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籼两系杂交稻两优036特性与栽培要点

中籼两系杂交稻两优036特性与栽培要点
中籼两系杂交稻两优036特性与栽培要点

中籼两系杂交稻两优036特性与栽培要点摘要:从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品质、抗性、适种区域等方面总结了中籼两系杂交稻两优036特性的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要点。

关键词:籼稻;两优036;特性;高产;优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7-798-01

两优036是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03s为母本,自选系安选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耐肥抗倒、米质优等特点,2006年分别通过湖南省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06028,赣审稻2006070;2008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08004,皖审稻2008007。

1、农艺性状

1.1 生育期该品种属籼型中稻,全生育期135~138d,比对照品种汕优63迟熟4~6d,比两优培九早熟2d。

1.2 植株性状该品种株型较紧凑,生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芽鞘绿色,叶鞘基部绿色,叶片浓绿色;株高124cm,茎秆基部包茎节,茎秆节绿色,茎秆节间秆黄色;剑叶较窄、直立,主茎叶数18片左右;花药饱满、黄色,柱头无色,长穗,穗下垂,2次枝梗多,颖壳茸毛少,颖尖黄色,顶端少有短芒,护颖白色,谷粒长形。

1.3 产量三要素两优036穗层较整齐,穗较大,穗长23.8cm,

7个杂交油菜新品种的比较

7个杂交油菜新品种的比较 摘要对7个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遵义市种植的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绵新油l号、绵新油2号、绵新油3号、绵新油4号、绵新油6号等5个油菜品种适合在遵义市种植。 关键词杂交油菜;对比;生育期;抗性 油菜是遵义市的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油菜种植水平的提高,遵义市的油菜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了促进油菜的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筛选出适合遵义市种植的适宜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是前提条件。为此,笔者对7个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试验地。 1.2参试品种参试杂交油菜品利,为绵新油1号、绵新油2号、绵新油3号、绵新油4号、绵新油5号、绵新油6号、油研10号(CK)。 1.3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试验以每一参试品种作1个处理,以油研10号作对照(CK),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共21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3.5 m×5.71m),每个小区种7行,每行种30窝,每窝单株留苗,密度105万株/hm2,小区间、重复问的走道分别为0.4m、0.6m,试验四周设置2m保护行、试验所有处理的施肥及田间管理措施一致,底肥用普钙375kg/hm2、钾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于移栽时施用。追肥于11月1日、12月15口进行,均用尿素75kg/hm2对水施用。11月8日、12月10日中耕除草,同时分别用40%氧化乐果600ml/hm2和40%易强特60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菜青虫、蚜虫、跳甲。试验采用直播方式,于2010年10月5日播种。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从表1可以看出,所有组合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分别在1.37%~15.90%,其中绵新油6号产量最高,为2792.7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5.9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位;其次为绵新油2号,对照汕研10号增产9.5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第3位为绵新油4号,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8.9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第4位为绵新油3号,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6.2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第5位为绵新油l号,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5.03%,增产达显著水平;第6位为绵新油5号,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37%,增产不显著。

杂交水稻新品种介绍

国审稻201100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6天,比对照金优402长0.2天。株高89.5厘米,穗长18.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6万穗,每穗总粒数113.2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7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稃尖紫色,穗顶间有短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感白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1%,长宽比3.1,垩白粒率30%,垩白度6.3%,胶稠度4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9%。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3.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0%(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38.0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9%,增产点比率9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5~2千克,抛秧每亩大田用种量2~3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适宜抛秧或小苗带土移栽,一般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栽插规格13.3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16.7厘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补穗肥,耙田时每亩施25%水稻专用肥40千克,移栽后5~6天结合施用除草剂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每亩施氯化钾5~10千克作为孕穗肥。水分管理做到干湿相间促分蘖,当每亩总苗数达到25万苗时及时晒田,孕穗时以湿为主,后期干湿交替壮籽,切忌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国审稻2011002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6天,比对照金优402长1.2天。株高95.3厘米,穗长20.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1万穗,每穗总粒数144.1粒,结实率74.7%,千粒重27.4克。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3%,长宽比3.0,垩白粒率19%,垩白度4.0%,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6%。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0.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4%(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30.3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6.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5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3.8%,增产点比率7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0.9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3.9%。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5~2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适宜秧龄移栽,栽插密度17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每亩施用纯氮量10~12千克,配合施用磷、钾肥。水浆管理上前中期做到浅水勤灌,干湿交替,适时搁田,后期采用湿润灌溉,不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关于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

