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

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
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

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立足品牌建设

1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国家培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地质资源勘探与国土资源开发人才

成都理工大学在51年的办学历程中,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力搞好本科教育,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创新,建立了以地质勘探为优势与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与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为我国地质勘探事业和国土资源开发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1.1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

成都理工大学前身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于1956年6月2日在成都东郊的荒野之地破土动工。来自重庆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和东北地质勘探学院的教师和建设者一起,不畏艰难困苦,连续奋战,短短的四个月就完成了初期的建设,并于当年10月15日开学上课,实现了当年批准、当年建设、当年招生。

建校之初,学校物质条件较差,工作、生活环境异常艰苦,干部教师不得不挤在一起备课办公。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经过创业者的艰苦努力,首批1 580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良率达到了77.62%。正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作风,经过十年的建设,至“文革”前,学校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地质高等教育基地,并为国家培养了6届3072名本科生和14名研究生,初步形成了“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在艰苦条件下不断进取,尊师爱教,教书育人,勤奋学习,不怕艰苦,坚决服从国家分配,为地质事业勇于献身”的优良校风。

“文革”期间,学校正常教学工作被迫中断,但许多教师并未放弃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学校依靠教师来自多所重点大学的学缘优势和专业特长,通过校队(学校与地质队)合作开办了12期培训班(七?二一大学)。1972年至1976年招收三年制大学普通班学生3055名,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我国藏族第一位工程院院士多吉等。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完成各类项目1 60多项(至1975年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携带式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荧光仪,四川省相邻地区构造体系及其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系的划分和对比,蓝石棉矿物及其性能的研究,四川碳酸盐岩油气储集条件与增产措施等。结合生产劳动,教职员工自己动手美化校园,开挖了一个人工湖——今日校园之砚湖。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获得的资金投入长期不足,条件建设方面的欠账较多。据统计,从1956年建校起至2000年,国家的投入累计仅约4.68亿元。学校依靠这些投入,建设了一所拥有1608名教职工、1.3万在校生、28 个本科专业、2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和一个联合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700亩校园面积、6 000多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万平方米校舍的现代大学,为国家培养了4.5万名本专科生、1000多名硕士和近200博士,取得了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较高的产出效益。2001年成都理工大学组建以来,并未获得特别的建设经费投入,5年间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累计约5.468亿元。5年来学校共培养本专科

生2.5万名,培养硕士1500多名、博士近300名,新申办了34个本科专业、2 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11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新购仪器设备1.2亿元,校园占地面积净增近2000亩,新建校舍22万平方米,并在多年努力的基础上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建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仍然以较小的投入获得了较高的产出。

办学初期,学校以地质资源勘探专业为主;1992年以前,人才培养以服务地矿行业为目标,毕业生几乎全部分配到艰苦的地矿行业工作。1992年以后,学校人才培养在逐渐向地方和其他行业拓展的同时,仍有较大部分毕业生在地矿、石油等艰苦行业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毕业生现今仍在西部12个省、市、区的地矿、水利水电、冶金、石油、核工业、交通、铁路等艰苦行业工作的达到3.1万人,占同期毕业生的60%以上。我国西部地质勘探队伍中近半数的技术骨干,全国核工业地质勘探队伍中约30%的技术骨干和负责人毕业于我校。地质资源勘探从业者长年在野外工作,相当一部分在高山深谷、荒漠戈壁甚至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工作,没有吃苦耐劳甚至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很难坚持下来的,也出不了成果。青藏高原1∶25万空白区地质填图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规模最大、工作条件最艰苦的地质大调查工程。国家在青藏高原腹地共部署1∶25万地质填图113幅,我校师生承担完成4幅,我校毕业生作为项目负责或技术负责承担完成32幅。据不完全统计,参与此项工作的我校毕业生共约320人,占总人数的30%。我校自1994年开始在藏北高原“生命禁区”持续进行了长达13年的大规模石油地质调查,先后有280多位师生参加。他们在高寒缺氧、生活和交通条件极度艰苦的环境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提交了大量高水平的石油地质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为青藏高原石油地质调查做出了重要贡献。

(0)

?回复

?1楼

?2008-06-11 22:20

?举报|

吧友222.210.21.*

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前仆后继,在艰苦环境中奉献心血,努力奋斗,用言传身教激励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奔赴祖国各地,战严寒斗酷暑,跋山涉水,踏遍崇山峻岭、荒漠戈壁,勇登地球“三极”(南极、北极、珠峰),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为国家的地质勘探事业做出了贡献。综合素质高,基本功扎实,吃苦耐劳,“肯干、能干”,是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也是社会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肯定。

1.2 “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我校的精神源流可追溯到始建于1929年的重庆大学地质系,李四光、黄汲清、俞建章、丁道衡、乐森璕、李承三等我国许多杰出的地质学家都曾先后在该系任教,并做出了许多令后人敬仰的壮举。1936年,我校先辈常隆庆教授等骑着毛驴在人迹罕至的攀西群山中发现“盐边系”铁矿,后又于1940年冒着

生命危险对其进行了勘测,历时87天,行程1885公里,终于揭开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面纱,奠定了世界“钒钛之都”——今日攀枝花市的基础,被誉为“攀钢之父”。1979年,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视察渡口市(今攀枝花市前身)时讲“攀枝花现在建成了,不要忘了发现攀枝花的有功前人常隆庆教授”。

20世纪70年代,罗蛰潭教授在戈壁荒漠中的克拉玛依进行稠油强采,首开我国稠油强化开采之先河。50年来,我校石油系师生足迹遍布我国各大油田,奠定了我校石油地质研究与教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60届校友、中国登山队副政委邬宗岳为我国登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75年在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为国捐躯,被誉为“珠穆朗玛一青松”(《光明日报》,1975年7月19日)。邬宗岳烈士的塑像今天还安放在我校绿荫丛中,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学子奉献事业奋发向上。

1988年第一次全国重点学科申报答辩,张倬元教授在做完胆囊手术后仅三天,且在发着高烧的情况下,用担架抬到机场赴京答辩,为我校“争”得了“煤田、油气地质与探勘”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 989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的关键时刻,罗蛰潭教授等星夜驱车赴南充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他们强忍着巨大的伤痛坚持工作直到申报书完成,为我校和西南石油大学争得了“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使我校成为当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极少数一般本科院校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原地质矿产部组织高级职称破格提拔公开答辩,我校先后破格提拔教授21人,副教授50人,是破格提拔人数最多的院校之一。破格提拔的黄润秋教授曾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教授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新华社曾为此发过通稿。

