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静脉曲张的三大治疗方案

目前静脉曲张的三大治疗方案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255883660.html,/

静脉曲张是一种非常顽固的血管疾病,根据调查一些静脉曲张患者吃过很多药,也有的手术也做过了,但是静脉曲张就是没有根本的治好,因此很多患者对临床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较为关注,那么患者该如何选择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呢?

下肢静脉曲张很顽疾的,是很多药物根治不了的,很多的患者想了解手术治疗的方案。临床丰富的专家今天给大家分享现如今的三大方案。

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周围血管病医院专家为大家列举如下

1)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患肢穿静脉曲张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用于下列情况:①病变局限、程度较轻而无症状者;②妊娠妇女,鉴于分娩后症状往往自行消失,可暂行非手术疗法;③估计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采用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作血管内注射,由于受到注射部位的限制,绝不能在腹股沟区的大隐静脉内注射,无法从根本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单纯应用复发率较高,因此仅适用于膝关节以下的单纯型病变,亦可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以处理剥脱不尽而残留的曲张静脉。

(3)手术疗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建议手术治疗

主要是以上三种手术方案,具体的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病发程度。

下肢静脉血栓诊疗指南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俵1)。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二、临床表现 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 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 肉静脉丛时,Homa 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弓I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为Homa ns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为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 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股青肿是下肢DVT 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 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PTS。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PTS 发生率为20%?50%。 三、诊断 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 (一)辅助检查 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 急性DVT的灵敏度较高(>99%), >500卩g/L(ELISA法)有重要参考价值。可用于急性VTE 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2?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患者的筛 查和监测。在超声检查前,按照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可将患有DVT的临床可能性 分为高、中、低度(表2)。如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对于低度可能的患者可以排除诊断,对于高、中度可能的患者,建议行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3?螺旋CT静脉成像:准确性较高,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 4.MRI静脉成像:能准确显示髂、股、腘静脉血栓,但不能满意地显示小腿静脉血栓。无需使用造影剂。 5?静脉造影:准确性高,不仅可以有效判断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而且常被用来鉴定其他方法的诊断价值。 (二)临床可能性评估和诊断流程 DVT的临床可能性评估参考Wells临床评分(表2), DVT诊断流程见图1。 四、治疗 (一)早期治疗 1?抗凝: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单纯抗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率。药 物包括普通肝素、图1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流程 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n a因子抑制剂、X a因子抑制剂等。 (1)普通肝素:治疗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使用时必须监测凝血功能,一般采用静脉持续给药。 起始剂量为80?100 U/kg静脉推注,之后以10?20 U -kg-1 h-1静脉泵入,以后每4?6小时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再作调整,使APTT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保持在

(完整版)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l)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相关疾病的成因及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和疾病恢复过程,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积极主动配合冶疗和护理。鼓励病人散步、看报纸杂志、看电视节目、听音乐、与病友或医护人员交谈,以便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消除恐惧、焦虑心理。 (2)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等。有下肢慢性溃疡者,可多进食薏米、山药、冬爪、西瓜、丝瓜、苦瓜、黄瓜、绿豆等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的食物。 (3)体位与活动:嘱病人要劳逸结合,适当的户外运动,避免运动过量。避免站立过久或长时间行走,宜卧床休息,休息时抬高患肢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下肢静脉内压力。 (4)皮肤准备:为避免手术发生感染,对下肢及腹股沟部、会阴部皮肤,应认真擦洗干净。术前洗澡和更换清洁的内衣裤,尤其是下肢静脉曲张伴有慢性小腿溃疡者,即使溃疡处感染已基本控制,术前仍需每日局部换药,保持皮肤清洁。有皮肤慢性炎症或皮炎者,需应用抗生素及局部外敷消炎药直至炎症消退后再安排手术。 术后护理 (l)体位:患肢抬高30度,以利静脉回流。 (2)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下肢静脉曲张作剥脱木后即用弹力绷带自下而上加压包扎,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并注意保持合适的松紧度,以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和保持足部正常皮肤温度为宜。一般2周后拆去绷带。 (3)卧床期间指导病人做足背伸屈运动,鼓励病人木后24~48小时后下床行走,避免静坐或静立下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以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注意观察弹力绷带加压情况,若患肢疼痛是因力绷带过紧,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重新包扎,不宜过紧。 (5)有小腿慢性溃疡者,应继续换药,并使用弹性绷带护腿。 健康教育 (1)下肢静脉曲张行非手术治疗,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者应注意多休息、拾高患肢。行下肢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后,也应避免站立过久。肥胖者应计划减肥。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升高。 (2)平时适当注意保护好患肢,避免外伤。 (3)一般需久站或久坐工作者,应定时改变体位。维持良好姿势,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以免压迫腘静脉,影响血液回流。休息时抬高患肢。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 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 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 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 人员组成: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 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3.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科室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4.协助各科室完成院内VTE防治的诊疗过程。 5.协助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部分、院内VTE预防建议 院内VTE预防建议的基本原则 1 . 由于VTE的发生是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采取预防措施前必须进行个体 化评估, 权衡抗凝与出血的利弊, 并认真研读药物及器械相关说明书;