关于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的概念及要求、技术、主要的注意事项以及我对杂交水稻制种的认识。 关键词:两系法、杂交水稻,不育系 正文: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研究成功的一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新技术。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简化了繁殖和制种程序,减少了种子生产环节,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两系法杂交水稻的选育成功,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一、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的概念及要求。 选择能使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性表达完全的生态条件,将光温敏核不育性与配组父 本按一定的行比相间种植,使父母本花期相遇,并人工辅助授粉,获得生产应用的杂交水稻种子,这一过程即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 两系法与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制种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特异性。两种途径的制种,其目标都要求制种产量高,种子纯度合格。制种的田间设计和操作过程大同小异,异交结实的自然条件,如对授粉期的天气状况、温度、湿度等有着共同的要求。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制种,母本是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性的表达是由细胞核基因和温光生态条件共同控制,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雄性不育性方能表达完全,制种的纯度方能得到保证。因此,在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上,种子纯度和产量都是主要目标,而且纯度是前提,只有在保证制种纯度的基础上求产量才有实际意义。为了保证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的种子纯度合格,制种季节安排和基地的选择有更严格的要求。 二、两系法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 在三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中,由于母本不育性不受环境条件制约,因此不需要考虑不育系的育性敏感安全期,只需考虑抽穗授粉的安全期。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则不同,其母本不育性的表达需要特定的光温条件,制种基地的选择和季节的安排,不但要考虑不育系育性敏感期的安全,又要考虑抽穗授粉期的安全,其中以育性敏感安全期为前提条件。 1、制种基地的选择。 制种基地的选择,除了三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考虑两个安全期的可靠性。例如,在湘西南海拔450米以上的单季稻去,三系制种较适宜,两系制种时不育系的育性敏感期安全可靠性较差,即使在高温季节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若遇上一天以上的降雨天气,气温也易降至24度以下,而且昼夜温差大,日最低气温往往在20度以下,可导致温敏不育系的不育性波动。因此,两系制种若在单季稻区进行,宜选择海拔350~450米、地势开阔、光照充足的稻区。在双季稻区进行两系制种,基地的选择范围较宽。但无论是单季稻区还是双季稻区制种,山坑田和冷水灌溉的田块,都不适宜。 2、制种季节安排。 在制种季节的安排上,考虑的因素是亲本生育期特性和育性敏感期安全气候条件的可靠程度。不育系育性敏感期的安全,保证了制种成功。但是,杂交水稻制种既要高纯度,又要高产量。从纯度与产量的关系上分析,在亲本纯度一定时,制种产量越高,杂交种子纯度越高。要使制种高产,在父母本苗穗结构合理、花期相遇的前提下,抽穗扬花授粉期气候条件的安全是保障。考虑到育性敏感安全期和抽穗扬花授粉安全期的有机结合,在安排上就要合理利用气候条件和亲本特性。一个不育系在某一地区表现的育性敏感安全的历期、安全不育历期,并不一定都是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适宜时期。相反,一个地区最适宜的抽穗扬花授粉期,也一定能被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所利用。只有在不育历期内,选择能使抽穗扬花授粉期安全系数大的某一段不育历期用于制种。例如,陪矮64S在长沙地区的育性敏感安全期为7月中

