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文学重点

地下水水文学重点
地下水水文学重点

1、地下水水文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与转化、分布与运动、动态预报与资源评价,以及系统规划与系统管理的学科

2、自然界水循环的大循环、小循环,水循环三要素

大循环:海陆之间——全球性气候控制小循环:海洋内或陆地内——局部气象因素控制

水循环三要素蒸发、降水和径流

3、岩土的空隙分类,液态水的三种存在形式

分类:孔隙裂隙溶隙

根据分子受力状况分为结合水、重力水和毛细水

4、容水性(容水度)、持水性(田间持水量)、给水性(给水度)三者定义及关系

容水度:岩土完全饱和是所容纳的最大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

田间持水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经过2-3天释水后,岩土空隙中尚能保持的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此时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率。

给水度: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所释出的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

给水度=容水度--持水度,给水度=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

5、含水层,隔水层,含水系统

含水层——能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透过和给出水,或透过和给出水的数量很小的岩层

含水系统——松散岩土中,地下水呈连续均匀的层状分布,但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及可溶岩石中的溶隙,地下水非为层状分布,将这样的含水岩体称之为含水系统。

6、包气带水、上层滞水的定义;潜水、承压水的定义及特征

包气带水——地下水面以上,岩土空隙未充满液态水,与大气相连通,称为包气带,赋存其中的水,称之为包气带水。

上层滞水——包气带局部隔水层上部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地表以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静水压力的重力水。

7、根据等水压线图确定承压水头、埋藏深度,判断成井的适宜性

8洪积扇分带及洪积物分布规律(洪积扇分为三带砂砾石带粗粒沉积交错过渡带粘性细土带)

从山前到平原:地形坡度由陡变缓,岩性由粗变细,透水性由强变弱

赋存其间的地下水:含水量由多变少,潜水埋深由大变小,承压水水头由小变大

水化学:含盐量低的HCO3 含盐量高的SO4、Cl

9、黄土湿陷性,不同黄土地貌的富水性能

黄土是干燥气候下的产物,见水后往往下沉,称为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塬:地下水丰富

10、裂隙水分类: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

构造裂隙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受岩性和构造应力控制

导水断层的意义:①贮水空间②集水廊道③导水通道的作用。

10、岩溶(喀斯特),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岩溶,又称喀斯特,可溶性岩石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及地下的各种地质现象,称为岩溶现象

条件:1)可溶的透水岩层——裂隙发育2)水的溶解能力——CO2含量3)水的运动状态——水的循环与交替12、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冻土区寻找地下水的标志

季节性冻土:年平均气温>0℃,冬季冻土,夏季全部消融

多年冻土:年平均气温< 0℃,部分消融,地表下一定深度内存在,多年处于负温的冻结土

冰椎是多年冻土区寻找地下水的良好标志

13、地下水物理性质(温度)

地下水的温度与所在地区的地温相应

变温带:地下水随气温昼夜变化年常温带:地下水与地温相同增温带:随地温增加,温度增加

第二章

1、渗流的概念:地下水受重力、毛细力、分子吸力等作用,在多孔介质空隙中的渗透流动,为渗流。

分类:1、根据渗流方向:三维流二维流一维流

2、根据运动状态:层流紊流

3、根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时间关系:稳定流运动非稳定流运动

2、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应用(两个例题),渗流速度与实际速度关系

实验证明:0.00005 < I < 0.05时达西定律都能成立V实= V / n

3、拉普拉斯方程适用条件:稳定流地下水运动

4、包气带水的土水势及组成;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

包气带水所含的能量,用势能表达,称为土水势。

组成:重力势、压力势、基质势、溶质势、温度势

水分特征曲线定义:表征基质势或吸力与含水率关系的曲线,取水分特征曲线斜率的倒数命名为比水容量。

5、地下水稳定流运动基本的基本方程,与达西定律的关系(计算题)

裘布依方程为水力梯度采用微商形式表示的达西定律

6、完整井、非完整井等概念

完整井:水井打穿整个含水层,而且在整个含水层的厚度上都安置了滤水管的井

非完整井:水井只打穿部分含水层,或者只在部分含水层中下了滤水管的井。

9、越流系数的含义:当越流含水层和补给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通过越流含水层及弱透水层之间的单位面积界面上的地下水越流量。

10、潜水完整井的非稳定流运动(弹性释水和重力排水)

11、地下水计算中的边界条件

第一类边界:边界上的水位已知第二类边界:边界上的侧向补给量已知

第三类边界:一、二类边界混合组成的边界

第三章

1、自然界的“四水”: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2、降水入渗率:单位时间内渗入单位面积的入渗降水量

降水入渗过程的两个阶段:供水控制阶段和入渗能力控制阶段

3、潜水蒸发过程的三个阶段稳定蒸发阶段递减阶段相对稳定阶段

4、地表水、大气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空间分布:大气水补给地下水:呈面状补给,范围广且均匀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呈线状或点状补给,范围限地表水体周边

时间分布:大气水补给地下水:持续时间有限,具有随机性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持续时间长,经常性

5、河渠水补给地下水的两个过程:自由渗流和顶托渗流

6、泉的分类: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侵蚀泉、断层泉、接触带泉

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侵蚀泉、接触泉、溢流泉

7、天然降水:降雨量和降雪量的总和

8、地下水交替类型:垂向交替、侧向交替、混合交替

径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断面积的地下水径流量

表征参数:地下水径流模数地下水径流系数

9、地下水径流的基本类型:畅流型、汇流型、散流型、缓流型、滞流型

地下水径流系统及地下水系统的差异

区别地下水径流系统地下含水系统

定义以流面为边界,具有统一补给、

径流和排泄的地下水单元

以固定的地质界面为边界,

具有隔水或相对隔水边界的沉积单元或构造单元

功能传输水、盐、热1、存储、释放和调节地下水量

2、储热、输热

3、对盐分溶解、迁移和积聚

10、地下水动态:指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地下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矿化度和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11、地下水均衡:分析研究某一单元在某一时段内地下水水量、水质补排收支 平衡的数量关系