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指南

静脉返流性疾病泡沫硬化治疗技术指南 一、引言 指南就是精心制定得系统性推荐文本,旨在帮助临床医师与开业医师在特定得临床情况下对其患者得处理作出恰当得决策。 指南适用于“标准状况”并考虑到相关领域所涉及得最新科学知识。为了与最新得科学发现相适应并满足日常工作得实际需要,指南需要不断地进行重新评价与及时修订。指南并不就是有意限制医师选择最恰当得治疗方法得自由。遵照指南得推荐意见并不一定能保证诊断与治疗得成功。绝对不能认为指南就是完备得。根据个体情况采取合适得决策依然就是医师得职责。 二、定义 硬化治疗就是指通过硬化剂注射定向祛除皮内、皮下与(或)筋膜内(穿通静脉)得曲张静脉以及使静脉畸形患者筋膜下得曲张血管硬化。各种硬化剂均可引起明显得血管内皮损伤,并有可能损伤血管全层。硬化治疗成功并在一点时间后,静脉转化为纤维条索,这一过程成为“硬化”。硬化治疗得目得不仅仅就是使血管内形成血栓(血栓本身可能再通),而就是最终转化为纤维条索。这种纤维条索不能再通,其功能效果相当于曲张静脉得外科切除书术。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症状及分级 1、临床症状 肢体沉重乏力,下肢淤血,静脉压增高踝部轻度肿胀与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与溃疡形成 2、CEAP分级 美国静脉论坛(AVF)依据临床表现(Clinic signs-C)、病因(Etiolagy-E)、

解剖(Anatomy-A)与病理生理(pathophy siology-P)提出静脉曲张得分类标准C0-6,如下所示: 0级:无可见或触及得静脉疾病体征。 1级:有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踝部潮红。 2级:有静脉曲张。 3级:有水肿,但无静脉疾病引起得皮肤改变,如色素沉着、湿疹与皮肤硬化等。 4级:有静脉疾病引起得皮肤改变。 5级:有静脉疾病引起得皮肤改变与已愈合得溃疡。 6级:有静脉疾病引起得皮肤改变与正发作得溃疡。 三、适应症 硬化治疗得目得 ●治疗静脉曲张与预防可能得并发症 ●减轻或消除现有得症状 ●改善病理性血流动力学状况 ●达到满足美容与功能要求得良好效果 原则上,所有类型得静脉曲张均适合硬化治疗,特别就是: ●单纯大隐静脉反流;大隐静脉主干直径≤8mm;大隐静脉主干无粗大交 通支。 ●单纯大隐静脉反流;大隐静脉主干直径﹥8mm;全身情况不适合接受麻 醉或开放性手术治疗,大隐静脉主干无粗大交通支者。 ●大隐静脉反流合并轻-中度深静脉功能不全;大隐静脉主干直径≤8mm;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疗指南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概述】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为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引起,亦称为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继发性类型则是深静脉病变导致深静脉压增高,破坏隐-股静脉和交通支静脉瓣膜,而引起浅静脉曲张。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大隐静脉,也有大、小隐静脉同时发病,单纯小隐静脉曲张较少见。下肢浅静脉曲张发病率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国外统计女性病人多于男性,而在我国男性发病率高。 【临床表现】 1.病人久立、坐位或行走后患肢沉重,酸胀或胀痛,易疲劳,平卧休息或抬高患肢后症状可减轻,有晨轻暮重的特点,病情轻者可无明显不适。 2.好发因素 (1)长时间站立或坐位。 (2)体型高大和肥胖。 (3)妊娠和腹压增高。 (4)遗传和习惯性便秘可能与下肢浅静脉曲张有关。 3.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甚至迂曲成团,站立时明显,平卧时消失。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患肢轻度肿胀,但多局限于踝部和足背部。病情长者足靴区可出现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如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甚至经久不愈的溃疡。 4.曲张静脉容易并发浅静脉炎,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可扪及红肿的索条,有压痛。 【诊断要点】