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 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 (1)三系法杂交稻的由来: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具体地讲,杂种F1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率、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诸方面比双亲优越。杂种优势可分为超亲优势、平均优势和竞争优势。人们常说的杂种优势利用通常是指利用作物的竞争优势。 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雌雄同花。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依靠雄性不育的特性,通过异花授粉的方式来生产大量的杂交种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便是使用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和雄性不育恢复系(R)来配制杂种一代。由于这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方法需要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故称为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用此法培育的杂交水稻简称为三系法杂交稻。水稻三系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不育系除了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抽穗吐颈不完全之外,其余性状与保持系基本无异。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获得的不育系种子供来年制种和繁殖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的杂交水稻种子供下季大田生产用;保持系与恢复系的自交种子则可继续作为保持系和恢复系用。(2)三系法杂交稻育种的历史:1958年,日本东北大学胜尾清发现中国的红芒野生稻能导致藤板5号产生雄性不育。1966年日本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以钦苏拉包罗Ⅱ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不育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当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的袁隆平从洞庭早籼、胜利籼和矮脚南特等籼稻品种中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并根据花粉败育情况分为无花粉型、败育型和退化型3种。随后进行的遗传和数以千计的测交试验表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进展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进展 作者:** 指导老师:***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1984年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达820万公顷, 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中国在生产上成功推广杂交水稻之后,才引起全世界的足够重视。目前我国应用的杂交水稻生产方法有两种:三系法和两系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这两种方法的发展现状,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杂交水稻;三系法;两系法 Advances in hybrid rice in China Author:** Tutor:*** Abstract:China i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exploit heterosis in rice commereially.In 1984 cultivation area of hybrid rice reached 8.2 million hectares, accounting for one fourth of the total area of rice. Heterosis caused enough attention around the world only after the successful promotion of hybrid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There are two ways to produce hybrid rice in China at present: three-line method and two-line metho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se two method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urrent problems. Key words:hybrid rice;three-line method;two-line method 中国自袁隆平于1964年从洞庭早籼、胜利籼等品种中发现雄性不育株后开始杂交稻的选育研究。1970年,李必湖从海南崖县普通野生稻群落中,找到花粉败育株(简称野败)[1]。1972年利用野败这一材料育成珍籼97A、二九南1号A等不育系[1]。1973年测得IR244、IR661、泰引1号等恢复系,从而实现三系配套[1]。后石明松、张自国等人均发现了光(温)敏感核不育水稻[1]。在低温或长日照处理下表现不育,高温短日照处理又能正常结实。从而做到一系两用,省去了三系法中的保持系。育种工作者成功育成了N5088S(农垦58S/农虎26)、7001S(农垦58S/917)、培矮64S(农垦58S/培矮64)等一批光温敏不育系[1]。两系法因此而诞生,并开始普及使用。本文介绍了三系法和两系法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它们的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 1 三系法 三系法制种所指的三系是: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水稻的雄性生殖器官花粉发生退化或败坏,甚至引起花药的退化、猥琐、畸形和丧失开裂能力等,使水稻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具有这一不育性能的叫水稻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将其花粉授给雄性不育系,使不育系能结实,并能保持雄性不育的父本就是这个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通过授粉杂交,使不育系雄性器官能恢复生育能力的父本材料,叫恢复系。袁隆平早在1964年就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但是直到1973年才成功地实现了三系配套[2]。三系法制备杂交种的思路是: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不育系植株上收到的种子是不育系,保持系植株上收到的种子仍然是保持系,这一环节称为不育系的繁殖。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不育系植株上所结种子作为生产田的杂交种,恢复系植株上收到的种子仍是恢复系[3]。 1.1 三系法育种几个阶段 我国三系杂交稻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普及全国,走向世界, 一直居国际领先地位[4]。在类型上一直以杂交中籼为主。从应用面积最大的杂交籼稻育种看, 22年来进行了三次较大的组合更新。第一次是当家组合筛选阶段。1973-1980年, 以二九南1号A、二九矮4号A、珍汕97A、V20A、71-72A 这5个不育系。这是我国利用野败株育成的第一批野败细胞质不育系[5]。同时,育种工作者于1973年育成一批恢复系品种,如IR661、泰引1号、IR24等强恢复系[3],1974年育成IR26[6]。1976-1980 年。以二九矮4号A、珍汕97A、V20A等不育系和IR24等恢复系为主配组十多个组合,1980年曾推广到46.66多万hm2,这是我国选配的第一批杂交稻组合。由于有的组合丰而不抗或丰而不稳(不耐高低温) , 其中南优、四优、矮优2、3号及其不育系逐步被淘汰,至1981年后形成以汕优、威优2、6号及其不育系珍