均衡要素:均衡区、均衡期、收支项、调蓄项

第四章

1系统动态分解求参数技术

1)分解模块 2)对各模块求参数 3)参数联合起来,构成综合参数群

2、给水度: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水的体积与饱和岩土体积的比值

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与相应降雨量的比值

灌溉回归入渗系数:回归补给地下水的水量与灌溉水量的比值

3、试坑法求给水度的原理 :给水度为饱和含水率与田间持水率之差

4、单井稳定流抽水试验中,Q~ S 0曲线为抛物线型,计算采用:消除阻力法

5.为避免抽水井附近的三维流、紊流影响,要求最近观测孔距主井距离:为含水层厚度的1.6倍

6、无越流非稳定井流抽水试验中配线法的分类,直线解析法适用条件

配线法分类:1)时间t ~水位降深S 配线法 2)距离r ~水位降深S 配线法 直线解析法适用条件:承压水非稳定井满足 第五章

1、地下水资源特征:1、系统性

2、优越性

3、储存性

4、可恢复性

5、过量开采的危害性

6、规律复杂性

2、地下水资源定义及分类

地下水资源:对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地下水的各种数量和质量的总称

分类:1.补给量 2.储存量 3消耗量

3、允许开采量及扩大开采地下水的主要途径

允许开采量: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来,且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出水量。

扩大开采地下水的途径:充分利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促进地下水补给量、储存量、

消耗量的转化过程,使其循环过程加快,重复循环增加,达到最大限度增加补给量和夺取天然消耗量,以保证最大开采量的取得

4、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区域原则或空间原则)(时间原则)(水资源总体控制的原则)

5、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评价:评价区内分布有众多开采井,总开采量较大,但开采模数不太大的大面积开采区域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6、我国地下水资源十分有限,解决途径:开源,节流

第六章

1、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2、地下水硬度分类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

3、溶质在地下水中运移分类:渗流运移 水动力弥散运移

水动力弥散包括哪些 :分子扩散 机械弥散

4、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包括哪些指标 :感官性状 一般化学指标 毒理学 放射性指标 细菌学指标

5、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时考虑的三方面内容 :水温、矿化度、水中盐分的性质

6、矿泉水:当地下水中含有某些特殊成分,或具有一定温度,对人体的健康有利,或对人体有一定的医疗作用

7、地下水污染及水文地球化学异常的区别:水文地球化学异常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污染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第七章

1、地下水资源系统的构成:由输入、输出、水文地质实体构成

2、最常用来描述地下水资源系统的状态变量 :地下水位的变化

3、水资源联合调度的实质:如何最佳的协调配置地表水和地下水两者间的分摊关系

01.042≤=at r u

计算题:

84

.7)225.2()23(94

.753.794.7)1025.2(4=-?--+=?-W

工程水文学重点

水文复习重点南昌工程学院 绝对经典 1.工程水文的研究内容: 设计年径流的推求,设计洪水的推求,流域产流与江流的推求,洪水预报。 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配线法,地区综合法。 2.河流的参数:水系,干流和支流;水系形态;河槽和河道断面;河段;河流长度;河道的纵比降;河网密度;河流弯曲系数。 3.流域的参数:流域面积;流域长度;流域形状系数;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4.河川径流的组成:茎流,即地下水径流;通过土壤中通道,大的空隙和渗流层的快速表层流,即壤中流或表层流;饱和层坡面流,包括不透水地面和暂时饱和的土层或者在水道附近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的地面上产生的坡面流或称地表径流。 5.随机试验与随机变量的关系:一个随机试验对应着一个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取值与随机试验的结果对应,当随机变量取不同值时表示不同的随机试验。 6.单位线推求步骤:1)选用流域实测暴雨资料。2)对实测的径流过程线进行地下径流分割,求出相对应的地面径流和地面径流深。3)根据流域上不同雨量站实测降雨过程求出流域面降雨过程,在通过流域产流分析计算,得到流域与实测地面径流过程对应的地面净雨过程。4)应用两个基本假定,推求流域的单位线。5)对得道的单位线进行必要的修正,使单位线的径流量与流域上10mm的净雨量相等并光滑无突变。6)取多次暴雨径流资料,分析得出多条单位线,取平均值作为设计依据。 方法:缩放发;分析法。 单位线的应用:求出需要时段长度的单位线以后,就可以依据单位线的倍比假定,先求出各时段净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过程,再应用叠加假定求得流域出口总的设计地面径流过程。 7.设计洪水3要素:洪峰流量,洪水流量,洪水过程。 典型过程线的选择原则:1)选择峰量大的实测洪水过程线。2)曲型洪水过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从防洪后果考虑,应选择对工程安全较为不利的曲型。 8.曲型洪水过程线的放大:1)同比放大法2)同频放大法 9.经验频率曲线和理论频率曲线区别:1)理论频率曲线过每一个点,经验过点群中间2)经验基于资料而定,理论基于总体参数得道 10.水文资料的审查:1)资料的可靠性审查2)资料的一致性审查3)资料的代表性审查。 11.代表年的选择原则:1)选取年径流量与设计值相接近的年份2)选取对工程不利的年份。 12.参证流域的选择原则:1)参证流域应具有长期实测径流资料,且代表性较好。2)参证流域与设计流域必须属于同一气候区,且下垫面条件相似3)参证流域与设计流域面积不能相差太大,最好不超过15% 13.蓄满产流模式下产流计算方法:1)降雨径流相关图法2)流域蓄水容量曲线法。 14.超渗产流的基本原理:指一次降雨过程中的下渗水量,不易满足流域的缺水量,但当降雨强度不大于下渗强度时,会产生地面径流,这产流模式称为超渗产流。 15.直接法推求设计暴雨量:1)暴雨资料的收集、审查、插补与延长2)设计流域面雨量的插补展延3)暴雨资料的统计选择4)特大值的处理5)面雨量频率计算6)求设计暴雨过程7)设计面暴雨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16.间接法推求设计暴雨量:1)设计点暴雨量的计算2)设计面暴雨量的计算。 17.由实测资料选择典型暴雨时,应遵循的原则:1)所选典型暴雨过程应是设计条件下比较容易发生的,从两方面考虑:1、从雨量上,应使典型暴雨的雨量接近设计暴雨的雨量2、要使选择典型暴雨的雨峰个数,主雨封位置和实际雨历时是大暴雨中常见的2)所选的曲型暴雨应是对设计的工程不利的,主要包括1、雨量化比较集中2、主雨封比较靠后。 18.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的特点:1)往往无暴雨资料,计算简便。2)用暴雨资料推求3)设计暴雨空间变化不大,以点雨量代替面雨量4)只需求设计洪峰流量(不需要计算3要素)5)考虑设计暴雨的降雨时段长度为小流域的汇流时间Z,设计暴雨的损失量按常数值考虑,其强度为M,而且不考虑地下净雨和地下径流。 19.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的计算方法: 1)算数平均法。1、P为流域平均降水量,Pi为各站同期降水量,n为测站数。2、此法适用于流域内地形起伏不大,雨量站网分布均匀且比较稠密的地区。 2)泰森多边形法。1、F为流域总面积fi为各多边形面积n为多边形个数。2、此法适用于雨量站分布不均匀的流域。3、步骤:a、将相邻雨量站用直线连接而成若干个多边形。b、对每个三角形各边做垂直平分线,这些线和流域边界线将流域分成若干个多边形,每个多边形内有一个雨量站。C、此雨量站测得的降水量代表多边形面积上的平均降水量。 3)等量降水量法。1、fi为各相邻等降水量线间的距离n为等降水线间的面积快数。2、此法需足够数量的雨量站才能绘出反映实际降水空间分布的等水量线、 20..经验频率曲线的绘制步骤:1)将逐年实测的年最大洪峰流量填入表中1、2栏。2)将年最大洪峰流量按大小递减次序重新排列,填入表中第4栏,第3栏为序号栏,自上而下1,2……3)按数学期望公式分别计算频率P=m/n+1*100%,填入第5栏。4)以第4栏的Qm为纵坐标,以第5栏的P为横坐标,在频率格纸上点绘经验频率点,然后徒手目估通过点群中间连成一条光滑曲线,既为该站的年最大洪峰流量经验频率曲线。5)根据工程设计标准指定的频率值,在曲线上查出所需的水文数据。

水文学重点内容习题答案

1、某站控制流域面积F=12100km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 =767㎜,多年平均流量Q平=822 m3/s,试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多年平均流量模数、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 2、设有一数据系列为 1、 3、5、7,用无偏估值公式计算系列的均值x 、均方差σ、离势系数Cv?3、 4、 5、某水库坝址处有1954年至1984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其中最大的四年洪峰流量依次为:15080m3/s,9670 m3/s ,8320 m3/s和7780 m3/s。此外,调查到1924年发生过一次洪峰流量为16500 m3/s的大洪水,是188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且1883年到1953年间其余洪水的洪峰流量均在10000m3/s以下,试考虑特大洪水处理,用独立样本法和统一样本法推求上述五项洪峰流量的经验频率。 6、已知某流域及其附近的雨量站如图所示,试: (1)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雨量。 (2)绘出该流域的泰森多边形,并在图上标出A、B、C、D站各自代表的面积FAFBFCFD,写出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本流域的平均雨量公式。 7、某流域等流时线如下图所示,各等流时面积ω1 、ω2 、ω3、ω4 分别为 20 km2、40 km2、35 km2、10km2,时段Δt=Δτ=2h。若流域上有一次降雨,净雨在流域上分布均匀,其净雨有两个时段,各时段净雨依次为 18mm,36mm,试求该降雨形成的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及总的地面径流历时。(洪峰流量以m3/s计,时间以h计) 解:地面径流洪水过程计算表 时间△t 净雨Rs,i(mm) [Q~t]Rs,1 [Q~t]Rs,2 Q~t 0 0 1 18 *18/2*20 0 2 36 *18/2*40 *36/2*20 3 *18/2*35 *36/2*40 4 *18/2*10 *36/2*35 5 0 *36/2*10 50 6 0 0 0 洪峰流量为287.7m3/s,峰现时间为第三时段末。 地面径流历时T=Ts+ιm=(2+4)*2=12h。 1、是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___B_____。

最新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培训资料

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 1.水文学的体系:水文学开始主要研究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以后扩展到地下水,大气中的水和海洋。水文科学主要通过定点观测,野外勘测和室内外实验等手段,获得水体时空分布和运动变化的信息,因而形成了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三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 2.水体的化学性质:(大气水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 1)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 2)降水普遍显酸性 3.河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1)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 2)河水中的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 3)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 4)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 5.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1)地下水充填于岩石,土壤空隙中,与岩石,土壤广泛接触,渗流速度很小,循环交替缓慢,而且地下水贮存于岩石圈上部相当大的深度(10公里),构成了地下水圈。 2)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从淡水直到盐水。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极为缓慢,常需以地质年代衡量。 4)地下水与大气接触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距地表最近的含水层,此层可溶入氧气成为地下水氧化作用带。 6.水资源的涵义: 1)广义水资源: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2)狭义水资源:狭义的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水体,它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第二章 2.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1)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外循环。 2)小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前者又可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又可称为陆地小循环。 4.蒸发的物理机制:蒸发因蒸发面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等。 8.水汽输送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 1)水汽输送通量的概念:是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水平,垂直) 2)水汽通量散度:是指单位时间汇入单位体积辐散出的水汽量,单位为克每百帕平方厘米秒。 12.可能最大降水:所谓可能最大降水(PMP)或可能最大暴雨(PMS),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或暴雨)。 13.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15.径流的含义及组成: 1)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2)根据形成过程及径流途径不同,河川径流又可由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表层流)三种径流组成。(填空)