1.患肢沉重、酸胀,且晨轻暮重,下肢浅静脉迂曲张。 2.踝部和足背部肿胀,病情严重者足靴区可出现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 3.Trendelenburg试验可发现有无大隐静脉和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erthes实验阴性,证明深静脉通畅。对怀疑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应做血管彩色超声及血管Doppler检查或静脉造影。 4.血管彩色超声及血管Doppler检查见深静脉通畅及浅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良好。可以作为手术的依据。 5.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可鉴别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导致的浅静脉曲张。无创检查能够确诊的病例不必常规行静脉造影。 【治疗方案及原则】 1.保守台疗适用于病变轻、妊娠期妇女或者不愿手术和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保守治疗只能够减轻症状,而不能治愈本病。 (1)抬高患肢,避免长时间站立、坐位和习惯性便秘等。 (2)对于需要长时间站立、坐位者和妊娠妇女,可以穿循序减压袜治疗。 (3)药物治疗:药物可以减轻下肢水肿、改善微循环及预防血栓形成。 2.手术术治疗是本病的根治方法。 (1)高位结扎和剥脱曲张的大、小隐静脉。 (2)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 3.硬化剂注射治疗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后加压包扎,刺激静脉内膜发生炎性反应,导致血管腔纤维性阻塞。只适用于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局限曲静脉。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二章乳腺癌 第三章腹外疝 第四章急性阑尾炎 第五章肠梗阻 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三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第七章胆囊结石 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 第九章肝脏损伤 第十章脾破裂 第十一章结肠癌 第十二章直肠癌 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 第十四章痔 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 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甲功全套 2.甲状腺扫描 3.B超 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 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 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 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一、定义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多见于从事持久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的人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 二、临床表现 1、腿部有明显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 2、有瘙痒、浮肿的现象。 3、皮肤出现脱屑、足踝水肿,色素沉着等。 4、局部出现溃疡溃烂出血的症状。 5、腿部有酸胀感,早晚轻轻重。 6、腿部有异样的感觉,肢体潮冷潮热。 7、患肢皮肤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2、疼痛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手术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营养障碍有关 4、体温过高与手术、伤口感染有关 5、潜在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观察要点 1、术前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以及心理活动 (2)密切观察浅静脉曲张程度 (3)密切观察溃疡面积及程度 2、术后观察要点 (1)术后24小时内观察生命征的变化及术区敷料有无渗血、出血情况 (2)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淤血情况 (3)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应注意有无切口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

(4)密切观察患肢溃疡面范围是否缩小或愈合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相关疾病的病因及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和疾病恢复过程,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鼓励病人散步、看报纸杂志、看电视节目、听音乐、与病友或医护人员交谈,以便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消除恐惧、焦虑心理。 (2)皮肤护理: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用3%硼酸溶液湿敷或生理盐水纱布换药,保持创面清洁,同时作创面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术前开始用药,术日晨将溃疡处再换药1次,并用无菌治疗巾包好,以免污染手术野。 (3)术前准备: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备皮、术前12小时禁食,8小时禁水;术前1天用记号笔标记手术部位。 2、术后护理措施 (1)体位:术后平卧6小时后改为头低脚高位,患肢抬高30o,以利静脉回流,预防患肢肿胀。 (2)疼痛护理:协助患者抬高患肢20-30o,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做足背伸屈运动;术后早期应用静脉麻醉止痛泵;妥善固定患肢,避免肢体远端移动、牵拉所引起的疼痛,观察病人使用镇痛剂的效果和副作用;术后患肢足面若有水肿,多因患肢绷带加压包扎过紧所致,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重新包扎或穿弹力袜。 (3)伤口护理:术区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应用抗凝药物应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局部加压包扎,一般2周后拆去绷带。切口渗血严重的,给予及时换药,严格掌握无菌观念,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局部理疗等,避免伤口感染。 (4)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可进流食,无恶心、呕吐可进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鼓励患者进食低脂高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影响静脉回流。 (5)预防深静脉血栓: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后,鼓励病人术后24~48h 后下床行走,瓣膜修复术后应一周后下床活动,卧床期间指导病人做足背伸屈运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以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六、健康教育

《中国慢性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要点

《中国慢性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要点 概述 一、发病情况 慢性静脉疾病(CVD)是常见的血管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平均发病年龄为53.4岁,女性发病率(67.5%)高于男性。CVD是指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特征的综合征,以下肢沉重、疲劳和胀痛、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和静脉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根据病因可将CVD分为三大类:原发性、继发性及先天性。以原发性居多,约为66%;继发性25%,先天性不足1%,其他原因占8%。导致CVD发生的因素有: (1)静脉反流:

(2)静脉回流障碍: (3)先天发育异常: (4)遗传因素: (5)其他因素: (二)发病机制 1. 下肢静脉高压: 2. 慢性炎症反应: 3. 静脉微循环受损: 4. 遗传易感性: 诊断及CEAP分级 慢性静脉疾病的诊断方法有很多,以下肢静脉曲张为例,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是需要必要的检查,以明确下肢深浅静脉和穿通静脉的

情况,才能做出确切的诊断。 一、主要诊断方法 1. 病史询问和体检: 2. 传统的检查方法: 3.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静脉有无阻塞和反流,能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安全、无创、方便、重复性强、准确率高,是静脉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 4. 静脉造影(包括顺行和逆行静脉造影): 5. CT静脉造影(CTV)和磁共振静脉造影(MRV): 6. 动态静脉压测定: 7. D-二聚体检测: 二、CEAP分级

1. CEAP分级:1994年,美国静脉论坛确定了慢性静脉疾病的诊断和分级体系即CEAP,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分类、病例报告及疗效评价(表1)。 2. CEAP分级的改进: 【推荐意见】 采用CEAP分级和VCSS评分系统评价慢性静脉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其疗效。 治疗 一、药物治疗 有CVD症状和体征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改善静脉功能,缓解下肢沉重、酸胀不适、疼痛和水肿等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1.静脉活性药物(VADs):可改善静脉功能,缓解下肢沉重、酸胀不适、疼痛和水肿等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常用的VADs包括:(1)七叶皂苷类:代表药物为马栗种子提取物,

大隐静脉曲张-诊疗常规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09年修订版) 目录 1、大隐静脉曲张 2、深静脉血栓形成 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4、颈动脉狭窄症 5、动静脉内瘘 6、主动脉瘤 7、主动脉夹层 8、布-加综合症 9、动脉栓塞 10、大动脉炎 11、周围血管瘤 12、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13、颈动脉体瘤14、先天性血管瘤和血管畸 形 15、肠系膜上血管疾病 16、上下腔静脉综合征 17、胸廓出口综合征 18、锁骨下动脉闭塞 19、肺栓塞 20、淋巴水肿 21、血管外伤 22、医源性血栓 23、门静脉血栓 24、肾动脉狭窄 修订说明:本次修订主要为促进在病历书写,诊断和分型上逐渐规范化,以更好的利于临床、病历随访分析、科研工作。 修订时间:2009年10月

一、大隐静脉曲张 (Great Saphenous Varicose Vein,GSVV) (一)疾病特点: 1、久立后患肢沉重,酸胀,易疲劳,平卧休息后可减轻;病情轻者可无明显不适。 2、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站立时明显,平卧后减轻或消失。 3、病情进展时,可出现患肢轻度肿胀但多局限于踝部和足背部,也可有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如皮肤色素沉着、瘙痒、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甚至经久不愈性溃疡。 4、若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局部疼痛,皮肤红肿,局部压痛,曲张静脉呈硬条状。 5、静脉曲张为一大类疾病,血管外科常见的主要为下肢浅静脉曲张,包括大隐静脉曲张和小隐静脉曲张。 6、常见的鉴别诊断主要有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动静脉瘘等。 (二)分级: 0级:静脉疾病不可见或不可触及; l级: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表现、踝部红肿; 2级:浅静脉曲张; 3级:水肿但无皮肤改变; 4级:水肿、静脉疾病导致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脂性硬皮病); 5级:皮肤改变伴有已愈合的溃疡; 6级:皮肤改变伴有活动性溃疡。 (三)病历书写要点: 1、现病史:需写清患者症状(例如肢体沉重感,团块出现时间等),变化发展情况,有无合并瘙痒,痉挛痛,静脉性跛行的时间及距离,既往治疗情况,有无服药、应用弹力袜等。 2、专科查体要点:进行双下肢对比,重点检查患肢有无色素沉着、溃疡、水肿、硬结、触痛、静脉瘤,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并要测量双侧肢体周径(测定方法为:髌骨下缘下方15cm处测小腿周径,髌骨上缘上方20cm处测大腿周径),并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 3、辅助检查:患者入院之前一般均有静脉彩超,应在病历中写清,注意有无血栓及反流,并将彩超检查单夹入病历中。 4、诊断规范:○1若患者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则诊断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并依据病情分级,后面用括号附上分级。○2若合并血栓形成,则增加一条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措施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在30岁~70岁之间,所有患者在术后都进行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卧位护理等。结果:150例患者都痊愈且术后无复发。结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实施有效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护理对策 静脉曲张是经脉系统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态致使下肢血液积蓄,出现静脉瓣膜的破坏,静脉压上升导致静脉曲张。静脉曲张腿上肤色变为红色或蓝色,出现硬块结节,异常扩张和肿胀。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进行回顾性整理,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在30岁~70岁之间。150例患者共有225条患肢,其中75条为双下肢病变。病程从7个月到47年不等,平均病程17.2

