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专业化

德育专业化
德育专业化

读《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有感

武汉经济开发区新城小学李倩

这是一本让人深受启发的书,是一本非常务实的书——身为一线教师,同时也是一名老班主任,当我翻开它时,就被它深深吸引。它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编著的《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

檀传宝教授借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的成功经验,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德育知识,将与学校德育相关的100个问题分编为理论篇、流派篇、热点篇、务实篇等4个篇章。理论篇主要探讨什么是德育专业化、怎样实现德育专业化、教师如何做到尊重学生权利、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有怎样的生命意识等问题;流派篇主要探讨了诸如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诺丁斯、马斯洛、科尔伯格等不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德育的启示;热点篇则以时下热点新闻如唐骏学历造假事件、丁俊晖“读书无用论”等为切入点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务实篇则从德育环境、学校德育管理、班级管理、家校合作、师生交往、学生心理、课程与教学、学生文化、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探讨德育工作的细节问题。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注意引入对现实生活中的德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还用“相关链接”形式推荐阅读线索,有效增强读者兴趣,拓展读者专业视野。

通过潜心研读,我有了很多体会。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德育专业化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强,教书与育人分离,教

师专业化主要体现为教学专业化,教师比较重视提高自己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多媒体运用等方面的技能,以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新教师在入职前没有经历必要的德育课程的学习,例如考教师证要考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但从没德育学之类的专门学科。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我们都没有专门的学习和研究。班主任上岗,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考试或者考核。有些学校里,只要是老师责任心强,管得住学生,就可以做班主任了。有的老师只想上好自己的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想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这样导致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够专业,有时候全凭经验,有时候依赖于教师的责任心。班主任也好,科任老师也好,我们开展德育工作也许每天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书的前言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引起我的共鸣。十多年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经十分愤慨地反问:为什么养猪养狗都要有个兽医学,培育人类下一代这样重要的工作却可以不要教育学?!具体到德育领域,我们完全可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课件制作这样的教学技术都是“教师专业化”的应有之义,而培育人心灵的德育艺术却长期不在“教师专业化”的视野之内?!

这句话令我震撼。很多时候,我总是认为把书教好最重要,所以平时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弱化了育人的重要地位。现在我知道了,育人在某种程度来说比教书更为重要。更让我惭愧的是:做了十几年的教师,摸着石头过河十几年,自己还不知道德育也可以专业化。可以想象,我们在德育专业化方面有多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我们在

这个方面多一些研究和探索,一定可以更好地推进德育水平,更好地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其实,各国教育实践中积累的大量宝贵德育经验可以借鉴,而且现代教育、心理科学也有大量有价值的德育理论成果可以应用,但是,在我们的德育实践中,这些却被忽视了,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德育专业化”的提出,首先指明了德育的系统性。德育是什么?德育的课程形态有哪些?为我们勾勒出德育的全部图景。完整的学校德育由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性课程构成,每一种课程形态都包含着多名组织者与参与者,是每一名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和不经意的感染,促成了学生的道德成长。其次,“德育专业化”强调了德育的专业性。德育专职教师的“随机上岗”和其他科任教师的“无心插柳”都揭示了当前德育的非专业性。德育实践,不应仅仅是请好教师谈经验,它的成熟有赖于必要的德育思想流派借鉴、必要的理论课题研讨、必要的德育实务学习,而该书正是将这些核心模块汇集成册,以专业视角带动经验总结,以理论参与取代经验独行。

二、对症下药,改进德育行为和方法

书中第8个问题主要讲“为什么教师为什么应当具有必要的人权意识?教师如何尊重学生的权利?”这个专题让我受益匪浅。

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因为所带学生在全县会考中成绩不好,再加上心情不好,所以对班上十几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打耳光,有的被打了47下,导致学生受伤。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教师要提高基本的人权意识,遵守人权原则,

应该避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遵守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人权原则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教师不得违背其中的规定。

第二,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把育人看做最终目的,并时刻从育人的角度考虑如何教书,那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会少些功利心,更多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也会更多考虑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第三,注重教学艺术。学生有了错误,教师肯定要指出并帮助他改正。在学生执拗或者错误严重的情况下,教师还要使用一定的惩罚措施。很多时候,教师一旦动用惩罚措施,就很容易侵犯学生的权利,甚至出现体罚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既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而又尊重学生权利呢?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教育的艺术。例如,提出学生错误要有真凭实据,并且最好不要当众提出;要理解并宽容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惩罚要适度并取得学生理解;要给与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等等。

