。

5、抗癌抗生素常用的有放线菌素、博来霉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临床常用的抗癌抗生素主要来源于放线菌属,毒性较大。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例如丝裂毒素主要是烷化作用,柔红毒素是RNA合成的抑制剂,类似抗代谢药。

6、植物类抗癌药此类药物由植物中提取,作用机理各有不同,或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或抑制细胞RNA的合成。该类药物为目前发展迅猛,且不断推陈出新的一类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紫杉醇。多西紫杉,长春瑞宾,羟基喜树碱。

7、非典型抗肿瘤药具有抗癌活性的中药品种;如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金复康口服液、慈丹胶囊、消癌平片、安替可胶囊、复方氟尿嘧啶、复方斑蝥胶囊、消癌平糖浆等。

三、抗癌药物发展趋势

目前多数常见实体瘤如肺癌、肝癌、结肠癌及胰腺癌等还缺乏有效药物,不少抗肿瘤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产生耐药性。因此,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分子肿瘤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新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肿瘤研究的根本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及发病率,降低死亡率主要靠治疗。癌的化学治疗近年来有飞速发展,新抗癌药不断出现。紫杉醇、喜树碱衍生物及维甲类化合物抗肿瘤治疗作用的证实被誉为90年代抗癌药物研究的重大发现。降低发病率主要靠预防,现在已经知道肿瘤是一种特殊的疾病,不仅治疗离不开药物,预防也离不开药物,而且是最有希望的手段之一。这是因为,由正常组织转变为癌一般都经过癌前阶段,而癌前疾病的治疗是癌的药物预防的理想靶点。因此,抗肿瘤药物已不限于传统的细胞毒型药物,癌预防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有前景的新领域。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及癌治疗研究的发展,已经证明,癌症是一种多基因疾病,由至少两种以上癌基因经多阶段变化所致。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步为癌的预防提供了不少新靶点,开辟了新的领域。如癌细胞的分化诱导及分化治疗,抗癌侵袭及抗癌转移药研究,抑制癌新生血管生成、克服肿瘤耐药及耐药逆转剂研究,单克隆抗体及癌的导向治疗,细胞因子及免疫治疗,癌基因及基因治疗等。

针对机理,寻找新抗癌药寻找抗肿瘤药物,自然离不开筛选,而抗肿瘤药物筛选是整个抗肿瘤药物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往应用的筛选系统只适于随机筛选,比较理想的筛选体系应该是针对机理的筛选系统。以机理为基础的药物筛选包括新近发现的酶靶点,如端粒酶、法尼基蛋白转移酶、氨肽酶-N等,也包括常见的一些靶点,如DNA拓扑异构酶。目前许多实验室都致力于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设计与研究。细胞骨架微管蛋白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靶点,干扰微管蛋白聚合或解聚的药物具有抗有丝分裂活性,紫杉醇的问世则重新引起了人们对微管靶点的重视。

抗癌药物筛选的特点及趋势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细胞培养及方法的建立使得病毒学研究有了飞跃的发展;纸层析、纸电泳及凝胶电泳的建立使生物化学的分离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出现使医学、生物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而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DNA、蛋白及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分子生物学成为世人注目、令人向往的新领域。同样,动物移植性肿瘤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使抗癌药的寻找成为可能。而且,近年来还强调采用裸鼠人类肿瘤的异种移植。这样的筛选系统在寻找选择性作用于特定肿瘤尤其是实体瘤的药物方面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抗癌药物的发展突飞猛进,新药品种繁多,其中较有意义的药物不少,如干扰核酸合成的氟阿糖腺苷(fludarabine)、二氟脱氧胞苷(gemcitabine);干扰多胺合成的氟甲鸟氨酸;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异长春花碱(Navelbine)、紫杉醇(taxol)、紫杉特尔(taxotere);DNA嵌入剂的蒽吡唑类(anthrapyrazole);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的依林特肯(irinotecan)及拓扑特肯(topotecan);新的铂类如草酸铂、四氯铂、增尼铂、思洛铂、乐铂等。有些药物已在Ⅱ期临床试用,证明有效;有些正在Ⅰ期临床试验。还有其他类型的药物如细胞分化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六甲撑双乙酰胺(HMBA)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如苔藓虫素等正在发展中。

最近,有关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细胞内的各种基本过程是调节失控。这些过程包括:细胞周期的调控、信号传递通路的阻断、细胞凋亡、端粒的稳定性、血管生成以及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为了研制出具有特异性的药物,利用最新的肿瘤细胞生物学的新发现,研究者都将注意力转向癌的病因学与病理过程中起作用的特异

的分子及生物靶点,如细胞凋亡诱导剂、信号传导阻滞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寻找。

Apoptosis诱导剂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在基因调控下发生的细胞自杀行为。细胞在各种因素如DNA损伤药物、生长因子撤出等作用下,bcl-2、P53、c-myc、P21、TRAIL等apoptosis 调控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同时引起一系列生化变化,如胞内Ca2+水平升高,pH值下降,某些蛋白酶活性增高,最终发生apoptosis,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poptosi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多种抗肿瘤药物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效能与其诱导apoptosis的能力密切相关。根据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运用基因治疗技术,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克服抗药性,这方面工作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此外,以细胞凋亡调控因子为新的治疗靶点的抗肿瘤研究也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