年。 2 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对下肢静脉曲张方面的了解较少,所以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抵触心理,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普及静脉曲张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解决痛苦,缓解心理压力。 2.2 卧位护理 手术后,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卧位。将下肢太高,保证静脉能够正常回流,消除水肿问题。从患者足背部向上利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阻止静脉剥离部位出血。在包扎后对包扎部位的脉搏进行监测,调整绷带松紧。切口的包扎必须平整,且松紧合适,不能压迫过度。对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和肤色进行观察,帮助患者进行足背部伸展。对于麻醉还没有完全消除的,应当在患者家属帮助下进行运动。在手术后48小时,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要避 免长时间站立、坐下,下肢负重过大等。 2.3 饮食护理 病人术后6小时后如果没有发生呕吐、恶心等问题,可以进食流食或者半流食,然后根据患者状况进一步过度到一般食物。为了加快患者康复,需要注意营养的补充,饮食要多样化,比如多进食黄瓜、西红柿、白菜、等具有活血化瘀、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2017-10-11 摘自: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 年9 月第32 卷第9 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检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为了提高我国DVT的诊治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级医院对DVT的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是指发病14天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天;发病30天以后进人慢件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 Homans征:患肢伸直,足被动背屈时,引起小腿后侧肌群疼痛,为阳性。 Neuhof征:压迫小腿后侧肌群,引起局部疼痛,为阳性。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中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属支血栓阻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受压和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件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移、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根据肺循环障碍的不同程度引起相应PE的临床表现。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措施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在30岁~70岁之间,所有患者在术后都进行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卧位护理等。结果:150例患者都痊愈且术后无复发。结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实施有效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护理对策 静脉曲张是经脉系统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态致使下肢血液积蓄,出现静脉瓣膜的破坏,静脉压上升导致静脉曲张。静脉曲张腿上肤色变为红色或蓝色,出现硬块结节,异常扩张和肿胀。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进行回顾性整理,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在30岁~70岁之间。150例患者共有225条患肢,其中75条为双下肢病变。病程从7个月到47年不等,平均病程年。 2 术后护理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对下肢静脉曲张方面的了解较少,所以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抵触心理,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普及静脉曲张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解决痛苦,缓解心理压力。 卧位护理 手术后,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卧位。将下肢太高,保证静脉能够正常回流,消除水肿问题。从患者足背部向上利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阻止静脉剥离部位出血。在包扎后对包扎部位的脉搏进行监测,调整绷带松紧。切口的包扎必须平整,且松紧合适,不能压迫过度。对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和肤色进行观察,帮助患者进行足背部伸展。对于麻醉还没有完全消除的,应当在患者家属帮助下进行运动。在手术后48小时,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要避 免长时间站立、坐下,下肢负重过大等。 饮食护理 病人术后6小时后如果没有发生呕吐、恶心等问题,可以进食流食或者半流食,然后根据患者状况进一步过度到一般食物。为了加快患者康复,需要注意营养的补充,饮食要多样化,比如多进食黄瓜、西红柿、白菜、等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功能的失误,水分的摄入要充足,并且要保证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加速伤口治愈。术后要忌口,禁食羊肉、辣椒、鱼、虾等辛辣类食物。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诊疗规范和指南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诊疗规范和指南 培训考核试题 姓名___分数___ 一、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病史多考虑1.是否从事___工作、___劳动或妊娠、___、习惯性便秘史。 2.静脉曲张___史。 3.静脉曲张出现时间,有无___、酸胀及麻木感。 4.患肢___及慢性溃疡史。 二、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专科检查: (1)下肢静脉曲张程度、分布范围,有无___、静脉内硬结。(2)小腿皮肤___、脱屑、萎缩或___。 (3)是否伴发_、_疝或精索静脉曲张。 三、下肢静脉曲张特殊检查: (1)大隐静脉瓣膜___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2)___试验(Perthes试验)。 (3)___试验(Pratt试验)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辅助检查可选:(1)___。(2)必要时结合___。 四、单纯下肢静脉曲张诊断:

1.根据___及___一般可作出诊断。 2.多普勒超声波及下肢___可更准确地判断病变__、__、范围程度。 五、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应与以下疾病鉴别诊断: 1.原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下肢深静脉___后遗综合征。3.___瘘。4.___骨肥大综合征。 六、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患肢.___或用弹力绷带,其适应证为:(1)病变___、程度较轻而无症状者。(2)___妇女。(3)估计手术.___极差者。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其适应证为:(1)__性病变。(2)处理术后___的曲张静脉。 3.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凡___者,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手术治疗;(2)手术方法:1)高位结扎___或小隐静脉;2)剥脱曲张的大隐或___;3)结扎功能不全的___。

疝气临床诊疗指南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1、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病因和病理生理 2.1 病因 2.1.1 鞘状突未闭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1.2 腹腔内压力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2.1.3 腹壁薄弱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改变和腹壁 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2.1.4 其它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 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尚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分类与分型 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果。 3.1 分类 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 1)斜疝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直疝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3)股疝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4)复合疝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5)股血管周围疝股血管周围疝:进入股血管前侧或外侧的疝,临床上较为罕见。 3.1.2 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状况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状况,可分为: 1)易复性疝易复性疝:疝常在站立活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后可回纳腔。 2)难复性疝难复性疝:疝不能完全回纳,但疝内容物无器质性病理改变。滑动性疝是难复性疝的一种,指腹腔内脏(如盲肠、乙状结肠、膀胱等)构成疝囊的一部分。 3)嵌顿性疝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受压,不能还纳,但尚未发生血运障碍。 4)绞窄性疝绞窄性疝:嵌顿疝病程的延续,疝内容物出现了血运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因肠穿孔、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3.1.3 特殊类型的疝由于进入疝囊的内容物相对特殊,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有一定的影响,包括: 1) Richter 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虽有嵌顿或发生绞窄,但床表现可无完全性肠梗阻。 2) Littre 疝:嵌顿的疝内容物是小肠憩室(通常为 Meckel 憩室)。此类疝亦易发生绞窄。 3) Maydl 疝:一种逆行性嵌顿疝,两个或更多的肠袢进入疝囊,其间的肠袢仍位于腹腔,形如“W”状,位于疝囊内的肠袢血运可以正常,但腹腔内的肠袢可能有坏死,需要全面的检查。 4) Amyand 疝:疝内容物为阑尾,因阑尾伴有感染、脓肿出现而影响修补。

医院内科出血倾向症状临床思维诊疗指南

文档序号:XXYY-ZLZN-001 文档编号:ZLZN-20XX-001 XXX医院 出血倾向症状临床思维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出血倾向症状临床思维 出血倾向(bleedingtendency)是指皮肤粘膜自发性或损伤后的出血现象。皮肤粘膜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紫癜、瘀斑、血肿,也可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或月经过多,少数可表现为内脏出血。引起出血倾向的病因很多,但就其发病机制而言,主要包括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或血中有抗凝血物质)三大主要因素,它们可以单独存在或合并发生,其出血特点大多是多部位、多器官的出血。局部病变引起的反复出血,如肺结核咯血、溃疡病引起的呕血等则不属于出血倾向。 一、临床思维的必要前提 (一)病史询问要点 1.出血家族史家族中有同样出血倾向患者,提示为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并详细询 问遗传方式,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每一代亲属中都可出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血管性假血友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友病丙常呈不全显性遗传。若父母正常,疾病隔代出现,?男女均可发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大多为近亲结婚,属于这种方式遗传的疾病有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释放反应缺陷,以及凝血因子I、Ⅱ、V、Ⅶ、x、Ⅻ缺乏症。若为女性传递,男性发