书中第98个问题“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怎么办?”也引起我的思考。面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拥有很大的教育行为选择空间。而不同的选择也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抱持一种科学的教育性的理解,那么就会自然地选择较为合理并能达成预期教育目的的教育行为。

我们应该了解并学会分析学生课堂违纪行为产生的原因。一般来

说,主要有这些:

第一,在吸引他人关注的过程中产生的行为过失。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关注,这是一种潜在的心理需求。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教师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最终,可能的结果是,“教师没有去抓住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却花费大量时间抓住孩子表现不佳的时候,也就是屡屡评价不合乎规范的行为。这样,教师总是关注到不良的行为,反而强化了这种行为,而孩子偶尔出现的良好行为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应有的强化。”这样的教育过程产生的结果就是,学生认为想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就要使用违反课堂纪律的策略。一种正常的良好的愿望,因为老师不经意的强化习惯产生了恶性循环的行为方式。

第二,对外在控制形成的逆反和抗拒心理的表现。在较为专制、控制性较强的课堂氛围中,具有逆反性格或者个性较强的学生会形成抗拒心理,违反纪律成为他们挑战权威、展示自我的一种方式。

也有经历过较多失败和挫折的学习困难学生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往往对学习任务持消极态度,逃避学习,试图把错误归罪于任务本身——“不是我不会,是我对这不感兴趣”。

因此,对于这些违纪学生,教师要理性对待,并在此基础上改变课堂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积极课堂,减少纪律问题的发生。

第一,给与每个学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尤其重视对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规范行为的关注和认可,使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产生归属感和

认同感。一个有经验的老师能够通过眼神、语言暗示、课堂提问等教学手段使全体学生体验到老师的关注。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课堂纪律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枯燥乏味的课堂生活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不分散注意力的最重要方法就是改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有趣、具有情绪和智力上的深层的吸引力。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安静、神圣、充满智慧和生命力的殿堂。

第三,用责任感和纪律意识的培养替代单纯的惩罚。单纯的惩罚,往往是对学生的外部控制的行为,而且控制会导致不信任和对立。因此,改变学生的问题行为,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需要教师在强制和尊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能够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具体明确指导其行为,告诉其行为的限度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被接受,并清楚说明学生应该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遵守纪律的过程中,获得内在的成长,更具有责任感和自制力,而不是让他们在惩罚中自我贬低,自暴自弃。

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师生共同分享课堂管理的权力,教师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学生课堂违纪,应该就事论事,不翻旧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违纪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引导他们制定行为改进计划。通过给学生反馈和督促,使他们信守计划。多鼓励和赞扬,增强他们追求进步的信心。如果一时不见效果,教师应该有耐心,宽容和等待,给他们时间,慢慢等待他们的改变和成长。

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培养学生道德素质

发挥德育教育功能培养学生道德素质 ——七家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顺利实施,我们学校的主要做法是: 一、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力军。我们强调班主任教师在教学中主动、自觉渗透德育,努力挖掘教材德育点。在学习、生活中注重日常了解、以说服教育为主,当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时,你才可以“对症下药”,主要以谈心的形式为主,通过谈话在心理方面给学生以规劝、帮助,解决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保持身心健康,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同时加强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落实教育部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利用学生日常行为日志和考评细则,平时进行认真记录,月末利用一个班会严格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考评。使守则和规范入脑入心,人人遵守,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真正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二、发挥“一队、两会、一活动”的教育功能。 “一队”指少先队,少先队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加强少先队自身的组织建设,通过开展符合自身特点的各种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把少年儿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人生活在社会上的各种集体中,必须要受到适应集体发展的各种纪律和规章的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首先建立了少先队值勤岗、卫生检查组,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

r (C) 教育经验 r (D) 教育方法 个选项正确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分值: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人类教 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 值: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 会的发展进 步。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单选题:只有唯 1.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咼质效传递 2.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3.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4.在国家、 [分值: 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分值:]5.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 加工。 [分值:]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分值:]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传统课程观 ()。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6. ()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7.

r (B) 培训经验 (A) 教学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分值:]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 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 ri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政治课中的德育教育