我校是我国第三所地质高等学府,起步较晚,在师资力量、建设投入、生源素质等方面总体上稍逊于早先建立的另两所学校。学校历届班子和师生正视差距、努力追赶,并在追赶中开拓进取,在竞争和创新发展中使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色。1992年,时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的张文岳同志来校视察,在听取了学校领导的工作汇报后,用“不甘人后、敢为人先”八个字对学校的奋斗历史和进取精神进行了概括。从此,这八个字成为我校师生精神风貌的写照与不断开拓进取的动力。

1992年,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做出了更改校名、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服务面向的历史性决定,为学校实现历史性大转变大跨越拉开了序幕。1993年,学校成功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实现了学校发展的战略转变。组建成都理工大学以来,“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师生敢于竞争、勇于创新,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本科专业从2 001年的33个发展到了目前的62个,其中8个专业被列入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品牌、特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由25个增加到了5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由9

个增加到了20个。2001年以来在校学生参加全国科技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 60余项,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8项,名列四川省前茅。200 5年,我校独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学校的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2007年初,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立项建设。

回复

2楼

?2008-06-11 22:20

?举报|

吧友222.210.21.*

1.3 “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

成都理工大学51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懈追求、努力奋斗、不断前进的历史。2002年,在深入总结我校治学传统的基础上,学校师生凝练出“穷究

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穷究于理”指追求科学真理、人文道理,“成就于工”指注重实践、追求卓越。这一治学理念贯穿于我校历史中,体现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每一个优势学科专业的建设史都可作为其诠释。

在地质工程领域,51年来以张倬元、黄润秋等为代表的师生足迹遍及长江、黄

河上游各大水电工程建设工地,三峡、丹巴、宣汉等滑坡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现场,以及九黄机场等重大交通建设工地,在探索中创造知识,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取得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三丰收,建立了以“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定量评价”为核心的工程地质学术思想体系和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地质分析”为主体的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体系,建设了《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培养了5000多名地质工程人才,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和第一个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石油地质领域,以罗蛰潭、彭大钧教授等为代表的石油系师生50年来足迹遍及我国大庆、胜利、塔河等各大油气田,在解决油气田地质勘探开发问题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与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培养了近4000名本科生和近500名博硕士研究生,使我校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油气地质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大庆油田的稳产高产问题,我校石油系师生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注水开发的思路,在提高油田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采收率;70年代初,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稠油开发难度大、采收率低的

问题,研究提出了火烧油层以提高地层温度降低稠油粘度强化开采的思路,开创了我国稠油火驱强化开采之路;70年代末开始探索从微观研究油层的物理性质,开创了油层物理研究方向;70年代末开始油藏异常高压研究,提出了用异常高

压预测油气分布的研究思路。1989年,我校以石油系为主,联合物探系和沉积

地质研究所申请建立了“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随后又与西南石油学院联合申请建立了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沉积地质领域,沉积地质教学科研团队在刘宝珺院士和曾允孚教授等带领下,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懈的努力,使我校成为我国重要的沉积地质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我校从建校之初即开始沉积岩岩石学的教学与研究,1960年编辑出

版第一部《沉积岩石学》教材。51年来,我校沉积地质教学科研团队在层序地

层学、储层地质、岩相古地理等方面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培养博、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学科带头人刘宝珺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在第三十届地质大会获斯潘迪亚罗夫奖。何信禄教授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地球物理领域,地球物理系师生在贺振华、朱介寿等教授的带领下,

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建立了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使我校成为我国重要的勘探地球物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我校地球物理系在国内较早开展叠前地震偏移成像研究、油储地球物理研究和缝洞储层地震预测方法技术研究,较早开办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专业;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近50年来,我校地球物理学科各专业培养本科生50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200余人,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如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前副主席、斯坦福大学地球物理系客座教授王之敬,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董事长、中共十七大代表王小牧等一批杰出人才。我校IT类学科专业的第一代教师绝大部分也毕业自该学科专业。

我校放射性地质与勘探学科的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创建于原北京地质学院的“三系”。该系是我国为发展核武器而专门组建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核原料勘查技术人员。毛泽东同志曾为“三系”第一任系主任任湘教授亲笔题写“开发矿业”。1965年“三系”整建制由北京地质学院迁来我校。40多年来,“三系”(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前身之主体)师生在金景福、贾文懿等教授的带领下,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二次创业,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建立了地学核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使我校成为国家重要的地学核技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我国核工业地质勘查系统约30%的技术骨干和负责人毕业自该系的相关学科专业。2006年,我校被中国核工业集团总公司授予“为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有突出贡献的高等学校”。

回复

?3楼

?2008-06-11 22:20

?举报|

吧友222.210.21.*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形成于我校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广大师生代代承传,已经成为我校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准则和校园文化的精髓。

2 立足西部、依托行业,发挥科学研究和重点学科优势,促进特色专业建设和优秀人才培养

2.1 以科学研究的发展带动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1)五十余载办学历程,半个世纪科研追求

学校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在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坚持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早在建校初期的1959年,就有71%的教师、95%的高年级学生参加科研。

1960年2月21日,学院党委第一书记赵铎同志在全院首次科学讨论会上高瞻远瞩地指出:科学研究不只是高等学校培养师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而且是一项重要任务。

十年动乱期间,学校排除干扰,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科研工作。仅1972~1975年间就开展科研项目199项,携带式X射线荧光仪的研制、四川碳酸盐岩油气储集条件与增产措施的研究、云南砂岩型铜矿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的研究、四川省相邻地区构造体系及其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四川红层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系的划分和对比、矿物分离方法的研究、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在岩矿鉴定中的应用及蓝石棉矿物及其性能的研究等,是此期间学校科研成果的典型代表。

改革开放初期,学校抓住发展机遇,成立了科研处,试行科研项目合同制和优秀成果奖励制度,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和日常管理,组建了多个单一或跨学科的研究机构。1976~1986年的10年间,学校完成科研项目221项,其中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140余项,有94项成果获部省级奖励。在石油地质、工程地质、沉积岩与沉积矿产、放射性矿产地质、石油物探、核物探、地壳深部探测等学科领域,开始形成我校的特色和优势。