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育种方法

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育种方法 杂交水稻要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首先必须解决年年获得大量杂种第一代种子的问题。 由于水稻是雌雄蕊同花的作物,花器小,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要用人工去雄杂交来获得大量杂交种子是很困难的。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稻种子大量是通过三系法来实现的,也有的是通过两系法生产出来的。 三系法即培育和生产杂交水稻必须做到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相配套。这是行之有效的经典方法,是我国推广杂交水稻三十年历史普遍采用的方法,目前仍然大量使用。由于三系法的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较复杂,以致选育新组合的周期长、效率低、推广环节多、速度慢,同时种子成本高、价格贵。 雄性不育系水稻外表上与普通水稻没有多少区别,雌蕊正常,具有受精能力。但雄性发育不正常,套袋自交不结实。这样的品系称为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系主要用于生产杂交种子,因此,一个优良的不育系应当是不育性稳定,不因多代回交或环境条件的改变,特别是温度的改变而发生育性变化。二是可恢复性良好。三是便于制种繁殖。 使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特性能一代保持下去的品系,称为雄性不育保持系。要求花药发达,花粉量多,以利提高繁殖产量。 使雄性不育系恢复可育的品种系,称为雄性不育恢复系。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恢复系要求具备: 恢复能力强,杂种结实率80%以上;优良性状多,配合力强,优势明显;便于制种。 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获得不育系种子,少部分用于继续繁殖,大部分用于制杂交种供大田生产使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杂交种用于大田生产。保持系、恢复系的自交种仍可作保持系、恢复系。

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是我国独创的以光温敏核不育性的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高技术,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水稻遗传育种上的又一重大科技创新。与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法杂交水稻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一是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自由,选育邮优良组合的几率增大;二是不育系一系两用,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夏季)可用于制种,在短日低温条件下(春、秋)可用于自身的繁殖,不需要借助保持系(两系由此而来)。因此能简化繁殖,制种程序,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三是由于光温敏不育性核基因遗传与细胞质无关,可克服三系法不育系中细胞质的负效应;四是能紧跟常规稻的选育步伐,开辟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新领域,使水稻产量在现有杂交水稻基础上实现更高产目标。

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 (1)三系法杂交稻的由来: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具体地讲,杂种F1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率、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诸方面比双亲优越。杂种优势可分为超亲优势、平均优势和竞争优势。人们常说的杂种优势利用通常是指利用作物的竞争优势。 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雌雄同花。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依靠雄性不育的特性,通过异花授粉的方式来生产大量的杂交种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便是使用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和雄性不育恢复系(R)来配制杂种一代。由于这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方法需要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故称为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用此法培育的杂交水稻简称为三系法杂交稻。水稻三系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不育系除了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抽穗吐颈不完全之外,其余性状与保持系基本无异。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获得的不育系种子供来年制种和繁殖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的杂交水稻种子供下季大田生产用;保持系与恢复系的自交种子则可继续作为保持系和恢复系用。(2)三系法杂交稻育种的历史:1958年,日本东北大学胜尾清发现中国的红芒野生稻能导致藤板5号产生雄性不育。1966年日本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以钦苏拉包罗Ⅱ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不育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当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的袁隆平从洞庭早籼、胜利籼和矮脚南特等籼稻品种中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并根据花粉败育情况分为无花粉型、败育型和退化型3种。随后进行的遗传和数以千计的测交试验表明:这些材料属于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找不到能完全保持其不育特性的品种,利用价值不大。1970年11月,李必湖等在海南省三亚市南红农场的水沟边发现了1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简称野败),为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打开了突破口。次年春季的试验就表明广场矮3784、6044、二九南等品种(系)对野败不育株具有很好的保持能力。经过随后2年全国各育种单位的通力合作,到1972年冬在海南冬繁时就获得了农艺性状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100%的不育系群体,如珍汕97A和B、二九南1号A和B等。至此,我国第一批野败细胞质不育系宣告育成。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成以后,1973年原广西农学院等单位陆续筛选出IR24、IR26、泰引1号、古154等一批强优恢复系,并选配出汕优2号、南优2号等系列强优势杂交稻组合。从此,以我国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实现配套为标志,宣告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3)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选育: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首先要获得能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株,其次是有能把雄性不育株的不育特性传递下去的保持材料,然后通过测交和连续成对回交,完成全部核置换之后就可育成三系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同型保持系。 ①雄性不育株的获得:获得原始的雄性不育株,可从大田自然群体中寻找或通过远缘杂交产生。前者如袁隆平早期从胜利籼、洞庭早籼、矮脚南特等籼稻品种中发现的C系统不育材料;后者如李必湖等发现并被试验证实由野生稻与栽培稻天然杂交产生的野败雄性不育株;四川农业大学通过地理生态远缘杂交获得的用于培育冈46A等不育系的不育株,湖南杂交水 稻研究中心用于培育印水型系列不育系的不育株及四川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通过籼粳交获得的用于培育K系列不育系的不育株。这些不育株均为核质互作型不育,比较容易找到保持系,是选育三系雄性不育系不育单株的主要来源。 ②保持材料(B)的选育:保持系的选育可采取测交筛选和人工制保法进行。 测交筛选法:获得雄性不育株后,选用掌握的国内外育成的大量优良品种(系)与之杂交,