政治课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在所有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 阵地,而思想政治课要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关键就必须弘扬时代主旋律,这不仅是一切德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而且更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政治课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始终是决定和表现人们的信念、信仰和价值观的核心所在。在所有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思想政治课要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关键就必须弘扬时代主旋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志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坚定对社会主义、对党的信念和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决心。这不但是一切德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而且更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在教学过程,广泛展开案例教学,促成德育内化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案例教育教学实践,既有利于对学生完整、健全人格的追求和培养上实现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又有利于体现教育的人文精神。

实例一:在讲“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时,引入案例1:“赤潮现象的产生”,并配以有关录象,把赤潮现象的产生与工业污染等人为因素联系起来(原因),再引出赤潮引发的一系列现象,如:海中鱼类的存活,海产品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等现象(结果)。案例2:“沙尘暴的肆虐”及相关录相,把人类掠夺性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及沙尘暴对人类的威胁联系起来分析起前因后果。通过此类案例,把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品德养成的自主性上,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及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行为品质方面的自我修正能力,以实现其德育教育的目标。 实例二:在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时”,引入案例1982年7月11日,西安军医大学的学生、共产党员张华,为救出一名落入粪池的老农而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一段时间一来,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讨论,并有人认为:张华救老农无异于拿金子换取等量的石子儿,是不值得的。通过学生多方面参与,广泛发表其见解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老师从整体高度作好点评升华,把所学知识纳入人文背景中去。从主导地位的角度加以概括:张华的付出是非常有价值的、是值得的,是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1)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所践行着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是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对社会的贡献行为,是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3)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

以德育为先导,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以德育为先导,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要培养的人才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思想、文化、生理、心理等素质。应当说它是一个素质结构系统。“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它主要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道德修养很差,这不能认为是好人才。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格修养等教育,它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两全”方针。素质教育从结构看,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位学者用人来打比方,“身体素质是人的躯干,文化科学素质是双腿,劳动技能是双手,思想道德素质就组成了人的大脑”。显然,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一切方面的光源。”思想道德品质对人的一切言行起着统帅和导向作用,它是学生成为“四有”人才的必备素质。因而,发展素质教育,必须突出抓好德育,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激励学生立志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学习,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就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做好德育工作,我想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始终以德育为先导,坚持“以德治校”,充分认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塑造民族未来的伟大事业,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茁壮成长,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以德治国”才有坚实的基础。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把实施“以德治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放在“以德治国”的视野中去认识,放在治国方略的高度去思想,我们就能更加明确“以德治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明确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从而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二十一世纪,也是充满挑战的世纪,这挑战不是首先来自新技术革命,而是德育问题,即青少年一代的思想道德问题,这

最新采取有效德育措施--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采取有效德育措施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贵州省瓮安县玉华中学王明祥 我们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有效的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强化育人意识优化育人环境。我们在学校,应通过什么渠道来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呢? 一、通过思想品德课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奠定初步良好的思想基础。一句话,思想品德课,就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是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是其他方面的教育以及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我们要把思想品德课内容的系统性、计划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握有利时机灵活地结合当前社会改革开

放的宣传教育活动进行相应的教育,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如教师节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和教师慰问退休教师;各班组织班干部和同学慰问新任教师;国庆节举行爱国主义诗歌朗诵会或文艺晚会。 思想品德课进行德育教育,要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1.讲授、谈话的方法,可以由教师讲,也让学生讲;2.讨论、议论的方法;3.演示的方法,如图画、幻灯、录像、电影等;4.表演练习的方法。如通过表演“在上学、回家的路上”、“在家里接待客人”、“在公共汽车上”等节目,培养文明守纪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5.参观、访问的方法,如上《正视现实和压力》这节课前,先带领学生参观赶集天街上的人流情况,了解中国人口众多的压力,同时到环卫站了解城市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再到自来水公司了解水资源的严重性,然后再上课,效果就大不一样;6.讲评的方法等。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而且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使学生信服并实践所表达的思想道德。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也说过:“教师的世界观、