水文预报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1、水文预报:根据已知的信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水文状态做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2、水文预报内容:洪水预报、旱情预报、估计径流预报、融雪径流预报、冰清预报。 第二章降雨产流量预报 1、非闭合流域水量平衡式R=P-E-W P -W S - Δ W±R 交 ±R 引 ±R 其他 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式R t =P t -E t +W t -W t+1 2、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区别:超渗产流在一次洪水过程线中没有或者基本没有地下径流,而蓄满产流的地下径流比例大。 3、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形成流量过程线区别:地面径流的运动路径短,汇集速度快,受流域的调蓄作用小,流量过程线呈陡涨陡落,对称性好;地地下径流的水流汇集过程运动于土壤空隙中,流速小,受流域的调蓄作用大,流量过程线呈缓涨缓落变化,时间上滞后于地面径流。 4、不对称系数计算要求: 1)进行过程线转化2)孤立洪水,不适用于复式洪水 6、影响土壤蒸发主要因素?土壤蒸发三阶段特征? 1)因素:气象因素、土壤供水条件、土壤结构 2)特征:第一阶段:θ>= θc1(田间持水量)蒸发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表层土壤因蒸发而减少的水量通过毛管作用由下层得到充分补充,主要取决于气象因素,蒸发量等于流域蒸发能力第二阶段:(毛管断裂含水量)θc2<θ<θc1 ,E继续,θ减小,上层土壤毛管水开始断裂,随着θ减小,毛管水断裂程度越来越严重,下层对上层供水速率变慢,蒸发受气象因素和土壤含水率影响第三阶段:θ<=θc2 毛管输送水分完全破坏,只能以膜状水或气态水形式移动,速度慢,数量小,E小而稳定,取决于气象因素和地下水的埋深 7、 KC包含哪几方面影响?:1)反应水面与陆面蒸发的差异K1 2)水面与陆面所在的地理位置差异K23)器皿与水面的蒸发差异K3 8、水面蒸发量估计常用方法:水库水量平衡法,空气动力学法,彭曼公式,经验公式法 10、一层、二层、三层蒸发模式优缺点 三层蒸发模式计算的额蒸发量最大,二层次之,一层最小。从模式的计算结构和蒸发物理机制看,二层模式简化了深层结构,忽略了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蒸发作用,导致蒸发量计算值比三层模式的蒸发量小;在久旱之后,当ML很小且持续无雨时,用二层模式计算出的蒸发量常是偏小的。一层蒸发模式中,既没有考虑深层蒸发与植物根系扩散作用,也没有考虑充分供水时应按蒸发能力蒸发,使得计算的蒸发量偏小的更多。 11、不同水源成分汇流特点有何不同? 1)地面径流:由坡面直接汇入河网,运动速度快,流程短、受到调蓄作用小;形成的流量过程呈陡涨陡落,是涨洪和洪峰附近流量过程的主体部分 2)地下径流:由渗透到潜水面的水流缓慢流出,运动速度慢、流程长、受到调蓄作用大、变化平缓,汇流时间长;洪水退水尾部主体部分,常延续至后续洪水过程中 3)壤中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进一步划分:快速部分壤中流与地面径流合成一起,称直接径流,慢速部分与地下径流合并,称地下径流。 12、K的物理意义:泄完蓄水量Wt所需的时间或者流域水流平均汇集时间 13、Cg的物理意义: Cg为常系数,反应退水速率的快慢,又称流量消退系数

地下水水文学重点

1、地下水水文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与转化、分布与运动、动态预报与资源评价,以及系统规划与系统管理的学科 2、自然界水循环的大循环、小循环,水循环三要素 大循环:海陆之间——全球性气候控制小循环:海洋内或陆地内——局部气象因素控制 水循环三要素蒸发、降水和径流 3、岩土的空隙分类,液态水的三种存在形式 分类:孔隙裂隙溶隙 根据分子受力状况分为结合水、重力水和毛细水 4、容水性(容水度)、持水性(田间持水量)、给水性(给水度)三者定义及关系 容水度:岩土完全饱和是所容纳的最大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 田间持水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经过2-3天释水后,岩土空隙中尚能保持的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此时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率。 给水度: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所释出的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 给水度=容水度--持水度,给水度=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 5、含水层,隔水层,含水系统 含水层——能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透过和给出水,或透过和给出水的数量很小的岩层 含水系统——松散岩土中,地下水呈连续均匀的层状分布,但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及可溶岩石中的溶隙,地下水非为层状分布,将这样的含水岩体称之为含水系统。 6、包气带水、上层滞水的定义;潜水、承压水的定义及特征 包气带水——地下水面以上,岩土空隙未充满液态水,与大气相连通,称为包气带,赋存其中的水,称之为包气带水。 上层滞水——包气带局部隔水层上部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地表以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静水压力的重力水。 7、根据等水压线图确定承压水头、埋藏深度,判断成井的适宜性 8洪积扇分带及洪积物分布规律(洪积扇分为三带砂砾石带粗粒沉积交错过渡带粘性细土带) 从山前到平原:地形坡度由陡变缓,岩性由粗变细,透水性由强变弱 赋存其间的地下水:含水量由多变少,潜水埋深由大变小,承压水水头由小变大 水化学:含盐量低的HCO3 含盐量高的SO4、Cl 9、黄土湿陷性,不同黄土地貌的富水性能 黄土是干燥气候下的产物,见水后往往下沉,称为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塬:地下水丰富 10、裂隙水分类: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 构造裂隙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受岩性和构造应力控制 导水断层的意义:①贮水空间②集水廊道③导水通道的作用。 10、岩溶(喀斯特),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岩溶,又称喀斯特,可溶性岩石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及地下的各种地质现象,称为岩溶现象 条件:1)可溶的透水岩层——裂隙发育2)水的溶解能力——CO2含量3)水的运动状态——水的循环与交替12、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冻土区寻找地下水的标志 季节性冻土:年平均气温>0℃,冬季冻土,夏季全部消融 多年冻土:年平均气温< 0℃,部分消融,地表下一定深度内存在,多年处于负温的冻结土 冰椎是多年冻土区寻找地下水的良好标志 13、地下水物理性质(温度) 地下水的温度与所在地区的地温相应 变温带:地下水随气温昼夜变化年常温带:地下水与地温相同增温带:随地温增加,温度增加 第二章 1、渗流的概念:地下水受重力、毛细力、分子吸力等作用,在多孔介质空隙中的渗透流动,为渗流。