袁隆平杂交水稻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袁隆平杂交水稻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前言】 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资料一】 1973年10月,在全国杂交水稻会议上,袁隆平发表论文《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全国达到208万亩,增产全部在20%以上。1981年,袁隆平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个、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在对杂交水稻的一片赞扬声中,袁隆平自揭其短:杂交水稻“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孽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他决心开展新的研究攻关,在1986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从三系向两系再向一系迈进的战略设想。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出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16个单位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了5%~10%。 当全国农业界的兴奋还没有离开“两系法”,袁隆平又提出超级杂交稻分阶段实施的战略目标:把塑造优良的株叶型与杂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技术路线。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公斤目标实现;2004年,800公斤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第三期小片试验田达到900公斤。 【资料二】

高产优质三系中籼杂交水稻Ⅱ优688

高产优质三系中籼杂交水稻Ⅱ优688 郭桂英王青林祁玉良马汉云扶定霍二伟沈光辉全瑞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464000)摘要:本文从区域试验的品种产量、品质表现以及品种抗性表现,以及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相对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高产优质三系中籼杂交水稻Ⅱ优688。 关键词:Ⅱ优688;产量;品质表现;抗性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河南省地处我国籼粳两大稻区的交织过渡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左右,其中籼稻种植面积760万亩左右。河南省籼稻种植区域集中,主要分布在豫南稻区,包括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市以及南阳、驻马店两市的部分县(区),其中以信阳市面积最大,年种植面积已达700万亩,素有“豫南老稻区”之称,是河南省水稻的主产区。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生产以一季中籼稻品种为主,当地光、温、水资源能够充分地满足水稻需求,特别是在水稻的抽穗灌浆中后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病虫害相对来说比较轻,稻米品质明显优于我国南方稻区生产的一季中籼稻品种,同时也是全国一季中籼的高产区之一,水稻产量和品质优势十分明显。水稻已成为河南省南部稻区不可替代的高产稳产粮食作物,水稻生产为当地粮食增产、农民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室水稻育种组以王青林为代表的课题组经历多年辛劳培育而成的籼稻新品种Ⅱ优688是用Ⅱ-32A为母本、信恢688为父本进行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Ⅱ-32A/信恢688从2006-2007年经历了两年多点多重复的河