病,兄弟、外祖父及外甥中有同样发病者,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如血友病甲、血友病乙。 2.发病年龄一般说来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发病年龄较小,获得性发病年龄较大,但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多在儿童时发病,血友病患者偶有在成年后发病。 3.出血方式皮肤出血点、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见于血管和(或)血小板量和质的异常;妇女月经过多,如能除外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最常见于血小板减少症;消化道持续性出血如能除外局部因素(溃疡病、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等),提示为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拔牙后出血不止或轻微外伤后的持续性出血,提示为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血友病及血管性假血友病。 4.服药史有些药物可直接损害血管壁或通过免疫机制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药物性血管性紫癜,这类药物有砷、铋、金盐、氯霉素、磺胺类、异烟肼、对氨水杨酸等;有些药物通过抗体形成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如奎宁、奎尼丁、氯噻嗪、利福平等;有些药物影响血小板功能,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等;有些药物抑制骨髓造血,或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生成,如抗癌药、氯霉素、保泰松、乙醇、甲磺丁脲等;有些药物则是通过抑制凝血,如门冬酰胺酶、肝素、香豆素等;尿激酶、链激酶则是通过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引起纤维蛋白溶解,从而溶解血栓,但若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十八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肢体溃疡2.疼痛3.出血4.感染5.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基础的生命体征和疼痛 2.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 3.心理、社会、精神状况 4.家庭支持情况 5.体重、营养状况 6.了解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及过去史、过敏史 7.询问从事工作是否经常站立,有无腹内压增高史 8.下肢患肢皮肤情况,有无溃烂出血等。小腿静脉曲张程度、有否使用过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9.患肢皮肤情况,有无溃烂、渗液出血等 持续评估 1.基础生命体征和疼痛 2.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3.评估患者因慢性溃疡、创面经久不愈给其心理上造成紧张不安或烦躁情绪 4.专科疾病症状/体征 4.1 下肢有无经常酸胀、疼痛、乏力等不适;小腿有无色素沉着、皮疹、溃疡等改变 4.2 小腿静脉曲张程度、有否使用过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5.实验室检查:关注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了解患者有无出血倾向、血液病史 6.特殊检查:深静脉造影,了解患者深静脉阻塞程度 7.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干预措施 1.体位/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位。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 2.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3.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3.1血栓性静脉炎:抬高患肢,局部热敷,频谱照射,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 3.2小腿慢性溃疡:局部勤换药,保持创面清洁和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3出血:抬高患肢和加压包扎止血,必要时缝扎止血。 3.4溃疡恶变:如凝有溃疡恶变,应作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经确诊癌变,需作溃疡广泛切除,严重者需截肢。 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2.生命体征、氧饱和度和疼痛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 一、主要护理诊断及措施 1 患肢不适感 与患肢胀痛、静脉瘀血、营养障碍有关。护理措施:①嘱病人避免站立过久或长时间行走,宜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 ~40 ,使患肢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淋巴回流,从而减轻患肢水肿,减轻下肢静脉内压力;②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习惯性便秘者,睡前饮白开水一杯或口服轻泻剂,避免长期长时间蹲位;③告诉病人患肢穿弹力袜或使用 弹力绷带,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减轻患肢症状;④天天用温水泡洗患肢(1~2)次, 擦干后涂护肤脂保护;⑤溃疡处给予湿敷或清创后定期换药或用1: 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患处,天天(2~3)次。 2 皮肤完整性受损 护理措施: ①嘱病人避免过度活动或做重体力劳动,多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 ~40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患肢症状; ②坚持患肢皮肤清洁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碱性肥皂或沐浴液洗澡,以免加重病情; ③下床活动或外出时,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减轻患肢症状,避免外伤损伤皮肤,伤 及血管; ④修剪指(趾)甲,避免抓破皮肤; ⑤小溃疡处,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液湿敷,或用1:5000高锰酸钾液浸泡患处,天天(2~3)次; ⑥溃疡面积较大的患者,给予彻底清创,每日换药,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并观察其疗效。 3 潜在静脉出血的危险因外伤或溃疡引起曲张静脉破裂所致。 护理措施: ①劳动或活动时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包扎,防止外伤; ②劳动或活动一小时后,将患肢抬高片刻,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曲张静脉内压力,防止 破裂出血;