《工程水文学》网上作业题要点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工程水文学网上作业题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水资源通常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包括()和()2个方面。 2、对人类最为实用的水资源,是陆地()量、江河()量和浅层地下()量。 3、江河径流和浅层地下淡水的补给来源是()。 4、降水量和江河径流量在各年之间和年内各月之间水量都不均衡,多水年和年内的多水期常造成()灾害,少水年和年内的少水期常发生()灾害。 5、从数量上看,降水量和江河径流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年内的多水期称汛期或()期,年内的少水期称非汛期或()期。 6、评价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数量指标一般包括()量、()水资源量、()水资源量、()总量等。 7、常用统计时段内的()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该比值称为极值比。 8、当采用极值比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时,极值比大表示降水量的()变化大,反之亦然。 9、广义的水文学包括()水文学、()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和()水文学。 10、在学科分支方面,工程水文学属于()水文学范畴。 11、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为水文测验、水文()和水文预报,由于水文测验和水文预报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水文()是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 12、水文分析计算可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阶段、()阶段和()阶段提供水文数据。 13、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阶段、()阶段和()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水文计算。 14、自然界中的水文现象极其复杂,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性、()性和()性。 15、由于水文现象具有()性,因此可将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水文分析计算。 16、按照要求不同,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可以分为3类,即()法、()法和()法。 二、名词解释 1、水资源 2、水文学 3、成因分析法 三、简答题 1、我国水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2、按照年降雨量和年径流深的大小,可将我国划分成哪几个地带? 3、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有何意义? 2、水文分析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3、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特性? 4、水文分析计算经常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其根据是什么

水文学重点

水文学的研究对象与概念。 对象:自然界的水 概念:研究地球表面水体的形成,演化,分布和运动规律,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学科。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成因上的自然性和人为性,水文现象由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共同作用与影响而形成。 2.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和不规则的随机性,即 必然性和偶然性。 3.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不同区域的表现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 4.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水分的运动方式同时进行并且各自有独立进行。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1.成因分析法,以确定性水文模型模拟为基础的揭示水文现象成因机制的概念型水文研究 方法。 2.数理统计法,以随机水文模型为基础的揭示水文现象统计规律的经验型水文研究方法。 3.地理综合法,运用地理比拟方法研究水文现象基本规律的水文研究方法。 水文学的发展阶段的时间段以及阶段的特点: 1.知识积累时期;公元16世纪末以前;开始了原始观测,水文现象的的定性描述以及经 验的积累。 2.学科形成时期;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水文现象有概念性描述进入定量的表达,水 文理论逐渐形成。 3.应用水文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水文观测进一步发展,水文学以服务社会 的应用性分支学科大发展为特色。 4.现代;公元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大量引进。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水循环的定义: 地球上各种形态的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的蒸发、水汽的输送、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作用: 1.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换功能;最活跃最重要的物质循环模式之一。 2.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貌形态的功能;下渗和径流过程中,水与地表固体物质直接发生 接触,对地质构造和地形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3.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蒸发、水汽输送、降水都是在大气中进行,程 度强弱及经过路线都会影响到区域的天气过程。 4.具有形成区域水文现象和水资源的功能;区域水循环状况决定了区域的干湿状况,决定 了区域的蒸发、径流、下渗等特征,进而产生局部水文现象。 水体的水分交换更新周期: 水体在参与水分循环的过程中,全部的水量被交换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在数值上等于静储量与年动态水量之比。(年动态水量即水体一年内向外排出的水量) 水量平衡: 任意区域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储水量的变化量。 第二章水循环的基本环节 蒸发与散发: 简称蒸散发,水在有水分子物体的表面上由液体或固态转化为气态向大气逸散的现象。 蒸发面:

水文学试题

水文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九寨沟形成的原因是() A.古代冰川 B.无数次地震 C.各种钙化物质 D.风化作用 2、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 A.模拟实验法 B.成因分析法 C.地理综合法 D.调查法 3、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A.气象因素 B.板块运动因素 C.全球升温 D.下垫面因素 4、全球的水量平衡方程() A.P陆-E陆-R=±△S陆 B.P海-E海+R=±△S海 C.P陆+P海=E陆+E海 D.E陆=P陆-R 5、我国统一的水准点的零点() A.渤海基面 B.北京基面 C.青岛基面 D.南海基面 6、我国河流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分布在() A.我国西北地区 B.我国东北地区 C.我国东部季风区 D.我国青藏地区 7、影响下渗的因素有() A.土壤特性 B.降雨特性 C.地形、植被 D.人类活动 8、超渗产流的决定因素是() A.土壤的前期持水量 B.降雨强度 C.下渗强度

