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形测量学复习资料

数字地形测量学复习资料
数字地形测量学复习资料

1.水准面:液体受重力而形成的静止表面称为水准面。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

续曲面。

2.与平静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延伸通过陆地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3.水平面

4.水准面和铅垂线是野外观测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5.椭球定位:地球椭球的形状大小确定之后,还应进一步确定地球椭球与大地体的相关位

置,才能作为测量计算的基准面,这个过程称为椭球定位

6.参考椭球定位的原则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使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最为吻合,

其方法是首先使参考椭球体的中心与大地体的中心重合,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适当选定一个地面点,使得该点处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重合。

7.这个用于参考椭球定位的点,称为大地原点。

8.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9.大地坐标系是椭球面坐标。它的基准线—法线,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10.大地经度L:过地面点P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的夹角。起始子午面:向东为正

0-180 东经,向西为负0-180西经。

11.大地纬度B:过地面点P的椭球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赤道面:向北为正0-90 北

纬,向南为负0-90 南纬。

12.空间直角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O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赤道面

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13.因此,测量工作中所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解析几何中所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所不

同,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以X轴为纵轴,表示南北方向,以Y轴为横轴,表示东西方向,

14.54大地原点在苏联的科尔索沃。

15.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是采用了新的椭球元素进行定位定向,a=6378140m,

b=6356755m,1978年以后,建立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其大地原点设在我国

中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16.高斯投影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17.高斯投影特性

(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2)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

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

(3)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

18.中央子午线投影到投影面上;扩大赤道面与横椭圆柱相交,这条交线必与中央子午线相

垂直。沿过N或S的母线切开并展平后,这两条直线是正交的。所以,把交点作为原

点,中央子午线作为纵坐标轴X轴,把赤道的投影作为横坐标轴Y轴。这样就构成了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9.高斯投影中,为减少投影时的变形,先把椭球按经度分成若干范围不大的带,

20.将地球按一定的经差值分割成若干带,按一定的投影方法进行投影。一般采用按经差6°

和3°进行投影分带。

21.长度变大大对测图、用图和测量计算都是不利的,因此必须限制长度变形。

限制长度变形的方法是采用分带投影、也就是用分带的办法把投影区域限定在中央子午

线两旁的一定范围内,具体做法是:先按一定的经差将参考椭球面分成若干个瓜瓣形,

各瓜瓣形分别按高斯投影方法进行投影。

22.若知道某点的经度,就可以计算出该点所在6°带的带号N,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L0为:L0=6N-3。

23.如果知道某点的经度,就可以求出该点所在3°带的带号n ,该3°带的中央子午线的

经度L为:L=3n。

24.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1)理论上中央子午线的投影是X轴,赤道的投影是Y轴,其交点是坐标原点。点的X坐标是点至赤道的距离;点的Y坐标是点至中央子午线的距离,设为y’;y’有正有负。

(2)为了避免Y坐标出现负值,把原点向西平移500公里。

(3)为了区分不同投影带中的点,在点的Y坐标值上加带号N

(4)所以点的横坐标通用值为y=N*1000000+500000+y’

25.根据球面上的长度,将其拉长改化为投影平面上的距离,叫做距离改化。

26.方向改化

27.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28.高程基准

29.高程(绝对高程、海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30.方位角分为真北方位角:磁北方位角:坐标北方位角

31.

1、真北方位角:椭球子午线的切线指北方向顺时针量至目标直线所成的角度。

2、磁北方位角:磁针静止时,磁针北端所指的方向。此方向顺时针量至目标直线所成的角

度。

3、坐标北方位角:平行于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X坐标轴所指方向,此方向顺时针量至目

标直线所成的角度。

32.

33.偏角:

(1)子午线收敛角:过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坐标纵线方向的夹角。

(2)磁偏角:磁北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

34.地面各种固定性的物体。

人工地物:铁路、房屋、桥梁、大坝等

自然地物:江河、湖泊、森林、草地。

35.地貌:地面各种高低起伏形态,如高山、深谷、陡坎、悬崖峭壁和雨裂冲沟等。

36.地图按表示内容分: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

37.按一定的比例,用规定的符号和法则表示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为

地形图.

38.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小比例尺,中比例尺

39.

