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前郭县穆家中学王亚飞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老红军张爱萍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课程标准

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2、加深对红军长征史实的了解,理解长征精神,认识长征精神在根本上是一种追求解放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从人的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它既不能自然地重演,也不可能借助实验手段使它再现,更不可能去进行直接观察,因此让他们去理解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史实概念,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了教学中的难点所在,针对上述学生情况,根据大纲的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

1、知识与能力

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学习用绘画、绘图来表现历史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熟悉搜寻历史资料的多种途径。

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学习编写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协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课堂上分组推荐代表演讲;课堂中播放有关长征的影视资料,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了解更多的长征史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牢记振兴中华的重任,自觉地以此来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四)、重点难点

重点一: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是本课内容的核心,是教材的中心环节。红军长征是党在成长中经受的一次重大考验,关系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它的胜利不但使革命转危为安,还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和红军优秀的品质、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树立起“长征精神”。因此重点讲解。

突破策略:

(1)让学生阅读、看长征图、找出红军经过的重要地点,把它们连成线,制作红军长征路线简易图。

(2)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flash版),边展示边讲解。

(3)思考讨论:红军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路线?面对这样的艰难险阻,红军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精神?

(4)播放红军长征的视频剪辑材料。

重点二:遵义会议

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党第

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要让学生明白党是一个具有无限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党,从而坚定学生对党的向往和拥护党的领导。因此把它定为重点讲解。

突破策略:

指导学生从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引入,比较讨论会议前后红军长征截然不同的状况,突出强调会议对以后革命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解决重点问题。

难点:由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长征、长征胜利结束之间的关系和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目标,采用了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这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和故事穿插法。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课件是学生在课下完成的,利用计算机演示战役的过程,同时配以录像资料把教学内容直观、

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长征来说,似乎是并不陌生的,且他们在初中语文课上还学过《红军鞋》、《草地的晚餐》、《七根火柴》等作品。“飞夺卢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更是耳熟能详。本课的新意究竟在什么地方,需要思量。

(2)从情感方面,学生或许对长征精神能做出:敢于吃苦、不畏难、勇于牺牲奉献等的概括,同时他们有可能对红军长征的英雄气概展示出向往、认同的判断,亦有可能觉得这些都已经过去,甚至觉得长征的红军的一些事迹并不感人。总之,一种态度是认可的,一种态度是疏远的。两者之间,前者在学生中占的比重或许会大些——不排除个别班级持后者的认识的人数要多些的可能。故,教学策略应灵活,事先要有心理准备。

(3)长征中,比较吸引男生的估计还是战术策略和战争过程;对于女生,可能对长征中的感人事迹、长征的作品比较感兴趣。

2、学法指导

(1) 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 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

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 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 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欣赏、学唱《长征组歌一红军不怕远征难》,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三、说教学程序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突出以下五点:

(1)在教学准备阶段,把班级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若干人,以组为单位,收集资料。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通过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设置“创新点”,“授之以渔,终身受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4)发挥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组织资料,体味成功的喜悦。

教学程序具体如下:

课前10分钟,播放丁善德《长征组曲》渲染气氛

导入新课:

利用情境导入:边播放视频剪辑《长征》片头,教师边讲解毛泽东毛泽东创作《长征》的由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对课文题目提出问题:面对长征,你想知道什么、了解什么,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次提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教学阶段,应对大胆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

讲解新课:

一、长征的开始:

展示动画《工农武装割据示意图》,后播放视频剪辑《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围剿》,并展示《五次反围剿双方人数图表》。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工农武装割据”的知识,并提出问题: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①红军前四次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原因是什么?

②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③我们从前四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同结果,

来分析一下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综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小结:红军长征的原因就是由于"左"

倾错误领导,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长征是一次危险的撤退,撤退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力量。那么红军长征开始于哪一年?

展示动画《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教师根据《示意图》介绍红军长征的经过。

其中应注意的有:

A、以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为主线;

B、点明长征的起点是红色首都瑞金;

C、重点讲述湘江血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卢定桥、过草

D、点明三大主力红军最后会师地点,长征的时间。

关于长征的开始,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进行思考,把学生带入到长征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

①红军开始长征,敌人会不会让红军顺利地走呢?

②敌人是怎么做的呢?

②面对敌人的围追,红军战士是怎么做的呢?