强化德育工作 提高学生德育素养

强化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养 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样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庄严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有效的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突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无德即无为,无德亦无基。试想品德低下,道德败坏的人,能在不损害团体利益,不破坏他人权益的情况下,朝着健康、利国、利民、利己的目标努力吗。他们的成功,会不伤害他人的利益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在学校教育中,突出德育地位,教育学生做事先做人,树志先树德,是学校教育的关键。 二、把德育工作落实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教书育人,不是靠喊口号,发指令就能完成的,任何工作,靠的是脚踏实地。靠的是有每一个细小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方方面面的影响。尤其是作为系统工作的学校德育工作,更是百年树林的的持久攻坚。所以,德育工作必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积沙成滩,积滴水而成河,从大处着眼,以小处着手,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通过参与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有效途径。如:观看励志电影,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举办“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演讲,让学生通过对可爱的人的品质认同,激发他们对高尚人格的持久追恋;欣赏讴歌爱国主义,展示高尚情操的文艺汇演,让学生培养爱党、爱国的人文精神。在活动中学习,也就做到了在学习中成长。 四、净化周边的德育环境 孟母三迁,为择良邻。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可远恶习、近良规;可知是非,远小人。净化校园周边的德育环境,如网吧、麻将馆等等,不要在学校周边500米的范围开吧开馆,以免学生难抵诱惑,沉迷其中。好的德育环境对孩子的德育渗透,有时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五、评优选佳,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 评优选佳,是对品德优秀孩子的鼓励和肯定,更是对品德还未达标的孩子的鞭策,让他们学有楷模,仿有榜样,做有目标。每学期至少在学校评选德育标兵一次,每季度在班级评出德育榜样一名,这样,校有标兵,班有榜样,何愁德育

德育专业化

读《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有感 武汉经济开发区新城小学李倩 这是一本让人深受启发的书,是一本非常务实的书——身为一线教师,同时也是一名老班主任,当我翻开它时,就被它深深吸引。它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编著的《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 檀传宝教授借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的成功经验,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德育知识,将与学校德育相关的100个问题分编为理论篇、流派篇、热点篇、务实篇等4个篇章。理论篇主要探讨什么是德育专业化、怎样实现德育专业化、教师如何做到尊重学生权利、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有怎样的生命意识等问题;流派篇主要探讨了诸如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诺丁斯、马斯洛、科尔伯格等不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德育的启示;热点篇则以时下热点新闻如唐骏学历造假事件、丁俊晖“读书无用论”等为切入点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务实篇则从德育环境、学校德育管理、班级管理、家校合作、师生交往、学生心理、课程与教学、学生文化、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探讨德育工作的细节问题。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注意引入对现实生活中的德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还用“相关链接”形式推荐阅读线索,有效增强读者兴趣,拓展读者专业视野。 通过潜心研读,我有了很多体会。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德育专业化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强,教书与育人分离,教

师专业化主要体现为教学专业化,教师比较重视提高自己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多媒体运用等方面的技能,以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新教师在入职前没有经历必要的德育课程的学习,例如考教师证要考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但从没德育学之类的专门学科。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我们都没有专门的学习和研究。班主任上岗,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考试或者考核。有些学校里,只要是老师责任心强,管得住学生,就可以做班主任了。有的老师只想上好自己的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想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这样导致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够专业,有时候全凭经验,有时候依赖于教师的责任心。班主任也好,科任老师也好,我们开展德育工作也许每天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书的前言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引起我的共鸣。十多年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经十分愤慨地反问:为什么养猪养狗都要有个兽医学,培育人类下一代这样重要的工作却可以不要教育学?!具体到德育领域,我们完全可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课件制作这样的教学技术都是“教师专业化”的应有之义,而培育人心灵的德育艺术却长期不在“教师专业化”的视野之内?! 这句话令我震撼。很多时候,我总是认为把书教好最重要,所以平时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弱化了育人的重要地位。现在我知道了,育人在某种程度来说比教书更为重要。更让我惭愧的是:做了十几年的教师,摸着石头过河十几年,自己还不知道德育也可以专业化。可以想象,我们在德育专业化方面有多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我们在

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改革

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改革 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培养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本;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群体基本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造就多层次的人才。换言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以增多学生的自主时间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会做人从而使学生的群体基本素质得到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学校也实施了“双休日”使学生的每周法定上课时间比原来缩少了一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禁止学校假日补课禁止学校滥订滥发学习辅助资料禁止学科教师违反规定布置超量作业搞“题海战术”等等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正在得到进一步解决;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除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出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教研目标外还进一步调整了课程设置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课外活动时间的基础上纷纷建立了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技能兴趣小组。如:我市不少中小学或建立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写作、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书法、美术、工艺、音乐、舞蹈、足球、篮球、乒乓球、田径、家电维修等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技能兴趣小组。所有这些都使学生的自主