信号传导阻滞剂目前,研究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机制,选择性阻断肿瘤细胞自分泌或旁分泌的的信号传导通路,破坏其自控性生长调节机制,正在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研究热点。一方面可以通过阻断生长促进因子或增强生长抑制因子的作用,使肿瘤细胞的生长减慢或停止,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恢复其正常的生长调节机制(如细胞自杀机制―细胞凋亡、apoptosis)而改变其恶性表型。这两方面的作用均可通过选择性地调变肿瘤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的不同组分而达到。这与经典的细胞毒性抗癌药物相比,具有选择性强、毒副作用小、不受细胞产生抗药性的影响等优点,尤其对晚期肿瘤或转移癌可能具有独到的疗效,很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抗癌药物。因此研究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机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血管生成抑制剂从癌前病变到侵袭,癌发展阶段伴随着血管生成。目前已经阐明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无疑为抗肿瘤药的发现提供了新的靶点,现已明确至少有12种血管生成促进剂和抑制剂,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剂、angiogenin1,2、aFGF、bFGF,这些因子在许多人、鼠肿瘤及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同时,在肿瘤及正常组织中抗血管生成因子也有表达,这表明血管生成的调控有赖于正、负信号的相对平衡,这种平衡的失调便导致新的血管生成。总之,抗肿瘤药物研究已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概念、理论思路、认识正在更新,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抗肿瘤药物研究将伴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肿瘤学的进步,针对某些新的靶点,不断研制出一些能降低癌的死亡率及发病率,且具有生物活性高、毒性低等特点的新药。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金砖四国”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抗肿瘤药物市场。全球抗癌药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15%,很大程度超过其它药物的增长率;2012年,世界抗肿瘤药物市场的销售总额将达800亿美元左右。在中国,由于肿瘤的发病率快速上升,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因为目前药物疗效的局限性,新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亟待大力开发,抗肿瘤药物开发已成为制药行业的一大热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状况的加剧、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时至今日,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三大支柱的抗癌治疗仍难以完全抵御癌症的凌厉攻势,抗肿瘤药物市场随之快速增长。 抗肿瘤药物是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新的化合物、新的临床大型多中心双盲试验不断涌现。日前,在第48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靶向药物的各项各期临床试验纷纷报出喜人的结果,适用于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发病人数增长明显的癌症。 第48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 回顾自1971年美国颁布《国家癌症法案》至今的41年,癌症研究为肿瘤预防、筛查、化疗、手术、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生活质量改善等各个领域带来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癌症死亡率明显下降,大量癌症存活者可活得更长且更好。然而,在癌症诊治上,我们仍需沿着既往成功的道路继续前进。正如本届ASCO 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著名儿科肿瘤专家迈克尔·林克(Michael P. Link)教授所言,过去几十年间,儿童肿瘤诊治的进展已使约80%的患儿得到治愈,而取得这种成果的重要经验是合作,包括不同学科间的合作,基础实验室研究与临床治疗的合作,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合作等,我们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期望其他肿瘤的诊治借助这一经验也能取得重要发展。因此,在2011年ASCO年会关注40年抗癌进展之后,2012年ASCO 年会将主题定为“Collaborating to Conquer Cancer(合作战胜癌症)”。 作为世界肿瘤学界当之无愧的顶级学术盛会,本届ASCO年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万名参会者,共收到摘要5260篇,较2011年提交摘要量增加了10%,这些摘要中近3000篇被选作大会报告。本届ASCO 年会的科学分会场(Scientific Program Session)也更关注从基础到临床领域,鉴于对肿瘤异质性的了解不断深入,目前更强调对临床研究中检测到的新基因或分子标志在基础研究中进一步探索,随后用于临床筛选患者以针对性治疗,这为促进临床医生与研究者的合作提供了重要思路。今年的教育课程也继续强调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从而给予患者全面的治疗,并将对医生与患者间如何进行有效交流及合作展开深入讨论。 抗肿瘤药物市场快速增长 在中国,由于肿瘤的发病率快速上升,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因为目前药物疗效的局限性,新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亟待大力开发,抗肿瘤药物开发已成为制药行业的一大热门。 日前,苏州爱斯鹏药物研发有限公司与德彪制药集团就抗肿瘤新药ASP-08126 的全球研发及商业化达成排他性许可协议。德彪制药集团是一家跨国生物医药集团企业,专注于肿瘤等重大疾病领域的药物开发;苏州爱斯鹏药物研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肿瘤及相关疾病的小分子靶向创新药物的研发。

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和发展

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癌症是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生物无机化学领域研究的金属抗癌药物已在癌症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 景。本文对当前的一些铂类及非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并且就降低铂类药物的毒性和抗药性提出了新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金属抗癌药物铂类药物非铂类药物设计策略 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与医药学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发现,许多金属配合物如铂、锡和铜等金属元素的配合物具有潜在抗癌活性,并且不同配合物对不同形式的癌症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通过对其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的研究,设计合成高效、低毒的金属抗癌药物,可为临床上化疗法治疗癌症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金属药物有许多其它药物无法比拟的独特性质,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抗癌药物在癌症临床化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 铂类抗癌药物的应用研究 自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B Rosenberg和V Camp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以来,铂族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顺铂和卡铂已成为癌症化疗不可缺少的药物。1995年WHO对上百种治癌药物进行排名,顺铂的综合评价(疗效、市场等)位居榜前,列第二位。另据统计,在我国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加配位的化疗方案占据化疗方案的70-80%。 1.1 第一代铂族抗癌药物——顺铂(Cisplatin) 顺铂(Cisplatin)是顺式—二氯二氨合铂(Ⅱ)的简称,分子式是cis—Pt[(NH3)C12],相对分子质量为300。其结构式为:

顺铂作为一种广谱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它在l9世纪末就被合成出来,60年代Rosenberg和Van Camp发现它具有抗癌活性,于1978年首先在美国批准临床使用,并迅速成为治疗癌症的佼佼者(现在临床采用的联合化疗方案中,70—80%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与配位,是治疗癌症的首选药物之一)[1]。顺铂致力于治疗的癌症有卵巢癌、肺癌、宫颈癌、鼻咽癌、前列腺癌、恶性骨肿瘤、淋巴肉瘤等等。顺铂是第一个无机抗癌药物,它不但对癌症的治疗带来了一次革命,而且带动了一门新学科——生物无机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但早期由于顺铂具有肾毒性、胃肠道反应、水溶性差、耳毒性以及交叉抗药等缺陷,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直到1976年通过水化或使用利尿剂的方法缓解其肾毒性以及通过服用5—HT,受体拮抗剂ondansetron来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才使顺铂应用逐渐广泛起来。 各国研究人员先后合成2000多种铂类配合物并进行筛选,研究发现:当配体被较大的有机基团取代时,顺式和反式铂的配合物都具有抗肿瘤活性。也就是在设计反式铂类抗癌配合物时,利用一些空间位阻较大的基团来减少动力学活性。 1.2 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卡铂(Carboplatin)和奈达铂(Nedaplatin) 卡铂是1,1—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的简称,是美国施贵宝公司、英国癌症研究所以及Johnson Matthey公司合作开发的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分子式是Pt(NH3)2CBDCA。其结构式为: 卡铂与紫杉酵联用在治疗晚期头颈部癌、小细胞肺癌等方面的应用很有价值。卡铂具有:(1)化学稳定性好,溶解度比顺铂高16倍;(2)毒副作用低于