③红军冲破了四道防线,但损失很大。过湘江后,红军人数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接下来,讲解:就在这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红军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向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之后,强渡乌江,攻占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红军这时得到了暂时的休整,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教师展示遵义会议的会址图片,并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剪辑《遵义会议》

①、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

②、遵义会议做了哪些决定?

四、说板书设计

反围剿失败——突围——改变行军路线——胜利会师

错误路线——损失重大——遵义会议——党的成熟

扭转不利局面

板书形式的设计,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作了系统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条理的理解这段历史。

五四运动说课稿精装版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程地位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 本节一共有三个子目,我将其归结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为: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初二学生实际,本课的三维目标我是这样确立的: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史料、图片和电影片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五四精神;难点则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根据初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主动参与性较强,这就有助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开教学。 2、教法 结合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综合运用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3、学法 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电影片段中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宏观概念,获取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我将采用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的一段,以激昂雄壮的歌曲导入新课,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引入课题:五四爱国运动 (二)讲授新课(28分钟) 本节的三个子目,我将其分为三个篇章,即寻源五四、感知五四、弘扬五四。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说课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五四爱国运动》是岳麓版高一历史17课的内容。现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几个部分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又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故教材的地位相当重要。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 通过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②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二十一条”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而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人们的反帝斗争,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层背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③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结果及五四精神 难点:五四精神的内涵

(四)教具准备及课时安排 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辅助教学,内容包含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板书设计等;本课安排1课时。 二、教法采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本人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如讲述法、提问法、设问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引导讨论法、小组讨论回答得分法等,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本人还将采用倒叙法,打破教材结构,把五四运动背景放到五四运动经过、结果之后并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讲授。对五四运动经过和结果的讲授,本人将采用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融于其中。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充满激情,自始至终的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 三、学法指导 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等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课堂中指导学生扮演角色,并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后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加深对五四精神内涵的理解等,并指导学生用归纳法构建知识结构。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情境设计:多媒体课件显示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北京大学100周年华诞上的讲话内容:“同志们,朋友们,今天五四青年节,79年前,北京大学的爱国青年发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提问“五四运动精神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来导入。 二、讲授新课(38分钟) (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13分钟) 本目的讲授,采取指导学生营造历史情境,进行角色表演的方法来突破。 场景: 时间:1919年6月28日

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第十三课五四运动

鸿桥中学教研活动说课稿 教而不研则罔 课 题:五四运动 教材结构分析 本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时代的曙光》的单元主题下,它发挥了动员广泛的群众基础、凝聚民族精神和力量、促进先进的中国人从以西方为师到以俄为师、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发生变化,进而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重大转型,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在本专题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习目标设置 课标: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知识目标:掌握五四运动过程、爆发背景、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资料、运用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PPT 材料辅助,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史论结合的历史观。通过感悟“五四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57841172.html,][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57841172.html,] 学情分析 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主要在于他们爱听历史故事,应把握住这一点,尽量用故事性的语言将问题说明白。生理上:青少年不免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大胆地发表见解。 “四基三点” 基本知识:掌握五四运动过程、爆发背景、历史意义 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资料、运用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背景)、五四精神。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 科网] 重难点处理方法 针对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背景)、五四精神。 突破策略:利用相关史料和影视片段,带领学生感悟、探究、分析,加深印象。(如视频导入、图片和史料的呈现) 针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来源:Z 。xx 。https://www.360docs.net/doc/257841172.html,] 突破策略:贯穿于全课的学习之中,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补充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五四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重大影响。[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57841172.html,] 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 图示法 学法:读图法 分析法 流程及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2分钟) 视频导入(图片导入) 解读目标 (1分钟) 自主学习 (10分钟) 要求:1、先整体感知课本,仔细阅读,并作好勾圈点划。 2、注意动脑筋、图表、图片、地图、活动与探究部分的内容。 3、学生讲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叙述其过程) 合作交流 (5分钟) 小组交流五四运动的影响 展示释疑(10分钟) 分层展示重点内容 知识拓展 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比较[来源:学,科,网Z,X,X,K] 达标检测(5分钟) 课堂小结(2分钟) 评价设计 ; 分值评价、激励性语言评价 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方面进行评价,积极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与提升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与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为与能力