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成为现实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二 学生自主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确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或课外技能兴趣小组的活动发掘了自身的潜力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了自身素质初步实现了素质教育。然而由于教育的滞后和不力疏于管理或管理工作的漏洞等原因有那么一些同学都在这些空档时间里在校内外却干起了违法乱纪、损害学校形象的行为。其主要表现: 第一、一些同学利用空档时间到电子游戏机室打机为了讨机币钱他们干起了盗窃、抢夺、勒索、变相勒索、诈骗等非法侵占公、私财物的行为。例如:近年来在一些中小学校里由于一些学生利用空档时间经常到机室打机迷上了电子游戏机他们为了讨机币钱而诱发了盗窃、销脏自行车勒索和变相勒索同学财物、甚至抢夺同学的财物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类案件占学生在空档时间违法乱纪案件总数的26.9%(下简称为“这类案件约占百分之几”)。这类案件往往发生在寒暑假期间及寒假后的新学期受害者通常敢怒不敢言因而容易被学校忽视。 第二、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经受不了刺激而诱发流氓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二有位校足球兴趣小组的成员在多个星期六晚上分别伙同不同的队友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由于受影响较深除了回校后把“黄片”上的关于性交的种

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优势

课程改革要发挥政治课的德育优势 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二中何正彪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目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的条件下,已经不能满足于单纯地知识传授,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生存,建立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不断接受新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加强道德修养,拓展文化视野,提高综合素质.面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除了道德原则及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疏导学生,把握德育教育的契机。善于引导学生探索性分析,创造性的学习,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培养,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高尚理想,锻炼学生毅力,在学生成功与失败时,给予必要的点拨。除了正常的学习外,配合素质教育需要,注重利用政治理论的内化过程,配合社会发展和形势教育需要,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往往被单纯地传授社会科学知识所代替,存在着与实际相脱离、与学校日常思想教育相分割的倾向,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也缺乏学习兴趣,这种现状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优势作用的发挥,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生长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在学校、在社会都受到不同因素的思想影响,他们是现实世界的人,社会上的各类事件无形有形的影响他们。他们的思想认识多是摇摆不定的,不同类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在他们脑子里都有影响,是是非非,他们很难作出判断。在种情况下,政治课教育的导向作用或德育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其德育的优势作用呢?一、明确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科教学之中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优势作用,因为它本身是以德育为根本目的,结合课程具体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传统,强化自尊、自信和自强的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够继承爱国主义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国家观念,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的信念。同时,学生能够以行动尊重关心理解他人,加强班级的团结协作关系.为家乡、社会贡献力量.比较好的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观察分析社会风气时,得出正确选择。有助于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知道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如何前进. 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过程,也就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这种优势是由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具备的。所以,明确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德育功能的基础。 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了解思想政治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的必学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到:不识字的人是文盲,不懂科学的人是科盲,文盲和科盲已严重阻碍祖国的社会义主建设。不学习思想政治课,不从小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废品和危险品。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其次,要以事实教育学生思想政治课不学不行。从第一节课就要激发学生懂得为“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而自觉学好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教师绝不能采用学校既然设了这门课,又要进行考试,你就非学不可的强制态度,更不能认为第一节进行了学习意义的教育,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学习意义的教育要贯

力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大力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高城镇河西小学 2012.2 大力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我校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办学多年,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始终坚持抓好德育工作,坚持以〃德育办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始终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以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教育坏境中熏陶自己,用实践育人。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一代。

一、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教会学生学习之前我校坚持先教会学生做人,我们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活动为主体,将德育工作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会感受,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修养。 1、结合教学开展教师学生常规礼仪活动。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状态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礼仪知识,知道自己在学校有哪些礼仪,在家和社会应该怎么做。我校开展了常规班级之星评选活动,两周一评督促班级学生从自己的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依托我校的办学特色,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我校的办学特色是以艺体特色,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艺术节。 3、主题教育活动。我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确立规范意识,增强纪律观念,磨练坚韧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组织开展〃爱心助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每周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升旗仪式由各班自主申报,旗手由本班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有升旗班级介绍和旗手介绍,并由该班班主任作国旗下讲话, 这样的升旗仪式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在受到最直观的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强