南省籼稻区域试验,并于2008年参加河南省多点多重复的籼稻生产试验,最后于2009年通过了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稻2009006。 1 区域试验表现 1.1 产量表现 通过2006年河南省多点多重复籼稻区域试验,得出Ⅱ-32A/信恢688的平均稻谷产量为8079.5kg/hm2,比籼稻常用对照Ⅱ优838增产2.2%;并于2007年继续进行多点多重复的区域试验,得出其平均稻谷产量为8703.1kg/hm2,比籼稻常用对照Ⅱ优838增产了11.1%。在2008年河南省籼稻生产试验中,通过多点多重复的试验,得出 Ⅱ-32A/信恢688的平均稻谷产量为9266.9kg/hm2,比籼稻常用对照Ⅱ优838增产达8.5%。经历了多点多重复的两年区域试验以及一年的生产试验达到了籼稻品种审定标准甚至超过了河南省籼稻审定标准,并于2009年顺利通过河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 1.2 稻米品质表现 中籼三系杂交组合Ⅱ-32A/信恢688经过2007、2008两年的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得出,糙米率为73.6/79.9%,精米率为62.8/72.4%,整精米率为50.4/65.1%,垩白粒率为48.0/67.0%,垩白度为 5.3/9.4/%,直链淀粉含量为21.1/21.0%,粒型(长宽比)为2.3/2.3,透明度为2/1级,胶稠度为54/54mm,碱消值为5.0/4.0,其稻米品质符合部颁优质米标准。另外,2011年2月采用2010年在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田常规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一颗种子改变世界 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 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 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 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 面乘凉……” 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 做了两次。而作为“杂交水稻 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 做就是40多年。 从《诗经》慨叹的“天降 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 到清朝《履园丛话》描写的“蝗旱不登,饿殍载道”,饥饿曾经长时间和中国人如影随形。 2005年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从2006年起停止对华粮食援助。这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其中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 失败中诞生的灵感火花 上个世纪60年代,湖南省安江农校早稻品种试验田,青年教师袁隆平被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吸引了:株型优异,穗大粒多。他蹲下身子仔细地数了数稻粒数,竟然有160多粒,远远超过普通稻穗。兴奋的袁隆平给这株水稻做了记号,将其所有谷粒留做试验的种子。 第二年的结果却让人很失望,这些种子生长的禾苗,长得高矮不一,抽穗的时间也有的早,有的迟,没有一株超过它们的前代。 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根据蒙德尔遗传学理论,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应该不会分离,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灵感的火花来了:难道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而当时权威看法是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不具有杂交优势。 从这时开始,袁隆平下定决心不为权威所限,通过科学的研究揭示出水稻杂交的奥秘和规律。1966年,他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述了水稻具有雄性不孕性,并预言:

几个两系杂交稻品种介绍

品种介绍 1、隆两优华占特征特性: 生育期:2012年隆平高科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生态试验,平均全生育期平均138.1天,比对照丰两优4号长3.0天;隆平高科一季晚稻生态测试,平均全生育期126.3天,比C两优343长3.1天;江西省一季稻预备区试,平均全生育期比对照Y两优1号短0.5天;湖南省中稻区试,平均全生育期比对照Y两优1号长1.6天。属迟熟中稻类型。 植株性状:株高110厘米左右,株型适中,茎秆中粗,耐肥抗倒力强,生长势强,繁茂性好,叶鞘绿色,剑叶直立,叶下禾,抽穗整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亩有效穗数18.4万穗,每穗总粒数189.2粒,结实率82.3%,千粒重24.4克,长粒型,谷粒长9.1mm,长宽比3.2,稃尖无色,穗顶无芒,熟期转色好。 抗性:2012年隆平高科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生态试验7个病圃统一稻瘟病鉴定:平均叶瘟2.9级,穗瘟4.1级,穗瘟损失率 1.6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 2.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 3.0级;白 叶枯病3.0级,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湖南省区试鉴定结果:叶瘟3.5级,穗瘟4级,综合抗性指数2.9级,中抗稻瘟病。耐高温、低温能力强。 米质:2012年隆平高科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生态试验米样检测:整精米率69.8%,长宽比 3.1,垩白粒率10.0%,垩白度 2.2%,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0%。米饭较软,适口

性好。 产量表现: 2011年隆平高科一季稻品比试验,平均亩产650.2公斤,比对照C两优343增产7.97%(极显著),居第一名。 2012年隆平高科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生态试验(8省15点),平均亩产664.8公斤,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8.86%(极显著),居第一名。 隆平高科一季晚稻生态测试(2省6点),平均亩产598.99公斤,比对照C两优343增产7.58%,增产显著,居第一名。 2012年江西省一季稻预备区试,平均亩产656.63公斤,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5.93%,居第一名。 湖南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640.32kg,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 6.49%。湖南省一季晚稻预备区试,平均亩产699.59公斤,比 对照C两优343增产10.5%,居第一名。 2013年袁隆平第四期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最新品种。2、深两优116 熟期适中:长江中下游作中稻,全生育期与丰两优4号相当 丰产性好:2012年国家中下游区试,亩产比对照增产4.04% 抗病能力强:稻瘟病综合指数3.7级,白叶枯病3级,稻曲病7级米质较优、食味品质好:整精米率56.4%,垩白粒率35%,垩白度5.3%,直链淀粉19.9%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预习单 1、熟读课文三次,过关本课生字,读准要点卷词语三次。 2、调查当地市场上有哪些瓜果蔬菜。()()()()() 3、课文介绍了哪4种先进的农业科技?()()()() 4、介绍其中一种你喜欢的农业科技?你会怎么介绍?简单说给爸妈听一听。(可参考后面四种科技的资料)词语解释: 农业科技成就:关于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科技贡献。 水稻产量:生产出来的水稻数量 湿度:空气中水的含量 光照:阳光的照射 养分:营养成分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 预习单 1、熟读课文三次,过关本课生字,读准要点卷词语三次。 2、调查当地市场上有哪些瓜果蔬菜。()()()()() 3、课文介绍了哪4种先进的农业科技?()()()() 4、介绍其中一种你喜欢的农业科技?你会怎么介绍?简单说给爸妈听一听。(可参考后面四种科技的资料)词语解释: 农业科技成就展:关于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科技贡献。 水稻产量:生产出来的水稻数量 湿度:空气中水的含量 光照:阳光的照射 养分:营养成分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