“七五”期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积极争取国家和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承担各层次项目302项,其中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6项、部攻关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获得科研经费1100万元,提交科研成果217项,其中获部省级以上奖励166项次。我校科研成果为西部地区的铜、铅、锌、金、银、锡、钨、铀等金属矿产和萤石、磷灰石等非金属矿产的找矿靶区预测,为玉门、南阳、胜利、长庆、四川和大庆等油气田的普查勘探和开发,为黄河龙羊峡水电站、大渡河铜街子水电站、雅砻江二滩水电站和三峡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我校相关专业在全国同类学科中的地位开始确立。

“八五”期间,学校提出了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科研及科技服务策略,采取了集中优势、面向西部、搞好四个结合(同建立相对稳定的科研基地相结合,同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同当前国家重大的科技攻关任务相结合,同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共计承担科研项目372项,完成2 35项,包括国家科技攻关和攀登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部攻关、重大基础研究等。累计获得科研经费5182万元,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获奖层次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学校主持的“四川大山铺中侏罗世恐龙动物群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3,当年一等奖空缺),学校参加的“高坝坝基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可利用岩体质量评价”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1,排名第三)。

“九五”期间,学校科技工作再创新高。其间,新上项目625项,到校科技经费近1亿元。在“863计划”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杰出人才基金项目等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学校主持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部省级一等奖10项。为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科学研究以及非地学学科的科研,学校还专门设立了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回复

?4楼

?2008-06-11 22:20

?举报|

吧友222.210.21.*

“十五”期间,学校科技工作又有新的成就。科技活动总经费达4亿元,新上科技项目1347项,高层次项目大量增多。我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黄润秋教授等完成的“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实现了我校独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科技论文的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我校EI收录论文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进入前50名,CSTPCD收录论文数排名进入前88名。科技

成果转化显著加强,科技成果申请专利,受理38项,授权20项。以科技成果为依托,在全国地质勘查注册登记中,学校在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固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及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等7个领域取得甲级资质。科技工作推动了人才队伍建设,“十五”期间,学校有3人进入教育部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人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计划资助,1人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通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科学研究在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工程地质、沉积地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等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确立了在国内高校相应学科专业中的优势地位。

(2)科研催生重点学科,优势育成重点实验室

正因为长期重视科研工作,长期致力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校才能在不太长的办学历史中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因此,我国学位制度一恢复,我校就在1981年作为全国第一批高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被批准8个硕士点,1984年获得博

士学位授予权并被批准4个博士点,1988年以普通院校身份获得“煤田、油气

地质与勘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991年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89年建立起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

西南石油大学共建)和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九五”以来,学校更加重视科学研究在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本科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保障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完成建设并面向国内外开放,一大批部省级重点实验室相继建立: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与应用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分布式网络异构机群并行计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学地质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等。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成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使我校的科研实力大大增强,并为提高教学质量搭建起新的平台。

与此同时,建设成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岩土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

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构造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油气田开发工程11个部省级重点学科。

2.2 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促进特色专业的形成

(1)推动传统专业改造,打造特色专业品牌

学校依托科研优势,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基础,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和相互渗透,拓宽了传统专业领域,形成了一批特色和优势明显的本科专业。如我校以山区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岩土工程为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是在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工程测量技术等多学科的支撑下建设起来的;又如省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则是在数学地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体现了数学、地质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

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科群,支撑了专业建设,建设了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地质学、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学、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8个四川省品牌、特色专业。

回复

?5楼

?2008-06-11 22:20

?举报|

吧友222.210.21.*

(2)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有力提高本科教学水平

科学研究提高了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了大批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高水平的教师直接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成果运用于教学中,在讲授基础课时,将书本知识与学科发展的前沿有机结合起来,使授课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比如,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倪师军教授在给2002级地球化学专业学生讲授专业课程时,引用成都经济区城市地球化学研究等科研成果,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其授课的两个班58名学生中有27人考取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研究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为77.6%,六级通过率为12.5%。其中一个班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三好班。

(3)带动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通过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的建设、新课程的开发和新教材的编写,把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矿产勘查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工程与环境物探》、《普通地质学》、《渗流力学》等23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构造地质学》、《岩土工程设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11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都以学校几代教师在能源、工程地质和资源勘查等特色学科领域的深厚积淀为基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及时、直接地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快了教材更新,优化了课程体系。比如以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所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为基础编写的《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教材,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至今仍是我国工程地质界引用率最高的教材之一。

(4)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新实验室,改造和扩建了部分传统实验室,其仪器设备为本科生开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2003年“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三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购置的仪器设备,在用于科学研究的同时,也服务于本科教学。又如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构建了“一体化、三层次、五训练”的本科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先后与四川省地勘局、重庆市地勘局、云南省地勘局、西藏自治区地勘局、新疆自治区地勘局、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核工业地质局、中石化西南分公司、中石化西北分公司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以及攀枝花市、达州市、遂宁市、南充市等人民政府在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友好合作,并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学生通过基地实习,培养和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实施的科技项目,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提供了选题、实习场所和经费支持,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创新能力。2006年,特色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有80%以上来自科研项目,并由主研教师指导。

2.3 以特色专业为平台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建校51年来,学校根据行业需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靠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良好科研和教学条件,发挥特色专业的优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改革开放以前,学校根据行业需求,通过科研和教学的相互促进,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崇尚实践的观念贯穿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李承三教授对第四纪地质学的开创性研究,罗蛰潭教授在戈壁滩进行稠油强采的大胆试验,常隆庆教授揭开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面纱的重大发现等,早已凝结成“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理工学子,使我校学生人才辈出。比如75级学生多吉,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研究方面成绩突出,于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60级学生颜其德,中国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队长;59级学生丁贵明,前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中石油勘探局局长,为大庆油田的二次创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坚持“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源”的办学思想,涌现出刘宝珺院士、张倬元教授、曾允孚教授、金景福教授、贺振华教授等一批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用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如79级学生黄润秋,2003年获得“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8级学生胡瑞忠,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77级学生王之敬,在勘探地球物理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被推选为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副主席;77级学生朱晨,国际学术刊物《GCA》杂志副主编;77级学生侯水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77级学生郝蜀民,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副总经理,大牛地气田的主要发现者;77级学生陈鸣,国际著名天体地球化学家,在SCIENCE上独立和合作发表6篇系列论文……