学生德育素质测评

13级观光农业德育素质测评标准 德育素质测评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依据,分政治表现、专业学习态度、集体观念、劳动态度、道德作风、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社会工作表现等内容进行测评。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能按照《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基本要求去做,给基础分60分。加分或扣分按下列规定执行。 1、加分部分 (1)关心集体,积极为集体工作,如参加出墙报、搞宣传、组织文体活动等,成绩显著。受校级表彰者每次加3分,受系级表彰者每次加2分。 (2)在劳动和清洁卫生中,不怕苦,不怕脏,表现突出,受校级表扬者每次加3分,受系级表扬者每次加2分。 (3)被评为学校“文明寝室”的学生宿舍,宿舍成员每人每次加5分,寝室长每次加7分;教室的卫生经学校检查评比受通报表扬者,每个值日生每次加2分。 (4)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经常热心为集体或他人做好事,受省市级表彰者每次加8分,受校级表彰者每次加5分,受系级表彰者每次加3分。 (5)主动维护公共秩序,见义勇为,受省市级表彰者每次加8分,受校级表彰者每次加5分,受系级表彰者每次加3分。 (6)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一篇文章者每次加7分;在市级报刊上发表一篇文章者每次加5分;在校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者每次加3分;在校广播上播一篇稿件者每次加1分。 (7)参加一次校级演出每人每次加2分,参加一次系级演出每人每次加1分;参加校级演出获奖者每人每次加3分,系级演出获奖者每人每次加2分,在省级以上文艺汇演中取得名次者每人每次加5分,在省市级汇演中取得名次者每人每次加4分。。 (8)担任学生干部,工作称职者,按下列标准加分(兼职的按最高一个职务算);校级学生干部内,部级以上干部加6—8分,一般干部加4—6分;系级学生干部内,部级以上干部加5—7分,一般干部加3—5分;班级学生干部加4—6分,小组长、寝室长加1—3分。工作不称职者不加分。同时加入校学生会与系学生会的,只加其中一项。 (9)学期全勤者加8分。 (10)社会实践活动获奖者,省级每次加5分,地市级每次加3分;校级每次加2分。 2、扣分部分 (1)思想认识模糊、有怀疑或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不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者,扣基础分60分。 (2)上课、早操、集会、政治活动、团组织活动、班集体活动、劳动卫生等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缺勤一节(次)扣2分。 周末请假回家,不耽误上课(每学年3次以内)不扣分,3次以上且不耽误上课的,每次扣0.5分;耽误上课的,每次扣1分。 病假与事假:病情严重或重要事情请假者每学年3次以内不扣分,3次以上每次扣0.5;一般病假每次扣0.5分,一般事假每次扣1分。

德育教育学生素养培养

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英语学科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中的一个主题,也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一个因素。 关键词英语学科德育教育中学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可见,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教书又要注重育人。在英语学科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中的一个主题,也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一个因素。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我们现在所用的这套适合五四制的初中英语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于一体,包含了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学习策略、任务型语言学习成分以及语篇材料等多项内容,几乎每个单元都蕴含着德育教育。例如我们七年级上册,Unit1学习描述他人外貌特征,学会赞美他人;Unit2学会得体的点餐;unit3过去时的学习,回忆过去,珍惜现在;unit4了解过去,展望未来;Unit5谈论旅游经历,热爱生活,享受生活;Unit6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Unit7了解不同人对待友谊的态度不同,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Unit8通过“达人秀”的讨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客观评价他人。如果老师能把这些德育因素挖掘出来,有效的渗透到教学中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肯定能受到触动,得到提升。 二、精心组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英语教材的设计都是每个单元一个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因此,教学的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例如,七年级上册Unit2 I’d like some noodles.其中的可渗透的德育教育就是要学会得体的点餐(I’d like ……)通过让学生设计对话,表演对话,来学习如何和餐馆服务生交流,其中要使用的句型有Can I help