40.因此,我们把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如1:1000地形图,

其比例尺精度为0.1mm×1000=0.1m、1:500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为0.05m。各种比例尺的比例尺精度可表达为

δ=0.1mm×M。

41.地形图内容:

数学要素:如比例尺、坐标系、高程系等;

地形要素:各种地物、地貌

42.地形图符号包括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符号。

43.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种:

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

按坐标格网线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44.在内图廓外四角处注有坐标值,并在内廓线内侧,每隔10cm绘有5mm的短线,表示

坐标格网线的位置。在图幅内绘有每隔10cm的坐标格网交叉点。

45.梯形分幅:按一定经差纬差进行分幅。图幅呈梯形。

46.地物符号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状符号。

47.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对于一个地区可按其起伏的变化分成以下四种地形类型:

地势起伏小,地面倾斜角一般在2°以下,比高一般不超过20m的,称为平地;

地面高低变化大,倾斜角一般在2°~6°,比高不超过150m的,称为丘陵地;

高低变化悬殊,倾斜角一般为6°~25°,比高一般在150m以上的,称为山地;

绝大多数倾斜角超过25°的,称为高山地。

48.地貌按形态的完基程度又分为一般地貌和特殊地貌。

49.所谓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50.等高线有如下特性: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只有通过悬崖、绝壁或陡坎时才相

或重合。

(3)等高线与分水线、合水线正交,即在交点处,等高线的切线方向与分水线、合

线垂直

(4)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图上等高线愈密地面坡度愈陡;反之,等高线愈疏,

则地面坡度则愈缓。

51.相邻等高线间的高程差称为等高距。

52.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间距称为等高线平距。

53.等高线是表示地貌的符号,常用的等高线是首曲线和计曲线。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勾绘

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每间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

54.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种:

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

按坐标格网线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55.分幅公式

56.分幅表

57.观测误差:指被观测值(或其函数)与未知量的真实值(或函数的理论值)间的差值。

58.产生的原因:观测者:人的感官上的局限性、操作技能、工作态度等。

59.产生的原因:测量仪器:仪器构造上无法达到理论上的要求;例如水准测量时,水准仪

的视准轴不水平,会对水准测量结果影响等。

60.产生的原因:外界条件:观测时所处的外界环境,如风力、温度、日照、湿度、气压、

大气折光等。

61.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由于测量时产生偶然误差的因素大体相同,因此测量所得结果的

精度也是相等的,故称此时的测量为同精度观测或等精度观测。

62.测量误差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

63.由于观测条件的不好,使得观测值中含有的误差较大或超过了规定的数值,这种误差就

称为粗差。

64.在测量工作中,一般需要进行多余观测,发现粗差,将其剔除或重测。

65.系统误差具有积累性,可以利用其规律性对观测值进行改正,或者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

加以抵消或消弱.

66.偶然误差的特性:

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 超限数为零:有限性

2、绝对值较小的偶然误差比绝对值大的出现的可能性要大;

-----小误差大概率:集中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正负相等:对称性

4、当观测次数无穷增多时,偶然误差的

算术平均值为零。

----平均理论

:抵偿性

67.中误差: 是标准差的一个估值。

2221

2

n

[]

?

n

n

m

L 68.相对中误差:用观测值中误差和观测值之比的形式来描述观测的质量。

69.通常取标准差的两倍(或三倍)作为观测值的容许误差。实际中常用中误差代替标准差。

2m

V 允=70.算术平均值即是最或是值。71.算术平均值和观测值之差即为改正值72.

白塞尔公式

73.中误差公式

74.定权

75.加权平均值,这就是不等精度观测时未知量的最或然值。也就是说,不等精度观测值

的最或然值是加权平均值。

76.加权平均值得中误差

77.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计算表

78.水准测量是测出地面点高程的方法之一。

79.地球曲率的影响

80.视准轴:望远镜物镜的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81.视差:当望远镜瞄准目标后,眼睛在目镜处上下左右作少量的移动,发现十字丝和目标

有相对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82.消除视差的方法:由负屈光度向正屈光度转动目镜,使十字丝由不清晰至清晰的初始位

置,然后在瞄准目标由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也能看清楚。眼睛应放松。

83.水准器是利用液体受重力作用后气泡居最高处的特性,使水准器的一条特定的直线位于

水平或竖直位置的一种装置。

84.

在进行连续水准测量时,若其中任何一个后视读数有错误,都会影响高差的正确性。

因此,在每一测站的水准测量中,为了能及时发现观测中的错误,通常采用双面尺法或两次仪器高法进行观测,以检查高差测定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85.对于立尺点而言,其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

86.误差来源

87.角度测量包括水平角测量和竖直角测量

88.竖直角是同一竖直面内目标方向与一特定方向之间的夹角。目标方向与水平方向间的

夹角称为高度角,又称为竖直角或垂直角。

89.DJ07 DJ01 DJ2 DJ6 DJ15 一测回水平方向观测中误差,多少秒。

90.对中整平的目的

1、对中——使仪器的中心和测站点的标志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垂球对中、光学

对点器对中、强制对中、激光对中)

2、整平——使仪器的竖轴竖直。即水平度盘水平。

91.水平角的观测方法:测回法、方向观测法

92.测回法

93.方向观测法

94.两倍视准误差计算公式

95.三角高程原理96.

高差计算公式

97.经过检定的钢尺长度可用尺长方程:

00

)(l t t

l l l t

98.

电磁波测距仪按采用的载波的不同,可分为:光电测距仪(激光测距仪, 红外测距仪) ;

微波测距仪

99.