温室大棚又称暖房。它能透光、保温,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却能种植出大量蔬菜(比如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和花草、林木等。 彩色棉花是一种棉纤维,不需要人工染色,自身就呈现不同颜色的棉花。栽培彩色棉花既不用化肥,也不需要农药。由于彩色棉花的纺织品能长期保持本色,无化学残留,生产成本低,受到大家的喜爱。 无土栽培是根据植物生长需要的各种养分,配制成营养液,让植物直接吸收,也叫作营养液栽培或水培。它有节约养分、清洁、无杂草、病虫害少的优点。无土栽培的蔬菜,无污染,是健康绿色食品。 温室大棚又称暖房。它能透光、保温,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却能种植出大量蔬菜(比如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和花草、林木等。 彩色棉花是一种棉纤维,不需要人工染色,自身就呈现不同颜色的棉花。栽培彩色棉花既不用化肥,也不需要农药。由于彩色棉花的纺织品能长期保持本色,无化学残留,生产成本低,受到大家的喜爱。 无土栽培是根据植物生长需要的各种养分,配制成营养液,让植物直接吸收,也叫作营养液栽培或水培。它有节约养分、清洁、无杂草、病虫害少的优点。无土栽培的蔬菜,无污染,是健康绿色食品。

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

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目前,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分为两个技术途径,一是以核质互作 花粉不育为技术核心的“三系法”杂交技术,二是以受自然光周期、温度调控的光温敏核不育为技术核心的“两系法”杂交技术。 杂交水稻产生的原理: 杂种优势是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例如,不同品系、不同品种、甚至不同种属间进行杂交所得到的杂种一代往往比它的双亲表现更强大的生长速率和代谢功能,从而导致器官发达、体型增大、产量提高,或者表现在抗病、抗虫、抗逆力、成活力、生殖力、生存力等的提高。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但是,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颖花里,由于颖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因此很难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变种子,所以长期以来水稻的杂种优势未能得到应用。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 可是,如果技术人员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计的水稻花朵上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 三系杂交水稻培育 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雄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 雄性不育系:是一种雄性退化(主要是花粉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母水稻,由于花粉无力生活,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只有依靠外来花粉才能受精结实。因此,借助这种母水稻作为遗传工具,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办法,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种子。 保持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所产生后代,仍然是雄性不育的。因此,借助保持系,不育系就能一代一代地繁殖下去。 恢复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所产生的杂交种雄性恢复正常,能自交结实,如果该杂交种有优势的话,就可用于生产。