常用抗肿瘤药物大全

.抗肿瘤药物大全 15.1.烷化剂 苯丙氨酸氮芥L~Phenylalanine Mustard (D) 【别名】美法仑,爱克兰。Melphalan,Alkeran。【医保】乙 【应用】能进入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和一切增生迅速的组织如骨髓、淋巴组织的细胞核分裂,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卵巢癌、慢性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骨肉瘤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8~10mg/m2,每日1次,连用4~6日,每隔6周重复1次。 【副作用】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规格】片剂:2mgx25片/瓶,¥¥¥。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D) 【别名】环磷氮芥。ENDOxAN,CTx。【医保】甲 【应用】在体内被活化,释放出氮芥基,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亦通过杀伤多种免疫细胞而抑制抗体形成,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迟发性超敏反应。用于恶性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晚期肺癌、晚期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骨肉瘤及睾丸肿瘤。 【用法用量】口服:50~100mg/次,2~3次/日,1疗程总量10~15g。静注:联盒用药1次500mg/m2,每周1次,连用2次,3~4周为1疗程。 【副作用】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口腔炎、膀胱炎等。 【注意事项】(1)盒用巴比妥或皮质激素、别嘌醇等肝药酶诱导剂时需注意。(2)肾功能异常慎用。(3)本品代谢物对尿路有刺激,应用时应多喝茶水。 【规格】粉针剂:0.2g/瓶,¥。 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 (D) 【别名】匹服平。Isofamide,Iphosphamide。【医保】乙 【应用】环磷酰胺同分异构体,对造血系统毒性较环磷酰胺低。用于骨及软组织肉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头颈部癌、子宫癌、食管癌。 【用法用量】静滴:常用剂量每次1.2~2.0g/m2,每日1次,连续5日,每3~4周重复1次。 【副作用】同环磷酰胺。 【注意事项】(1)对本品过敏、严重骨髓抑制、肾功能不良、双侧输尿管阻塞者禁用。(2)注意骨髓、肝、肾功能改变情况。(3)本品应与泌尿系统保护剂美司那(见19.解毒药)盒用。 【规格】粉针剂:1.0g/瓶,¥¥¥¥。 甲环亚硝脲MeCCNU 【别名】司莫司丁。Semustine。【医保】甲 【应用】在体内其氯乙基部分使DNA链断裂,RNA及蛋白质受到烷化发挥抗肿瘤作用。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脑瘤、肺癌。 【用法用量】口服:单用100~200mg/m2,每6~8周给药1次,亦可36mg/m2 ,1次/周,6周为1疗程。盒用其他药物可75~150mg/m2 ,1次/6周或30mg/m2,1次/周,连给6周。 【副作用】迟发性骨髓抑制,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亦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和口腔炎、脱发、肝损等。 【规格】胶囊剂:50mgx5粒/瓶,¥¥¥。 尼莫司汀NIMUSTINE 【别名】丁禾青。【医保】乙 【应用】脑肿瘤、消化道癌(胃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恶性淋巴瘤、慢性白血病等。 【用法用量】通常,本剂按每5mg溶于注射用水1ml的比例溶解下述剂量,供静脉或动脉给药。1.以盐酸尼莫司汀计,按体重给药,1次给2~3mg/kg,其后据血象停药4~6周,再次给药,如此反复,直到临床满意的效果。2. 以盐酸尼莫司汀计,将1次量2mg/kg,隔1周给药,2~3次后据血象停药4~6周,再次给药,如此反复,直到临床满意的效果。 【副作用】 1.重大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有时出现出血倾向、骨髓抑制、全血细胞减少等,因此每次给药后至少6周应每周进行周围血象检查,若发现异常应作适当处理。(2)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症:偶出现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症。2.其他不良反应:(1)过敏症:有时出现皮疹,若出现此类过敏症状,应停药。(2)肝脏:有时出现AST、ALT等上升。(3)肾脏:有时出现BUN上升、蛋白尿。(4)消化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欲吐、呕吐,有时出现口内炎、腹泻等。(5)其他:有时出现全身乏力感、发热、头痛、眩晕、痉挛、脱发、低蛋白血症。禁忌:(1)骨髓功能患者禁用;(2)对本品有严重过敏症既往史患者。 【注意事项】 1.下列患者慎用:(1)肝功能损害患者。(2)合并感染患者。(3)水痘患者。2.会引起迟缓性骨髓功能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每次给药后至少6周应每周进行临床检验(血液检查\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等),充分观察患者状态。若发现异常应作减量或停药等适当处理。另外,长期用药会加重不良反应呈迁延性推移,因此应慎重给药。3.应充分注意感染症及出血倾向的出现及恶化。4.小儿用药应慎重,尤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出现。5.小儿及育龄患者用药时,应考虑对性腺的影响。给药途径:不得用于皮下或肌肉注射。7.本品与其他药物配伍有时会发生变化,故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盒使用。8.本品溶解后应迅速使用,因遇光易分解,水溶液不稳定。9.静脉内给药时,若药液漏于管外,会引起注射部位硬结及坏死,故应慎重给药以免药液漏于管外。 【规格】粉针剂:25mg/瓶,¥¥¥¥¥。 15.2.抗代谢药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x)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报告 一、肿瘤概述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但并非是遗传的,它是指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发生了改变,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通常所讲的"癌症"指的是所有的恶性肿瘤,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卫生部门都把攻克癌症列为一项首要任务。 二、我国肿瘤发病率情况 1 我国城乡及不同类型地区居民肿瘤患病率分析 2008年,我国卫生部的统计资料表明,每年我国新生肿瘤患者总数约212.7万人左右,其中,每年有106万左右的恶性肿瘤新生患者;同时,全国约有268.5万左右的肿瘤现有患者,其中,恶性肿瘤现有患者约148.5万左右。近年来我国肿瘤患病情况的格局大致如表1: 表1我国肿瘤患病情况(单位:千分之一) 从表1可以看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城市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农村患病率。恶性肿瘤中,各类型城市患病率依次为:大城市>中城市>一类农村>小城市>二类农村>四类农村>三类农村;良性肿瘤中,各类型城市患病率依次为:中城市>大城市>小城市>一类农村>三类农村>二类农村>四类农村。 注:根据人口规模,将城市地区分成大城市(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以上,一般为省会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非农业人口在30万以下)三种类型;根据社会经济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类,把农村分为四类地区,即一类(相当于富裕农村)、二类(小康)、三类(温饱)和四类农村(贫