100.将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traverse),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traverse

point)。导线测量(traverse survey)是依次测定导线边的水平距离和两相邻导线边的水平夹角,

101.在控制平差计算中,必须进行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和平面坐标的正、反算。

102.GPS在布设控制网方面具有测量精度高,选点灵活、不需要造标、费用低、全天候作业、观测时间短、和数据处理全自动化等特点。

103.GPS控制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外业观测和CPS数据处理。104.基线总数

105.按照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单一导线可被布设为附合导线、闭合导线和支导线。导线网可被布设为自由导线网和附合导线网。

106.三联脚架法导线观测

三联脚架法通常使用三个既能安置全站仪又能安置带有规牌的基座和脚架,基座应有通用的光学对中器。

107.水准测量路线的布设分为单一水准路线和水准网。单一水准路线的形式有三种即附合术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

108.水准测量观测

109.

【期末复习】《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第一学期《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A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试卷A 出题者课程组审核人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40分) 1.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中,地面测量的主要观测量有、和高差。 2. 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线,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地球椭球面与某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佳密合的椭球称为。 3. 地球曲率对的影响,即使在很短的距离内也必须加以考虑。 4. 我国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主要有、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和。 5. 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主要有和。 6. 东经114?51′所在6?带的带号和中央子午线为和 ;该点所在3?带的 和。带号和中央子午线为 7. 我国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为:x=3367301.985m, y=17321765.211m, 则该点位于第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在中央子午线的侧。 8. 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旋转至该直线水平角称为该直线的。三北方向(基本方向)是指、和真北方向。 9. 当望远镜瞄准目标后,眼睛在目镜处上下左右作少量的移动,发现十字丝和目标有相对

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 10. 设A为前视点,B为后视点,当后视黑面读数b=0.863m,红面读数 b=5.551m,前视黑12 面读数a=1.735m,红面读数a=6.521m,则A、B的高差为: 。 12 11. 水准测量中水准尺的零点差通过方法消除。 12.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一测站的观测程序为。 13. 在B、A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其水准路线长度为2km,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 hhBAAB高差为=-0.011m,=-0.009m,已知B点高程85.211m,则A点高 程。 14. 为了减少度盘刻划不均匀对水平角的影响,在每一个测回的盘位置方向 配置度盘。当观测6个测回时,第4个测回度盘的位置为。 15. 已知某全站仪盘左时望远镜指向水平时读数为 90?。今用该仪器观测某个目标盘左读数为90?31′22″,盘右观测得读数269?28′30″,则竖盘指标差 __________,垂直 角__________。 16. 相位式测距仪的原理中,采用一组测尺来组合测距,以短测尺(频率高的调制波,又称 精测尺)保证,以长测尺(频率低的调制波,又称粗测尺)保证。 17. 某全站仪标定精度为m=2mm+2ppm?D,现用该仪器测得某段距离值为1250.002m,依据仪器标称精度,该观测距离的误差约为。 1

第一学期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试卷A 出题者课程组审核人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43分)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与某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佳密合的椭球称为。 3.我国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为:x=3367301.301m,y=19234567.211m, 则该点属于度带,位于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在中央子午线的侧。 4.坐标方位角是以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某直线的夹角。数值在范 围。 5.地面测量几何要素为角度、_________、。 6.交会法测量是测定单个地面点的平面坐标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交会法测量方法主要 有后方交会、、。 7.测量误差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8.试判断下列误差为何种类型的误差: A 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对测距的影响, B 照准误差, C 直线定线误差。 9.距离测量中,L1=300m,中误差为±10cm, L2=100m,中误差为±5cm,则_______的 精度高。 10.水准测量中采用可以消除水准尺的零点差。 11.设A为前视点,B为后视点,当后视黑面读数a1=0.?957m,红面读数a2=5.?647m,前视 黑面读数b1=1.?857m,红面读数b2=6.645m,则A、B的高差为:。 12.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一测站的观测程序为。 13.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差的计算公式为。其高程闭合差的分配处理是将 高差闭合差反号按或成比例分配到各观测高差上。 h=-0.007m,14.在A、B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高差为AB h=0.008m。已知B点高程69.666m,则A点高程。 BA 15.为了减少度盘刻划不均匀对水平角的影响,在每一个测回的盘位置方向 配置度盘。当观测9个测回时,第6个测回度盘的位置为。 16.整平全站仪时,先将水准管与一对脚螺旋连线________,转动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再转动 照准部________ ,调节另一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17.已知某全站仪盘左时望远镜指向水平时读数为90°,天顶时为0°,今用盘左观测某

【期末复习】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0**第一学期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a(含参 考答案)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试卷A 出题者课程组审核人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43分) 1.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 与某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佳密合的椭球称为。 3. 我国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为:x=3367301.301m, y=19234567.211m, 则该点属于度带,位于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在 中央子午线的侧。 4. 坐标方位角是以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某直线的夹角。数值在范 围。 5. 地面测量几何要素为角度、_________、。 6. 交会法测量是测定单个地面点的平面坐标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交会法测量方法主要 有后方交会、、。 7. 测量误差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8. 试判断下列误差为何种类型的误差: A 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对测距的影响, B 照准误差,