D.降雨量的大小 9、影响年径流Cv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A.气候因素 B.流域面积 C.径流补给来源 D.年径流量 10、承压盆地按水文地质特征,可分为() A.补给区 B.承压区 C.排泄区 D.自流水区 二、判断正误题(每题1分,共10分) 11、流域面积小的河流Cv值小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 12、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循环运动变化规律以及水体与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科学。() 13、地球上的水在空间上分布是均匀的。() 14、水分循环是各大洋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纽带。() 15、水量的增减是引起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16、岩石容水性能的好坏,与岩石的空隙空间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空隙度大,且空隙均连通,则岩石的容水性能好,反之则不好。() 17、给水度在数量上等于容水度与持水度之和。() 18、岩石的透水性的大小是相对的,绝对不透水的岩石在自然界中是没有的。() 19、渗流速度 V 大于实际平均流速 u。() 20、单斜岩层中的承压含水层的物质组成发生由粗粒到细粒的相变,或者尖灭所形成的承压斜地。()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岩石空隙按成因可分为___、___和___三大类,它们均有储存地下水的能力。 22、陆地小循环又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23、河流在某地某时刻的____称为水位,它是反映______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 24、水位的变化一般可分为___和___。 25、测定矿化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___和___。 26、防凌措施——______。 27、湖泊对河流水量有明显的__作用。 28、闭合流域降雨径流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 29、对于径流年际变化规律的研究,归纳起来目前有两种途径:_____和_____。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30、陆地小循环:

水文学整理重点(DOC)

绪论 水文学:研究地球上水的科学就是水文学(Hydrology)。具体来说,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各种不同的水体是水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水文循环是水文学的核心内容;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水文学体系 基础学科:研究的水体对象划分:(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学、地下水文学等) 应用学科: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城市水文学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水文循环永无止境 (2)水文现象的周期性和随机性 (3)水文现象区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第一章 水文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水文循环概念: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以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水循环:是指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另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循环又称大循环。 海洋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就是海面上的水份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的过程。 陆地小循环:是指陆面水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在高空冷凝形成降水,仍落到陆地上,从而完成的水的循环过程。(可以再分为大陆外流区小 循环和内流区小循环)

水文循环的作用与效应:表层结构、气候、地表形态、生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土壤蒸发:土壤蒸发是发生在土壤孔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它与水面蒸发相比较,不仅蒸发面的性质不同,更重要的是供水条件的差异。 土壤蒸发是土壤失去水分的干化过程,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及蒸发率的变化,分三个阶段:(1)定常蒸发率阶段 (2)蒸发率下降阶段 (3)蒸发率微弱阶段 形象因素:土壤孔隙性、地下水位、温度梯度等 水汽输送(我国水汽输送4个通道) 降水四要素:降水(总)量、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下垫面条件等 下垫面条件的影响: 地形:坡向与降水(迎风坡多雨)、高度与降水(地形的抬升增雨并非无限制的,当气流被抬升到一定的高度后,雨量达最大值。此后雨量就不再随地表高程的增加而继续增大,甚至反而减小。) 下渗 下渗动力:地表水沿岩土空隙下渗是在重力、分子力和毛管力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根据下渗过程作用力组合变化及运动特征可分成三个阶段: ①渗润阶段 ②渗漏阶段 ③渗透阶段 径流 据径流过程及途径不同,可将径流分为三种,即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 流域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表现 径流成分分配:它主要是在水分垂直运行中,通过下垫面而发生的,将降水分配成为不同的径流成分。有拦截、填洼、下渗 径流时程分配:它是通过水分侧向运行而体现出来的。形成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

地下水水文学重点整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Definition of groundwater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Groundwater (referred to without further specification) is commonly understood to mean water occupying all the voids within a geologic stratum. Other definitions:The term groundwater is usually reserved for the subsurface water that occurs beneath the water table in soils and geologic formations that are fully saturated. 1.2Advantages of GW utilization 地下水的优点 (1)(应用广泛)An important source for water supply throughout the world (Irrigation灌溉, Industries工业, Municipalities, Rural homes, etc) (2)(分布广泛)Widely distributed (not only in arid regions but in humid regions) (分布广泛) (3)(水温稳定)Steady in temperature (4)(便于就地开采使用)Convenient availability near the point of use (5)(水质较优)Excellent quality (6)(开发成本低)Low cost of development ★1.3Environmental-geological problems环境地质问题 (1)Decline of groundwater level(地下水水位下降) (1)Attenuation of spring discharge (泉水流量衰减) (2)Land subsidence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造成的直接后果是:1)沿海城市海水倒灌;2)地表严重积水; 3)建筑物倾斜开裂;4)道路、地下管道报废;5)桥梁净空减小。 (3)Surface collapse (地面塌陷) (4)Land crack (地裂缝) (5)Seawater intrusion (海水入侵) (6)Desertification (沙漠化) (7)Groundwater pollution (地下水污染) (8)Secondary salinization of soil (土壤次生盐碱化) Δ1.1地下水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动态与预报、水量与水质以及开发 2.1