新人教版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五四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程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本节一共有三个子目录,分别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意义。根据课标安排,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 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字资料和提取教材图片中信息,引导学生掌握 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4、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主动参与性较强,这就是有助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开教学。 2、教法 结合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综合的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3、学法 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电影片段中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宏观概念、获取知识。 、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2分) 我通过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作为背景音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篇章。 (二)新知探究 1、五四运动的爆发(10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五四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异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通过播放视频影像、观察图片、列表比较等途径,认识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新课导入】 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搭配相关文字画面。 教师:这跳动的音符、激昂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回到近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 第一篇章五四前夜——山雨欲来 教师:20世纪初期的中国,布满阴霾。袁世凯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北洋军阀对日本持妥协退让态度。而在这种黑暗中涌动着新潮,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这一切都使黑暗中透露出新的曙光。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巴黎和会点燃了这次风暴。 展示: 思考:(1)巴黎和会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 (2)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要求? (3)结果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却是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弱国无外交。当时的北洋军阀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英、美、法、日都想控制和侵略中国。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和过程 4、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 体辅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诗歌《五四!我们的节日》,引出“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吗?”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动机。 (二)新知探究 五四爱国运动(分爆发的导火线、过程、及性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通过《顾维钧》的视频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 五四运动的爆发:出示“五四”传单,进行设问“这段材料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017-2018学年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部编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 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 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

高中历史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高中历史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五四爱国运动”是高一历史第18课的内容。现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部分加以说明。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先讲解学生熟悉的过程,在通过过程来 分析背景和意义。考虑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所以重点放在实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将形成本课的一个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五四运动的 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李大钊宣传马 克思主义的论著 / 二、思想教育目标: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端。 2、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 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三、水平教育目标 a) 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升学生 的分析、比较问题的水平。

b) 通过五四运动和以前革命(特别是辛亥革命)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水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说教学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 第二部分:说教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教学采用了讲述发、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水平的教学目的。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从而揭示课题。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 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④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外争国权”是向谁争?争哪些国权?“内惩国贼”是惩处哪

新概念英语113课课件

1 / 4 精品教学课件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Lesson 113 Small change讲义重点 一、本课重要单词 conductor: n.售票员; fare:车费,交通工具的票价;ataxifare出租车费;asinglefare单程票价;change: v.兑换(钱),换零(钱)例: Can I change pounds into dollars here? 这里可以把英镑兑换成美元吗? n.零钱,找零: You may keep the change.你可以留下零钱,不用找了。 note: n.纸币; a five-pound note 5英镑纸币; Pay in notes.用钞票付款。passenger : n.乘客,旅客; none: pron.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事物中任何一个都不….例:None of thestudents could answer the question. 没有一个学生会回答那个问题。 None of us has ever been abroad. 我们所有的人都没有出过国,neither : adv.两者都不…(置于单数名词之前) Neither book is bought in Beijing. 2 / 4 这两本书都不是在xx买的。Neither is right.两者都不正确。精品

教学课件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get off:下车; tramp: n.流浪汉,漂泊者' except : prep.除…之外; 二、本课重要知识点: 1. Have you any small change?您有零钱吗? 在本句中关于have变疑问句的用法需要引起注意: (1)have用作实意动词表示状态,如表示拥有、患病或用于have to 表示“必须”等,在变疑问句时可以直接将have提前,也可根据情况在句首使用do,does,did,例: I have some small change.我有一些零钱,变疑问句: 常用句式:Do you have any small change?您有零钱吗?不常见句式:Haveyou any small change?您有零钱吗?(2)用作实意动词表示动作,如表示“吃(=eat)”、“喝(=drink)”、“度过(=spend)”等,构成疑问式时不能将have提前至句首,而应在句首使用do,does,did,例: He has breakfast at home.变为疑问句: 正确句式: Does he have breakfast at home?他在家吃早餐吗? 错误句式: Has he breakfast at home? 精品教学课件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2. Neither can I.我也不能。在本句中我们要掌握neither与so关于简略回答的用法:当有人说了一句肯定意义上的话,其肯定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 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外争国权”是向谁争?争哪些国权?“内惩国贼”是惩处哪些