杂交水稻研究对中国及世界农业的影响

杂交水稻研究对中国及世界农业的影响 廖泳祥 摘要:我国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是当代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重大进展,使得水稻单产获得了大幅度提高,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实现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作出重大贡献,同时推动世界其它国家杂交水稻的研究。 主题词:杂交水稻,中国农业,世界农业,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农业仍至世界农业发展的大事件:功勋科学家袁隆平先生带领他的杂交水稻科研小组完成了水稻“三系”配套,同时标志着我国以及世界杂交水稻技术研究的成功,从自水稻单产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平均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掀起了“第二次绿色革命”。 一、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简史 上世纪我国开始杂交水稻研究之前,已有西方学者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提高单产,但是真正把理论用于实距并取得实际的却是我国的袁隆平院士,我国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先生1970年在海南崖县一处普通野生自然群落中发现了花粉天然败育的材料,后称之为野败(即天然雄性不育)。利用该材料培育了一系列雄性不育,如珍汕97,二九南1号。用恢复系材料(使不育材料恢复可育功能的材料)作父本与作母本的不育系材料杂交,在他们子代F1(人们说的较水稻种子),通过田间调查和严格测产后惊喜地发现了强大的杂种优势,在生长势,繁殖力,抗病虫性,品质;特别在产量上远远大于一常规品种水稻,提高了20% 。从此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遍地开花,通过全国科技协作攻关,1976年开始全面范围内大面积推广至今累计3.0亿公顷。 在此期间,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以汕型为代表经历三次更新。第一次从1976年1980年,以不育系二九南1号,珍汕19,V20为主,恢复以2号、3号、6号为主配成的组合,推广面积700多万亩。这期间品种主要特点,高产,优质。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故事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故事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一生都在与水稻打交道,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 袁隆平的故事 试验逃过劫难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更令他惊讶的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烂,秧苗被拔光。从田埂边的污泥里,他又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让助手尹华奇感到惊讶的是,袁隆平继续干活,丝毫没有追究是谁干的,"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开放的科研 从这年10月,袁隆平他们开始到气候炎热的云南和海南去南繁。 遍寻资料,他发现海南的野生稻资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几个人的科研小组又到了海南岛崖县的南红农场。 这时候刚好《人民日报》发表《农业学大寨》评论,后来袁隆平得意地说,"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遥派”,两头都不管。" 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课,就意识到农场附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野生稻。它们一大丛匍匐着,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来就像野草。他约了袁老师的助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认,然后挖回了一兜雄花异常、花药细瘦没开裂的

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约1.5亿hm2,产量在5亿t以上。中国 水稻播种面积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的20%,居世界第二;稻谷年均总产占世界稻谷总产的35.3%,居世界第一。近10年来,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大约在2800~3200万hm2,占全 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7%。稻谷的总产量为l.8~2.0亿t,占粮食总产的39%。中国也 是第一个将杂交稻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杂交水稻占全国稻作面积的51%以上,占全国稻谷总产的58%。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杂交水稻在我国推广,杂交水稻育、繁、推、销等运行模式与机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对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由此逐渐形成。近年来国家主导下的超级杂交稻研究与发展计划开展,再次加快了杂交水稻推广应用和产量的提高。杂交水稻一直是种业公司竞争的作物种子之一。 1杂交水稻种子供求分析 1.1国内杂交水稻种子供求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国和消费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场空间庞大,无论科 研还是生产经营竞争都非常激烈。水稻种业市场竞争主要在杂交水稻种子,常规水稻种子 多是农民自留种、政府储备供应和种业公司附带经营,并非种子市场竞争主流。据相关部门统计,2017-2017年全国杂交水稻每年制种面积10万hm2以上,产种约2.7亿kg, 国内市场需求量近几年基本稳定,每年约2.2亿kg左右,存在好品种供不应求,不适销 对路的品种积压现象。生产面积加大导致了一定量种子积压。东南亚洲一些与我国稻区气候条件接近的国家,直接引用我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为我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带来 了巨大外贸商机。例如,近年来越南从我国的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引入了大量的杂交稻种子,我国的杂交水稻组合近年在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试种示范,取得了比当地主栽品种显著增产的效果,这也为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提供 了较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从短期来分析,杂交水稻种子的总需求基本稳定,需求价格弹性几乎为零。杂交水稻种子 作为一种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其需求量由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用种量决定。单位面积的 用种量与栽培技术要求相关。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化生产的推广,单位面积的用种 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较慢,因此从短期来分析其用种量相对稳定,基本不受价 格变化而变化。杂交水稻播种面积主要受种稻效益和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受种子价格的 影响不大。因此,种子的需求价格弹性几乎为零,是一种极为典型的缺乏价格弹性的农业 生产必需产品。 从供给角度来看,杂交水稻种子的供给潜力很大,供给价格弹性也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地点是大田,易受自然环境气候的影响。由于某段年份单位种子的生产成本相对稳定,种 子价格的提高,直接导致单位产品效益的提高,致使种子企业扩大生产面积,增加种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