困) 2 我国城乡地区居民疾病肿瘤两周患病率按年龄分析 2008年,卫生部统计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的两周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患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当中;良性肿瘤的两周患病率则呈下开的“抛物线”状,45-54岁左右的人群两周患病率最高,这部份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相当部份的患者由良性肿瘤转变成恶性肿瘤。我国肿瘤患病各年龄两周患病率大致如表2所示。 表2 肿瘤患病各年龄两周患病率(单位:千分之一) 注:发病率=两周内患病率*两周内发病比例(即新发病例);两周内发病比例=0.5349(由国家卫生部统计) 3 我国肿瘤患者死亡率分析 据粗略统计,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癌症死亡率为128.08/10万,年死亡130万人以上,占城市人口总死因的21.82%;农村人口癌症死亡率为105.53/10万,占农村人口总死因的16.50%,因此,癌症(肿瘤)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后的我国第二大疾病。具体死亡情况按卫生部统计资料如见表3

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综述

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发展概况 作者:韩学亮 201100260102 摘要 奈达铂、奥沙利铂等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具有抗癌谱广、活性强、不良反应低、与顺铂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此外,尚处于临床研究中的亲脂性铂配合物、多核铂配合物等新型铂类化合物,也显示出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优势。该文对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和一些具体药物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 铂类抗肿瘤药物、卡铂、顺铂、奥沙利铂、作用机制 引言 铂族金属包括铂、铑、铱、锇、钌6个元素,它们具有许多独特和卓越的理化性质,一直在高新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铂配合物,在肿瘤的治疗方面以其显著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许多肿瘤联合用药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铂类药物的研究最早兴起于40年前,1967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Roserlberg和Camp首次发现顺铂具有抗癌症活性。这一发现迅速引起了肿瘤界的广泛兴趣,之后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成为热点,随着一个个有历史意义的试验结果的公布,肿瘤化疗疗效有了大幅的飞跃。1995年WHO对上百种抗肿瘤药物进行排名,顺铂在疗效及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位于第二位。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所有的化疗方案中的有70%~80%以铂为主或有铂类药物参加配伍。同时,铂类金属药物也是当前抗肿瘤药物最为活跃的研究开发领域之一,新的铂类抗肿瘤药奥沙利铂、乐铂等已相继推出。铂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也有了进一步了解。目前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沙铂和4-NDDP等已进入临床试验[1]。 自 20世纪 60年代发现顺铂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 ,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迄今为止 ,人们大约已合成了数千种铂类化合物 ,但作为抗肿瘤药物投入临床的仅 30种左右 ,其中 20 多种因抗肿瘤活性弱或毒

常见铂类抗癌药物的特点、药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常见铂类抗癌药物得特点、药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材科jd1401班熊腾飞 摘要:无机抗癌药物得设计及研究仍就是当前一个前言课题,其中铂类抗癌药物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发现顺铂有抗癌活性以来,铂类金属抗癌药物得应用与研究得到了迅速得发展。今天,各类铂抗癌物已成为癌症化疗中不可缺少得药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铂类抗癌药物得特点、药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1、顺铂 1965年,美国科学家B、Rosenborg意外发现惰性得铂电极能引起细菌得菌丝生长。在进一步得研究下,其研究小组发现第一个具有抗癌活性得金属 配合物——顺式二氯二铂,即顺铂(DDP,PDD,C l2(NH 3 ) 2 Pt)。 1、1顺铂得特点及药理 顺铂中铂得价态就是正二价,铂周围结合两个氯及两个氨分子,因此顺铂类似于双功能烷化剂。具体作用时,顺铂对乏氧细胞较为敏感,可扩散通过带电得细胞膜,先将所含之氯解离,然后与DNA上得核碱鸟嘌呤、腺嘌呤与胞嘧啶形成DNA 单链内两点得交叉联结,也可能形成双链间得交叉联结,从而破坏DNA得结构与功能,抑制癌细胞得DNA复制过程,但对RNA与蛋白质合成得抑制作用较弱,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1] 1、2顺铂得应用 DDP具有抗癌谱广、作用强、与多种抗肿瘤药有协同作用、且无交叉耐药等特点,为当前联合化疗中最常用得药物之一。临床用于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肺癌、鼻咽癌、食道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头颈部鳞癌、甲状腺癌及成骨肉瘤等多种实体肿瘤均能显示疗效。[2] 1、3顺铂得不良反应 虽然应用广泛,但顺铂具有较大细胞毒性,特别就是用量较大时对人体得影响十分明显。其不良反应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道反应:主要就是严重得恶心、呕吐。患者需服用一周左右得强效止吐剂。(2)肾毒性:主要导致累积性及剂量相关性肾功不良,一般剂量每日超过90mg/m2即为肾毒性得危险因素。(3)