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仁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吉油十二中的赵清鹏,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课是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内容,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明我对本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开始逐步走向自强自立之路,故教材的地位相当重要。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2、通过学生角色表演,再现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问题,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五四精神的内涵和党诞生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一)已有知识和经验 我们学校是初中四年制,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初三上学期学习。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各种媒体以及以往的学习经验对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多少有一些了解,但并不系统,还很肤浅。因此,在教学时需引导和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有关五四运动和党的诞生的的资料、图片,创设研读、分析讨论的空间,使之独立或合作地进行学习和探讨。 (二)学习方法和技巧 初三学生已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体验中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从而揭示课题。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 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如:屏幕打出(192019171919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接着老师引导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 运动说课稿 https://www.360docs.net/doc/25784117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五四运动》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和过程 4、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 体辅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诗歌《五四!我们的节日》,引出“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吗?”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动机。 (二)新知探究 五四爱国运动(分爆发的导火线、过程、及性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通过《顾维钧》的视频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 五四运动的爆发:出示“五四”传单,进行设问“这段材料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长清中学郭建 2014-03-04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方法和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包括: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 1、教材地位及作用。 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的史实,包括背景、过程、结果以及五四精神。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归纳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3)合作探究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加深对五四运动的理解。 (4)通过阅读材料,总结五四精神并进行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五四运动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2)通过与以往革命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其伟大意义,认识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新时期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五四精神 确立依据:培养学生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深入理解五四精神可以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很好的教育。 教学难点:弘扬五四精神 确立依据:时代不同了,对于五四精神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并继承和发扬,需要我们理性的认识。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对于五四运动主要停留在比较感性的认识上,还没有真切的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及五四精神,因此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同时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以此来提高他们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说方法 1、音乐导入:通过音乐、图片把学生带入历史情景。 2、情景教学:利用电影资料使学生体会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3、温故而知新: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温习五四运动的史实,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4、与地方史相结合:查找与山东五四运动有关的史实,让学生能感受到地方史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新文化背景、主要内容、评价。②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①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②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通过分组学习,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历史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历史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代代人不断的探索、努力。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突破方法:阅读教材、引入材料、问题探究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突破方法:情景创设、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观察《讲坛上的教授》设问: 你熟悉或了解图片中的哪些人物?这场有众多学者的运动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该怎样来看待呢?重温历史:观看影视资料,概要了解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代表人物、指导思想和运动中心。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合作探究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灯片展示:《不合时宜现象一》、《不合时宜现象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归纳小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政治上: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列强加紧侵略。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思想上: 1)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合作探究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内容灯片展示:鲁迅及作品《药》《狂人日记》片段、陈独秀有关德先生和赛先生言论、场景《陈烈女之死》、漫画《靠不住》、胡适作词《兰花草》、胡适与陈独秀有关新文学的言论归纳小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核心)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

新概念英语113课课件

Lesson 113 Small change 讲义重点 一、本课重要单词 conductor: n.售票员; fare: 车费,交通工具的票价; a taxi fare 出租车费; a single fare 单程票价; change: v.兑换(钱),换零(钱)例: Can I change pounds into dollars here? 这里可以把英镑兑换成美元吗? n. 零钱,找零: You may keep the change. 你可以留下零钱,不用找了。note: n.纸币; a five-pound note 5英镑纸币; Pay in notes.用钞票付款。passenger : n. 乘客,旅客; none: pron. 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事物中任何一个都不….例:None of the students could answer the question. 没有一个学生会回答那个问题。 None of us has ever been abroad. 我们所有的人都没有出过国, neither : adv. 两者都不…(置于单数名词之前) Neither book is bought in Beijing. 这两本书都不是在北京买的。 Neither is right. 两者都不正确。

get off:下车; tramp: n. 流浪汉,漂泊者’ except : prep. 除…之外; 二、本课重要知识点: 1. Have you any small change? 您有零钱吗? 在本句中关于have变疑问句的用法需要引起注意: (1)have用作实意动词表示状态,如表示拥有、患病或用于have to 表示“必须”等,在变疑问句时可以直接将have提前,也可根据情况在句首使用do,does,did,例: I have some small change. 我有一些零钱,变疑问句: 常用句式:Do you have any small change?您有零钱吗? 不常见句式:Have you any small change? 您有零钱吗? (2)用作实意动词表示动作,如表示“吃(=eat)”、“喝(=drink)”、“度过(=spend)”等,构成疑问式时不能将have提前至句首,而应在句首使用do,does,did,例: He has breakfast at home. 变为疑问句: 正确句式: Does he have breakfast at home?他在家吃早餐吗? 错误句式: Has he breakfast at home?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新人教版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 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 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 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 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外争国权”是向谁争?争哪些国权?“内惩国贼”是惩处哪些卖国贼?他们代表哪个阶级?通过层层设问,学生逐渐明白五四运动的性质,即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由于八年级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理性认识上是不足的,所以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老师引导学生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 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新”。在突破难点的同时,也突出了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个重点。 在抢答探究中,老师会通过链接一些图片资料来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培养学生从图片 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