C 直线定线误差。 9. 距离测量中,L1,300m,中误差为?10cm, L2,100m,中误差为?5cm,则 _______的 精度高。 10. 水准测量中采用可以消除水准尺的零点差。 11. 设A为前视点,B为后视点,当后视黑面读数a1=0.,957m,红面读数 a2=5.,647m,前视 黑面读数b1=1.,857m,红面读数b2=6.645m,则A、B的高差为: 。 12.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一测站的观测程序为。 13.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差的计算公式为。其高程闭合差的分配处理是将 高差闭合差反号按或成比例分配到各观测高差上。 hAB14. 在A、B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高差为=-0.007m, hBA=0.008m。已知B点高程69.666m,则A点高程。 15. 为了减少度盘刻划不均匀对水平角的影响,在每一个测回的盘位置方向 配置度盘。当观测9个测回时,第6个测回度盘的位置为。 16. 整平全站仪时,先将水准管与一对脚螺旋连线________,转动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再转动照准部________ ,调节另一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17. 已知某全站仪盘左时望远镜指向水平时读数为 90?,天顶时为 0?,今用盘左观测某 1 个目标得读数为89?11′36″,盘右观测得读数270?48′12″竖盘指标差 ___________,垂直角___________。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报告

淮海工学院实习报告书 题目:数字地形测量实习 学院: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 112 姓名:许艳超 学号: 2011122712 2013年 7月10日

成绩 目录 1 概述·3 1.1实习名称··3 1.2实习时间··3 1.3实地地点··3 1.4指导教师··3 1.5实习目的及要求··3 1.6仪器及工具··3 2测区概况·3 3平面控制测量·3 3.1平面坐标系统··3 3.2导线等级及精度指标··4 3.3导线控制网的布设··5 3.4导线施测方法··5 3.5数据处理、平差计算··5 4 高程控制测量·7 4.1高程系统的选择·7

4.2精度等级及技术指标··7 4.3水准网的布设··7 4.4高程施测方法··8 4.5数据处理、平差计算··8 5 碎部点测量··9 5.1 碎测量的步骤··9 5.2 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9 6 成图方法··9 6.1测量数据传输··9 6.2 南方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9 7 分幅与编号··10 7.1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10 7.2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10 7.3 1:500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10 8 实习体会··10 附图、附表··11 1 概述 1.1实习名称:数字地形测量实习 1.2实习时间:2013.6.17-2013.7.14 1.3实地地点:淮海工学院校区第四测区

1.4指导教师:赵宝锋 1.5实习目的及要求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是《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程所学知识的必要的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次数字地形测量的实习,是对我们数字化测图学习情况的一次实践检验,同时也是一次让我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实际应用中融会贯通的难得机会。 实习要求: (1) 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 (2) 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施测过程与方法、内业数据处理过程与方法; (3) 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及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方法; (4) 掌握三角高程导线测量的外业施测及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方法; (5) 掌握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外业测量方法及内业软件的使用; (6) 熟悉大比例尺测图的工作内容及作业过程; (7) 掌握地物、地貌的合理表示与取舍原则。 1.6仪器及工具: (1)水准仪每组一套,包括:水准尺一对、水准仪一台、水准仪脚架一个; (2)全站仪一套,包括:主机、脚架一个、棱镜两个、对中杆两个、充电器; (3)铁钉、斧子 (4)导线测量、等外等水准测量、测量手薄、计算表自备 2 测区概况 淮海工学院第四测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地处苏北平原,平均海拔高程约3.7米。测区内均为人造河流、湖泊、草地等,另外有体育馆和体育场等。测区属季风特点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湿润,常年平均气温14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910-980毫米之间,降雨期集中在7-9三个月。 测区内地势较为平坦,道路通畅,交通便利,视野开阔这都有利于我们测量的进行。实习中,我们使用中纬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作业,同时我们会避开正午的高温天气,利用早出、午休、晚归的作业方法,摆脱酷热天气的影响,使我们的测量实习可以顺利的进行。 3 平面控制测量

智慧树知道网课《数字地形测量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 【多选题】(10分) 测绘学的主要分支包括: A. 摄影测量学 B. 海洋测绘学 C. 大地测量学 D. 工程测量学 E. 地图学 2 【判断题】(10分) 地形测量学是一种研究如何将地球表面局部地区的地物、地貌测绘成地形图(包括平面图)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A. 错 B. 对

【判断题】(10分) 图解法测图,一般包括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两大类。 A. 对 B. 错 4 【判断题】(10分) 数字测图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图解法测图成为了主要的成图方法。 A. 错 B. 对 5 【判断题】(10分) 地形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设置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测绘工程专业教学中起着基础作用,同时也为测绘工程专业的深入学习和研究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A. 错 B.