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前言 自1967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 Rosenberg B .和Camp V 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 以来,铂类 金属抗癌药物的合成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顺铂和卡铂已成为癌症化疗 不可缺少的药物。1995年WHO 寸上百种治癌药物进行排名, 顺铂的综合评价(疗效,市场等) 位居榜前, 列第 2 位。另据统 计, 在我国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加配伍的化疗方案占所有化 疗方案的 70%— 80%。 顺铂和卡铂所获得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各国学者去研究更好、 更有效的新药。 在过去的 25年里有几千个新的铂族化合物进入筛选, 其中的 28个化合物进 入临床研究,有 4 个化合物已获得批准进入市场,还有 2—3 个化合物将获得生产批文。展 现了铂族抗癌药物良好的应用前景。 铂类抗癌药物的市场销售额几十年来增长迅速。 1996 年顺铂和卡铂已进入全世界销售 额领先的十大 抗肿瘤药物之中,分别列第 8 应和第 5 位。 1999 年卡铂又进入全球最畅销的 前 150 个非处方药行列中,列第 66 位。其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展现了铂族抗癌药物良好的 应用前景。 铂类抗癌物质的发现过程 事情发生在 1965年。 一天, 在美国密执根大学的实验室里, 卢森堡博士和同事一起正在 做一个关 于电场对细菌影响的实验。他们选用大肠义氏杆菌 (Eshefichia Co1i ) 作为研究对 象。首先把它们放入一种“ C'介质的培养液中 (此培养液由NHCI2g / L , NaHPWg /L , KHP@3g /L , NaCl3g /L’MgCbO . 01g /L , Na^SOO . 026g /L 组成,鼓入压缩空气,然后在 培养室中放入两个半圆柱形的惰性金属铂电极,电极接上演串可以 改变的交流电源。 实验开始了。当频率为1000周/秒的交流电加在电极两端,通 发生了怪事: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疯狂地伸长, 然为正常细菌的 300倍,然而细菌的个数却没有增加。用生物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茵体并 没有发生分裂, 它们的繁殖被抑制了, 但细菌的生长却没有被阻止。 这意味着茵体产生了病 态。 这个意外的发现, 大大激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 是什么因素促使菌体 变形生长呢?在以 往的细菌培养研究中, 也曾观察到一些物理因素, 例如紫外辐射, 度的改变, 都会影响菌体的生长。他们分别研究了这些影响因素, 未得到类似的结果。 会不会是电场对细菌的生长施加了影响呢?然而, 不鼓 入空气,仅仅通入氯气和氦气,电场也不能显示其威风,即需要氧化性气氛。 这里,使 人们意识到并非物理因素, 而是化学因素, 并且是由氧气参与的电化学过程, 使菌体产生异 常生长。显然, 产生了氧化性的电解产物。用 KI- 淀粉试剂检验电解后的培养液,呈现淀粉 碘分子络合物的典型蓝色, 这也证实了这种电解产物的存在, 而通电前的培养液却不能使该 试剂变色。 那么,这种抗菌性的氧化产物是什么呢?他们企图从电解液中捡定出诸如 S 2042-等可 能的氧化性分子或离子,但都末检出。反过来,他们向培养液中加入 氮的氧化物等,试图 激起大肠杆菌的异常生长,但是奇迹并没有发生。 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吗 ?不!人们知道大自然的真面目总是深藏在一层层面纱后面的。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系 021131097 魏永懿 50周/秒 -100000 周/秒 2安培的电流两小时后, 茵体成丝状。 它的长度竟 培养液渗透压温度或者酸 一个个实验都做了, 但并 实验结果表明, 如果 ClO 、H 202,、 CIO -、H 202和

2018-2023年中国(含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8-2023年中国(含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喵咪产业服务(微信公众号) 第一章抗肿瘤药的相关概述 1.1肿瘤的介绍 1.1.1肿瘤的概念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根据肿瘤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可以将其分成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1.1.2肿瘤的分类 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即为恶性肿瘤的总称。要提请注意的是,癌症与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癌指的是上皮性的恶性肿瘤,如由大肠黏膜上皮形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黏膜上皮癌,简称大肠癌。由皮肤上皮形成的称皮肤上皮癌,简称皮肤癌等等。所以,若医生说某某人患的是癌症,即表明患者长的是恶性肿瘤;若说某某人患的是胃癌,意思是患者的胃黏膜上皮形成的癌症,若说患者得的是胃肉瘤,则表明这种恶性肿瘤不是由黏膜上皮细胞所形成的,可能由平滑肌细胞恶变引起,或是属于胃的恶性淋巴瘤等。但也可笼统地说他罹患了癌症。 1.1.3肿瘤的类型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所以俗称血癌。它是由骨髓中某型未成熟的白细胞弥漫性恶性生长,取代正常骨髓组织并进入血液中形成的。因在患者的血液中出现大量的这种肿瘤性白细胞,以致血液呈现乳糜样颜色的特征,因此人们便称它为白血病,其实此病名未能反映出它的癌细胞的生物学分类特征。在极大多数病例中,血液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但有时也可正常甚至减少。按白血病细胞的类型,可分为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等3种。另外,一如上述,医生是根据肿瘤的病理学形态、生长方式以及对病人的危害程度,将肿瘤分为恶性和良性两大类的。现将它们的主要区别列表如下: 图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癌) 生长缓慢 有包膜,膨胀性生长,摸之有滑动边界清楚 不转移,预后一般良好 有局部压迫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通常不会引起患者死亡生长迅速 侵袭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粘连,摸之不能移动 边界不清 易发生转移,治疗后易复发 早期即可能有低热、食欲差、体重下降、晚期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发热等 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死亡 图表整理:公开资料整理 1.1.4常见肿瘤的治疗方式 恶性肿瘤并非“不治之症”,它是可以治疗的,许多恶性肿瘤特别是早期患者可以得到根治。一旦患病应当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治疗。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称为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还有其它许多方法如生物治疗、热疗、光动力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在肿瘤治疗中起一定作用。肿瘤治疗过程中强调有计划的综合治疗,根据病种病期制定科学的综合治疗计划,力争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一、肿瘤的外科治疗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在国内外古籍中虽早有记载,但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一般认为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1],美国耶鲁大学发现氮芥能治疗恶性淋巴瘤,增强了用药物治疗肿瘤的信心,逐步展开了抗癌药的实验模型和筛选方法来寻找新药的研究。50年代从合成化合物及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物等方面进行大量筛选,找到了有抗癌活性的物质达数十种,60年代已累集了丰富的资料,研发出20多种有效的抗癌药物,对7~8种恶性肿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出现了癌细胞动力学、抗肿瘤药物药理学、肿瘤化学治疗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以后抗癌药物不断发展,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历程尚未有系统的论述,笔者从自身经历及接触的一些研究工作进行简要回顾,不可能做到全面,只选择性地整理史料,供作参考。 1 我国抗癌药物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诞生以前,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处于空白。解放后百废待兴,科研人才奇缺,对防治疾病的药物研究主要侧重于传染病和流行病,抗癌药物无人问津。1955年全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抗癌药的问题也开始引起国内医药学界的注意。1955年底在我国举办的一次国际性抗生素学术会议上[2],有人建议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承担抗癌抗生素类的药物研究任务,那时笔者刚从前苏联留学归国不久,在药物所接受了此任务。1956年全国制定12年科学研究远景规划,抗癌药物研究被正式纳入国家科研规划之中,许多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相继参加到此项工作之中。 20世纪50年代末期是我国大跃进开始的年代,那时倡导解放思想,科学研究搞群众运动,抗癌药物的研究迅速升温。人们积极进行抗癌中草药的调查,广泛收集单方、验方、复方及传统的中草药,群众性的抗癌药物筛选活动蓬蓬勃勃,发现了不少苗子药。1966~1976年期间在全国逐渐掀起研究六类抗癌药物的热潮,即对喜树、斑蝥、三尖杉、农吉利、秋水仙及三棱莪术(亦称六匹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此时期的工作可算是我国抗癌药的早期研究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国际交往增加,不少人有机会到国外去访问考察,进行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到国际上的最新动向,学者