近期,学校立足西部,以行业为依托,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优秀

人才为目标,结合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狠抓教学和实践,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多种途径,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广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大学期间就得到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

学校采取订单式定向培养取得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多赢”的成果,如地球科学学院近三年与19个省市或自治区签定了订单式培养协议,解决了13 1名贫困生的学费问题,资助金额226.24万元。

51年来,学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8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其中70%以上分布于西部,有的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有的成为著名专家学者,他们以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出色的业绩受到社会认可。如地球科学学院毕业生在地勘行业现任厅局级干部44人,处级干部262人,地质队队长、总工193人。

根据我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优良率达97%

高考志愿填报建议大学专业解析油气田开发工程

油气田开发工程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油气田开发工程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所谓油气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从油气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订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气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气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开发结束。 石油与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战略资源,如何提高已探明储量的采出程度是高效开发油气资源的关键环节。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地质特点,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开发方案和开采措施,以实现油气藏的高效开采。目前,油气田开发事业已发展成为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建设起来的综合工业部门,成为整个石油工业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2、研究方向 油气田开发工程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02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03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04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05非常规油气能源开采理论与技术。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应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和必要地质学、油藏工程等基本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系统地掌握油气田开发工程的基本

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油气田开发工程理论与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应用相关的测试设备和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具备应用开发理论和综合技术提出合理开发对策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够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302数学二④823油气田开发综合(I)或824油气田开发综合(II)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 二、就业前景 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是个综合应用多学科的巨大工程。它主要涉及地质、物探、钻井、采油、油藏、储运、经济、管理、水电和土建部门等,因此就业面比较广。目前,我国深水石油勘探开发尚处在起步的阶段,其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潜力,就业前景一般来说较好。例如,中国石油大学的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从就业上来说,世界的石油公司(壳牌、道达尔、埃克森美孚等)、中国的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化)每年都会抢先去校园开大型招聘会,签约率极高,就业前景很好。 三、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去陆地与海洋等国有石油单位或者相关的私营油气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与规划机构,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研究型单

艺术概要与欣赏课后题

《艺术概要与欣赏》课后题答案 *私人整理。如有错误和不足欢迎纠正和补充,本人不保证内容完全正确无误。但基本为老师勾画的答案。 第一章绪论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艺术:艺术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2.美育:美育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的独特功能。席勒认为美育是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目的是塑造完美和谐的人性。用现代的观念和语言来诠释“完美和谐的人性”,大致上就是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高层次的思想道德教育。 3.拿来主义:对中外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7) 二、判断正误:√××× 三、选择题:CADB 四、个案分析: 1.请以米开朗琪罗《大卫》雕像为例子,分析阐述怎样在艺术欣赏的实践中提高欣赏能力。 答:①米开朗琪罗创作这尊雕像时,还不到30岁,但他的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过去的艺术家们多半表现大卫割下敌人的巨头,已经取得胜利的情景。米开朗琪罗没有沿用前人的场

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②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琪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③因此,我们在艺术欣赏的实践中,应当从对客体的具体形象进行直觉感受开始,经过分析、判断、体验、联想,从而达到主客体的融合一致,最终达到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目的。2.艺术的美在于整体的和谐,请以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 答:①达芬奇以前的画家在表现“最后的晚餐”这个主题时,多刻意渲染哀痛气氛,众门徒各自陷入沉思,犹大远离众人,仿佛他的罪行已经确定,达芬奇却独具匠心,让十二位门徒与耶稣坐在一起共进晚餐,十三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整体。 ②该作品的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至达芬奇的这幅画上,才获得了空前有效的体现,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

成都理工大学(已有10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自然地理学2004——2005 旅游资源学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测量学2004——2005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04——2005,2010(2010为回忆版) 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遥感地质学2004 遥感导论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渗流力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结晶学与矿物学2005 能源学院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渗流力学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2004——2005 工程岩土学2004 岩土力学2004——2005 结构力学2004——2005

工程力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水力学2004——2005 建筑设计原理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信息工程学院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信号与系统2004——2006 通信原理2004——2006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数据结构2004——2006 数字电子技术2004,2006 计算数学2004 线性代数2004——2005 概率论2004 计算方法2004——2005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分析化学2004——2005 无机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电子测量与仪器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核电子学基础2005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成都理工大学通识课作业要求

成都理工大学通识课《艺术欣赏》课程作业 姓名:罗佳豪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201503010503 任课教师:林林 成绩: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制 2016年11月23日

作业一:经典艺术作品收集整理表 作品名艺术门 类 创作者创作时间作品简介(不少于100字) 我是传奇电影艺术 弗兰西 斯·劳伦斯 2007年 本片为英雄主义僵尸片。 2012年,人类被不知名病毒感染,纽约成为 一座空城。Robert Neville是为军方服务的 科学家,也是对病毒有免疫力的幸存者。他 白天在外面活动,而夜晚在屋子里躲避那些 感染病毒而没有死亡的人们“夜魔”。某天, Sam也感染病毒死去,Robert Neville陷入 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当他准备和“夜魔”们 同归于尽的时候,另外一个幸存者救了他。 Anna相信山上的隔离区还有幸存者,但是固 执的Robert Neville却坚持守在纽约。 又一个晚上,“夜魔”攻击Robert Neville的住所,此时他的研究已经获得成 功,但是只有坚持到天亮,人类才能得以延 存。 雪国列车电影奉俊昊、凯 利·马斯特 森 2013年 《雪国列车》改编自获得1986年昂格莱姆国 际漫画节大奖的法国同名科幻漫画原著,由 韩国著名导演奉俊昊执导,韩国著名导演朴 赞郁担任制片人,克里斯·埃文斯,宋康昊, 蒂尔达·斯文顿,杰米·贝尔,艾德·哈里 斯领衔主演。 故事讲述一场突如其来的气候异变让地球上 大部分人类灭亡,在一列没有终点、沿着铁 轨一直行驶下去的列车上,载着地球上最后 幸存的人们,“雪国列车”成为了他们最后的 归宿、最后的信仰也是最后的牢笼,在这里, 受尽压迫的末节车厢反抗者为了生存与尊严 向列车上的权利阶层展开斗争。 影片于2013年8月1日在韩国公映。首日观 众60万997人次,刷新了韩国平日单片最高 票房纪录。上映38小时后累计观影人次突破 100万。 影片获2013年第56届亚太电影节最佳美术 奖、2014年第34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导 演奖。