6 【判断题】(10分) 电子全站仪、GPSRTK技术等先进测量仪器和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地形测量向自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测图技术应运而生。 A. 错 B. 对 7 【判断题】(10分) 广义的数字测图包括:利用全站仪或其它测量仪器进行野外数字化测图;利用数字化仪对纸质地形图的数字化;以及利用航摄、遥感像片进行数字化测图等方法。 A. 错 B. 对 8 【判断题】(10分)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单点测量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独特优势。

A. 对 B. 错 9 【判断题】(10分) 倾斜摄影测量广泛使用在三维建模和多样的工程测量中。 A. 对 B. 错 10 【判断题】(10分) 传统测图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测绘,需要舍弃。 A. 错 B. 对

数字地形测量学教案(测17)

*****学院 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2018年2月

《数字地形测量学》 课程介绍与教学总体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总学时72,其中课堂教学52学时、实验20学时,学分4、5分。 2、课程地位与作用 (1)就是后续课程得学习基础(后续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工程测量学、地籍测量、房产测绘、矿山测量等。基础表现在:原理方法、技能、测绘思路)。 (2)本课程得基本内容就是做好测绘工作或测绘项目得必备基础。 (3)本课程内容就是部分学校考研得内容。 (4)本课程学习有助于培养测绘思路,提高测绘能力。 二、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潘正风等主编,数字地形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1)杨晓明等主编,数字测图,北京:测绘出版社,200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GB/T20257、1—2007) (3)《数字地形图系列与基本要求》 (4)《工程测量规范》(GB/T 50026—2007) (5) 相关期刊 三、课程特点、学习方法与要求 1、课程特点 (1)包含了测绘工作得基础知识、原理与方法,就是后续学习、工作得基础。 (2)内容较多:测量学基本原理、误差理论、仪器使用、作业方法、基本计算等。 (3)实践性强、责任心高、团结互助、必须遵照测量得规程、规范。 2、学习方法与要求 (1)思想重视。就就是体现出“态度端正、要求严格、持之以恒”。 (2)行动自觉。就就是做到“不缺勤、认真听、勤思考、独立做、善总结”。 (3)方法正确。 ①注意各章节间得联系;透彻理解概念;牢固掌握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与技术要求; ②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课堂学习、实验、课后复习,巩固理论、提高动手能力; ③学习完一章内容或每次实验后,一定要自己总结,从中提炼出原理、方法步骤、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培养测绘工作思路; ④同学们要主动学习、带作问题学习,多想、多问、多练,独立完成每次作业、认真编写实验报告; ⑤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提高自学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2013-2014第二学期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A

武 汉 大 学 测 绘 学 院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试卷A 出题者 课程组 审核人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共41分,每空1分) 1、 , 和 ,总称为观测条件。 2、测量中总是存在误差的,通常测量中需要进行多余观测,应当剔除观测值中的 ,利用 的规律性,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将其消除减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使观测值主要含有 ,从而利用测量数据处理方法求得观测值的最可靠值。 3、衡量精度的指标主要包括 , 和容许误差。 4、当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中误差相同时,则各条水准路线高差观测值的权与路线长度成 。 5、 地物和地貌总称为 。地物的符号主要 , , 。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有多种,目前最常用的是 ,对于特殊地貌将采用特殊符号表示。 6、某地形图大小为50cm ×50cm ,西南角坐标(3123.985m ,2560.211m ),东北角坐标为(3623.985m ,3060.211m ),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 __,比例尺精度为 ______ ____ 。 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1:100万、1:50万、1:25万、 1:10万、 1:5万、 1:2.5万、 1:1万、 1:5000采用 ,按一定经差纬差进行分幅。大比例尺地形图通常采用 ,按坐标格网线进行分幅。 8、 是利用全站仪等仪器在某一测站点(控制点)上测绘各种地物、地貌的特征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其使用全站仪测量主要方法包括 等。 9、等高距是指地形图上相邻的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 。等高线平距是指相邻等高线之间的 。等高线在过山脊或山谷时,应与山脊或山谷成 ;山谷等高线应凸向 ,山脊等高 线应凹向 。 10、等高线的自动绘制方法有 和 。 11、在比例尺为1:1000,等高距为1m 的地形图上,如果按照指定坡度5=i %,从坡脚A 到坡顶B 来选择路线,其通过相邻等高线时在图上的长度为 。 12、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它的左右两侧的等高线是对称的两组山脊线和两组山谷线。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 小的闭合曲线。 13、国内主流数字测图软件如CASS 、SV300、SCS 等,其共同特点在 上二次开发的。 14、全站仪草图法外业数据采集不仅需要全站仪或其它大地测量仪器测定记录地物、地貌特征点的 位置和点号,而且必须记录地物点的 和地物 (地物类别等)。 15、经测量得某圆的半径r=100m ,其中误差mm m r 10±=,则该圆周长的中误差为 ,面积中误差为 。