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综述

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发展概况 作者:韩学亮201100260102 摘要 奈达铂、奥沙利铂等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具有抗癌谱广、活性强、不良反应低、与顺铂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此外,尚处于临床研究中的亲脂性铂配合物、多核铂配合物等新型铂类化合物,也显示出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优势。该文对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和一些具体药物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 铂类抗肿瘤药物、卡铂、顺铂、奥沙利铂、作用机制 引言 铂族金属包括铂、铑、铱、锇、钌6个元素,它们具有许多独特和卓越的理化性质,一直在高新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铂配合物,在肿瘤的治疗方面以其显著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许多肿瘤联合用药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铂类药物的研究最早兴起于40年前,1967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Roserlberg和Camp首次发现顺铂具有抗癌症活性。这一发现迅速引起了肿瘤界的广泛兴趣,之后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成为热点,随着一个个有历史意义的试验结果的公布,肿瘤化疗疗效有了大幅的飞跃。1995年WHO对上百种抗肿瘤药物进行排名,顺铂在疗效及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位于第二位。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所有的化疗方案中的有70%~80%以铂为主或有铂类药物参加配伍。同时,铂类金属药物也是当前抗肿瘤药物最为活跃的研究开发领域之一,新的铂

类抗肿瘤药奥沙利铂、乐铂等已相继推出。铂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也有了进一步了解。目前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沙铂和4-NDDP等已进入临床试验[1]。 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顺铂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迄今为止,人们大约已合成了数千种铂类化合物,但作为抗肿瘤药物投入临床的仅30种左右,其中20 多种因抗肿瘤活性弱或毒性过强而被淘汰[2]。 1 铂类抗肿瘤药物发展历程 在过去的30余年里,人们对几千个新的铂类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其中有几十个化合物进入了临床研究,目前已上市的铂类抗肿瘤药物有4个品种,其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1 第1代铂类抗肿瘤药物 顺铂是顺二氯二氨合铂(Ⅱ)的简称,缩写为DDP或CDDP(Ⅱ)。1979年首次在美国上市,是第一个上市的铂类抗肿瘤药物,目前已被收录入中、美、英等国的药典。顺铂对睾丸癌和卵巢癌的疗效明显,也可以用来治疗膀胱、颈部、头部、食管的肿瘤以及小细胞肺癌,还可与博来霉素、阿霉素及5-氟尿嘧啶配伍进行联合用药。顺铂抗癌谱广、作用强、活性高,易与其他抗肿瘤药配伍,因其交叉耐药性少而有利于联合用药,但其严重的毒副反应(包括肾毒性、胃肠道毒性、耳毒性及神经毒性)及低溶解性、耐药性限制了临床的大剂量和长期使用。 1995年WHO对上百种治癌药物进行排名,顺铂的综合评价(疗效、市场等)名列前茅,列第2位。另据统计,在我国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与配伍的化疗方案占所有化疗方案的70%~80%。顺铂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含铂类化疗方案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案,亦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组方之一。顺铂是头颈癌单药有效率最高的药物之一;顺铂加五氟尿嘧啶(5-FU)是头颈癌化疗的标准方案之一,联合紫杉醇、吉西他滨亦是非常有前景的头颈癌化疗方案。顺铂及卡铂一直是治疗睾丸癌(尤其是非精原细胞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药物。顺铂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是侵袭性膀胱癌、骨肉瘤、食管癌、胃癌等的标准化疗方案。 早期的顺铂合成是以K2PtCl4为原料与氨水反应得到,但因重现性差且含有大量的杂质被放弃。目前顺铂合成(收率为80%)以K2PtCl4为起始原料,通过下面三个步骤来实现: (1)加入KI ,转化成K2 PtI4,与氨水反应,制备出相应cis-[Pt(II)I2(NH3)2]中间体。(2)中间体与AgNO3 (或Ag2SO4/Ag2O)反应,过滤分离AgI得到cis-[Pt(NH3)2(H2O)2 ]2 +母液。(3)母液与KCl反应,制得顺铂[3]。

抗癌药物分类

1.传统抗肿瘤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物按作用机制分类: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抗嘌呤药:即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如巯嘌呤、硫鸟嘌呤、喷司他丁等。 ?抗嘧啶药:主要靠抑制嘧啶的生物合成而起到抗瘤作用,如:氟尿嘧啶。 ?抗叶酸药: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甲氨蝶呤。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羟基脲。 ?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苷。 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烷化剂、丝裂霉素、顺铂、丙卡巴肼等可与DNA交叉联结;博莱霉素靠产生自由基破坏DNA结构。 嵌入DNA中干扰转录DNA的药物,如放线菌素类、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门冬酰胺酶、紫杉醇、秋水仙碱、长春花生物碱类等。 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如雌激素、孕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新型抗肿瘤药物 传统抗肿瘤药物都是通过影响DNA 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人们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地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 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始走向靶向合理药物设计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些新的高选择性药物。 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靶向药物。从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把药物定向地输入到肿瘤发生的部位,如临床上已采用的介入治疗,这是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亦称为被动靶向治疗。 第二个层次: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或代谢等生物学上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即细胞靶向,它带有主动定向的性质。 如利用瘤细胞抗原性质的差异,制备单克隆抗体与毒素、核素或抗癌物的偶联物,定向地积聚在肿瘤细胞上,进行杀伤,效果较好。 第三个层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将抗癌药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 血管抑制剂药物的发展。肿瘤生长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癌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新的血管生长是必要的条件。新的血管生成涉及到多种环节,例如在血管内皮基底膜降解时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重建新生血管及形成新的基底膜时有许多生长调节因子参与,包括纤维生成因子(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调研报告