成都理工大学-传艺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ART ◆教授(级)6人、副教授(级)17人 ◆摄制影视作品100余部(集) ◆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音乐片奖 ◆中国电影金鸡奖 ◆中国广播影视大奖?飞天奖 ◆全国及省级“五个一”工程奖 ◆中国电视金鹰奖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金话筒”奖 ◆全国戏剧文化奖 ◆全国铜标识设计大赛银奖 ◆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中国环境艺术青年设计师作品展银奖 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 广告学 广播电视学 广播电视编导 戏剧影视文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表演 音乐表演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传播学 广告学 招生类别:文理兼招 专业剖析:广告学涉及社会、文化、传播、经济等多种领域,主要研究广告创意、制作与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本专业突出广告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培养具备国际

广告视野,掌握新媒介背景下的广告及营销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广告经营管理、策划创意与设计制作、市场调查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主干课程:广告学概论(双语课)、广告创意与策划、市场营销学、广告文案写作、网络营销等。 学制及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学 招生类别:文理兼招 专业剖析:融媒时代背景下的广播电视不仅是传播信息和输送娱乐的媒体,还担负着培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职责。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策划、制作及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及其他媒体、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编辑、主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新闻报道与写作、电视采访、电视新闻编辑、广播新闻业务、电视节目策划等。学制及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 招生类别:艺术 专业剖析:广播电视编导是广播电视行业中关于节目策划创意的行当,它构成了节目、栏目以至一个频道的核心。因此,本专业培养的是广播电视台的灵魂人物。本专业以“采、摄、编、播”一体化的培养特色,造就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广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融媒艺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视编导基础、电视摄影与编辑、电视音乐音响、纪录片创作、非线性编辑技术等。 学制及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戏剧影视文学 招生类别:艺术 专业剖析:戏剧影视文学是戏剧影视行业中最前端的一个环节,是无数新创意和新理念诞生的源头,是一门关于电影、电视剧、戏剧的文学剧本创作的科学。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戏剧与影视文学创作的相关技巧和理论知识,具备剧本创作能力、文艺作品评论能力以及文案策划能力,成为专业技能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基础写作、剧本写作、中外戏剧与电影史、中外经典剧作导读、电影美学等。 学制及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 招生类别:艺术 专业剖析:播音与主持处于广播电视的最前沿,凝聚了媒体创作活动的成果。随着国家传媒产业的飞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经过严格训练,口齿伶俐、形象气质俱佳、有较高文化底蕴的高级有声语言传播人才。本专业依托本校表演专业的优势,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具备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新闻采访及影视表演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并掌握现代广播电视传媒手段,集“采、编、播、演”为一体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播音创作基础、节目主持艺术、文艺作品演播、表演理论与技巧、电视节目制作与剪辑等。 学制及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

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立足品牌建设 1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国家培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地质资源勘探与国土资源开发人才 成都理工大学在51年的办学历程中,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力搞好本科教育,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创新,建立了以地质勘探为优势与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与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为我国地质勘探事业和国土资源开发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1.1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 成都理工大学前身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于1956年6月2日在成都东郊的荒野之地破土动工。来自重庆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和东北地质勘探学院的教师和建设者一起,不畏艰难困苦,连续奋战,短短的四个月就完成了初期的建设,并于当年10月15日开学上课,实现了当年批准、当年建设、当年招生。 建校之初,学校物质条件较差,工作、生活环境异常艰苦,干部教师不得不挤在一起备课办公。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经过创业者的艰苦努力,首批1 580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良率达到了77.62%。正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作风,经过十年的建设,至“文革”前,学校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地质高等教育基地,并为国家培养了6届3072名本科生和14名研究生,初步形成了“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在艰苦条件下不断进取,尊师爱教,教书育人,勤奋学习,不怕艰苦,坚决服从国家分配,为地质事业勇于献身”的优良校风。 “文革”期间,学校正常教学工作被迫中断,但许多教师并未放弃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学校依靠教师来自多所重点大学的学缘优势和专业特长,通过校队(学校与地质队)合作开办了12期培训班(七?二一大学)。1972年至1976年招收三年制大学普通班学生3055名,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我国藏族第一位工程院院士多吉等。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完成各类项目1 60多项(至1975年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携带式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荧光仪,四川省相邻地区构造体系及其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系的划分和对比,蓝石棉矿物及其性能的研究,四川碳酸盐岩油气储集条件与增产措施等。结合生产劳动,教职员工自己动手美化校园,开挖了一个人工湖——今日校园之砚湖。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获得的资金投入长期不足,条件建设方面的欠账较多。据统计,从1956年建校起至2000年,国家的投入累计仅约4.68亿元。学校依靠这些投入,建设了一所拥有1608名教职工、1.3万在校生、28 个本科专业、2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和一个联合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700亩校园面积、6 000多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万平方米校舍的现代大学,为国家培养了4.5万名本专科生、1000多名硕士和近200博士,取得了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较高的产出效益。2001年成都理工大学组建以来,并未获得特别的建设经费投入,5年间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累计约5.468亿元。5年来学校共培养本专科

成都地质学院学子不能不知道的历史

】成都理工大学学子不得不知道的历史 2010-10-12 04:39:27 如果你是一名石油地质行业的工作者,你一定知道或者听说过翁文灏、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等老一辈科学家.但你一定要知道第一位在中国大地上创办石油地质专业的是成都地质学院教务处长的李承三老先生.而成都理工大学也为中国的石油勘探几十年的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如果你已在石油行业中摸爬滚打已有年份,你怎能没读过刘宝君老师和曾永孚的著作.你又怎能不知道现在石油企业中有多少领导和成都地质学院深有渊源. 成都理工大学的源流可追溯到始建于1929年的重庆大学地质系。李四光、黄汲清、俞建章、丁道衡、乐森、李承三等杰出的地质学家都曾先后在该系任教,并做出了许多令后人敬仰的科学壮举。 1936年,常隆庆教授等骑着毛驴在人迹罕至的攀西群山中,历时87天,行程1885公里,揭开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面纱,奠定了世界“钒钛之都”的基础,被誉为“攀钢之父”。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视察当地时提醒道:“攀枝花现在建成了,不要忘了发现攀枝花的有功前人常隆庆教授。” 20世纪70年代,罗蛰潭教授在克拉玛依进行稠油强采,首开我国稠油强化开采之先河。51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师生足迹遍布我国各大油田,奠定了该校石油地质研究与教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1960届校友、中国登山队副政委邬宗岳为我国登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75年在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为国捐躯,被誉为“珠穆朗玛一青松”。