数字地形测量学

《****》课程简介(宋体四号) 课程代码:(宋体五号)开课学院:(宋体五号)开课学期:(宋体五号)授课对象:(宋体五号)学分:(宋体五号)课程负责人:(宋体五号)课程简介:(宋体五号)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开设时间: 课程考核:(宋体五号) 考试。平时成绩占 %;期末成绩占 %。 教材:(宋体五号) [1] [2] 参考书目:(宋体五号) [1] [2]

例《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简介(宋体四号) 课程代码:0700488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 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授课对象:测绘工程专业 学分: 4 课程负责人:花向红 课程简介: 教学目的:《数字地形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作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教学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测量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测量方法,简单的数据处理,误差的分析和精度评定,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课间实习主要以熟悉常规仪器的基本操作为主,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后续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主要实验项目11个,主要有经纬仪了解及对中整平、全站仪了解及对中整平、测回法、方向观测法、水准仪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白纸测图、地图数字化、施工放样、地下管线测绘、测记模式全站仪测图、电子平板(PDA)数字测图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及自学相结合。 课程开设时间:第一、二学期 课程考核: 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教材: [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王腾军、邹进贵编著,2009年; [2]数字测图实验与实习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花向红、邹进贵、向东、梅文胜、曾文宪、黄海兰、汪志明编著,2009年。 参考书目: [1] 测量学,第三版,测绘出版社,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著,1996年; [2]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测绘出版社,潘正风等编著,1996年; [3]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徐庆荣等编,1992年; [4]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武汉大学出版社,杨正尧编著,2004年。

数字地形测量学教案

*****学院 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2018年2月

《数字地形测量学》 课程介绍与教学总体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总学时72,其中课堂教学52学时、实验20学时,学分分。 2. 课程地位与作用 (1)是后续课程的学习基础(后续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工程测量学、地籍测量、房产测绘、矿山测量等。基础表现在:原理方法、技能、测绘思路)。 (2)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做好测绘工作或测绘项目的必备基础。 (3)本课程内容是部分学校考研的内容。 (4)本课程学习有助于培养测绘思路,提高测绘能力。 二、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潘正风等主编,数字地形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1)杨晓明等主编,数字测图,北京:测绘出版社,200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GB/—2007) (3)《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4)《工程测量规范》(GB/T 50026—2007) (5)相关期刊 三、课程特点、学习方法与要求 1.课程特点 (1)包含了测绘工作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方法,是后续学习、工作的基础。 (2)内容较多:测量学基本原理、误差理论、仪器使用、作业方法、基本计算等。 (3)实践性强、责任心高、团结互助、必须遵照测量的规程、规范。 2.学习方法与要求 (1)思想重视。就是体现出“态度端正、要求严格、持之以恒”。 (2)行动自觉。就是做到“不缺勤、认真听、勤思考、独立做、善总结”。 (3)方法正确。 ①注意各章节间的联系;透彻理解概念;牢固掌握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技术要求; ②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课堂学习、实验、课后复习,巩固理论、提高动手能力; ③学习完一章内容或每次实验后,一定要自己总结,从中提炼出原理、方法步骤、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培养测绘工作思路; ④同学们要主动学习、带作问题学习,多想、多问、多练,独立完成每次作业、认真编写实验报告; ⑤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提高自学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数字地形测量学复习资料

1.水准面:液体受重力而形成的静止表面称为水准面。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 续曲面。 2.与平静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延伸通过陆地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3.水平面 4.水准面和铅垂线是野外观测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5.椭球定位:地球椭球的形状大小确定之后,还应进一步确定地球椭球与大地体的相关位 置,才能作为测量计算的基准面,这个过程称为椭球定位 6.参考椭球定位的原则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使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最为吻合, 其方法是首先使参考椭球体的中心与大地体的中心重合,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适当选定一个地面点,使得该点处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重合。 7.这个用于参考椭球定位的点,称为大地原点。 8.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9.大地坐标系是椭球面坐标。它的基准线—法线,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10.大地经度L:过地面点P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的夹角。起始子午面:向东为正 0-180 东经,向西为负0-180西经。 11.大地纬度B:过地面点P的椭球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赤道面:向北为正0-90 北 纬,向南为负0-90 南纬。 12.空间直角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O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赤道面 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13.因此,测量工作中所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解析几何中所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所不 同,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以X轴为纵轴,表示南北方向,以Y轴为横轴,表示东西方向,