教师德育素养新模型

教师德育素养新模型 近年来,“专业化”“专业素养”等概念在不断精进的教育改革中被教育界广泛讨论。与此同时,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又于2014年展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这两项工作进一步推进了“教师专业”“教师素养”等概念的规范使用及实践。笔者作为这两项工作的参与者,切身感受到在推进教育专业化过程中,我国的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均在逐步明晰教学专业化与德育专业化之间的相对边界。而对于“德育专业化”这‘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向,如何界定和理解“德育素养”是当前的一项基础性研究议题。 教师的德育素养具有相对独立的边界 檀传宝教授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教师德育专业化”命题[1]。他认为,教师作为德育工作者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德育工作者的未分化时期,其对应的是经验型教育阶段,特征是教育几乎等于德育,“教师即人师”,所有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二阶段是教师逐步分化为“专门的德育工作者”和“非专门的德育工作者”阶段,与之对应的是近现代专业化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一般科任教师(非专门的德育工作者)常常会误解工作分工,将德育责任完全推诿给所谓的“德育教师”;第三阶段是指向教育专业意义上的教师“德

育专业化”阶段,这.阶段的特征是包括德育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都应走向德育专业化。[2] 近年来,教师德育专业化思想有了越来越明确的政策表达和实践运用。那么,教师的德育素养究竟指什么?它有哪些相对独立的内容? 德育素养强调教育者作为“人”的品质。 人们对教师的美好期待大抵出于对人品好、人性美的要求,如希望教师能无差别地爱学生,能倾听、尊重、了解学生,能公正地对待学生等。我们从“素养”词的意涵中也能觉察到古已有之的对教育者“人”之品质的要求。“素养”一词在现代教育中的广泛使用,始于西方学界。尤其是“核心素养(keycompetencies)”自20世纪90年代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以来,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在梳理国外文献时我们发现,当描述学生的“素养”时多会使用competencies(常用来指胜任力、能力、竞争力),当描述教师的“素养”时,最常使用的词是qualities(常用来指质量、品质、特性)。这种语词使用的差异和习惯表明,“学生素养”更多是指一种学习能力的养成,它是一种被期待的学习结果,强调竞争性;而教师素养除了指向一种顺利开展教育活动所需要的师资条件,还传承着自苏格拉底时代起便根深蒂固的“美德即知识”的圣贤教师形象,它重在强调教师的品質和质量。 在认识教师素养时所持的人之品格的要求,在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中都是相通的。如,我国从孔子时代传承下来的有教无类思想就是

德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德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体现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德育工作自身结构体系来看,包括系统的学科德育,即“两课”教育;行为德育,即操行规范;渗透在专业学科知识教学中的功能德育,即理性思维素质、治学精神、意志和崇尚真理的精神和献身精神等。德育与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共同育人。 从静态来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两者在内容和目标上具有同一性、一致性和包容性,是个体和整体、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包括德育的基本素养、功底和潜能。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各项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在长期的德育实践和探索中的一种感悟和突破,是对全面发展教育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它极大地丰富了德育的内涵和外延,使德育的重要地位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意义。 从动态看,素质教育对德育具有反作用,德育最终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两者在过程上具有连续性、递进性和循环往复性,是相辅相成和互为促进的关系。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内核,对素质教育具有导向和辐射功能,从人类发展和社会需求出发,通过外部运行机制和内部作用机制的相互渗透和作用,向人才发展的终极目标进行导向和辐射,达到预期的整合效果,从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反之,素质教育奠定人的理性、体能和素养方面的基础,使其在更高的层面上促进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实际上为德育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机遇和氛围,对德育起着鸣锣开道的作用。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诸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1994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教委制定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进一步明确了德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不仅为德育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也为实现素质教育转变明确了方向。 正确认识德育与素质教育的辨证关系,深刻理解德育在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体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德育管理体系的紧迫性 德育管理包括高校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学籍管理、社团组织管理、生活管理、宿舍管理、学生活动管理等,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环节庞大且层次复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德育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在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以及维护高校的稳定,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理论尤其在实践上,一些老问题没能得到根本有效解决,同时又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就高校德育管理而言,目前还较普遍存在体制不顺、规划不实、队伍不稳、落实不力、运行不畅、机制不活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适应: ①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薄弱环节。大学是融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知识传播场所。社会经济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决定了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适应社会、开拓创新、人际交往的能力,宽厚的基础知识,坚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广博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由于德育自身的内在规定性的制约和历史原因,造成了“重智育轻德育”、“厚专业薄人文”和“强调教育,弱化管理”等现象。近几年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心理调适及行为控制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效能优化的途径