1988年,全国首次重点学科申报答辩,张倬元教授在做完胆囊手术后仅三天、发着高烧的情况下,用担架抬到机场赴京答辩,为学校争得“煤田、油气地质与探勘”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1989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的关键时刻,罗蛰潭教授等星夜驱车赴南充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他们强忍着巨大的伤痛坚持工作直到申报书完成,为学校和西南石油学院争得“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出了大力,使成都理工大学成为当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少数部属高校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原地矿部在北京组织高级职称破格晋升公开答辩,该校先后获得破格晋升教授21人,是破格教授最多的院校之一。破格晋升的黄润秋教授,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在地质工程领域,以张倬元、黄润秋等为代表的几代人,足迹遍及长江、黄河上游各大水电工程和九黄机场等建设工地,三峡、丹巴、宣汉等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现场,建立起以“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定量评价”为核心的工程地质学术思想体系和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地质分析”为主体的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体系,建设了《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培养了5000多名地质工程人才,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和第一个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三丰收。 在石油地质领域,以罗蛰潭、彭大钧教授等为代表的几代人,足迹遍及我国大庆、胜利、塔河等油气田,在解决油气田地质勘探开发问题的同时,培养了近4000名本科生和近500名博、硕士研究生,使该校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地质高

成都理工大学油层物理学

成都理工大学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油层物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储集岩的孔隙空间主要由孔隙和喉道组成。 2.岩石的颗粒细,通常表现为小孔隙、细喉道,此时岩石的比表面值___较大_。 3.岩石的分选一定时,砂岩的渗透率随粒径中值的增大而增大。 4.在___低压___条件下,天然气的粘度与压力无关。 5.原油的重组份越多,天然气的轻组份越多,此时原油的饱和压力_高_。 6.双组分及多双组分相图中的临界凝析压力为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 7.当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不变。 8.溶解物质在界面上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称为正吸附。 9.在油-水-岩石系统中,若附着张力大于零,则该岩石对水选择性润湿。 10.当流体和固体的性质一定时,毛细管半径越小,则毛细管压力_越大_。 二、选择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实验室用气体法所测定的岩石孔隙度为b__。 a.绝对孔隙度b.连通孔隙度c.流动孔隙度 2.随着岩石中泥质含量的增加,储集岩的渗透性通常是____a___。 a.降低 b.不变 c. 升高 3.对于同一种流体而言,岩石允许其通过的绝对渗透率K与相(有效)渗透率Ke之间的关系 是a。 a. K >Keb. K = Kec. K <Ke 4.当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时,石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是c。 a. 最大b. 为0 c. 最小 5.致密岩石中有裂缝发育时,岩石的物性特征是___d____。 a.孔隙度高,渗透率高 b.孔隙度低,渗透率低 c. 孔隙度高,渗透率低 d.孔隙度低,渗透率高 6.岩石中束缚水存在的原因是___d____。 a.毛细管压力b.岩石颗粒表面的附作力 c.封闭孔隙d.a、b和c 7.地下天然气的体积 b 地面天然气的体积。 a.大于b.小于c.等于 8.在相同的压力温度下,同一种天然气在轻质油中的溶解度a在重质油中的溶解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 9.非润湿相开始进入岩样最大喉道的压力称为c。 a.毛细管压力b.饱和度中值压力c.排驱压力 10.油-水-岩石三相体系,若岩石表面亲油,则润湿接触角是b。 a.等于90°b.大于90°c.小于90° 11.温度一定时,石油在d点密度d。 a.临界压力、最小b.饱和压力、最大

成都理工大学艺术欣赏复习题

1、创作特点 ①画家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画面,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 ②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父亲》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颂歌般的画面色彩十分庄重,生动感人,是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 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 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0Gqq 此画问世后,便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 《父亲》一画是在美国画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画的启发下,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画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 《父亲》不论是在题材内容上,还是在形式语言上,都有革新的意义,定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政治气候下的产物,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艺术的表现意识深化,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的环境。反映在艺术创作上,艺术家开始对周围身边的琐事及普通人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革命领袖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创作方法,《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应运而生的,构图饱满,色彩深沉富有内涵,容貌描绘得极为细腻、感情复杂、含蓄、主体形象没有被细节的刻画所影响,反而更加突出,这不仅是形式的创新,而且是主题思想的突破,显示出了画者的魄力与勇气。 这样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将作者的才华无疑地展示出来,在中国的油画史上默默筑起一座里程碑。作者抛给我们一张父亲的脸,写实的手法与细腻的刻画竟然让读者看懂了神与神的相通。 作者这样鲜明的艺术语言堪称惊世之笔,心底波澜暗涌,聆听内心的震撼,是作者笔下“父亲”的呼应,不用更多的语言便能随时嗅到浓重的乡土味道。 建筑艺术: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所为建筑艺术,就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 凡?高的《夜间星辰》使用短线笔触组成激荡旋转的宇宙,十一颗大小不等的星辰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近景的柏树像撕裂燃烧的一座哥特式教堂。这幅画不去画夜的幽暗与沉静,却用亮丽的色彩和浪花追逐般的线条,来突现吐纳星月的流云。 这幅画具有象征意义。星辰和月亮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也有人把这幅画看成是太阳系的“最后的审判”。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实际上这是凡·高的一种幻象,他小心地运用火焰般的笔触传达出来,常人是很难理解和表现的。他所看见的夜空就是一个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慧星的景象;它所给人的感觉就是陷入一片黄色和蓝色的漩涡之中的天空,仿佛已经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一种扩散,使得面对自然的奥秘而不禁战战兢兢的人们,顿时生起一股绝望的恐怖。《夜间星辰》是画家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画家以紧张的氛围和意境来暗寓生命的躁动,在色彩、形态、比例甚至想象上随心所欲,充分体现了画家所开创的表现性绘画风格——更加注重运用富有律动性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生命的活力和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四、简答(30分) 1. 建筑的艺术语言有哪些? 答:(1)面:建筑物各个面的处理具有造型艺术的图案美。 (2)体形:对建筑体形的欣赏有如欣赏雕塑,和体量一起,它是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人们在远处就能体察到。它比面的处理可能更加重要,有些建筑几乎就是完全依靠体形来显示性格的。(3)体量:

成都理工大学 油层物理学

成都理工大学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油层物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储集岩得孔隙空间主要由孔隙与喉道组成。 2.岩石得颗粒细,通常表现为小孔隙、细喉道,此时岩石得比表面值___较大_. 3.岩石得分选一定时,砂岩得渗透率随粒径中值得增大而增大。 4.在___低压___条件下,天然气得粘度与压力无关。 5.原油得重组份越多,天然气得轻组份越多,此时原油得饱与压力_高_。 6.双组分及多双组分相图中得临界凝析压力为两相共存得最高压力。 7.当地层压力大于饱与压力时,天然气在石油中得溶解度随压力得增加而不变。 8.溶解物质在界面上得浓度大于溶液内部得浓度称为正吸附。 9.在油-水-岩石系统中,若附着张力大于零,则该岩石对水选择性润湿. 10.当流体与固体得性质一定时,毛细管半径越小,则毛细管压力_越大_. 二、选择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实验室用气体法所测定得岩石孔隙度为b__。 a、绝对孔隙度b、连通孔隙度c、流动孔隙度 2.随着岩石中泥质含量得增加,储集岩得渗透性通常就是____a___.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3.对于同一种流体而言,岩石允许其通过得绝对渗透率K与相(有效)渗透率Ke之间得关系就 是a。 a、K>Ke b、K =Ke c、K 〈Ke 4.当地层压力等于饱与压力时,石油得两相体积系数就是c. a、最大 b、为0c、最小 5.致密岩石中有裂缝发育时,岩石得物性特征就是___d____。 a.孔隙度高,渗透率高 b、孔隙度低,渗透率低 c、孔隙度高,渗透率低 d、孔隙度低,渗透率高 6.岩石中束缚水存在得原因就是___d____. a、毛细管压力 b、岩石颗粒表面得附作力 c、封闭孔隙d、a、b与c 7.地下天然气得体积b地面天然气得体积. a、大于b、小于c、等于 8.在相同得压力温度下,同一种天然气在轻质油中得溶解度a在重质油中得溶解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 9.非润湿相开始进入岩样最大喉道得压力称为c。 a、毛细管压力b、饱与度中值压力c、排驱压力 10.油-水—岩石三相体系,若岩石表面亲油,则润湿接触角就是b。 a、等于90° b、大于90° c、小于90° 11.温度一定时,石油在d点密度d. a、临界压力、最小 b、饱与压力、最大 c、地层压力、最大d、饱与压力、最小 12.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与相对渗透率曲线所确定得油水分布特征得到某井为100%得产水,它意 味着该储层c。

成都理工大学 油层物理学

理工大学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油层物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储集岩的孔隙空间主要由孔隙和喉道组成。 2.岩石的颗粒细,通常表现为小孔隙、细喉道,此时岩石的比表面值___较大_。 3.岩石的分选一定时,砂岩的渗透率随粒径中值的增大而增大。 4.在___低压___条件下,天然气的粘度与压力无关。 5.原油的重组份越多,天然气的轻组份越多,此时原油的饱和压力_高_。 6.双组分及多双组分相图中的临界凝析压力为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 7.当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不变。 8.溶解物质在界面上的浓度大于溶液部的浓度称为正吸附。 9.在油-水-岩石系统中,若附着力大于零,则该岩石对水选择性润湿。 10.当流体和固体的性质一定时,毛细管半径越小,则毛细管压力_越大_。 二、选择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实验室用气体法所测定的岩石孔隙度为b__。 a.绝对孔隙度b.连通孔隙度c.流动孔隙度 2.随着岩石中泥质含量的增加,储集岩的渗透性通常是____a___。 a.降低 b.不变 c. 升高 3.对于同一种流体而言,岩石允许其通过的绝对渗透率K与相(有效)渗透率Ke之间的关系 是a。 a. K >Keb. K = Kec. K <Ke 4.当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时,石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是c。 a. 最大b. 为0 c. 最小 5.致密岩石中有裂缝发育时,岩石的物性特征是___d____。 a.孔隙度高,渗透率高 b.孔隙度低,渗透率低 c. 孔隙度高,渗透率低 d.孔隙度低,渗透率高 6.岩石中束缚水存在的原因是___d____。 a.毛细管压力b.岩石颗粒表面的附作力 c.封闭孔隙d.a、b和c 7.地下天然气的体积 b 地面天然气的体积。 a.大于b.小于c.等于 8.在相同的压力温度下,同一种天然气在轻质油中的溶解度a在重质油中的溶解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 9.非润湿相开始进入岩样最大喉道的压力称为c。 a.毛细管压力b.饱和度中值压力c.排驱压力 10.油-水-岩石三相体系,若岩石表面亲油,则润湿接触角是b。 a.等于90°b.大于90°c.小于90° 11.温度一定时,石油在d点密度d。 a.临界压力、最小b.饱和压力、最大

不完美的完美--论“视觉文化”中的“仿像”

不完美的完美! !! !论"视觉文化#中的"仿像# !! 赵岚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当代的视觉文化起源于照相术的发明(1839年),从此艺术作品超越了客观现实,对现实中的细节 毫无保留地暴露,人类生存全面"视觉化"。在鲍德里亚(Je n-- ./0122 0/)看来,由于影像生产能力的加 强,影像密度的加大、审美的泛化,艺术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实在"与"类像"之间的界限 逐渐消弭。他认为,是屏幕和影像犯下了"最完美的罪行"。这样,想象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变得难以区 分。至此,流动的视觉艺术并非对现实的反映,而是对现实的反叛,从而造成了"日常现实的大崩溃"。图 像跳离现实的约束,自由地飞翔在"重现"的空间,书写出比现实更为广阔的历史话语。 关键词:视觉文化;图像;仿像 中图分类号:3406文献标识码:5 一、物我两忘:"实在"与"影像"的界限消弭 按照福柯的理论,图像话语模式经历了三次主要的转变:符号模拟、符号表征和符号仿像。符号模拟阶段,符号是现实的真实反映,视觉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与所表现对象间的相似关系,遵循"符合论"原则。符号表征阶段,话语的所指6能指二元结构显现,遵循"生产性"原则。符号仿像阶段,符号自身的意义凸现出来,符号比符号所反映的内容更重要,被称为"仿像"或"类像"(718.2 90 或718.2 90.8)。当代的"仿像"是与现实毫无关系的复制,它采取了比现实更真实的形式,也就是鲍德里亚所说的"超现实"(:;