合肥工业大学 陶月赞版 地下水水文学期末复习主要内容

与地下水开发利用有关的环境问题: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土壤此生荒漠化、土壤此生盐渍化。 潜水:埋藏于地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特征:潜水具有自由水面;潜水的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般是一致的;潜水的水位、含水层厚度、流量、化学成分随地区和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潜水的水质受气候、地形及岩性条件的影响;通常缺乏多年调节性。 承压水:充满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特征:承压性;承压水的补给区和分布区不一致;承压水的动态比较稳定,其资源具有多年调节能力;承压水的化学成分一般比较复杂;承压含水层的厚度,一般不随补给量的增减而发生显著变化;承压水一般不易受污染。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地下水中含有各种气体、离子、胶体物质、有机质以及微生物。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是指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到地下水中的作用。浓缩作用:是指地下水通过蒸发排泄引起水中成分的浓缩,使水中盐分浓度增大、矿化度增高的现象。脱碳酸作用:是指在温度升高、压力降低的情况下,CO2自水中逸出,而HCO3-含量则因形成碳酸盐沉淀减少的过程。脱硫酸作用:是指在封闭缺氧的还原环境中,在有机物和脱硫菌作用下,硫酸盐被分解成H2S和HCO3-的生物化学过程。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混合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从形成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分出发,将地下水分为三个主要成因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生水。溶滤水的渗入成因,沉积水是沉积——埋藏成因,内生水是火山——岩浆成因。溶滤水:是指由富含CO2和O2的水渗入补给并溶滤其所流经岩土而获得主要化学成分的地下水。其成分受岩性、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沉积水:是指与沉积物大体同时生成的古地下水。内生水:指来自地球深部层圈的地下水。 按降水后包气带水的下渗方式来分,降水入渗分为:活塞式下渗;捷径式下渗。 活塞式:入渗水的湿润锋整体向下推进,即上部新的入渗水推动下部较老的水作面状下移。此类下渗主要发生于较均质的、孔隙大小差别不大的砂层中。 捷径式:水流不作面状推进,而是沿着某些通路优先下渗。 捷径式下渗与活塞式下渗比较,主要有两点不同:⑴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比“新”水先到达含水层,“老”水在下,“新”水在上;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即可能同一平面上“新”水在下,“老”水在上。⑵对于捷径式下渗,下渗水不必补足包气带水分亏缺,即可下渗补给含水层;活塞式下渗,入渗水则需全部补足上层包气带水分亏缺后,才会继续下渗。这两点对于分析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运移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水量(大气降水通过包气带补给地下水的水量)的确定:地中渗透仪法;地下水动态分析法;水量平衡法;降水入渗系数法;水文学法;水分通量法。 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根据含水层性质可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根据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泉、接触泉、溢流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 上升泉:承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上升并溢出地表的泉。下降泉:潜水或上层滞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受重力作用自由流出地表的泉。确定是上升泉还是下降泉必须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的埋藏条件。 侵蚀泉:是沟谷等侵蚀作用切割含水层而形成的泉。接触泉:是由于地形切割达到含水层隔水底板时,地下水被迫沿含水层和隔水层接触处出露的泉。溢流泉:是当潜水流前方透水性急剧变弱或由于隔水底板隆起潜水流动受阻而溢出地表的泉。断层泉:是地下水沿断层带出露的泉。接触带泉:岩脉或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因冷凝收缩而产生裂隙,地下水沿此接触带上升而形成的泉。 根据地下水径流方向的特征不同,可将地下水交替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垂直交替、侧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及知识点整理

2012年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 一、理解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原理。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意区域、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 化量,这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可列出水量平衡方程。对某一区域,有 I?O=?S 式中: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二、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三、试述水文学的定义。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物理与化学特性,以及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对生物特别是对人类的影响。 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 水文计算、水利计算、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 四、何谓年径流?它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是什么? 一年期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或流域出口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可以用年径流总量W(m3)、年平均流量Q(m3/s)、年径流深R (mm)及年径流模数M(mm/s·km2)等表示。

五、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哪些?水文循环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2. 水循:水具有固、液、气三态互相转化的物理特性。 3. 水循:太阳辐射和地球的重力作用。 六、简述水文测站的类型并说明水文测站布设的基本内容。 :基本站和专用站。 2. 布设 建站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比降断面。 (1)基本水尺断面上设立基本水尺,用来进行经常地水位观测。 (2)测流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向垂直。若不能重合时,已不能相距过远。 (3)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三个断面,一般中断面应与测流仪测流断面重合。上、下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其距离应为断面最大流速的50~80倍。 (4)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七、什么是流域?流域的分水线是什么?简述流域的类型。 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邻流域的分界线,称为分水线。 分水线有地面、地下之分。 八、径流的形成过程如何?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是哪三个? 是指降水所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分析,一般把它概括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两个阶段。

(完整word版)水文学试卷

2011年—2012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水文学 一、填空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地理水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A中国B英国C美国D苏联 2、大洋水温的垂直分布有何特点() A从海面到洋底呈均匀递减的趋势 B从海面到洋底呈均匀递增的趋势 C从海面到洋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D从海面到洋底呈不均匀递增的趋势 3、下列哪种天然水的矿化度属于咸水() A20 B30 C40 D50 4、珠江流域属于几级水循环() A三B四C五D 六 5、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太阳辐射强烈,蒸发面的温度就升高,饱和水汽压减小,饱和差减小,蒸发速度就大。

B太阳辐射强烈,蒸发面的温度就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饱和差减小,蒸发速度就大。 C太阳辐射强烈,蒸发面的温度就升高,饱和水汽压减小,饱和差增大,蒸发速度就大。 D太阳辐射强烈,蒸发面的温度就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饱和差增大,蒸发速度就大。 6、下渗水的垂向分布中哪个带的水分下渗率接近于一个常值() A饱和带B过渡带 C 水分传递带D湿 润带 7、当中国的上海等地是黄梅时节时,澳大利亚的地中海气候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A炎热干燥B温和多雨C高温多雨D高温少雨 8、水循环过程的最基本环节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 9、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最容易被人类控制() A降水B地表径流C下渗D蒸发 10、下列哪个地区是我国年径流量最丰富地区() A西藏部分地区B广西部分地区C福建部分地区D云南部分地区 11、海水的电导率取决于什么()