14.54大地原点在苏联的科尔索沃。 15.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是采用了新的椭球元素进行定位定向,a=6378140m, b=6356755m,1978年以后,建立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其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16.高斯投影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17.高斯投影特性 (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2)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 (3)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 18.中央子午线投影到投影面上;扩大赤道面与横椭圆柱相交,这条交线必与中央子午线相 垂直。沿过N或S的母线切开并展平后,这两条直线是正交的。所以,把交点作为原点,中央子午线作为纵坐标轴X轴,把赤道的投影作为横坐标轴Y轴。这样就构成了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9.高斯投影中,为减少投影时的变形,先把椭球按经度分成若干范围不大的带, 20.将地球按一定的经差值分割成若干带,按一定的投影方法进行投影。一般采用按经差6° 和3°进行投影分带。 21.长度变大大对测图、用图和测量计算都是不利的,因此必须限制长度变形。 限制长度变形的方法是采用分带投影、也就是用分带的办法把投影区域限定在中央子午线两旁的一定范围内,具体做法是:先按一定的经差将参考椭球面分成若干个瓜瓣形,各瓜瓣形分别按高斯投影方法进行投影。 22.若知道某点的经度,就可以计算出该点所在6°带的带号N,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2014-2015第一学期《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A

武 汉 大 学 测 绘 学 院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试卷A 出题者 课程组 审核人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40分) 1.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中,地面测量的主要观测量有 、 和高差。 2. 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线, 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地球椭球面与某 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佳密合的椭球称为 。 3. 地球曲率对 的影响,即使在很短的距离内也必须加以考虑。 4. 我国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主要有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和 。 5. 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主要有 和 。 6. 东经114°51′所在6°带的带号和中央子午线为 和 ;该点所在3°带的 带号和中央子午线为 和 。 7. 我国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为:x=3367301.985m ,y=17321765.211m , 则该点位于第 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 ,在中央子午线的 侧。 8. 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旋转至该直线水平角称为该直线的 。三北方 向(基本方向)是指 、 和真北方向。 9. 当望远镜瞄准目标后,眼睛在目镜处上下左右作少量的移动,发现十字丝和目标有相对 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 。 10. 设A 为前视点,B 为后视点,当后视黑面读数b 1=0.863m ,红面读数b 2=5.551m ,前视黑 面读数a 1=1.735m ,红面读数a 2=6.521m ,则A 、B 的高差为: 。 11. 水准测量中水准尺的零点差通过 方法消除。 12.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一测站的观测程序为 。 13. 在B 、A 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其水准路线长度为2km,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 高差为BA h =-0.011m,AB h =-0.009m ,已知B 点高程85.211m ,则A 点高程 。 14. 为了减少度盘刻划不均匀对水平角的影响,在每一个测回的盘 位置 方向 配置度盘。当观测6个测回时,第4个测回度盘的位置为 。 15. 已知某全站仪盘左时望远镜指向水平时读数为 90°。今用该仪器观测某个目标盘左读 数为90°31′22″,盘右观测得读数269°28′30″,则竖盘指标差__________,垂直角__________。 16. 相位式测距仪的原理中,采用一组测尺来组合测距,以短测尺(频率高的调制波,又称 精测尺)保证 ,以长测尺(频率低的调制波,又称粗测尺)保证 。 17. 某全站仪标定精度为m=2mm+2ppm ·D ,现用该仪器测得某段距离值为1250.002m ,依据 仪器标称精度,该观测距离的误差约为 。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报告

淮海工学院 实习报告书 题目:数字地形测量实习 学院: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 112 姓名:许艳超 学号: 2013年 7月10日 目录Array 1 概述 (3) 实习名称 (3) 实习时间 (3) 实地地点 (3) 指导教师 (3) 实习目的及要求 (3) 仪器及工具 (3) 2测区概况 (3) 3平面控制测量 (3) 平面坐标系统 (3) 导线等级及精度指标 (4) 导线控制网的布设 (5) 导线施测方法 (5)

数据处理、平差计算 (5) 4 高程控制测量 (7) 高程系统的选择 (7) 精度等级及技术指标 (7) 水准网的布设 (7) 高程施测方法 (8) 数据处理、平差计算 (8) 5 碎部点测量 (9) 碎测量的步骤 (9) 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9) 6 成图方法 (9) 测量数据传输 (9) 南方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 (9) 7 分幅与编号 (10)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 (10)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10) 1:500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10) 8 实习体会 (10) 附图、附表 (11) 1 概述 实习名称:数字地形测量实习 实习时间:实地地点:淮海工学院校区第四测区 指导教师:赵宝锋 实习目的及要求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是《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程所学知识的必要的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次数字地形测量的实习,是对我们数字化测图学习情况的一次实践检验,同时也是一次让我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实际应用中融会贯通的难得机会。 实习要求: (1) 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 (2) 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施测过程与方法、内业数据处理过程与方法; (3) 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及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方法; (4) 掌握三角高程导线测量的外业施测及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方法; (5) 掌握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外业测量方法及内业软件的使用;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报告记录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淮海工学院实习报告书 题目:数字地形测量实习 学院: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 112 姓名:许艳超 学号: 2011122712 2013年7月10日