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数学地质参考书目

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数学地质参考书目 数学地质 地质统计学:《地质统计学(空间信息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应用》,尹镇南,地质出版社,2012《地质统计学及其应用》,孙洪泉,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最优化方法:《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郭科、陈聆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矿床学:《矿床学》,袁见齐等,地质出版社,1985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魏贵民、周仲礼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李爱萍,崔冬华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软件工程》,韩利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资源与环境遥感 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陶晓风、吴德超,科学出版社 遥感导论:《遥感导论》,梅安新、彭望琭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资源与环境概论》,王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数学处理》,丰戊森,地质出版社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陶晓风、吴德超,科学出版社,2007 水文地质学基础:《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王大纯编,地质出版社,2011 专门水文地质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曹剑峰等著,科学出版社,2006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王焰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地下水污染控制》,钱家忠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王运生,成都理工大学编教材 油气井工程 油层物理学:《油层物理学》,王允诚等,四川省科学出版社,2006

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参考书目

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参考书目建筑与土木工程(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原理》,白旭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同济大学吴志强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建筑设计快题(4小时):相关建筑设计类书籍及期刊 化学工程: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上、下),柴诚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仪器分析:《仪器分析》(第四版),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有机合成:《有机合成化学》,王玉炉,科学出版社 地质工程(能源学院) 沉积岩石学:《沉积岩石学》,曾允孚等,地质出版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徐国盛等,地质出版社,2012 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陶晓风、吴德超,科学出版社,2007 油层物理学:《油层物理学》,王允诚等,四川省科学出版社,2006 测井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王贵文等,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地震地层学:《地震地层学》,牟中海等,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 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测井》,宋延杰,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地质工程(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与环境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宋春青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构造地质学》第三版,李忠权,刘顺,地质出版社,2010土力学:《土力学》(第三版),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合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第三版),张倬元等编,地质出版社,2008

[文学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艺术概要与欣赏》课后习题答案

注释:红颜色全部是陈老师勾画的重点具体的页数也写了需要自己在去翻书复习。简答题也是全部有答案。 第一章绪论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艺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P1 2、美育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目的是塑造完美和谐的人性。P2 3、拿来主义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7 二、判断正误 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是一种比客观现实更为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对)P1 2、唐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指出:“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错)P4 3、李后主穷奢极欲,沉湎声色,是一个典型的昏君,他所作的《后庭花》成为了亡国的代名词。(对)。 4、靡靡之音可以亡国,恐怖的乐曲则可以“杀人”,匈牙利钢琴手鲁兰斯·查理斯创作了《黑色星期五》,引起了一桩桩音乐奇案。

(错) 三、选择题 1、英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C )在《教育论》中有一句名言:“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 A、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 B、怀特海 C、赫伯特·斯宾塞 D、席勒 2、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可把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并列艺术,比如( A )就是时空并列艺术。P2 A、文学、戏剧、影视 B、音乐、舞蹈、书法 C、绘画、雕塑、建筑 D、曲艺、工艺美术 3、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又名( D ),表达了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意志,以及对斗争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欢乐必将降临的信心。P3 A、第六交响曲 B、第七交响曲 C、第八交响曲 D、第九交响曲 4、以下说法(B )是正确的。P1 5、A、从实践论的角度看,艺术是人对社会生活进行再创造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也就是艺术家根据创作意图,对素材加以选择、集中、提炼和加工的创作活动。

成都理工大学中国文化重点

文化是指一种由历史延续下来,被深深地植根于一个民族心中的,无论何时何地何种阶层都无须思索地信奉和认同,并且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始终表现出来的传统精神。 文化的作用、功能,学习文化的意义何在:一是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的民族自身;二是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三是有助于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末来。(简记:认识民族,认识国情,理性继承)旧石器到新石器:1.最能反映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2.最能反映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3.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3)珠江流域文化区:石峡遗址(4)北方和东北文化区:红山文化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 中华民族的由来:(1)西方的华夏集团:黄帝,炎帝陕甘地区,黄河流域(2)东方的东夷集团:少昊山东,河南东部及安徽中部 (3)南方的苗蛮集团:太昊伏羲氏湖北,湖南,江西 西周几种制度:西周通过实行由奴隶耕作的(井田制),并且通过实行(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 西周的教育系统:国学和乡学。@152 六艺:礼(规章仪式),乐(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骑马驾车),书(历史),数(数学)。 唐宋与明清时的科举制度常科制科生徒乡贡 三舍法:就是把国子监的学生分为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三个等级。(宋太祖)建立了殿试制度。 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院试、乡试、会试。恩科:朝廷为了延揽人才,常在皇帝即位或其他国家大典时特别增加一次考试。 科举制度的流弊: 何谓姓氏?姓氏的由来?姓氏的作用?姓氏与宗法社会间的关系?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姓: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氏: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男子称氏别贵贱,女子称姓别婚姻。姓氏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姓氏的主要来源○1.最早产生的姓○2.以国邑为氏○3.以官职为姓○4.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5.以排序为氏○6.以爵 11.少数名族称呼转化 号谥号为氏○7.以居住地为氏○8.以职业或技艺为氏○9.以事为氏○10.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 六书 六书(《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指汉字的六种结构 酒:造酒之人传说中造酒的始祖是(仪狄)和(杜康),其中(杜康)成为(佳酿)的代称。 茶:基本情况中国饮茶源于(四川)茶最早被作为药材使用, 食:菜系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皖、湘四大菜系:鲁、川、粤、淮 住:古代住宅格局 中国的宫殿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以(殿顶)形式及其装饰表现最为突出。 中国的殿堂大都采用(大屋顶),主要形式(悬山、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六种,(庑殿重檐)是最尊贵的形式,其次是(歇山),天安门城楼即取这种形式。(图) 孔孟之道:算得上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代表人物孔子(仁)和孟子(性善,仁政)。 孔子所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讲的是“入世之学”,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 汉代经学: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今文经学家西汉以(董仲舒)为代表,尊(孔子)为经学之祖,注重阐述经文的(微言大义)。古文经学家尊崇(周公),认为六经不过是孔子整理过的古籍史料,真正的古意还有待研究,注重(名物训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