A盐度B透明度C温度D压力 12、贵州都匀的斗篷山的黄河属于哪个水系() A红水河水系B柳江水系C沅水水系D海河水系 13、人均径流量最多的国家是() A巴西B印度尼西亚C加拿大D美国 14、在影响径流的因素中下列哪个不属于流域下垫面因素() A纬度B下垫面温度C水理性质D坡度 15、下列哪种面降水的计算对雨量站的数量和代表性有较高的要求() A算术平均法B太森多边形法C等雨量线法D客观运行法 二、填空题(20个空,每个空1分) 1、水资源的和对水环境的反馈效应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3、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可分为、水汽输送、、、以及地表径流。

地下水水文学重点

一.地下水水文学 1自然界水的存在位置: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主要分布在岩石圈。 2水文循环:(大循环、小循环)地球浅部层圈中的水,即大汽水、地表水、地壳浅部地下水的相互交替。(速度较快、途经较短),动力主要为太阳辐射、地球引力。 3地质循环:地球浅部层圈水与深部层圈水之间的相互交换过程 4自然界的水均衡:在一定的时间、区域内,水分循环三要素(蒸发、降水、径流),之间的数量关系。 全球水均衡:Z M +Z C =X M +X C 5地下水存在岩土的孔隙中,孔隙是一个控制因素。孔隙性(孔隙的大小、形状、分布特点以及连同情况),分为三类(松散沉积物的空隙、坚硬不可溶岩石中的空隙、可溶性岩石中的空隙)6孔隙度:松散岩土的孔隙主要表现为空袭的多少与大小。大小取决于排列情况与分选程度。一定体积的孔隙体积与该岩土总体积之比(n=V N /V),孔隙度的大小与颗粒大小无关。 7.孔隙三种分类的差异表1-38.水的岩土存在形式图1-8 9水体的岩理性质:(容水性、给水性、持水性、透水性) 容水性:岩土具有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质。容水度:(S)是指岩土中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给水性: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一定水量的性质。给水度:()是指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释放水的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给水度的大小与岩性、初始地下水埋深以及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持水性:是指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推出重力水后仍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质。持水度:(Sr)是指饱水岩土在重力释水后,仍能保持水量与岩土总体积之比。透水性:岩土允许重力水透过的能力。透水性是影响水量的重要因素,岩土孔隙的大小、多少、连通性直接影响透水性。渗透系数:(K)表征岩土透水量的指标。 10岩层给水性和透水性能的好坏分类:含水层、隔水层(弱透水层)。含水层:能够透过并且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不能透过或不能给出水。 11含水层具备条件:储水空间(孔隙愈大、数量愈多、连通性愈好,透水性愈好)、储层地下水的地质构造条件、良好的补给来源。 12包气带水:存在于包气带中的地下水。(包含土壤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气态水、过路的重力渗入水、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特点是动态变化大。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分布的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特征:是具有自由水面、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般是一致的、水位、含水层厚度、流量、化学成分随地区和季节有明显变化、水质受气候、地形及岩性条件的影响。(等水位图的作用:潜水流向、水力梯度、埋藏深度、与地表的补排关系)。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相对隔水层之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特征:承压性、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水的动态比较稳定,其资源具有多年调节能力、水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承压含水层的厚度一般不随补给量的增减而发生显著变化、不易受污染,受污染后极难净化)。(等水位图的作用:确定承压水的流向及水力梯度、承压水头、埋藏深度,但无法确定承压含水层与其他水体的补排关系)。 13孔隙水:存在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分为三类(洪积物中的地下水、冲积物中的地下水、湖积物种的地下水、黄土中的地下水、滨海三角洲沉积物中的地下水)洪积物中的地下水:洪积物是山区季节性雨水或融雪水汇集而成的暂时性水流的堆积物,广泛分布于山间盆地及山前平原地带,尤以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发育。地貌上表现为以山口为顶点的扇形或锥形,扇锥之间形成的洼地。特征:洪积扇显示了良好的地貌岩性分带;地貌上坡度由陡变缓,岩性由粗变细,从而决定了岩层透水性有好到差,地下水位埋深由大到小,补给条件有好到差;排水方式由以径流为主转化到以蒸发为主;水化学作用由溶虑到浓缩,矿化度由小到大;地下水位变幅由大到小。冲积物中的地下水:冲积物是经常性水流形成的沉积物,河流的上中下游冲积作用不同,形成冲积物的岩性和结构特征不同,各河段的水文地质条件也不同。 14:裂隙水:存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裂隙水的埋藏。分布和运动规律主要受到岩石的裂隙成因类型、裂隙性质以及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主要分为三种(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具有非均匀性、各向异性、随机性的特点。构造裂隙的张开度、延伸度、密度、倒水性受到岩层性质的影响,特点是具有明显而有比较稳定的方向性。 15岩溶水:是水流与可溶性岩石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由此产生的地质现象。发育的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水的溶蚀性、岩石的透水性。特征:分布极不均匀、补给主要是大气水、地表水、集中排泄、运动规律复杂、动态特征明显、水化学特征受补径、排的影响。 二 1地下水物理性质:温度(地温主要受地球内部的热量影响,地温梯度是指每增加深度时地温的增值,平均值是3/100m)、颜色、透明度、嗅、味、密度与比重、导电性和导热性、放射性。 2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地下水中含有的各种气体、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重碳酸根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胶体物质、有机质以及微生物。反映地下水水环境状态的指标: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氧化还原电位。反映地下水酸碱平衡的指标:碱度、酸度。 3库尔洛夫式:地下水的化学组分中离子的毫克数与离子当量之比称为离子的毫克当量。 毫克当量=离子毫克当量/离子当量(离子当量=离子原子量/离子的电价) 离子的毫克当量百分数=(离子的毫克当量数/所有的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4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溶滤作用(地下水的径流与交替强度是最活跃、做关键的因素)、浓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