2017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报告目录 第一章抗肿瘤药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肿瘤的介绍 一、肿瘤的概念 二、肿瘤的分类 三、肿瘤的类型 四、常见肿瘤的治疗方式 第二节、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一、抗肿瘤药物分类方法 二、细胞毒药物 三、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 四、其他抗肿瘤药物

五、抗肿瘤辅助用药 第三节、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演变 一、抗肿瘤药物发展历程 二、化疗与分子靶向治疗 第二章2014-2016年国际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分析第一节、2014-2016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与结构 一、市场规模分析 二、区域市场格局 三、市场结构分析 第二节、2014-2016年全球抗肿瘤药物产品竞争与价格 一、产品竞争格局 二、热门药品分析 三、药品市场价格 第三章2014-2016年国际抗肿瘤疗法及药物研发动态第一节、2014-2016年国际抗肿瘤疗法研究进展 一、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法 二、肿瘤免疫疗法新突破

三、新型治疗机制进展 第二节、2014-2016年国际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一、肿瘤疫苗的概述 二、肿瘤疫苗发展进程 三、主要代表性癌症疫苗 四、新型抗肾细胞癌疫苗 五、新型靶向性癌症疫苗 第三节、2014-2016年国际抗肿瘤药物研发动态 一、FDA审批情况 二、研发创新特征 三、靶向治疗药物 四、新型抗癌药物 第四章2014-2016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概况第一节、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环境 一、经济环境分析 二、政策环境分析 三、需求环境分析

抗癌药物

抗癌药物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5071109116 武杰一、抗癌药物发展历史 抗癌药物在国内外古籍中虽早有记载,但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一般认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美国耶鲁大学发现氮芥能治疗恶性淋巴瘤,增强了用药物治疗肿瘤的信心,逐步展开了抗癌药的实验模型和筛选方法来寻找新药的研究50年代从合成化合物及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物等方面进行大量筛选,找到了有抗癌活性的物质达十,60年代已累集了丰富的资料,研发出20种有效的抗癌药物,对7~8种恶性肿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出现了癌细胞动力学、抗肿瘤药物药理学、肿瘤化学治疗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以后抗癌药物不断发展,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肿瘤的不同认识水平诞生了不同水平的治疗方法,早在几百年前,不发达的医学科学不能对当时肿瘤的有解释时,中草药是治疗肿瘤的主要药物。 在20世纪初,西方国家发现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的时候多,于是研究了对生长过程中的细胞有破坏作用的化学药物,该药物沿用至今,即化疗。可是正常细胞虽然分裂的时候少一些,但总要分裂的,于是化疗也会杀死大量的正常细胞,这成为化学药物的必然困境。包括激素药物、栓塞类药物,都具有与化学药物相似的问题。 在西方化学药物研究举步不前的时候,中国开始研究中成药物治疗肿瘤,当时认为肿瘤是毒,所以采用中医中的“以毒攻毒”法,用斑蝥、蟾酥、蜈蚣、全蝎等的提取物制成了大量的抗癌中药。 80年代,证明癌并非毒,而是自身细胞变化产生的,可是具体变化还不清楚,在当时中医药的提取和制药技术不成熟,研究的抗癌药物治疗率非常低,所以为此就出现了用于增强肿瘤病人抵抗力的保健品,保健品使用的是灵芝、雪莲、人参、冬虫夏草、硒蛋白等。当然保健品对肿瘤细胞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90年代是我国药品发展的重要时期,肿瘤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发现癌细胞内的很多蛋白和酶远远多于正常蛋白,如甲胎蛋白、端粒酶、微管蛋白、金属蛋白酶、Caspase 蛋白等。于是开始研究能控制或破坏这些蛋白的药物,这也是当前中药中比较普遍的抗癌药物。由于蛋白和酶的增加是由基因变异产生的,药物破坏了部分蛋白,基因还可以促进细胞继续合成蛋白来补充,于是这类药物在治疗肿瘤过程中表现不明显。 2000年后,临床中出现了针对个别基因的治疗药物。目前的医学研究确定癌细胞是很多个基因一同变异的,恢复个别基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单基因治疗的药物有效率较低,通常所说的基因疗法都是指单基因治疗,是基因治疗肿瘤中最不成熟的治疗手段。 二、抗癌药物现状 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抗肿瘤药大约有200种,其中以各种癌症治疗为主要适应证的品种在100种左右。大部分的药学文献常按药物性质和来源将抗肿瘤药物分为以下九大类:烷化剂,如氮芥类、乙撑亚胺类、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亚硝基脲类;抗代谢药,如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叶酸拮抗物;抗肿瘤抗生素;植物类抗肿瘤药(或称来自天然药物的抗肿瘤药);激素类;金属铂类;其它抗肿瘤药;辅助抗肿瘤类药;免疫调节剂(免疫增强剂类)。前7种的临床适应证较集中在抗肿瘤治疗上,后两种适应证较多,在治疗其它疾病中也广泛采用。 2003年5月出版的《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第十九章共收载了抗肿瘤药6大类74种