③术后需卧床7天~10天,患肢抬高略超过心脏水平; ④切口渗血严峻的患者,给予加盖敷料、局部加压包扎处理; ⑤术后24小时制动,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次日逐渐放松,同时进行足、趾活动; ⑥坚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⑦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止血药,并观察其效果。 4 检查、治疗方法的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①向病人介绍临床检查的内容,包括下肢深静脉通畅度试验、大隐静脉瓣膜和小隐交通支静脉瓣膜试验,其目的主要是了解下肢深静脉有无梗阻,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瓣膜的功能状态,为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②向病人解释手术的目的是缓解症状、消除并发症,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改善外观,以便病人做到心中有数,乐遭接受手术治疗; ③对于非手术治疗的病人,给予相关知识指导:讲解非手术治疗通常用于有手术禁忌的患者,如深静脉功能不全,以及病程短、症状轻的病人或妊娠期的妇女。讲解硬化剂治疗方法及其要求:此方法是将一定量的硬化剂注射入静脉腔以破坏局部内膜。注射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鼓励病人立刻活动,天天增加行走的距离,6周后解除压力带,其后至少穿弹力长袜4周。解释使用弹力绷带和穿弹力袜的作用是使曲张的静脉处于塌陷状态,避免外伤和减轻临床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措施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3-08-14T14:03:31.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杨德惠董继兴魏兴坤[导读] 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静脉内压力增高是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三大主要原因。 杨德惠董继兴魏兴坤(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南岗分院综合外一科 150006)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263-02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护理措施 下肢静脉曲张系指下肢浅静脉的伸长、迂曲、扩张、蜿蜒呈曲张状态。是外科的常见病,多见于从事长期站立的职业或体力活动强度高者。 1 护理评估 1.1 健康史 (1)病因下肢静脉曲张按其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静脉内压力增高是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三大主要原因。如先天性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发育不良、长期站立或从事重体力工作引起下肢静脉压力增高,使静脉回流受阻、静脉腔扩大,以致静脉瓣关闭不全,引起血液倒流,最终导致浅静脉内血液淤滞、静脉扩张迂曲,而形成下肢静脉曲张。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继发于深静脉病变而引起的,如下肢深静脉血栓、炎症而引起的阻塞,或继发于深静脉以外的病变,如妊娠子宫或盆腔肿瘤等压迫髂静脉均可致浅静脉扩张从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2)病理生理下肢静脉曲张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静脉壁中层。由于血液滞留,静脉压力增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渗出并聚集在毛细血管的周围形成不溶解的纤维蛋白物,从而阻碍了皮肤和皮下组织摄取营养和氧气,从而导致局部组织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易并发下肢皮炎、色素沉着、淋巴管炎和慢性溃疡等。 1.2 辅助检查 (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嘱患者平卧,抬高患肢,使曲张静脉血液排空,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以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观察患肢静脉充盈情况,若在未放开止血带前30s内出现浅静脉曲张,提示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若在放开止血带后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则提示大隐静脉入股静脉处瓣膜功能不全。 (2)下肢深静脉通畅试验患者站立,待下肢曲张静脉充分充盈后,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以阻断大隐静脉回流,嘱病人用力伸屈膝关节连续20~30次。如静脉曲张明显减轻,则提示深静脉通畅。反之,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加明显,甚至有胀痛,则说明深静脉不通畅。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由于病程长、慢性溃疡经久不愈及担心预后,病人常会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应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多与病人交流,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1)病人的教育指导病人在站立或行走前,先卧床抬高患肢,从足背至大腿缚缠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以促进静脉回流;坐位时双膝不要交叉,站立时应注意活动下肢,避免长时间固定于一个体位而影响静脉回流;卧床时应将患肢抬高,以促进静脉、淋巴回流,以减轻患肢水肿;消除慢性便秘、排尿困难等能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保护下肢皮肤,避免搔抓或其他损伤,以防引起感染或出血。 (2)皮肤溃疡的护理皮肤有溃疡者应抬高患肢,定时换药,促进创面愈合。 (3)配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准备5%鱼肝油酸钠、2%利多卡因、注射器、消毒用品及弹力绷带等。注射时安置病人平卧;注射后压迫针眼1~2 min,缚缠弹力绷带后再让病人起床。告知病人弹力绷带包扎至少2周,如有松脱应随时缠好,必要时可重复注射。 2.3 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1)手术前护理除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外,还应仔细做好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按腹股沟部手术备皮范围加同侧整个下肢,直达足趾;对术中需植皮者,还应同时做好供皮区的皮肤准备。对下肢皮肤溃疡者,应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创面加强换药,用生理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全身应用抗生素;术日晨做最后一次换药,换药后用无菌巾包裹,以防污染手术野。 (2)手术后护理 ①休息与活动:术后患肢抬高20°~30°,卧床休息1~2日,期间进行下肢肌肉收缩与舒张锻炼和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2~3日,指导和协助病人下床后动,以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②观察病情:除生命体征外,还应重点观察敷料有无渗血,切口有无疼痛、肿胀、压痛等感染表现,患肢有无疼痛、肿胀及体温升高等深静脉血栓形成征象。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③病人的教育:告知病人术后弹力绷带包扎至少2周,若拆除弹力绷带后下床活动出现下肢酸胀、疼痛且不能忍受,可适当延长包扎时间直至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为止。卧床时,应抬高患肢,并进行下肢各关节的功能锻炼。 2.4 并发症的护理 (1)小腿慢性溃疡: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可用等渗盐水湿敷创面或患处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每天2~3次,应用抗生素。 (2)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热敷、理疗,抗凝治疗及应用抗生素;禁忌局部按摩。 (3)出血:抬高患肢,局部加压包扎,必要时手术止血。 参考文献 [1]张康颖,何丽萍,陆瑾.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护理配合[J].护理研究,2009年S1期. [2]麻朋艳,陈彩艳,倪信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3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