成绩 目录 1 概述 (3) 1.1实习名称 (3) 1.2实习时间 (3) 1.3实地地点 (3) 1.4指导教师 (3) 1.5实习目的及要求 (3) 1.6仪器及工具 (3) 2测区概况 (3) 3平面控制测量 (3) 3.1平面坐标系统 (3) 3.2导线等级及精度指标 (4) 3.3导线控制网的布设 (5) 3.4导线施测方法 (5) 3.5数据处理、平差计算 (5) 4 高程控制测量 (7) 4.1高程系统的选择 (7) 4.2精度等级及技术指标 (7) 4.3水准网的布设 (7) 4.4高程施测方法 (8) 4.5数据处理、平差计算 (8) 5 碎部点测量 (9) 5.1 碎测量的步骤 (9) 5.2 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9) 6 成图方法 (9) 6.1测量数据传输 (9) 6.2 南方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 (9) 7 分幅与编号 (10) 7.1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 (10)

7.2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10) 7.3 1:500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10) 8 实习体会 (10) 附图、附表 (11) 1 概述 1.1实习名称:数字地形测量实习 1.2实习时间:2013.6.17-2013.7.14 1.3实地地点:淮海工学院校区第四测区 1.4指导教师:赵宝锋 1.5实习目的及要求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是《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程所学知识的必要的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次数字地形测量的实习,是对我们数字化测图学习情况的一次实践检验,同时也是一次让我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实际应用中融会贯通的难得机会。 实习要求: (1) 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 (2) 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施测过程与方法、内业数据处理过程与方法; (3) 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及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方法; (4) 掌握三角高程导线测量的外业施测及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方法; (5) 掌握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外业测量方法及内业软件的使用; (6) 熟悉大比例尺测图的工作内容及作业过程; (7) 掌握地物、地貌的合理表示与取舍原则。 1.6仪器及工具: (1)水准仪每组一套,包括:水准尺一对、水准仪一台、水准仪脚架一个; (2)全站仪一套,包括:主机、脚架一个、棱镜两个、对中杆两个、充电器; (3)铁钉、斧子 (4)导线测量、等外等水准测量、测量手薄、计算表自备 2 测区概况 淮海工学院第四测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地处苏北平原,平均海拔高程约3.7米。测区内均为人造河流、湖泊、草地等,另外有体育馆和体育场等。测区属季风特点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湿润,常年平均气温14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910-980毫米之间,降雨期集中在7-9三个月。 测区内地势较为平坦,道路通畅,交通便利,视野开阔这都有利于我们测量的进行。实习中,我们使用中纬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作业,同时我们会避开正午的高温天气,利用早出、午休、晚归的作业方法,摆脱酷热天气的影响,使我们的测量实习可以顺利的进行。 3 平面控制测量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数字地形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和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大类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并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基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变形监测与灾害预报、不动产测量与管理、工程测量学等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高斯投影及测量坐标基准理论、测量误差以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等知识;掌握常用测绘仪器的使用技能;掌握地面点位的确定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方法;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和技术总结的编写。 (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测绘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具有利用现代测量方法与手段获取地球空间信息的能力,掌握处理测量数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中能正确使用地形图和测绘资料。熟悉测绘法律法规和测绘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学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测绘工程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优质服务意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2 学时 1、测绘科学的任务和作用 2、测绘科学的发展历史 3、学习数字地形测量学的目的和方法 要求:掌握测绘科学的学科分类与特点,掌握测绘科学的任务及其作用,了解测绘科学的发

展情况,提出数字地形测量学的教学安排和学习方法与要求。 (二)测量学的基础知识4学时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椭球定位与参考椭球 3、测量坐标系 4、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5、测量的基本工作和基本原则 要求:掌握测量的基准面与基准线,掌握高斯投影及测量坐标基准理论,了解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了解测量的基本工作,掌握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角度测量8学时 1、角度测量原理 2、光学经纬仪及其构造 3、经纬仪的操作方法 4、水平角测量 5、竖直角测量 6、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7、角度测量误差分析与注意事顶 要求:掌握角度的概念与测量原理,掌握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掌握水平角、竖直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了解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方法,了解角度测量误差分析与注意事顶。 (四)高程测量10学时 1、高程测量概述 2、水准测量原理 3、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4、水准测量的方法 5、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6、水准测量误差与注意事项 7、三角高程测量 要求:了解高程测量的方法,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掌握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掌握四、五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了解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方法,了解水准测量误差,掌握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观测与计算方法。 (五)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4学时 1、钢尺量距 2、视距测量 3、电磁波测距 4、直线定向 要求:了解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和电磁波测距的原理与方法,掌握距离测量成果精度的评定方法,掌握直线定向的有关概念,掌握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方法。 (六)全站仪及其使用4学时 1、全站仪概述 2、NTS-300R 系列全站仪及其基本操作 3、高端全站仪简介 要求:了解全站仪的构造及功能,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七)测量误差基本知识6学时 1、测量误差概述 2、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