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效能优化的途径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陈汉清215021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教学目标、任务层次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教学途径、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把“德育效能”的理念贯穿全过程,以最有限的德育资源和德育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德育效果,实现德育效能的优化,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坚持“五化”;德育效能优化;途径。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很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纵观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现状,是不令人满意的,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包括对工作的成年人和现在正在就读的学生,当问到他们最不喜欢的学科时,很多人肯定地回答:政治课。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到政治课既好听又好懂,既好学又好用,是值得每一个政治老师探索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从中学政治课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立足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坚持“五化”(教学目标、任务层次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教学途径、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把“德育效能”的理念贯穿全过程,以最有限的德育资源和德育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德育效果,实现德育效能的优化,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教学目标、任务层次化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

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何玉秀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社会人才的好坏与多少,关键取决于学校的教育。且不说文化教育的重情,仅就德育教育一向来说,学校的功劳就至关重要。当然,学校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修养是教育大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各方面的准确定位。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将教育青年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作为个人的价值追求,对一直极端个人主义、巩固血缘亲情和家庭伦理、协调人际关系、遏制物欲膨胀、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道德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老师就应该注重以上所提到的道德的作用,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关乎其对未来的理性认识,也关乎学生自身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可以使他们对祖国的未来进行反哺报答,提升学生的民族感情。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那么,学校应如何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呢?对此问题想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是提高道德修养的基础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为学”的目的是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而这种做人就是指对自身人品、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可见,古人对道德的认识已非常深刻了。因此,在当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浮华社会氛围中,对学生进行道

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清净自身,贡献社会,知恩图报,是对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诸多事实证明,德育确实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德育负担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审美、心理、交往、活动,生活以及个性发展等多种基本素质的培养任务。因此,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育的根。 对于学校而言,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课的教育和学习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基本。学校应针对学生的年龄以及所处的环境对其设置不同的教育意境,对学生实施说服教育,讲述一些有关道德的实事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认识,讲述道德事迹的有利性,形成学生对道德追求的渴望,进而产生对道德实践的欲望。这种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道德的理性认识,加强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和祖国未来的情感欲。思想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学习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每个学校都应开设相关的思想理论课程,在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的同时,可以加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二、模拟示范可以加强学生道德实践的积极性 德育是教育的基础,有了德育作为基础,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乃至团结协作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根基。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毫不动摇地贯彻和实施德育教育纲要,坚持把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把内在的德性、外在的伦理、现实的政治贯穿为一体,全方位地塑造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品德。因此,对于初级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对其实施道德示范演示是较好的德育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读冯恩洪.doc读后感

读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这是第一本能让我那么有耐心地仔细读完的一本著作,这本著作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写作内容的生动化和生活化,这与一般的就理论内容泛泛而谈的教育类著作大不相同,读这本书大有一种读冯恩洪自传的感觉,因为书中很多观点的阐述都是结合了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语言风趣幽默,读时让人欲罢不能。读完此书,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 冯恩洪——一个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维新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1990年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1993年提出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2000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老师。 二、冯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学一小时的学习习惯 冯恩洪教授在书中谈到他从1980年7月1号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自学一小时,先读书,后休息。一次他和同事在学校讨论教育问题,回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后,想到今天的自学一小时没有完成,于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气,提起精神,强迫自己坐到书桌旁。自学一小时后,他再拉开窗帘,太阳已经升起。他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获得知识增量的老师,是善于学习的老师。 三、冯恩洪校长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执着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够在今天的现实中敏锐地洞悉并遇见和把握两者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的实践者在今天的体制下实施明天的理想。沉浸在这样的追求中,就必须时刻挑战现实,从而超越现实。冯恩洪对此体会至深:“仅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义色彩;不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于明天的环境,思考如何从明天走向后天才称得上战略眼光。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业,需要他的参与者走一步想两步。 四、冯恩洪教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理念 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需要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发展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作为教师,要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要做复合型的教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冯恩洪教授就是一个珍惜讲台,做最好的自我的优秀班主任、校长;他就是一个享受读书,积极反思的复合型的教育专家。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我们可以时刻看到他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努力的身影:担任校长期间做到“每天第一个进校、最晚一个出校”,提出的“按程度分层次教学”,举办的“庆元旦、听钟声通宵联欢晚会——给学生一个毕生难忘的学生时代”等等,那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与冯教授相比,我们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道路上做到了多少看到了差距,难道我们不该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吗 看完此书,无限感慨在心中,我想未来我也会是一位很好的很受学生喜欢的教育工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