国内司汀类抗肿瘤药品市场分析

国内司汀类抗肿瘤药品市场分析 报告出处:报告免费直通车发布日期:2007年07月18日09:21 2006年2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公报显示,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2005年有76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世界5800万死亡总数的13%。在中国,癌症居死亡原因之首。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为180万,死亡人数为150万,平均每分钟有3人死于癌症。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世界抗肿瘤药物市场迅速成长,2007年抗肿瘤药市场规模预计可达400亿~450亿美元,该市场增长约占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增长的20%。随着治疗率的上升,未来一段时期内,抗肿瘤药物市场仍将保持快速扩张态势,但同时其仍受严格的价格政策和使用限制等条件的制约。 目前,全球约有几百种抗肿瘤药,其中用烷化剂治疗恶性肿瘤疾病已有30多年的历史。烷化剂药物性质非常活泼,能与细胞中的亲核基团发生烷化反应,往往以核酸为主要攻击对象,破坏DNA结构功能,使细胞分裂停止或死亡。烷化剂主要包括:氮芥类、亚硝脲类、乙烯亚胺类、磺酸类、糖类等。 自1956年美国最先对亚硝脲类化合物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进行研究以来,人们已开发出一系列活性显著的亚硝脲类抗肿瘤药。这包括上世纪60年代中期进入临床使用的卡莫司汀,上世纪70年代上市的洛莫司廷司莫司汀,1980年由日本三共株式会研制推向市场的尼莫司汀,上世纪90年代由法玛西亚普强公司上市的雌莫司停其中,卡莫司廷洛莫司廷司莫司廷尼莫司汀在国内已有厂家生产。 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司汀类抗肿瘤药作为肿瘤治疗市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量与其它类的抗肿瘤药相比较校根据华源医药电子商务公司提供的数据推总,2006年司汀类药物达到2000万元的销售额,其市场份额相对稳定。然而,相对于整体增长速度较快的肿瘤治疗市场来言,其销售金额虽呈增长趋势,但市场份额仍有所下降。且由于2004年以后洛莫司廷雌莫司廷司莫司汀等口服抗肿瘤药物的广泛使用,司汀类抗肿瘤药品销售金 额出现小的波峰。2006年6月1日,除进口药品雌莫司汀外,其它司汀类药物均进入国家第18次药品降价名单,导致其销售金额增长趋缓。从图3即可看出,司汀类药物的销售数量稳步上升,但2006年其销售金额的增长率明显滞后于其销售数量的增长,在当年抗肿瘤药销售金额排名中略有下滑,而司汀类药物销售金额冠军尼莫司汀也从第64位跌到第67位。 表1:2002年~2006年司汀类药物占肿瘤药物的市场份额

大学论文顺铂类药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顺铂类药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癌症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随着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过去的30年里,全世界癌症病例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5%。中国的癌症发病不断呈现年轻化,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趋势。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抗癌药物是恶性肿瘤化疗的基石,也是肿瘤医学发展的基础之一。据统计,基于顺铂以及含顺铂和其它药物组合治疗的化疗方案占化疗方案绝大部分。本文回顾顺铂抗癌药物的历史,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加深对顺铂类药物的理解及对恶性肿瘤化疗现状的认识。 一、癌症的起因 为什么人类会患癌症?无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揭开了疾病的面纱:人类细胞的电子被作为所有疾病的来源而抓住,活性氧(ROS)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不饱和电子物质),它在进入人体后到处争夺电子。如果细胞蛋白质分子的电子被捕获,蛋白质就会发生分支。烷基化、扭曲分子的形成和致癌作用。扭曲的分子是致癌的,因为它缺少电子,并且需要捕获其邻居的电子。这样,恶性循环将形成大量异常蛋白质分子,这些异常蛋白质分子复制、基因突变。形成大量癌细胞,最终导致癌症。癌症是非常危险和不正常的。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非常快。现代医学往往无能为力。人类必须等待死亡才能见证癌症的传播吗?事实上没有。俗话说,一码归一码。临床试验证明,在获得负氧离子后,可以预防或抑制癌细胞,因为负离子具有过量的电子,可以提供大量的电子,从而阻断癌细胞的恶性循环。此外,负氧离子可以通过调节恶性肿瘤引起的酸碱失衡和氧化还原失衡,维持内环境稳定,促使正常细胞代谢,减轻和消除化疗的不良副作用。总之,负氧离子不仅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转移,而且能从根本上预防癌症的发生,毫不留情地杀死癌症。 医学专家指出,癌症的原因有:人体是由各种致癌物和致癌因素造成的,如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征、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障碍等。正常体细

铂类化疗药区别

6 种铂类化疗药对比 一代:顺铂(DDP) 顺铂是多种实体瘤的一线用药,可作为放疗增敏剂;疗效可观,抗癌谱广(肺癌、卵巢癌、骨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宫颈癌及泌尿系肿瘤等)。 部分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常见,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反应一般用药1~2小时后发生,可持续1周以上;用药时应给予强效止吐药。 2.肾毒性:也是剂量限制毒性,重复用药可加剧肾毒性;表现为用药后 1~2 周出现肾小管损伤、血尿、血尿素氮或肌酐升高等;每日>90 mg/m2 需警惕,除了水化暂无与其他预防手段;DDP肾小管的损伤在一般剂量下多为可逆性的;但剂量过大或用药过频,可导致药物在体内的蓄积,使肾小管损伤为不可逆的,产生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3.神经毒性:与用药总量有关,表现为头晕、耳鸣、耳聋、不可逆的高频听力丧失,少数人表现为球后神经炎、感觉异常、味觉丧失。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等合用,可产生致命性肾衰,并致耳聋。 4.骨髓抑制:较轻,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相对较轻;剂量≤100mg/m2 ,发生率10-20%,剂量≥120 mg/m2 则40%,亦与联合化疗中其它抗癌药出现重叠反应,白细胞< 3.5x109/L、血小板<75x109/L 需谨慎。部分注意事项: 1.既往肾病史、中耳炎史者慎用; 2.若“WBC低于3500/mm3或PLT低于8万/mm3、用药后持续性严重呕吐、 早期肾毒性表现”时应停用; 3.密切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4.避光。 二代:卡铂(CBP) 第二代铂类抗肿瘤药;广谱(细胞肺癌、卵巢癌、睾丸肿瘤、头颈部鳞癌等,也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子宫颈癌、胸膜间皮瘤、黑色素瘤、子宫内膜癌等)。 男性肌酐清除率 = [(140 - 年龄)×体重× 1.23]/ 血清肌酐 女性肌酐清除率 = 男性肌酐清除率× 0.85 卡铂剂量(mg)= 所设定的 AUC(mg/mL/min)×[肌酐清除率(mL/min)+25] 部分不良反应: 1.在体内存留时间比顺铂短,因而消化道毒性低于顺铂、肾毒性轻微且不常见、耳毒性和神经毒性罕见。 2.骨髓抑制比顺铂强,有剂量限制性;血小板减少严重,最低点出现在 2~ 3 周,恢复在治疗后第4周。 3.治疗前不需水化,但同时应用氨基糖甙类会增加肾毒性和耳毒性。 4.卡铂无明显肾毒性,但治疗前肾功能状况却能显著影响卡铂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程度,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下者血小板减少较普遍。 部分注意事项: 1.与顺铂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既往顺铂无效者,改用卡铂仍有可能取得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